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与生物治疗

合集下载

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637000炎症性肠病简称为IBD,属于慢性的肠道炎性疾病,该疾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作用机制包含多个方面,生物制剂类药物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方式。

大多数人对炎症性肠病并不了解,因此该病曾经属于我国的少见疾病种类中,但今年来,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炎症性肠病发病率的增加,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与重视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基于此,本文主要在解读炎症性肠病的基础上,研究炎症性肠病的4种生物制剂治疗。

一、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的英文全称为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英文简称为IBD,是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

该疾病涵盖溃疡性结肠炎(CD)与克罗恩病(UC),其中,CD常见的发病位置为结肠、直肠,UC常见的发病位置为小肠末端、结肠。

患有炎症性肠病的病人大多会出现明显的腹痛、腹泻症状,还可能存在排血便、体重减轻等病理现象。

一旦患有炎症性肠病很难根治,且通过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该病还十分容易反复发作。

二、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有哪些?炎症性肠病的致病病因众多,目前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病因,但能够确定的是该病和肠道免疫反应异常密切相关。

如果患者存在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或者有隐患因素影响等,都存在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

不仅如此,肠道菌群的失调、肠道异常的免疫反应也会导致肠道内的免疫系统紊乱,使得正常细胞遭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而肠粘膜会出现炎性,肠道正常功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炎症性肠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年龄,炎症性肠病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群体都存在发病的可能性,但年轻群体(20岁-30岁)属于高发病人群。

第二方面是种族,相对于其他种族,白人的发病率较高。

第三方面是家族史,炎症性肠病存在遗传的概率,即近亲患有炎症性肠病的前提下,本人患病的风险会较大。

第四方面是吸烟,据调查吸烟会增加UC的患病概率。

第五方面是部分药物,如布洛芬等,存在诱发炎症性肠病以及加重病情的风险。

粪便乳铁蛋白动态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物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粪便乳铁蛋白动态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物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粪便乳铁蛋白动态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物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汤璧嘉;竺久东;严皓哲【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22(30)20【摘要】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产常见肠道炎性疾病,生物制剂是治疗该类患者的有效方式,但部分患者仍对生物治疗无反应性,故探讨影响生物治疗反应性相关因素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粪便乳铁蛋白(fecal lactoferrin,FL)动态分析对UC患者生物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07/2021-09我院收治的168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持续治疗12 wk后根据治疗反应性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清生物标志物以及粪便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生物治疗反应性的相关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分析曲线下面积.结果持续治疗12 wk后,有效组为132例,无效组为36例.治疗2 wk后,有效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细胞沉降率(errored second ratio,ESR)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变化率高于无效组;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FL、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M2-PK)、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变化率高于无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R、PCT、FC以及FL变化率均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物治疗反应性的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0.943、0.859、0.964以及0.875,P均<0.05);FL的曲线下面积(0.831)均高于ESR、CRP、PCT、FL、MMP-9以及M2-PK(P<0.05).结论ESR、PCT、FC以及FL均可对接受生物治疗的UC患者的治疗反映性进行预测,其中FL 的预测价值最高.【总页数】7页(P879-885)【作者】汤璧嘉;竺久东;严皓哲【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门诊部内科;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时SV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2.每搏量变异度对机械通气合并液体复苏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3.ABCD-GENE评分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氯吡格雷反应性的预测价值4.红细胞参数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诊断和治疗反应性预测中的价值5.粪便S100A12,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黏膜愈合评估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种常见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六种常见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

迄今为止,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是通过控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紊乱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有:(1)柳氮磺砒啶:为磺胺类抗菌药。

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

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

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肠病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

由本品分解产生的磺胺吡啶对肠道菌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常用量:初剂量为一日2~3g,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量,可渐增至一日4~6g,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2g。

疗程至少三年。

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降低及再障等。

(2)美沙拉嗪:是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

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沙拉嗪可以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

美沙拉秦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PGE2在人结肠黏膜的释放。

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

成人用量:(急性发作)每日4次,每次1g(4片),(维持治疗)每日3次,每次0.5g(2片)。

2024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解读要点(附图表)

2024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解读要点(附图表)

2024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解读要点(附图表)我国炎症性肠病(IBD)的患病率逐年增长,流行病学上表现为南方和沿海地区> 北方和西部,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且IBD 相关文章的发表数量也在迅速增加。

2023 年更新的《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专家发起,宁波诺丁汉GRADE 中心提供方法学指导。

指南主要制定人之一吴开春教授对要点进行了解读,现总结如下。

主要变化有:1新加入「治疗目标」的章节。

近年随着「达标治疗」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被临床接受,治疗目标也在指南中得到了体现。

2更新较多药物治疗内容。

2018年来,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在IBD 中的治疗研究有很大的进展。

3临床中的重症、复杂或疑难的内容列为单独章节。

如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并发肛周及瘘管、围手术期治疗。

4强调了疾病的维持治疗和管理,并列为单独章节。

以下是吴开春教授的要点解读:诊断及鉴别诊断推荐意见9:诊断UC 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或损伤,如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病、肠道血吸虫病、药物性肠病及结肠CD 等。

(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强)推荐意见10:完整的UC 诊断应包括疾病分型、疾病活动程度、累及部位。

(Best Practice Statements,BPS)解读:与2018 年基本一致。

鉴别诊断中强调了与药物性肠病的鉴别,2018 版只提到了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新版提出最常见是NSAIDs 类药物,其他如霉酚酸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生素及氟尿嘧啶等抗肿瘤药物等也可导致结肠炎症。

评估和预后推荐意见13 :临床UC 的内镜评分建议采用Mayo 内镜评分(表1),临床研究UC 内镜评分建议采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表2)。

内镜评分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可用于疗效监测和中远期预后评估。

(证据等级:2,推荐强度:强)解读:新增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

重 和 不 同程 度 的全 身 症 状 ; 病程 多在 4 - 6 周 以上 , 可
伴有皮肤 、 黏膜 、 关节 、 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 ] 。其发 病 机制迄 今 仍未 完全 明了 , 目前一 般认 为 是 多 因素 相
互 作用 的结 果 , 主要 包括 环境 、 遗传 、 感 染 和免 疫 因素 等 。近 年 来 该 病 在 我 国就诊 人 数 呈 现 逐 步 增 加 趋
与治疗共识意见 , 其治疗 目标 为 : 诱导并维持临床缓 解 和 黏膜 愈 合 , 防治 并 发 症 , 改 善 患者 生 存 质 量 。 现
就 近几 年 UC的药物 治疗 进展 进行 综述 。
l 西药 治 疗
种药 起效 慢 , 需3 个 月 才能 够完 全起作 用 , 故 需 与 G C S 合用待其起效后 G 认 为 , 6 - MP 和 AZ A是治疗 UC和 C D的最有效药物 , 可 防止复发 , 长期使用不 良反应 少 。新一 代 免疫 抑 制 剂麦 考 酚 吗 乙酯 临 床 应用 证 据 尚不 多 , 可 考 虑用 于对 其他 免疫 抑 制剂 过敏 不 耐受 或
( S AS P ) , 不 良反应 发生 率 较 高 , 新型 的5 - AS A, 如 美
T NF — a 以及 干 扰素 等 ) 和 抗 炎细 胞 因子 ( I L — I r a 、 I L . 4 、 I L — l O ) 失衡 在 UC发 病 中 的作 用 。近年 来开 发 了许 多 新 的生物 制剂 。 目前 应用 最广 泛 、 儋证 证据 最 丰 富 的
缓 解 活动性 UC将 大有 裨 益 。 1 - 3 免疫 抑 制剂 也 是 治疗 UC的 主要药 物 之一 , 通
过 阻 断淋 巴细 胞 增殖 、 活化 或效 应 机 制 而发 挥 作 用 ; 常 用 药物 有 硫 唑 嘌 呤 ( Az A) 、 6 一 硫嘌呤( 6 - MP) , 此两

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指南引言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结肠黏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被用于治疗UC。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的详细信息,包括定义、分类、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响等内容。

定义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炎症为特征的疾病,其病理特征为结肠黏膜连续性损伤、溃疡形成、黏膜变薄和出血。

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泻和便血等。

分类根据疾病的活动性和累及范围,溃疡性结肠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范围仅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中度病变范围可到达升结肠,而重度病变范围可到达横结肠以上。

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生物制剂是通过作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来治疗疾病。

常见的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Anti-TNF〕药物、抗白细胞介素〔Anti-IL〕药物和抗整合素〔Anti-Integrin〕药物等。

抗TNF药物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响和黏膜损伤。

抗IL 药物通过靶向白细胞介素的活性,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移行。

抗整合素药物通过阻断肠黏膜细胞与白细胞的结合,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损伤。

生物制剂的使用方法生物制剂通常以注射剂的形式给予,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进行。

剂量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治疗方案一般包括诱导阶段和维持阶段。

诱导阶段通常需要较高剂量的药物用于迅速缓解炎症,而维持阶段那么需要较低剂量的药物用于维持疾病的缓解和预防复发。

不良反响生物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响。

常见的不良反响包括感染、皮肤反响、注射部位反响、免疫反响以及对药物的过敏反响等。

在使用生物制剂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排除感染的可能。

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是一种有效治疗UC的选择,通过抑制炎症反响和黏膜损伤来缓解病情。

然而,生物制剂的使用需要遵循严格的指南和标准,以减少不良反响的发生,并提高疗效。

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进展论文

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进展论文

炎症性肠病的生物治疗进展研究[摘要]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疾病,其主要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但至今发病的原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也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炎症性肠病传统治疗在于对病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但近些年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案在传统方案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预防与疾病本身或治疗有关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及外科手术率等目的。

随着生物制剂的不断出现,此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本文对近年来新的生物制剂在炎症性肠病的临床应用进行评述。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进展研究[中图分类号] r51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在全球呈现增长趋势。

在过去几年间,随着抗肿瘤坏死因子α等生物制剂的问世,炎症性肠病患者得到更多的治疗选择。

同时,改变疾病的自然病史、极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成为炎症性肠病的最终治疗目标。

现就炎症性肠病的生物制剂对的治疗作用做一介绍:1 生物治疗的定义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天然的生物制品和分离物,重组肽类或蛋白,(如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核酸治疗及细胞基因疗法等。

目前,应用在临床或临床实验的生物治疗主要是以蛋白制品为主,多采用经静脉或皮下使用,蛋白制品包括调节免疫活性的重组人类蛋白、单抗和融合蛋白。

2 生物治疗目前临床研究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阻断抗原加工、t细胞活化、促炎性因子的抑制、抗炎因子的产生及重组、炎症细胞迁移过程及效应信号的干预等。

已有的报道列举如下表1 表1炎症性肠病2.1 炎症性细胞因子抑制剂 tnf结合蛋白和抗tnf抗体,tnf-α是炎症的主要调节因子,在免疫病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阻断其生物合成和效应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靶向。

因tnf抑制剂抑制了免疫系统常会引起感染,包括脓血症、组织胞质菌病等,并且患者罹患淋巴瘤以及诱发狼疮的风险均增加;此外还会产生抗体,诱发输液反应,导致治疗效果下降以及药物成本过高等缺点。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应用进展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应用进展
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 应用进展
随着对I BD患者肠粘膜免疫病理学深入研究,临床上逐步开展了靶 向生物免疫治疗,一些生物制剂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并显示出良好 疗效,给IBD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口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郑家驹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内科刘占举
炎症性肠病(i nflammatory bowel di 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 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 发生在胃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cD主 要病理学特征为整个肠壁粘膜组织肉芽 肿性炎症,多发生在回肠末端和升结 肠,也可发生在口腔、食管、胃和肛门 区。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便 血、以及全身系统性表现如体重下降、 发热、疲倦。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肠管狭 窄和瘘管形成。约50%以上伴随有肠管 狭窄、瘘管或脓肿形成,以及内科保 守治疗无效的cD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 疗。而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层和 粘膜下层呈连续性炎症和溃疡。临床症 状与CD非常接近,但无瘘管形成。尽管 手术切除可以治愈uc,但cD患者的瘘管 形成、顽固性出血和腹痛症状却很难得 到有效治疗。
鼠抗人TN卜Q嵌合型IgGl抗体,是首个 被美国FDA批准治疗cD患者的抗TNF—d 抗体。欧美医疗单位组织的多中心研 究(包括ACCENT I、ACCENT II)显 示规律的英夫利昔治疗可有效地维持 病情缓解,促使肠粘膜溃疡愈合和瘘 管闭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切 除率和复发率,尤其对活动性、中至 重度、伴有瘘管形成或糖皮质激素治 疗无效者(Hanuer SB,Feagan BG,
防炎症复发。英夫利昔与硫唑嘌呤联 合使用进一步提高疗效,促使粘膜 溃疡愈合(D’Haens G,Baert F, van Assche G,et a1.2008)。后来 的临床多中心研究报告(包括ACTl、 ACT2)显示infliximab对一些中至重度 活动性UC患者也有良好疗效,降低急 性暴发型、糖皮质激素难治性Uc患者 手术切除率(Rutgeerts P,Sandborn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缓解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缓解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缓解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肖林玫张红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10029)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 )是一种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随着生物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多的UC 患者能达到内镜愈合,但约1/3达到内镜愈合的UC 患者仍存在组织学活动,且此种持续的组织学活动可能与疾病复发有关。

因此,UC 的组织学缓解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0年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ECCO )提出将组织学缓解列为UC 重要的治疗靶标。

2021年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组织(IOIBD )在达标治疗的最新进展中指出将组织学缓解作为深度缓解的衡量标准。

本文就UC 组织学缓解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组织学缓解;病理学评分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istological Remission Assessment in Ulcerative Colitis XIAOLinmei,ZHANG Hongjie.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orrespondence to:ZHANG Hongjie,Email:*****************AbstractUlcerative colitis (UC)is a chronic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intestine.With the applicationof biological agents,more and more UC patients have achieved endoscopic healing,but about one ⁃third of UC patients achieving endoscopic healing still have histological activity,and this sustained histological activit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recurrence.Therefore,histological remission of UC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In 2020,European Crohn′s and Colitis Organization (ECCO)proposed histological remission as an important therapeutic target for UC.In 2021,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OIBD)in its latest program on standard treatment pointed out that histological remission will be used as a measure of deep remission.This article reviewed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istological remission assessment in UC.Key wordsColitis,Ulcerative;Histological Remission;Pathological ScoreDOI :10.3969/j.issn.1008⁃7125.2023.02.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0568)#本文通信作者,Email:*****************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是一种慢性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性改变为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以及黏液脓血便。

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与经验

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与经验

生物制剂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进展与经验李瑾1,2*,夏冰1,2,邓长生1,2近年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治疗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主要包括:5-氨基水杨酸(5-ASA)等传统制剂的使用更为规范,越来越多的新型生物制剂显现疗效,粪菌移植、干细胞移植等研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1-3]。

同时提出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如个体化治疗、达标治疗(target-to-treat)、限时序贯治疗等[4],这些逐渐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及推广。

其中生物制剂的进展最为显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抗(主要是英夫利西,infliximab,IFX)的应用越来越广,经验越来越多,还有其他TNF单抗如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戈利木单抗(golimumab)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也获得了可喜的结果。

另外,还有其他新的生物制剂也取得一些重大进展。

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发布了《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进一步规范了我国IBD的诊疗【5】。

本文主要阐述生物制剂用于治疗IBD的进展与经验。

一、生物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抗细胞黏附分子抗体2013年最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是抗细胞黏附分子抗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方面取得重大进展[6-9]。

人源化抗整合素IgG4单抗(natalizumab)被证实对CD有效,包括诱导缓解及维持缓解,是第1个获批用于IBD治疗的抗白细胞单抗,但其应用受到药物神经毒性的限制,需特别注意在用药前筛查JC病毒,用药期间要严密监测,警惕进展性多灶性淋巴细胞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 PML)的发生[7]。

vedolizumab是针对细胞黏附分子整合素α4β7的异源二聚体单抗,其作用机制与natalizumab相类似,特异性结合分布于肠道的α4β7异源二聚体,抑制白细胞黏附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因其特异性作用于肠道,因此减少了神经系统的副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2湖北省肠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暨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市东湖路作用。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一、本文概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的、复发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新兴治疗方法等。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的概览,以期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为后续的治疗进展分析提供了基础。

随后,重点阐述了药物治疗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本文还介绍了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心理干预等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管理中的作用。

本文关注了新兴治疗方法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领域的研究进展,如粪菌移植、细胞治疗等,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UC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免疫、感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遗传因素在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UC患者家族中UC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存在多个与UC易感性相关的基因位点。

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免疫调节、肠道屏障功能、炎症反应等方面。

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影响UC的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与UC的发病率呈正相关,而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则有助于预防UC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_0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_0

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目前治疗UC的药物仍以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类为首选。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多用于重症难治性UC,治疗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不良反应明显。

运用各种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抗体、黏附分子抑制剂、细胞因子拮抗剂等对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予以阻断,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标签: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常伴有肠道外疾病。

近年UC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其病因至今仍不明确,发病中有免疫因素与各种炎症介质的参与,抗炎与调节免疫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对UC病因的进一步了解和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许多新型制剂开始应用于临床。

现就近年来的药物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类是治疗轻、中度广泛性UC患者的一线药物。

这类制剂主要有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

多数研究认为,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改变肠道微生物体系;改变黏膜内前列腺素合成及电解质交换;阻止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放;阻止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黏膜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的作用;限制活性氧的产生等[1,2]。

1.1柳氮磺胺吡啶是目前治疗UC,尤其是轻、中型UC的常用药物,由于药价便宜、疗效确切,在国内仍为首选药物。

柳氮磺胺吡啶是由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结合而成,口服后在结肠细菌偶氮还原酶作用下裂解,磺胺吡啶为载体部分,使药物到达结肠后释放5氨基水杨酸发挥治疗作用[2]。

柳氮磺胺吡啶适用于轻、中型患者或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已缓解者,发作期4~6 g/d,分4次口服,症状缓解后改为2 g/d,疗程1~2年,其不良反应主要由磺胺吡啶引起,包括恶心、头痛、肌痛等、网织红细胞增多、精子减少及变态反应引起的皮疹、肝毒性、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发生胰腺炎、肺炎、肝炎或结肠炎者则属罕见。

生物制药技术在免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生物制药技术在免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生物制药技术在免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概述免疫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肠病等。

传统药物对于免疫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限,而生物制药技术的兴起为免疫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案例来分析生物制药技术在免疫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案例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生物制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过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NSAIDs和糖皮质激素,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控制疾病的进展和症状的缓解。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

于是,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类抗TNF-α的生物制药药物,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例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利珠单抗(Adalimumab)等生物制药药物,通过靶向结合TNF-α并阻断其作用,从而减轻关节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试验表明,生物制药药物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减少关节破坏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案例二:炎性肠病的生物制药治疗炎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类以慢性消化道炎症为特征的免疫系统疾病。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5-氨基水杨酸和糖皮质激素,但对许多患者并不有效。

生物制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炎性肠病的治疗方式。

肠道黏膜炎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被证实是IBD的主要炎症介质之一。

因此,抗TNF-α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炎性肠病的治疗。

包括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利珠单抗(Adalimumab)在内的生物制药药物,通过抑制TNF-α的作用,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相关症状,达到治疗炎性肠病的目的。

案例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制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

传统治疗通常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但其效果有限。

211248085_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治疗与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211248085_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治疗与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生物制剂治疗与手术治疗研究进展陈玉洁综述郭志国审校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宿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宿州234000【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可累及结肠的任何部位,从直肠黏膜炎症开始,并持续向近端延伸。

其中急性重度UC 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导致紧急结肠切除术的风险增加,常需使用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治疗,包括环孢素、TNF -α拮抗剂、维得利珠单抗、乌司奴单抗及Janus 激酶(JAK)抑制剂等,以减轻手术风险。

中重度UC 最佳治疗策略的选择是复杂的,对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临床数据有限,导致实践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本文目的是回顾最新临床文献,以阐述中重度UC 的治疗策略和决策影响因素。

【关键词】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JAK 抑制剂;手术;内外科疗法【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3)09—1357—04Research progress in biological agent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CHEN Yu-jie,GUO Zhi-guo.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Su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Suzhou Municipal Hospital),Suzhou 234000,Anhui,CHINA【Abstract 】Ulcerative colitis (UC)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disease that can involve any part of the colon,which starts with inflammation of the rectal mucosa,and continues to extend proximally.Acute severe UC with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increases the risk of emergency colectomy,and immunomodulators or biologics such as cyclosporine,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 -α)antagonists,vedolizumab,ustekinumab,and Janus kinase (JAK)in-hibitors are commonly used to reduce the operational risk.The optimal treatment strategy for moderate to severe UC has yet to be identified because there are limited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clinical data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leading to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clinical stud-ies on the topic,aiming to reveal potenti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reatment strategy adopted and the decisions made by clinicians when treating moderate to severe UC.【Key words 】Moderate to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Biological agents;Janus kinase inhibitor;Surgery;Medical and surgical treatment·综述·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3.09.033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课题(编号:2020jyxm2058)。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和机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典型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连续性炎症损伤,临床表现为腹泻、血便、腹痛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它具有抗炎作用。

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能够产生有益物质,如短链脂肪酸和抑制炎症因子的维生素等,抑制肠道炎症反应。

微生态制剂还能够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肠道通透性,减轻病变部位的炎症程度。

微生态制剂还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抗炎能力,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最重要的是,微生态制剂能够促进益生菌在肠道中的生长和繁殖,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微生态制剂有益生菌制剂和益生元制剂。

益生菌制剂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酪酸梭杆菌等不同种类的菌株。

益生元制剂则主要包括菊粉、果寡糖等物质,它们可以提供菌落形成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益生菌在肠道中生长。

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乳酸杆菌片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粘液血便和白细胞等指标的异常。

另一个研究发现,益生菌制剂能够改善患者的结肠黏膜病变程度,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黏膜溃疡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较好,并且具有多种治疗机制。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微生态制剂的最佳用法和具体治疗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克罗恩病生物疗法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生物疗法研究进展
01.
019
DOI:
j.
Re
c
en
tAdv
anc
e
si
nB
i
o
l
og
i
c
a
lThe
r
apyf
o
rCr
ohn’
sDi
s
e
a
s
e
ZHANG Mi
n1 ,
XIEYu1 ,
ZHANGJ
i
n
Gme
i1 ,
LEIT
i
ng2
(
1.
Depar
tmen
tof Ch
i
ne
s
eand We
s
t
e
rnCl
i
n
i
ca
lMedi
用于 CD,它改变了传 统 的 治 疗 模 式,提 高 了 患 者 的
反应率和生存率
.抗 TNF 抗体被认为具有多种
[
10]
ADA 是一种 全 人 类 抗 体,同 IFX 也 能 固 定 补
动注射笔每 2 周皮下 注 射 1 次 [18].ADA 标 准 给 药
计划是先给药 160 mg,然 后 给 药 80 mg,治 疗 2 周
状 [23].FEAGAN 等 [24]通 过 分 析 GEMINI2 数 据
疗效的分析指标主 要 是 检 测 用 药 后 血 清 浓 度,血 清
药物浓度越高,证明疗效越好,不仅临床症状能够得
作用机制,包括 TNF

α 的中和、反向信号、细胞凋亡
到缓解,内镜下观察 发 现 肠 黏 膜 的 愈 合 程 度 也 得 到
TNF

2022 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要点第二部分

2022 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要点第二部分

2022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要点(第二部分)2022年7月,泛美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PANCeO)更新发布了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过程呈间歇性,以缓解和复发为特征。

本文主要针对成人UC的治疗提供循证指导建议,希望对您的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参考帮助。

2022 PANCCo临床实践指南:成人Ue患者的维持缓解治疗推荐21 :建议对UC患者应用直肠5-ASA维持缓解。

(推荐等级:条件性;证据质量:低)实践要点:维持缓解的外用5-ASA 剂量为500或IoOomg ,与灌肠剂相比,栓剂更方便。

推荐22 :建议轻中度UC患者口服5-ASA维持临床和内镜下缓解。

(推荐等级:强;证据质量:中等)推荐23 :建议轻中度UC患者口服美沙拉嗪或柳氮磺胺口比陡维持缓解。

(推荐等级:强;证据质量:低)实践要点:在轻中度UC患者中,使用等效剂量的常规或缓释口服美沙拉嗪维持缓解未发现差异。

轻中度UC患者5-ASA的维持剂量应基于临床、生物标志物(理想情况下为粪便钙卫蛋白或内镜检查标准。

维持轻中度UC临床缓解的最小5-ASA剂量为1.5 g∕Ξo推荐24 :建议使用硫噂畛类药物维持皮质类固醇依赖性或耐药性UC 患者的缓解。

(推荐等级:条件性;证据质量:低)实践要点:硫嘤瞟吟的推荐剂量为2.0~2.5 mg∕kg∕Ξo 6-疏基瞟岭的推荐剂量为1.0~L5 mg∕kg∕B o泼尼松龙剂量<15 mg时出现复发,或在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或在1年内接受2个或2个以上疗程类固醇治疗的患者,考虑类固醇依赖或过量。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之前,必须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存在。

接受硫噂畛类药物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和肝脏毒性监测。

推荐25 :不建议使用益生菌维持UC患者的缓解。

(推荐等级:强; 证据质量:极低)推荐26:不建议将益生菌与5-ASA联合给药用于维持UC患者的缓解。

(推荐等级:强;证据质量:极低)推荐27 :不建议使用营养治疗维持UC患者的缓解。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作者:杨晓平杜位良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8期【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生物治疗;益生菌;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表现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连续性、弥漫性炎症[1]。

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样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伴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2]。

其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明了,目前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等[3]。

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就诊人数呈现逐步增加趋势,其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4]。

由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2012年广州最新IBD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其治疗目标为: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现就近几年UC的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如下。

1 常规药物治疗:UC的常规治疗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即氨基水杨酸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1. 1 氨基水杨酸类(5-ASA)通过影响肠黏膜局部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综合作用,如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清除氧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以及促进激活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等,主要用于轻中度患者活动期或缓解期的治疗[5]。

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是柳氮磺胺嘧啶(SASP),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新型的5-ASA,如美沙拉嗪、奥沙拉秦和5-氨基水杨酸锌胶囊等,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多能耐受。

但新型的5-ASA价格昂贵,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不同的5-ASA疗效上有差别[6]。

故不适于普通患者首选,对于有条件或不能耐受SASP患者可以考虑选用。

因此SASP仍旧为国内UC的主要用药,刘元艳等[7]通过探索UC药物的治疗规律发现治疗UC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西药分别为SASP、甲硝唑、地塞米松、强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也证明了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BD 是多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性疾病,先 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均参与了疾病发 展过程

大量研究报道肠道黏膜组织内各种淋巴 细胞受到肠道抗原特异性激活是IBD 免 疫病理学重要特征

IBD 患者的炎症肠道黏膜组织内有大量激活 的免疫细胞浸润,如CD25 + CD69 + CD40L + T 细胞, CD40 + CD80 + CD86 +CD54 + B 细 胞、M 和DC , N K 细胞表达高水平的黏附分 子和辅助信号分子及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

生物治疗是指通过生物反应修饰剂 (BRM)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它的出现在临床治疗肿瘤,免疫相关性 疾病等方面已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成为 肿瘤治疗的第四种主要手段


生物反应修饰剂(BRM)这一概念是由奥德汉姆在 1983年首先提出的

指来自生物体自身的并可通过调动机体固有的 防御功能去抵御致病的一些分子和细胞

4


抑制T 细胞的分化
主要有抗IL-2R 抗体 Basiliximab 是一种嵌合体抗CD25单克隆抗体, 它可以阻止IL-2 与IL2R 的结合而抑制T细胞 的增值。 临床上使用抗IL-2R 单抗(Basiliximab) 已显示 对活动性UC 患者内镜下有明显缓解。 Basiliximab 使用后,8 周内临床缓解率达50 % ,24 周临床缓解率达到65 % ,并且不良反应 少,临床使用安全。

5

治疗性白细胞分离术
通过体外血液循环,利用非尼龙聚酯纤维 滤膜选择性去除外周血中的激活的中性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对活动型、激素依赖的中-重症UC 患者 以及活动CD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缓 解作用,并能上调血清IL-1 受体拮抗物 ( IL-1Ra) 及IL-10 的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6


2

抑制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
IBD 患者肠黏膜组织内细胞表面黏附分子 (SAM) 表达升高, 如α4β7 、ICAM、 MAdCAM、VCAM-1 等 临床上针对SAM 靶向治疗能选择性阻断部分 黏附分子之间的信号传导,抑制白细胞向炎症 部位移动。III 期临床实验性治疗中,于第0 、4 和8 周静脉注射Alicafor sen ( ISIS 2302) (3mg/ kg) ,显示可显著缓解UC 患者疾病活动 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腹痛、呕吐和喉痛等


肠道上皮细胞的修复和保护
主要有生长激素、角化细胞生长因子-2 、 内皮生长因子等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2 已经在活动性UC 患者中试验性治疗中显示良好疗效。 内皮生长因子促使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 分化,对活动性UC 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但这些药物的长期临床效应还需要进一 步研究
7


生物免疫调节剂
不良反应





infliximab治疗过程中,存在感染、输液反应、迟发 型过敏反应、机会菌感染、自身抗体及药物性红 斑狼疮等不良反应 据报道应用infliximab,可能增加患淋巴瘤的危险性 对infliximab过敏、活动性感染、神经脱髓鞘病、 中重度心功能衰竭、恶性肿瘤患者禁用 在用药前必须常规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潜在性或活 动性结核感染,如存在应给予抗结核治疗,待控制感 染后再予以用药 任何接受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对各种感染 进行常规监测,并注意其他不良反应





目前临床上对UC 患者的治疗包括水杨 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益生 菌、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手术切除 等 其目的是诱导患者病情缓解、维持缓解、 恢复并维持肠道正常营养、维持患者的 生活质量、延缓并选择最佳手术时机
UC的生物治疗


包括针对促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粘附分 子、整合素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质以及 反义寡核苷酸 根据作用机制,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制 剂主要有TNF-α单抗、抑制T 细胞移动、 抑制T 细胞分化、抑制T 细胞激活、促 使肠上皮细胞修复以及局部免疫调节等 制剂
美国胃肠病学会推荐

以infliximab 5mg/kg 静脉滴注,分别在第0、2、 6周给药,作为诱导缓解,之后每间隔8周给予相 同剂量以维持缓解 原来对治疗有反应随后失去反应者,可将剂量 增加至10 mg/kg;对开始3个剂量和随后14周的 治疗仍无效者,不再给予infliximab治疗。 治疗期间原来合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者,可在 取得临床缓解后,将激素逐渐减量至停药。

这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诱导血液循环 中的白细胞向肠黏膜组织内移动、归巢、浸 润,促使局部炎症应答

UC 患者临床免疫特征主要表现为Th2 为主的 免疫应答 分离炎症肠黏膜组织内的CD4 + T、N K- T 细 胞,体外刺激后可分泌大量的Th2 细胞因子,如 IL-4 、IL-5 和IL-13 研究发现在UC 患者的肠黏膜组织内TNF-α表 达亦明显升高 这些促炎症细胞因子在肠黏膜组织炎症损伤 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


阻断TNF-α生物活性
TNF-α是一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能引 起细胞死亡、炎症发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目前临床上使用阻断TNF-α生物学活性 的抗体有抗TNF-α单克隆抗体和TNF-α 受体融合蛋白等

英夫利昔(Infliximab )是最早应用于临 床的抗TNF-α 单克隆抗体 为小鼠IgG1 与抗人TNF-α单抗的嵌合体 此嵌合抗体免疫原性低, 血中浓度较高,起效快, 通常在2 周内发挥作用, 约50 % UC 患者达到 临床缓解,药物效应可 持续数周至半年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 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 病
病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⒈病变部位: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多 数在直肠乙状结肠 ⒉基本病变: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 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 ⒊活动期:弥漫性炎症反应 ⒋中毒性巨结肠
生物治疗
它们既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应答的效应机 制,也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生物反应修饰剂概念的深入扩展,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的成功,为单克隆抗体、重组细胞因 子等内源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开辟 了肿瘤等疾病生物治疗的新领域


生物治疗共有四大类




细胞治疗法 细胞毒素治疗法 基因治疗法 抗体治疗法 常用的生物制剂的干扰素、白介素、肿 瘤坏死因子和各类抗体等


Rutgeerts临床研究认为Infliximab (5mg 或10mg) 静脉使用8 周临床反应率分别达到64 %和69 % Viscido认为对活动性、伴有瘘管形成的UC 患者, 建议使用Infiliximab 5mg/ kg 静脉治疗(0 、2 、6 周) ,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促使瘘管愈合,降低外周 血C 反应蛋白(CRP) 和IL - 6 水平,可维持治疗(1 次/ 8 周) 来预防病情复发,且患者的耐受性好,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病情复发者,可增加剂量 至10mg/ kg。 Gorent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 Infliximab 的使用虽 可快速缓解,但是长期单独使用缓解率并不显著, 主要是复发率较高,有1/ 3的患者后期仍需手术治 疗


3

抑制T 细胞的激活
主要有抗CD3 单抗。 UC 患者炎症肠黏膜组织内有大量激活的T 细 胞浸润, 体外培养发现T 细胞分泌高水平的促 炎症细胞因子( 如IL-4 、IL-13 、TNF-α 等) 。 Visilizumab 是抗人CD3 单抗 ,可直接作用于T 细胞表面CD3 分子,抑制T 细胞的效应应答。 在UC 患者中应用显示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促使 结肠黏膜溃疡修复,但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发 热和关节痛等不良反应。




生物免疫制剂的临床应用给IBD 患者的治疗 带来了新的曙光,也给广大临床医生增添了新 的治疗措施 目前仅有小部分生物制剂在IBD 患者中显示 有一定疗效,且长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 以及对患者的基因遗传性影响等还有待进一 步验证 在制定IBD 患者的治疗方案时(尤其在选择生 物制剂时) ,需结合患者病情全面考虑、仔细斟 酌,合理选择药物
主要有IFN-α、IFN-β 、G-CSF
现已有报道IFN -α、IFN-β及G-CSF 在 活动性UC 患者的II 期临床试验中显示 有一定疗效, III 期试验性治疗仍在进行 中。

目前临床上对IBD 患者的治疗多采用递增 ( step-up) 药物治疗策略,即使用5-ASA 制剂、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免疫制剂。 然而,近年来随着infliximab 等生物制剂的临床 应用,发现它可有效缓解病情,促使肠黏膜炎症 修复, 故有人主张使用递降( step-down) 的治 疗策略,即首先使用生物免疫制剂和/ 或联合免 疫抑制剂,以达到快速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出 现,然后再采用5-ASA 维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