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分解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本册教材从“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教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编写宗旨出发,体现了“打好基础,培养习惯;注重人文,渗透德育;力求简约,便教利学”的指导思想。

全册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8)(一)教材解读本册的学习习惯培养由“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组成。

“坚持写日记”其主要意图是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爱护图书”的意图是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体现了编者对基本学习习惯的重视,不仅要一一落实,而且要贯穿教学的始终。

第1页主题用了3页共计5幅图画来展示。

第1页3幅图,左上角展示了各种日记:《鲁迅全集(日记集)》、《雷锋日记》和《家庭日记》,《鲁迅全集(日记集)》还展开一页给同学概览。

右边是老师在向几位同学讲解介绍日记,桌上放着刚才介绍过的几种日记样本。

下方一幅图是全班同学认真写日记,同学坐姿端正,黑板上写着“坚持写好日记”,下面是记日记的三点要求:①要持之以恒。

②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③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而教师在教室里巡视。

如果说这是了解和尝试写作的过程,那么后面第2、3页的图片内容就是实际写作的过程和结果展示了。

这两页均是通版图,而图的左上方和右下方都展示了一个女同学在家里认真写日记的状态,第2页左上方的特写照片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态度认真,表情专注,握笔姿势正确,而第3页右下方这幅图可以看到全景的布局:女同学坐姿端正,符合写字习惯的各项要求,文具摆放整齐,而展示出来的3篇日记都是书写美观,格式规范。

这3篇日记内容的选择紧贴学生生活,既平常又各具特点,表述朴实自然,易于学习、感悟,产生同感。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东昌府区于集联校郭延保“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提高。

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

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

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提高。

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

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

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的要点,理清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下教材共入选23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

教材是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

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入选的这些课文人文内涵丰富,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材,而这样的编排,又进一步优化了课文的组合,提升了育人的效果。

本组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

还安排了习作7、练习7.《古诗两首》要求学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这两首诗清新活泼,描写了小孩子有趣的生活,表现了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所以对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

教学时,重点防守让学生自学,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弄懂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读诗。

本课的重难点是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并且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之美。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多去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文。

在诗歌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能在课堂上背诵出这两首诗。

引导学生明白学生明白自己的童年小事,引导学生书写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介绍了樟树的许多可贵之处,要求同学们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这是一篇以物与人的文章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以及它具有巨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及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教学时应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文章内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过阅读感受揣摩文本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积极为学生构建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时空;一方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品味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东塔三小王晶岚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鲸》《麋鹿》、一篇略读课文《小狮子爱尔莎》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

单元课文都围绕了“了解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这个主题。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色,重点写适合鸟儿生存的“家园”——大榕树。

有了蓬勃茂盛的大榕树,才能见到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

在这里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

大自然的生灵互相依存。

《鲸》从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鲸的一些知识。

《麋鹿》不但介绍了麋鹿的特点,而且讲述了麋鹿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小狮子爱尔莎》讲述了“我”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着力表现“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二、单元学习目标:1.认读22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

会写24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掌握常用词语。

3.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动物的特点,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单元整体教学建议: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比如能够自学生字,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够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借助课文批注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读课文过程中的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

对单元课文中人和动物的故事,学生充满好奇心,容易融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之中,从而受到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教育。

对于本单元的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学生不会感到太多的困难。

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25、鸟的天堂教学建议:1、课前建议有条件的学生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黄河的主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
《练习7》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课题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主备人
参备人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的内容是赞颂伟大人物和民族精神的由三篇课文、习作7、练习7组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房间的故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虚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4、体会环境、动作、语言描写对人物品质的烘托作用。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2、体会环境、动作、人物、语言描写对人物品质的烘托作用。
课堂实施策略: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并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练习3课时
检测讲评3课时共1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备课★单元名称:第七单元★主备人:王红英一、单元概述本单元由3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了不同的任务形象:《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表现了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爱因斯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物喻人,含蓄表现了宋庆龄爱满天下、一身正气的风范。

《黄河的主人》讴歌了普通劳动者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只好”“一面……一面……”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三、教学重点: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能有详有略地描写体验活动,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四、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五、分课教学思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可由“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父亲和大家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自己却说并不伟大,小女孩也这样认为。

”这一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文中的相关的课文朗读体会,从而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结,平凡、谦虚、和蔼可亲的特点。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屑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1.识字方面,本单元要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2.《鱼游到了纸上》中,“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来理解。

3.《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又要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

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四、课时安排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26、全神贯注 1课时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28、父亲的菜园 2课时语文园地七 4课时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2、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3、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分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由3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了不同的任务形象:《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表现了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爱因斯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物喻人,含蓄表现了宋庆龄爱满天下、一身正气的风范。

《黄河的主人》讴歌了普通劳动者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只好”“一面……一面……”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三、教学重点: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能有详有略地描写体验活动,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四、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五、分课教学思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可由“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父亲和大家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自己却说并不伟大,小女孩也这样认为。

”这一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文中的相关的课文朗读体会,从而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结,平凡、谦虚、和蔼可亲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四年级语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及分析“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提高。

如第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

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

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的要点,理清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安排的搜集外资料;《黄河的主人》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宋庆龄故居的香樟

宋庆龄故居的香樟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文中无一句闲语,虽简短,寄寓却深广。

这个深是指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图——对宋庆龄的敬意和怀念,是暗含在对樟树的描写上的。

借物喻人,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也是解密文本形式的突破口。

这种类型的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还是新鲜的,少见的。

文章对樟树的描写简洁有力,重点突出了樟树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对樟树品质的揭示,则采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

而本文开篇独具匠心,为樟树的出场铺垫着墨。

文章的结尾则呼应、点名主题,抒发了敬仰怀念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从所传播的信息来看,阅读难度不大,但深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文本如何传播信息的秘密有待教师的引导揭示。

因此本文教学价值的定位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能忽视文本的特点,也不能忽视文本语言传达的信息和如何传达信息的形式之间的联系。

对于“物”与“人”的这种描述方式,这种借物抒情的范式,教师应该明确,学生应该习得。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比低段的学生知识层面和视野有了一定的增长,理解、自学、阅读、表达的能力增强;但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还不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是需要教师以直观具体的事物结合适当的想象引导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背诵课文。

2、方法与过程: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调动到学生的情感因素和体验,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樟树的特点,感悟樟树跟宋庆龄的相似之处,体会宋庆龄的高洁品格。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第七单元备课★单元名称:第七单元一、单元概述本单元3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第七单元国魂篇,是关于歌颂领袖人物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本单元三篇课文表现了不同的任务形象:《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表现了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爱因斯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物喻人,含蓄表现了宋庆龄爱满天下、一身正气的风范。

《黄河的主人》讴歌了普通劳动者身上蕴含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只好”“一面……一面……”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三、教学重点: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能有详有略地描写体验活动,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四、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五、分课教学思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教学可“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父亲和大家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自己却说并不伟大,小女孩也这样认为。

”这一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文中的相关的课文朗读体会,从而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结,平凡、谦虚、和蔼可亲的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改进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改进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改进“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

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提高。

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

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

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4.结合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体会说话作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教具准备]爱因斯坦画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5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2.(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蓄裹嘛呵啥二会字:(一)撮踱(步) 噢(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蓄:留着而不剃掉;裹:(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蓄(中间部分是“玄”字);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噢(右上方里面是个“米”字)。

(5)“嘛、呵、啥”在阅读中理解掌握。

2.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

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第1—3自然段;第二次:第4、5自然段;第三次:第6自然段)(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 )自然段,写第二段是( )自然段,写第三段是( )自然段,写第四段是( )自然段,写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3.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完成课后作业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读拼音,写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执笔:河头小学周禧【单元整体概述】第七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7构成。

三篇课文分别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

前两篇课文是颂扬名人平凡而伟大的人格精神,第三篇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这几篇课文都应让学生细读品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

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以“主题”为中心,整合本单元课文,并适度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大阅读”,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这3篇课文的课后各项练习,都是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的,诸如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理解、运用词、句等等。

其中,前两篇课文抓住了关联词这个重点进行训练。

习作七是一篇体验作文,让学生学会有详有略地描写活动过程中的行动及心理。

练习七的安排旨在增加学生的积累:处处留心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把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关于改革、建设、兴国的成语以及合作的道理;口语交际让学生知道怎样面对烦恼以及怎样帮助别人。

【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会准确书写19个生字,并能组词理解运用相关的关联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品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等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4、能体会环境、动作、语言描写对人物品质的烘托作用。

5、能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

6、敢于与他人分享烦恼,把不愉快的事情表述出来。

【单元课时安排】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

读好人物对话,抓住人物动作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课导读的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一面……一面……”和“只好……”造句。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能抓住对话、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4、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设想:1、用“悟”的方式感受人物。

由“爱因斯坦在小女孩的父亲和大家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人,而爱因斯坦自己却说并不伟大,小女孩也这样认为。

”这一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从文中的相关的课文朗读体会,从而感受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结,平凡、谦虚、和蔼可亲的特点。

2、力求从“写”的角度理解教材。

课文通过对爱因斯坦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学生利用文本学习写人方法的好范例。

力图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在体会人物特点时,让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一方面的描写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和对课题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带着“课文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的哪些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在朗读过程中找出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共遇见过几次,每次都发生了什么事。

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词语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结合《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爱因斯坦的知识,知道他为世界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第二课时体会爱因斯坦人格的伟大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描写和对话进行“读悟品”,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进而感悟人物伟大而平凡的品格,和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突破文本难点。

本堂课的主要话题紧紧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引起学生思考和注意。

一、复习导入。

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然后从课文所写的几处相遇情节,切入“这几次相遇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2、体会爱因斯坦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A读悟第一次相遇。

抓住“衣衫不整”、“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和“纳闷”、“仍是……仍是……”等词句来感受科学家只知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平凡的品格。

抓住“撞上”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受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B读悟第二次相遇。

抓住“我是……,但并不伟大”和小女孩的评价的朗读感悟,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抓住“温柔的目光”、“鬼脸”这些动作、神态和一段有趣的“小老师”教“老学生”的对话,朗读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和一颗童心。

C读悟第三次相遇。

抓住“到处”、“一塌糊涂”等词语来感悟科学家工作的艰辛、不拘小节,加深对科学家的崇敬感受;同时抓住“小教授”煞有介事地手把手教科学家的一段对话朗读感悟这人间的爱心和一颗真挚的童心。

D读悟末节。

抓住和女孩父母的对话感受科学家已经把小女孩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感受科学的巨人在一个孩子面前是这样的慈祥,平和。

三、课题练笔。

引导学生抓住几次“相遇”的第一句话,感受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请你找一些表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亲密的句子读一读,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吗?理由呢?读过后,请大家用几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并组织集体交流)爱因斯坦简介:/view/2218.htm交际卷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

--- 爱因斯坦通向人类真正的伟大境界的通道只一条苦难的道路。

--- 爱因斯坦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 爱因斯坦没有牺牲,也就决不可能有真正的进步。

--- 爱因斯坦只有为他人而生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 爱因斯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

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

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

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2、能有感情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4、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莎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和作者常常不是处于同一时代、同一环境,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文化心理、世界观等等,不可能与作者完全相同,因此,在课前必须安排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故事,让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那个人物有整体的感知,让课内课外知识交融,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把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四大块。

第一环:揭题导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先疏通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课时一开始就直接揭题提问,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

这样,学生的目光就从宋庆龄身上转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宋庆龄很喜欢这两棵樟树。

第二环:感悟樟树“形象”,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的顽强。

学生已经了解到宋庆龄是很喜欢这两棵樟树的,那就可以很顺当地引导他们去看一看这两棵樟树到底长得如何,为何会得到宋庆龄的青睐。

于是教师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第四小节,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蓬蓬勃勃”这个词。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最重要的手段,找出了蓬蓬勃勃这个词,就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

哪些地方反映出樟树的蓬蓬勃勃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语句,随机交流,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样子。

指导的时候,特别要学生读好“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等词语。

这里还有一个关联词“无论……总是……”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

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

抓住这点,可以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学生交流彼此的看法。

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语言,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更为课文要求的背诵打好基础。

第三环:品味樟树的“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

课文的第五小节,把樟树跟其他树木进行比较,先讲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缺点,并举石榴树为例予以证实。

接下来就说樟树的特点,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本身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拒虫的香气能够永久保持。

”这是第一步,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第二步进一步提问:“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层次,抓住“即使……仍然……”“只要……就……”这两个表示假设、条件关系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香味保持得的确够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带着这种理解,再次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

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能更好地记住并背诵。

第四环:体会樟树与宋庆龄共同的“精神”在教学完樟树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之后,学生很顺利地知道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蓬蓬勃勃,具有顽强的生命;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于:具有拒虫的香气,并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这时,我引领学生回到课始,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是宋庆龄舍不得的两棵樟树,深深爱着的两棵樟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