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服贸看两岸政治文化的异同
应对当前两岸关系的思考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坚持和平发展,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发展。
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政治关系逐渐改善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增加,政治关系 将逐渐改善,两岸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也将得到加强。
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未来经济合作将 更加紧密,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加强,文化交流 将日益频繁,促进两岸文化融合。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
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推动两岸金融市 场互联互通,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
文化包容与传承
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 ,增进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 。
促进教育交流
加强两岸教育交流,推动两 岸高等教育合作,培养更多 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加强媒体互动
加强两岸媒体间的互动与合 作,传播真实信息,增进两 岸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
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动 两岸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两岸共同发展。
经济互利与共赢
深化经贸合作
加强两岸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动贸易自 由化、投资便利化,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积极推动两岸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 程,加强与东南亚等地区的经济合作
,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两岸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 深度融合,提升两岸产业竞争力。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政治协商与对话
坚持“九二共识”与一个 中国原则
推动两岸高层互动
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
推进两岸政治体制改革
在政治协商与对话中,应始终坚持“九二 共识”与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和 平发展的基础。
两岸制度比较分析
两岸制度比较分析xx年xx月xx日•政治制度比较•经济制度比较•社会制度比较•法律制度比较目•两岸特色制度比较•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录01政治制度比较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选举制度01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
02中国选举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03选举制度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需要选举;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以及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的产生,也需要通过选举产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各政党在国家重大问题上协商合作,共同参与国家管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01020302经济制度比较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经济体制•自由化程度高,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干预较少,以企业为中心的竞争机制形成•金融体系健全,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内地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仍然具有较大影响力•企业受到一定程度的管制,市场准入和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仍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发展有待加强产业政策•*的产业政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内地的产业政策•以传统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比重较低•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行企业民营化和市场化改革•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产生•内地的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和市场化经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提高国有资产质量和效益•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03社会制度比较*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较为完善,包括全民健保、年金制度、劳工保险等,覆盖面较广,保障水平较高。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浅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跨境贸易的增加,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同时,两岸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的形势与发展前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两岸关系的形势主要受到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两岸政治互信的不断加强,两岸之间的互动合作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台湾方面在政治上依然存在“台独”思想,
这种思想的存在对两岸的政治关系、人民交流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缓解两岸之间的政治矛盾,实现和平统一,是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紧迫问题。
其次,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活跃,但是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台湾方面大力推进“去大陆化”战略,削减与大陆的经贸
往来,同时大陆方面也加强对台湾的经济封锁,这些因素都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提高双方的经济互补性,是未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外,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还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两岸间的文化差异较大,文化交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两岸的互动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总的来说,两岸关系的形势和前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需要强调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任何一方都无法逆转的历史潮流。
我们应尽一切可能探寻合作的契机,削弱矛盾的影响,实现和平合作的局面。
只有这样,才能够加速两岸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两岸文化的异同的发展趋势
两岸文化的异同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两岸交流的加深,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文化交融与影响逐渐增强。
作为两岸民众的文化基因和语言环境存在着许多异同,这些差异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改变着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和审美观念。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虽然两岸都使用中文,但在发音、用词和习惯用语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随着大陆普通话的普及和强化,台湾的官方语言地位也逐渐降低。
但台湾人对本地语言的保护和发扬仍然非常重视,两岸的语言差异在未来仍会持续存在。
二、历史差异台湾和大陆的历史背景迥异,台湾受到日本和荷兰等殖民统治长达200年,这导致台湾的文化受到不同的影响。
而大陆则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
然而,随着两岸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历史的差异也在逐渐融合和消失。
三、文学艺术差异文学艺术是两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陆崛起后,中国式前卫文化和后现代文学在大陆受到热烈追捧和关注,而台湾则在文学艺术方面更加注重个性和现实主义。
然而,在两岸文学艺术的影响下,两岸之间的艺术品味也在逐渐趋同。
四、娱乐模式差异两岸在娱乐模式和流行文化方面差异较大。
台湾的娱乐模式随着华语歌曲和影视作品的推出,逐渐形成了台湾本土的流行文化和艺术品味。
而大陆则更加注重团体娱乐和集体文化。
然而,随着两岸的深度交流和互动,两岸的娱乐模式逐渐融合。
五、文化优势和差异的转化两岸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是简单的优势相加,也不是文化差异的简单消解。
在双方的交流中,两岸文化中的优势和差异不断地向对方转化和演化,从而呈现出新的文化形态和个性。
总而言之,两岸文化中的异同是综合性和多方面的,不同点的存在是对立和融合的。
因此,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是简单地单方面影响和模仿,而是注重互动和创新,从中发掘两岸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更好地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观念。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浅谈当前的两岸关系关键词:两岸关系、面临问题、新形势、发展、合作、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即使如今,也面临诸多问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论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述问题,罗列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促使两岸关系更加和谐友好的发展。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
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视,他们极力要求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的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
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的最主要问题或障碍。
“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难以从根本上稳定下来,两岸关系就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和倒退的风险。
除此之外,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分为以下三点: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
目前,两岸互信较弱,两岸关系的敌对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两岸在推进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的目标、内容、时程安排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上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容低估。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难以遏制、难以逆转,加之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美日经济衰退等原因,美日“乐见”两岸在经济和事务性层面展开良性互动、通过对话“降低紧张”.但出于遏阻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美日对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保持谨慎与疑虑的态度,仍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支持民进党“台独”势力等为杠杆和筹码,插手台海局势,挑拨两岸关系,防止两岸关系发展“过热”、“过快”。
台湾经济需要“服贸”协议
台湾经济需要“服贸”协议近日来,台湾“朝野”有关“服贸”之争愈演愈烈,甚至发生部分激进学生“暴冲”、“占领”岛内立法、行政部门事件,致使台湾社会对于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争议进一步政治化和复杂化。
由此很可能导致两岸服贸协议的延宕实施或被长期搁置,进而影响包括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在内的其他ECFA后续协商项目的推进。
而这些将伤害两岸经济深化发展,对台湾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最终损及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
1. “服贸”是份好协议。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普惠两岸大众特别是台湾民众的好协议,这是不争的事实,协议本身所蕴含的的市场效应以及所彰显的“两岸特色”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协议中双方一次性承诺市场开放项目达到144项(其中大陆对台开放共80项,台湾对大陆开放共64项),涉及商业、通讯、建筑、分销、环境、健康和社会、旅游、娱乐文化和体育、运输、金融等行业。
不但开放领域广,释出的市场空间大,而且对诸如市场调研、技术检测、会议及会展服务、会计和工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以及环境服务领域(包括排污服务、固体废物处理服务、废气清理服务等)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松绑”显著,同时大陆对台湾开放的服务业与大陆“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服务业领域具有高契合度,保障未来两岸服务业合作能够从大陆经济结构调整中获得持续发展动能。
两岸服贸协议除具有巨大的市场效应外,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其“两岸特色”。
协议充分考虑了两岸经济的体量规模和发展环境,体现了大陆让利、关切台湾中小服务业者利益等特点,以及设置了紧急协商、安全例外、实施检讨、修正调整等“风险管控”条款,可以说是做到了周详缜密,处处为两岸业者特别是台湾业者着想。
2. 台湾需要“服贸”。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市场开放特征和其所具有的两岸特色,决定了其不仅能够为台湾服务业者带来商机,普惠台湾民众,而且将有力促进台湾服务业的规模成长和质量提升,带动台湾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台湾经济重现活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经济出现转折性变化,经济成长率下滑,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减少,凸显动力不足的“闷经济”特征。
两岸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前景
两岸⽂化交流的意义和前景2019-09-25在两岸交流⽇益频繁密切的⼤环境下,⽂化交流与经贸交流同样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关重要,但两岸⽂化交流的现状并不尽如⼈意,如何推动两岸⽂化交流的发展,⽂化交流对两岸关系有何重要性等,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本⽂将对之加以分析和阐述。
⼀、两岸⽂化交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加强两岸⽂化融合,增进两岸民众⽂化认同,消除“⽂化台独”的影响。
从1895年台湾被割让后,两岸隔绝近⼀个世纪,两岸⽂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同时两岸民众被隔离,相互缺乏交流和了解,产⽣了疏离感或误解。
就台湾⽽⾔,在⽇据五⼗年中,⽇本殖民者试图消灭中华⽂化,推⾏皇民化运动,对台湾民众的⽂化认同产⽣了巨⼤冲击,甚⾄培养了⼀批以李登辉为代表的认同⽇本⽂化的“皇民”。
国民党统治台湾后,特别是1949年以来,虽然重建了中华⽂化的主体地位,⼤⼒消除了⽇本⽂化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极⼒培养台湾民众反共、反⼤陆的情结。
在两岸隔绝,同时处于军事、政治对峙的背景下,台湾民众对⼤陆的误解和隔阂进⼀步加深。
近⼆⼗年来,虽然两岸不再隔绝,各项交流逐步展开,但李登辉和民进党当局利⽤执政权,⼤肆推⾏“台独”政策,落实“台独”理念,两岸交流受到⼈为的阻扰,⽂化交流困难重重。
台湾民众⽆从了解⼤陆,甚⾄受“⽂化台独”思潮的影响,对中华⽂化的认同也出现了混乱。
如在李登辉时期,以乡⼟意识和地⽅意识为幌⼦,推⾏“⽂化台独”,编写《认以台湾》历史教材等活动,试图将台湾⽂化从中华⽂化切割出来,使台湾民众的⽂化认同从对中华⽂化的认同独⽴出来。
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则全⾯推动“去中国化”,岛内“台独⽂化”⼤⾏其道。
李登辉和民进党⼤肆操弄“⽂化台独”意识,经过近⼆⼗年时间的灌输,对台湾民众的⽂化认同产⽣了根本性和长远性的伤害。
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后,停⽌了民进党推动的“法理台独”和⽂化教育领域的“去中国化”活动,并加强两岸在⽂化领域的交流。
国民党当局⼀定程度上重视两岸⽂化交流,马英九多次在重⼤场合强调要推动两岸⽂化交流和融合,宣称要从中华⽂化的基础上找到解决两岸争议的出路。
两岸文化产业政策的共性与差异
两岸文化产业政策的共性与差异一、两岸文化产业政策概况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意,大陆的“文化产业”强调内容。
虽然概念不同、内涵上也有所不同,但两岸的产业范畴划分,在整体上还是较为接近的。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两岸文化产业都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
这与双方在各个时期采取的文化产业政策密不可分。
1、概念界定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义为:那些来自于创意与文化积累,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运用,有潜力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活动。
[1]大陆将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2]台湾使用的概念是“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意,注重产权,而大陆采用的概念是“文化产业”,侧重于内容的产业化。
此外,两岸也都强调了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台湾考虑其“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的潜力和“促进整体生活环境的提升”的能力,而大陆则指出了文化产业的文化软实力作用及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影响。
2、产业范畴文化(创意)产业具体涵括的产业范畴在台湾和大陆有所不同。
按2010年出台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的最新界定,文化创意产业共分为16个产业类型,具体是:视觉艺术、音乐及表演艺术、文化资产应用及展演设施、工艺、电影、电视广播、出版、广告、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设计品牌时尚、建筑设计、数位内容、创意生活、流行音乐及文化内容、其他经主管机关指定之产业。
[3]台湾文创产业范畴的界定除有四个类别与设计相关较为突出外,创意生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独立门类出现在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
大陆文化产业的范围,2004年国家统计局划分为: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和相关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国务院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九个重点方向: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动漫和数字内容。
浅析两岸政治分歧的政治文化因素
浅析两岸政治分歧的政治文化因素作者:肖斌袁玉红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02期摘要:两岸的政治分歧是客观事实,政治文化因素是导致两岸政治分歧的一个重要变量。
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剖析两岸政治分歧的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它们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影响,进而寻求弥合两岸政治分歧的和解之道。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分歧;政治文化当前,两岸已步入ECFA新时代,经济合作深入发展。
然而,两岸的政治分歧却未因此而弥合。
经济关系固然是影响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但文化因素,特别是政治文化因素同样是影响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
两岸的政治文化本是同根同源,但近60多年来,两岸却走上了两条迥然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两岸人民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取向差异巨大,这也成为两岸政治分歧的一个文化根源。
如何正视两岸政治文化差异,寻求弥合政治分歧之道,是两岸人民必须认真对待与思考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一、政治文化概述政治文化的概念是在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中首先出现的,首次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
阿尔蒙德在其代表作《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中指出:“政治文化一词表示的是特殊的政治取向,即对政治系统和系统各个部分的态度,以及对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
[1]P14“我们仅仅是使用文化概念许多含义中的一种,即对社会对象的心理取向。
当我们说到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时,我们所指的是:作为被内化于该系统居民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系统”。
[1]P16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应该包括:(1)“认知的取向”,也就是关于政治系统、他的角色和角色的承担者、它的输入和输出的知识以及信念;(2)“情感的取向”,或关于政治系统、它的角色、人员和行为的感情;以及(3)“评价的取向”,关于政治对象的判断和见解,特别是那些涉及价值的标准和准则,可以和信息与感情相结合的政治对象。
[1]P17本文拟采用阿尔蒙德的政治文化定义,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等三个方面剖析两岸政治分歧中的政治文化因素。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两岸关系是指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的关系,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
同时,我们也需要探索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式,珍惜过去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深思经历的曲折和冲突。
虽然两岸关系面临着发展机遇,但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
如何积极抓住机遇,冷静处理分歧,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课题。
我们需要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为重,真正秉持和认真贯彻“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理念,才能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意识到台湾问题是一个牵涉多方利益的复杂历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或意识形态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差异,包括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XXX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等。
但是,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以大学生独有的开放眼界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做出大胆但合理的设想,并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更加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加强与台湾同龄人的交流,消除他们对大陆的误解,向他们传递友好且多元的信息,让对岸年轻人看到国内未来发展的潜力无限。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开创新局面。
尽管目前形势有所改善,但是“台独”分裂活动仍是XXX势不稳定的根源。
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的稳定,促进两岸和平,不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为了达成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
由台湾反服贸事件浅谈至爱国与法治
由台湾反服贸事件浅谈至爱国与法治前段时间,发生在台湾的反服贸事件(又称“太阳花学运”)让海峡两岸都掀起了一番波澜,从普通的学生、民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主管人员,甚至两岸发表了有关言论的诸多艺人,无不卷入了这场不小的风波。
由于这场学生运动在近年来属规模较大,关系到两岸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且对两岸各层的许多人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决定通过简要地整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简单地分析来自各界的反响,来表达我关于爱国,关于法治的一些想法。
事件背景服贸,即《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
服贸协议致力于以下三点: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双方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及便利化;继续扩展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
2014年3月17日,台湾地区内政委员会等8个委员会联席初审《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张庆忠在混乱中宣布服贸审查超过3个月,依法视为已审查,送立法院院会存查,引发部分人士不满。
3月18日晚间,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和学生突破立法院警力,占领立法院议场,反服贸事件由此开始。
由于抗议群众几乎人手一支象征阳光与希望的太阳花,这场参与者大多为学生的反服贸事件又被称为“太阳花学运”。
事件发展3月23日,马英九首度出面正式回应,肯定学生关注服贸协议的热情,但指出他们占据立法院议场是违法行为,而抗议学生召开记者会回击,指马政府违法在先,才有今日人民占领国会的行动。
同日,台湾经济部召开记者会,响应学生诉求并针对服贸协议的争议进行说明,然而部分抗议学生不满官方回应,扬言将发动全面性罢工、罢课,当晚有逾千名学运分子突破警方防线,冲入行政院。
之后行政院门口集结了数千名警察和数百名镇暴警察,现场气氛紧绷。
3月24日,占据立法院的学生提出3项诉求,包括要当局撤回服贸协议。
同日,包括冲入行政院的行动总指挥魏扬在内的多人遭到逮捕,政府和台媒一致谴责学运中发生的暴力事件。
中国大陆和台湾用词上的不同和理解
我国大陆和台湾虽然使用同一种汉语,但在用词上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历史、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就我国大陆和台湾在用词上的不同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历史渊源我国大陆和台湾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这也导致了两地在用词上的差异。
1949年,我国成立后,我国大陆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词汇体系。
而台湾则保留了较为传统的用词方式,继承了民国时期的用词风格。
二、政治因素我国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地位不同,这也影响了两地在用词上的差异。
我国大陆官方主张“一个我国原则”,认为台湾是我国的一部分,因此在用词上强调统一和一致。
而台湾则主张“两岸关系”,强调台湾在政治上的独立性。
因此,在一些特定的用词上,两地会有明显的差异。
三、文化差异我国大陆和台湾的文化差异也是造成用词上不同的原因之一。
我国大陆经历了社会主义时期的大规模社会变革,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因此在用词上更偏向于宏观、集体性的表达方式。
而台湾受到更多的民主、自由思潮影响,更注重个体权利和个人意识,因此在用词上更加强调个人、自由的表达方式。
四、地域差异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域上的差异也导致了用词上的不同。
我国大陆幅员辽阔,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和口音,这也反映在用词上。
不同地区的词汇和习惯用语会有所差异,使得两地在用词上产生了一些差距。
五、国际因素国际因素也会对我国大陆和台湾的用词产生影响。
我国大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进行交流合作,因此在用词上会更加注重国际化、通用性的表达方式。
而台湾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程度较低,因此在用词上更偏向于本土化、自我定义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我国大陆和台湾在用词上存在一些差异,这是由于历史、政治、文化、地域和国际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和尊重两地的用词差异有助于促进交流和理解,加强两岸关系的发展。
两岸问题分析
论文题目浅谈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浅谈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景两岸关系的定位过于从政治层面,尤其是政治对立、意识形态上来思考问题,显然就忽视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必要性。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早就提出: 行政与政治不同。
就我们所知,尽管一些外国势力和“台独”势力试图混淆两岸之间政治和行政,但是台湾地区的政治与行政分离设计做得很好,其文官制度比较健全,政务官成败去留由选举来决定,事务官则保持相对稳定。
如果能实现政治和行政的相对分离,这有利于两岸公权力在行政事务上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有专家提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愿景得到双方高层的认同背景下,专业研究人员开始有条件寻找两岸共同治理的共识基础、路径与模式。
两岸共同事务的概念内涵非常丰富,除了各自境内事务外,与两岸相关的所有事务,都可称为“两岸共同事务”。
他建议,两岸可考虑成立“两岸共同事务委员会”,共同策画、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两岸共同事务的合作问题。
始终不渝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两岸双方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就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础。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协商谈判,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性质和前途,也关系到协商谈判最终能否取得成果。
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
十七大报告对台湾同胞作出庄严承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并要求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
十七大报告呼吁:“两岸同胞要加强交往,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继续拓展领域、提高层次,推动直接…三通‟,使彼此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形势与政策浅析当前两岸关系1
浅析当前两岸关系班级:学号:姓名:论文摘要:两岸关系一直是我们国家甚至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话题,自新中国成立后,两岸关系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目前两岸关系在政治、经济以及两岸人民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这对我国的统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两岸;关系;一、历史渊源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
台湾日月潭像中华五岳一样受人欣羡。
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
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
君不见,二零零三年两岸的贸易额达五百多亿美元吗?台胞在大陆的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吗?可是为什么会出现两岸关系呢?众所周知,自孙中山创中国国民党以来,振兴中华就是国共两党最大的共识。
国共两党合作则两利,不合作则两害。
中国二十世纪初成立的这两大政党在最初的革命斗争中都积累了不同的经验。
两党初创之初,国民党的力量因发韧于旧的国民党等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团体而强,共产党的力量因初创时沿于当时主流社会外围而弱。
两党之间的合作截止目前有两次。
军阀争斗成为中国稳定的最大威胁时,两党通过党内的合作成功地发动了北伐战争,陷军阀于土崩瓦解。
而这时革命的领导权在国民党手中,但彼时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工作显得滞后,派系的存在使得对革命果实的争抢明目张胆。
当北伐军进军到武汉时,军事主导权与政治掌控权之间的裂痕泾渭分明了。
而此时,共产党对这种权力之争毫无影响。
这是由于共产党成立之初缺乏经验的原因。
最终,这次历史上最大的政党之间的合作走到了尽头。
共产党离开了合作队伍,国民党独自完成了北伐。
共产党在屠刀面前认定中国国民党一夜之间成为了革命对象,开始了“二次革命”,通过三大起义开创了红色政权割据局面。
而中国国民党成为主政中国的执政者。
几乎在同时,中国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地方军政集团与中央之间展开了权力斗争。
当蒋介石取得了绝对优势的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新的斗争对象。
可是共产党不是如其他军事集团一样容易解决。
当代两岸政治文化的比较分析
、
当代 台湾政 治文化 形成 、构 成及 特 点
治文化 ,也涵盖台湾 、香港 、澳 门等地区偏资
近代 以来 ,大陆和台湾各 自政治 、经济以
本 主 义 的政治 文化 。当然 ,各 自不 同 的社 会 历 及社 会 发展 的道 路有 所不 同 ,因而双 方在 中国
史发展进程和诸多内外社会历史 因素 ,造成 了 传 统文 化 的继承 和发 展上 亦各 有 千秋 ,它 们共
而且需要 了解它的基本倾 向。我们把这些倾 向 化 。根据 比较政 治学 的理论方 法 ,要研究分
( 政治体系 的心理方面) 称作政治文化 。它包 析 当代 台湾地 区的政 治文化 ,首先必须要 了 括一 国居 民中当时所盛行的态度、信仰 、价值 解 构成 台湾政 治 的行 为主体— — 台湾 民众 的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化 ,都 包含 于 中国政 治文化这 个 大 系统 中。 当然 ,海峡 两岸 各 自的历 史发展进 程 决定 了
两种政治文化之 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乃至矛盾冲突。近些年来,两岸政治文化 中民主观 日
益 高扬 ,从 双 方关 于 民主 的一 致性诉 求 中 ,可 以看到 中华文化烙 印 下的两岸政 治文化 能够
( 一 )政 治认知 的复杂化
受 外来 殖 民者 的侵 略 ,而 当时 的 中央政府 则往 往 视 其 为 蛮 夷 之 地 ,对 之 关 注 不 多 。 自1 8 9 5
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 年 《 马关条约 》签订后 ,台湾同胞先后经历了
种 人 物 、事 件 、活 动 及 其 规 律 等 方 面 的认 E t 本 的残 暴 殖 民统 治 、 “ 2・ 2 8 事 件 ” 以及 国
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
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两岸共同点对于推进两岸关系的责任,两岸有许多共同点,这是和平发展的动力和内涵。
大陆强调,两岸要增强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
因此,大陆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进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迈进;坚持增进两岸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继续反对“台独”,为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采取更多积极举措。
台湾方面的表述主要集中在,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不会推进“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两岸关系间的易与难、政与经难以划分,但是民间已经在谈,政治议题协商要稳健可行;要强化两岸经济关系和经济整合,为两岸创造更多的实质利益;深化社会交流,加强文化交流等。
以上可以看出,两岸双方在推进和平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在推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
两岸发展的原则与认识:尽管两岸关系复杂、困难,有识之士仍然不断努力,希望营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
大家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两岸关系要能够稳步发展,就要从高处、大处、远处着眼。
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势而言,下列原则与认识似乎是不可少的:第一,面对现实,做到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
第二,认识到两岸纠纷的复杂性与历史深度,所以两岸问题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
换句话说,目前要改善、要改良,不是要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要放弃对抗斗争的思维,迈向与人为善、追求最大共识的思维。
换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多累积善意,多累积成就。
第四,双方考虑彼此关系时,少做无谓的政治符号的坚持,多做以人民的价值,人民的福祉未核心考量的事。
民众希望两岸安定、繁荣,希望加强交流、增进利益,两岸政府的政策不应违背此一人心与走向。
两岸应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第五,双方应当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
民进党利用“反服贸”反中倒马意在击溃两岸和平
民进党利用“反服贸”反中倒马意在击溃两岸和平
何明国
【期刊名称】《当代社科视野》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学生占领“国会”议场已进入第17天,何时退出议场是未知数。
学生的行为连美国当年反越战学运领袖之一、现任《尼尔森报道》的主笔克里斯?尼尔森都看不下去,跳出来质疑民进党支持学生霸占的背后思维究竟是什么?
【总页数】1页(P48-48)
【作者】何明国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8
【相关文献】
1.角色与惯习——"3·18反服贸运动"中的多元运动者
2.从“反服贸”、“反课纲”运动透析台湾公民教育困局
3.台湾当局在"反服贸协议"中的网络舆情治理
4.“和
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必争之地——兼论党的新闻工作在反和平演变中的
地位和作用5.“反红媒”的民进党当局无法封住海峡两岸人民追求和平的心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反服贸看两岸政治文化的异同
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两岸政治文化产生了甚为巨大的差异。
本篇论文主要从反服贸看两岸政治文化异同。
为加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依据《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经平等协商,达成《台湾服贸协定》。
这一协定一出,便引来反对的潮声,台湾学生抗议问题症结点有以下几方面:
1.服贸当初台湾允诺要逐条审议,但后来却没有(抗议黑箱作业)
2.服贸协议中开放登台就业或登台开店(影响台湾就业率)
3.顺便表达台湾青年人对马英九的极烈不满
而台湾民众主要抗议内容如下举例:没有开放大陆地区劳工,但随著陆资来台的董事、经理、主管等都可能取代台湾劳工;没有开放投资移民,但陆资不撤,两个中共籍董事却可一直住台湾;没有开放计程车业,却开放大量运输业;没有开放中药材零售,却开放所有零售业让陆资经营;没有开放出版业,却让书报杂志的印刷、排版、零售、批发都让陆资经营,闭门造车,向下沉沦。
从政治制度来讲,海峡两岸的政治制度不同,大陆只有共产党,但台湾有国民党和民进党,国民党多数是从大陆过去的,民进党是台湾的土著,经济台湾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军事中国大陆你可以去网上找,推荐你去铁血,军事方面台湾是没有什么自己的武器,多数来源于进口美国的武器,文化方面几乎相同,但民族文化比台湾多,台湾多了一个高山族文化。
此问题端看你是什么身份,去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即可。
两岸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型态皆有很大差异,长达60多年的分治,两岸之间有太多不尽相同之处,自陈水扁下台后,许多学生因受台独思想影响,在一些人的煽动下,才会有反对服贸协定的想法与言论。
而4月17日宣布将服贸协议送院会存查的事实,未获公正认定,“立法院”公报以“现场一片混乱”记录,议事人员做出这样的记录,国民党团向王金平争取无效,被迫让此案回到委员会审查。
“裁判不站在国民党这一边”,党团高层干部无奈表示,虽然“立法院长”和秘书长都是国民党党员,但“立法院”的公报结果显示,裁判并未站在国民党这边,只有让步的选择。
党内高层表示,服贸协议重回原点,国民党已被迫让步,希望王金平主持朝野协商,让朝野达成共识化解僵局,恢复“立法院”正常运作,也让学生不要再占据议场。
行管一班杨煦
320120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