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民的名义》有感:向老党员陈岩石学习

合集下载

某基层干部《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

某基层干部《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

某基层干部《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某基层干部《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观后感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后,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热议,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深受震撼,也深深的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勿忘初心,用奉献兑现承诺。

剧中老革命陈岩石亲赴省委常委会,讲了一堂特殊党课——1945年,他火线入党,申请了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共产党人“特权”,战争年代,无数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兑现入党承诺,他们争的不是权力不是金钱,争的是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特权”,用大无畏的精神保卫家园。

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应勿忘入党初心,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到群众中去走走就能找到答案。

服务人民更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如同陈岩石所说“领导干部是官不能当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却可以”,也只有这样方能善始善终。

实事求是,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剧中祁同伟得知沙瑞金书记和陈岩石先生的关系后,极力靠近陈岩石先生,套近乎,急功近利。

共产党人应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实事求是,真干实干,坚决抵制权利诱惑和考验,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莫为了权利脱离群众,莫让权利成为谋私的工具。

同时应该充分运用好鼓励激励机制、能上能下机制,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优者胜、劣者汰。

不负真心,构建健康的朋友圈。

剧中李达康书记示意商人王大路要“走大路”。

在我们工作中,我们必须将工作与交友、公权与私心分来,朋友之间的感情应该是真正的友谊,不惨杂任何权利、利益等元素,职工干部更要有自律意识,慎交友,公私分明,划出底线,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和纪律意识,要依法办事,守住规矩,在一个健康的朋友圈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健康都起来。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观后感5篇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观后感5篇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的观后感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范文,如名著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感悟心得、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mple essays, such as after reading classic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insight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在《人民的名义》整部剧中不仅有匪夷所思的迷案,也有明枪暗箭,以及难以捉摸的人心。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优秀心得600字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优秀心得600字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优秀心得600字人民的名义观后感1《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案件,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贪腐案件时遭遇车祸,是整个故事的引子,它相继引来的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加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为我们展示了官场生活的百态。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高育良曾经言之凿凿地说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

”而当高育良败露之后,面对最后来看他的侯亮平,还放言高论:“为官者就得心正,心正则心安,心安则平安。

”“公生明,明生廉。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这些话,说的多么好啊,多么顺啊,多么一身正气啊,多么冠冕堂皇;但是“人民”二字他挂在嘴边,脱口而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一种时髦,一套说辞,一则广告,一块遮羞布。

他们既不幼稚,也不糊涂,他们老谋深算,狡猾如狐,他们是明明白白地糊弄人民,清清楚楚地谋取私利。

而因为他们脸上戴了光鲜的面具,嘴上讲着正确的大话,人们既难以看得清楚,也难以很快识破。

他们谋私利越多,装的越像真正的人民公仆,他们的私欲带着他们远离了人民,违背了纪律,抛弃了作为党员干部操守,成为混在干部队伍里为自己私利而挣扎的“间谍”,国家政策和项目落实、经济发展里的蛀虫,可悲而可恶的活着。

就像那个“两面人生”吃的炸酱面,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更让我震撼的是他,一个农民的子弟,他的行为导致他家乡人对子女上学的消极悲观,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当整个地区不注重教育,靠着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去取的磕磕碰碰的成功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倒退。

党员观看人民的名义心得

党员观看人民的名义心得

党员观看人民的名义心得最近,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红遍了朋友圈,剧中老干部陈岩石同志在省委常委会讲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尤其发人深省,值得每一名党员深刻学习,细细品味。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今天,老干部陈岩石同志身上的种种精神,更是需要我们普通党员共同去学习和践行,成为一名“向老干部看齐”的合格党员。

学习老干部刻入骨髓的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不变的政治“特权”。

陈岩石同志火线入党,只为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共产党人“特权”。

无独有偶,战争年代负重受伤的党员坚持要三人分一个罐头,只因这是共产党员的特殊待遇。

入党那一天的誓言决定了共产党员的精神坐标,决定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底色。

如果说,身先士卒、勇于牺牲是战争时代中党员的政治追求,那么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党员的座右铭。

每一名普通党员都应该努力活跃在岗位奉献和志愿服务奉献的各项活动中。

学习老干部伴随一生的群众观念。

不忘群众是共产党员永恒的工作“重心”。

走多远,都不能远离群众;走多久,都不能忘记群众。

剧中,陈老坚持骑着自行车来到大风厂做群众工作,虽不是岗位职责,但他依然牵挂群众。

群众不散,陈老不走,可爱的老干部直到结束才发现自己五脏庙的不满。

这是“忠于群众”信念的坚定指引,也是老干部不忘宗旨的生动实践。

如何让群众观点真正在思想上扎根,如何把心系群众作为自己的行动自觉,是普通党员需要思考和践行的重要课题。

学习老干部忠贞不二的纪律观念。

“守纪律,讲规矩”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素养。

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崇高的价值追求,决定了陈老绝不给组织添麻烦。

剧中,陈老的儿子陈海遭遇车祸,原因可疑,但陈老没有寻求“小金子”帮忙,没有选择公权私用。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

一丝一毫的违规犯纪,都会让党员走向失去自律、陷入腐败的不归路。

合格党员必须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自愿地守纪律、讲规矩,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人民的名义》中从陈岩石人物形象看老干部的正能量引导

《人民的名义》中从陈岩石人物形象看老干部的正能量引导

《人民的名义》中从陈岩石人物形象看老干部的正能量引导2017年大火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由白志迪老先生饰演的陈岩石在整个剧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上老干部这一群体,人物塑造广受好评,陈岩石的人物形象是一名退休干部,在岗位上有着不小的建树,退休后也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一心为人民谋福利。

在我国政治事业建设过程中,老干部仍然在现任的官员面前持有一定的发言权,这就需要考虑到老干部的正能量引导问题,充分发挥出老干部应有的积极作用,促进党建事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一、老干部正能量引导的问题(1)社会认同感方面。

当前社会对老干部的认同感还不够,有很多人认为老干部已经没有权力,年龄也大了,社会的建设是年轻人的事情,就算以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来说作用也不大。

除了这些看法外,社會上根据老干部的生活现状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也相对较少,并且分布比较松散,对老干部的管理制度也不够规范,有一腔热血,想要加入到祖国建设过程中的老干部群体,没有发挥余热的有效渠道,让老干部的建设热情随着时间而消散,这是国家发展建设的一大损失。

1/ 4(2)管理服务机构方面。

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很多人部门和工作者对老干部群体的服务和管理不够重视,管理服务机构是老干部参与到国家建设的纽带,但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老干部对设计会建设的优势进行明确,在电视剧中,陈岩石在为民情愿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困难,还有一些人将其当做工作开展的阻碍。

当前针对老干部进行服务和管理的机构不健全,老干部想要参与到工作中需要经过熟人引荐和单位返聘、参加老年社团等渠道来进行,这种安排方式缺少一定体系化管理,并且时效性也不强,根据当前的社会现状反馈,老干部想要发挥自己对国家建设的余热,通常是以参加文化类的活动为主,缺乏政策性引导。

二、通过老干部正能量培养新干部(1)发挥老干部专业优势,经济建设相关的老干部中有很多威信高、决策力强、领导经验足的老专家和老领导,对这些老干部领导群体,可以安排到重要课题的研发和论述过程中,给老专家发言的机会,培养我国科研事业的新力量,专业性强的老干部大多数知识储备丰富,专属讲座的开设,能够将这些经验传授给新一代的接班人,相关组织机构还可以开展由老科学家参与的人才培训和技术咨询工作,让老专家能够在经济建设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_四年级想象作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_四年级想象作文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四年级想象作文的《人民的名义》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讲述反腐败,反贪污的电视剧。

主要描写北京市公安厅处长候亮平和汉东省人民检查院反贪局局长陈海以及陈海的父亲陈岩石为维护人民的利益,不畏权势,用智慧和胆量与那些贪污腐败,相互勾结的党政机关干部进行英勇的斗争,并用最有利的证据,让他们无法狡辩,最终接受法律的制裁。

我敬佩那些为反腐斗争做出贡献的英雄们,他们为了能让贪污腐败者认罪伏法,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同时,我也憎恨那些贪污腐败的党政机关干部。

他们利用手中权利坑害百姓,自以为可以一手遮天,试图利用假象,毁灭证据,逃避法律制裁。

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他们最终流下悔恨的泪,可是已经太晚了,这泪水已经无法洗清他们那涛天的罪恶。

如果不是因为一时的贪念,又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我为剧中那些玩弄权术的贪官感到宛惜,他们已经有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却依然摆脱不了金钱和欲望的诱惑,不能把握住自己,因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学习。

而不是受网络游戏和一些玩物的诱惑,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浪费大好的学习时光呢。

不要让“少壮不努力,老大征伤悲"的感慨与悔恨在我们身上再现,不要让长大以后的我们对少年时因贪而玩造成的后果,流下难以名状的眼泪。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8篇(一)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8篇(一)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一】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以来,在群众中间引起了不小的强烈的反响。

这部电视剧以超现实的拍摄手法触及到了反腐败斗争的深水区,它的尺度之大,反应现实之深刻为同类电视剧之罕见。

从对赵氏父子的查处,揭示了党中央反腐倡廉“上不封顶,下不见底”的决心,体现了法纪面前,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没有法外的“铁帽子王”,亮明了党坚决反对腐败的旗帜,表明了反腐败绝不是一句空话。

把“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干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干好事”这样只敢私下议论的话通过老干部去表达,这种突破前所未有,同时,再次像我们警醒“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

电视剧中对陈岩石、沙瑞金、李达康、易学习、侯亮平等为民请命、为民担当、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通过银屏的传播和放大,戳到大家的泪点,使我们感到特别的提气鼓劲。

总之,这部电视剧深化了我们的认识水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太多。

启示一:共产党员应该将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

老党员陈岩石在汉东省委常委扩大会上讲述了自己入党的经历。

陈岩石入党时正值云城之战,当时陈岩石才十五岁,为了取得背炸药包的资格,虚报两岁才入了党,可是这个资格导致他不能晋升为副部级,陈老没有抱怨反而心存感恩。

战场上陈岩石和战友们一个倒下,另一个站起,牺牲了9条生命,终于炸毁了敌人碉堡,为大部队取得最后胜利扫清了障碍。

这堂课使得汉东省委领导受到了深深的教育,同时也刷新了我们对党员的特殊权利的认识,党员的特殊权利不是开会坐在主席台,吃饭做在桌中间。

陈岩石告诉我们党员的特殊权利就是在战争年代背炸药包的权利。

对于我们一名和平建国年代的普通共产党来说,我们没有机会向陈岩石同志一样经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多做贡献,耕好自己的责任田,在自己的本职范围内体现责任担当,这样才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

启示二:党的组织生活要正常化。

电视剧中,赵立春是带坏汉东干部风气的始作俑者,在其治内汉东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成风。

观《人民的名义》选段有感

观《人民的名义》选段有感

不忘初心,践行誓言,做一名合格党员——观《人民的名义》选段有感最近党支部组织观看了《人民的名义》选段,一段是老革命陈岩石的特殊党课,另一段是信访局的矮窗口。

这两选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第一段视频讲述的是,当时只有党员才能享有的“特权”。

陈老讲,到了抗战后期,战士们为了能够加入尖刀班,获得扛炸药包的“特权”,参与执行炸毁日本鬼子碉堡的任务而纷纷踊跃入党。

剧中陈老用“扛炸药包是共产党员的特权”诠释了他为什么入党。

“抢到这个特权,是我一生的骄傲。

”伴随着陈老的叙述,伴随着枪炮声,硝烟弥漫的场景,那一刻好像自己也置身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在今天,当我们听到、看到这一幕时,我们的战士为了争取“扛炸药包炸碉堡”的“特权”而纷纷入党,这一行为深深地震撼了我。

革命战争年代的入党动机是那么的纯真简单。

当年的革命者,抛头颅,撒热血,大公无私;危难时刻,英勇赴死,将危险留给自己,勇往直前,这一冲天壮举,豪情满怀。

当年无数革命者切切实实做到了有责不推诿,有义务不逃避,有困难不退缩。

他们对党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热爱。

他们追求的“特权”,不是为个人或者小团体、小圈子谋利益的权利,而是为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勇于献身,他们的行为很好地践行了入党誓言。

他们当然是符合我们对党员的要求。

现如今,每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不少,然而细问“为什么入党”这一实质问题时,回答却是大都与个人将来的发展成长有关。

入党动机不纯正,成为部分人不被党组织接纳的现实原因。

加入党组织必须具备纯正的入党动机,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这就需要申请人不仅要在思想上入党,更要在行动上入党。

第二段视频讲述是一个懒政典型。

孙连城区长每天准时上下班,从来不贪污,但是也从来不干实事。

信访办窗口太矮了,没经费修,他就派人花几十块钱买了四个小板凳,还给每个窗口摆上十块糖果。

《《人民名义》观后感-以人民名义争扛炸药包特权》

《《人民名义》观后感-以人民名义争扛炸药包特权》

《《人民名义》观后感-以人民名义争扛炸药包特权》《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以“人民的名义”,争“扛炸药包”特权反腐热剧《人民的名义》中,老检察官陈岩石在给汉东省省委常委会讲党课时回忆起“当年为了拿到只有共产党员才能在攻坚时扛炸药包这个特权,自己和一批战士火线入了党,取得了这个特权,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却牺牲在攻坚的路上,牺牲时入党仅有一天的时间,只有一天的党龄,那些扛着炸药包的党员,用生命和鲜血实现了自己入党誓言”,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不断地向老同志学习,不忘使命,认真履职尽责,以“人民的名义”争“扛炸药包”,不断前行。

以“人名的名义”,争“扛炸药包”特权,要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

作为一名党员,入党时我们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中,将人民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群众利益无小事。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面对工厂要拆迁,工人利益受损,他骑着电动车,到处上访、投诉、写信给市委,但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当厂房面临强拆时,他挺身而出,说谁敢拆就从他身上压过去,既成功地引起了“官愤”,却也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倚重的人。

市委书记李达康和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恭维他“技高一筹”,他却一板一眼地教训他们两个:“什么是技高一筹啊,你心里有老百姓,你就是技高一筹。

以“人名的名义”,争“扛炸药包”特权,要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牢记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切忌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法行为;事关群众的事情要争“扛炸药包”特权,做到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像《人民的名义》中陈岩石扯着嗓门说:“为党为人民办事,这才是为官的目的。

最新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最新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最新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陈岩石夫妇在和省委书记沙瑞金吃饭时,说到汉东省的腐败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汉东的干部队伍就是被前省委书记赵立春带环的,导致了大家的“前腐后继”。

一个省委书记对全省干部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这个情节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吏必须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群众看党员,党员看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党员干部带头人、领路人,也是广大群众的效仿对象。

反观现在落马的腐败官员,不难看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行为不端,就会带坏整支队伍,污染整个政治生态,就如《人民的名义》中省委书记赵立春一样,成为汉东省干部腐败的推手。

因而,抓住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一是引导领导干部强化担当。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引导领导干部加强党性教育,提高自身“反腐”能力,把党和人民的期待扛在肩上放在心里,自觉以身作则,勤政廉洁,担当有为。

二是坚持严字当头劲不松。

敢于立规树矩,时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在领导干部周围拉起“不能腐、不敢腐”的“防火墙”,真正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牢笼里。

三是高擎监督问责的利剑。

敢于动真碰硬,对那些逾越法纪红线、突破反腐防线的领导干部,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敢于执纪问责,不讲人情,不搞下不为例,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好的带头人带出好的队伍,用好的队伍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二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二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人民的名义》观后感《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很精彩的电视剧,剧中很多片段都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剧中公安厅长祁同伟对原省检察院院长陈岩石提出的让大家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嗤之以鼻,他不以为然的对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说: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从娘胎里来,要到坟墓里去。

看到这一幕笔者被许亚军的演技所折服,不禁笑了。

不过“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历史上已经有人回答了。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来到塔希提岛,通过油画回答了这个有关生命和哲学的问题。

画面中右下方刚出生的婴儿、画面中间正在摘取智慧之果的亚当、画面左下方的老人暗示了人类从出生到获取智慧不断发展再到最后衰老死亡的一生。

让人感叹的是高更为了追寻艺术,放弃了收入丰厚的工作,离开了物质生活丰富的欧洲,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甚至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塔希提岛,和当地的土著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在岛上他尽情感受着大自然带给他的心灵冲击,尽情挥洒着画笔,历经磨难终于创作了传世杰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剧中陈岩石认为党员干部应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政府执政管理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不仅可以理解为领导干部不应搞特殊化应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也可理解为工作方法要集中群众的经验,并将其拿到群众的行动中去通过实际行动来检验,这其实就是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群众路线:“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相信对于陈岩石这样的老革命来说影响巨大。

而祁同伟的回答问题在于,其身居高位,却不能从政府管理者的角度、以一个党员干部的视野来看待这个问题,格局不高,极其现实,“社会即丛林,我即为野兽”,所以祁同伟作出违法犯罪的事情也不足为怪。

当然,同样的问题如果你问孙连成,他很可能回答“我们从虚无中来到虚无中去”。

这样的孙连成不会腐败,但消极的思想态度会导致其惰政,后来安排他到青少年宫去和小盆宇们看星星也是典型的知人善用了。

《人民的名义》中,这才是共产党员的“特权”

《人民的名义》中,这才是共产党员的“特权”

《人民的名义》中,这才是共产党员的“特权”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播出的第8集,迎来了引爆泪点的一段情节:老革命陈岩石亲赴省委常委会,讲了一堂特殊党课——1945年,他火线入党,申请了背炸药包炸毁敌人碉堡的共产党人“特权”。

这段情节的设置,意在告诫当下的党员领导干部:勿忘初心看过《人民的名义》的小伙伴,一定对陈岩石这一形象印象深刻。

抗战时期,他为了能背上炸药包上火线,虚报了两岁入党。

因为这两岁,和平年代,他的职务止步于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没有当上副部级。

可就是这位共产党人,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官员不喜欢他,叫他老石头,可群众喜欢他,遇事喜欢找这位退休的老干部,把他那称作“第二人民检察院”。

在陈岩石看来,领导干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官不能当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却可以干一辈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陈岩石”。

省委书记沙瑞金邀请陈岩石老人为省委常委会讲一堂课,陈老问“我能讲什么”,沙书记说:您就讲讲历史,讲讲传统,讲讲精神。

这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坚守精神高地,强化政治担当,摒弃特权思想,远离特权待遇,不能脱离群众也不能搞特殊。

共产党人的“特殊”在于不搞特殊。

然而,现实中有些党员却搞起了特殊。

有的自视位高权重,不寻求与群众打成一片,只追求高人一等;有的会上讲反腐,私下收贿赂,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有的把党龄长当作党性强,把职务高当作觉悟高,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游离于组织之外,凌驾于组织之上。

刘少奇同志曾说,国家困难,我们不能搞特殊,就是国家昌盛了,共产党员也不能搞特殊。

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丢失一片人心,丧失一分党性,有损党员身份,玷污党的形象,甚至侵蚀党的肌体。

共产党人的“特殊”在于吃苦在前。

彭德怀同志说,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不是来搞特殊的,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

吃苦在前,意味着坚守和奉献,责任和担当。

敢于吃苦、甘于吃苦是共产党人的特殊“标配”,也是共产党人的特殊形象照。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坚定理想信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坚定理想信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候亮平、陈岩石、季昌明等人,始终以党性标准为第一,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展现了新时期党员干部为党、为人民惩治犯罪、查处腐败的坚定态度。

尤其是在电视剧中,当陈岩石上党课的时候讲到战争年代那些为了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士,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党性,无不让人动容。

这就是党性!陈岩石说过这样一句话,“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

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中,尤其是作为一名正面的中共党员,发出这样的斥责之声,这绝对是少见的,可以看出当前很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改变,已经不是宣读入党誓词时“理想信念”了,同时也揭示出了当前反腐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实这句话平时工作中也经常听到,但是讽刺的是这句话大多是在人民群众口中喊出来的,尤其是我们处置一些突发事件时,一些对案件不满、对法官不满、甚至是对法院不满的当事人嘴中大声喊出来的!先不考虑这些人的本意好坏,但是显然“为人民服务”是人尽皆知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人真的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呢?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得不到满足,就会对法官不满、对法院不满、最终导致对党的不满,这也是近些年我们党在人民心目的形象一落千丈的原因,当然了这些年中我们党的成绩,新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无需质疑!只是部分领导干部的作风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这也是我们反腐的原因之一。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广受人民欢迎,就是因为它用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执政党和政府最重要的考量就是民心所向。

结合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班子大力提倡反腐,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力度,《人民的名义》可谓是大快人心,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按照总支的党课要求,我们第四支部主要是围绕三个正面角色开展学习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的名义》谈共产党员的价值观

《人民的名义》谈共产党员的价值观

三一文库()〔《人民的名义》谈共产党员的价值观〕《人民的名义》谈共产党员的价值观人民的名义》演绎了官场百态,将职务腐败、庸官懒政、小官大贪等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笔者也从此剧中体会到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格观。

陈岩石是一个朴素清廉的退休老干部,是真正参加过战争,扛过炸药包的人,他所代表的共产党员的价格观----责任担当。

虽然剧中未体现他在战争时期的事迹,但他一句“我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足以体现出陈岩石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离休前,陈老是一名副检察长,他看不惯赵立春的贪腐行为,曾多次举报赵立春,有些人也不喜欢他,称他是块老石头,但这不防碍人民喜欢他,山水集团出现困难时职工的身边总有他挺拔的身影。

他的儿子陈海被人陷害撞成了植物人,他没有报怨,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他的那颗心不仅仅系在自己的小家,更多的是想第1页共4页着大风厂的下岗人民,为人民担心。

[本文来源::gongwen./31doc]李达康,京州市的市委书记,剧情开始的时候特别是丁义珍出逃,与他的前妻欧阳菁贪污事件的描述,让人总把李达康设定为他们背后的大BOSS。

然而,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让我们看到却是一个有着“光明坦荡”情怀的共产党员形象。

他不仅是一个工作狂,更是一个正义无私的人民好官,不为亲属谋福利,不向权钱屈服。

在对待易学习的事情上,沙瑞金批评李达康太在意他的政治羽翼了,的确,李达康也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仆,他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但在大事大非面前他却毫不动摇,在赵立春担任省委书记时,他的儿子赵瑞龙多次找到李达康让他批复美食城的项目,被李达康拒绝,在人民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面前他坚决地选择维护人民的利益。

面对侯亮平任命资格评选一事时,他敢于一个人不举手,不随波逐流,这不仅仅是性格耿直所能解释的,而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光明坦荡”价格观的充分体现。

侯亮平,京州市反贪局局长,可以说侯亮平是整部剧的主线人物。

从剧情的开篇一直到结尾无不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敢作敢为”的价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向老党员陈岩石学

一部《人民的名义》,有人看到了反腐,有人看到了官场潜规则,还有人看到了官员出身。

而我看到的是——老党员陈岩石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好的诠释。

在《人民的名义》的剧集中,汉东省错综复杂的反腐败斗争里,有一位老人,令无数观众动容,他就是原汉东省人民检察院前常务副检察长陈岩石,外号“老石头”,他的行事作风也如其名,岩石——有棱有角、有风有骨、朴实可靠。

他在剧中一直为大风厂的职工奔走维权,毫无畏惧,一生时时处处都在为他人着想,这让我对陈老这位朴实清廉的老党员干部深感敬意。

彭德怀同志曾说过:“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

”而陈老在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主持召开的次常委扩大会上,说:“……背炸药包是党员的特权,当年虚报年龄争抢这个特权时,我甚至都没想到能活到今天!同志们,我这一生都为抢到这个特权而骄傲啊!”每每想起陈老这番话,我心底对共产党员的那股敬意便油然而生。

陈老心系大风厂,关心工人利益,当工人利益出现损失时时间站出来,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当大风厂的经营
出现了重大问题时,陈老和郑师傅组织大风厂工人自由筹资成立股金会以谋发展;当侯亮平遭到祁同伟、赵瑞龙等人的诬陷,并被停职接受调查时,陈老完全无视高育良的暗地威逼,积极配合陆亦可和侯亮平,暗地帮助侯亮平搜集证据澄清诬陷案件;当陈老得知蔡成功儿子被王文革绑架并挟持刀具威胁时,立马赶往现场开导王文革并只身替代人质,耐心劝说王文革股权问题应采取法律途径解决,最终大风厂股权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

陈老的一生经历了太多,操心了太多,他真的太累了。

他心系一生的大风厂工人股权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自己共产党员的使命也完成了。

最后,陈老在病房里安详地走了,遗体捐献汉东大学,不麻烦后人。

当王老师告知侯亮平、郑西坡、沙瑞金陈老逝世的消息时,他们都哭了,我也哭了。

陈岩石同志,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党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

身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陈老始终心系群众,尽心尽责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老党员干部模范,陈老值得广大党员同志学习,学习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强的党性和对党无限忠诚的情怀。

我们都应该向老党员陈岩石学习,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好党员,人民需要这样的好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