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赏鉴(下)

合集下载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

馆藏级清朝瓷器藏品赏析2(高清图)康熙青花前赤壁赋碗清高9、口径19厘米1960年丁淑贞先生捐赠敞口微侈、弧腹、圈足,底部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内壁近口沿处,青花绘绵地梅花纹,碗内底绘山水、树木、亭台,外腹绘赤壁夜游图,并书苏轼前赤壁赋全文。

山水人物,栩栩如生,笔法工整流畅,色彩柔和,构图严谨,集书、画为一体,代表了康熙时期的陶瓷绘画特色。

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高2.7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6.2厘米1960年周德蕴先生捐赠盘折沿,浅弧壁,平底,圈足。

外壁红彩绘五只蝙蝠纹,寓有“洪福齐天”之意,内口沿红彩龟背锦地四开光,分别篆书有“万寿无疆”四字。

盘内五彩绘一瑞鸟栖于花果枝干上,身体丰硕,羽毛鲜丽,动态十足,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为康熙官窑制品。

“万寿无疆”为古时祝愿皇帝长寿之意,《诗经》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此类铭有“万寿无疆”、“洪福齐天”的康熙五彩器是为康熙六十寿辰而烧制的。

陈浏《陶雅》记:“康窑七寸碟四周淡赭锦纹,分嵌‘万寿无疆’篆字,盖六旬庆典所制以赐大小臣工者也。

画笔各体皆工,人物、鸟兽、山水,博古乃无一不备,而以花卉草虫为绝生动,且贤于雍窑彩盆也。

”乌金釉描金山水人物纹笔筒清高15、口径17.6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敞口,筒状,玉璧式底,内壁施白釉,器身通体以黑釉作地,釉色晶莹,纯黑色,称为乌金釉。

釉面用金彩绘山水人物图。

由于年长日久,金彩大部分脱落。

底无款。

为康熙时烧造。

此笔筒造型规整,稳重大方,质地坚细,釉面光滑滋润,是乌金釉的代表作品。

素三彩海水龙纹笔筒清高15.2、口径19.9厘米1959年崔耀亭先生捐赠笔筒直壁,矮圈足,内壁无釉,底部无款。

胎体厚重,腹部施有三彩釉,由于色彩中不用红色为主色,通称素三彩。

外壁刻画双龙戏珠、海水、彩云纹饰,生动绘出两条雄健有力的四爪行龙,昂首,张嘴,头顶白、绿、黄三色彩云,飞跃在波浪涛涛的海水上,作戏珠状,显得气势磅礴,别有情趣。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

明清玉器鉴赏与收藏(手把手传授,高清图解)!2011-09-18 13:22来源:股票博客作者:K功夫K分类:操盘技巧玉器历经唐宋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从规模到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

明清玉雕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白玉为主,又有被视为“杂玉”的玛瑙、水晶、翡翠、琥珀、绿松石等,其中清早期在宫廷始见的翡翠应用更为历代之冠。

明代冶玉工艺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

明代中晚期,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

见于记载的有:陆子刚、刘沧、贺四、李文甫、王小溪等,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品的能手。

明代玉器的类型和宋元时期没有很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装饰品、实用品、艺术品和仿古器四大类。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玉器,对夏、商、周三代的古玉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认真的分类鉴别,对于制作较粗糙的玉器,交由清宫造办处加工改制,因此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玉器中常见旧玉后刻花、旧玉新做工。

此外,北京造办处、扬州和苏州云集了众多的能工巧匠,雕琢精益求精。

从加工技术、装饰纹样各方面看,均达到玉器发展的最高水平。

下面就明清玉器品种加以详细介绍。

玉带钩与玉带扣玉带钩在明清之时已成为装饰把玩的仿古玉器。

明代玉带钩保存下来的数量很大,例如苏州虎丘王锡爵墓中出土有玉带钩,上海明墓中也有出土。

明代玉带钩有琵琶形、螳螂肚形、条形、圆棒形,也有的雕作龙、蠄、鸟、兽等形。

还有一种一半为钩,一半为环,分别镶嵌在玉带钩两端的称为玉带扣。

清代玉带钩做工比明代精巧,抛光度也很高。

钩头多样,别具匠心,艺术水平较高。

有些雕龙、凤、蠄的大钩,可称是玉带钩中的重器。

玉带扣形如两个方板,一板为钩,一板为扣,两板可扣接,其上镶嵌宝石碧玺,带扣可接较宽的腰带。

虽然清代玉带钩花样繁缛,但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艺术水平,都缺乏汉代严谨、流畅的风格,难以与汉代玉带钩比肩。

清宫藏珍品古玉

清宫藏珍品古玉

清宫藏珍品古玉秦磊清宫收藏有大量古代玉器,其间多有珍品,富有研究价值。

可惜终清之世,没有一部书像<西清古鉴》著录青铜器那样,将清宫藏玉器编成总汇性的图录。

清代皇帝最重视古玉的应推乾隆,在他的诗集中有若干题咏古玉的诗。

可是祗看诗不能一定知道所描绘的是什么器物,好在还有不少玉器实物流传下来,上面刻着乾隆的御题诗文,使我们知道它们会受到皇帝的品评欣赏,也反映出乾隆鉴赏这些古玉的见解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乾隆非常喜爱一些罕见的有奇特形制和花纹的古玉,这些古玉乃是我国史前时期的。

玉环托花叶带饰宋直径6.5厘米清官旧藏。

作品为白玉制作,表面有褐色斑。

圆形,多层次,下层为一圆环,上层镂雕花卉,似为百合,中部两朵花交错,周围饰叶、花,叶上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出花叶的筋、脉,图案简练紧凑。

左侧近环处露一孔,以备穿带。

此带饰的图案为典型的宋代花卉图案,主要特点为花叶简练紧密,花及叶的数量不多,用大花、大叶填满空间,图案表面少起伏,叶脉以细长的阴线表现,在透雕的表现方法上注重图案的深浅变化而无明显的层次区分。

玉鱼莲坠宋长6.2厘米宽4厘米厚0.6厘米清官旧藏。

玉色白,表面有赭黄色斑。

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

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

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

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吉祥图案的一种。

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厘米宽3.8厘米清官旧藏。

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

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

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

以艺术思维视角观察番莲花纹饰的表象——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官窑番莲花纹饰赏析

以艺术思维视角观察番莲花纹饰的表象——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官窑番莲花纹饰赏析

AppreciatION 鉴赏·陶风瓷韵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在关外的发祥之地,清初即称为“盛京皇宫”,是除北京故宫之外国内仅存的古代皇家艺术品宝库,现保存明清艺术品和清宫遗珍10万余件,其中陶瓷器万余件。

瓷器纹饰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但展现出当时人们的艺术思维,更是情感物化寄托的象征。

官窑番莲花纹饰经过历史的演变,每个时期都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纹饰题材伴随着人们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日渐丰富。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在清宫官窑瓷器中以番莲花为主题的瓷器纹饰占有大量比例,其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对我们研究清代审美情趣、艺术思维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对“重考据”的思想推崇——清代官窑番莲花纹饰的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不仅同一般思维的成形,同艺术本身的发生、演变有关,而且较定型的艺术思维也是哲学、艺术社会学、民族审美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纹饰作为古老的艺术,从表面看虽无文字记载可供考究,但从其呈现的纹样中可窥探出其富有“意味性”的思维痕迹,如盛行于明清时期的番莲花纹饰正是人们对番莲花崇拜的原始意味性。

目前有关番莲花纹饰的起源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番莲花纹饰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还有学者认为其最早出现于元代,《御制律吕正义后以艺术思维视角观察番莲花纹饰的表象——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官窑番莲花纹饰赏析李 蕙图1:清康熙款斗彩番莲小盖罐编辑|朱慧敏1976481234@AppreciatION 鉴赏·陶风瓷韵编》载:“为文殊像,执如意;为普贤像,执西番莲花……”笔者认为纹饰的孕育产生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番莲花纹饰应该是在实物花型的基础上经过工匠的模仿改进而形成的。

据文献记载,番莲花植物在明代由西方引入我国,用于药用和观赏,之后与宗教性的莲花象征表象结合,逐步形成真正意义上番莲花纹饰并广布流传。

进入清代,人们的文化思想转向“重考据”的思维样式,番莲花纹饰也出现了革新变化,纹饰形态更加写实,较之明代更加细腻,注重工笔。

清代宫廷御用玉器史考

清代宫廷御用玉器史考

清代宫廷御用玉器史考作者:王胜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10期摘要:玉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玉器在此期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度达到鼎盛时期。

鉴于此,本文将结合相关史料,对清代宫廷御用玉器的发展与用途进行重点探讨关键词:清代;宫廷玉器;玉器文化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28-02清代是中国古玉发展的最高峰,集中华八千年玉文化之大成,其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清代玉器是在我国传统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历代玉雕之所长,并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玉雕艺术。

清代玉器在制作技术上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线刻浮雕、圆雕、镂雕等技法,而且与当时先进的绘画、雕塑工艺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选择性地吸收了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长处,融会贯通,显示出玉匠炉火纯青的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琢玉水平的最高成就。

一、宫廷御用玉器在清朝的发展在乾嘉盛世年间,社会安定,经济腾飞,无论是从玉材的选择,用玉的数量,生产的规模,还是产品种类,加工技术和装饰纹图都远非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可以相提并论的。

当时社会盛行用玉、藏玉之风,加之乾隆皇帝对玉器的崇尚以及宫廷玉器生产体制的加强和扩展,推动了宫廷玉器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

这时的玉器作坊星罗棋布,能工巧匠层出不穷,由于玉料充足,工艺先进,不仅皇家重视,而且用玉爱玉普及到民间,形成了独特的用玉体系和传统,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向了全方位的鼎盛时期。

(一)经济与文化发展对玉器文化发展的促进在清朝中期,社会经济实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宫廷玉器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

特别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于清军平定了新疆准葛尔和回部的动乱,在新疆地区行使统治权之后,中西交通贸易得以保障,质地优良的新疆和田美玉沿着古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地大量进入内地,解决了长期阻碍玉器发展的原材料问题。

清宫珍宝末帝御用-沈阳故宫博物院院溥仪御用金银珠宝器物

清宫珍宝末帝御用-沈阳故宫博物院院溥仪御用金银珠宝器物

清宫珍宝末帝御用-沈阳故宫博物院院溥仪御用金银珠宝器物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25年被逐出北京紫禁城之前,曾由其胞弟溥杰等家人将宫内珍藏的大量历代字画、金银珠宝等珍贵藏品携出官外。

这批珍贵的宫中宝物此后即脱离清官原藏的状态,变成溥仪的个人财产。

在此后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溥仪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京津两地和东北政治舞台上先后扮演了大清逊位皇帝、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前苏联红军重要战俘和中国政府头等战犯等特殊角色,而他随身携带的这批国宝,则随着他的升降起伏而历经辗转与磨难,其所携带的大批珍贵字画或是因故变卖,或是在战火兵燹中惨遭毁损,最后只有近500件珍贵的金银珠宝藏品因体量较小便于携带,在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之后,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最终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重要文物。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封建帝国,清朝末帝爱新觉罗·溥仪曾经收藏和御用的金银珠宝藏品,无论是其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是弥足珍贵与独一无二的,仅仅从这批藏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来看,它也是价值连城的珍稀国宝。

本文从基本史实出发,依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的溥仪御用金银珠宝藏品,对这部分珍贵文物的来龙去脉及藏品情况作综合介绍,让文博界同仁及研究者有机会了解与认识这部分国宝,并借此公布这批珍宝,知诸世人。

一、末代珍宝的辗转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并暂住于北京紫禁城“内朝”后宫内,包括三大殿在内的“外朝”则归于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以开办博物馆。

此后十余年的时间内,京畿地区动荡飘摇的政局,特别是各路军阀对皇宫财产的垂涎三尺,让逐渐成人的逊位皇帝溥仪感到忧虑。

于是,在1924年他被冯玉祥领导的军队正式逐出紫禁城之前,他利用胞弟溥杰和其他家人、族人人宫学习、探视等机会,以赏赐等方式将清宫原藏的历代名人书法、字画及金银器、珠宝首饰等贵重之物大量携出宫外,成为脱离北京故宫皇家财产之外的个人财富。

沈阳故宫藏牙角雕器鉴赏(下)

沈阳故宫藏牙角雕器鉴赏(下)

沈阳故宫藏牙角雕器鉴赏(下)作者:张正义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02期牙角雕刻泛指兽牙、兽角的雕刻制品,收藏界特指象牙和犀牛角的雕刻品。

象牙天生丽质,色泽洁白、柔和,雕成器物更是美轮美奂,充满艺术魅力;犀牛角则因其珍稀而名贵。

我国的牙角雕发端于史前时期。

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十数件象牙雕制品出土,大汶口文化遗址、良渚文化墓也都出土了象牙雕器。

商代墓葬出土的象牙雕器,纹饰精细繁复,已是精美的牙雕艺术品。

宋、明时期,社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从南亚及南洋输入的象牙、犀角增加,促进了牙角雕刻艺术的发展。

尤其是明代,朝廷多使用牙笏、牙符牌、犀带等器物,民间则在江南及福建漳州等地区盛极一时。

清代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西方文化逐渐被引入中国,人们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逐渐增强。

加之宫廷和官府对牙角雕制品需求的增加等因素,使这一时期的牙角雕出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涌现出大批的能工巧匠,许多格调高雅、精美绝伦的牙角雕作品问世。

而犀牛角雕受原料来源的限制,只在清代尤其是雍正、乾隆两代出现过昙花一现的繁荣。

本刊上期精选了部分沈阳故宫珍藏的精品牙角雕器供大家欣赏,本期将继续鉴赏。

10.清牙雕博古笔筒清中晚期,高14.5厘米,口径12.2厘米。

笔筒呈直筒形,表面线刻人物、植物、古董、书卷等图案(见图15)。

浅雕花纹,有两组纹饰:一图为祥云缭绕之古松下,蕉叶旁两人于石上弈棋,一人旁观,周边雕奇花异果;笔筒另一面,雕有展开的书卷,双线勾廓,内阴刻行书七言诗“雨余窗竹琴书润,风度庭花笔砚香”,下刻“清”“玩”连珠印,书卷外刻细鳞纹。

笔筒上还刻有壶、花觚、炉瓶,花觚中插有孔雀翎、珊瑚,寓意“翎顶辉煌”“红顶花翎”。

11.清牙雕婴戏芦瓣臂搁清中晚期,高25厘米,底宽5.6厘米。

臂搁是书写时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防止墨迹沾污衣袖或手臂。

这两件臂搁上窄下宽,覆瓦式造型,雕为竹节形,一面为光滑搁面,另一面镂雕图案。

中国国宝级古董玉器欣赏

中国国宝级古董玉器欣赏

珍宝玉兽面纹圭玉兽面纹圭,长,宽,厚。

玉料表面经染色呈漆黑色,器身扁而长,一端略宽,有刃,另一端有一孔。

圭两面皆有纹饰,一面中部为阴线兽面纹,兽面的上、下方分别饰阴线绳纹及成组的凸线,另一面的主体纹饰同前一面大体相同,下方有一组凸线构成的变形兽面纹。

目前为止,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有类似凸线纹饰的玉圭,对这件玉圭的制造年代,学者多有推测,一些学者认为,玉圭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

玉鹰攫人首佩玉鹰攫人首佩,长,宽,厚。

佩玉料呈青黄色,局部有褐色斑,片状,边缘略薄,两面图案相同。

作品上部为一只展翅之鹰,鹰头侧转,双爪下垂各抓一人首。

作品为镂雕,鹰身上的一些装饰纹用凸起的线条组成,这些工艺同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工艺类似。

同样题材的镂雕玉器在上海博物馆及天津艺术博物馆都有收藏,带有类似的鹰鸟纹图案的玉圭在一些博物馆也有收藏,有的学者推测这些作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造。

此佩图案较复杂,鹰翅上端与人首间装饰的含义尚不明确,作品表现的可能是远古时期的氏族图腾,鹰是氏族的徽号,而鹰爪抓的应是战败的敌人之首级。

玉花斑弧刃斧玉花斑弧刃斧,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宽。

此玉斧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

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

此玉斧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

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

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

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

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丽的本色。

斧的表面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

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玉刻图长方形板玉刻图长方形板,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宽,厚。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式(百鸟朝阳)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清乾隆松石绿釉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清乾隆青釉刻花缠枝莲纹花口瓶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壶清乾隆青花莲花纹如意耳蒜头瓶清乾隆粉彩花碟如意耳葫芦尊清乾隆粉彩九桃大天球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清乾隆粉彩皮球花罐清乾隆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如意耳大扁壶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蝠耳大扁壶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明万历彩绘双龙纹双耳罐明永乐青花开光如意莲纹执壶清嘉庆蓝地黄彩云龙贲巴瓶清乾隆斗彩加粉彩婴戏图罐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清乾隆金瓯永固杯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径24.3cm,足距10.2cm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清乾隆窑变双耳菊瓣尊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窑变釉弦纹瓶,高25.3cm,口径7cm,足径11.7cm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高16.1cm,口径3.4cm,足径4.5cm清乾隆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通高5.8cm,腹径4cm清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清乾隆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清乾隆厂官釉牺耳尊高51cm,口横径24.5cm,口纵径19cm,足横径26.7cm,足纵径21cm清乾隆仿古铜金釉三足炉,通高33.1cm,口径14.9cm清康熙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清光绪绿地粉彩公道杯通高6cm,口径12cm清光绪粉彩江山万代纹碗高6.5cm,口径12.2cm,足径4.9cm清康熙五彩竹纹笔筒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雍正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同治红地描金喜字碗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清嘉庆斗彩花卉酒杯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清乾隆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清光绪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碗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清雍正黄地绿彩云蝠纹碗高7.3cm,口径15.2cm,足径5.2cm清嘉庆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高21.3cm,口径5.2cm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地开光花鸟纹瓶高32.8cm,口径10.2—7.9cm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高13.5cm,口径15.9cm×9.9cm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高52.9cm,面径31cm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cm清乾隆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清康熙天蓝釉花觚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淡黄釉瓶,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高22cm清乾隆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高18.3cm,口径2.3cm古铜彩牺耳尊,高22.2cm,口径13.2cm,足径11.7cm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纹大罐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四)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2789亿元明喜靖彩釉大罐59.8万美元。

清代宫廷翡翠鉴赏

清代宫廷翡翠鉴赏
在唐代玉器中狮的形象已出现,元、明 以后开始增多。有学者认为,部分工艺 品中狮的形象受到了狮子狗形状的影响, 体肥而头小。这件作品狮之造型无凶猛 状,四肢短小,可用作镇纸,也可用于 陈设。
翠乾隆款仿古觚
清 高19.7厘米 口径10.4×6.8厘米 翠色青绿,有翠料表皮的风化色皮色。翠觚 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颈,足外撇。颈及足 饰蕉叶纹,腹部饰凸起的兽面纹。底有篆书 “乾隆年制”款。
翠花鸟花插
清 高25厘米, 口径5.9×8厘米。 翠呈青绿色,局部有深绿及黄褐色。花插较 高,呈树桩形,主杆粗大,内可插物。花插 的外壁 镂雕牡丹花枝,枝上立着禽鸟。下配 以镂空雕花红木座。
花插属陈设用品,内可插物。明代玉器中已 有花插,多呈筒状。清代的玉花插样式较多, 其中树桩形花插较为典型。这件花插所用翠 料有较高的透明度,局部绿色深重,属高档 材料,是清代宫廷的重要陈设器。
作品为平面的大象图案,含太平有象之意, 表示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一词见于《汉 书·王莽传·上》:“天下太平,五谷成熟”, 这是古代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状态。
翠兽面纹兽耳扁瓶
清 通高23厘米 口径5.9×3.75厘米 翠呈青绿色,局部色重,为墨绿色。瓶扁而高, 盖面饰云纹,环式纽。瓶口沿饰回纹,颈较细, 颈两侧以兽首为耳,耳下有活环。瓶腹较阔, 两面饰兽面纹。
翠桃式洗
清 高:3.8cm 口径:24.8cm 翠呈浅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似盘, 较浅,桃实形。洗底浮雕桃枝两杈,一 杈伸于洗底为足,其上有双桃并桃花, 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
洗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笔。玉洗可能 产生于秦汉之际,从考古发掘可以看到, 汉代玉文具开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 玉笔洗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作品。 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贵,既可使用又可 作为陈设品。

浅谈清白玉浮雕玉兰花插的美学观察

浅谈清白玉浮雕玉兰花插的美学观察

AppreciatION 鉴赏·玉缘在传统美学中,“气”与“韵”是两个互相区别但又密不可分的概念。

“气”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艺术品的内在活力和驱动力,是其生命本源的外在表现;“韵”的含义多指艺术品所展现的神态、风姿等。

在清代玉雕作品中,笔者认为,器物的“气”更多产生于其文化内涵,“韵”大多体现在造型纹饰方面。

清白玉浮雕玉兰花插是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该花插以玉兰花为题材,采用清代寓意型形态设计理念,将玉兰花富贵高雅的文化内涵深植于灵动和美、虚实结合的玉雕造型中,完美呈现出“气韵生动”的美学特性,为后人了解清代社会的文化韵味和情感表达提供了重要介质,极大丰富了新时代吉祥文化的艺术内涵。

玉兰花的文化内涵玉兰,古又称木兰、辛夷、望春花,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所述:“玉兰花九瓣,色白浅谈清白玉浮雕玉兰花插的美学观察李 蕙图1:清康熙款五彩二月玉兰花卉盅编辑|屈梦夏820481337@AppreciatION 鉴赏·玉缘微碧,香味似兰,故名。

”因其花蕾形大如笔头,故又有“木笔”之别称。

玉兰性喜光,较耐寒,可露地越冬,其结蕾于冬,不叶而放花于春,盛花若雪涛落玉,莹洁清香。

玉兰花系木兰科落叶乔木,枝条稀疏而粗壮,花苞矫健向天冲,花开洁白如玉,柔媚淡雅,溢发着醉人的清香,清代乾隆有诗曰:“匪穠而廲淡而芳,本分仙人素縠装,更喜佩阿神解处,不因世事涉雌黄。

”清康熙款五彩二月玉兰花卉盅(图1),高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2.5厘米,盅的一面绘制褐、绿、黄色彩釉的玉兰花花卉、花树;另一面按玉兰花寓意用青花釉施“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楷书七言诗,以赞赏、颂扬玉兰花品性的高洁。

这种一杯一花、一花一诗、文图并茂、诗画对应的高雅意境使得人们不禁对其文化内涵产生无限遐想。

(一)人格化寓意明清时期,很多艺术品的创作都是在托物言志,抒发情怀,乾隆御制《玉兰花开》“春泽春阳着意加,玉兰今崴早开花,隃糜江砚胥供奉,風韻原来本一家”。

清代宫廷如意品鉴 (四)

清代宫廷如意品鉴 (四)

清代宫廷如意品鉴(四)作者:来源:《大观·收藏》2018年第03期玉石如意清代中期以前,内地的玉料来源渠道不畅,玉石如意的制造受到限制。

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新疆叛乱被平定,障碍消除了,上好的玉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令此时各类玉器的制造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其中,用玉制作的如意也大量增加,取代了竹木制如意,占据了主流。

由于如意的基本形状为长柄,头大而回折,其整体需用较大玉料;而其柄细长屈曲,极易折断,又需用质地较好的材料,故而玉如意选用材料比较严格,制作非常精密。

在玉质方面,大都温润细腻,具有良好的色泽。

其品种包括了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及翡翠等。

尤其是主要产于缅甸的翡翠,成色好形体大的材料十分难得,制成的如意特别珍贵。

玉石如意在选择花纹图案上同样广泛,往往选取多福长寿、吉祥平安、百年好合、中魁登科等各种寓意吉祥的纹饰,可以说是无所不备。

更有甚者,为了增加如意的华美,还用各种宝石镶嵌其上。

乾隆时期还创造出一种“三镶”如意,在以紫檀为主的木制如意的首、身、尾三处留出位置镶入玉饰件,其中又以镶嵌古玉的如意特别为乾隆所喜爱,称许其为“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

玉嵌彩石如意乾隆帝爱玉成癖,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平定回部叛乱以后,和阗美玉输入中原的道路畅通,宫廷内各种玉制品大量增加,形式如同百宝嵌的玉嵌彩石如意的制造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

宫中旧藏有大量玉柄上嵌玉石的如意,“所嵌主要为玛瑙、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芙蓉石、碧玺等珍贵宝石,将其雕刻成各种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显示出尊贵的皇家气派。

其图案的组合主要为“三多”纹饰,由佛手、桃、石榴组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之意;也有“福寿”纹饰,由蝙蝠、桃构成,喻福寿之意,表达人们对生活幸福美好的期盼。

各种宝石如意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如意材质丰富,除玉石外,还包括多种珍宝,有翡翠、玛瑙、水晶、孔雀石、绿松石、珊瑚等;用途广泛,在如意发展的鼎盛时期,根据社会的习俗,这类用整体玉石雕刻的如意即不断成为寿诞、婚庆、赐赠礼品的必备。

奇幻瑰丽

奇幻瑰丽

奇幻瑰丽作者:张正义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6期【编者按】清代瓷器较之明代有很多创新。

釉色增加,品种丰富,五彩、粉彩、珐琅彩等彩瓷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笔者精选了沈阳故宫瓷器藏品中顺治至光绪时期官窑瓷器佳者三十余件,对其形制、沿革、尺寸、釉料、纹饰、款识等方面做综合性说明,以飨清代瓷器爱好者及研究者。

24.清康熙款青花番莲纹大盘盘撇口,弧壁,浅腹。

盘内外通体以青花为饰,盘心及外腹壁均绘缠枝莲纹。

纹饰线条勾线精准,婉转有力,采用双勾法且分水涂染。

底足凸圈一道,中间露胎。

双圈足底,青花双圈六字两行“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造型规矩,端正秀美,青花发色明快鲜艳。

此盘为双圈足。

民国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中说:“康熙大盘,多属双底足。

双底足者,足圈内有深沟一道,沟之内又复起足,然后乃至底也。

”这种双圈足的内足并不着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装饰。

康熙青花的青料主要是浙料和云南的珠明料。

康熙青花早中晚三期的色调差异较大,中期的色调较为明快鲜艳。

在纹饰层次和青花发色方面,康熙青花艺术成就卓然。

陈浏的《匋雅》中说:“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

然则,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秾美者,亦可独步于本朝矣。

”25.清乾隆款青花八宝番莲纹双耳扁瓶瓶直口,细颈,扁圆腹,腹两面中心凸起,颈肩相交处饰对称螭耳,椭圆形扁圈足。

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处饰回纹,下部绘缠枝灵芝纹。

腹心凸起部分绘为宝相花图案,外以回纹、莲瓣纹环绕,以外层大莲瓣环绕内层的宝相花,构图形式新颖。

八莲瓣形开光分绘轮、螺、伞、幢、花、罐、鱼、肠,为佛八宝图案。

瓶腹侧面为缠枝番莲纹。

足墙饰缠枝灵芝纹。

圈足露胎,足底施白釉,底书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方图章款。

该器形是在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大扁瓶的基础上创制而出,圆若满月,造型秀美,故又称“宝月瓶”或“抱月瓶”。

雍正朝始烧,乾隆朝重烧。

此瓶青花色泽艳丽,色重处用青花故意点染深浅不同的斑痕,是模仿明永乐、宣德青花晕散的呈色效果。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清代(上)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清代(上)

故宫博物院藏玉之清代(上)碧玉兽耳活环香熏,清,通盖高13.4厘米,口径22.5厘米,足径10.5厘米。

青玉甪端,清,高12.5厘米,长19厘米,宽8厘米。

清宫旧藏。

玉质暗青色,有微斑,局部染褐色。

甪端为卧姿回首状,兽头较大,身体粗壮。

头顶有一小角,脑后有长发。

大耳,张口,颌下有须。

凸胸,胸部有横节纹。

前肢短,足大似蹄,细阴线刻出指爪。

尾分三歧。

“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

《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

”曾经有学者将本物视为辟邪,但辟邪一般饰独角者多为鹿首造型,此物却为狮首。

水晶双鱼花插,清,高14.8厘米,最宽11厘米。

花插圆雕双鲤跃起,张口向上,身体直立,满饰鳞纹,尾部交叉相搭作为支撑点,腹空,用以插花。

配以紫檀木座,雕成水波状,似双鱼在波涛中嬉水而上。

此花插质地纯净,造型生动,雕刻精美,为难得佳作。

翡翠鱼式盒,清,长24.8厘米,宽7.6厘米,厚2.9厘米。

翠色青绿。

盒为鱼形,两半相扣成盒。

鱼身有细鳞纹,鳍、尾、鳃部嵌有红宝石。

盒内刻有乾隆御制诗《咏痕都斯坦玉鱼》。

据诗而知,乾隆皇帝认为此件作品为痕都斯坦玉器,但这种玉料主要产自缅甸,鱼上宝石的镶嵌方式也与痕都斯坦玉器有别,一些学者认为此盒是清宫廷所制。

翠雕花鸟纹花插,清,高25厘米,口径5.9×8厘米。

翠呈青绿色,局部有深绿及黄褐色。

花插较高,呈树桩形,主杆粗大,内可插物。

花插的外壁镂雕牡丹花枝,枝上立着禽鸟。

下配以镂空雕花红木座。

花插属陈设用品,内可插物。

明代玉器中已有花插,多呈筒状。

清代的玉花插样式较多,其中树桩形花插较为典型。

这件花插所用翠料有较高的透明度,局部绿色深重,属高档材料,是清代宫廷的重要陈设器。

白玉卧狗,清,高3厘米,长5厘米白玉质,圆雕。

狗卧姿,回首,尾上卷,颈部套一环。

通体光素无纹饰。

清宫收藏的玉狗一般用作陈设品,纹饰虽简却形态生动。

青玉十二辰像——狗,清,高3.4厘米青玉质,圆雕,狗首人身,着长袍,坐姿,左手扶膝,右手持剑。

仙女下凡——清宫藏品中仙女、天仙神话题材作品背后的故事

仙女下凡——清宫藏品中仙女、天仙神话题材作品背后的故事

关于仙女的神话故事,在我国历代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比如传说中,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碧霞元君是玉帝的妹妹,西王母的女儿也有二十多个等等。

“仙女”一词意为颜值姣好、品德崇高、能力超凡的脱俗清新女子,并赋予其成为永生的、较高地位的女神。

历代艺术作品,关于仙女题材也不胜枚举,如唐代的仙女玉兔纹镜(拓片)(图1),八瓣菱花形,伏兽形钮,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左上方饰腾飞的仙女,仙女身系飘带,一手托盘,一手持牌,上有“大吉”二字。

钮下方有一池水,池左边为玉兔、杵臼及一朵云,池右边为蟾蜍和一朵云,池上方有一“水”字;元代的《永乐宫》壁画上的仙女形象(图2),线条强劲有力、超凡脱俗;清光绪年间杨柳青年画《天仙送子》(图3),《魏书·帝纪》记载仙女下凡的故事:圣武帝尝耕于山泽间,一日,忽见辎軿自天而下,中坐一美妇人,自称天女,受命相偶,旦夕请还,期年复会于此。

—年后,帝先至,果复相见。

天女以所生之男授于帝,并说“此君之子也”,当世为帝王。

后人遂把“天仙送子”作为结婚人家仙 女 下 凡——清宫藏品中仙女、天仙神话题材作品背后的故事图1 唐代仙女玉兔纹镜(拓片)沈阳故宫博物院 杜恒伟首都博物馆 栾 晔颂祝之词。

年画中更采用此题材画了出来作为贺喜“屏对”,专供结婚人家来贴用;还有清光绪年杨柳青年画的《天仙赐贵子》(图4)。

民间此类“喜对屏”形式很多,虽然都出自年画作坊,但平日香烛纸马店里亦有出售,是一种长年供应喜事人家用的“喜画”。

这幅“对屏”是清光绪末年戴廉增画店试用洋染料绘制的粉本稿样。

在天津博物馆藏有民国时期泥人张传人张景祜的《天女散花》(图5),出自作品中天女形态轻盈,面容秀美,衣袂翩跹,饰带飘然,给观者以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极美的视觉享受。

在满族文化中,仙女的故事也有美丽的传说。

《满洲实录·三仙女浴布勒瑚里泊图》(图6)中描绘了这样一段神奇美丽的历史传说:传说长白山之东布库里山下有布勒瑚里池,曾有三位仙女于此沐浴。

金雕玉琢——沈阳故宫“金玉满堂”展览

金雕玉琢——沈阳故宫“金玉满堂”展览

AppreciatION 鉴赏·金玉满堂中国古代金器制品最早发现于夏商时期,玉器则更早至新石器时代,所以金玉之器承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直作为民族的图腾及精神文明的重要代表。

随着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融合,金玉之器的制作与使用更加普遍,但崇高的品质与富贵繁华的意义,一直深入人心。

金与玉制品的类型非常丰富,纹饰自然流畅,金雕玉琢——沈阳故宫“金玉满堂”展览孙继艳 杜恒伟图1:清青玉圆雕光绪御笔之宝图2:清青玉圆雕光绪御笔之宝AppreciatION 鉴赏·金玉满堂雕琢技术或纤细温婉、灵动流畅,或苍劲有力、粗犷简练,对我国手工艺制作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清青玉圆雕光绪御笔之宝(图1、图2)清德宗皇帝载湉御用,此玺多在其御笔字画上钤印用。

宝玺全高10.5厘米,印台高4.8厘米,印面长、宽均为13厘米。

宝玺为青玉制成,玺上部雕刻交龙纽,下部为方形台印。

印边缘较宽,印面刻汉字朱文篆书“光绪御笔之宝”6字。

该玺原藏于北京故宫,后调入沈阳故宫收藏。

现为沈阳故宫院藏国家一级文物。

清太祖高皇帝谥宝(图3、图4)清代太祖皇帝努尔哈赤谥宝,旧称玉宝。

宝全高13.5厘米,印面长、宽均为13.8厘米,纽高8.5厘米,印台厚5厘米。

白玉制成。

此宝为乾隆元年(1736年)清宫内府遵旨镌刻而成。

宝上部为单体蹲龙纽,描金,纽上系明黄丝绳。

谥宝文字为满、汉文合璧,均为朱文,右侧为汉文篆书4行,左侧为满文楷书6行。

其文为“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之宝”。

谥宝外包明黄织金四则团花暗图3:清太祖高皇帝谥宝图4:清太祖高皇帝谥宝编辑|朱慧敏*****************AppreciatION 鉴赏·金玉满堂云纹锦包袱皮,用双层龙凤纹金漆套盒盛装。

该宝于乾隆四十八年由北京送至盛京太庙尊藏,清末民国时期存于沈阳故宫崇谟阁内。

该谥宝为沈阳故宫藏国家一级文物。

清太宗文皇帝谥册(图5)清代太宗皇帝皇太极谥册,旧称玉册。

清代宫廷七佛题材的表现形式

清代宫廷七佛题材的表现形式

AppreciatION 鉴赏清代宫廷七佛题材的表现形式《七佛番轴》之一——迦叶佛(图1)孙继艳编辑|朱慧敏AppreciatION 鉴赏七佛又称“过去七佛”,是指释迦牟尼与在他出现之前悟得正觉的六位佛尊。

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一、七佛的由来七佛作为魏晋以来长期流行的佛教艺术主题,现存实物多见于石塔以及石窟壁画、画卷等多种表现形式,如北凉石塔,其造型及七佛布局明显受到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在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七佛造像大量出现。

如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庆阳北石窟寺、泾川南石窟寺、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邯郸响堂山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群等这一时期所开窟龛,均有七佛题材的造像或壁画。

七佛在佛教发展的进程中,他们是释迦、弥勒信仰共同崇拜的对象,也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表现题材。

在元代,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位于山西稷山兴化寺大殿绘有《朱好古、张伯渊七佛说法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李公麟七佛图卷》等。

乾隆时期,为了密切和稳定西藏等边疆地区,清朝中央政府每年要赏赐给西藏等地的头领许多御制物品。

同时,这些地区的头领每年北海《七佛塔碑刻石画像》——毗婆尸佛(图2)也派人或亲自向皇帝进贡。

其中佛AppreciatION 鉴赏教用品占了很大比重,也不乏七佛题材的物品。

自此,乾隆皇帝对七佛艺术的来源有了深刻的认识,清宫制作了大量的相关文玩。

二、清宫七佛题材的几种表现形式由于乾隆皇帝对七佛艺术的推崇,清宫关于七佛文玩的制作可谓多种多样,以下就逐一介绍:1.七佛唐卡画唐卡艺术历史悠久,是西藏绘画特有的艺术种类之一。

清宫唐卡的来源:一是贡品,即西藏首领达赖、班禅和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宗教领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珠尔、阿嘉等驻京的呼图克图、王公大臣进献给皇帝的礼品,多数出自西藏画师之手,清宫称为“番画”“藏画”。

二是清宫廷绘制的,即由皇宫内中正殿念经处画佛喇嘛、宫廷画师绘制。

故宫藏玉石器清代(二)

故宫藏玉石器清代(二)

故宫藏玉石器清代(二)玉石器清代(二)1. 白玉炉、瓶、盒三式白玉炉、瓶、盒三式,清,炉通高10cm,通宽15.5cm,口径8.8cm;瓶高12cm,通宽4.5cm;盒高3cm,直径5.9cm。

2. 碧玉兽耳活环香熏碧玉兽耳活环香熏,清,通盖高13.4cm,口径22.5cm,足径10.5cm。

3. 青玉万象更新青玉万象更新,清,长16. 2cm,宽6.7cm,高12cm。

4. 青玉描金题诗撇口碗碗为青白玉质地,圆形,撇口,圈足。

内壁光素,外壁一侧琢阴线填金梅花和菊花纹,另一侧镌隶书填金御制诗一首。

此碗玉质莹润,造型规整,琢刻精细。

5. 白玉芭蕉仕女白玉芭蕉仕女,清,高12cm,宽8.3cm,厚4.5cm。

6. 青玉珐琅风挡烛台青玉珐琅风挡烛台,清,玉烛台通高24.5cm,底径宽9cm;铜珐琅风挡通高32.5cm,底盘径10.3cm。

7. 白玉夔龙纹唾盂白玉夔龙纹唾盂,清,通高7cm,最大口径10cm。

8. 青玉龙凤纹渣斗青玉龙凤纹渣斗,清,高7.1cm,最大口径11.5cm。

9. 碧玉莲花纹瓜棱式罐碧玉莲花纹瓜棱式罐,清,通高11.5cm,最宽13.5cm。

10. 白玉莲花纹盒白玉莲花纹盒,清,通高10cm,口径11.1cm。

11. 水晶双耳十角杯水晶双耳十角杯,清乾隆,高6cm,口径9.7cm,足径4.3cm。

杯水晶质,无色透明。

杯身呈十角形,两侧镂雕双螭耳,底出十角形足。

足底刻“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12. 碧玉镂雕牡丹纹盒碧玉镂雕牡丹纹盒,清,通高9.1cm,最大口径20.4cm。

13. 白玉团花圆形盒白玉团花圆形盒,清,高15.2,口径12.9cm。

14. 青玉莲瓣式双层奁盒青玉莲瓣式双层奁盒,清,通高13cm,最宽11.2cm。

15. 白玉推胸白玉推胸,清,通长11.1cm。

16. 青玉杵臼青玉杵臼,清,杵长11.8cm,最宽3cm;臼高9.4cm,厚1.8cm。

17. 白玉嵌彩石鹌鹑如意白玉嵌彩石鹌鹑如意,清,长33cm,如意头8.8×8.2cm。

故宫博物馆藏清宫如意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清宫如意欣赏

白玉嵌玉石鹌鹑嘉禾如意长33.5cm此如意首镶嵌玉石麦穗数株及鹌鹑2只,取“穗”与“鹌”之谐音寓意“岁岁平安”。

白玉琢百合柿子如意长40.2cm如意柄琢百合花为饰,首作2枚柿子相叠状,此为吉祥纹样中的固定组合模式,寓意“百事如意”。

白玉镶嵌荷塘翠鸟如意长43cm如意白玉质,首、柄嵌饰荷鸟图,以青金石镶嵌翠鸟,粉色碧玺嵌荷花,碧玉嵌荷叶,翡翠嵌莲蓬。

白玉尾部凸琢出浪花与荷枝相接。

白玉琢三星纹如意长44cm此玉如意借用三镶之形,于首、身、尾三部份分别碾琢福、禄、寿三星及八仙等神话人物,为常见的祝寿题材。

墨玉嵌石三多如意长51cm如意以沉着蕴藉的墨玉碾琢而成,并镶嵌桃、佛手等装饰。

桃与佛手组合是明清时期常见的吉祥图案组合,再加上石榴就成为“三多”纹饰,寓意多寿、多福、多子。

翡翠灵芝式如意长47.8cm如意以整块翠琢成,灵芝形,周身遍琢小芝、花果等,翠色鲜艳,成色好,水头足,碾琢精美,为宫廷如意中的极品。

如此大块的翠如意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雄黄琢菊花如意长40cm此如意造型圆浑,色泽微红,表面光滑,质地极为特殊,乃以雄黄矿中的结晶体“雄精”拼接碾琢而成。

清代以降,雄精工艺品成为贵州等地的特产,但由于原料提炼十分困难,所以产量很低,存世更少。

这件如意无疑为同类制品中的代表作品。

水晶灵芝式如意长34.9cm如意由整块水晶精琢成,灵芝造型,芝茎弯曲,茎身缠绕草叶、小芝等。

芝茎中部琢阳文篆书“万年瑞芝”。

芝首圆润自然,碾琢精细,抛光好。

如意通体通透,晶莹光洁,透明度很高,为水晶中的上品。

水晶琢云龙如意长42.9cm如意以整块水晶碾琢,琢饰龙凤戏珠及海水江崖纹,纹饰高凸,造型粗放,刀工简洁,不拘小节,但龙凤的气势,形神具备。

水晶中稍有白色絮状物,被作者巧妙地利用为自然的云雾,变疵为宝,可谓匠心独运。

银镀金百宝嵌三镶如意长63cm如意身银镀金质,首、身、尾镶嵌3枚圆形或椭圆形白玉饰件,其上又以碧玺、翡翠、青金石等嵌粘花鸟图案,色彩鲜艳,质地各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