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东北山水画的地域特色与艺术审美风格
中国南北山水画的不同笔墨
中国南北山水画的不同笔墨摘要:山水画是我国绘画领域中重要的一支,由于南北山水的迥异差别,我国形成了南北分明的山水画。
即便是各方面大融合的当代社会,我国南北山水画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并没有像其他艺术一样被同化。
关键词:当代中国南北山水画不同分析在我国的绘画历史上,由于南北地域不同,绘画风格也大不相同,尤其是中国山水画。
南北环境的不同,对山水画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不自觉的,直到进入现代社会,我国南北山水画在笔墨风格上仍然有相当大的区别。
一、当代中国南方山水画中国南方,在地理方位上通常被定义为秦岭淮河以南。
秦淮以南的地区缓坡圆峰较多,气候相对北方湿润,植被常年郁郁葱葱,景色十分秀丽。
基于南方的大的环境条件,南方多见披麻、荷叶等皴法,在山水画面上以淡墨清润,温雅轻岚的作品较多。
在南方较为著名的山水画派中,董源、巨然等在题材上以南方秀丽的景色为主,黄公望所表现的一般是富春山一带的景色,倪云林对太湖景色的表现独具一格,龚贤涉及的多是南京清凉山一带风景。
南方地区江、浙、沪从古至今都是中国艺术的重要地区,有蔚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加上江浙沪地区经济实力的一向雄厚,自然早就了南方鲜明的艺术风格。
南方山水画对笔墨、气韵以及文化底蕴更加看重。
上世纪后半夜以来,南方山水画对中国20世纪中国画的整个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在南方山水花牌中,潘天寿先生对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科有一定强调,着重临摹、写生、创作的基本课程,倡导山水画作应该与古文学及诗学等国学课程相互融合,形成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底蕴。
85学潮之后,南方以浙江为首的山水画群体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受到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严峻冲击。
在这一过程中,南方画家们对西方艺术也进行了积极的吸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山水画的发展。
与此同时,南方山水画家还对艺术主体的意识积极做出探索。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山水画家们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追求,更多的是倾向于中国画语言本体和传统笔墨韵味的探求。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历史文化区域之一,其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一直备受关注。
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其中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迎来了不少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延续了古老的传统,同时也融合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形成了独具东北特色的民间美术文化。
本文将就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展开探讨。
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传承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从古代开始,东北地区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的东北地区曾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的传统文化对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满族文化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呈现出独特的特色,如满族的传统服饰、建筑、绘画等均对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北地区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民间歌舞、民间乐器、民间工艺等等,这些都为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传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绘画方面,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以描绘生活场景和民俗风情为主题,画面饱满、细腻、生动,尤以《东北雪景》、《东北民俗》等系列作品为代表。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东北地区的独特风情,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艺术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北民间美术风格。
在工艺方面,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以木雕、石雕、铁艺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些工艺品凝聚着东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既有古老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如雕刻手法、造型设计等,使得这些工艺品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也开始融入到了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名片之一。
东北画画知识点总结
东北画画知识点总结一、东北画的起源和发展东北画起源于清代,当时东北地区是中国画坛的边缘地区,画风受到中国中原地区的影响较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代东北画家王韬、李可染等人在东北地区推动了东北画的发展,并在画风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奠定了东北画独特的风格和地位。
20世纪以来,东北画逐渐走向现代化,不断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成果,融合了中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艺术特色。
东北画走出东北地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为中国绘画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二、东北画的艺术特色1. 笔墨浓重、挥洒自如东北画以其浓墨重彩、挥洒自如的特点著称,其笔墨浓重、大气磅礴,体现了东北人的豪爽和大气。
东北画家们擅长用浓烈的墨色和厚重的笔触表现形象和情感,绘画作品富有张力和震撼力。
在东北画中,墨绘和水墨表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东北画中的形象更加生动、丰富。
2. 艳丽的色彩和鲜明的对比东北画善于使用艳丽的色彩和鲜明的对比,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东北画家们在运用色彩时,大胆而丰富,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使画面的色彩更加鲜明夺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东北画以其鲜艳的色彩、明快的光影和浓烈的对比,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 朴实的表现形式和题材东北画以朴实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著称,其作品通常以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农村生活和民俗风情为题材,富有乡土气息和朴素情感。
东北画家们善于通过绘画展现人物的朴实、真诚和豪爽,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东北画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虽然朴素,但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喜爱。
4. 擅长山水、花鸟和人物画东北画家们擅长山水、花鸟和人物画,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东北山水画表现了东北地区的山川风光和自然环境,富有北国风光的特点和地域特色;东北花鸟画则以其丰富多彩的画面和生动活泼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东北人物画则以朴实的表现形式和真挚的情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论东北地域文化对东北油画家艺术语言的影响
054文化纵横论东北地域文化对东北油画家艺术语言的影响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东北地域文化所表现出的民族性、包容性和发展性特征,为东北画家主观感受的形成和东北山水油画表达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前提条件。
首先,东北地域文化具有民族性。
除了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东北地区也融入了齐鲁,中原及其他民族的文化体现了复杂多样的人文特征。
东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在白山黑水之间形成了平实、豪爽、激越的民俗特征。
还有为大家所接受的流行民俗文化。
有东北特色的二人转、秧歌等民间艺术和文化。
是艺术家在东北地区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直接或间接的表现。
其次,东北地区文化具有多元性。
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上,由于长期与世隔绝,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虽地大但人少,历史文化贫乏。
因此,一旦有外来文化的介入就会疯狂地吸收,所以,东北地域文化以包容、多元、开放的特点影响着东北文化艺术的发展。
最后,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
东北文化并不是封闭和停滞的。
它需要创新和发展,这一点可以从东北地区的建筑和民俗结合东北地域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来证明。
东北地区油画家的艺术语言特点首先,绘画的地域环境影响着山水画油画构图的表现,东北山水画在构图上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形式美。
面对强调平衡感,在变化中追求团结。
在画面中创造平衡、统一和秩序。
其次,注重画面空间的变化和统一,通过增加场景空间的深度和层次来丰富人们的美感。
东北也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如东北画家郭小光,在他的山水油画《东北大地》中,主题鲜明,构图上的特色表现更加有力。
他的作品通常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在构图上形式感突出,主要景物被夸大和放大,使观者更容易捕捉绘画的眼球。
在他的作品中,线条常被用来表现画面中的山木,对每一行的把握在一幅画的整体构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线性的表达方式有利于突出画面的构图,并用来表现当前东北地区的典型特征。
东北地区油画景观的色彩语言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
画家在面对自然时,直接选择自然景物本身所呈现的固有色彩进行写生创作。
中国山水画的地域特征
中国山水画的地域特征摘要:中国山水画和地域性有紧密联系。
本文就地理特征与山水画,地域文化与山水画,地域性与风格流派谈谈认识。
关键词:山水画;地域性;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201-01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形式。
但是,由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同以及画家自身文化状态、生活状态、生活区域的不同;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画家们创造了风格各异的山水画样式。
这些山水画样式的形成与画家所生活地域的山川景象以及画家所选择表现的地域性无不关系。
一、地理特征与山水画的关系地域性差异是我国山水画风格面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南北在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对艺术家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天地之气,各一方殊,而人亦因之。
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
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俘薄。
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
其偏者则粗厉强横,此自然之理。
于是率其性而发于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由此,从南北差异看,形成了南北两大不同的山水画种类;从不同地域看,形成了不同时期诸如吴门派、娄东派、新安派、扬州派等不同画派。
同时,在山水画的选景取材中,历代山水画家们通过选择表现不同的地貌特征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艺术名作,这类例子是不胜弥举的……荆浩沉迷太行山,范宽深入终南山、太华山,王履醉心于华山等等,以太行山,终南山、太华山,华山为表现对象,都留下了不朽的艺术名篇。
在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中,纯粹的在绘画技法表现上的寻寻觅觅已不能推进中国山水画的健康发展,由此,以地方特色为母体,充分认识地理特征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自觉地通过艺术语言体现地域性以促进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基础,立足于地域性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去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势在必行,以地域性山水画的发展带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应成为共识。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东北地区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融合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东北地区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传统的基础上,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也在不断创新,吸收了现代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东北地区,木刻版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尤其以黑龙江省的临江木版画、吉林省的松江木版画、辽宁省的盘锦木版画等闻名。
这些木刻版画作品以当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以其简约朴实、生动传神的表现手法吸引了大批观众。
在传统木刻版画的基础上,东北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家们也不断进行创新,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染力。
东北地区的剪纸艺术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精美绝伦的创作技巧和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而闻名。
剪纸作品通过对当地的自然景观、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刻画,展现了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东北地区的剪纸艺术家们也不断探索创新,将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传统的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东北地区的扎染艺术、刺绣艺术、民间民俗画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也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扎染艺术以其独特的染色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而备受青睐,而刺绣艺术则以其精湛的绣工和多变的表现形式而广受好评。
民间民俗画作为表现东北地区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重要手段,也在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创新和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民间美术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当代社会,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文化市场的开放,民间艺术家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和展示作品,同时也可以更多地吸收外来文化元素,丰富和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
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也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急需民间艺术家们加强传承和创新,让传统的东北地区民间美术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东北地区的民间美术,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成因
浅析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成因摘要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有拿来主义、折衷主义、现实主义三大特征。
其特征鲜明、独特又有特殊的成因,成为了考察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的核心和关键。
关键词: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拿来主义折衷主义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以自身独特的自然审美和现实生活审美为基础,在艺术审美方面已初步形成了拿来主义、折衷主义、现实主义三大特征。
当代东北山水画正处于发展初期,其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远未完善。
对此三大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不但有利于理清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审美的形成脉络更有利于探索其美学发展的未来方向。
一拿来主义的艺术审美特征及其成因拿来主义强调面对东西方各类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不持任何先入为主式的思维定式,而是以自身需要为核心标准对其平等相待、广泛吸收。
对于东北山水这样缺乏传统艺术审美观照及评价标准的新兴流派而言,拿来主义是其艺术审美早期探索的必然选择和主要特征。
1 选择拿来主义的内因东北山水画早在五代即以出现,但在后来却因远离文化中心等客观因素,不但未像中原或江南山水那样持续繁荣,甚至还出现了多次断层的现象。
传统山水艺术审美以江南山水为核心,融中原与江南山水于一体,即以儒、道两家审美取向二元互补为核心兼以释家(主要是禅宗)的审美追求和评价标准。
并左右了传统山水从北宋到清千余年的艺术审美导向,大到地域流派,小到画家个体皆以此为准则。
顺其者必昌,逆其者连亡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若不与其相符就不会形成规模以出现在画坛上。
一方面其远离文化中心少有上层建筑关注,艺术审美的思想积淀很缓慢;另一方面其脱离传统审美价值评价体系,自身艺术审美的成果也无法被认可。
东北山水在传统时期并未被传统山水艺术审美所接受,于是其艺术审美特征也一直得不到彰显。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百年的思想解放和艺术审美的多元探索成为了东北山水艺术审美蓬勃发展的决定性契机。
东北地域山水画地貌形态表现题材概述
东北地域山水画地貌形态表现题材概述作者:张充吕王艳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5期本文是2014年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东北地域地貌对东北山水画笔墨的影响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东北地域的地貌形态作为东北地域山水画表现题材的主体之一,其内容的特殊性是明显的。
独特的地貌使得东北地域山水画的地貌形态题材不但特色鲜明而且丰富多彩。
大体上,东北地域的地貌形态从山水画表现题材的角度来划分,最主要的有山地、台地、平原和湿地四大类。
关键词:东北地域;山水画;地貌形态;题材作者简介:张充吕(1964-),教授,齐齐哈尔大学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成员,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员,研究方向: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历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王艳华(1981-),齐齐哈尔大学美术学专业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一、山地地貌形态题材概述东北地域的山地地貌形态特征很显著,可以很明显地区别于如中原或江南等其他地域的山地地貌形态。
东北地域山地地貌的形态在整体上比较矮,无论是绝对海拔还是相对海拔都不高,而山地的坡度都十分平缓。
东北地域的大多数山地,登山者都有一种“不知不觉就到山顶”的感觉,很少需要手脚并用地去真正的攀爬。
东北地域山地的构成与其他地域的山地一样都是以岩石为主,只是东北地区的特有自然环境和坡度极缓这两个特殊原因使得东北地域其山地表面覆盖了厚厚一层腐殖质的优质土壤。
而相对而言,中原及江南的山地多有大面积的岩石裸露,不仅是坡度很陡峭的山崖立面多为岩石裸露就连坡度相对较缓的部分也多有岩石裸露。
所以,中原及江南的山地多为山脚下多植被,直到山顶,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
而东北地域山地植被覆盖的情况基本一致,无论山脚还是山顶。
二、台地地貌形态题材概述台地从地质的角度讲主要是指平原和山地交界的地带。
东北民间绘画艺术特色-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
东北民间绘画艺术特色-民间艺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我国的东北地区有着相似的自然地理特征。
东北民间绘画就是在乡村、田间、森林、草原等特定的自然条件以及区域性文化条件下创作出来的。
其上到绘画创作灵感、表现题材,下到表现技法、艺术特色都与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审美情趣、文化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1东北民间绘画的概况民间绘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传承流变的过程,最初是由石器时代人们的萌芽时期美术发展而来的,彩陶、青铜纹饰、帛画、瓦当、画像石、画像砖等都为民间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间绘画在古代社会中并不是主流的绘画形式,却是所有绘画形式的基础和可供其发展的土壤,它具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版画、油画、国画、年画、农民画、树皮画、鱼皮画、葫芦画、布贴画、指画、壁画等。
其具有广大的创作群体,只要有创作望,创作者不受身份、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绘画基础等制约。
当今的民间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更多人所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绘画题材、艺术表现形式越加丰富多样,也被更多的绘画形式所吸收和容纳。
东北民间绘画在具有民间绘画的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的同时,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文化特征、民族特征和审美观念。
东北的黑土地上有山、有水、有平原,冬长严寒、夏短温湿。
族、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明清以前一直是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导,直到“闯关东”之后,中原文化融入了少数民族文化之中,慢慢形成了具有东北特色的文化状态。
独有的文化状态,承载着东北地区劳动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文化艺术结晶。
其在绘画中把生活的美进行归纳概括,升华为艺术的美,画面中多表现自然环境、民风民俗、历史故事、宗教信仰等,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绘画内容也发生了改变,不断的与时代接轨,除保持原有绘画内容与题材之外,多出了反应新社会、新时代、反应人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绘画内容。
当代黑龙江地区国画艺术地域性
当代黑龙江地区国画艺术的地域性摘要当代黑龙江地区的国画艺术以多元化的风格特征构建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画家们以各自的审美理想感悟着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的生命世界,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表现着自然与社会,并致力于创造反映本土文化精神的美学体系和视觉艺术样式。
关键词:黑龙江地区国画艺术地域性表现题材风格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往往是以地域性文化传统为背景的。
由于创作主体所处的地域不同,导致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艺术的感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某一地域总会有一个大的艺术风格统辖着其他个别的艺术风格。
就黑龙江地区的绘画艺术而言,虽然在绘画史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绘画体系,但在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大荒板块的黑土地文化迅速崛起,并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传统。
在当代黑龙江地区的国画艺术发展中,这种传统被发扬,并彰显出区域性文化的特色。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批以塞北自然景观和生活风情为题材、以塞北地域性审美心理为基础的中青年画家,不断地探索中国画的塞北风格,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黑龙江地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山水画的地域性当代黑龙江地区的山水画突出反映了这一地区中国画的地域性特征。
20世纪80年代是黑龙江地区山水画崛起的重要时期,于志学创建的“冰雪画派”,卢禹舜的新思维绘画体系,以及作为画家群体的“关东画友会”都产生于这一时期。
于志学对雪景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他突破传统水墨媒材的运用方法,以黑白相生的水墨形态表现塞北冰雪世界。
于志学将东北地区特有的冰雪冬景进行了理性的处理,使其转化为透出崭新美感境界的绘画语言,同时,内部又含有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统美学的静谧、淡远与和谐。
他以卓尔不群的画面、特立独行的语言营造出了孤寂、壮美的境界,饱含着北方人固有的豪爽、豁达,表现出北国冰雪伟大的生命意识,形成了一种以“冷逸之美”为审美内核的山水画新样式,凸显了当代北国山水画的地域性特征,同时又显现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革新面貌。
20世纪以来东北地域山水画发展及成因
浅析20世纪以来东北地域山水画的发展及成因摘要东北地域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早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开始,但是一直未被纳入传统山水画的主流,直到20世纪以来,东北地域山水画才开始得到初步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初具东北特色,本文对这一时期东北山水画的具体发展及其原因作出论述。
关键词:东北山水画发展成因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东北地域山水画艺术以传统山水艺术笔墨语言系统为基础,充分借鉴西方艺术形式,经过近一百多年的探索,终于在当代初步建立了具有独立审美意象、服务于东北地域题材的笔墨语言系统。
当代东北地域山水画笔墨语言以具象造型入手,立足于挖掘和表现东北地域文化及其审美内涵。
一“师自然”与“师传统”让东北地域山水画面貌初显东北地区可以用来做山水画题材的有三类,即山地、平原和湿地。
笔墨语言的探索最终落实在某一具体的题材上,围绕这一固定的题材内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演绎。
这方面的代表画家有孙恩同、宫鸿友、于志学、李广滨等,孙恩同把研究对象具体化为长白山地区,尤其是对落叶松的刻画最为精彩,宫鸿友同样立足于长白山地区,在他笔下的长白山天池、瀑布十分壮观,还有长白山林区秋季色彩斑斓的五花山在他的笔下同样十分精彩。
于志学和李广滨二位画家则分别把笔墨语言的研究对象具体化为冰和雪,对冰雪下的长松巨木、林海雪原进行了深入研究,多有佳作问世。
另外,根据笔墨语言与传统山水的承接关系分为“师自然”和“师传统”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这两种思路应该并肩前行。
“师自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山川物象本身的自然形象入手,力求表现自然本身的细节和面貌。
观此类山水画作品,泥土气息扑面,松涛之声在耳。
孙恩同等老一辈东北山水画家大多如此,但在追求笔墨语言自身独立性的艺术主张面前可能显得缺少个性和具有符号化特征。
“师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笔墨语言入手,在锤炼传统笔墨的同时寻找与此笔墨语言相一致的客观物象,一旦遇到适合表达的物象就会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龙江大气 夫余泛美——北方山水画美学价值研究
社会摒弃的天地人精神大美的终极归宿 。既是在 繁荣 时代对精
神安宁的渴望与期待, 又是雅正精神理想最恰 当的抒发方式 。唯
尤此 , 山水 也 。 众 所周 知 的 原 因 ,北 方 题 材 的 挖 掘 与 研 究 是 带 有 一 定 原 发
个 亘古 不变的法 则 , 无论是身居嚣喧纷扰 的闹市 , 亦或是在 隐迹
标准要求 自己, 在本 职岗位上在教 与学 的过程 中完善 自己 , 在龙 江流域地域特色表现和北方题材 内涵挖掘等方 面挑战 自己。如 何才能做到悦 目、 愉心 、 澄怀三个方 面: 首先是笔墨语言的古意语 境探究和具备 时代 传承 的里程碑 意义 的经典笔墨结构 的分析 。对传统笔墨的消解《 即笔墨的消化 与解构重组》 既要符合时代精神 , , 又要有技术上 的创新 , 这种创 新不是空穴来风 、 闭门造车 , 而是要建立 在对 传统笔墨高度 的消 化 和理解 , 对当代生活深刻的认识 , 对艺 术的高度敏感 和灵 性悟 性 。因为她是 中国画万像世界 的根 , 是艺术美学价值得以体现的 基础 。龙江大地 民风粗犷淳朴 , 地域风貌独特 , 自古 以来美 术史 上 的风 云际会虽然很少与此地相关 ,但 是这并不影响北方 在艺
艺 平l 术 台
★注 : 文 系黑 龙 江 省 教 育 厅 2 1 人 文 社 科 项 目 , 目名 称 : 龙 江 山水 画创 作 美 学 价 值 研 究 , 目编 号 :2 10 2 本 0 1 项 黑 项 15 2 9 。
龙江大气
夫余泛美
画 李 岗
北 方 山水 画美 学价值研究
L水 画的成熟发展是在 晚唐 五代及 宋。安史之乱 以后 由于 【 j 中围的经济 中心渐北 而南 , 同样在绘画领域南方也愈 显重要 , 尤 其 在元 以后 及明清。我们 现在所 言之传统大多来源于元 明清 的 传承, 即使像标程 百代 的荆浩 、 成 、 李 范宽他们所呈现 的山水也
当代黑龙江地区绘画艺术的地域性
摘要:黑土地文化板块的自然与人文给予当代黑龙江画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创作源泉,无论是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具有品牌效应的北大荒版画,都显现出鲜明的黑土地文化特征。
关键词:黑龙江;绘画艺术;地域性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由于地理及文化底蕴方面的原因,在绘画史上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这一地区的画家们立足于地域性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优势,创造了以黑土地审美精神为特征的视觉艺术体系。
一、国画艺术的地域性在山水画方面,以卢禹舜和于志学为代表的黑龙江画家各自创造了彰显独特风格的视觉审美体系。
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杰出画家,卢禹舜自上世纪90年代就以《神静八荒》系列创造了新思维北方山水画。
他的山水画取材于黑土地的平远景色,并融入画家自身的人文理想,借此表达博大的东北自然精神。
作为东北“冰雪画派”开创者的于志学,则从上世纪60年代即开始从传统的水墨媒材方面研究北方冰雪世界的表现方法,并最终创造出了以“冷逸之美”为审美内核的山水画新样式和具有独特美感的地域性绘画语言。
对于黑龙江地区的国画家来说,以人物为表现题材的画家群体可谓阵容庞大,侯国良、张冠哲、吴团良、纪连彬、曹香滨、宫建华等画家都是突出的代表,这些画家的创作要么取材于本地区富有特色的风土人情,要么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黑土地的粗犷。
侯国良的画作中即显现出浓厚的北方乡土气息;张冠哲的草原风情、边塞风情、抗联题材等画作都彰显着强烈的民族与地域特色;著名达斡尔族画家吴团良笔下的人物及鞍马吐露着黑土地粗犷、豪放与博大;纪连彬的人物画则借鉴了传统山水画中的“荷叶皴”来表现北方农民的素朴;曹香滨的北方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则以极富装饰意味的语言,表现北方黑土地白冰原上万物的生命节奏和原始力量;宫建华的重彩人物画则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黑土地人民的豪放、热情的精神气质。
在花鸟画方面,贾平西、高卉民等画家也都以独创性的绘画语言表达着黑土地的情怀。
黑龙江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 现状及在教学中的反思
黑龙江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现状及在教学中的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黑龙江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种流派,以描绘北方冬季的冰雪景观为主题。
这一画派起源于黑龙江地区,受到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情感。
黑龙江是中国北方一个气候寒冷的省份,冬季大部分时间都被白雪覆盖,形成了壮丽的雪景,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通过描绘冰雪山水、林木丰茂的景象,表现出北国的苍凉与壮美,寄托了艺术家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当代艺术领域中,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
艺术家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黑龙江独特的雪景融入到作品中,展现出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
这一画派也开始被引入到艺术教育中,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教学和研究。
通过学习和探讨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魅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1.2 研究意义黑龙江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在当今艺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和现代意象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以黑龙江雪景为主题的中国画作品,展现了北国冰雪的独特韵味和意境美,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
通过研究黑龙江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的历史演变和艺术特点,可以深入了解艺术家们对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感的表达方式,探讨艺术作品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对黑龙江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也能拓展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中国文化艺术的内涵,推动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黑龙江雪意象山水中国画创作的特点1. 鲜明的地域特色:黑龙江地处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且气候寒冷,常年积雪覆盖,形成了独特的雪景。
雪意象在画面中常常被充分表现,展现出雪的纯洁、辽阔和神秘之美,体现了黑龙江地域的独特魅力。
地域性的东北风景油画
地域性的东北风景油画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草原、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丰富多样,这为东北风景油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东北地区风景油画作为中国画坛的重要一支,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引人注目。
下面将介绍几位代表性的东北风景油画家及其作品,以让读者更加了解东北地区的风景油画。
我们先来了解一位东北风景油画的泰斗级人物——吴冠中。
吴冠中是中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画风独特,创作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
吴冠中的东北风景油画作品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东北辽宁北大荒》。
这幅画创作于1958年,描绘了东北大荒地区的农民们辛勤耕作的场景。
画中的土地是一片丰收的黄金色,平整的耕地上正有一位农民引着牛在努力犁地,画面中散发着浓郁的生机和朝气。
吴冠中通过这幅画展现了东北人民的勤劳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除了吴冠中之外,还有一位东北风景油画家——杨洪涛,他以描绘东北乡村和农田为主题,在作品中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杨洪涛的一幅代表作是《胜利农田》。
画中描绘了一个广阔的农田,一片翠绿的稻田,远处的村庄和河流,整个画面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杨洪涛通过这幅画向人们展现了东北地区丰饶的农田和勤劳的农民,以及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坚定信心。
除了吴冠中和杨洪涛之外,还有一位世界级的东北风景油画家——张大千。
张大千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张大千的东北风景油画作品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东北乡村》,画中展现了东北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的生活。
画面中有一片青山浓郁的森林,远处有一个小村庄,村庄中的居民正在忙碌的农田和村庄的房屋和居民向人们展示了东北地区的传统乡村风貌。
画中的颜色透出浓郁的东北情调,表现了东北人民的淳朴和努力奋斗的精神。
通过对吴冠中、杨洪涛和张大千的作品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东北风景油画的特点:用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东北地区的独特风光和人民的朴实与坚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农村的风貌和东北地区的独特性。
南北方山水画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南北派山水画在表现手法、题材选择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表现手法:南派山水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和笔墨的变化。
南派画家善于运用干笔、湿笔、点染等技法,通过不同的墨色和笔触来表现山水的形态和气氛。
他们追求笔墨的韵律感和灵动性,注重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北派山水画则更加注重形象的真实再现,强调细节的描绘和色彩的运用。
北派画家善于运用勾勒、皴擦、晕染等技法,通过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来表现山水的细腻之处。
他们追求形象的逼真和立体感,注重表现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 题材选择:南派山水画多以南方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如江南水乡、山间小径、溪流瀑布等。
南派画家喜欢描绘自然景色中的宁静和幽雅,追求一种平和、恬静的意境。
他们注重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气质,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
北派山水画则多以北方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如高山峻岭、辽阔的原野、雄伟的长城等。
北派画家喜欢描绘自然景色中的壮丽和雄伟,追求一种豪放、雄浑的气势。
他们注重表现山水的壮丽和宏伟,追求一种真实而有力的视觉效果。
- 审美观念:南派山水画追求一种清逸、淡雅的审美观念,注重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南派画家喜欢通过笔墨的变化和线条的流动来表现山水的灵动和韵味,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他们注重表现山水的内在美和精神境界,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北派山水画追求一种豪放、雄浑的审美观念,注重表现山水的壮丽和宏伟。
北派画家喜欢通过精细的描绘和丰富的色彩来表现山水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追求一种真实而有力的视觉效果。
他们注重表现山水的外在美和气势磅礴,追求一种
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地域特色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地域特色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之一,它以自然风光为表现对象,通过笔墨、构图、色彩等手法,展现出山水之美。
不同地域的山水条件不同,自然风光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在山水画创作中,地域特色往往成为一个重要的表现对象。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地域特色在山水画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首先,在表现地域特色时,画家往往会从山、水、岩石等自然元素入手。
例如,画家仿佛可以感受到川西地区的长江大峡谷中那一颗又一颗陡峭的、高耸的石峰,他会特别细致地刻画每一处的石峰,描绘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态和晕染的效果,以此来表现川西地区独特的山峦特色。
同样,画家也可以通过呈现水的变幻表现地域特色。
例如,太湖的湖水总是荡漾着涟漪,画家可以用挂点水法来表现太湖的水面波澜起伏、波涛起伏的特点。
而在山水画中,岩石也是常见的自然元素之一。
若在安徽黄山一带创作,则画家往往会将黄山的千层岩石融入创作中,用传统的“一笔画”或直笔画的技法来刻画它的褶皱,点彩法又能表现出黄山独特的山石奇峰。
其次,在表现地域特色时,画家还要从色彩入手。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其气色、明暗、色彩都有所区别,比如锦绣盘江中的水和南湾湖中的水,它们的色调和层次感都不一样。
画家也会借鉴当地的风俗文化和习惯来决定色彩,例如在西湖区画山水,往往使用浅蓝色、墨绿色和松花绿等色彩来表现婉约、淡雅的风情。
而在青海地区,则借用当地的稠油岩色素细入笔墨中,使作品中透露出高寒草地的生机与青藏高原的高远之感。
最后,在表现地域特色时,画家往往会借用民俗、宗教等文化元素。
例如,西藏地区的佛教文化非常浓厚,画家在山水画中可以借用佛塔、经幡等元素,将缅怀敬仰的情感寓于其中。
民俗元素也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寒山寺、阳明堂、军令状等题材就是跳花门、柳枝香、雨花楼等民俗文化元素的表现,画家通过这些元素的描绘,让画面充满着浓郁的地域色彩。
总体来说,在山水画中,画家借用地域特色来创作,能够更加贴近现实,让作品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请简要介绍中国绘画艺术中南北风格的不同特色。
请简要介绍中国绘画艺术中南北风格的不同特色。
1、差异:北方画色彩以高级灰为主,造型构图讲究严谨大气,是太要求塑造,只要大的效果和笔触感,素描要求结构严谨基本功扎实,速写讲究传神着重透视,以光影速写为上;南方画普遍色彩鲜艳,造型构图讲究雅致优美,光感和塑造要求也较严格。
素描细腻,速写讲究线条流畅细腻。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北方和南方不同画作的差异,能生动地反映了各地地理环境的地貌特征、风景风情、民族文化等,具有比较强的地域特征。
中国南北风景油画地域风格比较
地域风格的传 承与保护:加 强对地域风格 的保护和传承, 保持其独特性
和多样性
品牌定位:明确南北风景油画的地 域特色和优势
品牌合作: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家、 画廊、博物馆等合作,提升品牌影 响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品牌推广:通过展览、网络、媒体 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
品牌创新:结合现代艺术元素,不 断创新,保持品牌活力
起源:北方风景油 画起源于19世纪末, 受到西方油画的影 响
特点:北方风景油 画注重写实,强调 光影效果,色彩深 沉
题材:北方风景油 画多以自然风光、 乡村生活为主题
风格:北方风景油 画具有强烈的地域 特色,如黄土高原 、草原等
共性:都反映了中国南北地区的自 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差异:南方风景油画多以山水、田 园、古镇等为主题,北方风景油画 则多以草原、沙漠、雪山等为主题
构图: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强调画面的深远和广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色彩:以绿色、蓝色、黄色等自然 色彩为主,强调色彩的清新和自然
技法:运用写实和写意的手法,强 调画面的生动和真实感
色彩:以蓝色、绿色为主,清新自然 题材:以海洋、沙滩、椰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 画风:写实与抽象相结合,注重光影效果 情感:表达对海南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起源:南方风景油画 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 以江南水乡、岭南山 水等为主要题材
特点:南方风景油画 注重写实,强调色彩 和光影的表现,画面 细腻,富有诗意
代表人物:南方风 景油画的代表人物 有徐悲鸿、林风眠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东北山水画的地域特色与艺术审美风格作者:张充吕刘传富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9期
摘要:“东北山水画”在古代及近代尚找不到它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东北画家们的努力探索,东北山水画已暂露头角。
本文重点就东北山水画的地域特点和艺术审美风格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东北地域特色的山水画是现代的、个性的、丰富多样的,它需要一大批艺术家在创造中寻求、探索与实现,立足本土、坚持传统文脉。
关键词:东北;山水画;审美;传统;现代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25-02
中国画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以来,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从其诞生到独立成科,至其成熟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画科,历代画家之多,山水画论之丰,艺术审美风格演变之繁,均居各画科之首。
许多以地域命名的山水画派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东北由于地处边陲而与内地差异很大,历代表现东北山水的作品不多见,没有程式可供借鉴,这给东北山水画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提供了驰聘的空间。
本文主要就东北山水画的地域特色以及艺术审美风格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东北山水画的地域特色
东北四季分明,空气湿度小。
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神韵,激发着画家们的创作热情。
由于北方辽阔的草原、冻土、黑土地带有特殊的气候与自然条件,那里的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与心理气质以及相对应的文化传统。
东北地广人稀、气候寒冷,容易造就粗犷豪迈、阳刚直烈的心理和性格,反映到绘画艺术上就形成一种偏于壮美朴厚的风貌。
辽代庆陵壁画《四季山水图》笔法简练而朴素,真实的向人民描绘出了北方原野四季的风貌。
在清代画家里,辽宁铁岭的画家高其佩,山水画简练苍劲,尤其以指头作画著称,奇情异趣,信手而成,一时名动四方。
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等林海雪原无比壮阔、伟大、深沉和神秘,为东北山水画家提供了独特的生活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感悟。
当代画家于志学在山水画创作实践中,对胶水、矾等特殊运用上,更新了水墨形态,生动的表现了大雪纷纷的林海雪原、晶莹剔透的冰凌树挂、以及漫天大雪吹拂之下的无际荒原。
卢禹舜则用一种现代的形式语言,用一种大自然观,体现宇宙的恢宏、博大、圣洁、空渺而神秘的幻境。
他的视野和思想关注的是整个宇宙的流变,而不是对具体某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描摹,是对苍凉、宁静、朦胧的东北文化一种总
体概括和诊释。
透过他所描绘的静谧苍茫东北大野的洪荒景致,可以感觉到他对东北文化一种如宗教般虔诚的顶礼膜拜!
东北地域特色的山水画,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人为制造一种模式,这需要画家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发现和创造。
东北地域特色的山水画应是现代的、个性的、自然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它需要一大批艺术家在创造中寻求、探索与实现,立足本土、坚持传统文脉,打造出鲜明
的艺术个性。
二、东北山水画的艺术审美风格
山水画是以大自然为主要审美对象或歌颂对象的。
它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天人合一,
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论点之一,山水画的审美内涵包含着对人自身力量的赞美和肯定,“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万物与我为一”。
孔子也有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他揭示出人与山水之间
有某种内在的相互感应交流的关系。
山水被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格的象征。
对中国山水尤其是文人水墨山水画的审美理想的形成有极大作用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又说“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他第一个提出审美的超功利性质,“乘物以游心”,“独与精神天地往来”。
由于道家审美观的参与,中国山水画决不仅仅从山水的物质属性方面去发现美,而更注重从“我”与山水的精神联系去发现美,把美看成是一种令人忘怀一切的特定情境,因而创作者有着想象力自由驰聘的广阔天地,乃至“神游乎四海之外”。
中国山水画审美内涵的深厚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所包蕴的精华,是山水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东北地域辽阔,山水资源独特丰富。
东北山水又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博大、深远、神秘、苍茫的品性,
能引发人独特而深切的多种多样的生命体验以及崇高悲壮的审美感受。
东北浩莽博大,黑土地、大草原、大森林、大雪地,白山黑水,低温冰冻的地域风格铸就了东北山水画以强劲、豪迈、粗犷、厚重为主体,以广阔、深厚、抒情、欢快为辅助的总体美学风格。
东北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很短,还远未进行多少艺术审美方面的积淀,更没有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系统审美思想。
如何研究利用山水画的审美内涵的成果,并融入现代意识、地域文化和心理背景,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山水画,是东北山水画家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来说,由于东北山水画创作无传统程式可依,但有相当一部分画家已突破写生状态向传统和地域特色上靠近,更重视内心的表达和形式的创造,结合东北独特的地域特点探索笔墨和肌理表现,转向精致的笔墨和更具体的刻画,更注重发掘中国画的语言和表现力。
东北山水画家们以一种沉静的心态去透视、思考物象,把自己的人格力量、生命感悟、思想辉光融入到一些大境界、大气魄、大视野的作品中,使画面充满了活力、张力和较强的内蕴力,有别具一格的审美价值。
无论是白山黑水还是湿地平原,都在表达着东北,表达着画家自我。
画面上的线条和色块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是
东北的升华,是在创作过程中注入了画家自己的生命情调,是主体心灵的物态化。
画面上体现着画家们孜孜以求的与天地、生命、自我融为一体的东方古典哲学精神。
可以这么说,动荡与转型并存的社会文化,造就了东北山水画家们追求突破与超越的审美意识,而画家在实践中体现的审美理想与理论主张,又呈示出与时代变革思潮相呼应的审美内涵。
三、小结
东北是丰厚的、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其地域特色蔚为壮观,别具一格。
中国传统山水画基本内涵以人与自然的亲切关系、生命沟通、和谐之美为主。
东北画家应在此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地域文化、心理特征,强化地域特色。
山水画历来强调画家自身的学识、修养、人品、气质。
画家自身精神生活贫乏苍白是无法创作出内涵深刻的作品的。
这就要求画家重构主体意识,既要掌握相当的技巧,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以较强的综合素质再现自己的血性和思想的光芒。
无论从创作内容还是创作技巧上都需要不断地扬弃、发展和更新。
既要实现传统观念、传统技术的现代性转换,又要以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当代东北山水画整体艺术审美风格的状况,其在当下中外文化深度融合及我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文艺背景下正快速发展。
相信不久的将来,东北山水画也会像其他山水画流派一样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新生力量。
★项目来源:2011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东北地域山水画的艺术审美研究》,项目编号:11B083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胡晶.卢禹舜其人其画(人物访谈)[J].艺术交流,2003(1).
[5]卢平舜.于志学.熔铸北疆风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