2017+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3-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共42张PPT)
合集下载
2017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1.3-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 (共42张PPT)
夜 弧
昼 弧
1)某地昼(夜)长短 =某地昼弧(夜弧)所跨的经度数÷15/h
N
B1
赤 B 道
23o26’S
. 晨
线
A1 β
o昏
.1
C C1
66o34’N
α
A
C
线
D
23o26’N 26’ D1
66o34’S S
2)某地昼夜长短 =某地纬线圈昼弧的比例乘以24小时。 A
B
C E D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
2、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纬度变化)
思考:图中各点的昼长分别是多少?总结该日全球 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 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A B
南半球: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H3
H2 H1
H2
结论:H1>H2>H3
H3
N
60 °N
30 °
23.5 °N
66.5 °
春 秋 分 日
0 °
90 °
66.5 °
23.5 °S
30 ° 60 °S S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N 60 °N
23.5 °N
夏 至 日
0 °
23.5 °S
60.5 °S S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5).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
昼 弧
1)某地昼(夜)长短 =某地昼弧(夜弧)所跨的经度数÷15/h
N
B1
赤 B 道
23o26’S
. 晨
线
A1 β
o昏
.1
C C1
66o34’N
α
A
C
线
D
23o26’N 26’ D1
66o34’S S
2)某地昼夜长短 =某地纬线圈昼弧的比例乘以24小时。 A
B
C E D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
2、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纬度变化)
思考:图中各点的昼长分别是多少?总结该日全球 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 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A B
南半球: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H3
H2 H1
H2
结论:H1>H2>H3
H3
N
60 °N
30 °
23.5 °N
66.5 °
春 秋 分 日
0 °
90 °
66.5 °
23.5 °S
30 ° 60 °S S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N 60 °N
23.5 °N
夏 至 日
0 °
23.5 °S
60.5 °S S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5).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共45张PPT)
核心归纳
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 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 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昼长=(12-日出时间)×2 ③昼长=(日落时间-12)×2 注意:公式①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不是地方时,只要两者统一 标准即可。公式②③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必须是地方时。
核心归纳
确定地方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 律是: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逐渐变短 逐渐变长 日出最长 正午最短 日落最长
秋分 9· 23 昼渐短
昼渐长
昼夜平分
地球自转方向
L
8
昼长 小时
120°
夜长的求法和昼长的求法一样 或 夜长 = 24 - 昼长 日出时刻 = 夜长 ÷ 2
2h 2h 2h 2h
16
2h 昼长 小时
2h M
日落时刻 = 24 – 夜长÷2
判断
①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② 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③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高中地理必修一 1.3公转意义 PPT 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1
1、概念: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面)与自转 的轨道面(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2、大小: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3、直接影响: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地
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 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引起了太阳直 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 晨昏线将所经过的
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 半球部分称为昼弧,昼 弧长则昼长,在夜半球 部分称为夜弧,夜弧长 则夜长。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北半球昼长 夜短,昼长为一年 中的最大值。北极 圈以北出现极昼现 象。此日以后北半 球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相反,赤道上 昼夜等长。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的变化示意图
夏至
北回归线
23º26’ N
春分
秋分
南回归线
冬至
23º26’ S
思考
图中哪个范围内的地区太阳可以直射到?
小结:
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往返运动。
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 归线,南半球昼长 夜短,昼长为一年 中的最大值。南极 圈以南出现极昼现 象。此日以后南半 球昼渐短,夜渐长, 北半球相反,赤道上 昼夜等长。
>>下一步
此时太阳直 射赤道,南 北半球昼夜 等长。
>>下一步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太
阳
直 射
夏至
北 回 归
6月 22日
线
太阳直射赤道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2、大小: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3、直接影响: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地
轴在宇宙空间的指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 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引起了太阳直 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从右图中可以看出: 晨昏线将所经过的
纬线分成两部分,在昼 半球部分称为昼弧,昼 弧长则昼长,在夜半球 部分称为夜弧,夜弧长 则夜长。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北半球昼长 夜短,昼长为一年 中的最大值。北极 圈以北出现极昼现 象。此日以后北半 球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相反,赤道上 昼夜等长。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一年中的变化示意图
夏至
北回归线
23º26’ N
春分
秋分
南回归线
冬至
23º26’ S
思考
图中哪个范围内的地区太阳可以直射到?
小结:
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往返运动。
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 归线,南半球昼长 夜短,昼长为一年 中的最大值。南极 圈以南出现极昼现 象。此日以后南半 球昼渐短,夜渐长, 北半球相反,赤道上 昼夜等长。
>>下一步
此时太阳直 射赤道,南 北半球昼夜 等长。
>>下一步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太
阳
直 射
夏至
北 回 归
6月 22日
线
太阳直射赤道 3月21日 春分 昼夜平分
新教材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人教版)(42张PPT)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5-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3)季节变化 纬度带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南北回归线之间
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每年受到太阳直射两次
实践链接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我国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为何 比南方大?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主题探究
课标阐释
1.结合示意图分析正 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 化、纬度变化规律,解 释太阳能热水器集热 板角度随季节变化调 整的原因 2.结合示意图分析昼 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纬度变化规律及成因, 解释生活中昼夜长短 变化的现象 3.说明四季和五带的 形成及其划分方法
-23-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主主题题探探究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
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 时 30 分 9 时 9 分 11 时 25 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17-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主主题题探探究究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利用已知的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来计算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白昼以12时为界,上午与下午时间间隔相等;黑夜以午夜(0时或24时) 为界,上半夜与下半夜时间间隔相等。
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共67张PPT)
春分
23º26´S
冬至
活动:
66°34′N~90°之间的 某地,接近北极圈附近
赤道
0°~66°34′S之间的某 地,接近南极圈附近
0°~66°34′N之间的某 地,接近北极圈附近
1、请根据太阳光的照射情况,画出夜半球。
2、该图的节气是__冬__至__,大概是_1_2__月 __2_2__日左右,太阳直射_南__回__归__线__
秋分
我 国 秋
季
与 寒露
夏至
秋分
春分
冬至
清明 我
国 春
春分
季 惊蛰
四
霜降
雨水
季
立冬
我国冬季
立春
小雪
大寒
大雪 冬至 小寒
四、四季更替
1、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
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 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2、北半球的四季划分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
2、公转的轨道
远日点
太阳 地球
近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4 、公转的周期
公转一周360º 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
5、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北极星
北极
66°34´
排列是_A_>_O_>__F_>_D_>_C____
H 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9_0_°___
C
O
D
E
高中地理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必修1
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随季节变化冬一至年日中:的南最回大归值线,及北其半以球南各各纬纬度度达到
达到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两次
直射,但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某一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决定了该地获得太阳辐 射量的多少,那么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计算出来 的呢?
受地球球体形状和平行光线的影响,地球上除太阳直射 点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外,其它地点每远离太阳 直射点所在纬线一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少1°。因 此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是:
H=90°-纬度差(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 差)。
例如夏至日(6月22日)与冬至日(12月22日)北京(40°N)的 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夏至日:H=90°-(40°-23°26′)=73°26′ 冬至日:H=90°-(40°+23°26′)=26°34′ 如果计算的不是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当日直射 点的纬度可以在当年的天文年历上查到。
随纬度变化春夏秋至分日日::由由北赤回道归向线南向北南两北极两降侧低降低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离直射 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直射点向某地接近,该地太 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相反。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
[迁移应用] 2.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件
典题例练 例1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 下列问题。
(1)判定A、C、D三地的地理纬度: A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 外,这里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③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北方、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 变长、夜变短。
(2)纬度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赤道地区,全年
昼夜长短无变化。
(3)“昼夜等长”有两种情况
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无论时间怎么变,地方不变”——赤道上,全年昼夜等
长。 ②“无论地方怎么变,时间不变”——春秋分日,全球各 地昼夜等长。
(1)分析a、b、c三图中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
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太阳直射点与所在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3)一年中全球昼夜等长的地区在哪里?
提示:
(1)a图: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越往北 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b图:南半球各纬度 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及以南 地区出现极昼。c图:全球昼夜平分。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
射”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4)若太阳高度=90°,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地点”两个条 件:①时间为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②地点为直射点。
1-3-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课件
无
分)
减
南半球昼最长,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
自南回归线向南
最短;北半球昼最
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
北两侧递减
短,夜最长
北出现极夜现象
第2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地理(必修一)
南极圈及其以 北半球昼最
南出现极夜现 图 北回归线 长,夜最短; 自北回归线向南
象;北极圈及其 C (或 23°26′N) 南 半 球 昼 最 北两侧递减
第1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地理(必修一)
二、1.①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②太阳辐射 ③有规律 变化 ④低纬度 递减 2.①最长 最高 最多 ②最短 最低 最少 ③6、7、8 9、10、11 3.①极昼 极夜 太阳直射 ② 太阳直射 ③极昼 极夜
第13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地理(必修一)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因时因地而变化 ②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极昼极夜 现象
第2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地理(必修一)
答案 (1)图略(要点:①位于昼半球;②过圆心与晨昏线垂
直)
(2)见下表。
图 太阳直射 示 点的纬线 图
赤道(或 0°) A
图 南回归线 B (或 23°26′S)
昼夜状况
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的变化
极昼极夜 现象
全球昼夜等长(平 自赤道向两极递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地理(必修一)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5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地理(必修一)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 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 区别:①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平行光线与观测者所在 地平面的夹角。②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③ 太阳平行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 90°时,称为太阳直射。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13:1.3.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D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D 2.图中乙和丁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
B.时间相反
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
D.昼夜长短相反
C 3.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南极圈
B.乙可能位于赤道
C.丁不可能位于赤道
D.丙位于回归线
下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4~6题。
秋分 昼渐短
昼夜平分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方向
L
8昼长 小时
120°
2h 2h 2h 2h 2h 2h
16 昼长 小时
M
夜长的求法和昼长的求法一样 或 夜长 = 24 - 昼长 日出时刻 = 夜长 ÷ 2 日落时刻 = 24 – 夜长÷2 赤道昼长总是等于夜长 a°N的昼长=a°S的夜长
例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为_夏__至_____。 (2)此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0_°_,__2_3_°_2_6_′N__)_。 (3)图中AB是___昏_____(晨、昏)线。 (4)图中E地的昼长为__1_2__小时,F地的昼长为 ___4__小时,地方时___1__4___时日落。 (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__南__极__圈__及__其__以__内__各__纬__度________。
2.洪水灾害段成因的分析方法
出两岸
春河流融冰
因素
降水强度
流域状
地面坡度
况
土壤含水率
自然
植被覆盖率
原因
支流多少
水系状
河道曲直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件: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共46张PPT)
同一天:50°N昼长+50°S昼长=24小时 N
50°N
50°S S
2.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1)纬度相同,昼长相同。 (2)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
度越大 (3)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高纬度有极昼;
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高纬度地区有极 夜
昼长的季节变化 北极:昼长=12±12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24时
18时 12时 6时 0时 春分日
昼长的季节变化 北极圈:昼长=12±12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24时
18时 12时 6时 0时 春分日
昼长的季节变化 58.5°N:昼长=12±6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24时
18时 12时 6时 0时 春分日
昼长的季节变化 41.5°N:昼长=12±3
春分日
夜弧
昼弧
春分日 昼弧等 于夜弧
二分日, 全球昼夜 平分
24时
18时 12时
6时
南极
60
30 赤道 30 60
二分日:昼长的纬度变化
0时 北极
夜弧
昼弧
夏至日,北 半球昼弧长 于夜弧。
夏至日:
北半球昼最长, 夜最短;(从 赤道到北极圈) 纬度越高,昼 越长;北极圈 及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
8.此时太阳直射点
20° 30°
的坐标是 A. 30°E, 20°N B.150°E, 20°S
40°
C.30°E, 20°S
50°
丙
D.150°E, 20°N
60°甲
乙
70°
80°
90° 0 1 2 3 4 5 6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D E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夏至日(6月22日)
北极上空俯视图
S
南极上空俯视图
思考:图中各点的昼长分别是多少?总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全球昼 夜长短分布规律。
A
全球各地的昼夜 均等长,为12个 小时。
(2)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距太阳直射点
夏 至 日 ( 月 日 )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6 22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值。
α+h=90°(如下图),(
=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间隔。
α
H
160°E
A
◆图中AB表示晨昏圈的一部 分,此时公转速度较快。
70°
0°
B
1、直射点地理坐标 (20°S, 110°W) 2、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3、北京时间 (3:20)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夜弧
昼弧 昼 弧
用什么衡量昼夜长短?
昼夜长短用昼弧和夜 弧所占的比例表示。 赤道 昼弧=夜弧,则昼夜等长; 昼弧>夜弧,则昼长夜短; 昼弧<夜弧,则昼短夜长;
夜 弧
昼 弧
1)某地昼(夜)长短 =某地昼弧(夜弧)所跨的经度数÷15/h
N
B1
赤 B 道
23o26’S
. 晨
线
A1 β
o昏
.1
C C1
66o34’N
α
A
C
线
D
23o26’N 26’ D1
66o34’S S
2)某地昼夜长短 =某地纬线圈昼弧的比例乘以24小时。 A
B
C E D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
冬 至 日 ( 月 日 )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12 22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图A) ②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图C)
夏至 冬至 春秋分日北京( 40°N)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 26°34′ √ B.50° √ C.66°34′ D.73°26′ √
H=90°- (40°+ 23°26′)
H=90°- [40°- (- 23°26′)] H=90°- (40°- 23°26′) H=90°- (40°- 0°)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 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体的影子越短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 太阳高度角越小 物体的影子越长
5).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
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中午 下午 日落 上午
西
楼 房 中午影子 下午影子
西北 北
南 东南
日出
东
东北
6)确定楼距、楼高
基本原理: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不挡住后一幢楼的阳光 例: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纬度为α,南楼高 度为h,如图 现欲在其北边建等高的北楼, 求解:为保证北楼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则 两楼间距最小是多少?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为太阳高度。
白 天: h>0 晨昏线上: h=0 晚 上: h<0
太阳光线
h
地面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正午(地方时为12点) 的太阳高度,也是一天当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中午
下午 日落 上午
西
南
H
日出
北
东
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离直射点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15026N、1350E
3).确定房屋的朝向 北半球 ,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应朝 南
南半球 ,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应朝 北
日落 南 日出 北 南
日落 北 日出
北半球
南半球
4).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太阳高度 角更小
地面
直射点 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º -两地的纬度差(当地纬度-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的差值的绝对值(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当地夏半年取正 值;冬半年取负值))
C A(直射点) H
O
B(所求点)
地平线
H= 900 - ∠AOB = 900 - AB
例3:求两分两至日北京(约40º N)的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
2、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1、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纬度变化)
思考:图中各点的昼长分别是多少?总结该日全球 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 1.昼长夜短(昼最长) 2.纬度越高,昼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A B
南半球: 1.昼短夜长(夜最长) 2.纬度越高,夜越长 3.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60° 30° 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两纬线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分布,则这两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的纬度差
H=90°-纬差[ 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 (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
2).确定地理纬度
练习8:在夏至日这天,某地测得当天太阳高度最大为82°而 此时北京时间为11:00点,那么此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31026N、1350E
北 楼
南 楼
h
H 北
L
南
南
北-(α+23°26′) H=90°
L = h*cotH (H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纬度较低的地区,南北楼距较近; 纬度较高的地区,南北楼距较远.
7)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α代表太阳能热水器倾角, 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角)。又因H=90º -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间隔,所以α
H3
H2 H1
H2
结论:H1>H2>H3
H3
N
60 °N
30 °
23.5 °N
66.5 °
春 秋 分 日
0 °
90 °
66.5 °
23.5 °S
30 ° 60 °S S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N 60 °N
23.5 °N
夏 至 日
0 °
23.5 °S
60.5 °S S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