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与风俗习惯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与风俗习惯在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一直都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社交规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美学观念。
礼仪文化早已渗入到古代人们的生活中,从衣食住行,到节庆婚丧,无不体现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风俗习惯。
一、礼仪文化的概述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一种道德准则和社交秩序。
人们按照社会等级、地位来进行社交活动,遵从着不同的礼仪规范。
比如在古代,皇帝的重要节日里,百官要按照自己的级别依次排座,而且还有特定的服饰和礼仪要求。
这种等级的社交秩序,在古代的社会中非常普遍。
古代人们的社交活动随时都需要遵从着礼仪文化的规范。
在古代,人们居住的家庭、衣着、饮食、礼节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人们必须要遵从这些规定,以展示出自己的社会地位。
因此,礼仪文化是在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二、古代人们的喜庆活动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十分紧张而又辛劳。
因此,到了特殊的日子,人们会放松自己的身心,适当的举办一些喜庆活动。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庆祝节日和举办婚礼等。
庆祝节日: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从以前一直到现在,这些节日都有着固定的日期,也有着特定的庆祝仪式。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贴春联、燃放鞭炮、赏花灯、吃团圆饭等等。
这些礼仪和习惯,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举办婚礼:在古代中国,婚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
古人教育人们,男女之间的婚姻必须要遵循正式的礼仪规范。
因此,在举办婚礼的时候,不仅要有约定媒人,还要进行订婚、迎亲、买红妆、办喜宴等。
这些礼仪都要认真遵照进行,以展示出男女的正式结婚。
三、古代的饮食文化古代人们的饮食也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古代人们注重保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丰富。
因此,在古代,有着许多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习惯。
餐桌礼仪:在古代,餐厅十分普遍。
在饮食文化方面,古人注重礼仪方面,认为吃饭时要保持体面、端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古代中国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尊重他人、尊重身份和尊重传统的行为准则。
古代礼仪涉及到宴会、婚姻、葬礼、朝拜等各个方面,下面将介绍七种常见的古代礼仪。
1.尊卑礼仪古代中国非常注重尊卑之分,人们在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下要表现出符合其身份地位的仪态。
比如,尊长者必须要行揖礼,即俯身拱手以示尊重;皇帝见到官员时,官员要跪地叩头示敬;平民见到贵族时,要行揖礼以示敬意。
这种礼仪体现了尊重他人的态度,也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2.宴会礼仪古代宴会是沟通和交流的场合,举办宴会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
在宴会上,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比如宴席要按照主客地位分清座次,主人要居中高位,贵客坐次高位;进餐时要注意用餐文明,不可嘈杂和大声喧哗;别人举杯敬酒时要站起来,持杯回敬等等。
这些规范有助于维持宴会秩序,并表达了宴请者的礼貌和热情。
3.婚礼礼仪古代的婚礼是一种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它代表着两个家族的联姻。
在古代婚礼中,有很多重要的礼节,包括过堂、拜堂、拜天地等。
比如,在“过堂”仪式中,新娘要穿着嫁衣,由好友或亲戚陪伴,穿过象征门第的虚幌,以示进入新家的仪式;在“拜堂”仪式中,新娘和新郎要行拜帖礼,接受父母的教诲和祝福。
这些仪式都是为了彰显婚姻的庄严和祝福。
4.朝拜礼仪朝拜是古代中国人对神灵、祖先和帝王表示敬意的一种仪式。
在古代,每年或每月定期举行朝拜仪式。
在朝拜时,百姓要整齐列队,面向神位或天空跪拜,手持祭品或写有祝福文字的牌匾。
这个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和崇拜。
5.葬礼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葬礼,认为它是对逝者的最后送别和告别。
古代葬礼有很多规范,包括穿孝服、守丧期、丧车之类的仪式。
比如,穿孝服是表示对逝者的敬重,守丧期是为了表达哀悼之情,丧车则是将逝者送至安葬地点的一种方式。
这些礼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逝者家属的悲痛,同时也传承了社会对逝者的敬重和思念。
6.传统节日礼仪古代中国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篇1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礼之产生,可以溯到远古时代。
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圣贤之人”如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身体力行为民众做榜样,从而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
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动。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和征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
结合文化和礼之起源,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礼之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所应具有的态度,即礼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时的态度。
(二)礼是一系列动作,是使内在敬意的态度外在表现化的动作。
即通过一定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
(三)礼是一种程式或仪式。
通过多样性的仪式,表现出行礼人对人对己的敬意、爱戴和重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知识有哪些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着独特的礼仪文化。
这种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的传统思想、宗教、法律等紧密相连,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
1. 礼制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主要是通过制度化的礼制来体现。
礼制包括一整套有条理的行为规范和仪式流程,内容涵盖社会各个层面的方方面面,如朝廷、家庭、婚嫁、葬礼、宗教等。
这些礼制以“尊卑有序”为核心,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和威严性,体现出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
2. 朝廷礼仪朝廷礼仪是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礼制之一,体现了皇帝的尊贵地位和朝会礼仪的规范性。
朝廷礼仪包括如下步骤:公卿入内朝;朝臣拜见皇帝;皇帝皇后观礼;宣读国书;赏赐爵位、封爵等礼仪。
在朝廷礼仪中,每个人的角色、服饰、行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宫廷中的一举一动都要遵循严格的礼仪。
3. 家庭礼仪古代中国的家庭礼仪同样重要,是个人修养和家庭文明的重要体现。
家庭礼仪包括祭祀祖先、庆祝婚礼、哀悼丧亲等,这些礼仪不仅在现代中国仍有应用,也在其他东亚国家有所传承。
例如,中国的传统婚礼有“三拜九礼”等规范,结合了中式装束、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元素。
4. 宗教礼仪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其中儒教、道教和佛教对中国礼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宗教的礼仪、祭祀等活动均有明确的规定和流程,如儒家的“祭孔大典”、“祭先祖”等仪式,道家的“道场”和“道士”,佛家的“供佛”、“诵经”等仪式。
这些活动也在当代中国仍然有所保留。
5.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古代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现代中国的社交、商务、外交活动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交礼仪包括宾客相待、写信、传阅文物、拜访长辈、行走路线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有明确的趋利避害之意,凝聚着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际互动中仁爱、礼让、谦和等核心价值观。
总之,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文明素养、思维习惯和社交行为的模式。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中国历史上,礼仪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更是人们相处和交流的基本准则。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常识,包括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封建礼教的重要性以及古代宴会和婚嫁仪式中的礼仪等方面。
一、社会等级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尊卑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其家族背景和职业地位,人们被分为不同的等级。
这种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阶级”或“等级制度”。
在古代中国,官员们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人群。
他们按照官阶高低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尊卑有序。
皇帝位居最高阶级,其下依次是太子、王爵、公爵、侯爵等。
类似地,同样是官员身份,高位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同时,传统社会还尊重社会地位和资历长者。
年龄越长,地位越尊崇。
人们习惯对长辈行礼,例如行鞠躬礼或者双手奉上尊敬的礼物表示敬意。
二、封建礼教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它强调维护尊严和秩序,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在封建礼教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遵守特定的礼仪,例如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尊重丈夫等等。
同时,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扮演被动的角色,需要符合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
封建礼教的另一个方面是师徒关系。
师傅和弟子之间有很严格的规定,师尊是弟子的榜样和指导者,而弟子则要终身效忠师傅,并尊崇其为父。
三、古代宴会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宴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它不仅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场所,也是展示社会地位和富有的象征。
古代宴会有着许多规定和仪式,如宾客入席要按照地位由上到下的次序排列,主人要起立行礼向客人致意,宾客进场要行揖等。
在古代宴会中,饮酒礼仪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主人首先向客人敬酒,表示欢迎和尊敬。
而客人则需要接受主人的酒,并举杯回敬。
四、古代婚嫁仪式的礼仪古代中国的婚嫁仪式是一种庄重而复杂的礼仪活动。
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中国传统礼仪大全
中国传统礼仪大全导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礼仪文化,礼仪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谦和有礼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核心观念。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和传承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礼仪传统。
1. 尊老爱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礼仪准则。
尊敬长辈、关爱年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在家庭中,孩子要孝敬父母、长辈,尊重他们的意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需求。
而长辈们也会教育后辈们要守礼仪、尊敬长者,这种亲情、尊重的传承是中国礼仪文化的一大特色。
2. 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礼仪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中国古代,师徒关系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关系,学生要尊敬老师,老师要悉心教导学生。
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互信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核心。
即使在现代社会,尊师重道的理念仍然体现在教育中,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谦和有礼中国传统礼仪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离不开谦和有礼的待人之道。
在交往中,要懂得谦虚、礼让,不自以为是;待人要有礼貌,尊重别人的感受和看法。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交场合,谦和有礼的态度能够增进人际关系,传递正能量。
结语中国传统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素养,它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礼仪,让其融入现代生活,成为我们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礼仪,我们不仅能够增进个人修养,更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愿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承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礼仪传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谐!。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礼仪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礼仪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文化礼仪是古代社会相互尊重、形成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礼仪不仅承载着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向往和追求,更是中国古代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本文将从儒家礼仪、道家礼仪和佛教礼仪三个层面,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礼仪的内涵和影响。
一、儒家礼仪儒家礼仪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礼仪体系。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爱”、“礼治”,将礼仪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提高个人品质的关键。
儒家礼仪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尊卑有序,强调社会中的各个阶层要相互尊重、相互负责。
传统的婚礼、葬礼、宴会等场景中,儒家礼仪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儒家礼仪还注重孝道,将父母供养和孝敬看作子女的义务。
在中国古代,孝敬父母被视为道德的核心,是儒家礼仪中最重要的一环。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尊敬,更是子女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儒家礼仪对于子女尊敬长辈、履行孝道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范。
二、道家礼仪道家礼仪与儒家礼仪有所不同,它强调的是个人与自然的和谐、身心的修养。
道家思想追求无为而治,主张以柔克刚,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
在道家礼仪中,人们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道家礼仪的核心是内修身心,注重个人的修养和自我提升。
道家礼仪在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道家的独特思想影响到了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的艺术风格,在艺术表达中追求笔墨之道,追求自然之美。
同时,道家礼仪也对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倡导简朴、宁静的生活态度。
三、佛教礼仪佛教礼仪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佛教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慈悲,对于人生苦难的洞察和解脱提供了指导。
佛教礼仪强调心灵净化和修行,通过礼佛、念经、供养等仪式来触动内心的宁静和慈悲之情。
佛教礼仪的传入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寺庙、佛塔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景观,佛教祈福仪式等也成为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仪式活动。
从古代延续至今的礼仪
从古代延续至今的礼仪礼仪是指人类社会中各种仪式、规矩、习俗和行为规范等,用于规范人们的社会交往形式和社会道德行为。
在我国,礼仪文化自古以来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礼仪习俗,这些礼仪习俗既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尊老爱幼、崇敬祖先、重视头衔等传统思想,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修身自律、追求和谐、尊重人伦等道德准则。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古代延续至今的礼仪文化。
1. 尊敬长辈自古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孝道”,即尽孝之义,尊敬和孝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和长辈亲属。
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尊敬长辈是一种最基本的礼仪之一。
年长者在家庭中权威很高,年轻人必须遵从父母或者祖父母的意愿,有时甚至为了“孝敬”而放弃自己的利益。
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家庭宴请等场合,年轻人常常要向长辈磕头行礼,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谢意。
2. 传统婚礼传统的中国婚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婚礼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分别向父母行三个鞠躬礼,表示敬重父母、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于抚育、支持和关爱的感激之情。
同时,婚礼中也会出现对于长辈亲友的敬意表达,如家长敬烟、拜堂礼等传统元素。
在现代社会,虽然很多年轻人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婚礼形式,但仍有一些人坚持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文化。
3.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指人们之间互相赠礼,以表示彼此之间的关心和尊重。
在中国,送礼、接礼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行为。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者日常的交往中,人们会互送礼物,例如春节期间亲属之间的压岁钱、老板向员工发放年终奖等等。
在送礼的过程中,礼物的种类、价值、包装等都需要讲究,以体现对于对方的尊重和真诚。
4. 饮食礼仪在中国,饮食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饮食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古代,饮食礼仪非常繁琐,但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一些细节上的礼仪不再必要,但基本的饮食礼仪仍然需要遵循,例如餐前洗手、勿用手指夹取食物、不乱放碗筷等。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始于先秦时期,经过汉代、唐代、宋代等时期的发展和继承,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仪文化体系。
这套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知识与常识。
一、礼仪的概念礼仪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社会活动中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言辞、举止、礼品、礼节、场合等方面。
它是人们相互尊重、表达情感、展现气质的一种方式,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贯穿于各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二、礼仪文化的起源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先秦时期。
《礼记》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的记录,它囊括了我国古代礼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的礼制始于周朝,是一种公共行为,是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三、礼仪文化的内涵礼仪文化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1、人际交往礼仪。
这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应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宴会、婚礼、葬礼、拜访等场合的礼仪。
2、官场礼仪。
官场礼仪是指官员在工作中应遵循的一定礼仪标准,包括登门拜访、接待来客、宴请下属等方面。
3、寺庙礼仪。
寺庙礼仪是指寺庙的祭祀和参拜仪式的规范和标准,是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文化的体现。
4、服饰礼仪。
服饰礼仪是指人们在着装上应遵循的一定规范和标准,包括朝服、礼服、婚服、葬服等方面。
四、礼仪文化的现实意义礼仪文化对于现实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可以彰显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礼仪文化是人们相互交往的重要规范,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感情,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礼仪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予以充分的保护和发展。
保护和发展礼仪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使人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价值。
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
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该文化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礼仪的定义、礼制的发展与演变以及礼制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
1. 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社交礼仪、宴会礼仪、婚丧礼仪等。
在中国古代,礼仪被视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上天之间的沟通纽带,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在礼仪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规矩和礼节,以展示自己的尊重、敬意和谦逊,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2. 礼制的发展与演变礼制是指一套严格的礼仪规范和制度体系,它确立了社会等级和个人地位的等级秩序,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
在中国古代,礼制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
最早的礼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周礼》、《仪礼》等经典著作。
随着历史的进程,礼制逐渐完善,形成了封建王朝时期的官制和礼仪制度,例如唐朝的官制、宋朝的科举制度等。
3. 礼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对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礼制文化强调尊重和孝道,倡导人们尊敬长辈、敬仰祖先,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其次,礼制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秩序,通过确立等级秩序和行为规范,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关系。
第三,礼制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强调美德、诚信和忠孝等品质的培养。
在现代社会,虽然礼制文化的传统形式逐渐淡漠,但其核心价值观仍然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着影响。
在生活中,人们仍然注重家庭和谐、尊敬长辈、尊重传统等价值观的坚守。
此外,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人通过继承和弘扬传统的礼制文化,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风采。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礼仪的定义、礼制的发展与演变以及礼制文化的影响是我们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的重要途径。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中国为“礼仪之邦”。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用膳礼仪——开始用餐时一定是长辈先动碗筷。
咀嚼饭菜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并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见面之礼——拱手礼;作揖礼;跪拜礼入座之礼——尊者上坐,卑者末坐饮食之礼——与人同饮,莫先起觞”;“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礼仪的分类及功能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一般分三大类: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其一、价值观。
儒家学者大多把义利之辩作为君子、小人的根本区别;把重义轻利视为君子人格的基本标志。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二,处世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群而不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当代礼仪: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礼仪在中国成为一种 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一套以仁、义、 礼、智、信为中心的机制观念,也包 括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
叁 礼仪的分类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周人认为国祚绵长,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神鬼的保佑,一是人的 措施,所以非常重视神鬼的祭祀。《周礼·大宗伯》:“大宗伯之职 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郑玄 注:“立天神地祇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 ,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明 尊鬼神重人事。”古人分礼为五类。
出花园
(1)“出花园”时间 “出花园”在哪一天“出”,这是有讲究的。在潮州这边,一般会在前一
年年底先去“问老爷”,然后根据时辰八字制定一个日期来“出花园”,还会 写明一些祭拜流程和注意事项。而揭阳地区一般是七月初七。当然,也 要提前求神问卜,适宜者才能出花园。 (2)沐浴
这一天,最重要的是使用花草沐浴。这点在潮汕各地是一样的。至 于花草的种类,具体各地有所不同。饶平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 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种;潮州湘桥有些地方使用的是红花 (石榴花)仙草、龙眼叶、千日红、榕叶、竹叶各一对。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03 宾礼
一、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的礼仪。四方诸侯在规定朝觐之年分别于春、 夏、秋、冬亲来朝觐,《周礼·大宗伯》贾公彦疏:
二、诸侯不定期朝觐周天子的礼仪。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 诸侯不服从天子之命,天子须要讨伐,所在方向的诸侯临时会合朝觐天子, 协同征伐。这种礼叫作“会”。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十二年中天子不巡守, 则六服之内诸侯都来朝觐,天子筑坛发表训话。这种礼叫作“同”。
人生礼仪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
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礼仪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承载了人们尊重、谦虚、友善的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八大传统礼仪,包括尊敬长辈、尊重师长、持重而谦虚、宴会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祭祀礼仪、问候礼仪和礼尚往来。
尊敬长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核心之一。
在中国的家庭中,尊敬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在古代以及今天,人们都要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年长者,并听从他们的教导和建议。
这种尊敬长辈的礼仪有助于保持家庭和谐稳定。
尊重师长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长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和行为榜样。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恪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种尊重师长的礼仪能够培养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和社会有责任感的公民。
持重而谦虚是中国人民一直秉持的美德。
古人常说“君子谦谦君子温温”,即强调君子应该持有谦虚的态度。
中国人注重内外修养,不善言辞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成就,而是以谦虚为美德,追求真实和低调的生活态度。
宴会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定期的宴会是人们交流感情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宴会礼仪包括进场礼节、席间礼仪和饮酒礼仪等方面。
宴会礼仪的遵循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社交技巧和友好沟通,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婚丧嫁娶礼仪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方面。
在中国,婚礼和葬礼被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
新人们在结婚前需要秉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仪式,而哀悼者在葬礼期间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各项丧葬仪式。
这种礼仪的遵循有助于维护社会风气和家族伦理,凸显家族团结和社会道德。
祭祀礼仪是中国文化中追思祖先和神灵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以及今天,中国人举办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祭祀礼仪通常包括祭祀仪式的准备、场地的布置、祭品的供奉以及对神灵的祝福和祷告等环节。
这种礼仪体现了人们对家族和祖先的敬爱之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问候礼仪是人们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方面。
古代礼仪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礼仪文化常识大全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古代礼仪文化常识大全吧。
古代礼仪【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又称元旦、元正、新春等。
民间有贴春联、舞龙灯、发压岁钱、拜亲访友、吃团圆饭等习俗。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夜,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这天要点灯、放灯,所以又称“灯节”。
除赏花灯外,吃元宵是重要习俗之一。
【清明】民间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中秋】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民间传统节日。
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除夕】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天。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坐向】大堂上坐北朝南的位置为尊,内室靠西面东位置为尊。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文南向坐”。
这里的“南向坐”的位置最尊贵,“东向坐”也是比较尊贵的位置。
【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礼节,多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主持。
在泰山顶上祭天为“封”,在泰山脚下祭地曰“禅”。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及其现实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礼仪文化,这种文化以其繁复而庄重的仪式、规范和礼节而为人们所称道。
在中国古代社会,礼仪文化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着一系列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如今,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许多古代礼仪的形式已经消失了,但其核心价值却依然深受人们推崇。
那么,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呢?一、什么是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是围绕着一定的仪式、规范以及礼仪而形成并得以传承的一种文化体系。
古代礼仪文化的核心是“礼”,它不仅仅是指场合上的规范和行为,更重要的是其体现出的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尊重和重视。
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始于西周,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当时,礼仪文化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礼仪、祭祀和政治等方面,并成为了一种无形的文化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礼仪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逐渐融入了各个阶层和群体的生活中。
二、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历史积淀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正是在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革中得以实现。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礼仪文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社交在古代,社交场合是礼仪文化最为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必须遵守一定的礼仪,例如,在走动、交谈、赠送礼物等方面,都有着繁复的规范。
此外,在古代,社交礼仪也是人们沟通和互动的一种方式,通过礼仪的表现,人们可以传递感情、彰显身份、展示品格和交流学问。
2. 祭祀在古代社会中,祭祀活动是最为重要的宗教文化形态之一。
由于中国古代的尊神思想,祭祀活动被视为一种极为神圣和庄严的仪式。
在祭祀活动中,人们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例如,古代的儒家学派提出的“三献礼”的祭祀流程就是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礼仪。
这些礼仪的严格执行,旨在彰显对神灵的尊敬和庄严。
3. 政治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系中,礼仪文化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宴会习俗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宴会习俗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宴会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更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厚重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宴会习俗。
一、礼仪文化的起源中国礼仪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礼记》是中国文化历史上一部著名的书籍,它收集了先秦时期各地各族的典籍,其中许多内容涉及到礼仪。
《礼记》中所收录的礼义观念和仪礼仪式,已经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在春秋战国时期,礼仪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
一些思想家和名流开始探讨“礼”的本质和作用,推崇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
随着礼仪文化的不断发展,一些“礼仪之邦”逐渐形成,如齐楚、鲁国等。
这些地方的人民在生活中注重礼仪,富于人文情怀。
中国的礼仪文化也从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二、古代宴会习俗古代宴会是中国社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礼仪文化的体现。
在古代,举办宴会是一种贵族和士大夫间交往的一种方式。
那么,古代的宴会习俗是怎样的呢?1. 座次排列古代宴会的座次排列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宾主之分以及人际关系的维护。
一般来说,主人和宾客都要按照各自的身份和地位来协商座次。
主人要根据宾客的级别和身份来安排,尊卑有序,名位对应。
在座位中,主人坐于宾客之上,女性与男性分开,长者坐上位,晚辈坐下位。
2. 餐具古代宴会的餐具十分精美,其中以瓷器最为常见。
宴会上的餐具也是按照人的身份和地位而定。
贵族和士大夫在宴会上,通常会用陶瓷、玉器、金银器、象牙骨雕等材质精美的餐具,而平民百姓则用较简单的木器或青瓷等餐具。
3. 饮食古代宴会上的饮食十分丰富,其中以肉类、鱼类最为常见。
不过在宴会上要注意的是,主人对于客人的饮食习惯也应该予以尊重。
在宴席上,主人通常会点用一些名贵的佳肴美馔来招待宾客。
如:“瓜果盘”中摆放着菠萝、木瓜、芭蕉等,打造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或是以莲花状摆盘,给人们以“花开富贵”的美好愿望。
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
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
一、古代的礼仪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流传的言行举止等基本仪表行为的道德准则。
中国最规范的礼仪形成于周朝,圣人周公制订了成套的礼仪。
到了圣人孔子时代,他志在恢复周礼,于是孔子特意整理了《礼记》,希望中华民族流传这个完整的礼仪。
中国的《礼记》中记载了五种礼仪。
五礼分别是“吉、凶、军、宾、嘉”1.吉礼:指祭祀天神、祖先等仪礼:2.凶礼:指丧葬仪礼;3.军礼:指与军事相关的仪礼;4.宾礼:指宴请宾客的仪礼;5.嘉礼:指成年和婚姻仪礼。
五礼是中国古代吉祥、残酷、军事、礼仪、客礼的总称。
二、古人常用传统日常礼仪1、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2、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鞠躬礼是最常见的见面礼仪,双手合十(一般是右手握拳,左手放在右手上)举至胸前,站立不俯,表示一般的礼貌。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地位高的人经常向地位低的人鞠躬作为回报。
在传统社会中,对至尊者还有一种跪拜仪式,即跪在地上,头和手有节奏地触地,称为磕头。
如今,跪拜仪式只能在偏远乡村的新年活动中看到,一般不再实行。
中国古代的礼制
中国古代的礼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
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了中国古
代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的礼制:
1.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规定了天子和臣子的位次、行礼方式等。
2.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
3.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
4. 揖让、长揖、拱:古代的相见礼,表示尊敬和友好。
5. 拜: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表示尊敬和崇拜。
6. 跪拜礼:下辈或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或社会地位高
的人所施的礼仪。
7. 作揖礼: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
8. 颔首礼:同辈或同级别人之间比较快、比较生疏的礼节。
9. 取跪姿、跪坐:表示尊敬和虔诚的姿势。
这些礼制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君亲师的尊重和崇敬。
在古代
社会中,礼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是
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习惯风俗,礼制是礼的制度化,古礼的内容包括典章制度和人们日常的行为、仪节和举止规范, 礼又可分为古代政治礼仪和古代生活礼仪,礼具有文治和教化的功能。
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
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在古代,礼主要是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含义:
(1)礼是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 (2)礼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规范 (3)礼是国家制度,治国的工具。
礼仪起源众说不一,其中礼起源于祀神之说被广为接受。
中国的礼仪习俗形成最早,大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后期,兴盛于整个新石器时代,而文字只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产物。
而且礼仪最早产生于祭祀活动,礼仪形式一出现就受到神权的保护而迅速扩展,几乎充斥在原始人的所有活动中。
礼仪规则的推行不仅靠舆论的力量,而且依靠神权的后盾。
因此 ,礼仪在中国出现后很快即走向成熟。
在文字出现以前,人们就是靠成熟的礼仪系统来传承文化,通过集体的舞蹈、歌唱、祈祷等各种礼仪活动,把生产的操作、知识的传递、信仰的感应融汇进去。
人们就是在这种礼仪的活动中,一代一代地传递经验、知识、信仰。
文化的积累,就是这样一代一代通过礼仪的传承达到的。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既需要革命变革,又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和正常的秩序。
建立这种稳定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就必须要用各种社会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实行社会控制。
任何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秩序,因此,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社会控制,没有控制就没有秩序。
礼是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
它不仅表现为政治制度、法律规范,而且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遵循的伦理规范。
它以伦理道德的形式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指导,使人从内心接受礼的精神、遵循礼的要求、符合礼的规范。
它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是礼仪大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分类都有很多种,小到穿衣吃饭,
大到国家民族,一切都有有形的活着无形的礼仪来指引我们。
礼仪的分类有很多种,礼仪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古代的孝道,如何对待良师益友,国家的祭祀,现代的社交,商务,生活,餐饮,会议,家庭等各种礼仪都使我们所应该知道的和学习的。
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并发扬下去,并逐步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
这样才能既不荒废我们的礼仪文化,用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关键词:古代礼仪社会生活财富继承发扬
以来就是一个礼仪大国,中国的礼仪在社会各项事物的进行中起着“准法律”的作用。
所以,中国的礼仪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在中国这广袤的大地上,由于经济大潮的升腾,由于改革开放,传统礼仪和输入礼仪相互冲撞、融汇、扬弃,正在逐步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
那么,我们所言的礼仪有成百上千种,大到国家尊严小到穿衣吃饭,一切都有有形的活着无形的礼仪来指引我们。
那么到底何为礼仪,礼仪有何用?
中华大地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周公握发吐哺,孔子克己复礼。
“礼”到底是什么?礼,最早就是祭祀的形式。
到了周朝,也就是公元前700多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一整套关于“礼”的制度--“周礼”。
简单地说,就是怎么祭天、敬神、拜祖宗,什么时候祭,什么人在祭祀中该做什么等等。
有人将中国礼仪分为政治和生活两大类,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祭宗庙,祭先人宗师,相见礼和军事礼,可见,一半以上的中国古代礼仪都与祭祀有关,这样的礼中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人类适应自然,顺应自然,农业一点点的成为主体。
所以,礼的形成和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主体是密不可分的,比如,中原祭土地神,渔民祭妈祖一样,其实都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与自己职业,与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的期盼平安,顺利的希冀。
生活礼包括:诞生礼,冠礼,飨燕饮食礼仪,宾礼,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溜(中室),傩仪。
小到打扫房间,大到家族命运,古人的生活也都由礼掌握着。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古代注重血缘姻亲,所谓百行孝为先,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人际关系中,家
庭血缘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亲密的关系。
古代刑律中规定的“十恶”当中,跟家庭,尤其老人有关的就有两项:一个是叫做恶逆,一个是叫不孝。
可见古人对家庭礼仪的重视和维护。
孝顺的种子其实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家庭礼仪中,除了对父母的孝,还有对兄弟的情,正所谓“兄良弟悌”。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夫妻、婆媳、妯娌之间如何融洽相处一直困扰着我们。
“礼”在这之间起了很大作用。
现代人可以从“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典故中了解古代家庭礼仪的一些常识。
这些我们现在苦苦追求的答案,古人早在千年以前就告诉了我们。
古人说“天、地、君、亲、师”,除了血缘至亲,老师在我们中国人眼中是有特殊地位的。
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一贯传统。
现在的很多学生已经忘记了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只知道自我为大,我行我素,其实他们已经开始一点点抛弃了我们承袭了千百年的精华,这一点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如何使得当代的学生重新燃起对“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尊师重教的观念,是我们的教育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良师应该尊敬,益友也应该珍惜,这就是所谓的良师益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中国古代对待良师益友的例子数不胜数。
现在的中国,礼与礼仪已经被区分开来了,礼是只概括的笼统的说法,是所有礼仪,文化,意义的总称,而礼仪则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应当注意的各项准则,当今社会的礼仪的分类很多,比如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用餐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聚会礼仪,校园礼仪,会议礼仪,涉外礼仪,婚丧礼仪,礼品礼仪,办公室礼仪等等等等,我们再拿其中的一项礼仪来举例,比如,用餐礼仪中就有,坐姿,手势,吃相,座位的顺序,谁先吃,应该吃哪到菜等等又有繁复的规则。
其实工作生活中,每一个场合都有相应的礼仪,我们只能不停地学习,然后在相应的场合做好应该做的。
当代的社会交际礼仪大多都用于了人际关系的交往,商场上的沟通和人的发展,并没有很好的像以前一样的将礼仪完全的融入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很多人还是觉得在外面需要遵守礼仪,而在家里和熟人面前就不用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了,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表里不一,言行举止的差别大的人物,这就是当将礼仪只是狭隘的理解成为了社会交际礼仪的缘故。
其实礼仪并不仅仅是社交,更是我们深化自身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我们在生活中处处应该注意到的,与生
活紧密相关的细节。
礼仪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与我们的国家也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著称,所以,承袭礼仪文化不仅是对自身的提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
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规范礼仪,提倡礼仪,使用礼仪,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彬彬有礼,能够使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能够是我们的额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更能够使得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使我们自己的发展空间变得更广阔。
当今社会就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礼仪才会丧失很多我们觉得美好的东西,那我们就应该重拾礼仪,让礼仪充满生活,才能重拾那些美好。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论文
院系: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12级环境科学
姓名:马佩云
学号:1200602015
日期:2014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