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丙烯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0.5
外观与气味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108
爆炸极限(%)
上限15.0下限1.0
临界温度(℃)
91.9
临界压力(MPa)
4.62
燃烧性
本品易燃。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侵入途径
吸入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丙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它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发生泄漏或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熟悉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丙烯应急处置及防护的详细介绍:一、丙烯的性质和特点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的气味,熔点为-83.5℃,沸点为-84.7℃,密度为0.59g/cm³。
丙烯有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倾向,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它是一种不稳定物质,会接触到铜和银等金属时产生放热反应,容易发生自燃。
丙烯也有强氧化性,可以引起许多物质燃烧。
在处理丙烯时,需要严格控制火源、静电和防止氧化反应等因素,以防止事故发生。
二、丙烯的应急处置措施1.紧急撤离:发生丙烯泄露或事故时,首先要迅速撤离现场,远离丙烯泄漏源。
撤离时应注意迎风方向,避免吸入丙烯和有害气体。
2.报警通知:尽快拨打当地应急电话(如119或急救中心),向有关部门报告丙烯泄漏或事故的发生,并提供准确的事故信息。
3.隔离封锁: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隔离泄漏源,采取措施防止丙烯扩散。
可以利用围堰、围栏或封闭柜等方法来隔离泄漏区域。
4.应急处理:根据丙烯泄漏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如小规模泄漏可用沙土、干砂或符合条件的吸附剂进行吸附;大规模泄漏可利用泡沫、雾状水雾或激光来控制泄露,降低事故风险。
5.危险物品处置:对于泄漏的丙烯,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置。
可以采用专业的危险废物处理机构或燃烧处理等方式,确保安全无害地处理掉。
三、个人防护装备1.呼吸防护:在接近丙烯泄漏源时,必须佩戴呼吸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呼吸器等,确保不吸入有害气体和蒸汽。
2.眼部防护:戴上密封好的化学安全护目镜,以防止丙烯飞溅或进入眼睛造成伤害。
3.皮肤防护:穿戴防化服、橡胶手套、防护鞋等防护装备,避免丙烯直接接触皮肤,以防止刺激、灼伤或者吸收毒素。
4.静电防护:避免产生静电,并使用防静电或抗静电材料制作的工具和设备,以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爆炸。
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相对密度(水=1)
0。5
相对密度(空气=1)
1。48
沸点(℃)
—47。7
饱和蒸气压(kPa)
602.88/0℃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LC50: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08
爆炸上限(v%)
15。0
引燃温度(℃)
455
爆炸下限(v%)
1.0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丙烯罐区危险性分析及管控措施
丙烯罐区危险性分析及管控措施作者:张龙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分析丙烯球罐区可能存在风险,提出可行性管控措施。
关键词:丙烯罐区;不安全因素;管控措施1 丙烯特性质及丙烯罐区危险性分析1.1 丙烯特性丙烯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属甲类可燃液化气体,一旦泄露就会吸收热量迅速膨胀,降低周边环境温度,并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2~11.7%(体积),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气体比空氣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丙烯是一种属低毒类物质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丙烯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1.2 丙烯罐区危险性分析1.2.1 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因素。
具体表现为:①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工艺安全规程与操作法,违章作业,如:丙烯槽车与卸车鹤管连接后,卸车人员就违章全开卸车液相、气相阀进行卸车(正确操作见2.6卸车操作);②误操作:操作前未认真确认就进行操作,未经允许私自进行操作;③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对习惯性违章不以为然,对隐患抱有侥幸心理。
1.2.2 物的不安全行为①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老化,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带“病”运行或超负荷运行;②安全防护装置失灵、失效或无安全装置;③设备无报警装置或安全报警装置失效;④防护和防爆装置不当或不到位。
2 丙烯罐区管控措施2.1 加强罐区工作人员管理和培训①制定工艺、安全培训计划及应急演练计划,并按计划组织相应培训及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杜绝误操作和不规范操作问题出现;②按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力度,通过培训使员工能吸取事故教训,积累经验,确保安全生产不出问题,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③制定严格奖罚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中的四不放过,杜绝“三违”的发生。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二篇)
丙烯的应急处置及防护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100TLVTN:ACGIH窒息性气体TLVW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烯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化学品英文名:propylene;propene;methylethylene供应商名称:供应商地址:供应商电话:邮编:供应商传真:电子邮件地址: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极易燃气体,内装加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220:极易燃气体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应急响应:P377:漏气着火:切勿灭火,除非漏气能够安全地制止。
P381:除去一切点火源,如果这么做没有危险。
安全储存:P410+P403:防日晒。
存放在通风良好处。
P40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废弃处置:物理和化学危险: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流泪、咳嗽、胸闷等。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表情淡漠、感觉异常、呕吐、眩晕、四肢无力、步态蹒跚、肌张力和肌力下降、膝反射亢进等。
可有食欲不振及肝酶异常。
严重中毒时出现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
直接接触液态产品可引起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有害。
其他危害:暂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 皮肤接触:如发生冻伤,用温水(38℃~42℃)复温,忌用热水或辐射热,不要揉搓。
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就医。
-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 食入:-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根据需要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对症处理。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特别危险性: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发生剧烈反应。
丙烯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丙烯(propylene,CH2=CHCH3)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稍带有甜味的气体。
分子量42.08,密度0.5139g/cm(20/4℃),冰点-185.3℃,沸点-47.4℃。
易燃,爆炸极限为2%~11%。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属低毒类物质。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异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
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化学品英文名称:propylene英文名称2:propene技术说明书编码:31CAS No:115-07-1InChI编码: InChI=1/C3H6/c1-3-2/h3H,1H2,2H3分子式:C3H6结构简式:CH2=CH-CH3分子量:42.081丙烯燃烧化学方程式:2C3H6+9O2=6CO2+6H2O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丙烯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丙烯1. 简介丙烯(C3H6),又称丙烯烷,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
它具有易燃、易爆、高压、有毒等特性,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以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丙烯的危险特性、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正确使用丙烯,降低事故风险。
2. 危险特性2.1 易燃易爆丙烯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在遇到明火、高温、电火花或氧气等条件下,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
2.2 高压丙烯在液态或气态下具有较高的压力,若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容器破裂或爆炸,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3 有毒丙烯的气味刺激性强,吸入过量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反应,严重时还会引起中毒。
3. 安全措施3.1 储存安全•将丙烯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且防火设施齐全的仓库中,远离火源、热源和氧化剂等。
储存区域应标明危险警示标志,禁止吸烟。
•丙烯储存容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容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存放期间应定期检查容器是否泄漏。
•储存区域应与其他化学品隔离,以防止不同化学品之间的相互污染和反应。
3.2 使用安全•在丙烯使用过程中,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爆眼镜、防化服、防静电鞋等。
•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了解丙烯的特性、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操作过程中应远离明火、高温、电源等火源和热源,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使用后的丙烯容器必须妥善密封,防止泄漏,避免与水、氧气等物质接触。
3.3 泄漏应急处理•发现丙烯泄漏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泄漏源堵塞或隔离,避免扩散。
•紧急情况下,使用防爆、防静电的工具进行泄漏处理,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若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或地下,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适当的处理和清除措施。
4. 应急处置原则4.1 灭火原则•在丙烯火灾时,应首先切断气源,并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丙烯理化性质
丙烯丙烯(propylene,CH2=CHCH3)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的气体。
分子量42.08,密度0.5139g/cm3(20/4℃),冰点-185.3℃,沸点-47.4℃。
易燃,爆炸极限为2%~11%。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丙烯醛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不稳定液体,有类似油脂烧焦的辛辣臭气。
熔点(℃):-87.7相对密度(水=1):0.84沸点(℃):5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94丙烯醛结构式分子式:C3H4O分子量:56.06饱和蒸气压(kPa):28.53(20℃)燃烧热(kJ/mol):93.1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0086闪点(℃):-26爆炸上限%(V/V):31.0引燃温度(℃):220爆炸下限%(V/V):2.8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石蜡烃(正己烷、正辛烷、环戊烷)、甲苯、二甲苯、氯仿、甲醇、乙二醚、乙醛、丙酮、乙酸、丙烯酸和乙酸乙酯。
丙烯理化性质
丙烯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丙烯醛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不稳定液体,有类似油脂烧焦的辛辣臭气。
熔点(℃):-87.7相对密度(水=1):0.84沸点(℃):5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94丙烯醛结构式分子式:C3H4O分子量:56.06饱和蒸气压(kPa):28.53(20℃)燃烧热(kJ/mol):93.1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0086闪点(℃):-26爆炸上限%(V/V):31.0引燃温度(℃):220爆炸下限%(V/V):2.8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石蜡烃(正己烷、正辛烷、环戊烷)、甲苯、二甲苯、氯仿、甲醇、乙二醚、乙醛、丙酮、乙酸、丙烯酸和乙酸乙酯。
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
识
中文名:丙烯
危险化学品序列号:140
英文名:propylene;propene
UN编号:1077
分子式:C3H6
分子量:42.08
CAS号:115-07-1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
-191.2
相对密度(水=1)
0.5
相对密度(空气=1)
1.48
沸点(℃)
1.0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
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
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酸。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
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08
爆炸上限(v%)
15.0
引燃温度(℃)
455
爆炸下限(v%)
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
卸,防止钢瓶及附件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
丙烯、1-丙烯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丙烯、1-丙烯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丙烯和1-丙烯的特性丙烯(C3H6)和1-丙烯(C3H4)均属于烯烃类化合物,具有高度的反应性。
它们主要应用于聚合物制造、橡胶、塑料和涂料等领域。
以下是它们的一些重要特性:丙烯的特性•危险性:丙烯具有易燃、爆炸、刺激皮肤和眼睛等危险性。
•物理特性:丙烯为无色气体,在室温下密度为0.9 g/cm³。
•化学性质:丙烯不稳定,会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高聚物,如聚丙烯。
1-丙烯的特性•危险性:1-丙烯是一种易燃化合物,具有高度的反应性。
•物理特性:1-丙烯为无色气体,在室温下密度为0.7 g/cm³。
•化学性质:1-丙烯可用于制造聚合物,但通常不如丙烯稳定,容易分解。
丙烯和1-丙烯的安全措施由于丙烯和1-丙烯的高度反应性和危险性,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来使用它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1.在使用丙烯和1-丙烯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面罩和防爆眼镜,以避免接触和吸入这些化合物。
2.使用具有良好通风的设备和防火防爆设备,并避免将丙烯和1-丙烯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3.存储丙烯和1-丙烯时,必须将它们与其他化学品隔开,并保存在防火柜等适当的容器中。
4.在使用丙烯和1-丙烯时,必须遵守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
丙烯和1-丙烯的应急处置原则如果出现丙烯和1-丙烯泄漏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并保护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置原则:1.在有人员受伤的情况下,立即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区域并提供急救。
2.如果有漏洞或泄漏,请立即采取措施来避免进一步泄漏和扩散。
3.集中注意力于保护人员的安全,并根据相关规定以适当的方式处理事故现场。
4.如果事故严重,应立即联系应急救援机构进行处理。
结论丙烯和1-丙烯的高度反应性和危险性使得它们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并准备好应急处置措施。
无论是在生产环境中还是在实验室中使用这些化合物时,都必须认真遵守使用说明并注意安全。
丙烯理化性质
丙烯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与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与明火有燃烧爆炸得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得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得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得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得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得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丙烯醛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不稳定液体,有类似油脂烧焦得辛辣臭气。
熔点(℃):-87、7相对密度(水=1):0、84沸点(℃):52、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94丙烯醛结构式分子式:C3H4O分子量:56、06饱与蒸气压(kPa):28、53(20℃)燃烧热(kJ/mol):93、1辛醇/水分配系数得对数值:0、0086闪点(℃):—26爆炸上限%(V/V):31、0引燃温度(℃):220爆炸下限%(V/V):2、8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石蜡烃(正己烷、正辛烷、环戊烷)、甲苯、二甲苯、氯仿、甲醇、乙二醚、乙醛、丙酮、乙酸、丙烯酸与乙酸乙酯。
丙烯的理化性能和危险特性
急
处
置
原
则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处理液体时,应防止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3)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丙烯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7次。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丙烯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丙烯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1、 物理与化学性质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 -191.2沸点(℃): -47.7相对密度(水=1): 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48饱和蒸气压(kPa): 602.88(0℃)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临界温度(℃): 91.9临界压力(MPa): 4.62燃烧热(kJ/mol): 20492、主要用途 用于制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
丙烯 propylene分子式: C 3H 6分子量: 42.08CAS 号: 115-07-1分子式:C 3H 63、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108引燃温度(℃):455爆炸上限%(V/V):15.0爆炸下限%(V/V): 1.0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4、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100TLVTN:ACGIH 窒息性气体TLVWN: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5、包装、储运与操作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包装类别:052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 副本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部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基本信息
物质名称:丙烯
英文名称:propylene
CAS号:115-07-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48
丙烯临界压力
丙烯临界压力临界温度(K):364.75临界压力(MPa):4.550丙烯的物理性质及其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191.2沸点(℃):-47.72相对密度(水=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48饱和蒸气压(kPa):602.88(0℃)燃烧热(kJ/mol):2049临界温度(K):364.75临界压力(MPa):4.550闪点(℃):-108引燃温度(℃):455爆炸上限%(V/V):11.7爆炸下限%(V/V):2.0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其它理化性质:丙烯除了在烯键上起反应外,还可在甲基上起反应。
丙烯在酸性催化剂(硫酸、无水氢氟酸等)存在下聚合,生成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的混合物,可用作高辛烷值燃料。
在齐格勒催化剂存在下丙烯聚合生成聚丙烯。
丙烯与乙烯共聚生成乙丙橡胶。
丙烯与硫酸起加成反应,生成异丙基硫酸,后者水解生成异丙醇:丙烯与氯和水起加成反应,生成1-氯-2-丙醇,后者与碱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加水生成丙二醇:丙烯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与苯反应,生成异丙苯C6H5CH(CH3 )2,它是合成苯酚和丙酮的原料。
丙烯在酸性催化剂(硫酸、氢氟酸等)存在下,可与异丁烷发生烃基化反应,生成的支链烷烃可用作高辛烷值燃料。
丙烯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氨和空气中的氧起氨氧化反应,生成丙烯腈,它是合成塑料、橡胶、纤维等高聚物的原料。
丙烯在高温下氯化,生成烯丙基氯CH2=CHCH2Cl,它是合成甘油的原料。
丙烯的危害:1、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2、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3、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丙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丙烯英文名:propylene分子式:CH 36相对分子质量:42.08CAS号:115-07-1危险性类别:化学类别:二.主要组成与性状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
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
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五.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 闪点(?) -108爆炸下限%(v/v):1.0 引燃温度(?):455爆炸上限%(v/v):15.0最小点火能(mJ):最大爆炸压力(MPa):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六.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七.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储存在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表
标识
中文名:丙烯
危险货物编号:21018
英文名:propylene;propene
UN编号:1077
分子式:C3H6
分子量:42.08
CAS号:115-07-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烃类气味的气体。
熔点(℃)
-191.2
相对密度(水=1)
0.5
相对密度(空气=1)
1.48
沸点(℃)
-47.7
饱和蒸气压(kPa)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急救方法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108
爆炸上限(v%)
15.0
引燃温度(℃)
455
爆炸下限(v%)
1.0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602.88/0℃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LC50:
健康危害
本品为单纯窒息剂及轻度麻醉剂。急性中毒:人吸入丙烯可引起意识丧失,当浓度为15%时,需30分钟;24%时,需3分钟;35%~40%时,需20秒钟;40%以上时,仅需6秒钟,并引起呕吐。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