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
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
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
“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
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
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
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
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
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
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
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
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
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
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
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
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
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名称长沙会战(共4次)主要指挥官薛岳、冈村宁次
时间1939.9-1944.8 地点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
参战方中国军队、日本军队参战方兵力中国100万人以上,日军66万人
结果中国胜利伤亡情况中国伤亡13万人,日本伤亡10万人(前3次)。
经 典 战 役
经典战役1、【长沙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2、【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3、【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4、【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
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37年长沙战役
1937年长沙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37年爆发的长沙战役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1937年长沙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长沙战役战争背景国内背景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然而,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坚定有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华北战场的形势和徐州地区中国守军的有力坚决的抗击,却暂时转移了日军视线,转而企图打通津浦线(天津;浦口)并消灭中国第5战区主力。
这次会战中国不仅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伟大胜利,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武汉、南昌等会战失败。
武汉、南昌会战后,长沙的战略地位已经上升到特别突出的位置,成为屏障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大西南的门户上战略要点。
湖南是中国著名的谷仓,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粮食、兵员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
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设于省会长沙,中日军队在湘北新墙河一线隔河对峙。
长沙是华中战略重镇,当粤汉铁路之要冲。
在政治上,日本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
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5]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并在南京成立伪政府。
1938年11月初,日军攻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
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烧长沙计划。
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长沙亦成为二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因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发生在夜里(即夕)故称为“文夕大火”。
1938年,大火发生几天后,酆悌、文重孚、徐昆被枪决。
1939年薛岳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长沙会战。
在其他城市相继沦丧后,长沙乃国民政府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长沙被攻陷,中国在战争处于被动情况下。
为保住长沙这一战略屏障,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并最终引发第四次长沙会战,也称“长衡会战”。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 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 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 或称“长沙保卫战”。
第一次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 ,日 军调集10万人 , 分路进占湘北岳 阳东南地区、鄂 南通城地区、赣 北奉新、靖安地 区。第九战区代 理司令长官薛岳 指挥16个师约20 16 20 万人,将进占赣 北鄂南之日军阻 于献钟、修水地 区。进至长沙东 北金井、桥头驿 一线的日军,遭 守军抗击、民众 袭扰,加之补给 困难,被迫北撤, 恢复战前态势。
第二次 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 日军调集约12万 人 ,进占岳阳、 临湘一带,企图击 溃第九战区主力于 湘北地区 。第九 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指挥17万人利用湘 北有利地形,采取 逐次阻击 ,诱敌 至长沙附近捞刀河 两岸地区予以围歼 的方针 ,将突入 长沙市区和进至株 洲之敌全部歼灭并 乘胜反击。日军被 迫北撤 ,退回新 墙河以北地区。 。
长沙战役-战役结果 长沙战役 战役结果
此次战役,红3军团给了国民党军何键部以沉 重的打击,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但由于红3军 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占领长沙,进而夺取武汉, 并影响全国起义的精神,未能及时主动撤离长 沙,以致当何键集中兵力大举反扑时陷入被动, 被迫于8月6日撤出长沙,向平江县长寿街方向 转移。
第三次 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中 旬,日军调集约 10万人的兵力, 分兵两路进攻长 沙 。薛岳指挥 13个师,约17 万人兵力,组织 防御。日军攻击 受挫,伤亡严 重 ,撤至新墙 河以北地区,由 赣北西进的日军 也被击退。会战 结束。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四次 长沙会战
第4次长沙 会战为中日 战争末期的 大型战役之 一,第四次 长沙会战 1944年5月 揭开了序幕。 这次会战又 叫做长衡会 战。
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退了日军轻狂进攻,共歼敌3万 余人,成为日军侵华以来遭受最大损失的战役,对 日军士气打击严重。日本军部的总结报告也承认: “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 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 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不少。” 第一次长沙会战,极大地鼓舞了国民对于抗日胜利 的信心,各地民众奔走相告。美联社、合众国际社、 泰晤士报、塔斯社等国际知名媒体组织联合战地记 者团,赴湘北考察证明此次大捷确有其事,纷纷向 世界报道。
战例分析之
长沙会战
七院二旅五营魏广豪 学号:7012013230
长沙会战
基本概况: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 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 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因应日寇的进犯,国民党当局采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 烧长沙的计划。但在计划正式实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却 让这场火灾变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 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经济损失约10亿元。也让 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一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毁坏最严重的城市。是中国抗战史上与花园口决堤、重庆防 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战长沙,薛岳给第十军下了道死命令:“擅自后 退者杀无赦,重伤兵亦不得后撤。”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 发。12月8日,美、英两国对日宣战。为了配合盟 军作战,蒋介石命令薛岳,从第九战区抽调第四、 第七十四军南下,拟配合第四、第七战区进攻广州, 以消解日军攻取香港的打算。日第十一军司令官阿 南听说薛岳的两支精锐部队南下,决定再攻长沙。 薛岳早已把他的“天炉战法”打造成熟,并迅速把 南下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和驻常德的第七十三军,歼灭日军3万余人,连日本军部也承认:中国军队 的攻势少见其匹。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 9战区部队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区对日军进行的 防御战役。 日军第11军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 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 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 了“湘赣会战”,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 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 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 日军。此次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
长沙会战调研报告
长沙会战调研报告长沙会战调研报告长沙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对于中国军队发展和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长沙会战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以及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一、历史背景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力与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
长沙地处湖南襟江要隘,历来为交通要道,对日军南进华中起到了重要防线作用。
在长沙会战前,日军已经占领湖南大部分地区,这使得长沙成为了中国军队保卫心脏地区的关键。
长沙会战就是中国军队为了保卫该地区而展开的一次决战。
二、战斗过程长沙会战从1941年5月31日开始,持续了40多天。
中国军队采取了强攻强阻的战斗策略,坚决抵抗日军的进攻。
在战斗初期,中国军队凭借地理优势,组织了一系列反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然而,随着日军增援力量的到来,中国军队陷入了被动局面。
在长沙城内,激战如火,街头巷战持续不断。
中国军队利用城市的狭窄和复杂地形,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抵抗。
最终,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下,日军承受了巨大的损失,最终不得不放弃对长沙的进攻。
三、影响长沙会战的胜利,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提高和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斗期间,中国军队表现出了极大的顽强斗志和意志力,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军事才能和民族精神。
长沙会战的胜利,不仅提振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也在国际上震撼了对手。
此外,长沙会战的胜利有力地遏制了日军南下扩张的势头,为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启示与反思长沙会战的调研使我们深入了解到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奋斗历程和付出。
中国军队的胜利离不开军事教育的提高、装备的改进以及士气的激发。
长沙会战也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敌人的进攻,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勇敢抵抗,不畏艰险,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拼搏奋斗。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长沙会战的历史并不为人所熟知,需要加强相关文化和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沙会战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沙会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民族的正义战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军民经历了许多关键的战役,其中长沙会战被认为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本文将对长沙会战的背景、战役经过以及其对抗日战争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背景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10月,地点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及周边地区。
在这场战役之前,日本侵略者已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并迅速向内地扩张。
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长沙位于国民政府的后方,故中方决定在长沙展开决战,以稳定国内局势,挫败日军侵略势头。
二、战役经过长沙会战可分为五个阶段来描述:第一阶段,从10月5日至11月6日,中国军队采取积极防守策略,与日军在长沙城进行激战。
中国军民克服了日军火力的压制,顽强抵抗,始终保持对长沙城的控制。
第二阶段,从11月6日至19日,中国军队转入反攻,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行动。
在这支强大的反攻势力下,中国军队成功收复了郴州、岳阳等地。
第三阶段,从11月20日至12月5日,日军改变战术,利用航空力量进行猛烈轰炸。
中国军队以抵御日军的进攻为主,巩固防线,保持了战局的稳定。
第四阶段,从12月5日至24日,中国军队再次发动反攻,取得了大量的战果。
战役进入最激烈的阶段,双方互有胜负,但中国军队保持了战略优势。
第五阶段,从12月25日至28日,中国军队发动了最后的反攻。
经过四个月的激战,中国军队最终将长沙完全收复,并迫使日军撤退。
整个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三、影响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里程碑,对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一次具有标志性胜利。
这不仅提振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也给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盟国以信心,使得他们对中国军队的实力产生了更大的认同。
其次,长沙会战破坏了日军侵略势头,改变了战局走向。
中国军队通过勇猛的战斗,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削弱了他们在中国的实力。
长沙保卫战解说文案
长沙保卫战解说文案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前后历三次达数年之久,三次长沙会战虽结果不同但战法类似且前后关联很大,所以一并解说更好。
此次会战是中国军队第九战区部队与日军第11军以长沙为中心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0月。
日军集中11军主力南下长沙,薛岳提出了一个“后退决战”的战略,简单说就是避开日军攻击矛头逐级抵抗,有序撤退,同时在日军侧翼留下一些部队对日军进行袭扰,还大肆破坏日军南进道路,实行坚壁清野,让日军的机械化装备寸步难行,可惜时任日军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过早发觉,下令匆忙撤退,第九战区虽立即追击,但日军实力未损,中国军队战果不大,中日此战战平。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到10月,11军新任司令官阿南惟几调整了策略,首先集中了更多的兵力,其次正面进攻同时也集中重兵击溃侧翼中国军队,还截获了中国军队在正面部署担任阻击任务的74军的位置,予以重点打击,结果薛岳构想给日军设口袋阵的战略尚未实施,日军已将中国军队所有的部署打乱,幸好此时宜昌的陈诚第六战区为策应第九战区对日军发动进攻,日军不得已只能撤退,中国军队趁机追击,挽回了一点先前连连战败的颜面。
此战长沙虽未失守但中国军队伤亡巨大。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吸取前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采取先松后紧的防御策略,诱使挟胜利之威的第11军向长沙前进毫不怀疑,同时部队在阻击日军的同时尽量保持战力,又加强对沿途道路的破坏,使得协同作战的日军逐渐分割,特别是协同的重炮和坦克未能跟上日军前锋部队的脚步,中国军队的压力大大减轻。
同时薛岳调派日后被称为“泰山军”的第10军坐守长沙,阻挡第11军数日进攻,在长沙城已失陷大半的情况下,日军的进攻乏力。
加上侧翼中国军队对后勤补给线的不断袭击,连日作战的日军弹尽粮绝,薛岳抓住战机,发起对日军的全面反击,日军狼狈溃逃,中国军队取得重大战果。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摘要:抗日战争初期湖南是抗战的后方,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抗战中期湖南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几次重大会战更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间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抗日战争;湖南;重大会战;战略意义一、长沙会战及战略意义1、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日军采用了“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向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我第九战区在薛岳的指挥下取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略,沉着应战,积极抵抗,这就是有名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态势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中我军歼灭日军近2万人,击沉日军汽艇100多艘,日机70余架,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日军于9月上旬调集军队12万人,采取“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术对长沙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薛岳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周围地区进行部署。
9月7日,日军进犯岳阳大云山,我第40军抵抗揭开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战幕。
会战前期,我军节节失利,日军于27日晚攻入长沙。
薛岳迅速指挥我国从各个方向向长沙集结。
10月1日日军突围北撤,我军围追堵截。
10月8日日军退过新墙河,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我军先败后胜,挫败了日军妄图消灭我军主力、迫使我方屈服的阴谋。
第二次长沙会战促进了湖南掀起全民防御的高潮。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与此同时,日军又集中了12万兵力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薛岳总结了第一次、第二次会战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天炉战”战略。
12月23日,日军兵分八路猛攻我军防线,打响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杀敌5万余人,挫败了日军的战略计划,大获全胜。
1.长沙三次会战的战略意义及教学策略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抵抗日军侵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次胜利对全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与湖南抗战
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与湖南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10月,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而湖南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二、战役经过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湖南长沙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在长沙坚守了一个多月后,发动的一次反攻。
中国军队在经过艰苦的战斗后,最终击退了日军。
湖南抗战则是指湖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湖南地处于敌后,面临着日军的围剿和摧残。
然而,湖南人民勇敢地进行了抵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
三、影响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次胜利提振了中国军队和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这次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这次胜利也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了经验,为后来的战役打下了基础。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胜利,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
这次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精神和民族团结力量。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英勇斗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
总结起来,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这次胜利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提振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了经验。
这次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长沙保卫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真相,希望你喜欢。
长沙会战的真相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连续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争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
;;战后薛岳不好意思宣称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俘虏8名。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第3、6、40师团和14旅团共12万(还有资料称第40师团和14旅团并未参战,因此日军参战总兵力为5万多,这个数据待证实).国军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取得长沙大捷。
这次日军伤亡虽然只有6000人,但确实是被国军打退了。
因此薛岳再次向蒋报告大捷,共毙伤日军5.6万人。
蒋查看缴获日军枪支,发现竟然是“中正式”,于是大骂薛岳“谎报战绩连脸都不要”。
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推荐文章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热度:淞沪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热度:柏林战役的经过是什么热度:武汉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中日长沙会战发生在1933年至1944年之间,在这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攻防战,交战地点为长沙周围。
这场战争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背景长沙会战背景有两个,国内背景与国外背景。
长沙会战背景的国内背景是日本侵占了大半的中国国土。
日本诱降了汪精卫,建立了汪伪政府。
日本其后进攻广东,占领广州。
在侵占大部分中国国土后,日本放弃了诱降国民党的政策,转而集中兵力进攻国民党的西南地区。
日本在进攻中国的过程中,进展迅速,但是战线过长,使得日本兵力略显不足,为了使得战争尽快结束,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政策,猛攻重庆地区,而长沙地区是重庆地区的屏障,日本首先要攻下长沙地区。
长沙会战背景的国际背景是英法向德国宣战。
德国在1939年进攻波兰,波兰是英法的同盟国,英法在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二天向德国宣战。
美英两国对中日交战也不再持观望态度,开始支持中国。
蒋介石在日本刚侵入中国的时候,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听任日本侵略者进攻中国。
在得到美英两国的支持后,蒋介石开始积极作战。
在长沙保卫战中,蒋介石投入近百万兵力,与日本进行输死决斗。
日本在得到德国与英法开战的消息后,认为世界大战开始了。
当时的太平洋是英美的势力范围,日本对太平洋地区早已垂涎若渴。
为了同美国开战,日本需要解决在中国的战争。
因此日本政府派遣冈村宁次担任长沙会战的指挥官。
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总司令,有着丰富的对中国作战经验,战争最后以日本失败告终。
日本在长沙会战失败后,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也出现了颓势。
东方战场中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
东方战场中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1939年,日本侵略军进攻湖南省长沙市,试图占领长沙以扩大其在华南地区的势力范围。
长沙会战展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及其战略意义,对中日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背景与战略意义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6月至7月,当时日本已占领了南京、武汉等许多重要城市,而长沙作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果日军能够占领长沙,将极大地加强其在华南地区的控制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军队都将是沉重打击,因此,长沙会战对双方来说都极为重要。
二、战斗的展开长沙会战开始于1939年6月21日,日军经过炮轰和空袭后,发起了攻势。
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奋起抵抗,利用地下工事和城市街道展开顽强的抵抗。
在激烈战斗几天后,日军依然无法攻占长沙,双方在城市中展开激烈的近战。
中国军队利用城市的地形和熟悉的环境,发挥了优势,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三、中国的胜利长沙会战持续了数周,中国军队和民兵展现了顽强的抵抗意志,并最终在日军的强大压力下,守住了长沙。
虽然长沙会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中国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长沙这一重要城市。
长沙会战的胜利对于抵抗日本侵略具有重要意义,激励和鼓舞了全国各地的军队和民众。
四、影响与意义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其影响与意义不容忽视。
长沙会战的胜利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情绪,加强了中国的抵抗力量。
中国人民展示了抵抗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和战斗力,对中国军队和民众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鼓舞和动力。
长沙会战的胜利还使得日本侵略军认识到中国抵抗的坚决和顽强,为日本战略上做出了调整。
总结:长沙会战是一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战役,展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和英勇精神。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和民众的士气,也为中日战争中的反侵略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长沙会战的影响与意义深远,它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沙地区,成为抵御侵略的英雄篇章。
长沙会战
这次会战,中国军队一改被动局面,取得战役胜利。中国在 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展开防御作战。第9战 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待 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 续挫败日军进攻。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 合围。日军屡攻长沙不下,周围中国军队又不断压缩包围圈。日 军弹药将尽而补给线已被切断,只能空投补给。日军见势不妙立 即展开退却。我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 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敌狼狈逃串,至 1942年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恢复战前态势。中国军队掌 握了战役主动权,获得长沙数次会战以来首次全面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重创日军,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俘 虏139人,日军自承“动摇了一部官兵的必胜信念”。在太平洋战 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形势下,引起较为强 烈的国际反响。英、美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
一战长沙,歼灭日军3万 余人,连日本军部也承认: 中国军队的攻势少见其匹
二战长沙因电令泄露,薛 岳要守住长沙的愿望被打 破了,然而,打到最后日 军却全线撤离 三战长沙,薛岳给第十军 下了道死命令:“擅自后 退者杀无赦,重伤兵亦不 得后撤。” 就历次中日战争中的战场 成果与记录而论,第三次 长沙会战的战绩应是最为 辉煌的,而薛岳将军更是 因此被日军称之为“长沙 之虎”。
长沙会战遗址
折戬沉沙铁未销!但现在的岳麓山已难以感受当年金戈铁马的激 情。因种种原因,除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忠烈祠(含岳王亭) 在近年得到修复整理外,岳麓山上的这批抗战文物很多没得到保护和 利用,或坍塌荒废,或被风雨剥蚀。 其中长沙会战纪念亭于上世纪50年代被拆毁后,其亭内“长沙会 战纪念碑”废置路旁;记录了九战区各参战部队士兵(名录)的纪念碑 石,成了云麓宫前坪围栏的栏板;九战区战时指挥所(地处清风峡内 山洞)长期关闭;曾作为指挥所的警察纪念堂(1935年建)则成了一栋危 房;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原来规模宏大,忠烈祠至纪念碑中轴 线的两侧,曾分别建有长明灯、纪念亭(分别称归宿亭、纪念亭),现 中轴线虽已修复,但两侧仍处残破状态。至于那些战壕、弹坑、炮台 等,则更是无人管理,已逐渐被人淡忘。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麓山景区管理处主任刘祖建说,在保持原样、 不破坏周边环境、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今年计划修缮6处抗战 历史遗迹: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清风峡作战指挥部、湖南省 会警察纪念堂、长沙会战碑、阵亡将士名录碑、炮台、战壕遗址。
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
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结果长沙会战包含四次,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击毙日军2万余人,炸毁日本飞机200余架,并且粉碎了日本企图消灭第九战区主力的企图。
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也伤亡了3万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击毙日军4.8万余人,炸毁日本飞机3辆,并烧毁汽艇7艘,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也伤亡了6万余人。
日本妄图攻占长沙地区的企图再次被粉碎。
日本在其后的一年内没有向长沙地区进攻。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七千余人,这是抗战以后首次胜利的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历史意义。
这次会战也使得日本妄图在短时间消灭重庆政府的企图被粉碎。
日本在其后开始了持久战。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本已经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上开战,为了尽快结束中国战场上的战事,日本方面出动了36万人进攻长沙地区。
守卫长沙的国军只有30万人。
最终长沙失陷,衡阳也被日本攻占。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果中,中国军队损失17000余人,日本方面损失19380人。
长沙会战中,日本出动近60万兵力,这使得美英两国可以把主力军队放在西欧战场对抗德国。
德国战败后,美英两国的军队在太平洋上沉重打击了日军。
长沙会战为二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拖住了日本的大量军队。
长沙会战也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气概,粉碎了日本的野心。
长沙会战兵力在长沙会战中,中日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国投入了100万兵力,日本投入了了66万兵力。
双方在长沙地区进行四次大会战。
中国方面投入的长沙会战兵力虽然远远多于日本方面的兵力,但由于军械落后的原因,导致伤亡人数大于日本的伤亡人数。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本集中了10万长沙会战兵力,包括第6、第33、第101、第106以及三个旅团,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动了湘赣会战,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师约40万人的兵力阻击日军。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推荐文章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中的天炉战法是怎样的热度: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热度: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热度: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一场中国军队在以长沙为主的地区上,对日本军队展开的防御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作为结束,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可以从两方面看,分别是国际背景和中国的国内背景。
从国际背景看,就在第一次上沙会战前,德国和苏联之间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制定了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造成了压力,而且当时的日本刚被苏联击败,因此日本军队上下的士气是很低落的,为了尽快恢复士气,以及更大程度的对中国的抗战分子进行打击,日本迫切地需要打一场胜仗,而且是一场非常顺利、快速的大胜仗。
而从国内背景来看,湖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粮食高产地,并且一直以来为国民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也是被日本看中的主要原因,当时守护这个基地的部队是驻扎在长沙的,就在新墙河的对面就是日军,也就是说两个军队中间就隔了一条河,原本长沙虽然也很重要,但其实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然而就在武汉和南昌分别经过战争后,长沙的重要性就在急速提升,因为长沙的身后就是中国大西北,可以说长沙已经成了一道关卡,一旦长沙被突破,意味着它身后的大片土地将被日军大规模占领,因此为了守护住长沙,中国派了第九战区重兵守护。
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其实总结一下两者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日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都是战败方。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一九三九年,也就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了一次防御战争,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场战争是日军为了打击中国军队而发起的,更纠集了十万的兵力。
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如何呢?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取得了胜利。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长沙会战的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
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
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长沙会战的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湖南抗日战争史
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境内的六次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氛。
其中,1939年9月至1945年6月,在湖南省境内发生了六次大的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的会战。
这六次会战主要是长沙会战三次与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
各次会战情况分别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24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参战兵力10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4万余人,日方伤亡3万余人.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6日至10月11日,主要战役区域还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3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参战兵力16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6万余人,日方伤亡3万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19日至1941年1月16日,主要战役区域仍然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3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参战兵力12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2.8万余人,日方伤亡5.6万余人.。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2日至12月15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常德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常德城守备、第74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参战兵力21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参战兵力10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6万余人,日方伤亡4万余人.。
长衡会战,发生于1944年5月2日至8月8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长沙、衡阳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衡阳城守备、第10军军方先觉,参战兵力4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参战兵力51万余人。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引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大保卫战。
这三场战斗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它们分别是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场保卫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中国迎战日本侵略的第一次战斗。
该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期间,地点位于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
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后侵略中国东北,并逐步向南方扩张。
上海被视为日本进攻中国的“第一道堡垒”,因此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首个战场。
过程淞沪会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日军的进攻阶段,日本侵入上海并迅速占领了外滩地区。
随后,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采取了城市游击战的战术,利用狭窄的巷道和战壕进行战斗。
第二阶段是双方进行相持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周,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反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上海。
影响淞沪会战表明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了日本的侵略威胁,并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中国的抗战斗争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淞沪会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的进一步抵抗提供了动力和信心。
二、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另一场重要战斗,该战斗发生在1938年10月中旬至12月底,地点位于中国湖北省的武汉市。
背景日本在迅速占领了华北和华中地区后,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抗日根据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武汉。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中心,控制武汉意味着控制中国。
因此,武汉会战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一战。
过程武汉会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积极的外围防御,试图拖延日军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日军实施了大规模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迅速占领了武汉的前沿阵地。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并收复部分失地。
第四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总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武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策
• 还是按照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经 验分3个方向部署兵力 • 国军:参战约30万人,但实际 与日军战斗的约11个军 4,20,58,99,26,72,10,37,79,74,暂 2,(军事委员会除明确将第 10、第26军拨归第九战区指挥 外,还命令从第六战区抽调第 79军、从第七战区抽调暂编第 2军增援第九战区。)
• 但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处境艰难的当时,大半个欧洲均已被德国 占领,世界战局可以说是一片阴霾。但从战略上来说仍然是中国 的胜利,不管是攻打宜昌的积极抗战,还是战场上用血肉之躯和 日军抗衡,这种精神存在,日寇就永远不能完全征服中国,而深 陷中国抗战的泥潭。但小道消息传出薛岳的虚报战功反映的国民 党上层高官的腐败我也希望不是事实,希望只是为了鼓舞国人永 远和日寇抗战到底的宣传。真正要做到认识到的是确实是败仗, 吸取教训下次打赢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1942.1.15
• 战役背景: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日 本近卫内阁不堪战争重负垮台,东条英机出 任日本新首相,随后决定对美国、英国和荷 兰开战。 1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 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当日,驻广州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开始进攻英 军占领下的香港。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 才正式对日宣战,命令各战区对当面日军发 动攻击,以策应英军在香港的作战,并从第 九战区抽调第四军和第七十四军南下增援。 在日军第十一军的主动请战下,日军大本营 决定先发制人,进攻湘北,以牵制第九战区 兵力南下(目的),由此拉开了第三次长沙 会战的帷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日军部署
• 以第6第3第40师团并列于岳阳以南 的麻塘,龙湾,筻口一线并列强渡 新墙河,歼灭中国守军第20军第37 军后返回驻地。 • 参战部队:日军第3,6,40师团及2个 混成旅团约7万人。
中国对策
• 战胜敌人主要是依靠平时的周密准 备和军民一体的旺盛的士气。薛岳 将军在会上又提出了如下战术构想: 在敌深入湘北内地的两侧及正面, 部署重兵;当敌前进到浏阳河一带 兵力已经分散时,正面进行反攻和 追击;在东部山区及西部湘江沿岸 的部队则进行侧击、包围。这一战 术就是薛岳创立的“天炉战法”。 • 参战部队:国军约30个师30万人
• 第九战区所辖范围主要是湖南 及鄂南、赣省一部。战区跨湘、 鄂、赣三省边区,东西以赣江、 湘江为天然之境界,两翼又各 有一湖,东为鄱阳湖,西为洞 庭湖,恰成为整齐对称形之战 场。日军大迂回之战法无从施 展,只能进行正面作战。而且 在湘、鄂、赣三省相交的地区, 群山纵横,地形复杂。长沙以 北的湘北地区,大多数也是山 岳地带:湘北不仅多山,而且 多水。以粤汉铁路为分界由北 向南划一直线,其左侧有洞庭 湖及澧水、沅水、湘江三大河 流,右侧有新墙河、汨罗江、 捞刀河、浏阳河,从而形成天 然的防线。这样一种多山、多 水的地形对部队行动会产生较 大影响,尤其不利于日军的机 械化部队行动。
正面战场之长沙会战
小组成员: 收集整理资料:
ppt制作: 演讲:
【一】第一次长沙会战(日本称“湘赣会 战”)1939.9-1939.10
• 背景: • (1)自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时)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 阶段后,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整其侵华方针,对中国实行以政治 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同时放弃其速战速决的军事 战略,代之以持久战,重新整备武力,等待时机,以期一举解决 中国事变
• 胜利原因: • 1冈村宁次低估了国军的战斗力(虽然日军第11军可以说是日军 的精锐,但第9战区的部队也是国民党战区中战斗力一流的) • 2中国民众的力量,迟滞了日军机械化的优势 • 3薛岳对战局的把控基本准确
【二】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9.7-10.9
• 战役背景: • (1)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 初,世界形势继续蕴酿着巨大的 变化,日本乘英、美忙于应付欧 洲战争之机,积极谋求南进,与 英、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2)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在
• 这里引用一下关于第二次长沙战役的成与败,由于长沙一度失陷, 蒋介石对薛岳十分不满,谓:“9 月27 日酉刻,敌军陷长沙,实 因薛伯陵〔岳〕擅将长官部撤至渌口,因之敌军乘机窜入城内, 直至29 日晚,夏楚中军由岳麓山陆续渡河,向长沙进攻,遭遇敌 军抵抗,方得证实长沙已有敌军,而我高级指挥部之无胆识,其 移动位置时,无一不违反军事原则,殊堪痛心,此为国民革命军 自成立以来,未有之怪象也。”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蒋又斥责第 9战区“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 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的官兵, 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应该有 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 十人”“丢尽了党国军人的脸面”。
此之前,日本为解除南进的后顾之忧,曾 采取措施调整对苏邦交,于4月13日签定了 《苏日中立条约》;苏德战争爆发后,日 本又于7月2日的御前会议上决定秘密进行 对苏战争准备,一旦苏德战争的发展对日 本有利,即使用武力解决北方问题。
• (3)在《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中,日军大本营提出:“不 放松现在对中国的压力,在此期间应用一切办法,特别是利用国 际形势的变化,力求解决中国事变。”“作战以维持治安及占据 地区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再进行大规模进攻作战。如果需要,可 以进行短时间的、以切断为目的的奇袭作战,但以不扩大占领区 和返回原驻地为原则。”“准备在1941年夏秋时期,发挥综合战 力,给敌人以重大的压力,力求解决事变。”(目的)摧毁中国 军队的抗战企图,给西部第九战区军队一大打击
第九战区共有21个军又3个挺进纵队,共52个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配属4个军 (第4、第5、第99及新编第6军)又1个师(第11师),总计25个军63个师50万人, 投入作战序列的部队有21个军49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实际参战兵力为35个师又3个 挺进纵队30万余人)。
经过:地图1-3三路进攻(1赣北)(2鄂南)(3湘北) 9.14赣北:106师团及101师团佐枝支队对阵国军罗桌英第1 (58,60军)第19(32,东北49军)第30三个集团军。 9.18湘北:第6师团及奈良(属第13师团)上村(属第3师团)2个 支队共5万余人对阵关麟征的第15集团军(歼灭之是日军的根本 目的)9.23第3师团上村支队偷渡营田 9.21鄂南:33师团对阵杨森的第27集团军:
细节材料:
• 6师团一度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被中国军队分割包围,其中尤 以第13步兵联队的状况最为棘手,也遭受了最大的损失。但是国 军也同样陷入了贪多不消化的困局,没能真正巩固包围圈,全歼 第6师团任何联队级以上单位。第13联队主力苦战断后,本来就 短缺的弹药几乎耗竭,已陷入白刃战的境况,但是其下辖的第3 大队已然穿插脱出,并且马上联络上了联队部,从后方反而夹击 中国的包围圈,两方一齐用力,第13联队就逃脱了弹尽粮绝被全 歼的危险。然后中国军队稍加整理又赶来围攻这个第3大队,这 时陆航又赶来帮忙,缺乏防空火力的中国军队一松动,第3大队 又成功脱出。结果是对南京大屠杀痛恨不已、报仇心切的中国大 军,最终没能完整吃掉屠杀元凶第6师团的哪怕一个大队
日军战略部署
• 吸取第一次长沙会战失利的原因,认为从湘北,鄂 南,赣北分兵三路进攻长沙没能形成相对优势的兵 力,决定集中4个师团26个炮兵大队约10万余人在 海空兵的支援下向湘北发起攻势 • 参战部队:日军:第3,4,6,40师团,第13师团一部 (亦称早渊支队步兵4山炮兵2大队),第33师团一 部(亦称荒木支队步兵3山炮兵1大队),独立混成 第14旅团(包括辖63大队的平野支队和第62大队的 江藤支队)/后勤及海空支援部队共约12万余人 时任日军第11军司令 阿南惟几 (1887-1945)
• 日军战败原因分析: • 1.参战兵力明显较前两次会战少,而中国军队经过兵员补充参战 兵力几乎超出了前两次会战时的兵力。 • 2阿南的狂妄和薛岳的隐忍(第2次长沙会战的深刻教训,憋着一 口气) • 3阿南的战略部署和第二次会战差不多,也是集中兵力专打湘北, 薛岳也是针对性的实施他的天炉战法 • 4阿南被前期进攻极为顺利的过程而下令中途贸然进攻长沙,而 前线弹药补给发生困难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 5攻打长沙时被岳麓山的炮兵阵地压制
(2)诺门罕战役(1939.5-1939.9)~恢复士气(南进战略占主导)
(3)湖南是中国著名的谷仓,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粮食、兵 员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
日军目的:打击中国军队继续抗战的意志,决定在9月中旬以后, 开始奇袭攻击,以期在最短期间内,捕捉第九战区主力部队,将其 歼灭于湘赣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围地区。 • 以湘北为主攻方向,赣北进行 牵制,鄂南出一支奇兵与进攻 湘北的日军在平江地区夹击消 灭第九战区主力 • 参战部队:日军第11军集中第 6、第33、第101、第106师团 及3个旅团(包括海军、航空 兵各一部)约10万兵力 • 时任日军第11军司令的冈村宁次 (1884-1966)
上述几个方向除第6师团进攻顺利外,其余各部均遭到中国军队 的顽强阻击,且冈村宁次接到各处战报后乘飞机发现第6师团正 向中国军队正在集结的口袋阵中钻,遂下答了撤退的命令,10月 1日日军开始全线撤退。
结果: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日方和中方各自都公布了 己方统计的战果:日方声称此战毙、伤、俘国军4.8万余人, 而日方的伤亡数字仅为3600人;中方则宣称日军死伤3万 余人,第九战区的伤亡人数为4万余人。我认为是中国在 战略上赢了,但在战场上的拼杀或许是个平局。
• 经过:23日,香港 方面英军的抵抗逐 渐减弱。然而,此 时已经来不及终止 11军的作战
结果:此次会战,据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及第九战区发表的战绩称: 日军伤亡56944人(其中亡33941人,伤23003人) ,俘虏日军中 队长松野荣吉以下官兵139人,缴获步骑枪1138枝、轻重机枪115 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及其他军用品;中国军队伤亡官兵 31346名。而据日方战史统计,日军战死1591人(内军官108人), 战伤4412人(内军官241人),打死军马1120匹,打伤646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