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后感

合集下载

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

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

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谈美读后感(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美读后感 1 花了我近一个寒假的时间才看完一本薄薄的《谈美》,不容易啊,先给自己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毕竟这并非是本人所喜好的文学,更何况本书的内容结构如此严谨,使我在阅读过程中多次自觉力不从心,但时间并非是虚耗的,收获暂且不谈质量,就数量而言还是有个数字的。

《谈美》主要是以回答读者的来信为方式,虽不是系统的美学研究著作,不能从中见识到朱光潜先生的研究成果,但朱光潜先生以一名导游的身份,成功地引领我们步入美学的殿堂,并从一些关键的角度为美学的入门者进行了解说,极富启发性。

例如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

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

但时代的变迁,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想法也有所不同了,朱光潜先生即使功绩硕大,但也早在1988年与世长辞了。

当然,我在此并非是想否认他老人家的什么,仅想说: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改进才能成就更大的成功,否则辉煌也将只能是曾经的。

谈美读后感2 这个作品用书信的方式解决了人们对于美学的疑问,朱光潜先生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创造的“暮年心血”之作,从美学最简单的开始,为读者讲述一些关于美学的知识,我也学到了不少。

美学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点上,这个基点就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出发,是起源于人们的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女俘以及劳动和生产之类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想起同学在生活中,学习中发现一些事物说它很漂亮,很美,大家都感到的美是真的美,我认为作者有句话说得很好,大概是:“美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知,你内心的一种认识,并不是根据一些概念来判断的。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谈美》读后感(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美》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谈美》读后感1谈美,得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

”因此,研究美绝不能离开人,美学是随同对人的研究而逐步展开的,认为研究人是打开美学殿堂的金钥匙。

当然,对人的研究首先是人类学的研究。

人类学是把人当作一种物种来研究的科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美学来说,主要回答了一个问题,就是艺术起源的问题。

谷鲁斯和普列汉若夫谈艺术起源就是站在人类学角度,认为艺术起源于日常生活实践如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等。

《谈美》读后感2“一位老朋友的来信,写过一篇为《美的定义及其解说》的近万言长文,承他不弃,来信要我提意见。

”朱先生看过之后说道:“这种玩弄积木式的拼凑也煞费苦心,可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呢?难道根据这样拼凑起来的楼阁,就可以进行创作,欣赏和批评吗?”“‘定义’之后还附了十三条‘解说’,仍旧是玩弄一些抽象概念,并没有把‘定义’解说清楚。

作者始终一本正经,丝毫不流露一点情感。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朱光潜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态度坚决,措辞严厉,即使是老朋友为了科学也毫不讲情面。

《谈美》读后感3花宜清香,风宜皎洁,春风宜温和,秋雨宜凄厉。

朱老先生用美的文字讲美,娓娓津津,如沐春风。

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之事,束缚中挣扎得自由,整齐中酝酿出变化,良言颇多,真与美并无隔阂。

另一部谈美书简,意识形态色彩之浓堪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小册,读不尽老先生美的书简里戏谑与悲凉,那一年代历史明镜。

引借“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标语牌劝告游人:“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谈美》读后感5篇

《谈美》读后感5篇

《谈美》读后感5篇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碧绿如茵的草坪,五彩缤纷的繁花,秀丽奇绝的山水,月明星稀的夜晚……下面是收集的《谈美》,欢迎阅读。

美的本质是什么?怎样认识美?朱光潜先生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是一个关系到能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美学难题的大问题。

这也是这本书的根本问题,到底什么是美学。

我通过读这本书分析出了三个重点问题:1)美学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美的定义是不同的。

2)通过谈美,引入了许多治学的问题和很多怎样做人的问题。

3)美学源自于生活,研究个方面美学,要从生活中找到根源。

当美学发展到了21世纪,他并不拘泥于艺术上的美学,而是 ___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也处处有美学,并且,关注自己心灵,精神成长的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研究美学。

举个例子,穿衣打扮已经是现代人每天必备的功课了,而房屋装修更是一门重要的美学学问,比如:欧式概念,田园风格,日式家居以及中西合璧等等。

所以美学能为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它不是实用主义,而是不带有功利心态的心理活动,他可以让人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及精神上的享受。

不仅仅是生活,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了许多只学为人的道理,对于怎样开展治学工作,他教导说:“我们干的事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

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干扰和阻碍的勇气。

”很显然作者是很重美学这门学问的。

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学呢?如果一个人能将美学融入到自己的人格,那么他就能内外兼修,他处理问题又潇洒的风采,研究问题又有严谨的态度,这就是红楼梦中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及文章”吧。

最后我想提朱光潜先生奉行的“三信主义”。

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能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得起,不推诿给别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推延给未来。

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

《谈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谈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谈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谈美》首先告诉我们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存在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三种态度。

唯美感的态度是物我两忘、非功利的目的,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谈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这是朱光潜先生为人的准则,也是《谈美》一书最基本的观点。

书中这样比喻,当你走在一条河流的两岸,如果你在河岸的这边,你就会发现对岸的景色比这边的美,而当你走到了河的对岸时,你又会发现对岸的景色又要比这边的美。

对此,朱光潜这样说道:你在河的这边,对岸对于你来说是孤立的,你在欣赏它的时候是不受它的羁绊的,而这边的景色却因为你身处其中,为其所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俗世中的我们总抱着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心态,将它当做自己的垫脚石。

须知唯有独立绝缘地看待事和物,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欣赏,方能体察其美,若怀实用性目的,则心态已失。

佛家经典《心经》的前三个字就是“观自在”,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跳出自我,就是美的获得。

全书也是以此为目的,把其中经历的各种过程、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第一封信中所举的古松的例子,就是如此。

庭院中的一棵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即以一种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物学家;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

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中,实用家想的是如何才能把这棵古松做成精美的家具,或者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而科学家所想的则是这棵古松的年龄、属类等,这两者都在无意间把外在的意向同自己的行业、学识等联系起来,都把古松当做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联系的各种事物上去;但是美学家则是把古松独立于自我之外,从第三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觉去体味。

如果把这种美学经验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这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这也是作者通过本书向我们传递的思想方法。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谈美》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谈美》读后感1在接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之前,我曾一直认为,“美”正如其字一般,像一个戴着头饰的美人,让人一眼方知,这就是美。

爱美之心,不仅人皆有之,而且自古有之:“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美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美景;“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是美食可见,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放弃过对“美”的追求。

《谈美》一书,让我开始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美”?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然而,我们忘记了,美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通过不断训练,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这也让我忽然意识到,人们对“美”的认识也是可以不断地成长的。

大语文之魅力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位温柔的女子――著名主持人董卿。

她的美,不止于姣好的容颜,更源于她渊博的学识和涵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每,她那摄人心魂的谈吐,令我一次又一次臣服于大语文的魔力。

有人说,语文之美,是对大江东去的向往;是对唐诗宋词的热爱;是怒发冲冠的激情;是大漠孤烟的雄浑;是小桥流水的婉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美育”是值得学习消化并渗入语文课堂的。

正如高尔太说:“美,只是人感受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显然,“美”是一种主观意识,却也离不开客观事物。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可以从教会学生欣赏语文的魅力开始。

品味语言之美语文有这样的魔力,会让你沉沦在她的柔波,忘情享受字里行间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味语言之美是最先要做的。

在这一环节,我们常常做的就是带领学生美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例如我在教学统编教材《伯牙鼓琴》时,通过配乐读、生生互读、师生合作读、接龙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小古文语言简练之美、骈俪对仗之美、音律工整之美......带领学生从语言美中走来,再向语文美中走去。

《谈美》的读后感10篇

《谈美》的读后感10篇

《谈美》的读后感10篇《谈美》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120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谈美》读后感(一):诗性中谈艺术书的封面颜色排版有简洁的美,只是翻开后看到的绘图多少让人失望和不舒服。

作者的内容和写作风格不论怎么都不和绘图相搭,一下让人有些挫败。

虽说部分是理论的东西,但还是保留一种诗人的气质在文字间。

恰好读此书时在穿插《人间词话》看,相信作者也是在此书里找到一些灵感和寻思。

通篇谈美最终落脚点还是对人生和人心的修养。

用一种更纯粹的眼光和角度来发现和赞叹美。

《谈美》读后感(二):拜读4个小时看完这本书,做了目前为止最长的读书笔记,翻到最后一页1932年,顿时石化,真是经典文字的影响力超越时间。

发现居然是一本对艺术和设计有具体指导意义的方法论类图书后半部分操作性极强十分具体前半部分根据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辩证的驳斥也是对进入美学相关行业的人员的提醒与纠正适合反复翻来思考通篇总结比之前看过的某些日本设计师翻译后的设计方法类的图书相比那些真是弱爆了这本参考性很强而且更贴近国情有些部分像我这种仅有中学古文基础的人看来也仍旧感到受益匪浅不禁赞叹当年的语文课本里面节选的内容真是太有水准了文字平实对一些问题态度还是很小心的所以容易被人接受在临走前两个月时间翻到这本书真是冥冥之中的万幸。

《谈美》读后感(三):对美的欣赏是一种智慧期末上自习劳逸结合的看完的一本书,民国大师的小品文果然不错,不到十万字把美啊艺术啊谈的很是透彻。

慢慢走,欣赏啊。

生命中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欣赏可能是用心去感悟,而不是单纯的用知识去考据与批评,对艺术的欣赏更多的是一种智慧吧。

看完感觉自己对美的认识又提高了许多,觉得自己更好看了呢,哈哈。

朱老说人生应该严肃与豁达兼具,看来自己还是豁达有余,严肃不足啊。

读书摘抄: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谈美》读后感(精选10篇)《谈美》读后感1本人读了朱先生的谈美,对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

其中最能领略到的是作者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

物质是可以用尽的,而无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传供世人享用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我将逐一分析。

其中读到朱先生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作者谈及了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

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物都如此何况是人呢?对于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娱乐业,为什么有一些流芳百世的歌星、影星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从商业的角度上说他们代言某一商品帮助提高销量,简而言之就是有利可图。

而从艺术欣赏的心态去看明星,那些唱了几首经典的歌曲,或者成功塑造了某一个电影人物的,那是可以让人们永远记在心中,漫漫回味的。

我想这对于那些明星自己来说这比财富和获奖荣誉更有成就感和最有意义的吧!美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

这一段大体可以证明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它确实是不实用的,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后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灵、精神的健康成长。

其实美感无时无刻都冲斥在我们生活当中,从最简单的吃穿住行来说大多人们都会选择环境优美安静的餐厅就餐,因为感官的满足可以提高食欲。

《谈美》读后感6篇

《谈美》读后感6篇

《谈美》读后感6篇篇一: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著作《谈美》。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

在《谈美》一书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美——是一种人生态度。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

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

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种田的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

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仅仅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却把道理说得那么清楚,而且也用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接受。

朱先生用很朴实很精确的语言将一系列抽象的美学概念给我们描绘了出来。

其实我们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多去思考问题,考虑人家是怎么看我的,了解人家对我的态度;有时,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适不适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决定。

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盲目而错失良机,总是会因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坚守自己的东西。

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

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谈美的读后感(通用5篇)

谈美的读后感(通用5篇)

谈美的读后感谈美的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美的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美的读后感1这真是一本独特的书,讲“美”。

“美”,我们常常用到的形容词,但到底什么才是美,我想没人能够说得清楚,我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这一关乎哲学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朱光潜,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此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写到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树的三种态度。

园里的一棵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想着如何把它做成精美的家具;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物学家,想着它是一棵叶为针状的植物,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如画师,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以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朱先生说:“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所以生活中其实从不缺少美,只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把这种美学经验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总是会有坎坷和挫折,当我们感到挫败抑郁时,和不把自己从这种落寞的情境中隔离开来,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说不定能够发现一个全新的视界,让你豁然开朗,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总之,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让我学会试着用一种新的思维去看周围的一切。

谈美的读后感2美的本质是什么?怎样认识美?朱光潜先生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是一个关系到能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美学难题的大问题。

《谈美》的读后感

《谈美》的读后感

《谈美》的读后感《谈美》的读后感(通用10篇)《谈美》的读后感1近日读朱先生的《谈美》,颇为喜爱,感觉收获颇多。

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

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

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纵观全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章和第十三章,第五章谈得是美感与联想,提出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大多数情况下是散漫飘忽、偶然的。

美感源于某事物能唤起甜美的联想,但是联想所伴的快感不是美感。

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

而第十三章则阐述了因袭格律的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传达的方法在于练习和模仿,绘画和作文均是如此。

关于媒介的知识的学习就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一端。

凡是艺术家都必须有一半是诗人,一般是匠人。

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妙悟来自性灵,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在《谈美》中,朱先生以自己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

先生有言:“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的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作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一切不老实的人做任何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都不会走上正路的。

”文品表现人品,以上这番话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学习美学的态度问题,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贯之的为人之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

其实朱光潜先生就明确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

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谈美》读后感心得5篇

《谈美》读后感心得5篇

《谈美》读后感心得5篇《谈美》读后感心得1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这样写到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到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

词中仆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由于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他何以到处怜芳草呢?由于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

这是朱老先生〔对联〕想中的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的一个好例,在本章中,对美感和联想的关系论述可以说非常精彩,下面我们就跟着朱光潜先生的思路,细细品尝这其中奥妙。

介绍了联想的含义后,写到联想有时可以意志掌握,但大多数情境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这是在写联想的性质。

我认为是特别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比方我们晚上休息时,本应是一个意识渐去,身心放松的过程,但白天所见所看的一切就是在你脑海中不受掌握的出现,你越想摆脱他们,联想就越活跃的进行,由此可知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

而且这个联想线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它们都是偶然的。

于是写到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由于它能唤起甜蜜的联想接下来在颜色,有历史性的作品和音乐方面论述了联想势力,然后提出了本章的关键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朱先生介绍了对这个问题的两个学派,确定的是内容派而否认的是形式派。

而赞成形式派的主见,即反对杂联想于美感中。

认为联想是阻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索,联想却不免带有思索。

联想最多只能增加对一个作品的好感,但并不能增加美感。

这就是本章中传授给我们的道理,看起来很平淡,但运用到生活中,却可以反应出许多事实。

比方你在街上听到一首曲子,而那首歌正是你宠爱拿手的,脑中就不免有很多回忆联想,想到某年某月的演出,抑或是这首歌的歌手,心中可能会布满甜蜜欢乐,但这这是联想所带来的快感,并不是真正的美感经受。

真正的美感经受在于无所为而为,摒除内心的一切联想杂念,安静专一,只在意那件事务本身,如此美感才消失在心中,否则只是无端的快感。

在放眼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中,朱老先生教会我们的就是静下心来,拥有一颗纯粹纯净的心,一颗感受世界之美的心,更是一颗只属于自己的心。

《谈美》读后感心得5篇

《谈美》读后感心得5篇

《谈美》读后感心得5篇推荐文章《谈美》个人读后感作文热度:《谈美》个人读后感怎么写热度:《谈美》个人读后感范文热度:《谈美》优秀读后感心得范文热度:《谈美》最新读后感心得五篇热度:《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涵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便是免俗。

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逾越,有一些精神的拜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谈美》读后感心得,欢迎阅读!《谈美》读后感心得1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中这样写到"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词就是好例。

词中主人何以"记得绿罗裙"呢?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接近,他何以"处处怜芳草"呢?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类似。

这是朱老先生对联想中的接近联想和类似联想的一个好例,在本章中,对美感和联想的关系论述可以说十分精彩,下面我们就跟着朱光潜先生的思路,细细品味这其中奥妙。

介绍了联想的含义后,作者写到"联想有时可以意志控制,但大多数情境中,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飘忽不定的",这是在写联想的性质。

我认为是非常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比如我们晚上休息时,本应是一个意识渐去,身心放松的过程,但白天所见所看的一切就是在你脑海中不受控制的浮现,你越想摆脱他们,联想就越活跃的进行,由此可知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

而且这个联想线索前后相承,虽有关系可寻但它们都是偶然的。

于是作者写到"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接下来作者在颜色,有历史性的作品和音乐方面论述了联想势力,然后提出了本章的关键"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朱先生介绍了对这个问题的两个学派,肯定的是内容派而否定的是形式派。

而作者赞成形式派的主张,即反对杂联想于美感中。

作者认为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

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

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通用6篇)朱光潜《谈美》优秀读后感1作为一个美学家,作为一部谈美的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专心谈了美感态度,对美感态度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

朱光潜在书中,把人生态度分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美感态度求的是美。

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文章层层递进,从人们看待事物的三种不同态度到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中让我们知道美从哪里来,究竟什么是美感,明白了什么是美感之后进而讨论美本身,在“美究竟是什么”的讨论中让我们明白美和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明白了欣赏的道理,朱先生于是换一个方向从讨论创造入手,让我们明白创造本身以及与情感、格律、模仿的关系,进而明白美的特点。

该书渗透了朱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正如书中文字:“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在当今义务教育阶段,一切学习都应该自美的体会开始,美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美感的敏锐度,真正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一种判断力。

正如朱光潜的人生观: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广义的艺术。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西方的美术作品――《向日葵》。

这是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灼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画中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画家生命和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我们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谈美》读后感6篇

《谈美》读后感6篇

《谈美》读后感6篇《谈美》读后感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在逐渐地变化,众所谓的"女神""男神"四起,人们的思想也愈来愈开放,殊不知,我们却掉进了庸俗的陷阱。

问众人为何称其为神,多数回答自然是"长得美",单凭此理由出名的不是没有,这充分的体现了某些国民对于美这个字的认识不全面。

通过阅读《谈美》,我初步的了解了什么是美感的态度,美感是不带意志,就是不带占有欲的一种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在欣赏某一事物,脱离带有实用意义的态度,所有思想与欲望都无法起作用。

所以我们嘴中的称赞那些神的"美"并不是由美感所引起的而是由快感,正如书中所说"英国十九世纪有一位学者叫做罗斯金,就曾经很坦白地告诉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座希腊女神像,有一位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

’一个只能引起快感,一个是只能引起美感。

这位学者的错误把英国姑娘的引诱性做"美"的标准,去测量艺术作品。

由此观之,众所谓的"美"是由人的最本能欲念引发的,就如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

这只不过是一种俗套的审美观,这不是美的较高境界。

艺术是美的较高境界,我们如何去创造艺术之美呢?首先,我们要会欣赏艺术,这是前提。

艺术创作讲究"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此言一出,那些将艺术作品划分为"主观的"与"客观"之理,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凡是主观的作品都比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书中拿班婕妤的《怨歌行》举例"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她在做这首诗时就不能同时在怨的情感中过活,她需暂时跳开切身的情景,看看它像什么样子,才能发现它像团扇。

这就是主观中的客观即"超以象外";书中还举了七绝圣手的《长信怨》。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5篇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5篇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最新5篇《谈美》开篇举例了三种人对一颗古松的不同态度。

一位木材商,一位植物学家,一位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颗古松。

三人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但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朱光潜谈美读后感,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朱光潜谈美读后感1很久之前我就对朱先生的这本《谈美》有所耳闻,因为种种缘故,一直无缘拜读。

直至近来,耐不住友人的强烈推荐,将早以束之高阁的此书翻找出来,拂去封皮上的尘埃,细细品读。

读罢,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和回味悠长的思索。

谈美,究竟何为美?美是一种主观意向,是一种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来进行欣赏。

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讲的,谈美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免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作为在凡尘俗世中沉浮的我们,没有多少人能够真真正正地做到"免俗",但我们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研究美,追求美的过程中,领略到些许"免俗"的乐趣。

这也正是我一直苦苦所追求的:在玩味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时能够领略到一种乐趣,知晓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的,然后再把美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把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让人生美感化、艺术化。

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

美,是经过人情化的,个人的情趣不同,所以个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美景于心,是经过艺术化的自然,得益于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载体相互融合,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美,就在这情感的综合中迸发出来。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艺术家们透过他的所看,将他的所想转化成意象,融合于他的作品之中。

观赏者则通过艺术家的作品,透过其物象,将其感受的意象翻译出来,从而感受到艺术家通过他的作品想要传达的感情,再结合观赏者自身的情感与经历,进而引发出强烈的共鸣,达到一种与艺术创造者在精神上相互交流的境界。

艺术家所要传达的融入作品中的情感就是作品的神韵风骨。

这也是一个艺术作品的灵魂。

《谈美》读后感6篇

《谈美》读后感6篇

《谈美》读后感6篇《谈美》读后感1作为一个美学家,作为一部谈美的书,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专心谈了美感态度,对美感态度作了深入浅出的阐发。

朱光潜在书中,把人生态度分为三种: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实用态度求的是善,科学态度求的是真,美感态度求的是美。

于是,真、善、美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生。

__层层递进,从人们看待事物的三种不同态度到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中让我们知道美从哪里来,究竟什么是美感,明白了什么是美感之后进而讨论美本身,在“美究竟是什么”的讨论中让我们明白美和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明白了欣赏的道理,朱先生于是换一个方向从讨论创造入手,让我们明白创造本身以及与情感、格律、模仿的关系,进而明白美的特点。

该书渗透了朱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正如书中文字:“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在当今义务教育阶段,一切学习都应该自美的体会开始,美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美感的敏锐度,真正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审美能力,形成一种判断力。

正如朱光潜的人生观:人生的艺术化。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比较广义的艺术。

学术界有人指出:“朱光潜对美学的理解可以说是非常之深,他对西方美学的介绍,在《谈美》中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师的化境。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西方的美术作品——《向日葵》。

这是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作品,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灼热的黄色,不仅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画中的向日葵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而是画家生命和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我们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谈美读后感范文(精选18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美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谈美读后感篇1《谈美》读后心得读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感觉这部书不像是在谈深奥的美学,而更像是一部介绍美、鼓励年轻人去发现美、创造美的书。

朱光潜先生在这部书里面所提到的美,也并非完全是哲学意义上的“审美”,而是更多的在探讨自然美、艺术美、人生美,这些我们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美的事物。

朱光潜先生开篇就开始谈如何发现美。

究竟美在哪里?究竟什么是美?人和人的看法多有不同。

正如书中提到的关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的问题所展示出来的,画家认为是美的古松,在植物学家与商人眼中却只不过是一株客观实在的,实用的植物。

按照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所说,正是因为植物学家与木商不能够跳出他们的专业的实用范畴才不能发现古松自然的“盘屈如龙蛇的弦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可能也就是常说的“审美无功利”的通俗易懂的说法。

但是,等到后面又谈到创造美的部分时,这种观点未免又有一点片面了。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品真正是不朽的。

”的确,真正的艺术品自然会永垂不朽,但如果脱离了孕育它的历史环境,再伟大的艺术品也是无从产生,更别提什么永垂不朽了。

朱光潜先生如此说,当然是为了纠正人们对于审美无用的误解。

说动人心魄的历史于我们无意义而《短歌行》于我们亲切,其实是漫长的时间已经把厚重的历史和我们的实用的范畴远远的疏离开来,让我们有机会以身处之外的心理来享受历史的跌宕起伏。

艺术品作为一种对历史的记录或演绎,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这种美的享受大概不是当年历史的亲历者所能感受到的。

当局者迷,旁边者清。

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既有主观又有客观,或者说既要有作者的情感又要能跳出情感来客观审视。

《谈美》读后感(通用10篇)

《谈美》读后感(通用10篇)

《谈美》读后感(通⽤10篇)《谈美》读后感(通⽤10篇) 认真品味⼀部名著后,你⼼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谈美》读后感(通⽤10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谈美》读后感1 什么是美?这是⼀个很基本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多数⼈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

⼀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美学⼤师朱光潜的著作《谈美》。

其实,从另⼀个⽅⾯来说,美并没有⼀个具体的标准,每个⼈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

在《谈美》⼀书中,朱光潜先⽣给了我们⼀个答案:美——是⼀种⼈⽣态度。

朱光潜先⽣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

他运⽤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系列问题。

在前⾔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观的引导,如在前⾔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定是⼀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些弯,甚⾄难免误⼊歧途。

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

失败的教训⼀般⽐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种积极的⼈⽣态度。

在“艺术和实际⼈⽣的距离”中,有⼏句话写得很好:“种⽥的⼈常羡慕读书⼈,读书⼈也常羡慕种⽥⼈;”“⼈常是不满意⾃⼰的境遇⽽羡慕他⼈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野花⾹’。

⼈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仅仅是简短的⼏句话,但是却把道理说得那么清楚,⽽且也⽤了⼏个简单的例⼦,让我们很容易接受。

朱先⽣⽤很朴实很精确的语⾔将⼀系列抽象的美学概念给我们描绘了出来。

其实我们应该常常站在别⼈的⾓度多去思考问题,考虑⼈家是怎么看我的,了解⼈家对我的态度;有时,也要了解到⼈家的⽣活⽅式适不适合我,⽽不是盲⽬的思考做决定。

⼤部分⼈都会因为盲⽬⽽错失良机,总是会因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坚守⾃⼰的东西。

谈美读后感想最新5篇

谈美读后感想最新5篇

谈美读后感想最新5篇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

在《谈美》一书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美——是一种人生态度。

下面给您带来谈美读后感想,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谈美》读后感1开场白中写道“我坚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

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这不仅于当时那个“危机存亡的年头”十分必要,于经济高速疯长、心灵雾迷津渡的现代也迫切而有益。

唯有“无所为而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真正的成就。

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朱光潜也正是用此情怀才成就了这样一本虽薄、却厚重,娓娓道来、耐人寻味的美文。

《谈美》首先告诉我们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存在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三种态度。

唯美感的态度是物我两忘、非功利的目的,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可。

其中,美感中常有移情的作用,“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之后,文章又说明了美感与快感、与联想,与考证、批评与欣赏,与自然的联系与差别;说明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对美的差别与一致;说明了艺术与游戏,创造与情感,格律、模仿对于艺术的意义;说明了天才与灵感、汗水与努力对于艺术的作用。

最后,朱光潜强调,尽管处于正名析理期间,开篇便区别了三种对事物的态度,但其实“完美的人生见于这(实用、科学、美感)三种活动的平均发展”,“每一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让我们知道,艺术人生其实也可以很近、很亲切,与你我息息相关。

他警醒我们,“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

‘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

——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

“情趣逾丰富,生活也逾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美》读后感
京口实小崔恒娟
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心有感触。

对于先生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最为欣赏。

期中最能领略到的是作者非常经典的对美的分析论证: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但是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要靠人们细心发现的;美是客观事物加主观态度产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质是可以用尽的,而无形的美是可以带带流传供人享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作者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进行阐述。

作者在此段中谈及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

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欣赏的同时也赋予了其画家内心世界对古松的完美概念。

美的东西需要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去想,如只讲实用,那么美是最不实用的经验。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如果说人类历史生生不息,而真正能触动你我心灵深处的唯有那些给予美好情感的艺术作品,无处不在深邃的夜空中如同指路的星星闪着光,指引人们的灵魂、净化人们的思想。

俗语讲:“距离产生美”。

其实朱先生在此明确的指出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

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应该也是其中道理。

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设计在其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产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理解,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
秘感,容易从实际生活中的利害关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新鲜的、不了解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产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发出美感,使人向往。

如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