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探究

合集下载

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设备也逐渐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如何对这些智能设备进行智能识别,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它们,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的定义和现状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是指通过智能算法,对物联网设备的类型、属性、状态信息等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的一种技术。

它是物联网实现智能管理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场景: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设备种类繁多,如智能灯具、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等,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更方便地管理和使用它们。

2.智能制造:在智能制造场景下,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的在线监测、预测维护等功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停机时间。

3.智慧城市: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如车辆管理、交通信号灯管理等,从而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的关键技术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的核心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需要先从设备中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设备的特征信息。

2.特征提取和选择:在得到设备的特征信息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选择,以选出对设备类型识别有帮助的特征变量。

3.分类与识别算法: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最关键的技术是分类与识别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实现对设备类型的准确识别,目前常用的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三、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物联网设备智能识别技术将迎来以下发展趋势:1.多模态融合:为提高设备识别的准确性,未来这些技术会逐渐将多个模态的信息进行融合。

例如,在智能家居场景中,可以利用通过声音、光线、温度等方式进行设备类型识别。

2.智能优化:未来设备智能识别技术将不仅仅限于设备识别,还将向着智能优化的方向发展。

浅谈物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智能终端

浅谈物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智能终端

浅谈物联网时代下的移动智能终端在物联网时代,移动智能终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移动智能终端是指能够连接互联网并具备智能化功能的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它们能够与其他物联网设备进行交互,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从而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智能终端在物联网时代下扮演着“智能家庭控制中心”的角色。

借助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操控智能家居设备,实现对家居环境的控制和监控。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智能灯光、智能窗帘、智能音响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居管理。

智能终端还可以收集家庭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建议。

移动智能终端在物联网时代下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互联互通。

移动智能终端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工具,能够提供出行导航、共享单车、在线支付等方便的服务,同时也能获取城市公共设施的信息,如公交车实时位置、停车场空位信息等。

移动智能终端在物联网时代下推动了医疗健康的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可以连接医疗设备、传感器等,实现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记录。

患者可以通过智能手表或胸带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将数据传输至医疗机构,医生可以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移动智能终端还可以提供健康管理、运动跟踪等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移动智能终端在物联网时代下也带来了安全和隐私问题。

在连接多个物联网设备的移动智能终端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必须加强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保护,如加强设备防护措施、加密通信、完善用户权限管理等,以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移动智能终端在物联网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和医疗健康的发展。

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和隐私问题,加强对移动智能终端的保护措施。

只有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的潜力,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更大发展。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F r o m he t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s e c u it r y o f t h e i n t e ac r t o f t h i n g s ,t h e s e c u i r t y p r o b l e m t h a t t h e d e v i c e
a s e c u r e c o n n e c t i o n o f t h e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T h e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e mi r n a l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i mp o r t a n t . T h e d e v i c e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me t h o d o f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e r mi n a l s i n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u n d e r t h e e x i s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a s
中 图分 类 号 : T P 3 9 3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1 0 . 1 1 9 5 9 / j . i s s n . 1 0 0 0 — 0 8 0 1 . 2 0 1 7 0 4 4
I n t e l l i g e nt t e r mi n a l de v i c e i d e nt i ic f a t i o n me t ho d o f i n t e r n e t o f t hi ng s

物联网终端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联网终端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物联网终端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以现代物联网发展的趋势,物联网设备和使用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中。

实现基于网络数据分析的物联网终端监控,属于研究物联网监控过程的重点。

本文主要研究了物联网终端智能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关键词:物联网终端;智能识别系统;设计;实现前言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进程建设也在不断的加快,增加了多种安全隐患,提高了危害防治的复杂性,所以就要实施安全监管基本工作和安全监控、预防、预测与管理等研究。

通过使用新技术,将其作为安全监控的有效保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各种系统化解决方案在安全监控过程中使用。

目前,如何使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技术水平得到加强,使现有系统监管效率得到提高,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安全生产监管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1物联网物联网即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智能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对任何物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的网络。

物联网是通信网与互联网的拓展应用与延伸,它可以使人类对物品的控制更加便利。

物联网由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三个层次构成。

感知层采用二维码、RFID、GPS、传感器等技术识别物品,采集物品的各种信息,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

网络层向下连接感知层,向上连接应用层,通过无线宽带网、移动通信网将感知层采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数据传输与数据交换。

应用层由M2M网络管理平台、业务支撑平台、服务支撑平台、信息处理平台等平台组成,这些平台采用虚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处理感知层采集的信息,并执行各种业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

2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化物流仓库智能识别方法研究自动化物流的智能识别在物流行业中应用广泛,主要是因为它能够节约成本,期望以最少的运输费用来为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客户配货。

仓库的存储量与客户需求量的精准识别是节约成本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物资管理方法,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仓库进销存物资的管理,结合各个仓库的库存、各个需求点的需求量与仓库的运输费用,进行高精度计算,最终求出最优解,也就是运输成本最低的运输方案,在企业盈利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射频指纹的物联网设备身份识别方法

基于射频指纹的物联网设备身份识别方法

文章编号:1007-1423(2020)19-0003-07DOI:10.3969/j.issn.1007-1423.2020.19.001基于射频指纹的物联网设备身份识别方法刘念,任佳鑫,韩晓艺,刘铭(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摘要:现有物联网中通常采用单向鉴权方式,即侧重于中心节点鉴别物联网设备的身份真伪,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物联网场景的基于射频指纹技术的身份识别方法,使得物联网设备能有效识别其中心节点身份的真伪。

具体的,通过利用射频链路双向通信中存在的互易规律,设计基于自动编码器的射频指纹转换器,将物联网设备所需完成的学习任务迁移到中心节点完成,以减小物联网设备侧的能量消耗。

仿真证明在较低信噪比情况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身份识别性能。

关键词:射频指纹;身份识别;物联网安全;自动编码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设备指纹的无线物联网设备身份识别研究(No.61971029)0引言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物联网应用不断涌现,成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中主要支持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1]。

在物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设备数量飞速增长的同时,其所具有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方面,由于无线网络本身的开放性,使得恶意用户能够通过一定手段伪装身份,获取进入网络的权限,进而干扰或破坏合法用户的正常通信,严重威胁无线网络安全。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密码破译技术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基于密码协议或用户身份信息的高层身份鉴别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更可靠的设备身份识别方法,以保障无线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射频指纹,因其来自于无线设备内部的硬件差异,表征了设备本身的物理层特征,具有个体唯一性且难以篡改,可以作为识别不同无线设备的依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3]。

构建射频指纹的信号特征是从可识别信号中提取的。

物联网中终端设备识别与认证的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终端设备识别与认证的技术研究

物联网中终端设备识别与认证的技术研究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应用,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由于物联网中设备的数量庞大且多样性,如何对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认证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就物联网中终端设备识别与认证的技术研究进行探讨。

一、终端设备识别的问题在物联网中,终端设备的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智能家居设备、车载设备、工业设备等。

终端设备的识别是物联网中建立信任的重要基础,只有识别出每个终端设备的身份和特征,才能保证物联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终端设备识别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唯一性:每个终端设备都应该有唯一的标识,以区分不同的设备,避免冲突和混淆。

2.实时性:终端设备的识别必须实时响应,及时更新设备信息,同时避免误识别或误认证。

3.可扩展性:由于物联网中终端设备数量庞大,识别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扩展能力,以适应持续增长的设备数量和类型。

二、终端设备识别与认证的技术方法1.硬件标识码(Hardware Identifier)硬件标识码是通过终端设备的硬件特征来进行识别。

每个终端设备都具有唯一的硬件特征码,如MAC地址、IMEI号等。

通过采集和比对设备的硬件特征码,可以进行终端设备的识别与认证。

然而,硬件标识码可能会被篡改或伪造,导致终端设备的身份被冒用,因此识别终端设备时需要进行验证和加密处理。

2.身份认证协议(Authentication Protocol)身份认证协议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终端设备身份认证的方法。

常见的终端身份认证协议有基于密码学的认证协议、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协议等。

通过生成和验证终端设备的身份证书,在物联网系统中实现终端设备的认证过程。

然而,身份认证协议可能存在中间人攻击等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加密算法和安全策略来增强协议的安全性。

3.虚拟身份(Virtual Identity)虚拟身份是一种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终端设备识别与认证的方法。

物联网终端设备识别与优化研究

物联网终端设备识别与优化研究

物联网终端设备识别与优化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被连接到互联网上。

这些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智能车辆等,它们通过传感器、通信模块等技术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和控制。

然而,由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准确识别和优化这些设备的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识别是指通过网络流量、设备指纹等技术手段鉴别和辨别物联网中的各种终端设备。

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终端设备通常可以通过MAC地址或IP地址来进行识别。

然而在物联网环境中,设备的地址可能会被隐藏或伪装,因此需要其他的识别方法。

现有的物联网终端设备识别方法主要有基于设备指纹、基于流量特征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设备指纹的识别方法通过识别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特征来进行设备的识别。

设备指纹可以包括设备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应用程序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设备的网络行为和通信特征进行获取。

基于设备指纹的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维护庞大的设备指纹数据库来进行匹配。

基于流量特征的识别方法通过分析设备的网络流量特征来进行设备的识别。

每个设备在与互联网通信时产生的流量都有其特定的模式和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包括数据包大小、数据包时间间隔、数据包的传输路径等信息。

基于流量特征的识别方法可以对设备进行实时的识别和监测,但可能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干扰和变化的影响。

基于机器学习的识别方法通过训练模型来对设备进行识别。

这种方法将设备的特征作为输入,通过训练模型从中学习设备的识别规则,并进行预测和识别。

基于机器学习的识别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设备类型,但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除了设备的识别,对物联网终端设备进行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优化可以包括应用和通信性能的优化。

应用性能优化可以提高设备的响应速度、能耗效率和用户体验。

通信性能优化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带宽利用率和网络安全性。

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特征研究

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特征研究

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特征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特征,通过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引出信令数据在移动物联网中的应用。

在介绍了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的现状、基于信令数据的方法、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以及技术应用与展望。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和潜力。

在对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于信令数据、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特征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应用、现状、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技术应用、展望、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移动物联网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连接各种物品、设备和系统,实现智能化交互和信息共享的网络。

随着移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接入到网络中,其中包括手机、平板、智能家居设备等。

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是指通过识别终端设备的信令数据,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分类和识别,从而为网络管理和服务提供更精准的支持。

在当前移动物联网环境中,终端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终端设备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因此对终端设备进行有效识别至关重要。

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方法通过分析终端设备在网络中的通信特征,提取特征向量并建立模型,实现对不同终端设备的准确识别。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网络管理者及时了解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情况,提高网络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针对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分析信令数据在移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的现状,探讨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识别方法,并进行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旨在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背景介绍。

1.2 研究意义移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这些设备的识别成为移动物联网管理和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

物联网应用中的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研究

物联网应用中的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研究

物联网应用中的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品识别和跟踪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其应用场景涵盖了物流、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物联网应用中的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研究,以及其在各个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一、物品识别技术物品识别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将物品信息标识出来,并进行采集、存储和分析的过程。

有很多种物品识别技术,如RFID、二维码、条码等等。

其中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和制造业等领域,主要是因为其无需接触式的识别方式和高效率的物品定位功能。

RFID技术主要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后端系统。

标签是物品的信息存储载体,读写器负责读取和识别标签信息,后端系统负责数据采集和管理。

二、物品跟踪技术物品跟踪技术是指通过物品识别技术获取物品位置信息,实现物品的实时追踪和监控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应用于物流、制造业、智能交通等领域,其基本原理是通过GPS、WiFi等定位技术获取位置信息,并将其数据传至后端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

其应用场景包括货物定位、生产线监控、车辆管理等。

三、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的应用1. 物流领域在物流领域中,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可以实现货物定位和库存管理。

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货物入库、出库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监控,可以大幅度提高物流企业的效率,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同时,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对冷链运输的监控,确保冷链物流中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智能家居领域在智能家居领域中,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可以为家庭生活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家庭物品的智能管理,可以做到物品的自动化存放和分类。

同时,结合物品跟踪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家居中的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控制等功能。

3. 智能交通领域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物品识别与跟踪技术可以为交通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模式。

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交通标志、道路设施等物品的识别和跟踪,可以增强交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物联网环境下的物品识别与追踪技术研究

物联网环境下的物品识别与追踪技术研究

物联网环境下的物品识别与追踪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和智能芯片的性能不断提高,使得物联网尤其是物品识别与追踪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物品识别与追踪技术包括被动和主动两种。

被动物品识别技术指的是通过RFID、QR码、NFC等技术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而主动物品追踪技术是指通过GPS、蓝牙、WiFi等技术实现物品的位置追踪。

一、被动物品识别技术1. RFID技术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非接触式、自动化、远距离、高效率的物品识别。

RFID用于物品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芯片设置到被识别物品上,并向该芯片中写入与该物品有关的信息,然后使用RFID读写器读取该芯片的信息以达到物品识别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RFID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和仓库管理、零售管理、生产制造等领域。

2. QR码技术QR码技术是一种二维码技术,是将信息编码成黑白色块构成的矩阵,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

通过设备扫描QR码,可以读取标记物品的相关信息,实现物品的追踪和识别。

QR码技术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超市商品流通、快递物流等。

二、主动物品追踪技术1.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和接收器共同完成位置信息传输的技术,可以实现物品准确的定位和追踪。

GPS技术在物品追踪方面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大范围的覆盖。

在物品运输、车队管理、物流配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蓝牙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室内定位技术,通过蓝牙信号强度、时间差、多路径反射等技术,对物品位置进行计算和定位,可以实现物品的室内追踪。

蓝牙技术相比其它室内定位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和适应性强的优势,在物品追踪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物品识别与追踪技术的发展和挑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品识别与追踪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尤其是在5G技术的推动下,物联网设备将得到更快的连接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质量。

同时,对物品识别与追踪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基于RFID的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

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基于RFID的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

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基于RFID的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识别技术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

本文将对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基于RFID的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的技术,主要由RFID标签、RFID读写器以及后端服务器组成。

RFID标签内置有芯片和天线,通过接收读写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并将存储在芯片中的数据传输给读写器,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识别。

RFID标签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标签无需电源,通过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供其激励工作;而主动式标签则内置电池,能够主动发送信号给读写器。

二、RFID技术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的应用1. 物资管理在物联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中,基于RFID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物资管理领域。

通过为物资标签附加RFID标签,可以实现物资的自动采集、入库、出库、盘点等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错误率。

同时,通过RFID技术,可以实现物资的定位追踪功能,帮助企业实时了解物资的位置和状态。

2. 资产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基于RFID技术的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可以应用于资产管理中,通过为资产附加RFID标签,可以实现资产的自动识别和定位。

这样,企业可以准确了解资产的位置、数量和状态,有助于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精确性。

3. 人员定位基于RFID技术的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人员定位领域。

通过为员工佩戴RFID标签,可以实时追踪员工的位置信息,并在需要时提供定位服务。

比如,在大型仓储等场所,通过RFID技术可以有效管理员工的进出,提高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4.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物联网应用的关键环节之一,而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探究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探究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探究肖清旺(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201315)摘要:物联网终端身份的正确识别是建立物联网安全连接的重要前提,其中智能终端的身份识别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调研现有技术条件下智能终端的身份识别的方法。

从物理防护、网络攻击、应用管理等多个角度,分析现有方案存在的安全隐患。

将物联网领域内项目研究工作的成果和业界的经验结合,现提出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多维度设备特征信息的识别方法。

解决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过于简单,导致易被盗用设备合法身份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终端;身份识别;Research on intelligent terminal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Internetof thingsXiao Qingwang(Mobile Internet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ecurity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n, Shanghai 20161228, China) Abstract: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the terminal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o establish a secure conne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of smart terminals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onditions. From the physical protection, network attacks, applic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points of view, the existing program of existing security risks. Combin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rojec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multidimensional equipment feature information of IOT intelligent terminals.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too simple to solve,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 of the easy identification of the legal identity of the equipment.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t Terminal,Identification1引言物联网的发展会接入各种设备。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探讨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探讨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探讨摘要:与普通非智能终端设备相比,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具有较强的应用功能,但由于其自身携带大量敏感数据,所以一旦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设备盗用的情况,就会给物联网用户的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等造成较大威胁。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大化提高物联网的应用安全,就要对智能终端设备的识别能力进行全面强化。

本文也会针对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以及所面临的安全隐患进行着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便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控制策略;应用探讨物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也开始应运而生,尽管这些智能设备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

但是在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却经常会面临各种安全隐患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给物联网的安全性以及设备自身的安全性等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想改善现状,更好地促进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对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加大研究力度。

1.物联网智能终端识别方法及面临的安全隐患分析1.1识别方法首先,移动终端识别方法,具体是指网络运营商提供给智能终端用户的标识信息,以及设备出厂时自带的具有计算生成功能和身份识别功能的ID。

一般可应用在认证物联网智能设备终端和网络服务端等方面;其次,有线终端识别方法,具体是指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入网密钥以及设备出厂时自带的具有计算生成功能和身份识别功能的ID。

这种识别方法除了应用在认证物联网智能设备终端和网络服务端等方面,还可用于网络服务器对终端的操作。

1.2面临的安全隐患虽然物联网终端设备出厂时自带识别码,但由于内容单一,所以从严谨的角度来看,根本无法证明当前设备的合法接入身份,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很容易出现设备盗用身份的问题。

另外,由于物联网智能终端用户行为及系统版本升级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在设备出厂前无法对自身的App特征信息以及用户行为特征等进行准确预知,所以在智能终端运行使用过程中,根本无法依靠设备出厂前配置的识别方法来正确代表用户。

智能终端与物联网技术

智能终端与物联网技术

智能终端与物联网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与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产品以及与之相互连接的物联网技术,使得人与物的交互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本文就智能终端与物联网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智能终端的崛起智能终端指的是具备计算和通信能力,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传递和交互的电子设备。

智能手机作为最典型的智能终端产品,由于其便携、功能丰富的特点,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智能手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文字交流、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各种操作。

此外,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这些智能终端的不断升级和改进,使得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等设备将各种物理对象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农业、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例如,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农田灌溉、农作物的生长监测等方面。

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智能终端的联动,可以实现对农田灌溉水量和肥料的精准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医疗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患者的身体参数监测、疾病预防和远程医疗等功能。

通过智能终端与在线医生的交流,患者可以方便地获取健康建议和医疗服务。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医疗水平,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三、智能终端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智能终端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智能终端通过与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高效交互。

通过智能手机,人们可以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自动调节温度、灯光等环境。

在出行方面,智能终端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与交通系统的联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路线规划,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

此外,智能终端还可以与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设备相互连接,实现多屏互动,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和学习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探究肖清旺(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201315)摘要:物联网终端身份的正确识别是建立物联网安全连接的重要前提,其中智能终端的身份识别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调研现有技术条件下智能终端的身份识别的方法。

从物理防护、网络攻击、应用管理等多个角度,分析现有方案存在的安全隐患。

将物联网领域内项目研究工作的成果和业界的经验结合,现提出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多维度设备特征信息的识别方法。

解决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过于简单,导致易被盗用设备合法身份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终端;身份识别;Research on intelligent terminal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Internetof thingsXiao Qingwang(Mobile Internet system and Application Security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n, Shanghai 20161228, China) Abstract: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the terminal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o establish a secure conne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of smart terminals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onditions. From the physical protection, network attacks, applic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points of view, the existing program of existing security risks. Combin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rojec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multidimensional equipment feature information of IOT intelligent terminals. The intelligent terminal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too simple to solve,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 of the easy identification of the legal identity of the equipment.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telligent Terminal,Identification1引言物联网的发展会接入各种设备。

意味着物联网对现实世界会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

越来越强大的控制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使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程度也是与日俱增的。

所以物联网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业内对物联网安全的解决策略主要有三点:应用层由安全服务解决认证授权、数据保护等问题;网络层在服务端和终端之间建立安全的连接;感知层的终端有可靠安全的运行环境。

终端身份的正确识别是物联网安全策略能成功执行的重要前提。

智能终端与普通的非智能终端相比,功能强大且携带大量敏感数据,如果发生设备盗用会对用户甚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智能终端的设备识别问题尤为重要。

2智能终端识别方法及安全隐患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智能终端的身份识别的方法不是非常的安全可靠。

传统网络中,只有用户名口令、SIM卡等针对用户的识别方法,没有终端的身份标识方法。

在物联网中,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

对业内众多优秀供应商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做调研,各供应商终端身份标识的方法大同小异。

2.1终端身份识别的现有技术方案移动终端识别方案:运营商提供给终端的用户标识信息和出厂时写入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计算生成身份识别ID,用于终端与网络服务端的认证。

有线终端识别方案:运营商提供的入网密钥和出厂时写入终端设备的识别信息生成身份识别ID,用于终端与网络服务端的认证,身份标识由网络服务器对终端进行操作。

分析现有技术,出厂时写入设备的识别码由于是出厂前置入且内容单一(多为出厂编号或预置密钥),并不能严谨的代表当前设备的合法接入身份。

2.2现有方案存在的问题从智能终端特征分析,现有方案存在由于设备标识内容太过于简单所以极易被盗用身份的问题。

终端具有硬件型号、操作系统种类及版本、常用APP行业类别、用户上下线地域和时间域等特征,由于系统版本升级以及用户行为的不同,APP特征信息、用户行为特征等信息是出厂前无法预知的,所以出厂前配置的识别特征码无法正确代表用户。

智能终端身份识别信息应当包含用户行为、系统版本、APP环境等信息,所以使用出厂前预置码识别设备本身的方案是不严谨的。

在终端被盗窃或者终端被非法入侵时,攻击者盗用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由于身份标识的信息太少而且过于简单,所以在身份识别的环节,危害是难以防范的。

3解决策略针对现有终端设备识别方法过于简单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新的终端识别方式以解决终端身份易被盗用的问题。

使用新的设备标识方式,不再使用出厂置入终端设备的设备编号作为标记设备的设备ID。

而是对设备进行特征分析,使用多维度的复合信息生成设备识别ID,用于终端设备的识别。

多维度的信息终端设备识别策略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图 1 多维度的信息终端设备识别流程综合获取的信息包括操作系统种类、操作系统实时版本、涉及敏感数据的APP特征、用户行为特征等,将混合信息生成智能终端的设备识别特征。

如果有异常,更新设备识别信息,确保接入终端身份标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多维度复合的终端标识信息,可以解决由于标识信息过于简单带来的合法终端易被盗用的问题。

3.1智能终端研究范围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智能终端,包括所有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设备。

设备特征分析:●硬件包括包芯片、PCB、外围接口等;●驱动包括各种设备驱动、外围驱动等;●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系列、Linux系列、Mac系列以及其它实时或分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等;●APP的行业特征及运行环境需求特征;●用户及终端设备在运行期间的业务习惯、空间域、时间域等。

3.2设备特征分析使用多维度的复合信息标识终端设备,首先要做的是对设备做特征分析。

设备特征包括构成终端设备的芯片型号、PCB型号版本号、外围接口类型、驱动版本、操作系统种类、操作系统版本、APP特征、终端行为特征及用户行为特征等等。

终端特征分析维度如表格1所示:表格 1 智能终端特征分析项3.3设备识别ID生成分析设备特征后,需要将设备特征转化为设备的标识码,即IEID(International Equipment Identity)。

对于移动终端,转化为国际移动设备身份码,即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具体方法是:使用对于分析通过终端设备特征分析得到的多维度信息数据,通过计算,生成可以代表设备现有状态的唯一标志ID。

生成设备识别ID前,先要生成设备特征分析数据表。

终端在设备特征分析数据表中查询生成数据特征码。

设备特征分析数据表的生成方式由各物联网平台自定义。

本文提供假想终端部分特征数据表的参考表,各类特征如芯片特征、PCB特征、驱动特征等采用统计注册的方式,如表格2所示。

其中,APP特征、用户特征及终端工作特征需要使用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分析。

表格2自定义智能终端特征数据表(表格Demo)表格2所示的仅是部分多维度信息的示例,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信息作为数据分析表。

将分析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哈希处理、加密处理、压缩处理等。

最终生成可以严谨的代表终端的设备标识码(IEID或IMEI)。

如图2所示:图 2 设备特征生成设备EID或IMEI示意图3.4终端设备识别本文提出的设备识别方式本质是生成更有效的IEID(IMEI)。

平台识别终端时,根据设备的识别码,反向分析设备的特征,以确保设备的正确性。

在进行验证、授权、业务交互等动作前,对终端设备实时的进行识别,即将解析IMEI(或IEID)生成的设备注册数据与实时获取的设备数据进行比对,数据匹配才可进行其它业务内容。

如图3所示:图 3 IMEI(IEID)身份识别方法示意经过3.1节的分析和3.2节的计算,最终生成了可以唯一代表终端设备本身的设备标识码。

将设备标识码与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识别码结合,作为终端的最终入网设备识别码。

图 4 智能终端入网识别方法示意对于带SIM卡的移动终端,由于终端本身可以拥有运营商用户识别码,所以可以直接使用IMSI与IMEI 结合标识的方式;对于不带SIM卡的移动终端,此类设备不通过蜂窝移动网络,而是通过其它方式接入网关之后再接入应用平台。

所以需要采用终端本身的IMEI与网关设备的ISID相结合的方式。

此类设备接入时,要求网关或者NS一定要有运营商提供的ISID。

对于有线终端,使用ISID与IEID结合标识的方式。

有线设备具有相对固定的特点,可以由所在地的运营商提供ISID,结合IEID入网。

3.5应用场景示例图 5 多维度终端识别方法应用场景示例应用场景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例,通过IMEI与IMSI结合的方式标识。

业务主要过程如图5所示:(1)设备入网注册,将设备特征分析数据表通过哈希、加密、压缩等方式计算生成IMEI,与IMSI 信息结队标识合法的接入设备,将信息存入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中;(2)当智能终端向应用服务平台发起接入申请时,服务平台根据合法的IMSI信息,查询对应的IMEI信息。

IMEI经反向计算生成终端在平台注册的设备特征表;(3)平台分析出的设备特征表与设备中实时获取的设备特征表进行比对,分析结果;(4)比对通过,则认为设备已经成功识别,然后进行后续的验证、授权及业务交互工作。

到此,终端设备识别方法研究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