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课外古诗学校课程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同学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背俺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二、学习1、理解课题的意思: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俺们听听?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4、学习这首诗:⑴出示整首诗。
⑴指名读一读。
⑴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⑴交流: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评议,他讲得怎样?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1、背诵古诗。
2、用自身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壮美山河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时一、复习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学习《绝句》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一、二两句: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身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考虑:诗人看到了什么?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四首》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古诗四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 带领学生感受古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在感性认识上得
到提升;
-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古诗四首的意思;
- 难点: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教师热情地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授课内容——《古诗四首》。
2. 师生一起唱唱《静夜思》,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悟性。
研究(30分钟)
1. 分段讲解《江雪》,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研究词语。
2. 分段讲解《登鹳雀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和气氛。
3. 分段讲解《将进酒》,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豁达和自信。
4. 分段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缅怀。
5. 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反复朗诵并体悟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古诗或赋词。
2. 邀请一些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
归纳(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全面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手段
1. 大黑板、彩色粉笔等。
2. 相关的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
1. 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2. 考查学生对古诗四首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朗读古诗,培养语感和节奏感。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古诗材料。
2. 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
3. 准备课件或黑板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回顾上次学习的古诗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听古诗吗?二、呈现(10分钟)1. 呈现一首简短的古诗,如《静夜思》。
2. 通过朗读和解读,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学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古诗的课文或课件,让学生跟读古诗。
2. 教师解读古诗的字词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义。
3.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如对仗、排比等。
四、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组。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简短的古诗,可以借鉴已学古诗的形式和技巧。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诗,拓展古诗的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博物馆,增加对古诗的实际体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古诗技巧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类型:精读课教学准备:①挂图。
②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检查课前准备:请几个同学讲讲对小草的认识。
2、师归纳(板书课题:草)二、师范读《草》。
三、生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四、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
2、生读带局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1)理解“离离原上草”意思。
(2)“一岁一枯荣”出示春草、秋草图(生讲两幅图的不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图。
4、朗读全诗。
六、背诵诗歌。
七、读课本P7的诗。
八、讲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说说怎样记住它。
3、师范写,生书写。
4、讲评。
十、作业:背诵古诗《草》第二课时一、导入1、复习、背诵《草》。
2、出示早春与晚春图进行比较。
3、描绘春天的景色。
4、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用生字组词。
3、朗读带有生字的诗句。
四、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再读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急走:快跑3、出示图画,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讲诗意,师归纳。
5、小组表演诗歌。
6、表演后认识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读诗歌。
8、背诵诗歌。
9、读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五、写字1、指名认读生字。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背诵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古诗中的美景、美德和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选取了5首古诗,分别是《春晓》、《静夜思》、《悯农》、《小池》和《山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
2.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学会欣赏古诗中的美景、美德和美好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美好。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教学安排:每首古诗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共10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2. 第二课时:学习《静夜思》3. 第三课时:学习《悯农》4. 第四课时:学习《小池》5. 第五课时:学习《山行》每学完一首古诗,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解析:讲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句式、意境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5. 背诵: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记忆,提高文学素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中的美景、美德和美好情感。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学习古诗静夜思
二年级语文课教案学习古诗静夜思二年级语文课教案:学习古诗《静夜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2. 学会理解和朗读古诗《静夜思》;3. 观察周围环境,调动感官,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静夜思》原文、课件、音频或视频资源;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安静的夜晚音频,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引起学生对夜晚的注意。
2. 导入课题教师出示《静夜思》的标题,引导学生猜测诗词内容,并与学生对比答案。
3. 学习诗词内容教师将《静夜思》的诗词内容逐行呈现给学生,同时朗读诗词,让学生感受韵律之美。
教师解释生词和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
4. 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静夜思》,指导学生注意语言节奏、停顿以及情感表达。
5. 学生模仿创作让学生自由发挥,仿照《静夜思》的格式和韵律创作自己的小诗。
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6. 分享诗歌教师指导学生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小诗。
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和表达,欣赏和倾听他人的作品。
7.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回顾整节课的学习过程。
四、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背诵《静夜思》,培养记忆力和语感;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词,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3. 鼓励学生写作,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
以上是二年级语文课教案,通过学习古诗《静夜思》,帮助学生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美妙,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调动感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通过模仿创作和分享诗歌,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最后,通过课后的拓展活动,学生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主要板书方案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苦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老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老师用小黑板提醒: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老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老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
1.1.2 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1.1.3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文化背景和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1.2.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1.2.2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1.2.3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出对古诗的疑问和见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1.3.2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1.3.3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文化差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指定古诗2.1.1 《静夜思》李白2.1.2 《登鹳雀楼》王之涣2.1.3 《小池》杨万里2.2 古诗背景与文化2.2.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历史环境。
2.2.2 教师讲解古诗中的文化元素,如节日、自然景观等。
2.3 古诗修辞手法2.3.1 教师举例讲解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指定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教师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3.2 朗读与背诵3.2.1 学生集体朗读指定古诗。
3.2.2 学生个别背诵指定古诗,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3.3 讨论与分析3.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3.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4 表达与创作3.4.1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4.2 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小诗,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背诵效果的评价4.1.1 教师观察学生的背诵表现,给予口头评价。
4.1.2 学生进行古诗默写,教师评分。
4.2 学生理解能力的评价4.2.1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4.2.2 学生完成古诗解析练习,教师评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偏旁“青”,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活动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给生字“英”和“诗”注音)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古诗?(生:我们学过的古诗有《鹅》、《锄禾》、《华山》)谁能把这几首诗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背得好!你们在家里学过的古诗背给长辈们听吗?二、解释课题,教学有关生字词。
1.这一题目告诉我们谁学古诗?(英英)对,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2.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记住题目中的“英”和“诗”?3.要求学生进行书空练习,记住“英”和“诗”。
4.再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1.看图。
(1)课题右面的这一幅插图,画了哪两个人?(英英和奶奶)她们在做什么?(说话——谈古诗)(2)小结: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她们谈的话题是有关学习古诗方面的。
(3)第二幅插图上画的是什么?(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大诗人李白在窗前望着明月,正在思考着什么)2.自学课文。
(1)教者问: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2)分步揭示自学要求(3)教学生字词。
四、朗读全文五、课堂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静夜思》的意思。
2.课后练习3。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听写词语:英英一首意思古诗静夜思“静”的偏旁是什么?(青)出示词卡订正。
2.《英英学古诗》这篇文章里,英英说了几次后?各讲的什么内容?3.指名两人读课文,一人读英英说的话,一人读奶奶的话。
(评议)二、精读训练1.学生轻轻地读《静夜思》教者板书或用投影仪出示《静夜思》全文。
2.理解“静夜思”的意思:“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诗中哪些诗句的意思你已经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4.这首诗的意思,实际上大家已经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朋友是通过联系下文弄懂的。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认一认说一说幼儿教案认一认写一写大班教案反思11、能够正确认识8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的意思。
3、象形字的引入,促进学生对字意理解的。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音形结合,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准“关”“卧” “立”的字音。
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些字之前已认识了部分汉字,因此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有效认字。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动画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入音乐,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课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们切实感受识字是快乐的,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而不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炒冷饭”。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材和学生出发:(一)以教材为本1、有目的复习。
在新授课前,对这八个字中出现的声母和韵母进行复习,然后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即和这八个字有关的音节,请生进行拼读。
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后面的认字突破难点,也是渗透了借助拼音识字法。
2、发挥插图的作用。
学习生字的同时,让生可以看图,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字义,另一方面也渗透了借图识字法。
3、有目的地“动”。
在学完“出、入、立、走”之后,本课的内容应该说是进行了一大半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好需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所以安排了听《中国功夫》这首歌,这不仅是发挥了音乐的放松与熏陶作用,这首歌中也蕴含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坐、卧、立、走”,寓教于唱,何乐而不为?学完这四个字之后,又安排了“举牌子”的师生互动,在巩固字音的同时,渗透和初步强化基本行为动作的要求。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板题导入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一)自学自测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读三、四两行。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说结合,升华情感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小组交流,指名说。
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教学
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教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古人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古诗词教学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多样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制作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以便丰富教学内容。
3.准备好课件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将一幅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投影到教室屏幕上。
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图片内容。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选择一首简短的古诗词,例如《静夜思》,将其内容呈现在屏幕上。
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然后进行诗词的解释和讲解。
可以重点解释一些生字词和常用成语。
2.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现场朗读,引导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三、感悟(20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引导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其他古诗词,让他们想象古人当时的生活和思考,与他们的现实生活做对比。
四、创作(20分钟)1.提供一些简单的诗词模板,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小诗词。
2.教师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欣赏。
五、巩固(15分钟)1.组织学生合作朗读古诗词,可以分小组进行,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表演。
2.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六、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在诗词中寻找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2.展示其他著名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朗读和创作,能够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并提高其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二年级课外古诗学校课程教案
小嶝小学学校课程教案第( 1 )周主题大风歌一、导入揭题:二、原文展示大风歌西汉·刘邦dà fēng qǐ xī yún fēi yang大风起兮云飞扬,wēi jiā hai nèi xī gūi gù xiāng威加海内兮归故乡,ān dé měng shì xī shǒu sì fāng安得⑤猛士兮守四方。
三、课堂活动1、师范读,学生听音,看句子;2、学生自读,能读准音,读通顺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4、教师解释诗歌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5、介绍创作背景汉高祖十二年末平定了英布后,路过家乡沛县,置酒召父老宴,酒酣,刘邦击筑《大风歌》(即《三侯之章》)使当地儿童歌唱。
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驾崩之后,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庙里歌唱舞蹈。
经过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没有增加什么,只是在乐府里经常练习旧乐章而已。
6、理解诗意,熟读成诵7、男女生赛背8、小组赛背小结小嶝小学学校课程教案第(2)周主题登幽州台歌一、导入揭题:二、原文展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三、课堂活动1、师范读,学生听音,看句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学生自读,能读准音,读通顺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4、教师解释诗歌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5、介绍创作背景《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5篇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5篇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绝句》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其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设计理念】理解诗意是感情诵读的基础。
该诗色彩明丽,景物多姿多彩,教学中要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为感情诵读做好铺垫。
通过对对联的反复吟诵和吟唱古诗的方法使学生熟背古诗,并领略祖国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1古筝音乐和童声合唱《绝句》。
2杜甫草堂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绝句》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是杜甫的《绝句》,还记得吗?指名背诵《绝句》(迟日江山丽)。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题目也是《绝句》。
听完老师的话,你有问题吗?(学生质疑)师讲解绝句的意思。
四行字的诗被称为绝句,有七言,五言之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刚才同学们的《绝句》背的很棒,能给老师一个机会,让我读一读这首《绝句》吗?师范读古诗。
你想读吗?2提出读诗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如果读出一点儿是的味道,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读诗,读三遍。
3自学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反方式记住这些字。
4交流识字方法,并口头组词。
师适时知道记住字形,并讲解形声字:鹭,泊等。
5指名读诗,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三在读古诗,深入理解。
1师:一首诗有时就是一幅画,你信不信?来,让咱们试试看。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
2师: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自己再读一读诗,把那些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二年级诗词教案
二年级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1. 了解什么是诗词,了解其基本特点。
2. 学习几首简单的二年级诗词,能够背诵并理解其意义。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背诵几首简单的二年级诗词。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诗词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包括诗词的文字和图片展示。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课堂展示物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 引入课堂话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可以谈论一些和诗词相关的话题,如古代文人墨客、诗词的美妙之处等。
2. 通过观看一段与诗词相关的视频或播放一首经典的诗词音乐,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味。
第二节:讲解诗词的特点和种类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分支图,引导学生讨论诗词的特点。
例如,诗词具有押韵、对仗和表达意境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区分诗、词、曲等不同的诗词种类。
第三节:学习背诵一首二年级诗词1. 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一首简单的二年级诗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2. 分段解读诗词的意义,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3. 组织学生分角色背诵诗词,进行朗诵。
第四节:学习背诵第二、第三首二年级诗词1. 展示第二首、第三首二年级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2. 分段解读诗词的意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技巧性教学:通过教授一些背诵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并背诵诗词。
4. 学生分组背诵并进行小组朗诵。
第五节:艺术鉴赏和创作1. 展示其他经典的二年级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简单诗句或词句,并进行自由表达。
第六节:课堂总结和复习1. 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等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整合课堂知识,对学生所背诵的诗词进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展示、背诵朗读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二年级诗词。
同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激发,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
二年级古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的古诗为《静夜思》。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安静的夜晚,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独自一人时的感受。
2. 提问:请学生谈谈他们在夜晚时的感受和想法。
二、诗歌欣赏(10分钟)1. 教师朗读《静夜思》,并解释其中的生词和句子。
2. 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3. 学生分组互相朗读《静夜思》,并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理解诗意(15分钟)1. 提问:请学生谈谈他们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诗歌创作(20分钟)1. 提问:请学生想象自己是李白,写一首关于夜晚的古诗。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自己的古诗,可以参考《静夜思》的写作方式和意境。
3. 学生互相交流并修改自己的古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朗诵比赛(10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朗诵自己创作的古诗。
2. 全班同学评选出最佳朗诵者,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课堂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诵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等;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3.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情况。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诗进行欣赏和创作;2.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情感。
【教学设计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嶝小学学校课程教案第( 1 )周主题大风歌一、导入揭题:二、原文展示大风歌西汉·刘邦dà fēng qǐ xī yún fēi yang大风起兮云飞扬,wēi jiā hai nèi xī gūi gù xiāng威加海内兮归故乡,ān dé měng shì xī shǒu sì fāng安得⑤猛士兮守四方。
三、课堂活动1、师范读,学生听音,看句子;2、学生自读,能读准音,读通顺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4、教师解释诗歌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5、介绍创作背景汉高祖十二年末平定了英布后,路过家乡沛县,置酒召父老宴,酒酣,刘邦击筑《大风歌》(即《三侯之章》)使当地儿童歌唱。
他在快乐当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驾崩之后,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庙里歌唱舞蹈。
经过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没有增加什么,只是在乐府里经常练习旧乐章而已。
6、理解诗意,熟读成诵7、男女生赛背8、小组赛背小结小嶝小学学校课程教案第(2)周主题登幽州台歌一、导入揭题:二、原文展示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三、课堂活动1、师范读,学生听音,看句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学生自读,能读准音,读通顺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4、教师解释诗歌译文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5、介绍创作背景《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念这首诗,读者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6、理解诗意,熟读成诵7、男女生赛背8、小组赛背小结主题易水送别一、导入揭题:二、原文展示易水送别(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三、课堂活动1、师范读,学生听音,看句子;2、学生自读,能读准音,读通顺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4、教师解释诗歌译文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5作品赏析:从诗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诗。
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
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昔时人即指荆轲。
没,死亡。
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
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
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
6、理解诗意,熟读成诵7、男女生赛背8、小组赛背小结主题渡汉江一、导入揭题:二、原文展示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三、课堂活动1、师范读,学生听音,看句子;2、学生自读,能读准音,读通顺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4、教师解释诗歌译文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
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
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5、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
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
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
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
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
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6、理解诗意,熟读成诵7、男女生赛背8、小组赛背小结主题咏风(虞世南)一、导入揭题:二、原文展示咏风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三、课堂活动1、师范读,学生听音,看句子;2、学生自读,能读准音,读通顺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4、教师解释诗歌译文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
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5、作品赏析太宗的第四子李泰,封为魏王,他作了一首咏风的诗,请陪同的大臣也作一首,所以题作“应魏王教”。
风本无形,诗人通过“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各种动态的描写,使人看见、听到、闻到,生动形象。
应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发,除非正好触动心弦。
又多为酒肉之宴,颂扬之歌,因而难以看出诗人独特性情。
6、理解诗意,熟读成诵7、男女生赛背8、小组赛背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李峤)剪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咏风(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1、李峤的《风》中“剪”“催”二字用的极妙,请任选其一加以分析。
2、请分析这两首咏风诗在描写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1、“剪”字巧用比喻,把风喻为剪刀,象剪刀一样扫落秋叶,形象地表现出秋风之迅疾。
“催”字为“催促”之意,运用拟人手法,风促花开,暗示春风使万物生长,促发生机。
2、同:均用侧面描写,句句写风而不见“风”字,均借助外在事物表现风,使之具体形象,生动自然。
小结主题山中一、导入揭题:二、原文展示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三、课堂活动1、师范读,学生听音,看句子;2、学生自读,能读准音,读通顺句子3、同桌互读,纠正读音4、教师解释诗歌译文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5、作品赏析首句写山中溪水。
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
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
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
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
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
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
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
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
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
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湿人衣并不是真的衣服湿。
原来是山青树绿,翠色欲滴,仿佛沾湿了衣裳。
这不是客观的真实,而是情感的真实,(错觉)。
6、理解诗意,熟读成诵7、男女生赛背8、小组赛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