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开题报告撰写的三个误区_一种教育学的视角_李润洲
开题报告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把“研究理理由”当作“研究问题”开题报告的⾸首要任务是要清晰地阐明研究问题,其道理理⽆无须多讲,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对问题的研究,⽽而不不是对知识的宣讲。
因此,在开题报告的答辩会上,⽼老老师经常追问的是“你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什么”。
此时,多数研究⽣生会流露露出⼀一脸迷茫、困惑的神⾊色。
⼀一⽅方⾯面,研究⽣生深知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心⾥里里⼜又犯嘀咕:开题报告写了了那么多内容,尤其是有专⻔门的“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难道⽼老老师还没有看出研究问题来?其实,这⾥里里的奥秘在于有的研究⽣生只是在“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中阐述了了研究的必要性,错把“研究理理由”当成了了“研究问题”。
⽐比如,《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在“问题提出”中,阐述了了“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的理理由有三:①“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其论述,⽆无论是“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网络给德育带来了了很⼤大的挑战”,抑或“学⽣生的思想状况很不不乐观”,都旨在表明“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教育性的融合”。
通过揭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了可能性”和“语⽂文的教育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了条件”,⽆无⾮非是想说明“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可⾏行行性。
③“运⽤用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为教育研究者的追求”。
其阐述的要点是“课堂教学框架---教育叙事的依据”和“课堂教学的场景---教育叙事的源泉”。
这些观点也只能表明运⽤用叙事对“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进⾏行行研究的契合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自从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打通了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以来,就⽆无须再论证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更更何况,“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本来是要阐明研究问题的,⽽而⼤大谈特谈研究的理理由则不不仅有违“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的初衷,⽽而且使下⾯面的阐述(⽐比如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失去了了⽬目标和⽅方向。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存在的误区及建议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存在的误区及建议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自己所选课题进行概况陈述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医刊汇编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研究者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存在以下几种误区,应引起注意。
一、课题名称存在误区。
很多研究者通常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想对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这也是申报课题的基础。
但是,不少研究者申报的课题名称往往表意不清,因此需要引起注意。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存在误区。
对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准确,能够更好地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
但是,不少研究者往往忽略了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或者界定不准确,从而导致在制定研究内容时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三、课题研究目标存在误区。
在开题的过程中,很多研究者对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把握不准,导致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相混淆,或是研究目标脱离了研究内容,两者不能融为一体。
因此,需要清晰地理解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四、课题研究内容存在误区。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研究内容基本上就是课题名称;(2)研究内容不能紧扣课题名称;(3)研究内容偏离课题名称。
为避免以上的误区,我们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应围绕课题名称,仔细地考虑一下:核心概念有哪些?它们的一般性含义是什么?在本课题中有哪些特殊含义?要通过概念界定,提出自己对课题的独到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
在研
究内容上,要聚焦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整体设计研究内容;在内容的分解上,要体现出较强的逻辑结构,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才能使得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三个维度相一致,从而有利于开展研究,形成成果。
【精编】开题报告的误区-word格式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开题报告的误区同学在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的时候存在怎样的误区呢?开题报告的误区会影响到论文的质量,急需引起应有的重视。
下面是羽利小编分享的开题报告的误区,欢迎阅读!误区一:把研究方法的列举当成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对研究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开题报告的基本要素。
换句话说,开题报告至少要告诉读者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预期结论是什么等内容。
如果说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是旨在阐明研究问题的话,那么研究方法则是阐释如何解决拟要研究的问题的。
而阐释如何解决拟要研究的问题并不是列举各种研究方法,而是展示研究方法的运用。
但是,多数开题报告对于研究方法的阐述存在着简单列举的弊端,错把研究方法的列举当成了研究方法的运用。
比如,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历史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简单摘抄些各种研究方法的阐述,从而把研究方法的运用变成了研究方法的讲解。
更有甚者把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杂列在一起,诸如列举调查法、访谈法、质的研究和叙事研究等,而不知质的研究、叙事研究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范式。
质的研究通常是与量的研究相对而言的,它常采用调查研究法尤其是观察法和访谈法;叙事研究也不是与调查研究并列的研究法,与叙事研究并列的通常是实证研究。
况且,调查法如果不特别注明是问卷调查,那么通常意义上的调查法就包含着访谈法。
而要想走出研究方法列举的误区,最佳路径是研究问题准备如何解决就如何叙述和呈现。
比如,调查法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拟如何解决,就如实地描述和展示出来。
因为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的区分是人为的,某一问题的解决总是蕴涵着解决该问题的某种方法,而某种方法也总是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
只有当人们就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时,才会产生解决了什么问题与如何解决该问题的区别,才有了问题与方法的区分。
论文开题报告撰写中的误区及矫正方法
论文开题报告撰写中的误区及矫正方法在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导致开题报告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针对论文开题报告撰写中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顺利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
一、误区一:对选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误区,即对选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这会导致开题报告中问题的定位不准确,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合适,从而影响整个研究的质量。
矫正方法:在选择研究选题时,一定要对选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明确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导师进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确保对选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误区二:文献综述内容过于简单在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部分,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误区,即文献综述内容过于简单,只是简单罗列前人的研究成果,缺乏对文献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矫正方法:在进行文献综述时,不仅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还要对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可以对文献中的研究方法、结论等进行比较和评价,指出前人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误区三:研究方法选择不当在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但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误区,即研究方法选择不当,无法有效地解决研究问题,影响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矫正方法:在选择研究方法时,一定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误区四:开题报告结构混乱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误区,即开题报告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影响了整个开题报告的质量。
矫正方法:在撰写开题报告时,一定要按照规定的结构和格式进行组织,确保开题报告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可以在写作前制定一个详细的提纲,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逻辑关系,有条不紊地进行撰写,确保整个开题报告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开题报告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
开题报告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概述研究题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预期的结果。
然而,在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开题报告撰写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开题报告。
首先,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关于开题报告结构的。
有些学生会在结构上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组织报告的各个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明确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预期结果等。
在每个部分中,学生需要陈述清晰、逻辑严密,使得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研究课题以及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
其次,许多学生在开题报告中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是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或研究目的。
开题报告应该回答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并解释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他们可能会在报告中过于笼统,而缺乏具体细节。
因此,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之前要充分考虑他们想要解答的研究问题,并确保在报告中明确呈现研究问题和目的。
第三,一些学生在开题报告中没有对现有研究进行充分的文献回顾。
在开题报告中,学生需要展示自己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解释自己的研究如何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
如果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文献回顾,他们可能会在开题报告中忽略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未能将自己的研究置于更大的研究背景中。
因此,学生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理解相关领域的文献,并将其纳入开题报告中。
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在开题报告中没有清晰地说明研究方法。
在开题报告中,学生需要阐明其研究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方法是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的。
如果学生没有明确说明研究方法,读者可能会对研究的可行性产生疑问。
因此,学生需要详细描述他们计划采用的研究方法,并解释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最后,一些学生在开题报告中往往没有充分地考虑到研究的局限性和潜在问题。
在开题报告中,学生需要诚实地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一、缺乏清晰的研究背景和动机在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时,很多学生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缺乏清晰的研究背景和动机。
这会导致开题报告缺乏说服力,无法让导师和评审委员会明确了解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为避免这一错误,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应该充分阐述研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动机和意义,指出研究的价值所在,从而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
二、研究问题定义不清晰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研究问题定义不清晰。
有些学生在开题报告中提出的研究问题模糊不清,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后续研究无法有效展开。
为避免这一错误,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应该确保研究问题具有明确的定义,能够明晰地指导后续研究的开展,同时要注意研究问题的可操作性,确保能够通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来解决问题。
三、文献综述不充分或不及时更新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但很多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常常出现文献综述不充分或不及时更新的情况。
这会导致学生对研究领域的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准确把握前人研究的成果和进展,影响后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为避免这一错误,学生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应该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确保对研究领域的了解全面深入,同时要及时更新文献,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四、研究方法选择不当研究方法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很多学生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常常出现不当的情况。
有些学生选择的研究方法不够科学有效,无法有效解决研究问题,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为避免这一错误,学生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确保能够有效解决研究问题,同时要注意方法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确保能够顺利开展后续研究工作。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不到位数据收集和分析是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很多学生在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时常常出现不到位的情况。
有些学生收集的数据质量不高,样本量不足,导致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有些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操作不当,结果解释不清,无法有效支撑研究结论。
开题报告的误区
开题报告的误区同学在撰写论文开题报告的时候存在怎么样的误区呢?开题报告的误区会妨碍到论文的质量,急需引起应有的重视。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开题报告的误区,欢迎阅读!误区一:把研究办法的列举当成研究办法的运用研究咨询题、研究办法以及对研究咨询题的基本观点是开题报告的基本要素。
换句话说,开题报告至少要告诉读者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以及预期结论是什么等内容。
假如说咨询题提出和文献综述是旨在阐明研究咨询题的话,那么研究办法则是阐释怎么解决拟要研究的咨询题的。
而阐释怎么解决拟要研究的咨询题并别是列举各种研究办法,而是展示研究办法的运用。
但是,多数开题报告关于研究办法的阐述存在着简单列举的弊端,错把研究办法的列举当成了研究办法的运用。
比如,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历史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办法,并简单摘抄些各种研究办法的阐述,从而把研究办法的运用变成了研究办法的说解。
更有甚者把别同层次的研究办法杂列在一起,诸如列举调查法、访谈法、质的研究和叙事研究等,而别知质的研究、叙事研究并别是一种具体的研究办法,而是一种研究范式。
质的研究通常是与量的研究相对而言的,它常采纳调查研究法尤其是观看法和访谈法;叙事研究也别是与调查研究并列的研究法,与叙事研究并列的通常是实证研究。
何况,调查法假如别特别注明是咨询卷调查,那么通常意义上的调查法就包含着访谈法。
而要想走出研究办法列举的误区,最佳路径是研究咨询题预备怎么解决就怎么叙述和呈现。
比如,调查法是用来解决什么咨询题的,拟怎么解决,就如实地描述和展示出来。
因为研究办法与研究咨询题的区分是人为的,某一咨询题的解决总是蕴涵着解决该咨询题的某种办法,而某种办法也总是解决某种咨询题的办法。
惟独当人们就解决某一咨询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时,才会产生解决了什么咨询题与怎么解决该咨询题的区别,才有了咨询题与办法的区分。
而开题报告的研究办法算是用来陈述研究咨询题怎么解决的,它与拟要研究的咨询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研究生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DOI: 10.16750/j.adge.2019.01.007研究生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一种教育学的视角李润洲摘要:研究生实证论文写作是指对基于观察、调查与实验得来的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演绎的过程及其结果。
与思辨论文写作相比,实证论文写作存在着相对固定的样式。
对于研究生而言,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包括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与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三个阶段。
关键词:研究生;实证论文;逻辑作者简介: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金华321004。
实证论文写作是指对基于观察、调查与实验得来的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演绎的过程及其结果,它遵循自然科学的逻辑和范式,有着相对稳定、统一的外在形式。
不过,即使如此,有些研究生在进行实证论文写作时,仍存在着实证论文不像实证论文、实证论文不是实证论文的错误,而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包含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与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三个阶段。
一、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在方法论上,实证论文写作信奉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皆受因果或相关规律的支配,而事物间的因果或相关关系是可以通过经验而被证实的。
因此,从外在结构上看,实证论文有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一般由问题与假设、方法与过程、结果与讨论等要素构成。
问题与假设。
一切研究皆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写作无非是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结果用文字、数字等符号呈现出来。
从目的上看,研究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概念性问题,即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告诉读者做什么,而是帮助他们理解某个主题。
此类问题通常是认识上的问题,诸如何谓教育,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教育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等问题。
二是实用性问题,即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告诉读者怎么做,才能改变某种棘手的情况或至少使这种棘手的情况得以改善。
此类问题通常是实践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三是应用性问题,即不仅告诉读者如何做,而且解释如何做的原因,此类问题既不是纯概念性问题,也不是纯实用性问题,而是二者的综合,诸如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及其培育,就包含了认识问题与实践问题[1]。
走出开题报告撰写的三个误区——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走出开题报告撰写的三个误区——一种教育学的视角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论文的第一步,它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然而,在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走出开题报告撰写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机械填写模板开题报告通常有一套标准的模板,其中包括了各种要素,如课题的背景、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等。
但是,很多研究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只顾着填写这些要素,却忽略了深入思考。
他们往往采用模板化的语言,缺乏个人思考和创新。
这种机械填写模板的做法,导致开题报告缺乏独特性和深度。
解决这个误区的办法是,在填写模板之前,我们要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思考。
只有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研究课题在学科发展或实践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得开题报告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误区二:缺乏对现有研究的回顾开题报告通常要求回顾现有的研究成果,以便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现有研究中的位置和特殊性。
然而,很多研究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一些相关研究,却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和批判性思考。
这样的开题报告无法体现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
要避免这个误区,我们需要进行广泛的文献检索,了解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同时,我们还应该对这些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包括方法的局限性、缺乏的方面以及仍存在的问题等。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
误区三:不重视研究问题和方法的设计研究问题是开题报告的核心,它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然而,很多研究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研究问题列出,却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界定。
他们也往往对研究方法的选择缺乏充分的考虑,只是简单地应用已有的方法。
为了解决这个误区,我们应该对研究问题进行逐步细化和界定。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问题的可行性、重要性和研究的难度等因素。
研究生个案写作的方法论反思——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科研计划,做适当的调整,依我所有,寻我所求。
类似于国外一句常用的话:Develop what you want on what you have。
五、鼓励交流,提倡合作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毕业后需要形成独立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包括寻求研究课题的能力、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的能力、交流能力等几方面。
而交流能力除了书面交流如发表学术论文外,还包括口头交流能力。
口头报告又包括非正式的组内报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口头报告等。
国内的研究生与国外研究生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差。
国外的研究生一般都寻求各种机会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工作,乐此不疲。
与此相对比,国内的研究生很多不愿意张口,特别是在正式的国际会议上(当然这里可能存在一个语言障碍问题)即使有报告的机会,也不愿意去讲[5]。
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导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整理自己的逻辑思路,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与同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应对不同学术观点的挑战与质疑,这对完善自己的研究工作是不无裨益的。
此外,开展合作研究也是值得提倡的。
一方面通过与不同的实验室、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能够优势互补,把研究进一步深入化,提高研究质量。
另一方面,通过日常的科研合作,接受不同实验室工作模式、思维方式等软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启发科研思路。
参考文献[1] 姚期智. 科学家与科学之路[EB/OL]. [2018-09-02]. http:///htmlnews/2012/4/263418.shtm.[2] Complementarity and the 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 ofquantum mechanics[EB/OL]. [2018-09-10]. https://plato./entries/qm-copenhagen.[3] 王治平. 浅议“波粒二象性”[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1):200.[4] 冯钢. 把握指导博士生的重要环节[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7): 5-9.[5] 张伟. “反淹没式”环境下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长春大学学报, 2018, 28(2): 93-97.(责任编辑 刘俊起)DOI: 10.16750/j.adge.2019.05.008摘要:研究生个案写作是指研究生为了解答某问题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搜集、分析资料,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及其结果。
7导师论坛——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一种教育学的视角李润洲摘要:说明了研究生思辨写作的概念,即思辨写作是指借助概念、判断与推理展示思与想的过程及其成果。
认为思辨写作虽然千姿百态,但因其共享着相同的研究范式而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
这种特定的内在逻辑至少有三:一是澄清核心概念,夯实思辨写作的根基;二是践行辩证思维,展示思辨写作的深刻;三是证成价值命题,实现思辨写作的旨趣。
关键词:研究生;思辨写作;内在逻辑;教育学作者简介: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金华 321004。
通常来看,思辨写作与实证写作相对。
如果说实证写作信奉研究对象是外在于人的客观事实,那么思辨写作则坚守研究对象是人参与其中的文化事件;如果说实证写作推崇实验、证明的研究方法,那么思辨写作则运用理解、体验的研究方法;如果说实证写作旨在探求可重复检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思辨写作则旨在确定事物或现象应当满足的标准或规范。
由此可见,与实证写作相对的思辨写作固然不像实证写作那样具有相对统一的显性结构,而呈现为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但因其在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上共享着相同的研究范式,从而使思辨写作具有特定的内在逻辑。
那么,对于研究生而言,思辨写作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样的?一、澄清核心概念,夯实思辨写作的根基无论是实证写作还是思辨写作,皆需借助概念展开。
因为概念是人思维的细胞,也是人言说的逻辑起点。
如果说实证写作的概念是诉诸人的经验的操作性定义,具有相对的确定性;那么思辨写作的概念则是灌注人的想象的意义概念,具有相对的可变性。
不过,无论是诉诸人的经验的操作性定义,还是灌注人的想象的意义概念,皆需具有明晰性。
试想,倘若某人连自己言说的对象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辨明白,那么其言说就会散漫无边、不得要领,甚至不知所云,就只能以其昏昏而使他人昭昭。
假如你要探讨教育问题,那么就需先搞清楚“何谓教育”;否则,后续的言说就会信马由缰、胡言乱语。
从这个意义上说,澄清核心概念,才能夯实思辨写作的根基。
学术批评的价值之维——一种教育学视角
学术批评的价值之维——一种教育学视角
李润洲
【期刊名称】《教育学报》
【年(卷),期】2008(004)002
【摘要】没有学术批评就没有学术进步.学术批评对创新教育理论、多向度理解教育实践与提升研究者的自我反思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育学术批评中,这些价值的实现却需要开展实实在在的"真"批评,斥言不由衷的"假"批评;注重专题评论,倡导融合批评;培育宽容精神,进行自我批评;进而促进教育学术的健康发展.【总页数】5页(P47-50,55)
【作者】李润洲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
【相关文献】
1.教育学应该怎么上--一种新课程价值取向的视角 [J], 李润洲
2.学位论文的创新之维——一种教育学视角 [J], 李润洲
3.论道德价值的三维性——一种评析传统道德的新视角 [J], 刘鸿海
4.“三维目标观”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命题特征——基于近九年福建省教育学试题的分析 [J], 陈恒敏
5.公共教育学教学逻辑起点的三维视角辨析 [J], 雷江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题报告撰写的三题模型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开题报告撰写的三题模型一种教育学的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开题报告撰写的三题模型,并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这一模型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开题报告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明确研究目标、梳理研究思路、规划研究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撰写过程中,许多研究者往往面临诸多困惑和挑战。
因此,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基于三题模型的开题报告撰写方法,以期帮助研究者更加科学、规范地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开题报告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进行阐述,明确开题报告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将详细介绍三题模型的核心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三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将三题模型应用于开题报告的撰写过程中,以及如何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开题报告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三题模型在开题报告撰写中的具体运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种可操作、可借鉴的撰写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提高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推动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做出贡献。
二、选题:明确研究方向与目标在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中,明确研究方向与目标至关重要。
这不仅是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指导后续研究进程的关键。
教育学视角下的选题,更是需要紧密结合教育实践,以解决现实教育问题为导向。
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作为教育学的研究者,我们应当敏锐地捕捉到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或者是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选题要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不仅是研究工作的指南针,也是衡量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
在选题时,我们应当明确研究问题的具体范围、深度和预期成果,确保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研究目标还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以便于后续的研究进程和成果评价。
关于常见开题报告误区有哪些-【范文】
关于常见开题报告误区有哪些?【范文】开题报告,指的是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开题报告,算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的一种文体。
然后再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
他们可能会采纳德尔菲法评分的办法,再由科研治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来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
开题报告要紧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刻安排等四慷慨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体现论文总构想的文字,因而篇幅别必过长,但是要把打算研究的课题、怎么研究、理论适用等要紧咨询题写得清晰明了。
开题报告普通是表格式,需要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如此做既幸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地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题目、理论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办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咨询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刻、报告提纲等。
开题报告作为科研课题的说明文章,不少人都以为可有可无,或者干脆敷衍了事,往往算是因为此才造成了科研论题别被批准或者基金申请别被许可等结果。
那么对于开题报告,究竟有哪些误区呢?第一,认为开题报告可有可无。
很多人认为写开题报告只是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一具例行公事,其意义别大,这种想法很常见,但实在要别得。
实际上,写开题报告是培养少年学子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跨入科研领域的一块“敲门砖”。
我们能够从中学习:怎么更好地进行现场调研和文献调研,怎么分析咨询题、归纳咨询题、提出咨询题,怎么设计项目、确定方案,怎么设定目标、实现目标,怎么预估困难、制订打算,能够从中学会怎么对一具短期项目进行规划。
这些年来,我为校内外的朋友们评审(或预审)了数以千计的基金项目申请书,从中发觉了一条规律:凡是毕业于名校的或师出名门的博士生,写的申请书的质量要高得多,这可能与他们仔细写过开题报告和看过导师的申请书有关。
李润洲:学位论文选题的自我追问与确证——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李润洲:学位论文选题的自我追问与确证——一种教育学的视角摘要:研究起于问题的选择与确证,而问题的选择与确证则是一个上下求索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皆需自我追问与确证,因为研究毕竟是研究生自己对拟研究问题的创新求解,其他人只能给予帮助或启发,但却不能替代或包办。
从过程来看,学位论文选题的自我追问与确证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切己之问,确定学位论文选题的议题;二是学理之问,澄清学位论文选题的问题;三是创新之问,构思学位论文选题的假设。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教育学作者简介: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金华321004。
学位论文选择什么样的问题,既直接决定着学位论文的质量,也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后续研究。
因此,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慎重的求索与充分的论证就在情理之中,也是研究生和导师煞费苦心、颇费周折之事。
不过,对于学位论文的选题而言,无论是研究生与导师协商确认,还是研究生自主选取,最终皆需研究生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自我追问与确证;否则,后续的研究将会步履维艰乃至半途而废。
那么,在学位论文选题时,研究生应自我追问什么?通过自我追问,研究生如何确证学位论文选题的价值?一、切己之问:确定学位论文选题的议题有关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之类的论著,都会告诉你好的学位论文选题既要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也要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但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却并不能让你选择到你要研究的问题。
因为人们选择什么问题既受制于人的理性判断,也取决于人的情感关注。
因此,任何好的学位论文选题既要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创新性与可行性,也要融入研究生的生命世界,契合研究生的情感欲求;而那种仅仅是理论或实践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选题,倘若未能与研究生自我生命、情感欲求发生关联与融合,那么这种“异己”的问题就难以激发研究生研究的热情,反而会阻碍研究生研究的内驱力,进而影响研究的质量。
况且,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创新性与可行性的选题有无数个,究竟选择哪个问题进行研究仍需研究生自己来取舍与定夺。
学位论文核心概念界定的偏差与矫正_一种教育学视角_李润洲
2012.6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其重要是因为学位论文的写作无非是围绕着某一问题展开论证,并尝试给予解答的过程,而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告诉读者论文所要探究的对象及其问题是什么。
倘若没有核心概念的界定或核心概念界定存在问题,那么学位论文所要研究的对象及其问题就会不明确,其写作就会变得无从下手或漫无边际。
然而,在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却未引起研究生的足够重视,从而出现各种核心概念界定的偏差,严重影响着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学位论文核心概念界定的偏差学位论文核心概念的界定是对论文所要研究的主题给予定义,或者说对学位论文所要探究的对象及其蕴涵的问题给予呈现、说明和论证,从而为学位论文的写作划清边界、指明方向,继而为学位论文的展开提供一种逻辑地图。
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界定核心概念不仅需要研究者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已有知识,而且需要研究者洞察所探究对象的内涵,廓清研究对象所蕴涵的矛盾。
因此,学位论文核心概念的界定不仅重要而且艰难,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差,其主要表现有列举式界定、烦琐式界定、模糊式界定和干瘪式界定等。
1.列举式界定学位论文通常有核心概念界定的内容,但阅读该内容却发现,有的研究者只是列举了别人对某一概念的解释,其表达样式是某学者说了什么,某学者又说了什么,某学者还说了什么,然后选择一种解释作为自己核心概念的定义,至于某学者是从什么视角、为什么这样界定该概念,以及其界定的概念有什么优缺点等问题则不进行辨析。
积极地说,这种列举式界定只是引用了别人的概念而已,纵然是不发生误解或误读,即研究者恰巧与其所引用的学者拥有相同的语境,或针对同样的问题,但这种核心概念界定方式却在借用别人概念的同时,也束缚或抑制了自己的创新,因为概念创新是论文创新的逻辑起点。
消极地讲,这种列举式界定只是把学位论文的写作当成了已有明确答案的填空题,却不知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使是相同的概念(特指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也赋有不同的意涵。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论证意识——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论证意识——一种教育学的视角李润洲
【期刊名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卷),期】2018(0)3
【摘要】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论证意识蕴含着三重内涵:一是对事实、理论的有效运用,二是与他者、自己的自觉对话,三是对概念、命题的结构序化.指出有些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论证意识迷失现象,具体表现为"证而不论"的事理分离,"论而不辩"的独白专断,"论证而无逻辑"的观点堆积.提出增强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论证意识,应该习得分析思维,洞见事理关系;增强对话意识,学会辩证思考;把握言说逻辑,细化谋篇布局.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李润洲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金华 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研究生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2.研究生个案写作的方法论反思--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3.研究生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4.研究生思辨写作的内在逻辑——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5.研究生叙事写作的方法论反思
——一种教育学的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撰写的预演和雏形。
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题报告也就意味着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
然而,由于研究生对开题报告准备或认识不足等原因,许多开题报告看似形式完美,即大多有研究问题、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假设、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等的呈现,但在开题报告形式规范的背后却潜藏着一些误区,严重影响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急需引起应有的重视。
误区一:把“研究理由”当作“研究问题”开题报告的首要任务是要清晰地阐明研究问题,其道理无须多讲,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对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对知识的宣讲。
因此,在开题报告的答辩会上,老师经常追问的是“你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此时,多走出开题报告撰写的三个误区———一种教育学的视角李润洲品牌具有促进作用。
尽管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阻力和困难。
①在法律法规方面,应将专业学位的地位、定位、作用等纳入学位条例;应尽快研究制定实习法规,使实习教育有法可依,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责权利更加明晰;应尽快研究制定实习实践标准,以规范实习实践要求,保证实习实践质量。
②在制度机制方面,整体上的教育认证制度、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制度亟待建立;高校共享实习实践基地资源的机制与制度亟待建立;对高校教师任教的工程经历要求、业绩评价导向政策亟待建立。
③在政策引导方面,应进一步将招生计划、招生录取等放权给高校,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研究生选拔方式,明确政府、学校在人才选拔中的权利和责任。
国家应进一步采取加大宏观指导和末位监控等有效措施,构建自主、自律、他律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体系。
虽然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学术型学位研究教育的重要特征已成为共识,但对什么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仍存在不同的认识。
形式上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校内实践便于提炼科研问题,易于仿真模拟训练,有利于提升研究能力,校内实践考核要求明确,方便管理,能保障基本的实践质量。
企业实践的课题直接来源于工程一线,有利于研究生感受企业氛围,但企业实践在课题选题、科研条件、实习要求、校内导师参与等方面差异较大;既有高水平实践成果又有部分实践流于形式;实习项目的设计、安全、知识产权、管理等难度较大。
本质上的问题是实践的目的、标准、要求以及如何实现。
教指委正在积极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五、工作设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两大系统的密切协同和相互支持。
教指委既要重建设、树品牌,更要根据形势的要求,做好为培养单位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建桥梁、搭平台的工作。
今后,在继续抓好内部建设的同时,教指委要积极拓展与社会相关的工作,在教育认证、职业资格对接、工程师上讲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推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责任编辑刘俊起)摘要:认为阐明研究问题、综述文献资料、展示研究方法是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必备内容,但有的论文开题报告却错把“研究理由”当作“研究问题”,误把“主题编织”当作“文献综述”,错把“研究方法的列举”当成“研究方法的运用”,从而陷入了开题报告撰写的三个误区,严重削弱了开题报告的质量。
关键词: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教育作者简介: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金华321004。
专题研究DOI:10.16750/j.adge.2014.02.0042014.2数研究生会流露出一脸迷茫、困惑的神色。
一方面,研究生深知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心里又犯嘀咕:开题报告写了那么多内容,尤其是有专门的“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难道老师还没有看出研究问题来?其实,这里的奥秘在于有的研究生只是在“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中阐述了研究的必要性,错把“研究理由”当成了“研究问题”。
比如,《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①,在“问题提出”中,阐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的理由有三:①“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
其论述,无论是“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网络给德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抑或“学生的思想状况很不乐观”,都旨在表明“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教育性的融合”。
通过揭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可能性”和“语文的教育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条件”,无非是想说明“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③“运用叙事的方法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为教育研究者的追求”。
其阐述的要点是“课堂教学框架———教育叙事的依据”和“课堂教学的场景———教育叙事的源泉”。
这些观点也只能表明运用叙事对“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进行研究的契合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自从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打通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以来,就无须再论证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更何况,“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本来是要阐明研究问题的,而大谈特谈研究的理由则不仅有违“问题提出”或“问题缘起”的初衷,而且使下面的阐述(比如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而要想走出把“研究理由”当作“研究问题”这一误区,首要的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研究问题。
通俗地讲,“研究问题”就是困惑或矛盾,是在理论或实践中存在但还没有探究或解释清楚的疑问,它主要有三种表现:①现有的研究根本没有意识到或发现的新问题。
比如,教师特岗计划实施所带来的问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等。
可以说,社会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总会涌现出一些新的教育问题。
②已有的研究还没有运用或运用得不够成熟的视角和方法。
对于同一教育现象或事实,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给予重新阐释和研究。
比如,教师成长的叙事研究,相对于原有的哲学思辩,就是试图通过叙事揭示教师发展的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③研究者直觉地预感到可能成立的新观点(相当于研究假设)。
比如,对于新课程改革所引发的重视或轻视知识的争论,有学者则认为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异议也许并不是重视或轻视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理解知识的问题[1]。
换言之,判断一个问题能否成为一个研究问题的标准是,研究的对象要么是一种新的教育现象,要么是从一个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来看,已有的教育现象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要么是已有的教育现象呈现出新的变化,反之,就不适合进行研究。
因为研究的解题不是考试的答卷,它不是对已有答案的再现,而是对未知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就《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叙事研究》而言,则可以从描述语文教学道德教育的缺失表现及其相关研究对叙事研究这一方法的忽视谈起,进而提出拟要研究的问题。
诚然,研究问题的确定并非灵机一动地拍脑袋,它大多要经历研究方向的确定、相关文献的研读、研究问题的初定与研究问题的论证等反复酝酿、孕育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选题之初,研究生通常是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而大致确定一个研究方向或领域。
此时,研究问题只是一种宽泛、朦胧与模糊的意识,而这种宽泛、朦胧与模糊的意识还需要借助相关文献的研读才能够逐渐清晰、明确与具体。
因为相关文献的研读会告诉研究者在某一研究领域,学者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只有清楚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或缺陷,研究问题才能初定下来。
而开题报告就是在研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选题的必要性和创新性进行的学理分析,即对初定的研究问题的再认识、再分析和再论证。
误区二:把“主题编织”当作“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之所以撰写文献综述,并不是为了陈专题研究①鉴于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不是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且作为学位论文预演的开题报告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故此,作者所引用的开题报告案例未注明出处。
2014.2述某一主题的相关内容,而是通过呈现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一步澄清拟要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是依托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来衬托出自己研究的意义。
因此,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理应围绕着拟要研究的问题,阐述别人在该问题上已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进而通过揭示这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指明努力的方向。
倘若研究问题相同,则应着重阐述已有研究是通过什么方法、选取什么样的材料进行的,并侧重指出自己的研究试图运用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的理由。
但无论是揭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有待解决的问题,还是阐明自己试图运用的其他研究方法或材料,其目的都是要通过相关研究成果的叙述来映衬出自己的研究的价值。
由于研究生不清楚文献综述的要义,开题报告的文献综述大多写成了“主题编织”,即围绕了某一研究主题罗列相关的文献,其样式是某学者就某主题说了些什么,某学者就某主题又说了些什么,某学者就某主题还说了些什么。
比如,《论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其文献综述就简要地概述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马丁·布伯的对话理论”和“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
这种仅仅将文献的作者、题目、核心观点一一列出,而没有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做法,看似完整、深刻,但深究起来,这样的文献综述只是与该研究的主题相关而已,除了告诉别人一些相关的知识外,并没有衬托出自己研究的独特价值。
也就是说,与既有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试图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是赞同,还是反驳某种已有的观点?若是赞同,需要充实哪些新的事实材料?若是反驳,其原有观点的缺陷是什么?自己的观点如何超越已有的见解?即使赞同,到底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其根据何在?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此文献综述却只字未提,从而使文献综述变成了“主题编织”。
而要想走出文献综述“主题编织”的误区则需要转换路径,把“主题编织”转化为“问题先导”。
“问题先导”即以拟研究的问题为中心,充分、全面地展示、陈述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都说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追问和解答,或者陈述对已解决问题所采用的不同的研究方法或材料。
它与“主题编织”的根本区别在于组织、阐述已有研究成果的主线、目的与思路的差异。
“问题先导”以拟要研究的问题为主线,“主题编织”则以拟要研究的主题为主线;前者以澄清、凸显拟要研究问题的价值为要务,后者则以告诉别人就某一主题都研究了什么为旨归;前者是用已有研究成果来衬托出拟要研究问题的价值,而后者则只是勾勒了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自然,“问题先导”的文献综述需要搞清楚拟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拟要研究的问题又包含着哪些子问题,各个要解决问题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倘若拟要研究的问题及其包含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了,那么“问题先导”的文献综述大致可分为拟要研究的核心(母)问题的学理澄清、各分(子)问题的逻辑阐释和拟要解决的各种问题的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