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word版)【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出现盛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 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 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诞生:开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重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科考中 第一名称为—状元。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3、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决策);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议)六部指的是 吏、户、礼、兵、刑、工。 ▲4、科举制度有什么影响? (1)总述:在我国施行 1300 多年,影响很大。 (2)思想政治方面: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并且提高官员素质,加强社会思想控制; 缓解社会矛盾;加强统治 3、文化方面:a、推动社会文化教育 b、促进唐诗的繁荣 4、国际 方面: 对日本、朝鲜、越南以及欧洲的政治、教育制度影响深远 (3)负面影响: 后期逐渐扼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 不再读科举考试以外的书,影响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课:开明的民族政策 ▲1、天可汗 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 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政策 具体做法:在东突厥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 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与吐蕃和亲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隋的统一 1、隋朝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 年 年号:开皇 统一:589 年 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 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 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 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大运河 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 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历经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 大水系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 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②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5、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有 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2 唐朝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 建立时间:618 年 都城:长安 3 李世民(唐太宗) 上台时间:626 年玄武门之变。,627 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 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4 贞观新政 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 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 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 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注重发展生产,减轻赋税, 勤于政事,任用贤才(房玄龄和杜如晦),善于纳谏(魏征)。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得 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祥和安定的气象,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 年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历史上说她的 统治大有“贞观遗风” 7.▲武则天统治措施 ①削弱贵族势力②重用人才(姚崇和宋璟)③重视农业生产 第三课: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达到鼎盛阶段, 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2、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 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 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

(完整精品)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完整精品)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完整精品)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复习提纲
第一章西周时期
1.1 西周政治制度
- 西周的政治制度
- 西周天子的权力与地位
- 西周封建制度
1.2 西周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 西周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
- 西周商业的发展
1.3 西周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 西周的科学技术
- 西周文化艺术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
2.1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度的演变
2.2 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关系和战争
- 鲁国孔子与齐国的外交
- 各国之间的战争
2.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 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发展
-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
第三章秦汉时期
3.1 秦汉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
- 中央集权制
- 法律制度
3.2 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秦朝的政治成就
- 汉朝的经济、文化、科技成就
3.3 秦汉的外交关系和对外战争
- 与匈奴的战争与和约
- 南越的灭亡与西域的开发
第四章中国古代史纲要
4.1 从五代到南北朝
- 五与南北朝时期
4.2 隋唐及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外交和文化艺术- 隋唐的政治制度和外交
-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4.3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
- 宋朝的科技成就
4.4 元朝时期
- 元朝的建立
- 科技成就和文化艺术
4.5 明朝和清朝时期
- 明朝和清朝政治制度- 明朝和清朝的思想文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隋的建立:581年,北周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589年隋统一2、开皇之治:隋文帝原因:A实行“轻徭薄赋”政策:B严惩不法官吏。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方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⑴概况:①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全长2000多千米;③三点【中心-洛阳北-涿郡(北京)、南-余杭(杭州)】;④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2)评价:①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②过失: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劳民伤财,加重人民的负担。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原因:○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于任用贤才,善于纳谏;A善于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B善于纳谏(魏征)○3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关系3、女皇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措施:A打击削弱贵族势力;B任用人才;C一再鼓励农业生产。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1、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原因:①贞观以来的基础。

②唐玄宗的励精图治:任用贤才(姚崇、宋景)、改革吏治、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

2、繁荣的经济:①农业--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颜色以青、绿、黄为主);③商业—坊、市;城市—长安(中心)、洛阳、扬州、广州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隋亡:(1)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2)制定许多重要制度。

(3)兴建重要工程。

(4)只有2个皇帝,存在时间很短。

(5)暴政。

(6)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兴: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臣;都成为当时世界的大国)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是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朝废除,实行1300多年。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复习是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前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的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地位)4、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意义)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7、唐太宗李世民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他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8、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说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9、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11、唐朝饮茶风俗流行,唐朝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1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13、唐都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内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

14、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期中复习提纲以下内容是主要知识点,并未涵盖所有,复习时仍需关注书本,课文后面的“每课一得”和最底下的小字也要看,同时关注书上的图片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 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2. 589 年,隋沿长江兵分八路全面出兵,仅用四个月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第二次)实现了统一。

3.社会经济繁荣(1)表现:疆域辽阔,国力强盛,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称“开皇之治”隋朝空前的繁荣富庶: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4.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作用:积极:①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②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如涿郡、江都、余杭等城市迅速繁荣起来。

③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

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消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类似于秦,都因暴政而亡,短暂而繁荣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隋灭亡的主要原因:隋的残暴统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唐宗宋祖,略输文采,唐宗及唐太宗)2.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经常提醒唐太宗要吸取隋灭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慎始慎终,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唐代宗常告诫臣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唐太宗(天子如果是明理之君,人民就拥护他,如果是昏君,人们就抛弃他,这是很可怕的)3.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隋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勇于进谏,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主明臣直”在魏征和唐太宗身上体现的最明显。

3.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既分工合作又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4.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5.唐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6.隋朝创立,唐朝不断完善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明清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

7.在唐代,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

唐代骑马出行.游玩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盛唐时社会流行穿胡服8.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9.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10.李白人们称他为“诗仙”,作品有《望庐山瀑布》。

11.1005年,北宋和辽之间订立和议,史称澶渊之盟12.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

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大量珍贵财物,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耻,犹未雪”,——岳飞《满江红》13.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1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5.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社会普遍的尊重。

16.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宋代城市风行的类似现代足球的运动,称为蹴鞠。

17.元朝忽必烈改制内容:建立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元代时设澎湖巡检司对台湾进行管理,西藏地区成为我国正式行政区。

18.元朝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总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总复习提纲一、知识回顾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4、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1).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减轻人民负担。

(2).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口大幅增长,储积大量粮食和布匹,社会经济繁荣。

5、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7、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大运河作用:大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9、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李渊(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10、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秦王)。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11、唐太宗治国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1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敢于直言的魏征(进谏200多次,最的谏臣)13、贞观之治的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4、女皇武则天(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1).地位:是中国历的女皇帝。

(2).政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措施: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结果: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15、.隋唐时,国家政治制度有许多创新,突出的是三省六部制,中央机构为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和尚书省执行。

历史七下期中复习提纲

历史七下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史)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2、隋统一全国的原因?客观: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为后来唐代的经济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7、大运河的历史作用:①积极: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亦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②消极: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超过了当时国家和人民的承受能力,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8、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①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②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③都修筑了一项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④都因暴政而被推翻,二世而亡。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政治制度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法律制度《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隋唐的政治与经济隋朝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南北统一 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再次统一。

隋朝改革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开皇之治”隋朝灭亡 618年,由于隋炀帝的暴虐无道,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合(李世民) 并州县;?任用贤才(“房谋杜断”)和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唐改革措施武则天继续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使国力进朝一步强盛。

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政唐玄宗 ?任用贤人,“励精为治”;?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史治(李隆基) 称“开元盛世”。

唐朝的衰亡转折:“安史之乱”;灭亡:907年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诞生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隋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进士科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科唐举完善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的制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内容。

政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治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与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经大605年隋炀帝(杨广)开始修建,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济运时期两千多公里。

(永济渠、通济渠、邯沟、江南河) 河影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兴修水利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栽培技术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经农业农作物蔬菜出现许多新品种。

开济茶叶生产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唐,开元时期元生产工具新的耕田工具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word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word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word版)欢迎下载人教版2017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复提纲,第一单元为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在第一课中,我们研究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建立于581年,___建立了隋朝,以长安为都城,他被称为___。

589年,___灭掉了___,统一了全国。

然而,隋朝在618年被___所灭,这表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在经济方面,隋朝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由四个组成部分组成,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大运河连接了五条河流,包括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朝还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

___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___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___增加了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___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然而,科举制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隋朝的灭亡原因是___的残暴统治。

在第二课中,我们研究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以及___(___)与“贞观之治”。

618年,___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为都城,他被称为___,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___吸取了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实行了“贞观之治”。

___(特点:流畅自然,气韵生动,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

3、绘画:唐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代表作品有___的山水画和___的人物画。

此外,唐代还有著名的唐三彩陶俑和唐瓷器,展现了唐代多彩的艺术风貌。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1课:1.完成下列表格2.简述隋统一的时间、条件及意义。

3.简述隋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4.简述隋朝大运河的概况。

5.简述隋朝大运河开凿及通航的影响。

第2课:1. 隋朝灭亡有什么启示?2. 唐太宗纳谏与用人的特点是什么?(或唐太宗的统治特点)3. 简要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4. 何为“三省六部制”?(可有图标的形式展示)“三省六部制”有何优越性?第3课:1.简述武则天的统治措施的主要内容。

2.简述唐玄宗前期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开元盛世”产生的原因。

3. 简述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

第4课:1.简述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实质及选材标准。

2.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科目及考查内容。

3.简述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或意义)。

4.简述唐朝的社会习俗(可从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加以阐述)。

5.简述盛唐精神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概括其形成原因。

第5课:1.列举唐初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及与当今相关民族的对应关系。

2.简要概括唐代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举例说明)3.简述唐与吐蕃友好交往的相关史实及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第6课:1.何为“遣唐使”?“遣唐使”学习的内容包括哪些?2.完成下列表格3.从鉴真和玄奘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宝贵的精神品质?4.简要概括唐长安城的城市功能和布局特点。

5.简要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

第7课:1.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印刷中心、代表分别是什么?2.简述火药的发明、记载时间及应用。

3.简介赵州桥的基本概况(设计者、时代、位置、历史地位)。

第8课:1.简述唐诗繁荣的原因。

2.简述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及风格特点。

3.唐代乐舞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4.敦煌艺术的代表、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分别是什么?第10课、第11课:1.完成下表2、简述辽、西夏学习汉族的主要内容。

3、简述金学习汉族的主要内容、背景及影响。

第12课:1.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大概过程。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复习历史知识提纲有利于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化。

这是店铺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它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贞观之治”: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1.改革赋役制度2.沿袭完善三省六部制3.修改法令,遍《唐律疏议》4.完善科举制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贞观遗风”武则天统治期间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大臣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3.大力发展科举制度4.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可中错失,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5这北庭都护府,巩固和开拓了边疆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上面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7、材料分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唐太宗(2)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1、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继秦汉之后,中国有一次实现了统一。

2、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隋炀帝用了六年时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共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

4、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后世称其时期为“贞观之治”。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前后进谏二百多次的名臣魏征。

5、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上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由交尚书省执行。

尚书省设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管具体政务。

6、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7、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其时期被称为“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

武则天该《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她还大力发展通过选拔官吏的科举制。

8、唐玄宗统治时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在农业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

9、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内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10、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主要科目为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11、唐朝饮茶和骑马成为生活普遍现象。

12、唐盛时期从习俗风尚到文化思想都体现了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

13、西北少数民族唐太宗李世民为他们共同的君主你,称为天可汗。

14、吐番是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番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他与唐朝文成公主结婚,密切了汉藏的交往。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复习提纲全套课件全套知识点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2.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评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②消极:劳民伤财,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3.隋朝大运河的概况(三点、四段、五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5.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隋炀帝的残暴统治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唐高祖李渊长安2.唐太宗在用人上的政策?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魏征—“镜子”,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治国效果?武则天经济继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评价武则天4.唐玄宗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措施?效果?“开元盛世” 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重用姚崇、宋璟;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效果: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③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④重用人才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word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word版)

人教版2017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南至余杭〔今。

〔2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1)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3科举制影响: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7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2)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1)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3)科举制影响: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后期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设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 ③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第3课 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唐三彩曲辕犁筒车1、唐诗::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

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重要历史人物的贡献。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政权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北宋汉族赵匡胤东京(开封)960年1127年(被金灭)南宋汉族赵构临安(杭州)1127年1276年(被元灭)辽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916年1125年(被金灭)西夏党项元昊兴庆(银川)1038年1227年(被蒙古灭)金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1115年1234年(被蒙古灭)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议和:宋给西夏岁币。

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1)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

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2)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魏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南北平衡)。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

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