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高一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总复习 肖邦故园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肖邦故园》教案1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肖邦故园》教案1
2.抓住人物与故园的关系,通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了解多种身份的肖邦.明确他的一颗爱国心;通过问题探讨的方式研习文本.把握肖邦与故园的关系,层层深入理解故园的深刻内涵。
3.诵读文章第20到第27节,组织学生欣赏品味作家笔下肖邦故园四季的优关风景,感受那景与音乐、景与情交融的意境美。
教 学
过 程
设计
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引领学生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感情和作者笔下景物的魅力以及两者的交融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维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能力目标
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情感目标
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肖邦故园
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肖邦故园》是波兰杰出的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怀念波兰民族的骄傲、伟大的音乐家肖邦而写的一篇散文。他选择了肖邦故园作为切入点,介绍了肖邦故园的来历、四季景观和波兰人对这朴素的小屋子的神往之情,表明对故园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是肖邦音乐创作不竭的源泉。因为是缅怀一位音乐伟人,所以作者笔下的景物大多与音乐融为一体,洋溢着迷人的魅力。
文本探究,为后面感受肖邦对国家感情做铺垫
文本探究,为后面感受肖邦对国家感情做铺垫
学生从课文中查找,老师总结
学生从课文中查找,老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细读课文,探究肖邦与故园的关系。
为第二课时做铺垫
细读课文
教学反思
1.词语积累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词语解释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导读: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肖邦故园》,教材的编写者将它归属于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研习”。

其最大特点是“以研习文”。

下面一起来学习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的相关知识点!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肖邦的作品《波兰舞曲》和波兰平原的图片,用音乐的溪泉和平原上的清风滤去心灵的喧嚣,为学生情感上亲近肖邦作铺垫。

导语设计:有人说,……二.进入文本,感悟故园景物美。

(一)自读文本。

可以在网上搜索肖邦所作乐曲(舒缓一些的),作为背景音乐,轻声播放。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陪伴下优雅阅读,优美阅读。

(二)欣赏肖邦故园[展示课件]大家能猜一猜我现在放的图片是什么地方吗?大家现在看到的图片相当漂亮,这就是波兰著名音乐家肖邦的家乡。

现在让我们随同作者到肖邦的故园去走一走,看一看,或许我们能发现一些什么。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这是一位有幸去过肖邦故居的中国作家写的。

肖复兴,著名的散文家,近年写了大量的乐评。

(投影肖复兴《春天去看肖邦》的一段文字:略)同学们阅读完这段文字后,请结合文章的第1、第2节,谈谈对这段文字的看法:肖复兴的这个揣测有没有道理?肖复兴文章中的一些话如何来解释?真正的肖邦故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肖邦故园》的作家为什么要花如此之多的笔墨来写这个贵族庄园呢?是不是一种写作策略上的失败?那又是为什么?(讨论)(三)欣赏故园四季景色1.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语句或语段。

肖邦故园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2.课文中提到“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欣赏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再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感悟人物情感美。

(一)故园对肖邦。

[问题探讨]肖邦的传记中描写了这样的情节:因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肖邦拒绝为俄国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演奏,为了避免受到迫害,肖邦在1830年11月1日离开了波兰,前往维也纳,华沙音乐学院的孩子唱歌相送,他们还送他一只银杯,里面装满了祖国土,肖邦预感这一次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他哭了。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优质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优质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课文整体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感悟以及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2. 培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感悟,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肖邦音乐与故园的紧密联系,提升音乐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感悟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与文化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1)让学生分享对肖邦音乐的初步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肖邦及肖邦故园的背景。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中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描绘。

(2)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故园的描绘表达对肖邦音乐的感悟。

4.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故土的感悟。

(2)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景观或人文环境,创作一段描绘性的文字。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对实践情景中的创作进行修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肖邦故园》2. 主要内容: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肖邦故园的人文环境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联系的理解。

2. 答案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六节 肖邦故园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六节 肖邦故园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六节肖邦故园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了解故园故国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其对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价值。

二、通过对肖邦音乐的聆听和文本的诵读,体会本文在叙述节奏、思想意境和语言风格方面与肖邦音乐精神的内在一致性,鉴赏其极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对肖邦以及其音乐精神的领悟。

二、认识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与本文风格、内涵之间的高度一致性,从而明确故园的精神价值。

教学设想一、本课主要以两种活动——音乐聆听以及文本诵读作为主线,通过讨论、讲解、领悟音乐和故园、和文本的精神契合。

二、课前安排预习,一是诵读文本并作出评价,二是聆听一两首文中所涉及的肖邦音乐,注意文中何处述及音乐,思考乐与文的联系并记录聆听时的感受。

三、课堂安排修习钢琴的同学作重点发言。

四、音乐欣赏活动只是手段,重点仍然是对文本的诵读和对文本内涵、风格的理解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

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作出总体评价。

[学生回答要点]肖邦取得了伟大的音乐成就;肖邦热爱故园,热爱祖国;文章写得很美,尤其是对故园的风景描写特别优美。

2.简介肖邦(知人论世)。

(略)[提问]肖邦真的那么伟大吗?他的音乐真的那么伟大吗?他的音乐和故园有何联系?(聆听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第6号,傅聪演奏。

)(指名让学生进行简单解说。

)[解说要点]这是肖邦最具波兰风格的作品。

与其他的体裁相比较,肖邦更喜欢玛祖卡,因为这种音乐的灵感来自波兰民间舞蹈的节奏与旋律,这与作曲家民间特性的创作风格有着内在的契合。

二、音乐与故园的联系——文本研读。

学生阅读,找出文中体现音乐与环境关系的语句,讨论,交流:1.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2.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

高一语文《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音乐与绘画》中的《肖邦故园》。

文章主要描述了肖邦的故乡——波兰的格但斯克,通过对故园的描绘,展现了肖邦音乐中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详细内容包括: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以及肖邦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内容,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2. 领悟肖邦音乐中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关系,领悟肖邦音乐中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内容,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肖邦的音乐特点,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概括文章大意,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故乡的认识和感情。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句子,讲解其含义和表达手法。

6.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8. 课堂拓展:推荐学生阅读肖邦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肖邦的音乐和生平。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2. 内容:a. 肖邦故园:自然风光、人文环境b. 肖邦音乐:民族精神、爱国情怀c. 写作方法:描绘、抒情、议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肖邦故园的特点。

b. 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举例说明。

c.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故乡的认识和感情。

2. 答案:a. 肖邦故园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环境,这些元素在肖邦的音乐中得到了体现。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文章详细描绘了肖邦故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肖邦音乐与故园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深入分析故园的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学习并理解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肖邦故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肖邦对故园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肖邦音乐与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章表达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肖邦钢琴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故园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故园的风光和文化内涵,标注生词和优美语句。

3.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词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反馈和指导。

6.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2. 重点词汇和表达技巧:形象、生动、对比、排比等。

3. 肖邦音乐与故园的联系:情感、意境、风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肖邦故园的认识和感悟。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体现文章的主题和审美情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肖邦的其他作品,了解肖邦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精品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精品教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中《肖邦故园》一文。

该文选自第四单元“音律之美”,主要围绕肖邦故园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肖邦音乐作品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故园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肖邦音乐特点及其与故园渊源;故园变迁及其对肖邦音乐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掌握《肖邦故园》一文背景、内容、结构及主题;2. 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致解读和深入分析能力;3. 激发学生对肖邦音乐及故园文化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理解。

教学重点:文本细读、分析及对肖邦音乐特点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肖邦钢琴曲《夜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音乐特点,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讨论:肖邦故园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对肖邦音乐影响;(3)分析:肖邦音乐特点及其在作品中体现。

(1)简述肖邦故园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2)分析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

(1)选择正确答案:A. 肖邦故园位于波兰()B. 肖邦音乐特点是()(2)简答题: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之间内在联系理解。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理解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自然景观、人文环境2. 肖邦音乐特点:浪漫主义、民族特色、抒情性3. 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内在联系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肖邦其他作品,解其音乐创作特点;2. 课后作业:(1)选择题:A. 肖邦是哪个国家作曲家?()B. 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原因是()C. 肖邦《夜曲》共有几首?()(2)简答题: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肖邦音乐与故园文化理解。

答案:选择题:1.A. 波兰 2.B. 音乐具有浪漫主义、民族特色、抒情性3.C. 21首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肖邦音乐及故园文化,开展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苏教版语文高一《肖邦故园》教学设计(3)

苏教版语文高一《肖邦故园》教学设计(3)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肖邦故园》教学设计雅—伊瓦什凯维奇【学习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检查预习听写下列词语: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三、关于作者、肖邦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时就写出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直到长眠于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但他的心脏被运回祖国。

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四、理清作品思路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而且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密不可分,所以上下文的衔接非常紧密,很难断开,为了教学的方便,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五个部分。

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章节为《肖邦故园》。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体会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肖邦故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态度;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拓展学生对于肖邦故园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肖邦故园的象征意义;2.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标注疑惑之处;3.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的结构,分析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讲解修辞手法;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修辞手法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道关于肖邦故园象征意义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2. 修辞手法列表;3. 肖邦故园象征意义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其修辞手法及作用;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查找不足,为下次教学改进;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肖邦的其他作品,了解肖邦生平,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关于肖邦的音乐会、讲座等活动,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肖邦故园的象征意义;2.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解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3. 作业设计:分析课文中喜欢的句子,说明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1)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1)

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教材,具体内容为《肖邦故园》一课。

该篇章位于教材第二章“诗与音乐”第三节,主要通过对肖邦故园的描绘,展现作者对肖邦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深入挖掘肖邦音乐中的诗意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了解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地位。

2. 领悟作者通过描绘肖邦故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肖邦音乐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肖邦音乐的特点及其与故园的关联。

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肖邦音乐与故园情感的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肖邦钢琴曲《夜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肖邦故园的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并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句子。

3. 内容分析:讲解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分析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探讨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影响。

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肖邦音乐,理解作者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进行答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肖邦故园》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肖邦故园背景、音乐特点、情感表达3. 重点:文章主题、肖邦音乐与故园的关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肖邦故园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肖邦音乐创作中的地位。

(2)分析文章中作者对肖邦故园的情感态度,结合肖邦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了解肖邦的音乐作品,观看相关纪录片,加深对肖邦及古典音乐的认识。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教案(1)苏教版 必修3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教案(1)苏教版 必修3

肖邦故园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的反复阅读,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内涵,认识祖国对个体的意义以及自身对祖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激发爱国之情。

2、了解肖邦的身世,以及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3.将音乐欣赏和文学欣赏结合起来。

教时安排:两课时过程:一、导入新课欧洲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欧洲是艺术的欧洲,欧洲是绘画和古典音乐的欧洲,涌现出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如巴赫、莫扎特、肖邦、贝多芬。

欧洲文明给全人类带来了耀眼的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故园》。

二、作家介绍肖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弗利得利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

1810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那佐瓦沃拉。

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六岁学弹钢琴,七岁发表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奏,被人们誉为神童。

少年时代,肖邦接触到了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

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

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欣赏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

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930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

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茨凯维支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

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

"肖邦深受影响。

1830年11月,在萧瑟的寒风和动荡不安的国家局势中,肖邦带着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告别故国辗转来到巴黎,他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文艺家交往,如雨果、巴尔扎克、海涅、李斯特、贝利尼等。

这些人尽管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

但是,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肖邦故园》教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3专题 《肖邦故园》教案1

《肖邦故园》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学习建议】: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

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2、资料链接: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

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

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

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高一语文肖邦故园教案 苏教版 教案

高一语文肖邦故园教案 苏教版 教案

高一语文肖邦故园教案第一版块自主学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易错音字、多音字、难读字)。

冰雹.轻俏.涨.满咆哮.万卉.汲.双颊.汀.氛.围迸.发马厩.夙.愿通衢.大道茕.茕孑.立瘠薄..缱绻..烙.印天籁.簌簌.命运多舛.玲珑剔.透估量..狐裘.窒息..二、辨别字形。

层峦叠.翠锦(.b.ā.nl..á.n.).晨 (x..ī.).林道(liányī) (liao)望飞流急(tuān)耳欲聋聋发聩富丽堂张失措兵马乱养尊处(è)运(è)梦不容疑雾烟绕无几历尽桑孤苦粉玉琢乔打扮遮浮想心荡神三、解释下列词语。

荒诞不经茕茕孑立寥寥无几雾缭烟绕促膝谈心曾几何时四、整理文学常识资料,并填空。

1、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舒曼把肖邦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就像“”,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临终前嘱咐。

2、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当代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散文家,作品有、等五、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把人、物、景与音乐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第二部分(第3—8段):第三部分(第9—12段):第四部分(第13—19段):第五部分(第20一27段):2.摘录文本中你认为精彩的词句,并赏析。

3.文本中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一两个问题。

第二版块课后练习常规作业:读书、练字、练笔、摘录笔记。

一、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1、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已经成为、、、、。

2、肖邦故居有、特点,它与肖邦的音乐创作的联系可以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3、祖国与肖邦的音乐有密切联系,正如文中所说:。

4、人们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是因为。

二、迁移练习,阅读理解品味肖邦一理思绪,我缓缓地写下两个字——肖邦,也只有这两个字,才能涵盖他的一切:他的人生,他的音乐,他的灵魂。

高中语文1.1.3肖邦故园学案(1)(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1.1.3肖邦故园学案(1)(苏教版必修3)

《肖邦故园》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与人物生平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把握本文结构完整严谨的特点。

3.理解肖邦对祖国深沉的眷恋和热爱。

二、基础知识梳理1.正确识记下列加点的字音马厩.()耙.()干草垛.()灰烬.()掳.()掠惊讶.()通衢.()大道庇.()护厄.()运烙.()印雪橇.()孑.()立瓢.()簌簌.()婆.()娑.()狐裘.()缱.()绻.()玲珑剔.()透粉妆玉琢.()命途多舛.()茕茕.()夙.()愿2.正确识记下列多音字琢耙率幢垛3.正确识记下列形近字的字型通衢()天籁()耙()子清癯()簌簌()糍粑()寥()落诀()窍千丝万缕()未雨绸缪()抉()择伛偻()荒谬()联袂()褴褛()4.词语释疑富丽堂皇:形容房屋宏伟豪华。

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养:指生活。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博:广、多。

荒诞不经: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

粉妆玉琢:白粉装饰的,白玉雕成的。

形容女子妆饰的漂亮或小孩长的白净。

也用来形容雪景。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

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得意:洋洋自得的样子。

玲珑剔透:(1)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2)形容人聪明伶俐。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浮想联翩:头脑里涌现的感想连续不断。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坎坷。

舛,不顺。

5.近义词辨析消失·消逝·消释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消逝:消失消释:(1)<书>消融;溶化。

(2)(疑点、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质疑·置疑质疑:提出疑问以求解答,如:质疑问难。

置疑:表示怀疑,如:无可置疑、不容置疑。

细心·悉心细心:(思考、办事)细致认真。

《肖邦故园》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肖邦故园》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学习目标】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2.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

二、解决生字词三、走近肖邦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

六岁开始学琴,八岁首次演出,轰动华沙,被誉为“波兰的莫扎特”。

1830年11月,在萧瑟的寒风和动荡不安的国家局势中,肖邦带着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告别故国辗转来到巴黎。

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被葬于拉雪兹公墓。

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由于肖邦一生憎恨俄国对波兰的民族压迫,故不少作品反映了他对故国家园的深情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以及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四、理清作品思路1、肖邦故园表面上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1-6节)简陋、清寒、朴素、淡雅、毫不招摇2、肖邦故园对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影响故园给了肖邦音乐创作的主题;故园给了肖邦音乐的色调;故园给了肖邦音乐的风格;故园是肖邦音乐创作的源泉。

3、肖邦故园的一年四季有什么特点?思考这与刻画肖邦音乐有何密切关系?(21-24节)春天:温柔、轻盈夏天:悠扬、清丽秋天:忧伤、深沉冬天:静寂、悠远出众的景物描写,仿佛是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更像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

4、浏览全文,找出能体现肖邦爱国情怀的重要语句或语段5、思考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的内在联系因为故园,肖邦的音乐创作有了泉源因为音乐,肖邦成为后人景仰的对象;因为肖邦,故园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6、肖邦音乐创作的原动力是什么对祖国深情的爱五、总结文章虽然大都在描写肖邦故乡的自然景色,但主题却在肖邦,在肖邦的音乐与故乡、祖国的关系,在肖邦的爱国情怀。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

《肖邦故园》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二)宁海中学田爱美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走近肖邦,了解肖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

2.欣赏文章景物描写,理解景物描写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3.理解“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进而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那么,肖邦为什么如此地伟大呢?他的音乐为什么如此地受欢迎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好奇一起走进《肖邦故园》,或许能略见一斑吧。

二、景物——音乐欣赏漫步故园。

故园风光无限,这里我们主要欣赏作者匠心独运的故园的四季景色。

(一)请学生快速找出课文中描写的故园四季景色的段落。

明确:课文第7段和课文第21——27段。

(二)朗读,欣赏四季景色,并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出四季景色的特点。

学生朗读、交流,明确:春天——柔嫩夏天——悠扬、清丽秋天——热烈而感伤(学生容易忽略“热烈”,教师提示“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冬天——深沉、悠远教师点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第20段的内容结合起来品读。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

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花园——音乐春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宛如歌中的叠句;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冬天:只有无边的静寂。

把课文第21——27段和第7段结合起来,学生不难领会“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作者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写四季景色呢?第7段交代了四季景色的特点,课文第21——27段又用了那么多的笔墨细细描写四季之景,不是有重复啰嗦之嫌吗?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教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1.1.3《肖邦故园》教案 苏教版必修3

《肖邦故园》授课实录本文的作者在探究肖邦故园与肖邦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从肖邦故园四季的一草一木中在探寻着肖邦的音乐。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于肖邦的音乐与课文的文本的结合来认识肖邦。

我为本课的课件设计了一个封面,标题为“踱步在黑白键上的钢琴诗人”,并配有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为背景音乐。

在导语中我引用了两位大师级人物的话:1、“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

2、丰子恺曾戏说“Chopin”一词的发音本身就带有优美的韵律(单击页面中的Chopin 一词,可以听到肖邦名字的英文发音)。

单击鼠标或敲回车可以进入下一页。

第二页是一个目录,在这里,我将内容分为三个模块:“认识肖邦”、“文本研读”以及“与肖邦促膝谈心”。

这三个模块的标题分别设计成超链接,通过鼠标单击可以进入相应的模块。

在这个页面中,我将肖邦的几首名曲合成为一个联奏,并以此为背景音乐。

模块一:认识肖邦首先,我提供了一段文字材料,对肖邦进行了极简单的介绍。

在这里,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扩充。

紧跟其后的是三张肖邦故园的相关照片作为教材彩页的补充。

然后是两张肖邦的画像。

这两张画像分别配合了页面提供的文字材料与背景音乐。

第一张:选择了一张清秀的画像,配了E大调练习曲。

这些给我们一个“婉约”的肖邦。

第二张:我设计了一个标题“另一个肖邦”。

这是法国著名画家、肖邦的好友德拉克洛瓦绘制的。

为这幅画像我配了肖邦的A大调波兰舞曲为背景音乐,刚劲有力,这些呈现给我们一个“豪放”的肖邦,也正如舒曼所说的,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在这一个页面的下方有一个钢琴键盘....,单击后....,它是一张Gif动画,也是一个导航按钮就会返回目录的页面。

到这一个页面,第一个模块的内容就结束了。

结束语:经历了天灾人祸,热那佐瓦沃拉的那幢清寒的小屋――肖邦故园仍然保留着:“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六节肖邦故园
教案苏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了解故园故国的精神文化内涵及其对于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价值。

二、通过对肖邦音乐的聆听和文本的诵读,体会本文在叙述节奏、思想意境和语言风格方面与肖邦音乐精神的内在一致性,鉴赏其极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对肖邦以及其音乐精神的领悟。

二、认识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与本文风格、内涵之间的高度一致性,从而明确故园的精神价值。

教学设想
一、本课主要以两种活动——音乐聆听以及文本诵读作为主线,通过讨论、讲解、领悟音乐和故园、和文本的精神契合。

二、课前安排预习,一是诵读文本并作出评价,二是聆听一两首文中所涉及的肖邦音乐,注意文中何处述及音乐,思考乐与文的联系并记录聆听时的感受。

三、课堂安排修习钢琴的同学作重点发言。

四、音乐欣赏活动只是手段,重点仍然是对文本的诵读和对文本内涵、风格的理解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

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作出总体评价。

肖邦取得了伟大的音乐成就;肖邦热爱故园,热爱祖国;文章写得很美,尤其是对故园的风景描写特别优美。

2.简介肖邦(知人论世)。

(略)
肖邦真的那么伟大吗?他的音乐真的那么伟大吗?他的音乐和故园有何联系?
(聆听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第6号,傅聪演奏。

)
(指名让学生进行简单解说。

)
这是肖邦最具波兰风格的作品。

与其他的体裁相比较,肖邦更喜欢玛祖卡,因为这种音乐的灵感来自波兰民间舞蹈的节奏与旋律,这与作曲家民间特性的创作风格有着内在的契合。

二、音乐与故园的联系——文本研读。

学生阅读,找出文中体现音乐与环境关系的语句,讨论,交流:
1.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2.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

3.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4.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玛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5.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

6.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7.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
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8.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三、音乐与故园的联系——乐曲聆听。

肖邦夜曲Op.9,No.2 in E flat;第四叙事曲,f小调。

学生朗读自己的听乐随笔,重点请两位会演奏钢琴的同学讨论、评价。

艺术与种族、时代、环境密切相关;肖邦的音乐是波兰的,民族的,所以是世界的。

夜曲:肖邦的音乐主要是优美之中略带一种沉思、伤感和梦幻色彩。

第四叙事曲,f小调:在结构上采用了奏鸣曲式与变奏相结合的方法。

在这里,具有忧郁和幻想气质的抒情、叙事性的主部主题通过变奏发展加强了基本感情的色彩。

在第三次陈述时,性格上起了变化,变得充满了悲剧性的热情·而在再现部中最后一次陈述时,活跃而紧张的运动带来了惊惶不安的色彩。

副部则用了和声变奏手法,使明朗、柔和的抒情主题获得了色彩的变化。

音乐的精神、音乐的灵魂来自故园。

四、音乐与文本——精彩段落的朗读。

重点:故园四季的段落。

朗读指导:突出特点,明朗、柔和、沉思、梦幻。

教师示范,肖邦轻音乐伴奏。

学生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悟这几段语言风格:色彩音节的亲切、平和、流畅、优美,悠悠为梦幻气质。

五、总结。

肖邦的伟大由于音乐;他音乐的伟大,由于有波兰的民族精魂。

肖邦的伟大,最终是由于他那一颗永远属于祖国波兰的心。

本文之所以优美,是由于将人、事、景、乐以相应的语言风格艺术地传达了出来。

教学反思
本专题是“祖国土”,专题人文内涵即是“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

《肖邦故园》正是这样一篇通过肖邦的音乐生活来表现其爱国情怀的散文,其特点在于文学与音乐完美结合,在于文中人、物、景、乐的精神气质和风格色调的有机统一。

对于这样一篇散文,简单地通过朗读文本,外加“知人论世”,尽管也可以把握文章的相关要点,但是课型仍显单调,不能从活动的层面、从多种感知角度调动学生文本研习的主动性。

所以,教师应着眼于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落实本主题“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从而能够从更深的层次感受肖邦伟大的音乐成就与故国、故园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口头和书面的表达生成自己的认识,从而最终经由语文途径达成人文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