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刘方平《春怨》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方平《春怨》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方平《春怨》原文及翻译赏析刘方平《春怨》原文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注释、纱窗:蒙纱的窗户。

2、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缤所住的华丽宫室。

3、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一作“又”。

刘方平《春怨》翻译纱窗上的日影已经落下,黄昏正渐渐来临,华丽的宫室她一人独在,只见她满面挂着泪痕。

寂寞幽深庭院里春天将尽,梨花满地,紧闭着院门。

刘方平《春怨》赏析《春怨》是唐朝诗人刘方平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宫殡失宠的幽怨。

一二句写出宫人的寂寞和内心的愁怨,住着金屋,可见曾经宠幸,如今君王不再眷顾,因此终日以泪洗面。

三四句的暮春的残败景象和环境的寂寥,渲染宫人心境的凄楚。

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春怨 (金昌绪)原文及赏析

春怨 (金昌绪)原文及赏析

春怨 (金昌绪)原文及赏析春怨 (金昌绪)原文及赏析金昌绪是现代韩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

其中,他的作品《春怨》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爱情的痛苦,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春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红豆不堪看,满地凋残蕉。

舞翩翩,陌头独彷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姑苏无乡音?聚散江湖,此恨无穷。

江南瘴烟农事少,月明寒船渡独归。

花落尽,莫相忘,酒旗借问、归何逗。

持觞劝侧语,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战,莫厌,此花瘦。

愿得天神修掌握,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与爱情的复杂情感。

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两句是以自然景物来烘托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爱情的痛苦。

夜晚的风雨声象征着诗人孤寂的内心,花落则突显了爱情的离别和无奈。

红豆不堪看,满地凋残蕉。

诗中的红豆是指诗人所爱之人,不堪看则表示诗人对她离去的无奈和无法面对的痛苦。

满地凋残蕉则以景物的凄凉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

舞翩翩,陌头独彷徨。

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失去爱人后的孤独与迷茫。

舞翩翩的形容词,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希望与渴望,但在陌头彷徨说明他并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两句以时间和景物的变化来对比人事的变迁。

诗人通过描写春天花朵的相似却不同的人物,表达了他对年岁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变迁的感慨和痛苦。

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姑苏无乡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春江、姑苏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象征,诗人通过引用这两个地名来表达自己离乡的痛苦和对家乡想念的深情。

聚散江湖,此恨无穷。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分别和离别的无尽思念和痛苦。

江湖一词代表了诗人流浪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此恨无穷"表明他对离别的痛苦无法抑制。

江南瘴烟农事少,月明寒船渡独归。

这两句以江南地域特色来表达诗人对乡愁的痛苦追忆。

江南的瘴烟和农事少形容了他离乡的痛苦与不堪,月明和寒船则表达了他独自归家的凄凉和思念。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怨》古诗原文及鉴赏1【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处】唐·金昌绪《春怨》【意思】赶飞黄莺,不让它在枝上啼叫。

啼叫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辽西跟丈夫相见了。

教:让。

妾:古代妇女的自称。

辽西:辽河以西地区,在今辽宁省西部。

【鉴赏1】当我正在梦中会见丈夫的时候,偏有那可恨的黄莺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以致打断了我的美梦,于是我起来赶打黄莺儿,不许它在树枝上啼叫,免得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爱人所在的辽西地方去与他会面。

“伊州歌”是伊州地方的民谣。

伊州地在边疆区,是古时的伊吾国。

又“辽西”即今奉天地方。

【鉴赏2】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整日啼叫,因为它的叫声总是扰了我的好梦,害我不能在梦里到辽西与夫君相会。

这首诗语言生动自然,成功之处在于其谋篇布局之妙:诗句善于设悬念,起句引起读者的疑问,为何要“打起黄莺儿”呢?因为它总是啼叫;啼叫时又会怎么样呢?黄莺儿啼叫时会惊扰我的梦;黄莺儿是在白天啼叫的,为什么会惊扰你的梦呢?因为我对远方戍边的丈夫思之甚重,只好白天睡觉以企求梦里与之相会。

句句相承,环环相扣,通篇自然流畅,结构浑然一体。

在设置悬念的同时又为读者解开悬念,最后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在思想意蕴上,这首诗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戍边兵役给战士及其家人带来的痛苦。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女子对爱人寤寐不泯的思念。

[例]事后佳秀向那个学生学会了这首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从此,她一思念长征的肖望东,便轻轻地念着这首“闺怨”诗来。

(欧阳球琳《将军家的童养媳》)二、用以形容驱赶鸟雀,以免啼叫影响睡眠。

金昌绪《春怨》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金昌绪《春怨》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金昌绪《春怨》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作者简介】
金昌绪,生卒未详,约大中(847—859)以前在世,余杭(今属浙江)人。

余事无考。

存诗只《春怨》一首,却历代传诵。

【原文】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1]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2] 。

【注释】
[1]黄莺:即黄鹂。

莫教:不让。

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此化用其意。

[2]不得:不能。

辽西:郡名,秦时置,属幽州,辖境相当于今河北迁西县、乐亭县以东,长城以南、大凌河下游以西地区。

古来即征戍之地。

诗中辽西,当系泛指征戍之地。

【译文】
把树上的黄莺鸟惊走,不要让它在树枝啼鸣。

惊扰了我的好梦,梦中不能到辽西,与我心爱的人儿相会。

【解读】
《春怨》诗唐时即广为流传,曾收入唐人顾陶所编《唐诗类选》。

一作《伊州歌》。

思妇念远,乃唐人惯作之什。

此诗却从“打起黄莺儿”入手,真是劈空奇语,新鲜可爱,语言灵动,少妇娇憨痴愚之态满纸皆是;意境含蓄,凄怨之情尽在“不得”二字之中!连梦中亦不得与日思夜想之人相会,岂不可恼!“写闺情至此,真使人柔肠欲断”(王尧衢《古唐诗合解》)。

王世贞评曰:“不惟语意之高妙而已,
其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起结新绝,然中自舒缓,无余法而有余味。

”(《艺苑卮言》卷四)。

唐诗赏析-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

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春怨》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纱窗:蒙纱的窗户。

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缤所住的华丽宫室。

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一作“又”。

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

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

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春怨》是我国唐代诗人金昌绪所作,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春怨 / 伊州歌唐代: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

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注释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

妾:女子的自称。

莫:不。

赏析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这一特点,人所共称。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

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

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

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

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唐诗赏析-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

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春怨》是我国唐代诗人金昌绪所作,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昌绪《春怨》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

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辽西: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

妾:女子的自称。

莫:不。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这一特点,人所共称。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它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

这在诗词艺术手法上是所谓“扫处还生”。

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

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

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

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

春怨(刘方平)原文及赏析

春怨(刘方平)原文及赏析

春怨(刘方平)原文及赏析刘方平的诗作《春怨》情感深沉,文字优美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春怨》的原文及赏析,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春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乘春野火烧不尽,春心荡漾水莲开。

原文解析: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抒发。

首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开满园,不受围墙的限制,红杏脱颖而出,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春天的美丽。

接下来两句“乘春野火烧不尽,春心荡漾水莲开。

”则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澎湃的情感,春天的火焰燃烧不尽,诗人的春心也随之荡漾开来,如水中盛开的莲花一般。

赏析:《春怨》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激情。

通过描绘花开满园、红杏出墙的景象,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人通过比喻,将春天的火焰与自己内心的情感相联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澎湃与欲望。

整首诗语言简短、意境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这首诗以意境鲜明、形象生动的方式,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隐喻,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激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总结:《春怨》是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诗作,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和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作者通过简短而精炼的语言,富有意境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

诗作的深情与优美赋予了这首诗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流连忘返。

诗人刘方平通过《春怨》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融合,以清新淡雅的笔调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作不仅描绘出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共通之处。

通过诗歌的表达,诗人刘方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艺术空间,让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的融合。

刘方平《春怨》译文及赏析

刘方平《春怨》译文及赏析

刘方平《春怨》译文及赏析导读:《春怨》唐代: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译文纱窗外太阳慢慢落下,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

《春怨》注释纱窗:蒙纱的窗户。

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一作“又”。

《春怨》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

古诗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翻译赏析

古诗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翻译赏析

古诗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翻译赏析《春怨·纱窗日落渐黄昏》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方平。

其全文古诗如下: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前言】《春怨》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抒发宫殡失宠的幽怨。

一二句写出宫人的寂寞和内心的愁怨,住着金屋,可见曾经宠幸,如今君王不再眷顾,因此终日以泪洗面。

三四句的暮春的残败景象和环境的寂寥,渲染宫人心境的凄楚。

【注释】⑴纱窗:蒙纱的窗户。

⑵金屋:汉武帝幼时,曾对长公主(武帝姑母)说:“若得阿娇(长公主的女儿)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这里指妃缤所住的华丽宫室。

⑶空庭:幽寂的庭院。

欲:一作“又”。

【翻译】纱窗上的日影已经落下,黄昏正渐渐来临,华丽的宫室她一人独在,只见她满面挂着泪痕。

寂寞幽深庭院里春天将尽,梨花满地,紧闭着院门。

【赏析】《春怨》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春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春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春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春怨
李白春怨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逝世于安徽当涂县。

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

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查看全部
1/ 1。

春怨原文及翻译_唐诗三百首

春怨原文及翻译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春怨原文及翻译_唐诗三百首《春怨》作者: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注释⑴春怨:一题“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飞走。

⑶莫教:不让。

⑷妾:女子的自称。

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

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必会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

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这首诗正是如此。

它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等进击契丹人。

天宝之后,契丹族更加强大。

由于边事频仍,到辽西一带戍守的士卒往往长期?击特点: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首诗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意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

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歌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把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这一线可怜的希望也给无情地打消了。

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所以,它不仅篇法圆净,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经典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金昌绪《春怨》意思及全诗赏析

【经典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金昌绪《春怨》意思及全诗赏析

【经典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意思及全诗赏析【经典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意思及全诗赏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意思]打飞树上的黄莺儿,不要使它们在树上唧唧喳喳地鸣叫,以免叫醒这香甜的美梦,无法在梦中至辽西与出征的丈夫相逢了。

[出自]金昌绪《春怨》《春怨》金昌绪踢起至黄莺儿,莫教枝上落花。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词语表述】金昌绪:生卒年不详。

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诗传于世仅《春怨》一首。

踢起至:踢得飞走。

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

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辽河以西的地区。

是当时少妇的丈夫所去的征戍之地。

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它悦耳的鸣叫,叫醒了我的梦,逃得我在梦中无法赶往辽西,与镇守边关的亲人相逢。

赏析:这首诗运用层层插叙的手法,描绘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

全诗意蕴深刻,构想新巧,独具特色。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这一特点,人所共称。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看见的另一特点就是:它虽然通篇只说道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合,极尽曲析之精,犹如抽蕉剥笋,盖住一层,除了一层。

古诗春怨·打起黄莺儿翻译赏析

古诗春怨·打起黄莺儿翻译赏析

古诗春怨·打起黄莺儿翻译赏析《春怨·打起黄莺儿》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金昌绪。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前言】《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

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

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注释】⑴春怨:一题“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飞走。

⑶莫教:不让。

⑷妾:女子的自称。

⑸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

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翻译】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

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鉴赏】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这一特点,人所共称。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也说:“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但这些评论只道出了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还应当看到的另一特点是:它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

《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春怨》金昌绪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

首句写妇女“打起黄莺”的动作,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

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独具特色。

作品原文:春怨⑴打起黄莺儿⑵,莫教枝上啼⑶。

啼时惊妾梦⑷,不得到辽西⑸。

词句注释:⑴春怨:一题“伊州歌”。

⑵打起:打得飞走。

⑶莫教:不让。

⑷妾:女子的自称。

⑸辽西:大约指唐代辽河以西营州、燕州一带地方。

即今辽宁省锦州、朝阳至北京市东北怀柔、顺义一带,隋代因秦汉旧名曾于此地置辽西郡,寄治于营州,唐初改曰燕州,州治在辽西县。

白话译文:我敲打树枝把黄莺儿赶走,不让它在那里声声啼鸣。

鸣声会惊破我的好梦,到不了辽西去会见亲人。

作品鉴赏:这首小诗以妍美的生活意象体现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树梢头上,有几只爱唱歌的黄莺儿正在欢唱着,突然,住室的门被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红颜少妇,嗔怒地把唱得正欢的黄莺儿赶跑了,口里还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语着。

这就是此诗要描绘的一幅生活画面,春光如此可爱,黄莺儿婉转的歌声又那么悦耳动听,这位少妇为何无心欣赏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黄莺儿赶走。

原来,她的丈夫久戍边疆,遥遥千里,音容杳无,她寂寞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梦中和亲人相见。

此刻,也许她在梦境中正走在去边地的路上,满心欢喜地盼望着和丈夫的会面,不知趣的黄莺儿偏偏在这个时候惊扰了她的美梦,她连这种虚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必会把一腔怅恨无端地向着黄莺儿发泄。

五言绝句妙在以小见大,语短意长,这首诗正是如此。

它摄取了一位少妇日常生活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细节,反映了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

诗中所说的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据史载,当时在唐朝东北边境上居住着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间多次发生战争,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张守珪等进击契丹人。

《春怨》全诗原文及鉴赏

《春怨》全诗原文及鉴赏

《春怨》全诗原文及鉴赏《春怨》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运用层层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怨》全诗原文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题】此诗作年不详。

唐时曾收入顾陶编《唐诗类选》。

题一作《伊州歌》,《乐府诗集》卷七九引《乐苑》云:“《伊州》商调曲,西凉节度盖嘉运所进也。

”诗中用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层层倒叙的手法,怕惊梦不得到辽西与征人相会,因此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把莺打起,则其怨的内容可不言而喻。

全诗颇具民歌风味,自然平易,曲折含蓄。

谢榛《四溟诗话》卷一称此诗“摘一句不成诗”,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云:“不惟语意之高妙而已,其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起结极斩绝,然中自舒缓,无馀法而有馀味。

”沈德潜《唐诗别裁》云:“一气蝉联而下者,以此为法。

”【全诗】《春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释】妾:诗中女主人自称。

辽西:唐之辽西有二,一在今北京怀柔县南,一在今锦州以北,辽河西岸,为隋辽西郡所在。

或者辽西为边地之泛称,无须斤斤于具体地名之考释。

【注释】①打起:打走。

②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

③辽西:今辽宁省西部,唐时为边塞之地,此处代指丈夫征戍之地。

【译文】打走了黄莺儿,不教它在枝上鸣啼。

它的啼叫哟!惊破了我的好梦,那梦中我正在辽西。

【导读】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的早晨,树上的黄莺在婉转地啼叫,可是一个少妇却怒气冲冲地要赶走这只黄莺。

这只黄莺哪里知道,正是自己的啼叫惊醒了少妇的美梦,因为在梦里她正与征戍的丈夫相聚在辽西。

这首诗从思想意义上看,只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是一首怀念征人的诗,反映了当时兵役制度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章法上与众不同,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折之妙,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

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

刘方平《春怨》原文及赏析

春怨[唐] 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分类标签: 唐诗三百首孤独作品赏析【评析】:这首宫怨诗,意在写宫人色衰失宠而生怨思的。

起句写时间:黄昏,渲染凄凉气氛;二句写人物:宫人,幽闭金屋伤心落泪;三句写环境:满庭空寂,春色迟暮,衬托衰落难堪;四句写心情:以落花映心境,凄凄惨惨戚戚。

重叠渲染,反复勾勒,深曲委婉,味中有味。

【简析】:这是一首宫怨诗。

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

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

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

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

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

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

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

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

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

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

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

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近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

王昌龄《春怨》赏析

王昌龄《春怨》赏析

王昌龄《春怨》赏析王昌龄《春怨》赏析王昌龄《春怨》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大家喜欢这首诗吗?下面一起来欣赏下!春怨王昌龄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

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生平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

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

春怨古诗金昌绪

春怨古诗金昌绪

春怨古诗金昌绪
春怨 / 伊州歌
【作者】金昌绪【朝代】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译文注释
把树上的黄莺鸟惊走,不要让它在树枝啼鸣。

惊扰了我的好梦,梦中不能到辽西,与我心爱的人儿相会。

赏析
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它通篇词意联属,句句相承,环环相扣,四句诗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为五言绝句提出的“就一意圆净成章”的要求。

这一特点,人所共称。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把诗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诗”,如杜甫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绝句六首》之一),属于此类;另一种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这首《春怨》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更赞美这首诗的“篇法圆紧,中间增一字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