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说秦王书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①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扺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注释】①简:选择。
②扺(zhǐ)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
扺掌,击掌。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人恒过过:(2)衡于虑衡:(3)黑貂之裘敝敝:(4)去秦而归去: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不求闻达于诸侯B、说秦王书上而说不行去秦而归C、必先苦其心志引锥自刺其股D、得太公《阴符》之谋咨臣以当世之事8、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复习(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复习一、《鱼我所欲也》(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避.也患避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
(4 分)4.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 3 分)二、《邹忌讽齐王纳谏》(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
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吾孰与徐公美孰视之是可忍,孰不可忍B.皆以美于徐公以待天子驰逐以逸待劳C.燕、赵、韩、魏闻之独不闻天子嗜田猎乎闻所未闻D.数月之后数之曰:“汝为县令”不计其数(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邹忌劝谏齐王的结果如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初中语文中考试卷)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4分)(二)(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3.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三峡》与《入蜀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①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②翳:遮盖,这里指云。
3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 )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3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33.【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0.同“缺”,空隙、缺口断飞奔的马全,都31.(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许多趣味。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2.【甲】文写山峰连绵不断(多)、高峻(遮天蔽日);【乙】文写山峰高耸奇丽。
33.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3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 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15 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 苏秦 )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 .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 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
曰: “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 ,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扺 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 【注释】①简:选择。
②扺( zhǐ)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
扺掌,击掌。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8. 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期年揣摩成 ,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 分)6. ( 4分)( 1)犯错误( 2)通“横”梗塞、不顺( 3)破( 4)离开7. (3分) B8. (4 分) (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4 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比较鉴赏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比较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歌女奏乐唱歌。
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题目: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题目:【甲】【乙】两段文字都有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内容,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在哪些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
(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抵 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注释】①简:选择。
②抵(zh i )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
抵掌,击掌。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8.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分)6. ( 4分)(1)犯错误(2)通“横”梗塞、不顺(3)破(4)离开7. ( 3 分)B8. ( 4分)(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 —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 4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
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 例,证明了“生于忧患”观点。
乙文从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
附乙文译文:(苏秦)游说秦王,上书进言十次,他游说的内容(指连横策略)得不到实行。
黑貂皮衣破了 ,百斤黄金用光了。
资用匮乏,离 开秦国回家。
他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黄黑,面有惭愧之色。
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他,嫂子不给他 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苏秦叹气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些都是我的过错啊! ”于是他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十几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来熟习,探求 它的真谛。
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
他说:“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 ”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亲密交谈。
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 君,授给相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 11题。
(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职份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
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安定民杨条 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
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
”遂自缚出。
三郡皆平。
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四(1)人恒过过: _______________ (3)黑貂之裘敝 敝: _____________(2)衡于虑衡: _______________ (4)去秦而归 去: _____________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不求闻达于诸侯B. 说秦王书十上而 说不行 C.必先苦其心志引锥自刺其股 D.得太公《阴符》之谋去秦而归 咨臣以当世之事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
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
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真病,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
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
真薨,谥曰元侯。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躬耕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帝遣真督诸军军.郿()④迁大司马(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不以物喜B 以伤先帝之明C真以亮惩于祁山行者休于树D帝从其计(节选自《三国志?魏书》)(2分)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其真无马邪9.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10. 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11. 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乙文作答。
(2分)(4分)(二)(16 分)7.①亲自②身份卑微,目光短浅③驻扎④升迁,升职8 . C9.①(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②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
10 .采取的行动:诸葛亮围祁山亮果围陈仓蜀连出侵边境11.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
曹真: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
(1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亮言教书奏多可观,别为一集。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随身衣食,6. 请用“ / ”为【乙】文画线部分断句。
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7.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 )先帝不以臣卑鄙((3)悉仰于官((断2处,得其要云。
(4分))(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亮性长于巧思(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⑵9.及卒,如其所言。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2分)A.表,是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B. [甲]文中诸葛亮追述了以往经历,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C. [甲]文中的“先帝”和[乙]文中的“后主”是指同一个人。
D. 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草船借箭、空城计等,都是关于他的故事。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的优良品质。
(4分)(二)(16 分)6. (2分)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7. (4分)(1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看望(访看、拜访)(3)全部(都)(4)擅长(善于)8. (4分)(1)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2 )至^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9. (2 分)C10. (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示例:勤俭、清廉、忠诚、自律等。
(写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当初,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们的日常衣食费用,自有盈余。
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随身衣服饮食,全靠公家的俸禄过活,无需再治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
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里有多余衣物,家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
”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诸葛亮天生擅长巧思,改进弓弩使之连射,制造木牛流马作为运输工具,都是出自他的创意;;他推演兵法,设计八卦阵图,全都深得要领。
他留世的议论、教令、书信、奏疏都很值得一读,另编成《诸葛氏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乙】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a)献之太常。
(b)使国工视之,(c)曰:“弗古。
”(d)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竅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节选自刘基《工之侨献琴》)注释:①太常:掌管宗庙祭祀及礼乐的官员。
②国工:全国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③竅,同“款”,款式。
④宕冥:d a n g mi n g,山名。
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食马者()(2)是马也()(3)弦而鼓之()(4)岂独一琴哉()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B.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C.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D.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8 .翻译下列句子(4分)(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