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中医药基本知识(精品课件)

最新中医药基本知识(精品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一、中医药基本知识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2。

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相克的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与五脏的关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5.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6.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7.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8.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9.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10.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11。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

12。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

13.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14。

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之母;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摂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15.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16。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17。

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18.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19。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20.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21。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湿性重浊,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2.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中医药基础知识PPT

中医药基础知识PPT

方剂组成
方剂是由多种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协同作用, 能够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使用方法
草药和方剂的使用方法包括煎煮、口服、外敷等, 需根据不同病症选择合适的使用方式。
针灸和拔罐的操作方法与作用机制
操作方法
针灸:选择适当的穴位,使用无菌针进行刺入,深度和角度根据具体情 况而定。拔罐:在选定的部位上扣上罐子,通过负压吸附皮肤,留罐一 定时间。
中医药基础知 识PPT
汇报人:XXX
01
中医药基础知识概述
02
中医药基础知识详解
03
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应用
04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目 录
01
中医药基础知识 概述
中医药的定义和起源
中医药概述
中医药是指中国传统的医药, 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起源追溯
中医药起源于中国古代,有着 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 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临床实践,不断创新 和发展中医药,提高其诊疗水平和应用范 围。
传承传统医术
创新发展
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 状与趋势
国内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中国的地位日益重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预防保 健。
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际上逐渐得到认可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 始引进和应用中医药。
发展趋势
应对策略
应加强中医药基础 研究、人才培养和 国际交流,提升中 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和竞争力。
谢谢
汇报人:XXX
作用机制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拔 罐:通过负压和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和 疲劳。
03
中医药的独特疗 效和应用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义PPT课件

注意事项:遵循 医生建议,注意 药物配伍禁忌, 避免过度服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应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特殊药材:对于 一些特殊药材, 如阿胶、鹿茸等, 需单独煎煮后烊 化服用
中药煎煮及服用不当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
煎煮不当可能引发中毒反 应
服用不当可能引发不良反 应
煎煮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服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中医药治疗失眠 的案例分享
中医药治疗失眠 的疗效评估
中医药在胃痛治疗中的应用
胃痛定义:中医认为胃痛是因外邪内 侵、饮食所伤、情志不畅、脾胃虚弱 引起,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 种病症
中医药在胃痛治疗中的优势:整体 观念、辨证论治、副作用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药治疗胃痛的方法:针灸、中 药汤剂、推拿按摩等
讲中
添 加
义医 文
WPS
PPT
药档 副
课 件
知 识 培
标 题
汇 报 人 :

CONTENTS
目 录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药煎煮及服用方 法
中医药在常见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
常见中药材及方剂 介绍
中医药养生知识
识中 医 药 基 础 知
中医药理论体系概述
阴阳五行:是中医哲学的核心思想,认为宇宙万物均由阴阳五行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防风:性微温,味辛、甘,归膀胱、肝经, 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白芷:性温,味辛、甘,归肺、胃经, 有祛风解表、止痛、消肿的功效。
细辛:性温,味辛,归心、肺、肾经,有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常见清热药及方剂:黄连、黄芩、黄柏等
黄连:具有泻火解毒、 清热燥湿的功效,常 用于治疗心烦失眠、 目赤牙痛等症状。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精品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精品课件

脏腑概念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心、肝 、脾、肺、肾五个脏器和胆、胃、小 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腑器。
脏腑经络的关系
脏腑与经络相互络属,构成了有机的 整体,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
经络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 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 系统。
病因病机学说
病因
病因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 食、劳逸、外伤以及痰饮、瘀血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合理选择食物,以达到辅助治疗疾病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如寒性体质者宜食 温热性食物,热性体质者宜食寒凉性食物等。
预防保健
通过合理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如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等。
05 常见病症的中医 药治疗
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病症
、结石等。
病机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 理,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 机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等。
病因与病机的关系
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正邪相争, 导致阴阳失调、气机失常、脏腑功 能失调等病机的变化,从而产生各 种临床表现。
辨证施治原则
01 02
辨证
辨证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病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 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 种性质的证。
加工
中草药加工包括净选、切制、干燥、炮制等步骤,目的是去除杂质 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效,便于贮存和使用。
贮存
中草药应贮存在干燥、通风、避光、防虫的地方,以防受潮、发霉、 变质。
中草药的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
中草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等,即某些药物不能同时使用,否则 会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中医药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乳癖乳痈:中医治疗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剂为逍遥散、柴胡疏 肝散等。
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痛经
产后缺乳
崩漏
子宫肌瘤
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感冒:中医药学应用知识,如针灸、草药等 咳嗽:中医药学应用知识,如中药方剂、穴位按摩等 哮喘:中医药学应用知识,如中药方剂、针灸等 腹泻:中医药学应用知识,如中药方剂、针灸等
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三因 制宜
应用范围:预防、 保健、康复等领 域
中药药性理论
四气:寒、热、温、凉 五味:酸、苦、甘、辛、咸 升降浮沉:药物的性质与作用关系 归经:药物对人体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向
常用中药分类及功效
泻下药:攻下、润下、 逐水、利尿
利水渗湿药:利水消肿、 利尿通淋、利湿退黄
平肝息风药:平肝潜阳、 息风止痉
04 中医药行业未来发展
中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国家政策支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扶持中医药行业发展。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中医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国际市场拓展:中医药在海外市场逐渐得到认可,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行业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
温里药:温中散寒、补 火助阳、散寒止痛
寒痰、清化热痰、止咳 平喘
解表药:辛温解表、辛 凉解表、祛风湿
清热药:清热解毒、清 热凉血、清热燥湿、清
虚热
祛风湿药:祛风寒湿、 祛风湿热、强筋骨
安神药:重镇安神、养 心安神
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 活血调经、活血疗伤、
破血消癥
中药煎服方法与注意事项
发展方向:推进中西医结合、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就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得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得医药知识。

经历了漫长历史得考验,逐渐形成了独特得理论体系,就是目前世界现存得唯一得传统医学。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一、中医学得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得统一性,机体自身得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二)辩证论治辩证就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得疾病得有关症状与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得证侯。

证侯就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得病理概括。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得结果,选择与确定相应得治疗原则与方法。

辩证就是决定治疗得前提与依据,论治就是治疗疾病得手段与方法。

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得分析,论治就是采取针对性得治疗措施。

二、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概念:阴阳就是自然界相互关联得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属性得概括。

阴阳得属性。

最初划分阴阳得准则就是向日与背日。

凡活动得、上升得、温热得、明亮得、兴奋得、亢进得、功能得--------属阳。

静止得、下降得、寒冷得、晦暗得、抑制得、衰减得、物质得--------属阴。

阴阳得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

在医学中得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②说明生理功能阴阳得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得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得消长平衡。

物质就是功能得基础,功能就是物质得表现。

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得摄入与能量贮存。

这种阴阳彼此不断得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

③说明病理变化疾病得发生就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得结果。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④诊断上得应用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得,进行性得,亢进得)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得,退行性得,衰退得)⑤治疗上得应用1)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得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

中医药基本知识 ppt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  ppt课件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肺 大 鼻 皮 悲 涕 浮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恐 唾 沉
ppt课件
胱二
19

肾 膀胱 水
五行学说
肝 胆 木
火 小肠 心
金 大肠 肺
相生
相克
土 胃 脾
ppt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
20
五行学说
中医药基本知识
肝资生心(木生火)--肝气疏泄利于心血的运行 心资生脾(火生土)--心的阳气推动血行以养脾 脾资生肺(土生金)--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养肺 肺资生肾(金生水)--肺主肃降利于肾主水、纳气 肾资生肝(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之阴血
气虚而温煦作用弱,则出现畏寒、四肢欠温,或
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p寒pt课象件
8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血的功能
--濡养脏腑经络 《张氏医通》:以和调五脏,藏而不 失,乃养脏之血也
--濡养形体官窍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而能 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产生精神活动的器官需要血液 濡养
用于疾病诊断
望诊—色泽分阴阳: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
切诊—脉象分阴阳:浮、数、洪、滑属阳;沉、迟、细、涩属阴
闻诊—语声分阴阳:高亢洪亮属阳;低微无力属阴
问诊—喜恶寒热分阴阳:喜寒ppt恶课件热属阳;喜热恶寒属阴
17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药性理论
ppt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
18
中医药基本知识
五行学说
自然界

人体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课件
然的和谐统一。
形神兼养
注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 调养,保持身体健康与
心理平衡。
综合调理
根据个体差异,采用多 种方法进行调理,全面
改善体质。
中医保健的方法与技巧
饮食调理
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合理搭配 食物,达到营养均衡。
运动养生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 极、八段锦等,增强体质。
情志调摄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 采用放松、冥想等方法调节情绪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总结词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是中药应用中的重要原则,对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具 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中药的配伍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不同功效的中药进行组合,以达到协同作用和治疗目的 。同时,也需要注意中药配伍的禁忌,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治疗效 果。了解中药的配伍与禁忌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医理论知识,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应用
中药。
04 针灸疗法
针灸的起源与发展
针灸的起源
针灸疗法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当时人们通过砭石刺激身体的 某些部位来缓解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医学技 术。
针灸的发展
针灸在古代中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逐渐传播至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现 代针灸在继承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传统医学传承
中医通过师承制和经典著作传承至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 一。
中医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辨证施治 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倡“治未病”。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01
02

中医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ppt课件

金 大肠 肺
相生
相克
土 胃 脾
完整版课件
中医药基本知识
18
五行学说
中医药基本知识
肝资生心(木生火)--肝气疏泄利于心血的运行 心资生脾(火生土)--心的阳气推动血行以养脾 脾资生肺(土生金)--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养肺 肺资生肾(金生水)--肺主肃降利于肾主水、纳气 肾资生肝(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之阴血
肝 心 脾 肺 肾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
形态:中空,似六腑 功能:贮藏精气,似五脏
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15
中医药基本知识
阴阳学说
阐明生理活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阐明病理变化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用于疾病诊断
望诊—色泽分阴阳: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
完整版课
中医药基本知识
经络的基本功能
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 通行气血阴阳 感应与传导 调节机能活动
完整版课件
26
中医药基本知识
药性理论
清·徐灵胎: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 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 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毒归升五四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
1
推荐书目
完整版课件
2
学习中医的目的
❖ 一则,养生,自我康健; ❖ 二则,悟道。何谓道?道应该是规律,包括天地的规律以及生命的规律。
进一步说,悟道,其实是学会做人之道,并且探究天地之道。很荣幸的 是,中医内涵的即是天地之道,所以,学习中医即是最好的悟道途径; ❖ 三则,利他。把自己所探索到的真理和规律传播出去。
经脏阴津血气精 络腑阳液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整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理论基于观察和记录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包括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观察病人外貌、听诊气味、询问症状、 以及脉诊。
中药
中药是中医药疗法的核心,它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来治疗疾病。
针灸
针灸是中医药的一种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 衡。
《中医药基础知识》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药基础知识》PPT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医药的世界。 探索其理论基础、中药疗法、针灸技术和现代应用。
课程介绍
通过这门课程,您将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来维护健 康。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以平衡和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为核心理念。

中医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
心主血脉 血液正常循环 血液循行的枢纽和动力
肺朝百脉 脾主统血 肝藏血
吐故纳新、气为血之帅 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 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四)津液
津液是人体中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 内在体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唾液、肠液、关节腔液 等。 津与液的区别: 津 性状: 较清晰,流动性大 分布: 布散于皮肤、肌肉 液 较稠厚流动性小 灌注于骨节,脏腑
的深浅不在表就在里;疾病性质不是寒证,便是热
证;邪正的盛衰,邪气盛叫实证,正气衰叫虚证。
第二部分
中药基础知识
一、中药、本草及中药学
中药:是祖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 下,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 质。 本草:我国天然药材资源丰富,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居 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为“本 草”。把记载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 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能、临床应用等 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二、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1.起源于原始社会——药食同源。 2.“毒药”——应该清楚的是这个时期的“毒药”是中 药的总称,并非专指有毒性反应的药物。
二、中药学的发展
由虚转实 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 正胜邪退 疾病好转至痊愈 邪胜正衰 疾病恶化至死亡 邪去正虚 邪气驱除,正气耗伤,处于恢复期
疾病转归
正虚邪虚——疾病缠绵难愈或有后遗症。 邪正相持——疾病处于慢性迁延状态。
(二)阴阳失调病机
阴偏盛 阴阳 产热不足 实寒证 日 久 阳偏盛
偏盛
阴盛伤阳
兼有阳虚
产热过剩 实热证 阳盛伤阴 兼有阴虚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中医药常识入门》课件

03
中药材与方剂
中药材分类与特点
中药材的分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材的特点:天然、安全、有效 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储存与保管方法
中药方剂组成与功效
中药方剂的组成:介绍中药方剂的基本组成,包括主药、辅药、佐药 等,以及各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
中药方剂的功效:详细阐述中药方剂的功效,包括治疗作用、调理 作用、预防作用等,以及不同方剂之间的功效差异。
中医药的 适应症和 禁忌症
中医药的 常用药物 和治疗方 法
中医药的 养生保健 作用
中医药误区澄清与辨析
误区一:中医药只适用于慢性病 误区二: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可以随意使用 误区三:中医药治疗见效慢,不如西医效果好 误区四:中医药治疗只适用于特定人群
中医药健康生活指导
什么是中医药? 中医药常识答疑解惑 中医药在健康生活中的作的应用与价 值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与展 望
中医药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化发展:结 合现代科技手段, 推动中医药的现 代化研究与应用
国际化发展: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 作,推动中医药 的国际化发展
产业化发展:培 育中医药产业集 群,推动中医药 的产业化发展
标准化发展:制 定和完善中医药 标准体系,推动 中医药的标准化 发展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达 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 的
推拿治疗:通过手法作用于 人体特定部位,达到舒筋活 络、缓解疼痛的目的
拔罐治疗:通过拔罐器具 吸附在皮肤表面,产生负 压刺激,达到舒筋活血、 祛风散寒的目的
艾灸治疗:通过燃烧艾条产 生热量刺激穴位,达到温经 通络、散寒止痛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桂枝汤:用于 治疗感冒、发 热、头痛等病 症,主要成分 有桂枝、芍药、

中医药基本知识复习课件.ppt

中医药基本知识复习课件.ppt

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
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
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
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
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
的末端(少商)。
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
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
大最肠新.课经件。
28
经络学说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 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 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 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 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 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 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 到濡养的作用
最新.课件
21
五行学说
中医药基本知识
肝/脾(木克土)--肝气条达,疏泄脾脏壅郁,利脾主运化功能 发挥
心/肺(火克金)--心的阳气克制肺气宣降太过,保证肺主气功 能正常
脾/肾(土克水)--脾主运化,运化精微使肾精充足以抑制肾火 亢烈
运化水液以制止肾水的泛滥;
保证肾主水的功能正常进行
肺/肝(金克木)--肺气肃降,抑制肝阳上亢,利于肝主疏泄功 能发挥 肾/心(水克火)--肾的阴精充最新足.课,件 使心阴充足以抑制心火亢烈22
证症状;金银花、菊花等治疗见效;说明金银花、菊花
药性是寒凉的
最新.课件
34
中医药基本知识
药性理论
四气
温热药-多数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寒凉药-多数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最新.课件
35
药性理论
五味
中医药基本知识
养髓进殖
作化生

用血长


育 最新.课件
5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

经历了漫长历史的考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是目前世界现存的唯一的传统医学。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二)辩证论治辩证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疾病的有关症状和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

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辨证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的分析,论治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属性。

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

凡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功能的--------属阳。

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衰减的、物质的--------属阴。

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

在医学中的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②说明生理功能阴阳的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的消长平衡。

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表现。

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和能量贮存。

这种阴阳彼此不断的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

③说明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的结果。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④诊断上的应用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的,进行性的,亢进的)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的,退行性的,衰退的)⑤治疗上的应用1)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阳胜则热——清热,阴胜则寒——祛寒阴虚则热——滋阴,阳虚则寒——温阳2)归纳药性四气:温热——阳,寒凉——阴五味:辛甘——阳,酸苦咸——阴特性:升浮——阳,沉降——阴五行学说五行是指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它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自然的事物作广泛的联系,根据其不同性质、作用、形态,分别归属五行之中。

借以说明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五行的属性归类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相生相克①相生: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

木→火→土→金→水→木②相克: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

木→土→水→火→金→木正确运用五行学说的“比类取象”,可以帮助临床诊断、解释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指导治疗,制订具体的治疗法则。

三、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通路。

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这是主要部分,另外还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浮络,孙络,这是次要部分。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

除此以外还有经外奇穴,阿是穴。

这些穴位不在经穴之列。

十二正经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上肢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下肢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四、脏腑学说脏腑学说大致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病理;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组织的关系,着重讨论五脏六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与腑构成表里关系,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脏属阴,腑属阳。

心与小肠心的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

小肠的功能是泌别清浊,肝与胆肝的功能: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

胆的功能:①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为中精之腑”。

②主决断。

脾与胃脾的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胃的功能1、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为“水谷之海”。

2、脾胃对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称“胃气”。

“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2、主降。

肺与大肠肺的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的功能:主传化糟粕。

肾与膀胱肾的生理功能: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与膀胱相表里。

膀胱的功能:贮藏和排泄尿液。

第二节四诊八纲一、四诊包括望、闻、问、切四法,简称“四诊”。

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为“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原则为“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一)望诊望诊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异常变化,诊察病情的方法。

1、望面色常色:我国健康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

病色:总体明润光泽,含蓄善色,晦暗枯槁,显露恶色。

青色:主寒证,痛证,惊风,瘀血。

五赤色:主热。

色黄色:主湿,主虚,黄疸。

诊白色:主虚,寒,失血。

黑色:主肾虚,水饮,寒证,瘀血。

2、望舌观察舌色,舌态,及舌苔为主。

1)舌色①淡红舌:可以是正常舌象,亦主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

②淡白舌:气血虚,或阳虚。

③红绛舌:主热证,色愈红,热愈深,绛舌热更深。

④青紫舌:润滑主虚寒,干燥主热盛,肿胀主中毒。

2)舌态①强硬:主热入心包或风痰阻络。

②歪斜:主肝风挟痰,瘀阻经络。

③痿软:主阴伤,或气血虚。

3)舌苔正常舌苔是胃气、津液上潮于舌面而成。

①白苔:主表证,寒证。

②黄苔:主里证,热证。

苔黄腻,主湿热。

③灰黑苔:主里证。

灰黑而干,热盛;灰黑而润,寒盛。

④苔质 :厚薄:舌苔由厚变薄,病减轻;由薄变厚,病加重。

润燥:舌润,津未伤;舌燥,津已伤。

苔腻:主湿浊,痰饮,食积。

剥脱:剥脱不全,胃气受损;完全剥脱,呈“镜面舌”,主胃气大伤。

(二)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三)问诊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四)切脉是医生用食、中、无名指指腹触按病人腕部桡动脉,通过对脉象辨别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

普遍用的是寸口诊法寸口分属脏腑寸关尺左手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手肺(大肠)脾(胃)肾(命火)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成人一息四至),节律均匀,和缓有力。

六纲脉为浮脉、沉脉、数脉、迟脉、虚脉、实脉。

二、八纲辩证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辩证纲领。

表里辨病变部位,寒热辨疾病性质,虚实辨邪正盛衰,阴阳辨疾病属性。

中药基础知识道地药材:产于一定的地方,品质优良,相对疗效显著的药材。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方面。

一、四气又称四性,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二、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辛味:能行,能散甘味:能补,能和,能缓酸味:能收、能涩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咸味:能下,能软淡:能渗、能利1、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芨、白蘝;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丁香畏郁金。

服药饮食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用某些对药物疗效有影响或有碍病情的食物。

俗称“忌口”。

一般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食物。

古代文献有甘草、黄连、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茯苓忌醋;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等。

中药汤剂的煎煮。

1、用具:砂锅、瓦罐;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器。

2、用水:长流水、井水、雨水、自来水等,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3、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

文火是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是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又称急火。

4、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水量高出药面2cm左右,一般煎两次,第二次加水为第一次的1/3~1/2,两次药液滤渣混合分两次服用。

一般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沸后3~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文火,沸后再煎30分钟左右。

根据药材质地不同,又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的不同。

服药法1、温度:汤剂宜温服,发散风寒药宜热服,呕吐或中毒宜冷服。

2、时间:补益药饭前服,健胃和对胃有刺激药饭后服,安眠药睡前服。

3、次数:汤剂每日一剂,分2次服,间隔4~6小时,亦可根据病情增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