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与古代礼仪

合集下载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最新版】
目录
1.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的背景和意义
2.东西南北的具体雅称
3.这些雅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正文
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表达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尊敬和雅致,给它们起了别名。

这些雅称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首先,东方的雅称是“震”,意味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在古代,东方被认为是吉祥之方,与青龙、春天、木、仁等元素相联系。

其次,西方的雅称是“兑”,代表日落之处,有喜悦、欢愉之意。

在古代,西方与白虎、秋天、金、义等元素相呼应。

再次,南方的雅称是“离”,象征着炎热和明亮,与朱雀、夏天、火、礼等元素相关。

南方被认为是热情、礼仪之方。

最后,北方的雅称是“坎”,寓意寒冷、神秘,与玄武、冬天、水、智等元素相联系。

北方被看作是智慧、冷静之方。

这些雅称不仅在文化、哲学、地理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古代的诗词、歌赋、建筑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1页共1页。

古代的方位文化

古代的方位文化

古代的方位文化□ 李保重东“东”(東)字的形状是日在木中,意思是旭日初升,旭日初升的地方就是东方。

主人待客东向表示平等尊重,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

故师曰西席。

”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

“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后来就把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北“北”字古代写成两人相背。

宫室多坐北朝南,背面就是北面,背就成了北方的北。

北面则是古代臣子、卑者之位,因天子坐北向南,所以臣子居南向北面见国君。

如《资治通鉴》:“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这里的意思就是向曹操投降。

“北”后来又引申出“溃败”之意,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就叫败北,如《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这里的“北”指溃败的军队。

左右古人习惯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如《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江左”即江东,魏禧在《日录杂说》中作了解释:“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再如钱起诗《陇右送韦三还京》,标题中的“陇右”就是指陇山以西地区。

在古代,“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如《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这里的“东西”和“左右”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南“南”字的外框是木字的变形,内框里的字符是指向的意思。

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阳光,枝叶就长得繁茂,所以向阳处就是南方。

南面是古代人君尊者之位,即坐北向南,接见下属南向表示尊卑主从。

如贾谊《过秦论》:“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 我国古代以星辰为方向指标,古人凭借自然景象辨认四方,并创造了东西南北等方位字。

西“西”字古形是鸟在巢上。

太阳西沉而鸟归巢栖息,鸟归巢就成了方位字“西”。

方位最具体的应用是房屋建筑地点的选择,“上古之时,草居露宿,冬则山南,夏则山北”。

住家有一定的方位,起居坐向也自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并且逐渐演化成特定的礼仪。

方位词“东西南北”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方位词“东西南北”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位词“东西南北”折射出的⽂化内涵2019-10-22内容摘要:“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四个⽅位词。

在汉语中,“东西南北”在实际运⽤过程中不仅表⽰⽅位,同时附带了汉民族⽂化的特⾊。

四个⽅位词所承载的⽂化内涵⼜各有不同,这跟中国的传统⽂化有很⼤关系。

关键词:⽅位词东西南北⽂化关于“东”字的解释,《说⽂》: “东,动也,从⽊”。

朱俊声在《通训定声》中说“: 东⽅⽊也。

按⽇所出也,从⽇在⽊中”。

对于造字时代的汉⼈⽽⾔,在天则以⽇为参照,在地则以⽊为参照,故⽽东“从⽇在⽊中”。

与“东”相对的是“西”,《说⽂》:“西,鸟在巢上,象形。

⽇在西⽅⽽鸟栖,古⽂因以为东西之西。

”这就是说,“西”本是栖息之初⽂,⽇落西⼭⽽鸟栖于巢,故栖息之“西”引申出西⽅之义。

“南”,《说⽂》:“⽊⾄南⽅⽽有枝任也”。

朱骏声说:“草⽊⾄夏任⼤也,夏主南⽅⽕,故以为南北之南。

”“北”,《说⽂》解释为“北,乖也,以⼆⼈相背。

”段⽟裁注为“此于其形得其义”,朱骏声释为“⼈坐⽴多⾯明背暗,故以北为南北之北”。

《汉书·律历志》“北⽅,伏⽅也,阳⽓在下,万物伏藏”。

由此可知,北的⽅位词义的获得,是与南相对⽽⾔的。

就⽇光⽽⾔,南为明,北为暗。

就⽊⽽⾔,南为枝任,北为伏藏。

汉语中的四⽅是根据太阳来确定。

⽇出之向为“东”,⽇落之向为“西”,阳光正射之向为“南”,背阳之向为“北”。

根据太阳确定四⽅,“东”和“南”是给⼈们送来光明和温暖的⽅位,有光明、温暖、新⽣的特点,因此,⼈们对东⽅、南⽅怀有敬意;“西”和“北”是给⼈们带来⿊暗和寒冷的地⽅,有阴暗、寒冷、死亡的特点。

汉语的传统⽅位观念中, “东”、“南”、“西”、“北”除了表⽰定四⽅或⽅位空间外,还与尊卑、五⾏、⽣死、坐礼等有关。

⼀.“东、西、南、北”与尊卑古⼈的⼼⽬中万物都是有神的,与风⾬冷暖、春夏秋冬有关系的四⽅⾃然也有神主宰。

古⼈将司春之神称为“东后”、“东君”、“东皇”、“东帝”,是因为春从东来,春由东⽣。

古代座次礼仪规范

古代座次礼仪规范

古代座次礼仪规范古代座次礼仪规范座次礼仪是指在各种宴会的座次安排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座次礼仪规范的内容,欢迎阅读!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常接触古代座次尊卑礼仪的知识,例如: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汉时以“右”为上,这里座次以右为尊。

2.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座次以“东向”为尊。

3.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黄宗羲《柳敬亭传》)这里座次以“南面”为尊。

忽右,忽东,忽南,古代的座次究竟以何为尊呢?这与古代的建筑是相关联的。

原来,古代的居住建筑一般都是堂室结构,坐北朝南,前堂后室。

堂室之间隔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墙,这堵墙,靠西边有牖(窗),靠东边有户(室门),入室必经堂,成语“登堂入室”即由此而生。

古代的堂一般是不住人的,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

在这里最尊贵的座位是南面,即坐北朝南。

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是坐在坐北朝南的位置上的,因而古人常把称帝称王叫做“南面”,如《易经》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把称臣附属叫做“北面”,如司马光《赤壁之战》中“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作为臣子朝拜君主,面向北方,一般按官位高低从东向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就排在右面,这也就形成了古代在大多数时候的“以右为上”。

因此,在堂内座位尊卑顺序依次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东而面朝西)、东面(座在西而面朝东)、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

这样,表现在官职上,就是贵右贱左。

所以,“右迁”是升职,如王安石《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中“非专为恩,以致此位,积功久次,当得右迁”;左迁是贬职,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以上所说只是座次尊卑最一般的形式,随着时间的变换、地点和目的的不同,还有不同的变化。

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的种种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礼节有哪些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中国古代礼节【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礼节注重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的种种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摘要:
一、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概述
二、东、西、南、北的具体雅称及含义
1.东
2.西
3.南
4.北
正文: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充满了诗意和文化气息。

在我国古代,人们为了表达更加丰富的意义,常常给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赋予不同的名称。

这些名称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还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东”在古代被称为“朝阳”,意味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着希望和活力。

在古人的观念中,东方是生命的起点,也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因此,“朝阳”成为了古人对“东”的雅称。

“西”被称为“落霞”,意指太阳落山的地方,象征着安宁和静谧。

在古代,人们认为西方是暮年、安宁和归宿的代名词。

因此,“落霞”成为了古人对“西”的雅称。

“南”被称为“薰风”,源于古代对南方暖风的赞美。

南方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是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因此,“薰风”成为了古人对“南”的雅称,寓意着富饶和丰收。

“北”被称为“玄武”,源于古代对北极星的尊崇。

在古代,北极星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具有神秘和崇高的地位。

因此,“玄武”成为了古人对“北”的雅称,象征着神秘和高贵。

总之,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充满了诗意和文化气息,不仅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还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礼仪之方位之礼

中国礼仪之方位之礼

中国礼仪非常讲究方位,在社交场合,一定要注意方位之礼。

一、南北(一)南,枟说文枠:“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郭沫若枟甲骨文字研究枠:“由字之形象而言,余以为殆钟镈之类之乐器。

”1、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候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南面而坐。

枟易说卦枠,“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后来引申泛指帝王或大臣的统治为南面。

枟论语雍也枠:“雍也,可使南面。

”言可为官吏之长。

2、南房北京的四合院,人们讲究有钱不住东、南房。

因为东房西照日头晒死人。

而南房门窗朝北开,终年不见太阳,太阴暗,所以也没人爱住,在古代,南房是下人居住的地方。

(二)北。

唐兰枟释四方之名枠,“北由二人相背,引申而有二义:一为人体之背,一为北方。

”北有败北之义,枟荀子议兵枠:“遇敌处战则必北。

”北面,古代君见臣,尊长见卑幼,南面而坐,故以北面指向人称臣。

枟韩非子·有度枠:“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

”拜人为师也称北面。

枟汉书于定国传枠:“定国乃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

”古代住四合院,以北房为上,西房次之,东房又次之,南房最下,一般住仆人。

二、东、西(一)东,枟说文枠:“东,动也,从木。

官溥说:从日在木中。

”1、东胶,周代大学,胶,学校。

夏周都以东为上,故称东胶。

枟礼王制枠:“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注:“东序,东胶,亦大学。

”2、东序,夏代的大学。

枟礼王制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3、东道,设宴请客曰作东道。

4、东,引申有主人之义。

枟礼·曲礼上枠有:“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之语。

后来便以东代主人。

主人之位在东,客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

例如:股东,房东。

(二)西。

枟说文枠:“西,鸟在巢上,象形。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1、西席,古代宾主相见,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

枟大戴礼武王践阼枠:“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负屏而立。

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

东西南北与古代礼仪

东西南北与古代礼仪

东西南北与古代礼仪何路政先生《东西南北与古诗文教学》(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2期上)一文,指出“东西南北”表示方位并“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汉民族传统文学的气息”,可谓慧眼。

但把方位词的礼仪色彩归纳为“东尊西卑”和“南尊北卑”,观点颇可商榷,论据或有不当。

古汉语中,方位词东西南北经常与“面”“乡”(后来写作“向”)组合,义为“面对某方向”,此乃常识。

我们系统翻检了《左传》《国语》《韩非子》《周礼》《仪礼》《礼记》《史记》,统计了方位词出现的次数及组合分布。

例如《左传》中“南”出现139次,“北”123次,“东”157次,“西”84次;方位词与“面”组合共5例。

《韩非子》“南”32次,“北”18次,“东”41次,“西”32次;方位词与“面”组合共15例。

《礼记》“南”57次,其中“南面”14次,“南乡”10次;“北”71次,其中“北面”38次,“北乡”2次;“东”110次,其中“东面”14次,“东乡”4次;“西”101次;其中“西面”14次,“西乡”8次。

诸书中“方位词+面(乡)”组合都表示“面对某方向”,没有发现仅表示某一方位的。

如《仪礼·乡饮酒礼》:“宾复位,当西序,东面。

”是说宾在西序,面向东。

秦汉典籍表示某一方位,一般是用一个方位词或者用“某方”,略举几例:《左传·成·13年》:“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国语·越语上》:“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篾。

”《礼仪·觐礼》:“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

”《礼记·曲礼上》:“席……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西破秦军濮阳东。

”古代天子、诸侯或君王面南接受朝拜:诸侯朝见天子,要“北面再拜稽首”(《仪礼·觐礼》);臣民朝见君王也如此,《周礼·夏官司马》:“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古人对东西南北的雅称
1、按中国儒家伦理观念,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反映在座席上也是有规矩要讲究的。

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

家塾教师和官僚们的幕客,都称为“西宾”,又称“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所以古人尊称授业解惑之师为“西席”。

那桌上的主位是哪个位置呢?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南为尊,北为卑,人的座位有南北面向之分,不能僭越。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国之君主的座位,必须坐北朝南。

其实我国古代的礼节,席位尊卑有君臣和主宾两种。

君臣主要是南北方向来说,皇上以南面作为独尊之位,也就是南面称尊,北面称臣。

2、住在东方的叫做“夷”,住在南方的叫做“蛮”,住在西方的叫做“戎”,住在北方的叫做“狄”。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

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不少戎、狄、蛮、夷和华夏错杂在一起的。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黄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区。

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辽宁等地。

姜戎、陆浑之戎本在今甘肃一带,后来被迫迁徙到今豫西。

在周的南面有扬拒、泉皋、伊洛之戎。

鲁的西境也有戎人。

在卫都的城墙上可以望见戎人的村落。

晋国的周围都是戎狄人,故《左传》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古人请客吃饭时,为何要说“做东”,而不是做南或做北.....

古人请客吃饭时,为何要说“做东”,而不是做南或做北.....

古人请客吃饭时,为何要说“做东”,而不是做南或做北.....字数:957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样的场景。

当一个人碰到好久不见的朋友,或者有朋友远道而来时,那个人就会热情的拉着朋友的手说:“今天我做东,大伙一起搓一顿。

”被邀请的人一般也会欣然接受。

但不知大家是否想过,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为何要说“做东”,而不是做西、做南或做北呢?这种说法又从何而来?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从周公制定《周礼》后,中国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礼仪文化。

小到饮食起居,大到朝政行为,每一条、每一款都在《周礼》中有着明确的标著。

而古代最为推崇周礼的人便是孔子。

在他的儒家思想中,“克己复礼”是修炼成“仁”的重要方法。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72弟子编纂出了影响深远的《礼记》。

而中国古人之所以在请客吃饭时要讲做东,也和《礼记》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礼记》中有这么一条规定:主人就东阶,客人就西阶。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客人在进门后,主人要先让客人坐在客厅西边的位置,然后自己再坐在东边的位置上。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客厅在房子的正中间。

古人为了显得规矩,通常都会在客厅朝南的位置摆放两张椅子,一张朝西,一张朝东。

客人坐西面那张椅子,主人坐东面那张椅子。

因此,主人在请客时又叫“做东”。

像中国的经典故事《鸿门宴》,里面就是“项王项伯东而坐,亚父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邦当时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

在中国的礼仪文化中,一直都是以“东”为贵。

所以古代的太子居住在“东宫”,当老板的人被称为“东家”,收房租的人叫做“房东”。

而古代请客吃饭的主人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东道主”,这个称呼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当时秦国和晋国打算围攻郑国,郑国君主极为惶恐,便问大臣怎么办。

佚之狐对郑伯说:“要是让烛之武去见秦国君主,这场危机必然会化解。

”郑伯采纳建议,让烛之武去劝退秦君。

古代的方位文化

古代的方位文化

古代的方位文化□ 李保重东“东”(東)字的形状是日在木中,意思是旭日初升,旭日初升的地方就是东方。

主人待客东向表示平等尊重,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

故师曰西席。

”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

“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后来就把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北“北”字古代写成两人相背。

宫室多坐北朝南,背面就是北面,背就成了北方的北。

北面则是古代臣子、卑者之位,因天子坐北向南,所以臣子居南向北面见国君。

如《资治通鉴》:“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这里的意思就是向曹操投降。

“北”后来又引申出“溃败”之意,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就叫败北,如《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这里的“北”指溃败的军队。

左右古人习惯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如《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江左”即江东,魏禧在《日录杂说》中作了解释:“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再如钱起诗《陇右送韦三还京》,标题中的“陇右”就是指陇山以西地区。

在古代,“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如《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这里的“东西”和“左右”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南“南”字的外框是木字的变形,内框里的字符是指向的意思。

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阳光,枝叶就长得繁茂,所以向阳处就是南方。

南面是古代人君尊者之位,即坐北向南,接见下属南向表示尊卑主从。

如贾谊《过秦论》:“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 我国古代以星辰为方向指标,古人凭借自然景象辨认四方,并创造了东西南北等方位字。

西“西”字古形是鸟在巢上。

太阳西沉而鸟归巢栖息,鸟归巢就成了方位字“西”。

方位最具体的应用是房屋建筑地点的选择,“上古之时,草居露宿,冬则山南,夏则山北”。

住家有一定的方位,起居坐向也自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并且逐渐演化成特定的礼仪。

中国古代方位观

中国古代方位观

中国古代方位观中国古代方位观是中国古代人对世界的空间认知和定位观念的体现。

在古代,方位观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基础,不仅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定居、迁徙等方面,也贯穿于建筑、祭祀、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古代方位观的内涵、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体现。

中国古代方位观的内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方向观和地位观。

方向观是指对空间方向的认知和理解,主要包括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方向,如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正南、正北等。

中国古代人通过自然景观来定位方向,如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西藏山脉在西北的位置等。

地位观则是指人们对于不同方位的地理位置的评价和看法,有高低、贵贱之别。

东方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被赋予了寓意吉祥、繁荣和兴起的含义,因此东方在古代社会中常被视为尊贵和重要的方向。

中国古代方位观在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方位观的考虑是至关重要的。

据记载,中国古代建筑常常根据天地五行学说来设计,东方作为吉利的方位,常被用作宅邸、陵墓、公共建筑的正门,以带来好运和繁荣。

这种方位观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也得到了应用,城市的街道、街心广场和建筑物的位置往往以东方为主导。

其次,方位观也影响着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行为习惯往往受到方位观的制约。

例如,丧葬礼仪中要遵守“长幼男女,左右有序”,在饮食中,中国人有懒龙、饺子朝“北飞”,南瓜、粟米被视为南方的食物等等。

这些方位观的应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古代人的生活和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国古代方位观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所体现。

尽管现代人对于东方信仰、方位的关注程度不及古代,但东方依然被视为吉祥、富有含义的象征。

这一观念在生活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比如人们在选择房屋、安排摆放家具时仍然倾向于将主要空间朝向东方。

此外,在商业和文化领域,方位观也仍然被运用。

专卖店、品牌旗舰店往往选择在繁华地段东方位置,以吸引更多客户和带来好运。

古代礼仪小知识

古代礼仪小知识

古代礼仪小知识我国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自然不会少,我们看看下面的古人礼仪小知识。

古人礼仪小知识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人帝王临朝的典礼。

按规定:天子面对南,三公面对北以东为上,孤面对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对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对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对南以西为上。

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

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古人宾礼之一。

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古人宾礼之一。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

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一指古人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古人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古人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的礼仪

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的礼仪

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的礼仪古代朋友见面与朝见帝王的礼仪【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瓿,因跪请秦王。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

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

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

中国文学常识精选:风俗礼仪

中国文学常识精选:风俗礼仪

中国文学常识精选:风俗礼仪中国文学常识精选:风俗礼仪【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方位尊卑的习俗

方位尊卑的习俗

方位尊卑的习俗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就连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也不例外。

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

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

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

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

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

现代汉语中的“东家”、“房东”等也由此而来。

除了东西南北之外,表示方向的前后左右也有尊卑高低之分。

古代皇帝是至尊,他面南背北而座,其左侧是东方。

因此就在崇尚东方的同时,“左”也随着高贵起来。

三国时期的东吴占据江东,也称江左。

文左武右的仪制,男左女右的观念等,都是尊左的反映,有些习俗甚至延续至今。

如:房间是民居院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北京四合院都是平房,没有楼房。

四合院里最重要的房间就是正房。

正房就是北房,也称上房或主房。

由于祖宗牌位及堂屋设在正房的中间,所以正房在全宅中所处的地位最高,正房的开间、进深和高度等方面在尺度上都大于其他房间。

正房的开间一般为三间,中间一间为祖堂,东侧的次间往往住祖父母,西侧的次间住父母,而且老房子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这是受“左为上”传统习俗影响的结果。

旧时人们有尊左的习俗,我们常说的“左祖古庙”、“文左武右”、“男左女右”都是尊左的反映。

再如:戴戒指也是有讲究的,这种讲究不见诸文字记载,而是一种约定俗成。

民众认为,左为上,右为下,左象征尊严和力量,右象征温柔和体贴。

故民众佩戴戒指有“男左女右”之分。

此外,男子戴在食指上表示求爱,戴在中指的表示正在恋爱,戴在无名指上表示已婚。

而女子一般不戴在食指上,其他则与男子相类似。

若有人男左女右地戴在小指上,则明确表示自己是独身。

2021年古代行礼方式

2021年古代行礼方式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

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

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

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

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

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

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方位与尊卑

方位与尊卑

方位与尊卑边少初方位词,本来只是用来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如“东、南、西、北、左、右”等,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这些词不仅可以用来表方向或位置,而且还赋予了一种特殊含义,即表示尊卑次序。

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北上南下我国古代帝王和臣子在殿堂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帝王坐北朝南,座位在北方,而臣子则面北参拜,位置是丝毫不能变更。

这就是常说的“君臣位,南北面”。

所以“面南称王”,“面北称臣”。

北尊南卑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六十五卷<汉书>五十七》中有明确的记载:“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为了联合孙权抗曹,故意采用“激将法”劝说孙权,“假如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向北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在这里,“北面”意指“面北称臣”,即投降曹操。

正因为君王为尊为上,坐在北面,所以以“北”为上;大臣为卑为下,站在南面,所以以“南”为下。

“北”和“南”这一对表方位的词就与“上、下、尊、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在实际生活中,北为上,南为下的例子也很多。

如看地图时就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上北下南。

红军长征去北方抗日,从地图上看是从下到上,所以叫“北上抗日”;每到春节过后,民工大潮涌入广州、深圳等,我们习惯称之为“南下打工”。

只不过此时的“北、南”已与尊卑没有关系了,仅仅只是沿用了古代的说法而已。

二、西尊东卑如果说北尊南卑,是在殿堂之上的方位,是指君臣之间的尊卑的话,那么室内的方位和一般宾主之间的尊卑又如何呢?清人凌廷堪在《<礼经释例>卷一<通例上>》中指出“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正所谓“君臣位,南北面;宾主位,东西面”,即室内宾主坐次尊卑为西尊东卑。

西尊东卑这种室内尊卑次序在司马迁的《鸿门宴》中有明确的交代,“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鸿门宴是在军帐中举行的,座次尊卑等同室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南北与古代礼仪何路政先生《东西南北与古诗文教学》(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2期上)一文,指出“东西南北”表示方位并“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汉民族传统文学的气息”,可谓慧眼。

但把方位词的礼仪色彩归纳为“东尊西卑”和“南尊北卑”,观点颇可商榷,论据或有不当。

古汉语中,方位词东西南北经常与“面”“乡”(后来写作“向”)组合,义为“面对某方向”,此乃常识。

我们系统翻检了《左传》《国语》《韩非子》《周礼》《仪礼》《礼记》《史记》,统计了方位词出现的次数及组合分布。

例如《左传》中“南”出现139次,“北”123次,“东”157次,“西”84次;方位词与“面”组合共5例。

《韩非子》“南”32次,“北”18次,“东”41次,“西”32次;方位词与“面”组合共15例。

《礼记》“南”57次,其中“南面”14次,“南乡”10次;“北”71次,其中“北面”38次,“北乡”2次;“东”110次,其中“东面”14次,“东乡”4次;“西”101次;其中“西面”14次,“西乡”8次。

诸书中“方位词+面(乡)”组合都表示“面对某方向”,没有发现仅表示某一方位的。

如《仪礼·乡饮酒礼》:“宾复位,当西序,东面。

”是说宾在西序,面向东。

秦汉典籍表示某一方位,一般是用一个方位词或者用“某方”,略举几例:《左传·成·13年》:“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国语·越语上》:“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篾。

”《礼仪·觐礼》:“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

”《礼记·曲礼上》:“席……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西破秦军濮阳东。

”古代天子、诸侯或君王面南接受朝拜:诸侯朝见天子,要“北面再拜稽首”(《仪礼·觐礼》);臣民朝见君王也如此,《周礼·夏官司马》:“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

王南乡,三公北面。

”这样看来,何文所举三例却恰巧是“北尊”而“南卑”的“典型例证”:秦王和刘邦统一天下称霸称王,坐北朝南接受朝拜;诸葛亮激将东吴君臣:如果不能抗击曹操,为什么不举国投降,“面向北方侍奉他呢”?要搞清“面东背西为尊”和“面南背北为尊”的问题,有必要了解古人的堂室。

据《仪礼》可知,天子、诸侯、公卿士大夫,其寝及祭祀之庙,一般都是堂室结构。

堂和室是建在同一地基上的建筑,地基较高,有台阶;堂在前室在后,堂大室小。

堂的东西北三面有墙,东西墙却东序西序;北墙把堂与室隔开,墙外属堂上,墙内属室内;朝南临庭(院)大开。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所记,齐宣王便是面南坐在堂上看见有人牵牛从堂下走过。

室为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有寝室住人,有庙堂祭祖。

东序有户,西序有牖,所谓“登堂入室”即由东边的门进堂,再进入室内。

女子再由“闺”(上圆下方的小门)进入女眷住的内室———《木兰诗》“坐我西阁床”、《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之“西阁”“中闺”是也。

古人在室内与堂上分别举行的活动,有两种不同的礼仪制度:一、在室内举行的礼仪活动,是“面东背西”(东向)为尊,其次是“南向”,(位在尊者左手)再其次是“北向”,最卑的位置是“西向”。

鸿门宴可视为“约为兄弟”者的便宴,座次就是按这种礼节安排的。

二、在堂上举行的礼仪活动,是“面南背北”(南向)为尊。

“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礼记·曲礼上》)就是这种礼节。

《仪礼·乡饮酒礼》所记“堂上”席位,宾席最尊,在户牖间北墙南向而坐;主人在东序前西向坐;(位也在尊者左手)介(副宾)席在西序前,东向坐;《礼仪·大射礼》载,陪客诸公面北背南(北向坐),位次最卑。

《周礼·春官宗伯·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和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中,其子孙递为昭穆。

昭穆相承,左为昭,右为穆。

先昭后穆,可视为尚左。

《仪礼·觐礼》:“上介皆奉其君之旗,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旗而立。

“这种礼仪制
度汉代以降历代君王、地方官府、乡间宴饮,仍然沿用(亦有例外,如元代尚右)。

《三国演义》“桃园结义”及饮酒,刘备居中,关羽居左手,张飞居右手;王允宴请董卓,几案对门背墙而设,董居左,王居右。

《红楼梦》黛玉进京一回写贾母两边座次,黛玉以贵客为尊,居贾母左手第一,迎春居右手第一,探春、惜春以交分居左、右第二位。

至今河南中部、东部很多农村摆酒席还沿用这种礼仪习俗,不管北屋(堂屋)、东屋、西屋、南屋,面对门的座位为上首,然后左手为上,右手为下,面对上首的位置是主人的陪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礼仪在不同场合分别为“西尊东卑”和“北尊南卑”,而不是何文得出的相反结论。

正如清代学者凌廷堪在其《礼经释例》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古代礼仪)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以上南向为尊。

”何文行文也有疏漏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南向坐”与“亚父者,范增也”之间,检三家注本、中华书局标点本及多种选本,没发现有文字;后者可看作注释语,故有的选本中间用破折号,而没有用省略号的。

鸿门宴时项羽并非“楚霸王”。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并非出自《孔雀东南飞》。

引书《礼仪》应是《礼记》之误,疑排版之疏或笔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