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厦门市高三省质检考试地理科目(厦门市)

合集下载

福建省2014届高三地理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检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2014届高三地理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检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2014届高三地理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检试题新人教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I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4页。

满分300分。

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

图1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坪”的是A.①村 B.②村C.③村 D.④村2.利用智能手机软件测算图中某段公路平均坡度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C.GPS、GIS D.RS、GIS3.下列各村通往M乡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A.①村 B.②村C.③村 D.④村图2示意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2000、2005、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代表2000、2005、2010年的曲线依次是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5.导致该市2000~2010年青壮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职业需求 C.生育政策 D.交通通信图3示意2008年我国甲、乙两省份各县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 和乙省相比,甲省A. 经济水平较低B. 对外交通较便捷C. 土地面积较小D. 工业总产值较高7. 近年来,发生在甲、乙两省之间的产业转移A. 促进甲省城市化进程B. 导致甲省人口外迁增加C. 加大乙省的环境压力D. 缩小乙省南北经济差距若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C,从天空降落的雨滴,和地物接触后即刻冻结的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图4示意我国南方某地1月24日~30日垂直方向的气温变化,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日期中最可能出现冻雨的是A.25日 B.27日C.29日 D.30日9.影响该时段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C.暖锋 D.准静止锋地处深山峡谷的尤坎镇(北纬59°53′)每年9月起都会出现整日见不到太阳的现象,于是当地人在山上架设三面巨镜(如图5)把阳光反射到小镇的广场上,据此完成10~12题。

专题01 地球与地球运动(第02期)-2014年高考总复习地理选择题百题精练 Word版含解析

专题01 地球与地球运动(第02期)-2014年高考总复习地理选择题百题精练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高考总复习地理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1 地球与地球运动(福建省2014届高三厦门市三月质检)如图7所示,2014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o 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8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为1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7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A .4月12日B .7月13日 C.8月28日 D .10月14日月22日——2月28日。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3月质量调研)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9~11题。

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 B.软流层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10.此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A.震级小 B.震源深 C.人口密度小 D.抗灾能力强11.此次地震发生一个月以来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广州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北京昼长时间越来越短D.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广东省深圳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题)3.当海口(110°E,20°N)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 6 点时,此日A.海口昼长为 12 小时B.海口的白昼比北京长C.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小值D.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北京时间6点时,110°E经线的地方时是5:20,海口日出时间在6点前,北半球此时是夏半年,太阳(贵州省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4. 除夕下午(2014年1月30日)“央视网络春晚”进行到16时58分(8E),某双胞胎美丽小姊妹畅言:“不管你是谁?群发短信我不回……”。

此时刻与美国纽约(5W)不在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A.1/2B.1/3C. 1/6D. 1/8(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1.图7为甲地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差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地一年中均有两次直射B.甲、乙两地纬度相差20°C.M、N两日太阳直射点与甲乙两地纬度差相等D.乙地位于南半球【答案】11、D【解析】试题分析:(湖南省十三校2014届高三3月第一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利用新能源的路灯,据此完成19--20题。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扫描版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 扫描版

厦门市2014-2015届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每小题2分,共48分。

1.B 2.D 3.D 4.B 5.B 6.B 7.B 8.A 9.C 10.C 11.C 12.D13.A 14.D 15.D 16.A 17.D 18.A 19.C 20.A 21.C 22.A 23.B 24.C第Ⅱ卷每道大题13分,共52分。

25.(13分)(1)A区小于B区(1分)。

原因:A区气候过于湿热(1分),开发历史短,地处内陆,交通较不便(1分);B区气候较凉爽(1分),开发历史悠久,位于沿海,海运便利(1分)。

(2)①原料(甘蔗)丰富(1分);②劳动力充足(1分);③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1分);④生产技术成熟(1分);⑤政府支持,前景广阔(1分)。

(3)①人口众多,汽车的需求量大;②为了减小对石油的依赖;③新能源汽车产生的大气污染小(或答酒精燃料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④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娴熟。

(任答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26.(14分)(1)与E地相比,F地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2分)原因:E地临海,沿岸有暖流经过,且位于温暖西风的迎风地带,而F地位于内陆的背风地带。

(3分)(2)全年气候温和湿润(1分);河湖众多(1分);草场广阔(1分)。

(3)T企业有丰富的优质奶源(1分),生产技术水平高(1分);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1分),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1分);两国政府政策的支持(1分);两国都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且冷藏保鲜水平高,便于优质奶源的运输。

(1分)27.(11分)(1)气候湿润,水草茂盛。

(1分)原因:该地区气候干燥,流水侵蚀少(1分);群山环绕,地形封闭(1分);荒漠广布,人迹罕至,人为破坏少(1分)。

(2)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1分)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1分)③可防止风沙填埋路基和轨道。

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地理学科厦门质量分析(主观题)

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地理学科厦门质量分析(主观题)

综合题组质量分析报告阅卷指导中心组2014-4-937(1)组长王宝国本题要求答出甲河流域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属于看图说话,但要有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

答案只要答出“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都为正确,判断理由写成依据河流流向也可。

均分3.62。

一、存在问题1.对地势特点的答题要求不清楚,胡乱作答如:海岸线曲折;甲河流域的地势较为弯曲;地势高而弯曲;南临黑海,东临俄罗斯,地势平坦广阔,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支流多,水源充足,交通便捷,航运优势大,含沙量小;上游地势起伏大,下游平坦等。

2.把地势特点与地形特征混为一谈。

如:河流上游地势高,起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起伏小;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上游地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中游地势平缓;地势起伏大,落差大;以平原,山地为主;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势北高南低;甲河流域地势以平原为主等。

3.无关信息堆积,答题与要求不一致。

如:因为甲河流域有大面积黑土区,同时干流有多个梯级水电站,说明该地域平原分布广泛,能大规模种植粮食;甲河流域不属于河流源头,地势较低,又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所以为盆地;位于中位度之间,因为大面积黑土区,说明地势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广,土壤肥沃,干流有多个梯级水电站,说明水源丰富;降水海拔越高夏季降水越多,有冰雪融水;地势低平,是众多河流交汇处,有大面积黑土,土壤肥沃,以河谷为主,流量大;地势平缓,依据:纬度偏高,地形舒缓平坦,水流量正常,因为地势原因,较少发生自然灾害;年降水量60MM,夏季降水大,位于城市边;盐碱地、低洼地广布;降水丰富,环境好,水源丰富,因为靠近河流等4.不会判断河流流向如:北部支流密集,数量多,应为上游,南部支流少,河流径流量大,应为下游;因为河流流向较为直顺;河流自西向东流;甲河源头为黑海,北部纬度高于南部等。

5.没有审清题目没有搞清甲河与甲河流域有什么区别,答成:甲河以北地势高,甲河以南地势低。

2014年厦门市高三上学期地理质检试卷和答案

2014年厦门市高三上学期地理质检试卷和答案

厦门市2013—2014学年(上)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说明:请把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把II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1卷(选择题。

48分)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绐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2013年12月28日,厦深高铁正式开通,全长502·4公里,从厦门到深圳只需3小时40分。

完成1~2题。

1厦深高铁的开通将最先影响厦门的A城市等级B.服务范围C.功能分区D.行政范围2离城区20多分钟车程的深圳高铁新城建设A降低了城区环境承载力B推进了郊区城市化进程C使城区出现空心化现象D促进中心商务区的外迁我国M企业专门从事汽车售后服务。

图1示意该企业500多家加盟店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M企业加盟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劳力c政策D技术4下列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与M企业一致的是A电子装配B.水产加工c精密仪表D食品加工高三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图2示意1980~2010年我国某区域四个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

读图完成5~6题。

5 1985年以来。

四个城市中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丁6四个城市中.最可能为矿业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图3示意我国某省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年份人口逐岁累计比重,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可推断三个年份中A.①年份人口出生率最低B○2年份人口死亡率最高C.③年份人口增长率最高D○3年份人口抚养比最低8 ` 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依次为A①、②、③B○2`○1`○3C ③、①、②D○3`○2○1高三地理试题第二页(共8页)图4示意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9~11题。

9该月份最可能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10若F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表示摩擦力,则A F○1>F○2;f○1>f○2B F○1>F○2;f○1<f○2C.F○1<F○2;f○1>f ○2DF○1<F○2;f○1<f○211①、③两地的气压差约为A.25 h Pa B 26 h Pa C.27 h Pa D 28 h Pa图5示意1915~1934年美国本土干湿区域变迁,读图完成12~14题。

201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地理试卷-答案

2014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地理试卷-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14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地理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故选A项。

【考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2.【答案】C【解析】世界上的人种主要有三大人种:即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故选C项。

【考点】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地区3.【答案】A【解析】A表示沙尘暴天气的符号;B表示的是雷阵雨天气的符号;C表示霜冻天气符号;D表示台风眼,故选A项。

【考点】常见的天气符号的认识4.【答案】B【解析】欧洲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广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所以形成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故选B项。

【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5.【答案】A【解析】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形平坦、气候温和、农业历史发展早,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故选A项。

【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6.【答案】D【解析】世界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球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由于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南极洲位于南极附近,终年严寒(是世界最冷的地方),因而无人定居,故选D项。

【考点】世界人口的分布7.【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纬度位于0°到20°S之间,甲地经纬位于40°E,故选D项。

【考点】经纬网的判读8.【答案】D【解析】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是北极圈及其以北或者南极圈及其以南,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丁地符合,故选D项。

【考点】经纬网的判读9.【答案】B【解析】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丙地坐标为(20°N,40°W),位于西半球、北半球,故选B项。

福建省2014届高三地理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检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2014届高三地理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检试题新人教版

福建省2014届高三地理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检试题新人教版福建省XXXX各年龄段人口阅读图片,完成4 ~ 5个问题14。

图中代表XXXX的曲线是a1,2,3 B.2,1,3 C.3,2,1 D.1,3,(2) 5。

导致XXXX中青年人口数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A。

自然环境职业需求生育政策通信图3显示了XXXX中国甲、乙两省各县区制造业就业的空间分布,并阅读该图完成6 ~ 7个问题6。

与b省相比,a省有199 a .经济水平较低b .对外交通便利c .土地面积较小d .工业总产值较高7。

近年来,a省和b省之间的产业转移a。

促进a . b .省的城市化导致a. c .省的人口迁移增加b. d .省的环境压力缩小b .省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如果地面附近的温度低于0°c,雨滴从天空落下,一接触到地面物体就立即冻结,这种雨称为冻雨图4示出了从1月24日至1月30日在中国南部的一个地方的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读完图后,完成8到9个问题。

28。

在下列日期中,最有可能的冻雨是9年,影响这一时期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a .气旋b .反气旋c .暖锋d .准静止锋,位于深山峡谷中的玉坎镇(北纬59° 53′)。

自从每年九月以来,整天看不见太阳的现象就出现了。

因此,当地人在山上安装了三面巨大的镜子(如图5所示),将太阳反射到城镇的广场上,并相应地完成了10到12个问题10。

一年中整天看不见太阳的现象大约持续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1。

全天看不见太阳的主要原因是a。

位于极地夜间区域b。

地形障碍c。

低海拔d。

多雨天气12。

巨大的镜子位于a .在东侧b .在西侧c .在南侧d .在北侧第二卷(非多项选择题,共156分)本卷共156分,包括规定的试题和选定的试题要求回答第37至39个问题。

问题40到42的题目是“试题精选”考生根据要求选择答案。

(116分)37。

(37分)图6显示了世界的一个区域。

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嘉禾河流域有大片黑土区,干流建有几座梯级水电站。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地理试卷说明:本卷共分Ⅰ、Ⅱ两卷,其中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综合题。

请把Ⅰ卷的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把Ⅱ卷的答案把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图1示意我国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 河2月份流量最大。

读图完成1~2题。

图11.“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

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该科考基地位于A.南极长城站B.北极黄河站C.格陵兰岛D.青藏高原图2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图3.假设该日气压的变化只和气温有关,则图2两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交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A.(40°,130°)B.(30°,120°)C.(40°,140°)D.(30°,130°)4.该时间段内,M点①气温降低②天气晴朗③风力减弱④偏南风转西北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图3“世界某区域图”,完成5~6题。

Ks5u图35。

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原因相同的地区是①阿拉伯半岛的沙漠②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④塔里木盆地沙漠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6。

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②河段正值丰水期 B. ②③河段水量减少C. ③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D. ④⑤河段森林茂密表1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入口年龄及性别表统计表”.完成7~8题。

福建省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地理试题与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地理试题与答案

福建省厦门市2014届高三质量检查地理试题与答案图1示意1991~2011年台湾对大陆直接投资空间格局的演化,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以推测A.热点区沿海岸线由南向北扩张B.冷点区在内陆地区呈缩减趋势D.发达地区都是台商青睐的区域C.沿海地区都是台商青睐的区域2.与热点区相比,冷点区吸引台商投资的最有利条件是A.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B.雄厚的产业基础C.丰富的矿产和水资源D.便利的交通条件图2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A.东部B.东南部C.北部D.西南部4.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处为高新产业区B.②处为休闲娱乐区C.③处为中心商务区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图3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5~6题。

5.该国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6.图4中反应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图5示意我国部分地区1970年和2000年夏玉米播种日期等值线,读图完成7~8题。

7.与1970年相比,下列地区2000年夏玉米播种日期推迟的是A.①B.②C.③D.④8.导致①、②两地夏玉米播种日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地形地势C.海陆位置、地形地势D.纬度位置、人类活动图6示意我国某流域气候要素多年平均逐月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9~10题。

9.该流域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下列城市位于该流域的是A.福州B.武汉C.北京D.拉萨如图7所示,2014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o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8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为1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7所示情景的日期大致为A .4月12日B .7月13日C.8月28日 D .10月14日37.(37分)M县地处海西经济区,是台胞祖籍地之一,当地居民在区域开发过程中描绘了一幅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画卷。

福建省厦门市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word版)

福建省厦门市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word版)

厦门市2014-2015届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本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说明:请把I 卷的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把II 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近十几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受到了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

据此完成1~2题。

1. 东北地区受冲击严重的农作物是A .棉花、小麦B .玉米、大豆C .小米、甘蔗D .花生、柑橘 2. 下列措施有利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①利用人工沼气发展温室农业,以提高农业产值 ②增加国有企业的粮食收购量,以补贴农民损失 ③缩短休耕时间,施用化肥、农药等来增加产量 ④鼓励农业结构调整,适度经营畜产、园艺作物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

图1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

读图完成3~4题。

3.设雪线高度为3km 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 ,年降水量为P ,则 A .T=10℃;P=120mm B .T=10℃;P=40mmC .T=18℃;P=120mmD .T=18℃;P=40mm 4.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A .全球爆发淡水危机B .高纬农区单产提高C .作物种植北界南移D .低纬高山雪线降低图2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5~6题。

图15. 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A .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B .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C .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D .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 6. 此时A .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B .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C .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D .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图3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 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

a 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 A .20m B .40m C .60m D .80m8. 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

厦门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

厦门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质量检查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第Ⅰ卷CO2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所带来的CO2排放量。

图1示意2010年我国各省区CO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2010年GDP最低的是A.广西 B.宁夏 C.内蒙古 D.安徽2.下列因素中,对CO2排放强度影响最小的是A.科技水平 B.能源结构 C.产业结构 D.经济规模【答案】1.B 2.D考点:CO2排放和GDP的关系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A.1982年 B.1992年C.2002年 D.2007年4.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3.C 4.A考点:人口数量变化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

图3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位于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6.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A.1月 B.4月C.7月 D .10月【答案】5.C 6.D考点: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图4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8.据图可判断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答案】7.A 8.B考点: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循环的影响图5示意某区域1月份0℃气温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C.沿岸洋流 D.曲折海岸10.图示地区A.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B.南北温差大,降水量东多西少C.峭耸悬崖多分布在陆地东南岸D.荒漠草原广布,森林面积较小【答案】9.C 10.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北欧自然环境特征某学生设计了一款计时笔筒(如图6),拟在某地(30°N,105°E)推广使用,使用时让铅笔笔尖朝向正北,铅笔的日影能在盒盖上均匀移动。

(完整版)2014年厦门市地理中考试卷

(完整版)2014年厦门市地理中考试卷

2014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注意事项:1.全卷两大题,29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是A.自西向东、一天B.自东向西、一天C.自西向东、一年D.自东向西、一年2.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A.亚洲东部和南部B.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C.非洲中部和南部D.非洲北部、亚洲西部3.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A B C D读图1,完成4~6题。

4.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A.北美洲B.欧洲C.大洋洲D.非洲5.亚洲人口集中分布在亚洲的A.东部和南部B.北部和西部C.中部和东部D.西部和南部6.南极洲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缺乏B.地震灾害频繁C.地形崎岖不平D.气候酷寒干燥读图2,完成7~9题。

7.甲地的经纬度大约是A.10°N,40°EB.10°N,40°WC.10°S,40°WD.10°S,40°E8.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丙地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10.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11.下列生产技术中,属于高新技术的是A.钢铁冶炼技术B.汽车制造技术C.家具加工技术D.微电子技术读图3,完成12~13题。

12.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A.陆地高于海洋B.海洋高于陆地C.高原高于平原D.荒漠高于森林13.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A.从北向南递减B.从内陆向沿海递减C.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D.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读图4、图5,完成14~18题。

厦门市2014-2015学年(上)高一质量检测地理必修1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厦门市2014-2015学年(上)高一质量检测地理必修1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厦门市2014-2015学年(上)高一质量检测地理必修1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本试卷分A、B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说明:请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A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2D、3A、4B、5D、6C、7A、8A、9A、10B、11D、12B、13C、14C、15C、16C、17D、18A、19A、20C、21A、22B、23A、24D、25C二.非选择题(共2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6. (25分)⑴(9分)流域降水形成地表各支流、地下径流(3分),从四周顺地势汇聚鄱阳湖,再流入长江并通过长江注入海洋(2分);海洋又产生蒸发,水汽随大气输送(夏季风)返回鄱阳湖流域(2分),再通过大气降水落到地面,构成海陆间循环(2分)。

⑵(8分)夏季:夏季风带来海洋大量水汽,降雨丰沛(2分),通过径流汇入鄱阳湖,降水和径流补给丰富,水位涨升(3分);冬季:在干燥的冬季风控制下,降水少,蒸发多,径流补给少,水位枯落;(3分)⑶(8分)鄱阳湖各大支流上游发源起伏较大的山区(2分),以侵蚀作用为主(3分),携带大量泥沙搬运进入鄱阳湖并沉积在湖底,逐渐产生淤积(3分)。

27.(25分)⑴(8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4分)气温(4分)⑵(8分)四川盆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3分);盆地地处季风区,北面山地环绕,对冬季风起到阻挡削弱作用(3分),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更加温暖湿润,更适宜柑橘的种植(2分)。

⑶(9分)由于盆地地形的影响(海拔较低,又处在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气候更温暖(3分);更温暖的气候,使得柑橘生产的温度、热量条件更加优越,形成较同纬度地区更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3分)。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体现了整体性原理(3分)。

B卷(满分50分)28. (25分)⑴(8分)地表破碎,崎岖。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质检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质检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厦门市2014-2015届高三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地理试题【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其中1-24题为选择题,25、26、27、28题为综合题。

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区域农业发展、雪线、全球变暖、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天气系统、中国地理、人口数量变化、人口问题、地质构造、工业布局、交通布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点、洋流、人口分布、工业区位、能源问题、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气候、河流水文特征、湖泊变化、区域农业发展、区域生态问题等,考查知识点较多,主要以自然地理为主,选择题和综合题比例相对均衡,图文资料丰富,设问较好,题目比较灵活,难度和题量适中。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说明:请把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把II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48分)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题文】L7近十几年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受到了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

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地区受冲击严重的农作物是A.棉花、小麦B.玉米、大豆C.小米、甘蔗D.花生、柑橘2.下列措施有利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①利用人工沼气发展温室农业,以提高农业产值②增加国有企业的粮食收购量,以补贴农民损失③缩短休耕时间,施用化肥、农药等来增加产量④鼓励农业结构调整,适度经营畜产、园艺作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答案解析】1.B 2.D解析:1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平原面积大,主要种植玉米、大豆,B正确。

2题,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而且农作物秸秆多,因此利用人工沼气发展温室农业,可以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国有企业的粮食收购量,以补贴农民损失,可以解决一时之急,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缩短休耕时间,施用化肥、农药等来增加产量,可以短时间增加收入,但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农业结构调整,适度经营畜产、园艺作物,以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地理科试卷(试卷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北半球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 、B 、C 三地 A .A 地为陆地,B 、C 为海洋 B .A 地为海洋,B 、C 为陆地 C .B 、C 两地的气温比A 地高 D .B 、C 两地的空气流向A 地2.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图中X 、Y 分别表示北、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 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B .M 风带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C .N 风带常年控制下的地区水循环活跃D .N 风带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读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

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B .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C .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D .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4.此月份悉尼(151°E,34°S)的盛行风向大致是A .西北B .东北C .西南D .东南XY某市9月18日起,遭受强台风袭击。

22日,台风刚过,又受到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导致局地降温超过15℃.结合材料和图,回答5~6题。

5.右图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从18日到24日该地气压变化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6.下列日期中可能出现降水的组合是A.20日、23日B.19日、24日C.20日、24日D.19日、23日下图是亚洲东部2012年12月6日14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天气图.读图,完成7~8题。

7.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ks5uA.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B.受冷锋影响,寒冷大风C.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D.受高压影响,晴朗干燥8.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为998百帕,它对菲律宾造成的灾害最可能是A.干旱B.洪涝C.寒潮D.沙尘暴题。

厦门2013-2014高一上地理质检(含答案)

厦门2013-2014高一上地理质检(含答案)

厦门市2013-2014学年(上)高一质量检测地理必修1试题答案与评分标准A卷(满分100分)(2题,共50分)26.图9为地球昼夜分布示意,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5分)(1)夏晨(4分) (2)12时 12小时 4小时 10 (8分) (3)C(5分) (4)A>D>B>C C<D<A<B (4分)(5)66034′46052′(4分)27.图10为上海地区成陆示意及上海自贸区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5分)⑴河流冲积平原(2分)、三角洲为主(2分),多冲积岛屿(2分);地势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2分)(该题答成地形特点的,整小题酌情扣1分)⑵地处长江入海口(2分),由于地势低平和海水顶托,长江水流减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3分),河水中携带来自上游的泥沙长期大量堆积,形成陆地(三角洲、冲积岛屿)(3分)。

⑶上海自贸区分布在三角洲沿江、沿海地带(3分)岸线可建设港口(2分);地形平坦,利于海陆空港等基础设施建设(2分);地面宽阔,(水陆交通便利)便于国内外人、物流大量集聚和中转(2分)。

B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28. 图11为非洲赞比西河流域中、上游的河谷、气候示意,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5分)⑴地势西高东低(或由西部向东部倾斜)(3分)大河东流入海(3分)⑵地壳活动强烈,断裂发育,产生深切河谷和瀑布断层(3分);夏季降水量较大,河流水量丰富(3分),河床落差大,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形成峡谷(3分)。

⑶海陆间循环(4分)由于流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冬半年)温暖干旱(降水稀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3分),使得该河流径流夏汛冬枯,水量、水位季节变化大(3分)。

29.图12为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洲东、西岸气候、植被的分布示意,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5分)⑴A地处亚洲东岸季风区(2分),夏季高温多雨(2分),冬季温和少雨(2分),雨热同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厦门市高三省质检考试地理科目质量分析报告一、考试范围及依据1.考试范围2.命题依据二、试卷内容分析1.试卷结构(1)试卷的考试形式、时间及卷面情况(2)命题规范细目表注:红色代表难度小于0.6的小题(难题)(3)试卷的题型及所占分值(4)考试内容分布及占分比例2.试卷试题的主要特点3.试卷试题的创新点(不要全面罗列,只要求分点描述试题突出的创新之处,并结合试卷实际或例题加以佐证说明) 4.试卷试题的不足之处(分析试卷的主要不足,涉及到具体题目时应举出题例并剖析)三、成绩的统计数据1.厦门市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及成绩总体情况2.厦门市选择题实测数据注:红色代表得分率小于0.6的小题3.厦门市非选择题实测数据注:红色代表得分率小于0.6的小题4.各分数段人数统计(1).各分数段人数统计(2)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图(柱状图)5.各区考试总体情况(1)各区考试总体情况表(2)各区考试总体情况图四、考生答卷情况分析注我是没有40A选答考生典型试题答题情况分析37(1)本题要求答出甲河流域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属于看图说话,但要有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

答案只要答出“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都为正确,判断理由写成依据河流流向也可。

均分3.62。

存在问题1.对地势特点的答题要求不清楚,胡乱作答如:海岸线曲折;甲河流域的地势较为弯曲;地势高而弯曲;南临黑海,东临俄罗斯,地势平坦广阔,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支流多,水源充足,交通便捷,航运优势大,含沙量小;上游地势起伏大,下游平坦等。

2.把地势特点与地形特征混为一谈。

如:河流上游地势高,起伏大,中下游地势低平,起伏小;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上游地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中游地势平缓;地势起伏大,落差大;以平原,山地为主;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势北高南低;甲河流域地势以平原为主等。

3.无关信息堆积,答题与要求不一致。

如:因为甲河流域有大面积黑土区,同时干流有多个梯级水电站,说明该地域平原分布广泛,能大规模种植粮食;甲河流域不属于河流源头,地势较低,又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所以为盆地;位于中位度之间,因为大面积黑土区,说明地势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广,土壤肥沃,干流有多个梯级水电站,说明水源丰富;降水海拔越高夏季降水越多,有冰雪融水;地势低平,是众多河流交汇处,有大面积黑土,土壤肥沃,以河谷为主,流量大;地势平缓,依据:纬度偏高,地形舒缓平坦,水流量正常,因为地势原因,较少发生自然灾害;年降水量60MM,夏季降水大,位于城市边;盐碱地、低洼地广布;降水丰富,环境好,水源丰富,因为靠近河流等4.不会判断河流流向如:北部支流密集,数量多,应为上游,南部支流少,河流径流量大,应为下游;因为河流流向较为直顺;河流自西向东流;甲河源头为黑海,北部纬度高于南部等。

5.没有审清题目没有搞清甲河与甲河流域有什么区别,答成:甲河以北地势高,甲河以南地势低。

6.错别字北部高,南部地;河流自北向南河;北部起势高,南部起势低;7.表述不清河流流向:由北向南走向教学建议1.搞清基本概念,明确答题要点。

让学生明确地形特征与地势特点各自的答题要点,形成规范。

2.教学生一些技巧。

地势特征的描述较为混乱,不同的人表述都不一样,但最根本的技巧就是根据河流干流流向判断地势特征,这点必须让学生清楚。

37(2)本小题问的是“说明甲河(第聂伯河)径流量主要(81%)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考查的实质是比较上、下第聂伯河对河口水量贡献的差异。

存在的问题⒈审题不认真。

本小题只要求分析“自然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如“下游城市多,人口多,用水量大”等。

⒉答题不规范。

本小题是一道间接比较的试题,但不少学生答题缺少“主语”,或只论述“N市以上河段”自身怎么样,如“支流多”、“降水量大”等。

⒊比较对象选择不明智,导致得分不高。

部分学生虽然明白本小题要进行比较分析,但把“N市以上河段”和整条“甲河”进行比较。

应该说,这样的答题思路也是有一定道理,但很难展开分析形成正确的表述。

如从降水的角度,N市以上河段的平均降水量高于全流域的平均值,但降水总量却低于全流域,在答题过程要注意这些的差别才能形成正确的答案。

其次,这样的比较选择与主流答案不同,在改卷时很难获得高分。

⒋分析思路存在严重偏差。

本小题比的是年径流总量的差异,部分学生却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角度来论述,认为“上游河段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

另一典型错误思路是认为“上游的积雪量较大”,忽视了“积雪量大小”的本质是降雪量的大小。

不管是“积雪融水”还是“降雨”,其实质都是降水,而“积雪量大小”只是影响了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⒌知识结构混乱,答题不完整。

对影响流域径流总量的影响因素考虑不齐全,即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知识结构,导致出现一些与径流总量无关的因素出现,如“含沙量小”、“上游流速快”等,而影响较大的“蒸发”因素却很少学生考虑涉及,导致高分学生偏少。

⒍答题技巧差,逻辑关系混乱。

本小题已给出降水量的差异,但还是有些学生对降水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有的分析非常好,但有的分析逻辑关系混乱。

教学建议⒈通过对比分析,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如可选择比较“干流”和“流域”,可干流的不同河段,选择差异明显的两条河流(长江和尼罗河)等。

⒉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注意试题考查的是时间分配还是空间变化。

⒊引导学生规范答题,提高答题技巧。

37(3)存在问题本小题评分关键词:水源、降水量、土壤、科技、基础、交通、风沙危害等(写出6点给12分)。

⒈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需加强。

如材料给出降水量柱状图,有些学生并没有将“降水量”作为比较项目。

⒉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答不全,只讲自然因素,不讲人文因素。

⒊只说不评。

如考生只写出:“有粮仓、有大面积黑土地、曾是原苏联的粮仓、有水库、湖泊”等现象,没有用“农业区位因素对这些现象进行评价”。

⒋说错或评错。

如考生写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丰富”;“靠近海洋,水源充足”。

⒌用词不当或无效词语。

如考生写出:“水源便利”、“有降水量”、“自然条件优越”;“优秀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更适合种植”;“气候适中”;“气候和降水的协调程度好”等。

⒍错字别字。

如考生写出:“土形平坦”;“地型平坦”;“冲击平原”;“交通遍地”;“地壤肥沃”等。

⒎概念不清。

如考生对“水资源、水利资源、水力资源、水电资源”混为一谈。

⒏几乎没有学生将风沙危害少等自然灾害列入农业生产条件。

教学建议1.加强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训练。

可以先列区位因素再提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2.加强对农业各区位因素的解读。

各因素的含义及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如“水源”是指什么,如何影响农业生产。

3.加强答题规范。

包括审题步骤、专业术语的准确和逻辑表达37(4)主要存在问题⒈地理概念不明确。

不懂得“梯级开发”是什么,不懂得农业涵盖哪些部门,回答问题只能是“扯”。

如“梯级开发促进农业的发展”“梯级开发有利于发展观光农业”,甚至大部分同学不提水产养殖业⒉知识结构不完整。

大部分同学不懂得从流域梯级开发的6个综合效益(发电、防洪、航运、供水、养殖、旅游)进行分析,结果是表达不完整,仅从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角度回答问题者居多。

⒊地理原理没弄懂。

大部分同学不懂得从影响农业生产的三个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自然灾害)进行分析。

结果是不懂得回答“梯级开发为农业生产提供航运条件,减少旱涝灾害,确保农业的高产、稳产。

”⒋逻辑推理欠过程。

有个别同学回答“梯级开发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梯级开发为什么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没有说明白。

理论上,应该是梯级开发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规模化。

教学建议:⒈加强审题指导。

在综合训练时,提取关键字词,明确题意要求、题中限定条件,解读并提取图中的重要信息,应作为重点加以指导,才能准确答题;如“简析甲河的梯级开发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重点应抓住“梯级开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⒉重视夯实基础。

针对人文地理,尤其是工业和农业部分,抓住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加强分析和理解,弄清不同产业部门以及不同区域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制约因素。

⒊构建知识框架。

引导学生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地理概念区别,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懂得知识迁移。

⒋强调语言规范。

教学中加强答题方面语言表达规范性训练,重视提高学生地理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答题尽量做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语言规范,字迹工整。

40(B)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存在问题⒈第一问应先比较指出甲乙两地区损失的大小差异再分析原因,原因应从致灾因子、受灾体去分析。

答题过程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指出甲乙两地区损失的大小判断错误造成整小题不得分。

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比较甲乙两地区损失的大小而是分别描述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地区的损失再分析原因而不得分。

原因分析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从图中致灾因子高温酷暑的影响范围(受灾面积)、影响程度(高温天数)去分析回答,仅从人口、城市密度和经济资产密度去分析造成答题不全面而失分。

⒉二问简述高温酷暑的主要危害应从对人类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的危害去思考分析,部分学生回答不具体,如出现干旱、旱灾;河流干枯断流;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于人类活动等。

教学建议⒈加强读图分析教学和审题获取信息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图名图例挖掘提取有效信息。

答题时要注意设问动词的推敲,特别是比较分析类问题。

⒉加强自然灾害的答题建模指导,引导学生从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措施构建复习主线,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受灾体去分析建构复习。

⒊加强答题方面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训练,字迹要工整,答案要要点化和条理化。

⒋加强思维过程表达的训练,注意答案表达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40C.选修6环境保护本题难度较低,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平均得分在12分左右。

主要问题⒈对酸雨的形成原因不理解:如部分学生答成污水的排放。

⒉审题错误、语言表述不准确:如,题目要求分析“酸雨变化特征”的成因,不少学生答成:“工业发达、人口多、废气排放量大”,没有从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又如,“酸雨频率上升”表达成“酸雨频率波动上升”。

⒊答案不完整,要点不全。

如酸雨频率上升,酸性增强的原因分析,许多学生未能写出“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这个关键词。

⒋回答防治酸雨的措施不够具体,套话、空话过多。

如答出“加强宣传教育”,却没有说明培养哪方面的意识;答“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却没有说明通过哪些办法来达成。

教学建议⒈仍然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包括题目的设问方式、题目中各种图表数据的正确解读等。

⒉尽量要求学生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问题,既不要拖泥带水,也不要答非所问,养成回答问题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