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史思考三为什么我国未能最早产生工业文明?
中国早期工业化的障碍
中国早期工业化的障碍作者:李秀伟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25期[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和官僚开始学习西方科技。
但真正的中国早期工业化始于“洋务运动”,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工业化进程步履维艰,并没有给社会带来理想的变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内外因素的交织,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的第一次机遇。
[关键词]工业化;障碍;洋务运动[DOI]10.13939/ki.zgsc.2015.23.034几千年来,中国经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明清时期出现的原始工业化并非一脉相承,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基本上是外来的、移植的,是西方国家入侵的结果。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文化、科技,但真正早期工业化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
首先是军事工业,20世纪70年代后逐步转向民用企业领域。
洋务运动引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使中国土地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然而中国的官督商办及商办企业却没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更没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工业革命。
“中国工业化的结果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总结:它只是个别的事例,而不是普遍的工业化。
”中国早期工业化探索的失败有其必然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 内部经营管理的混乱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民用企业中多采用了“官督商办”的经营形式,表面上主办者想利用官商双方的优势,实质上是对传统制度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妥协。
“官督商办”的形式在运作过程中,不但没有发挥其优势,反而露出其致命的缺陷。
1.1 先天不足的管理者第一,清政府的意图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
但政府委派于企业中的“督办”、“总办”、“会办”、“帮办”等大多是官僚出身,他们既无经商经验也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他们的权力来自于封建政府的任命,是政府派驻在企业中的“钦差大臣”。
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在1891年新增的代表股东的三个商董都是由李鸿章指定的,直至1910年在该局管理部任职的六人中仅仅有一个不是官方任命的。
工业革命的动力来源 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
原发内生型与后发外生型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一现代工业文明究竟先进在哪里?中国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是许多人追问的一个问题。
但是,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或许需要先问另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应该”有资本主义萌芽?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问:现代工业文明究竟先进在哪里?读了杜车别大侠的几篇雄文之后,我明显意识到:这几篇文章实际上论证了现代工业文明并不是处处都比传统社会先进,甚至在许多方面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并无先进】可言!以英国,自诺曼征服到光荣革命之间的历史为鉴!在政治上,英国资本主义确立之后的那些制度与之前的制度相比,并无本质上的变化。
都是完善、细化,或者是对旧制度的现代【诠释】。
例如:现代宪政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宪政制度是当年的大宪章的细化和完善,以及用现代民本思想重新诠释的结果。
而大宪章与刘邦入关中时的约法三章并无二致。
与宋太祖的遗训、明太祖的大诰也有异曲同工之意。
只不过,中国的这些“宪章”既没有传入现代,也没有机会被给与现代诠释。
英国的上下二院民主制度,也不过是对诺曼征服之前的英吉利传统部族会议制度的继承、发展和现代诠释!那么,资本主义的英国究竟先进在哪里呢?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鸦片战争为例:当年的大清帝国以GNP占全球40%的国力,却战败于一个远方岛国的长途跋涉的舰队。
正是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最后】走向衰落,并在中国衰落之后开启了第一次全球化。
传统中国是落后于经济吗?且不说当年的GNP。
单说,中国常年的贸易顺差,迫使英国人从事【毒品】贸易来改变逆差。
这就足以证明当时中国经济的强大。
传统中国是落后于制度吗?当时的中英两国同为君主制度!中国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能够迅速组织起几十万的湘军、淮军来维护其统治。
且不论其功过是非,社会动员能力依然是强大的。
而英国长期倚仗的是其强大的海军,最终却失去了美国。
中国落后于的是这支胜利海军背后的东西;落后于能够支撑其这样一支得以战胜古代帝国的军队的东西。
再来看看英国的历史,在诺曼征服与光荣革命之间有什么改变历史和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工业革命!正是工业革命使得英国:不仅仅是西方海上的霸主,而且获得了足以击败东方古代帝国,从而将全球拖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能力。
Draw 工业文明为何没能在中国兴起
为何工业文明没能在中国兴起。
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械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状态。
其主要特点大致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教育普及、消息传递加速、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增长、经济持续增长等。
这些特征也可视作推动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迄今为止,工业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
工业文明的优势是规模化生产使人类商品迅速丰富,缺陷是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与污染也急剧加速,21世纪的后工业化时代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高科技经济模式。
工业社会是唯一的一个依赖持续的经济增长而生存的社会。
财富的增长一旦停滞,工业社会就丧失了合法性。
由财富的不断增长所要求,工业社会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工业社会生死攸关的基础。
由创新所要求,工业社会中的知识增长也是无止境的。
农业社会也曾有过发明和改进,有时发明和改进的数量和规模还相当大,但是,进步从来不是、也不能被期望是持续不断的,即使是进步最快的农业社会(如唐宋时的中国),其创新的数量、水平和影响也远远不能和工业社会相比。
农业社会的本质要求相当静止的社会和稳定的分工,工业社会的本质要求永远的创新和变化。
人类特性的根本特征,是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就是在自觉的实践中将人的目的、计划、蓝图变为现实的存在。
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由于对自然和对自身的认识并不是很容易就达到科学的程度,因此人类对象化的活动往往会有偏差。
在工业文明时代后期,这种偏差就是过度对象化,对象化的行为超出了对象自身的承载能力。
这样,人的本质力量就发生异化。
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使人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支配能力,并开始滥用人对于自然的开发能力,使本来有益于人类的自然反过来惩罚人类。
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破裂之后,人类真正的灾难开始了。
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向自然进军成为人类力量的象征。
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增强人类的力量,而人类也肆无忌惮地榨取自然。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李约瑟是英国生物化学家,他专门研究过中国古代科技史,编著了15卷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非常推崇,但他也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工业革命却没有在中国出现?为什么工业革命最初是在英国出现的?1.江南和英国之间的竞赛中国太大,各地之间的差异悬殊,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把中国拿来和英国对比。
一个比较妥当的比较,就是把中国最发达的江南地区跟英国对比。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原始工业,尤其是原始轻工业。
大约从明代中期,尤其是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形成了一个以苏州为中心,以南京、杭州、松江(也就是后来的上海)为侧翼的三角形地带,这是中国江南地区原始工业化的核心区。
江南的原始工业化大约持续了300年的时间。
为什么后来没有持续下去呢?殖民者入侵当然有很大的影响,但对江南原始工业化冲击最大的其实是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一场残酷的内战,打了十多年仗,江南人口几乎损失一半,原始工业化也就从此折戟沉沙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在这段时间,江南会出现原始工业化呢?起初,要有光。
这光就是市场需求。
需求从哪里来?其一,得益于人口的增长。
大概在这个时期,中国和欧洲都出现了人口增长。
一个原因是因为和平时期,人口自然增长,另一个原因是农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耕地面积扩大和良种的推广,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1493年“哥伦布大交换”之后,高产的美洲农作物,如番薯、土豆、玉米等传入欧亚。
我们讲过,这些美洲作物产量高,容易成活,这下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了。
人口增长带来了对日用品需求的提高。
尽管从古罗马时代,国际贸易就已经开始兴盛,但传统的国际贸易大多集中于奢侈品,比如香料、丝绸、瓷器,国际贸易尚未对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
而且,当时的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比人口的增长率更快。
在欧洲,这主要是因为海外殖民地的扩张,在中国,则是因为水陆交通的便利,尤其是大运河,带来了南北贸易的兴盛。
工业文明的反思
工业文明的反思摘要:一、引言:工业文明的起源和影响二、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1.环境污染2.资源枯竭3.社会不公4.人类异化三、我国工业文明的现状与挑战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城市化与农村发展的失衡3.产业升级与劳动力转型的压力四、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发展2.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3.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4.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五、结论:共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正文:工业文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自18世纪以来,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它带来了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发展,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首先,环境污染成为工业文明难以回避的顽疾。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以及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不仅影响到了生态系统,还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其次,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这导致了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
同时,资源的分布不均,也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
再者,工业文明加剧了社会不公现象。
资本的集中、劳动力的剥削,使得社会阶层分化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劳动者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人性尊严,成为生产线上的螺丝钉。
在我国,工业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追求GDP的增长,一些地区和企业忽视了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另一方面,城市化与农村发展失衡,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土地闲置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首先,发展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提高产业附加值。
此外,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警示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工业革命不首先发生在中国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工业革命不首先发生在中国的原因分析及启示作者:刘玉霞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第01期摘要根据中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分析,产生英国工业革命的所有主要条件,在14世纪的中国几乎都已经存在了。
但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首先在中国发生呢?认真探究和分析其中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业革命原因启示根据中外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分析,产生英国工业革命的所有主要条件,在14世纪的中国几乎都已经存在了。
但是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首先在中国发生呢?一、工业革命不首先发生在中国的原因分析工业革命不首先发生在中国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
但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中央集权式的封建专制统治。
(一)几千年封建专制下的中央集权统治,是工业革命不能在中国首先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政治的角度看,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下的中央集权统治,难以提供工业革命所必需的政治环境。
产生工业革命的社会,必须具有创新、创造、敢冒风险的精神。
但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一直到18世纪中叶英国产生工业革命时,中国最高统治者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保证江山社稷的稳固,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内统治上,一切可能影响到政权稳定的活动都在限制之列,要求老百姓当“顺民”。
为了统治者的最大利益,老百姓的思想被禁锢、行动被限制。
在对外政策方面,我国则长期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
虽然中国明朝首先进行了大航海,但随之而来的是海禁政策的出台。
由于乾隆的妄自尊大和对参与世界贸易毫无兴趣,中国与最早的一次现代化机遇擦肩而过。
(二)中国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正处于封建社会,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从经济的角度看,我国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正处于封建社会,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原料来源、商品市场以及产业工人等诸多经济条件难以具备。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18世纪时英国的工厂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厂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在这种趋势下,工业革命就首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了。
众所周知,清朝是因为闭关锁国而导致落后于世界,然而,闭关政策实际上是从明朝中后期就开始了。
而且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却极其缓慢,其原因有很多,比如:明朝政府的压制和束缚,还有封建时代轻视商业的农本思想等等,这些都是遏制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封建制度发展到明朝已经在没落,但明朝又束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明朝政权是腐败不堪,这就给关外的满人创造了条件。
对满族来说,他们是以落后的文明征服了一个先进的民族,所以,对他们来说,封建制度是相对先进的制度,他们在入主中原后自然也会采取封建制对烩种相对他们而言较为先进的制度,并且为了巩固统治也会沿用前朝的一些政策,比如闭关政策,这对清朝的统治者满人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再加上他们为了统治汉人,继续采取儒家学说加以束缚学者的思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其缓慢,而闭关又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当西方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时,中国却还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那么,中国的衰落也就成为了必然。
从科学技术和社会技术概括来说工业革命不发生在中国的原因,首先谈到技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科学技术”,但决定经济发展的技术其实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技术,那就是“社会技术”。
简单地说,社会技术,就是调整、管理、控制社会的方法。
从整个国家来说,支撑社会的广义技术范畴主要包括:政府组织的状况,指政府组织的架构和规模,官僚机构的运转效率等;财政税收制度,包括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的税率和赋税结构等;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等。
为何中国没产生工业革命
为何中国没产生工业革命由于近几十年来北方城镇普遍在冬季集中供暖,北方的冬天并不难捱,人们常常开玩笑说“如今南方人才抗冻”。
邓云乡曾谈到,从小在北京习惯了冬天屋子里有煤火,第一次在苏州过冬时感到简直是冷得在天地间无处遁逃。
当然,在缺乏取暖设施的地方,北方的冬天更难熬。
那么,在没有现代取暖设备的时代,人们又是如何取暖的呢?灶与炕:伟大的发明无论东西方,人类最早的避寒方式都是穴居。
《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
”钱穆认为这种穴居是在山地开凿洞穴,而非在平地,不过现在考古所见也能证明上古的穴居旧俗普遍存在地下室,这不仅能让人免于冻伤,还能在睡眠状态下获得安全。
窑洞便是由这种居住形态发展而来。
依靠冷空气无法穿透的厚墙,穴居能有效阻挡寒冷。
在严寒的东北地区,东汉时的挹娄人(满族的祖先)甚至挖出深达九层阶梯的地下室居住,并披兽皮、涂抹猪油来御寒(《后汉书》卷八五《东夷列传》)。
其后裔靺鞨人也“凿穴以居,开口向上,以梯出入”(《隋书·靺鞨传》)。
此类半穴居的房屋,直至民国时代上海的“滚地龙”窝棚,犹大抵如此。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逐渐建造更舒适的房屋。
无论在穴居还是房屋居住形态中,火塘都是空间里的核心结点,英语中的“焦点”(focus)一词,便源于拉丁语的“炉台”(hearth)、“火塘”(fireplace),它在拉丁语中还包含“家”、“家庭”之意。
“分灶而食”、“析爨”、“另起炉灶”在汉语里也一向是各立门户的意思。
随着烧砖技术的发展,到汉朝时,原本的土灶(“灶”字从火从土)逐渐开始用砖砌,这极大地加强了灶膛的隔热性能,使热量能更集中于厨具上,不过烧灶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仍不免有浪费,人们因此会尽量设法利用这些余热。
例如在崇明乡下,在两眼灶之间便还会砌筑两个汤罐,这样在煮饭烧菜的同时也烧热了水。
所谓“一把火两头烧”,在煮饭烧水的同时又能除湿取暖,一举两得。
现有一种看法认为,早在三千年之前,中国已出现了利用灶产生的余热来取暖的技术,这或许如此,但毫无疑问,砖灶的出现更大大推动了取暖技术的发展,因为从灶引出的暖气必须通过密封的烟道才能取暖,而没有砖砌,夯土是做不成的。
中国没工业革命的原因
1.政治上:清政府盲目自大,不断加强封建专制
皇权(设立军机处),钳制思想(文字
狱),在当时,专达到顶峰实行闭关锁国的
政策。
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严
重阻碍
2.经济上:经济发展落后,虽然中国一些地区的
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手工业繁荣,商业发
达,但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自给自足
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男
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
产、生活方式
3.综合国力: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国力日趋
衰落
4.国际方面: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国力强盛。
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而是希望
中国成为他们的殖民地,从经济侵略、掠夺延
伸至政治侵略
5.由于当时政府的腐败,为政人“重农轻工”的
思想抑制了工业发展,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
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的落
后,使得经济、思想落后
综上所述,使中国远离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潮
流。
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中国逐渐落伍了,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什么中国在8~10世纪已经有先进的技术并出现了工厂制度,却没有发展处一场持久的工业革命?
为什么中国在8~10世纪已经有先进的技术并出现了工厂制度,却没有发展处一场持久的工业革命?姓名:胡晓辉学号:1120103320 班级:22111001原因1,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制度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根深蒂固,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思想就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董仲舒从儒家思想中延伸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从这时起,封建皇权专制就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我认为无论是官本位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重农抑商,科举制度,无不源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绝对是中国古代无法进行工业革命的本源。
英国从都铎王朝开始,步入了君主专制时期,但议会的存在和发展制约了王权专制,并为新兴社会经济力量参与政策创制提供了合法的渠道和舞台。
在中国古代,皇权专制一步一步的加强,且事无巨细,都要由皇帝参与,其效率低下不言而喻。
封建王权专制制度绝对的抑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在古代时期有几次思想启蒙运动,主张自由,人性,这些都是资本主义发展所必要的思想基础。
这种思想基础之上便建立了一种贵族式的封建制度,国家机器比较小,运转灵活,手工业和商业可以比较好的发展,资产阶级有一定的发言权。
而儒家思想基础上的重农抑商严重的抑制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被人们所唾骂和不齿。
手工业的落后发展,必然导致先进技术无法运用,资本无法积累,这些都会导致工业革命无法进行。
儒家文化的根深蒂固也是中国人没有冒险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使他们有一种冒险精神,这在后来殖民地的寻找和占领方面影响重大。
原因2,古代手工业的存在是比较劣势的其一,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君王都很喜欢借鉴历史,以史为镜。
春秋战国的时候,秦国以耕战为指导思想,主张发展农业和军事。
而齐国在管仲同志的领导下进行商业文明的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昙花一现的,建立了一个庞大,富裕的商业社会。
但是最终秦以农业文明战胜了齐的商业文明,建立了统一的国家。
这一历史借鉴对后来王朝君王的震慑是非常大的。
古代中国不能进入工业文明的原因
古代中国不能进入工业文明的原因封建社会是一个很混乱的概念,将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定为封建社会是很值得商榷的。
反正我是不赞同我们的历史教课书上的人类历史发展五阶段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我的人类历史发展模式很简单:原始狩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物信息文明。
如果我们不是受教课书上刻意宣传的那种人类历史五阶段模式,我的这一人类历史发展模式可以说是任何人都可以体会出来的。
我认为西方近现代领先其它国家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西方进入了工业文明,而其他国家都还只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
于是根本问题并不是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其他国家停留在封建社会。
说真的,我对“资本主义”这个词也有很大疑问,何谓“资本”?资本这个词的意义很广泛,在农业社会里土地就是最重要的资本,在工业社会里机器就是最重要的资本,当然不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这些资本都可以换算为金钱。
如果按资本这个词来理解的话,我们是不是也要认为农业社会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当然,由于我们经常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词指称近现代西方社会,于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词其实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带有很多近现代西方社会特点的概念---重金钱、重商业、市场经济、自由民主、工业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其实成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另一种表达。
很多人还在争论现今的中国到底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无聊之极!中国现在就是工业社会---与西方一样,只是没有西方发达吧了。
正象农业社会有很多模式一样,工业社会也会有很多模式,美国的只是一种,前苏联的是另一种,日本的又是一种,德国的又不同。
工业的前身是什么?为什么西方将手工业发展成了工业文明,而中国却没有呢?那是因为中国缺乏西方的科学,工业其实就等于手工业加科学。
手工业配上了科学这支翅膀就必然发展成工业,如果配不上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手工业---中国及其他国家之所以只能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古希腊发展出来的科学精神。
读明史思考三为什么我国未能最早产生工业文明?
读明史思考三:为什么我国未能最早产生工业文明?-----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这是研究中国历史和经济史方面的学者感兴趣的问题。
多数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4世纪的明朝初年就已几乎全部具备了,但是,工业革命毕竟没有在中国产生,于是等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中国的经济就迅速从领先于西方变为远远落后于西方。
那为什么中国没有最先产业工业文明呢?这就是困扰众多学者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吸引科学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等众多领域学者进行探讨,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李约瑟之谜给予解答,归纳不同学者的观点,比较有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官僚体制说,这种观点认为以地主经济为物质基础的中国官僚政治,抑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停滞在封建阶段,未能及时向新的生产方式转化。
王亚南提出:“中国社会之所以长期停滞在地主经济的封建阶段,就因为在这种经济形态本身,已经存在着一些使它不易在胎内好好孕育出新生产方式的限制,而以这种经济形态为基础的官僚政治组织和儒家学说,更从中作了许多缓和矛盾对立的措施。
”。
李约瑟认为中国官僚制度造成对商人阶级遭到歧视和压制,使商业利润和创业精神受到持久不断的抑制导致中国与近代科学失之交臂。
二是高水平陷阱假说,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之受到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限制。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到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的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
但是,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
如此往复,中国在较高的农业水平上维持了巨大的人口。
相反,中国工业的发展却受到了有限的资源的约束。
由此中国便进入了一个“高农业水平、高人口增长和低工业水平”的高水平陷阱之中。
三是国家竞争假说。
这种观点认为因为欧洲分为很多小国,国家之间存在竞争,为了让国家强盛,各个国家就会努力去倡导科学技术。
古代文明程度很高的中国为什么没有首先产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古代文明程度很高的中国为什么没有首先产生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是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李约瑟难题”。
这一问题从提出来时就引起了广范的讨论,至今,仍有很多学者从多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
而对于该问题的解答对于如今的中国发展道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约瑟李约瑟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自己也尝试性回答。
他认为,一是因为中国不具备促进科学发展的自然观;二是中国的科技发明都基本上是为了实用,这束缚了科学发展停留在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
他的观点有一定的启发性。
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社会制度、社会性质去再挖掘这个问题。
中国自秦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到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社会性质才渐渐改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也叫小农经济。
这一经济的出现是伴随这土地私有制的出现而形成的,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这样的经济基础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激发了人们的生产活力。
而且有很大的稳定性和平和性,当然对物质的需求也比较低。
但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欧同为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开始发展变化,转向商品经济。
而我国呢?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统治者已感受到社会的变化,但选择的是不断地加强专制,固守传统。
看似,明清时期已经有繁荣的商业城镇,有雇佣现象的发生,但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并不能使社会产生巨大的需求来促使社会转型。
这就使得科技发展的越来越没有动力。
所以,明清时期的科技成果几乎都是对前代经验的改进和总结。
另外,从政治角度来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更加束缚了科技的探索。
因为民主、自由的氛围才更有利于知识的深挖。
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历史专题)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 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政治 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 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 上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 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经济 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 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上 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 近代化迈进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 思想 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 上 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社会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 生活 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上
政治 上
在英、 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 美等国, 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 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 形成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 政治上 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继续在欧洲大陆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 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社会主义由理 想变为现实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经济上 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世界市 推进到“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场最终形成 科技文 化上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电影等艺 术形式出现了新的成就
高中高三综合测试卷二二模试卷 试题
2021年普通高中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二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一共8页,满分是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局部选择题(一共33分)一、(12分,每一小题3分)1.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A.小胡平安意识淡泊,这次春节回老家,带了一些烟花爆竹上车,差点儿酿成大祸,受到铁路HY部门的严厉处分。
B.我觉得站在这林子的边缘上望几眼也挺美的,既使在炎热的夏天,也有丝丝凉意从林间漫出,那是清新如水的感觉。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认识、再理论、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D.这里,盛开的油菜花沐浴着温暖的春风,迎风舞动,馨香扑鼻;绽开的花苞带着晶莹的露珠,绚丽、圣洁得动人心魄。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调查发现,我校最近有少数学生在午休期间去打游戏机,个别学生还参与了HY博,请教师们及时教育,加强管理,以防患未然....。
B.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暗中违规操作,这是令行制止....的。
c.目前,有一些商人还没学会做生意,他们不讲资金的周转率,宁可让商品积压,资金呆滞..,也不愿降价出售,使死钱变成活钱。
D.这两天回到家,我还在吃懊悔药,放着明媚秀丽的不去,偏偏跑到那被吹得天花乱坠的鬼地方去活受罪,真想打退堂鼓....!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哪一项A.专家认为,假如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展科学管理打下坚实根底。
B.春节黄金周,探亲和出游的旅客大量增加,广铁集团一共发送旅客305.9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万人次,增幅为8.1%。
宁可让商品积压,资金呆C.驻伊美HY虐囚丑闻公诸于世后,HY总统乔治·布什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竭尽全力进展处理,以减少此事对其声望的影响。
D.工商、HY等部门将分品种、分阶段对药品、保健食品、分阶段对药品、保健食品、美容效劳等重点商品广告进展专项整治,以确保该项工作获得实效。
中国近代之前为何没有走工业化道路?因为不需要
所以,必须有两种威胁的出现,才可能导致中国产生工业化的迫切需求:
1.中国内部产生了被工业化武装起来的敌人;
2.中国周边传统小邻国当中,出现了被工业化武装起来的敌人。
只有这两种情况,才会让中国感受到工业化的迫切威胁,以及自身迅速工业化的真正动力。而只要没有出现这些情况,中国仍然会认为自己是不可动摇的宇宙中心,没必要搞工业化的变革。
直到这时,才算把中国彻底打醒了。于是认真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
但为时已晚,当时的清朝已经病入膏肓。多次战争赔款耗尽了朝廷的财力。财政年年亏空,已经无力支撑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朝廷只能借款度日,彻底沦为列强的代理人。
而中国的水系、道路分布,又恰好足以支撑大一统政权作为主流的政治形态。“汉地十八省”总是很难形成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
这就导致中国来自外部的威胁,从来都不是主流。
换句话说,就是在国家之间的生存竞争中,中国几乎一直占据绝对优势。
偶尔出现的外部强敌,也必须先控制相当一部分中国“本部”的土地和人口,才能对中国的传统政权形成真正的威胁。比如辽只有获取了燕云十六州,才有与宋分庭抗礼的资本。后来的蒙古,必须先稳固控制中国的北方,然后才能灭亡南宋——甚至汉族人组成的军队才能成为灭宋战争的主力。
那之后为什么又搞洋务运动了?
因为前面说过的两大因素之一出现了——中国内部产生了被工业化武装起来的敌人。
随着列强势力的侵入,西式军火作为最紧俏的商品迅速在中国民间扩散。于是清王朝惊恐地发现:农民起义军在使用洋枪洋炮,而官兵居然还只有刀矛弓箭!
太平军装备的“飞来复”号火轮船在无锡大破清军水师
太平军和捻军使用和仿制过的近代西式手枪
即使在一鸦被吊打之后,中国也仍然没有想到走工业化道路。尽管在一鸦战争期间,中国人进口了很多西洋枪炮,并且以高超的智慧仿制了很多。但是战争一结束,这些全都被废弃不用了。
中国为何没有首先发展工业化
浅析中国未首先发展工业化的原因——从商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方面论述摘要:我国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有至今仍使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
中华民族早在西方科学昌盛之前就有极其卓越的科学成就,15世纪之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
然而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这与两国商业发展背后的制度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工业革命、商业、制度环境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时, 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 当时的中国, 人口超过两亿, 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 /3, 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而且, 经过数十年的征伐, 已经平定了新疆、西藏的叛乱, 戡定了北部沙俄的侵略, 收复了台湾, 社会稳定, 疆土辽阔, 自然资源丰富———工业革命所需的基本条件, 如市场、原料、廉价劳动力, 稳定的环境, 中国已大部分具备; 但是, 为何当时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紧密繁荣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这一时期,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化的态势?工商业联系密切,相互影响作用,工业所生产的产品需要以商业流通的方式投入市场,实现其价值;而商业的发展则可以扩大商品市场以及创造产品需求。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扩大了手工业的生产规模,然后商业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足以为工业化积累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本以及提供支持的技术动力,所以,接下来,我们将从同期中国和英国商业发展背后的制度环境来分析阻碍当时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原因。
从政治方面看,1689年,英国完成光荣革命,通过《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定民主政体,通过议会有效保证了决策的民主,限制了国王权力,使英国国王基本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
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2007-04-09 吴戈学说连线点击: 42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工业文明的诞生与中国工业化历程发布时间:2007-01-01文章来源:作者惠寄文章作者:吴戈强国篇系列之一[摘要] 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从生产力角度,世界上的文明可以认为只有两类,一类是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文明,另一类是工业文明。
工业革命就是生产力从自然经济向工业文明变革的过程。
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国家实现了这一变革,它们就是目前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
苏联和中国曾经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因为政治体制的不合理以及改革的失误,目前正面临工业化失败的严峻考验。
[关键词] 工业革命机器的统治雁行模式赶超战略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在近代以来就开始落伍了,鸦片战争宣告了中国两千年来优势地位的丧失,古老帝国在新兴西方列强的蹂躏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无数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富民强国进行了艰难的求索和实践,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终于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所谓现代化本质上就是工业化和工业文明的建立,中国欲实现富强发达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其实也就是工业文明建立以及中国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非常艰难,不但耗资巨大、历时长远,而且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因此异常复杂,加上没有老师指导,而西方列强又不断的遏制和打压,就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种情势下,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和失误是难免的,但只要认准方向,众志成城,勇往直前,中国的现代化是能够实现的。
遗憾的是,中国各界对工业化问题很不明确,往往拘泥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方面,而对工业化视而不见。
事实上社会主义与工业化是两个问题,小农经济下也可以采用公有制的形式而实现社会主义,但小农经济显然不是中国的发展目标,中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强国,即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与工业化要同时实现。
中国为什么没发生工业革命
中国在古代经济、科技领先世界1000多年的原因很多。
在制度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方早1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国家机器、科学发展、人文都优于奴隶制度);在社会方面,.中国处在一个比较稳定,且统一的区域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只有相对短暂的分列状态);在文化方面,百家争鸣、儒家学说促使了当时中国的封建管理、文化高速的发展找就了文化的稳定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外交方面,.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外主动交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吸收了外来的财富发展中国;在农业方面,中国的铁器得到有利的利用,大力发展农业,从而使得在用稳定的生产中发展进步;在管理方面,.中国的国家中央集权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强化。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控制和管理。
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
生产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
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
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
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能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中国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古代科学家的探索和创造. ⑥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论中国近代衰败的根由众所周知,清朝是因为闭关锁国而导致落后于世界,然而,闭关政策实际上是从明朝中后期就开始了.而且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却极其缓慢,其原因有很多,比如:明朝政府的压制和束缚,还有封建时代轻视商业的农本思想等等,这些都是遏制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封建制度发展到明朝已经在没落,但明朝又束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明朝政权是腐败不堪,这就给关外的满人创造了条件.对满族来说,他们是以落后的文明征服了一个先进的民族,所以,对他们来说,封建制度是相对先进的制度,他们在入主中原后自然也会采取封建制对烩种相对他们而言较为先进的制度,并且为了巩固统治也会沿用前朝的一些政策,比如闭关政策.这对清朝的统治者满人来说已经是一种进步,再加上他们为了统治汉人,继续采取儒家学说加以束缚学者的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极其缓慢,而闭关又导致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当西方已经开始工业革命时,中国却还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那么,中国的衰落也就成为了必然.如果明朝时期,没有实行闭关锁国,科举制度没有成为束缚学者思想的制度,明朝也没有妨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朝政府也没有腐败到让农民起义推翻,进而让一个相对落后的民族统治中国,也许中国的命运会不一样,也许资本主义会发展壮大,而资产阶级会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4世纪就几乎全部具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明史思考三:为什么我国未能最早产生工业文明?
-----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这是研究中国历史和经济史方面的学者感兴趣的问题。
多数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4世纪的明朝初年就已几乎全部具备了,但是,工业革命毕竟没有在中国产生,于是等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中国的经济就迅速从领先于西方变为远远落后于西方。
那为什么中国没有最先产业工业文明呢?这就是困扰众多学者的“李约瑟之谜”。
“李约瑟之谜”吸引科学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等众多领域学者进行探讨,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李约瑟之谜给予解答,归纳不同学者的观点,比较有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官僚体制说,这种观点认为以地主经济为物质基础的中国官僚政治,抑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停滞在封建阶段,未能及时向新的生产方式转化。
王亚南提出:“中国社会之所以长期停滞在地主经济的封建阶段,就因为在这种经济形态本身,已经存在着一些使它不易在胎内好好孕育出新生产方式的限制,而以这种经济形态为基础的官僚政治组织和儒家学说,更从中作了许多缓和矛盾对立的措施。
”。
李约瑟认为中国官僚制度造成对商人阶级遭到歧视和压制,使商业利润和创业精神受到持久不断的抑制导致中国与近代科学失之交臂。
二是高水平陷阱假说,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之受到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的限制。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到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的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
但是,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
如此往复,中国在较高的农业水平上维持了巨大的人口。
相反,中国工业的发展却受到了有限的资源的约束。
由此中国便进入了一个“高农业水平、高人口增长和低工业水平”的高水平陷阱之中。
三是国家竞争假说。
这种观点认为因为欧洲分为很多小国,国家之间存在竞争,为了让国家强盛,各个国家就会努力去倡导科学技术。
而中国是大一统的国家,缺乏竞争,因为不会有进步。
中国大一统的国家体制限制竞争,使国家趋于保守。
四是科技创新说。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历史上的领先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比较简单,可以靠经验积累完成,所以中国较大的人口可以更容易地产生技术创新, 但是现代技术不是靠经验而是靠科学实验,人口多未必占有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这些限制中国在科技上的创新。
笔者认为只所以在明代未能产生工业革命,主要两个方面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明代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工商业的发展。
朱元璋理想的社会就是小农经济的社会。
相比欧洲则是对小农经济的打击,比如圈地运动。
为了工业发展,国家在政策层面鼓励圈占农民土地,以便让失地农民成为当时发展工业的工人。
另一方面明代禁止沿海居民出海经商,为此制定严酷的法律。
明朝当时发展海外贸
易的条件可以说比任何国家都优越。
当时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由数百艘船只和数万人组成,拥有当时先进武器装备和航海技术。
由于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阻碍的商品的流通,限制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堵塞进行经济科学文化交流的通道,导致中国丧失工业革命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海禁政策,也堵塞沿海居民致富的渠道,使不少的沿海居民变成海盗。
明朝的抗倭斗争,最大势力汪直就是海商集团的。
对比当时的欧洲国家,欧洲国家从16世纪开始普遍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扶持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且纷纷扩大海外贸易,当时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具有掠夺和海盗的性质。
同时英国政府为扶持海外贸易,对船主进行财政的支持,海外贸易刺激了英国的工业发展。
促进了航海技术和造船业的发展,带动英国工业发展。
第二个原因就是人才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的官本位的思想,限制人才的更好发挥。
我国传统社会把做官作为最为荣耀、最有回报的职业,而且做官也是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捷径。
科举考试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吸引大量的众多人才参与这些竞争,但在明朝举行科举考试科目都限制在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制度。
为了获得名次考生必须付出,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人生大部分时间花费这些无用的知识的学习上,无暇顾及其他知识的研究。
即使很多人才通过科举考试,最后忙于官场的争斗,很少有更多精力去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也就是国家最优秀的人才都浪费在官场当中,所以很难看到当时的状元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而且当时商人、科技人员的地位都比较低下,比如李时珍所从事医生的职业,当时就是被看不起的。
根本也无法更
多的人才从事这样的职业。
其实有人通过经商致富后,也是去捐官买地,也不是从事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李约瑟之谜相关知识:
1954年,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在第一至第十五世纪,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创造出了工业革命必备的四大发明。
根据李约瑟博士的总结 , 在大多数主要科学技术领域内中国领先于西方,特别是数学、天文学、机械工业、医学、化学。
在11世纪末铁的产量已达 15 万吨,人均产量是欧洲国家的5-6倍。
在13 世纪,中国使用的水力纺织机已经达到 18 世纪欧洲同类机器的水平。
早期的交通、城市化和商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可是,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欧洲在十六世纪以后就诞生了近代科学 ,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未能在亚洲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 李约瑟深感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它们决定了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否,要阐明中国社会未能发展近代科学,最好是说明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商业的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因着手。
这就是所谓“李约瑟之谜”或“李约瑟问题”。
“李约瑟之谜”所概括的问题,并不是李约瑟首先提出来的。
其实早在16世纪末,第一个把西方科学传统介绍到中国的利玛窦在考察当时的中国科学之后,就发出了中国的天文历算何以停滞不前的疑问,并从中国的社会习俗和科举制度方面来探讨其原因。
李约瑟之谜还衍生到其他更广泛的问题:
1.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
2.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科技遥遥领先其他文明?
3.西欧国家的经济为何会突然加速增长,同时代的中国经济什么没有突破增长瓶颈?
4.为什么我国不能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5.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些问题从广义上来讲都可以统称为李约瑟之谜范畴。
读明史思考四:为什么明朝要禁止海外贸易?
读明史思考五:为什么朱元璋大杀功臣----经济学视角解读
读明史思考六:张居正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