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礼仪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f4084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f.png)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篇1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礼之产生,可以溯到远古时代。
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圣贤之人”如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身体力行为民众做榜样,从而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
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动。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和征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
结合文化和礼之起源,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一)礼之本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所应具有的态度,即礼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时的态度。
(二)礼是一系列动作,是使内在敬意的态度外在表现化的动作。
即通过一定的动作表达自己内心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
(三)礼是一种程式或仪式。
通过多样性的仪式,表现出行礼人对人对己的敬意、爱戴和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之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之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ad545d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e.png)
中国传统文化之礼仪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一直被高度重视和积极传承。
礼仪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尊重和价值观的传承,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将从礼仪的定义、起源和发展以及现代礼仪的应用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一、礼仪的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人们在社交交往中所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
礼仪的目的是提倡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并且通过礼仪仪式来展示社会地位、家族声誉以及文化传承。
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的礼仪观念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起源于古代王朝,以宗教信仰为基础,通过各类仪式和音乐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规范,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强大工具。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礼仪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例如,周朝的礼仪以尊重祖先、尊重王权为核心;而封建社会时期,礼仪逐渐形成了三纲五常的行为准则,强调了忠孝节义等观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演变,但其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其中。
三、现代礼仪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形势的变化,现代礼仪在中国社会中的应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对礼貌和尊重的要求更加注重,注重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
在商务场合中,遵循礼仪可以加强合作伙伴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在家庭生活中,遵循礼仪可以增强家人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
同时,现代礼仪也在一些特殊场合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国家重要仪式、婚礼、葬礼等场合,都需要遵循特定的礼仪规范和仪式。
这些礼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国家、家族和亲友的敬意。
四、礼仪的重要意义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通过礼仪,人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保持内心的平和。
礼仪还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和谐与稳定的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起到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314ca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0.png)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常识大全一、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它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常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二、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家庭中还是社会中,尊重长辈是恪守的道德原则。
当与长辈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并示以尊重和关怀。
三、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注重礼仪。
在用餐时,应注意以下礼仪:1. 尊重主人:在进餐前,应向主人致以问安,并等待主人示意开始进食。
2. 使用筷子:在用餐时,应使用筷子,并避免将筷子直插食品或碗中。
3. 谦让他人:应注意礼貌和谦让,在用餐时不应抢夺食物。
四、社交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交礼仪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社交礼仪的常识:1. 问候礼仪:见面时应示以礼貌的问候,如问好、打招呼等。
2. 尊称礼仪:与陌生人或年长者交流时,应使用适当的敬语来表示尊重。
3. 长辈礼仪:与长辈交流时,应注意尊重和关怀,并避免过分亲昵的行为。
五、节日俗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俗和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日俗:1. 春节:家庭聚会、贴福字、放鞭炮等。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3.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六、穿着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穿着礼仪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
以下是一些穿着礼仪的常识:1. 正装礼仪:参加正式场合时应着正装,如西式礼服或传统汉服。
2. 色彩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黑色代表哀悼,应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服装色彩。
七、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是交流和聚会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些宴会礼仪的常识:1. 座次安排:主人会根据身份和尊卑安排座次,客人应按照安排就座。
2. 礼物赠送:参加宴会时可以赠送一些礼物,如鲜花、茶叶等,表达谢意和祝福。
八、结语以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一些常识,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礼仪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aeebf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a.png)
中国传统礼仪基本知识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中,礼仪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家庭生活、社交场合还是公共场所,遵循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
一、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
年长者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较高的地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被认为是值得倾听和尊重的。
因此,当我们与长辈相处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恭敬和谦虚的态度,称呼他们应该使用尊敬的称谓,如“爷爷”、“奶奶”等。
二、宴会礼仪在中国的宴会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礼仪规范。
首先,宴会的主人通常会坐在宴席的正中央,其他客人按照身份高低依次就座,通常男性坐在女性的右侧。
其次,用餐时应保持安静和有序,谈话应该礼貌并避免引起争议。
此外,应该紧随主人的示意,从外向内依次使用餐具。
最后,在宴会结束时,客人应表达感谢之意,并与主人道别。
三、面对面问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对面的问候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
当我们与他人见面时,我们应该主动迎上去,并用双手轻轻握住对方的手,视线要注视对方的眼睛。
问候时,可以说一些礼貌的话语,如“您好”、“请多关照”等。
这种尊重他人并表达自己的善意的方式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
四、穿着得体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穿着得体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在正式的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着装。
正式场合应选择整洁、得体的服装,并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夸张的服饰。
此外,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避免穿着会冒犯到其他人的服饰。
五、尊重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注意不要询问过于私人的问题,如家庭背景、工资收入等。
同样,我们也要避免随意传播他人的私事或敏感信息。
尊重他人的隐私是维护个体尊严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六、宗教礼仪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共存的国家,宗教礼仪在中国社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与信仰不同的人交往时,我们应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并避免对其进行无端的质疑或嘲笑。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e43d83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a.png)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传统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
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四、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31d37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3.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为丰富的文化之一,其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重视礼仪和规范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种传统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宴会庆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礼仪与礼仪规范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守的一套规范和准则,它约束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文明风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它代表了尊重、谦虚、和谐等价值观念。
礼仪规范则是这种礼仪的行为准则,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举止、言谈举止以及礼品馈送等。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1. 家庭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
在家庭中,人们注重对年长者的尊敬和孝顺。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子女要向父母问候、尊敬和孝顺他们,这是传统家庭礼仪的重要方面。
2. 社交礼仪在中国,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也有一套独特的礼仪。
比如,在相互见面时,人们通常会互相问候、握手或行礼。
在大规模集会和宴会中,人们还有更为正式的礼仪规范,如宴席礼仪,宾主互相敬酒等,这些礼仪规范代表了中国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3. 传统节日礼仪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礼仪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互赠年货、祝福和红包。
在清明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人们也有独特的礼仪,如祭祖、赏月等,这些传统节日礼仪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祖先的敬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三、传统礼仪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礼仪规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承载着深远的意义,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传统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纷争,保持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传统礼仪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礼仪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继承和遵循传统礼仪,人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后代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b053c7305022aaea988f0fca.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中国为“礼仪之邦” 。
重礼仪、守礼制、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公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清朝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用膳礼仪——开始用餐时必定是尊长先动碗筷。
咀嚼饭菜要闭口咀嚼,细嚼慢咽,而且尽量做到食不言。
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会面之礼——拱手礼;作揖礼;膜拜礼入坐之礼——尊者上坐,卑者末坐饮食之礼——与人同饮,莫先起觞”;“与人共食,慎莫先尝”。
儿童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 20 岁行加冠礼,从头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拥有了成婚、肩负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 15 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纪。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和待人、尊敬别人,以博得别人的尊敬。
礼仪的分类及功能因为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互相交融的,大多数礼仪内容都是互相贯串的。
一般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平时生活礼仪:包含会面礼仪、介绍礼仪、谈话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送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含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成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含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事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自己涵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己、美化生活;有助于促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改良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民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其一、价值观。
儒家学者大多把义利之辩作为君子、小人的根本差别;把重义轻利视为君子人品的基本标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二,处世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而不一样”、“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群而不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中国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
![中国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4b9e2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9.png)
中国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文化中,礼仪与习俗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礼仪与习俗既是中国人沟通交往的基础,也是展现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方面。
一、传统的中国礼仪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礼仪,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和谐。
在中国的礼仪中,有许多独特的规矩和仪式。
例如,对长辈的尊敬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年长者通常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年轻人在与长辈交流时需要表现出恭敬和谦逊。
此外,中国传统的拜年礼仪也非常重要。
在农历新年,人们会互相拜访,并互相送上红包和祝福。
这一传统旨在祈求新的一年里大家都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二、茶文化与茶道仪式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传统的饮品,也是一种表达心意的手段。
中国茶文化和茶道仪式是独具特色的。
泡茶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工艺,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致敬对方的方式。
举行茶道仪式时,人们会准备精心挑选的茶具,并遵循一定的流程来泡茶。
茶道仪式注重细节和和谐的表达方式,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寿宴与婚礼习俗中国的寿宴和婚礼习俗也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寿宴是为庆祝长寿而举办的宴会,通常在逢十大寿或者逢百大寿时举行。
寿宴上,家人朋友会齐聚一堂,共同祝福寿星,并享用各种美食。
而婚礼习俗则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和热闹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的婚礼包括许多仪式,如过大门、敬茶、拜堂等。
这些仪式都具有象征意义,寓意着美好祝福和家庭的和谐。
四、节日习俗与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期间人们会贴倒福字、放鞭炮、舞龙舞狮,以此来驱逐邪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秋节则是民间传统节日,人们会吃月饼、赏月、敲击秋千等。
这些习俗都源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通过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体验中国文化。
总之,礼仪与习俗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传统的中国礼仪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尊重与和谐的追求,而习俗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1478501d87c24028905fc320.png)
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图文版)_传统礼仪中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坐立行走都有一整套的规矩。
民谚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个举止优雅,待人礼貌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都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民间民俗礼仪大全,希望通过中国礼仪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aac6e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8.png)
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中国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介绍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几个方面。
一、家庭礼仪在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家庭礼仪被视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礼仪之一。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也是一个人的起点和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被视作最基本的美德。
在中国家庭中,晚辈要向长辈问候、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并遵循各种家庭规矩和礼节。
二、尊师重道中国传统文明礼仪强调尊师重道的观念。
师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高度重视,师生关系被认为是非常庄重和神圣的。
尊敬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是中国学生的必备品质,教师则以身作则,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敬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三、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社交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社交上的得体举止能够有效地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
在社交场合,人们注重彼此的问候、敬语和尊重他人的空间和隐私。
礼貌待人、言谈举止得体、谦虚有礼是传统文化中要尊重和遵循的社交礼仪。
四、宴会礼仪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被赋予了很高的重要性。
中国人非常重视饮食文化,讲究饮食礼仪以及用餐时的行为规范。
在宴会上,主人与客人之间有着明确的地位和角色区分,如主人应坐在宴会桌的主位,客人应遵循主人的安排和指示。
此外,中国人还强调宴会上的酒仪、敬酒礼节以及宴会交流中的言谈举止。
五、婚丧礼仪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婚丧礼仪被认为是非常重要和庄重的场合,承载着家庭的传承和尊严。
在中国婚礼中,有很多的礼仪和习俗,如婚前聘礼、婚礼仪式、婚礼宴席等,都有各自的礼仪规范和流程。
在丧葬仪式上,人们要穿着朝服或丧服,举行相应的仪式和祭奠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六、节日礼仪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中的节日礼仪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风俗。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礼仪和习俗,人们通过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仪式来表达喜庆、纪念和感恩之情。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2bb98dc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1.png)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重视礼仪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基本表征。
___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表明了中国人对礼仪的重视。
___曾说过:“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中,遵循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经成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
用膳、行走、见面、入座、饮食等方面都有特定的礼仪要求。
此外,成年礼、冠笄之礼等也是中国人重视礼仪的表现。
中国人的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要以谦恭待人、尊重他人的态度来赢得他人的尊重。
礼仪的分类及功能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日常生活礼仪、节俗节庆礼仪、商务礼仪等。
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介绍、交谈、宴会、会客、舞会、家居、馈赠、探病等方面的礼仪。
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结婚、殡葬、祝寿等方面的礼仪。
商务礼仪包括求职、会议、公关、公务、谈判、迎送等方面的礼仪。
礼仪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和生活、促进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净化社会风气。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包括价值观和处世观两个方面。
儒家学者认为,君子和小人的根本区别在于重义轻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___。
君子的处世观是“和而不同”、“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群而不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
孝悌、友恭、诚信、___也是君子之道的重要内容。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君子需是一个行孝之人。
___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君子还要慎言敏行、知礼好学,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有博学多才的素养。
___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表达了研究诗歌和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___还强调了自我反省和自律的重要性,他说:“吾日三省吾身。
”并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此外,___还提倡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认为忧天下之忧而不忧个人的得失才是君子的做法。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5467a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1.png)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有哪些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其中礼仪文化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中,存在着许多独特而精致的仪式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尊重长辈与敬重师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与敬重师长被视为一种美德和基本的礼仪观念。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子女要对父母尽孝,年幼者要尊敬年长者。
这种尊重的表达方式包括行为举止的恭敬,言语间的恭维和问候。
此外,在学校或其他学习场所,学生也应该对老师表示尊敬和敬重,遵守师长的教诲,向老师学习知识和品德。
二、庄重的宴饮礼仪在中国文化中,饮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因此宴饮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常常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仪式来进行宴饮。
例如,主人在宴会开始前会以敬酒的方式欢迎客人,客人则应以举杯回敬,表达彼此间的敬意。
此外,在用餐时,人们应该注意礼貌,并遵循用餐顺序与规矩,尊重他人的需求和习惯。
庄重的宴饮礼仪不仅体现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凸显了客人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三、精心制作的礼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赠送礼品是一种表达谢意和祝福的方式。
与其他国家的礼仪相比,中国礼品注重的是对礼物的精心制作和包装。
在中国,礼品的品质和包装都与敬意和对对方的重视程度有关。
大多数情况下,礼品应该是独特而精美的,例如精致的茶具、中国画、传统工艺品等。
此外,在赠送礼品时,还需要注意礼品的数量及其取向,以避免给对方带来不适。
四、庄重的婚礼仪式婚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人生大事,因此婚礼也具有庄重的仪式感与意义。
中国传统婚礼通常包括过门、拜堂、喜酒等环节,各个环节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仪式感。
例如,在过门环节中,新娘会经过一系列象征的动作和仪式,进入婆家成为一家人。
而在拜堂环节中,新郎新娘会向双方长辈行礼,以示尊敬和感激之情。
整个婚礼过程庄重而庄严,彰显出传统婚姻的神圣与美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与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与现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340888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e.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与现代价值》: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礼仪规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在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1. 尊老爱幼- 尊重长辈,关心长辈的生活和需求。
- 爱护晚辈,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
2. 尊师重道- 对教师怀有敬意,听从教诲。
- 重视知识和道德的传承。
3. 社交礼仪- 见面时的拱手礼、作揖等问候方式。
- 宴会上的座次安排、敬酒礼仪等。
4. 婚丧嫁娶礼仪- 婚礼中的三书六礼等传统仪式。
- 丧礼中的守孝、祭奠等规范。
5. 祭祀礼仪- 对祖先和神灵的祭祀,表达敬意和感恩。
三、礼仪规范的现代价值1. 促进社会和谐- 尊老爱幼有助于构建家庭和睦,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 良好的社交礼仪能够减少人际冲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2. 传承优秀文化- 保留和传承传统礼仪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弘扬。
-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3. 培养个人素养- 遵循礼仪规范可以培养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
- 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形象。
4. 推动经济发展- 在商务活动中,遵循礼仪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商业交流。
- 有助于提升企业和国家的形象,吸引投资和合作机会。
5. 丰富精神世界- 礼仪中的感恩、敬畏等情感能够充实人们的内心,提供精神寄托。
四、现代社会对传统礼仪的创新与发展1. 简化形式,保留内涵- 去除过于繁琐的仪式程序,保留核心的价值观念。
2. 结合现代科技-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礼仪知识,开展线上礼仪教育。
3. 融入国际元素- 在国际交往中,将传统礼仪与国际礼仪相结合,展现中国的开放与包容。
五、案例分析1. 一些企业注重员工的礼仪培训,提高了服务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2. 在社区中开展尊老爱幼的活动,增进了邻里关系,营造了温馨的社区氛围。
六、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bdcf4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8.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礼仪和习俗而闻名于世。
这些传统所凝聚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一直被世代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习俗,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1. 婚礼习俗婚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仪式,其仪式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常情况下,婚礼仪式会遵循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比如,新娘和新郎会穿着传统的婚纱和礼服,新郎还要行三跪九叩的敬拜礼,以表达对婚姻和家庭的尊重。
同时,宴席上的敬酒仪式也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新婚夫妇要向长辈敬酒以示孝顺,并接受长辈的祝福。
2. 尊敬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中,老人都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
尊敬长辈的方式包括称呼礼貌以及孝顺行为。
比如,中国人会用"爸爸"、"妈妈"、"阿姨"、"叔叔"等称呼长辈,这种称呼方式凸显了尊敬之情。
同时,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孝顺的表现可以是尽孝道、尽孝心,比如孩子们会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患病的长辈等等。
3. 茶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礼仪的追求。
茶道源远流长,被视为表达情感和与客人交流的一种方式。
倒茶时要面向客人,端茶时用两只手递给客人是尊重的示意。
此外,喝茶本身也有着一套独特的礼仪。
在茶道中,人们注重细节、追求和谐,并用茶道展示自己的优雅和品味。
4. 节日习俗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礼仪。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期间人们会贴春联、贴桃符、燃放烟花等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则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人们会为祖先祭拜,祭奠逝去的亲人,并且清理墓地以示尊重。
这些节日习俗不仅有助于承传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人们纪念和缅怀祖先以及加强家庭纽带的重要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73fab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b.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礼仪素养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几个典型
的中华礼仪素材。
1. 敬酒:敬酒是中华传统婚礼、宴席等重要场合中常见的仪式。
主人
或长辈首先向客人敬酒,客人则以半饮的方式回应,表达对主人的敬意。
这一行为体现了尊重和互助的传统礼仪。
2. 行礼问安:行礼问安是表示尊重和问候的传统方式。
在中华文化中,人们常用双手合十、鞠躬等方式向长辈、领导和学者等表示敬意和问候。
3. 尊老爱幼:中华文化注重对长者和孩子的尊重和关爱。
人们常常会
向年长者行礼问安,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和经验。
同样,对孩子们也
会给予特殊的关爱和教育。
4. 文房四宝:中国书法和绘画中常用的文房四宝指毛笔、墨、宣纸和
砚台。
这些器具被视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与中国人的书法修养和审美
观念紧密相连。
5. 交杯酒:交杯酒是中华文化中表达友谊和情谊的一种方式。
当人们
相聚时,每位参与者均向对方敬酒,并用杯中之酒互相交杯,以示友
好和团结。
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仪素材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际关系、尊重和
信任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华传统文化礼仪
![中华传统文化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3f360b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2.png)
中华传统文化礼仪1. 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一套独特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涵盖了人们在社交、婚丧嫁娶、宴会等场合中的行为举止、言语礼貌、服饰等方面。
这些礼仪规范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和谐、尊重和秩序的追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礼仪的起源与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的生活习惯与信仰体系。
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遵循一定的礼仪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礼仪也被视为一种道德规范,能够培养个体的美德和修养。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华传统文化礼仪代表了中国人对于“仁爱”、“和谐”、“敬畏”等价值观念的追求。
通过遵循礼仪规范,人们能够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关爱和感激之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礼仪的主要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礼仪内容繁多,以下列举了其中几个重要方面:3.1 礼节礼仪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注重礼节,包括问候、道别、拜访等方面。
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应该表现出真诚、友善和尊重的态度。
在问候他人时,应该注意使用适当的称谓和礼貌用语,并以微笑示好。
3.2 宴会礼仪宴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社交场合。
在宴会上,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如坐姿端正、用餐有序、言谈举止得体等。
主人还需注意招待客人周到细致,以示尊重和热情。
3.3 婚丧嫁娶礼仪婚丧嫁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生活事件。
在这些场合中,人们需要遵循一系列规定的行为准则和仪式程序。
在结婚典礼上,新郎新娘需要进行拜堂、交杯酒等环节,以示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3.4 服饰礼仪传统服饰在中国文化礼仪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同场合和身份要求着不同的服饰。
古代士人穿着文人服,表示其学问渊博;而官员则穿着官服以显示其职位和地位。
4. 礼仪的现代意义中华传统文化礼仪虽然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个体的修养和气质,培养人们的美德和道德观念。
礼仪可以促进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bfd2b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2.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礼仪规范一直是中国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礼仪规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待他人的态度,更凝聚了尊重和谦逊的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尊重长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长辈是一项重要的礼仪规范。
中国人教育子女尊重和孝顺长辈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
孝顺被视为一种美德,被广泛看作是尊敬和感激他们在成长中给予的关爱和教诲的表达。
无论是通过行为还是言语,对长辈的尊重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正式问候中国文化注重礼貌和正式的问候方式。
在中国,当人们相遇时,通常会向对方表示问候和关心。
例如,当两个人见面时,他们可能会相互道喜,以表达对对方的祝福,这被称为“你好”。
在正式场合,例如商务会议上,人们通常会鞠躬示意以示敬意。
三、宴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宴会是人们交流和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宴会上,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主人会坐在桌的最前面,来宾则会坐在主人后面。
其次,人们在就餐时通常会以长者先开始,其他人按次序依次进食。
同时,人们要注意礼貌待人,例如不张扬地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人的用餐体验。
四、婚礼习俗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也体现了礼仪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被视为重要的家庭事件,因此有着一套独特的礼仪程序。
例如,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会向父母行三鞠躬的礼仪,以示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
同时,亲友们也要尊重新人,为其祝福和庆祝。
五、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礼仪规范的重要体现。
例如春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拜年,给对方送上祝福和红包。
同时,人们还会参加各种庆祝活动,例如舞龙舞狮和燃放烟花爆竹。
这些形式是中国人民表达节日祝福和喜庆的一种方式。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是对他人表示尊重、感激和关心的表达。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谦逊的价值观,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传统礼仪
![中国的传统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1cd107f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a.png)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传统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些常见的传统礼仪包括:
1.敬酒礼仪:在聚餐或宴会上,主人会先举杯敬酒,客人们也要跟着举杯,表
示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
2.礼貌称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貌称呼非常重要,如老师称“老师”,长辈
称“阿姨”,“叔叔”等。
3.客套话:在交往中,中国人非常注重礼貌,会用一些客套话来表示尊重和感
谢。
如:“您辛苦了”,“谢谢你的盛情款待”。
4.礼节性动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礼节性动作,如鞠躬、握手、鞠躬
等,表示尊重和敬意。
5.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如舞龙舞狮、剪纸、书法、国画等,都是中国传
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礼节性祭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是非常重要的礼仪之一,包括祭祖、
祭祀祖先、祭祀神祇等,是对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纪念。
7.结婚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结婚是重要的生命里程碑,结婚礼仪也是非
常复杂和繁琐的。
包括家长会、媒人、求婚、订婚、婚礼等环节。
这些只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一部分,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还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礼仪的概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其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强烈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动。
古代时,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礼仪为美德,以至于人们待人谦恭温和,相互间关系融洽,心里钦羡之余,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为“礼仪之邦”。
重礼仪、守礼法、行礼教、讲礼信、遵礼义已内化为一种民众的自觉意识而穿于其心理与行为活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著名思想家颜元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亡”等都充分反映了礼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相伴而生、相伴而长。
礼之产生,可以溯到远古时代。
首先它是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
自然的人伦秩序是礼产生的最原始动力,人们为生存和发展相互依赖,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是最初的礼,后又有“圣贤之人”如黄帝、尧、舜、禹等为“止欲制乱”而制礼,身体力行为民众做榜样,从而使礼在“维稳制乱”中发挥了作用,也正因如此,人们更加遵礼尚礼。
其次,礼起源于原始的宗教祀活动。
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无法解释和征服自然现象与自然力,于是人们把关于人的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万物,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开始用原始宗教仪式等手段来影响神灵,如祭祀、崇拜、祈祷等,期望以虔诚感化和影响自然神灵,以使其多赐福少降灾,原始的“礼”便产生了。
二、礼仪的分类及功能
由于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是相互贯穿的。
一般分三大类:
第一类是日常生活礼仪:包括见面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宴会礼仪、会客礼仪、舞会礼仪、家居礼仪、馈赠礼仪及探病礼仪。
第二类是节俗节庆礼仪:包括春节礼仪、清明礼仪、端午礼仪、重阳礼仪、中秋礼仪及结婚礼仪、殡葬礼仪和祝寿礼仪。
第三类是商务礼仪:包括求职礼仪、会议礼仪、公关礼仪、公务礼仪、谈判礼仪、迎送礼仪及谈判禁忌知识等
礼仪的主要功能:一是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礼仪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礼仪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各个角度上看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三、礼仪的实质
在人们的礼仪交往中,礼仪最好的表达莫过于恭敬二字。
礼物、礼貌、礼节,
都必须是出于敬意的。
“不敬则礼不行” 。
敬者,诚也。
不论是一声询问,一次拜访,都要发自内心,体现真诚的爱心和善良的道德情感,而决不能口是心非。
即使是一次真诚的注视,一席倾心的聆听,也都是致敬之礼。
正因为对意诚情笃的推崇,我们的先人往往很看重“礼”的由来和方式,以“敬”的成分之多少分辨礼物之贵重与否。
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礼仪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人类情感的结晶。
礼仪受社会意识形态制约,它反映一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社会主义礼仪的实质除了“敬”这一共性以外,还有它特定的内容,这就是:平等待人,尊重别人,言行文雅,表里一致。
平等待人,就是和人来往相处时,既不以年长、位高而骄傲、自负,也不因年轻位低而自卑自惭;对外宾,也不管对方国家大小,身份高低,都应一律平等。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习惯、感情、愿望、爱好以及劳动成果和正当利益。
言行文雅,就是和别人交往时,言谈举止高雅优美,彬彬有礼恰到好处。
表里一致,就是要以诚待人,光明磊落,而不虚情假意。
社会主义礼仪的这种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四、总结
“礼仪之邦”不仅是给予我文明古国的一种美誉,同时也是对人类精神建构与其间蕴涵的普世性价值的认同。
曾经有一位韩国的文化官员说过这样一句话“19世纪是军事征服的年代,20世纪是经济征服的年代,而21世纪是文化征服的年代”由此可见文化的重要性,这里的文化强调的是民族文化,而礼仪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否则必将成为外来文化的虏役与附庸,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那就要求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文化构建中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成分,也就是说,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渊源的东西,是任何一个继之而起的新的文化所对接和承袭。
我们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更新和超越,否则新的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现代文化建设上,我们应当回朔到我们民族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并立足于这个深厚的根基之上努力开掘其适应现代的当代意蕴!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不会成为别人的附庸,只有这样才能主宰世界,正象歌德所说的那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一定要放眼全球,将我们民族的东西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而不至于让世人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