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形考05任务 10秋会计本科
国开作业《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 (5)
题目: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选项A:大于1选项B:等于1选项C:小于1选项D:与1无关答案:等于1题目:根据消费函数,引致消费增加的因素是()选项A:价格水平下降选项B:收入水平增加选项C:储蓄增加选项D:利率增加答案:收入水平增加题目:资本是利率的减函数表明()选项A: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选项B:利率越低,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选项C:利率越高,投资成本就越高,投资需求增加选项D:利率与投资没有关系答案:利率越低,投资成本就越低,投资需求增加题目:一般来说,LM曲线的斜率()选项A:为正选项B:为负选项C:为零选项D:可正、可负答案:为正题目: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选项A:政府支出选项B:投资选项C:净出口选项D:税收答案:税收题目:国民收入等于()选项A:国内生产总值-折旧选项B:国民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选项C: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选项D: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答案: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题目:构成国民经济简单循环的是()选项A:厂商与居民选项B:政府与居民选项C:出口与进口选项D:投资与储蓄答案:厂商与居民题目: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因素是()选项A:政府支出的增加选项B:政府支出的减少选项C:政府支出的减少选项D:消费的减少答案:政府支出的增加题目: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选项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选项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选项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选项D:通货膨胀率每月都在50%以上答案: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题目:下列人员哪类不属于失业人员()选项A:调动工作的间歇在家修养者选项B:半日工选项C:季节工选项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答案:半日工题目: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选项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选项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选项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选项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答案: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题目:在哪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该停止实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政策()选项A:物价水平急剧上涨选项B: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选项C:经济出现过热的迹象选项D:利息率已下降到较低的水平答案: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题目:美元贬值将会()选项A: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选项B: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选项C: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选项D: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答案:有利于美国出口不利于进口题目:与对外贸易乘数无关的因素是()选项A:边际消费倾向选项B:边际消费倾向选项C:边际进口倾向选项D:边际效率倾向答案:边际效率倾向题目:通常表示经济周期波动的变量是()选项A:就业水平选项B:物价水平选项C:利率选项D: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答案: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题目:保证四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条件有()选项A:商品市场均衡选项B:国际收支均衡选项C:要素市场均衡选项D:金融市场均衡选项E:政府收入与支出均衡答案:商品市场均衡, 国际收支均衡, 要素市场均衡, 金融市场均衡, 政府收入与支出均衡题目:国民收入变动的一般规律是()选项A: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选项B: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选项C: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选项D: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选项E:消费增加,国民收入减少答案: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投资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政府支出减少,国民收入减少题目: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选项A:如果投资增加,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选项B:政府购买增加,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选项C:储蓄减少,税收减少,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选项D:如果投资增加,则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选项E:政府购买增加,则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答案:如果投资增加,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政府购买增加,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储蓄减少,税收减少,则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题目: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选项A:表明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低选项B: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选项C:表明利率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就越高选项D: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选项E: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答案:表明价格水平越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 表明价格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题目: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选项A: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选项B:菲利普斯曲线形状是一条直线选项C: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选项D: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直线选项E: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零答案:菲利普斯曲线斜率为负, 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相交的失业率为正值, 菲利普斯曲线形状不是一条直线题目:自然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选项A:劳动力供求状态选项B:劳动力结构的变化选项C:政府政策的影响选项D:结构性因素的影响选项E: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答案: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政府政策的影响, 结构性因素的影响题目: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选项A: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选项B: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选项C: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选项D: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选项E:表示政府采取旨在使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答案:再贴现率下降表示货币当局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 再贴现率上升表示货币当局减少货币和信贷供给题目:经济萧条政府应该()选项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选项B: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选项C:增加税收政府公共工程支付选项D:减少税收选项E:增加转移支付答案: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减少税收, 增加转移支付题目:要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率,就要()选项A: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选项B:降低边际消费倾向选项C:提高边际进口倾向选项D:降低边际进口倾向选项E:提高边际储蓄倾向答案: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降低边际进口倾向题目: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假设包括()选项A: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选项B: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选项C:规模收益递增选项D:规模收益不变选项E:不考虑技术进步答案: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规模收益不变, 不考虑技术进步题目: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人口为统计标准来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
西方经济学形考第五次作业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一、公平和效率1、公平: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
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
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2、效率: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效率是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人类任何活动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
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1、洛伦兹曲线:本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M.Lorenz)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也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①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分配的平等程度。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②如果任一人口的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的百分比,此时洛伦兹曲线为正方形对角线OL,这是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线。
③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其余人口一无所有,显然,这时洛伦兹曲线为图中OHL,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线。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02、04、05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02、04、05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01答案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
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
形考任务5(理论对比)题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得比较分析目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是两个最重要得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得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得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与货币理论与政策得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分值:满分2 0分。
解题思路:1.政策目标2.政策手段3.货币乘数与财政乘数4.调控力度分析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得模式与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答案:财政政策一般就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与国民收入得政策。
财政政策得目标就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就是社会与经济发展得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得政策工具有税收与公债等;财政支出得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与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得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得调节作用,不仅就是数量上得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得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
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得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与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得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得这些变量得变动量之间得比例。
通俗地讲,这些变量得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得变动。
财政政策得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得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就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得情形。
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
影响政策效应与挤出效应得主要因素就是IS曲线与LM曲线得斜率。
西方经济学形考五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 ************* 姓名范志刚所在教学点大丰课程代码110076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评阅教师第五次任务共五次任务任务内容:【第五次形成性考核】(理论教学)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
2.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的依存关系。
3.消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不取决于收入的自发消费,另一部分是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引致消费。
4.短期宏观经济总需求分析中,45°模型揭示了总支出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
5.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45°线上表示任何一点都是总支出与总供给相等。
6.自发总支出增加时,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自发总支出减少时,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7.IS曲线是描述物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8.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
10.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货币供给量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11.汇率效应就是物价水平通过对利率、汇率的影响而影响净出口。
12.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垂线。
13.根据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不变时,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物价水平上升。
1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要说明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物价水平的决定的。
1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揭示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
16.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17.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8.紧缩性货币政策包括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
国开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1. 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销售收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如果商品富有弹性,则降价可以扩大销售收入,如果商品为单位弹性,则价格对销售收入没有影响2. 关于交叉弹性,正确的是()---交叉弹性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3. 满足需求的条件包括()---愿意购买,有能力购买4.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关系是()---购买该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大,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5. 一般来说,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水平的,且与()是相等的。
---ACL,MCL,WO6. 一般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功能有()。
---解释功能,预测功能7.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MC小于AC时,AC下降,MC等于AC时,AC达到最低点8.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工资率,闲暇,劳动者拥有的财富状况,社会习俗,人口总量及其构成9. 在下列几种曲线中,属于U形曲线的有()---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边际成本10. 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科斯定理11.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12.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13.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产出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最后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技术上的比率,是负的,并且呈递减趋势14.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1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是()---生产技术水平保持不变,保持其他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只改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递减发生在可变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16. 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分析工具是()---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17. 产量为4时,总收益为100;当产量为5时,总收益为120,此时边际收益为()---2018. 厂商部门是()。
国家开放大学最新《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1-6)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1-6)试题答案解析形考任务 1理论分析(20分)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答案: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任务5
2011秋会计本科小组讨论总结组长:组员:一、效率与公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近来,有些人把收入差距的这种不正常的扩大,归因于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中国领导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
效率与公平本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它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是困扰着历代许多思想家的难题。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家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就是围绕着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问题展开的。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也是我国当今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
因此,深入研究效率与公平及其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而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益和公平都是市场经济的结果。
市场经济就是通过机会公平即平等竞争的原则,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这是由资源稀缺性和人的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决定的。
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5
答:一、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重点强调俩点:“普遍的”、“持续的”。
一是通货膨胀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升,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一种或几种产品或劳务价格上升,不算是通货膨胀;二是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产品或劳务价格的一次性或暂时上涨也不算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等不停顿的持续下跌,而且全部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属于通货紧缩,一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转变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从商品供求关系方面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况: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在社会总需求中,无论是消费、投资增加,还是政府支出或净出口的增加,都可能使需求增加,都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未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价格上涨,不会产生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在正常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使价格水平提高。
但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条件下,总需求增加,价格水平提高,但国民收入不再增加,这是由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所致。
此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对价格水平提高的影响更大。
在上述正常的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条件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的提高,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主要是由政府支出、投资及转移支付增加过快、货币投放过多、刺激消费力度过大等原因引起的。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我们在理解上应注意两点:一是成本提高可能使价格上涨,但不是必然上涨;二是当社会总需求不变或增加不大时,成本提高会使价格上涨,但社会总需求增加很快,成本提高时价格不一定不涨。
那么,我们来分析成本提高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原因是由于成本提高,供给曲线上升,则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提高;如果成本进一步提高,总供给曲线继续上升,则国民收入进一步减少,而价格更进一步提高,这种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普遍持续上涨就构成了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
形考任务 5(理论对比)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的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和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 20 分。
解题思路:1.政策目标2.政策手段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4.调控力度分析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答案: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1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
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是经济学人们在对西方经济学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上形成的一种形态。
这种形态关乎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关涉着经济学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回答口径。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分析、研究和归纳经济现象以及制定政策,解决资源分配和人类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分配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的形考任务,指的是经济学专业学生或专业人员在经济学考试或经济研究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经济政策制订能力和经济预测能力等。
一、理论分析能力理论分析能力是指经济学专业学生或专业人员能够理解并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熟悉市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问题解答和讨论。
二、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是指经济学专业学生或专业人员能够精确地分析和解读数据,并据此做出推断和预测,并通过这种能力更深入地了解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三、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指经济学专业学生或专业人员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和数据,处理实际问题和情况,并能够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经济政策制订能力经济政策制订能力是指经济学专业学生或专业人员能够在掌握经济规律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能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控。
五、经济预测能力经济预测能力是指经济学专业学生或专业人员能够预测经济进展的未来趋势,预测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周期,并能够根据这些预测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调整决策。
总之,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是经济学学生或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一种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学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积累并提高自身技能与能力,才能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形考05任务总结《西方经济学》形考05任务 10秋会计本科班第一小组讨论区组长:徐湛鹏组员:陈丹妮、彭湘艳、龚甲伟、胡三妹、刘芳、冯嘉敏讨论题: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在这一轮的讨论课中,涉及的话题是当下社会不能忽略之痛---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富集中化呈现出不可逆转的态势。
如何确保经济科学快速增长的同时控制贫富悬殊的扩大,是我们政府必须正面解决的关键问题。
毕竟,这涉及的深层面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1.5小时的讨论,我们小组各成员各抒己见,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习氛围,并对以下问题作出了相对详细的解答,下面是部分问题的摘录。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答: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在资源配置与收入问题上,效率与公平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的增长导致普遍贫穷;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
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
在社会主义社会,力求公平首先是力求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机会,让市场进行初次分配,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
其次是在政府的主持下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采取扶贫等社会救助措施,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来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差别,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改善,实现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
同时,国家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收入者通过扩大再生产、捐助公益事业等方式,把一部分财富返还给社会。
对此,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
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
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
”效率与公平原则的统一——论图书馆分配制度的改革在现行市场经济中,效率是以投入与产出、所耗与所得的比例来计算的,投入少、所耗低、产出高、所得多就称为有效率或高效率,反之就称之为无效率或低效率。
讲效率,我们要清楚两个方面的情况:(1)效率的主要活力来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生产要素分配是以等量付出获取等量报酬的原则来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效率提高。
(2)效率的发挥是建立在社会不平衡,即有一定差别的基础上,有差别才有效率。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有高有低,劳动质量有优有劣,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分,因而按照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原则,劳动所得就必然有差别,而适当的收入差距会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从而推动效率的提高。
图书馆借鉴“要素说”,目的就是要提高工作效率。
图书馆在分配机制中强调效率优先,这是社会进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性,对于贡献大、办事效率高、超额完成任务的同志,就应该给予适量的报酬,以此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工作业绩。
目前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已被图书馆界大部分同志所接受。
我们不但现在要这样做,今后还必须坚持遵循这条原则。
当然,我们在实行效率优先分配政策的时候,必须要兼顾另一条分配原则——公平原则。
讲公平,我们首先要清楚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不等于不承认差别,不等于平均主义。
我们应当承认因每一个人的天赋、后天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积累、机遇等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上的差别。
我们所言的公平主要是指劳动力和投入再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实现上的公平以及在相同群体中最低保障待遇上的公平,而不是平均主义意义上的公平。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199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56,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合理界线,进入分配不公平的区间,并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然而,从目前图书馆队伍分配状况看,基尼系数不是0.456,而是在0.2以下,即在高度均等界线内。
因此,图书馆不管如何以自身特有的生产要素调节利益的分配,都不会超越合理的区间(0.3-0.4),都在人们心里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所以,图书馆分配制度的改革利大于弊,它不会影响队伍的稳定、事业的发展,因此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利益调整。
总之,图书馆的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它关系到每一个从业者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目光审视它的意义,积极参与,切实稳妥地推进改革。
收稿日期:2002-09-24【参考文献】1王珏等著.分配制度十人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2姚文等.从分配制度看当前利益分配调整.经济师,2002,(2)3邹东涛,岳福斌.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建设的几点认识.改革纵横,2002,(4)4吴翻,柳祖汉.关于高校图书馆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讨论.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6) 5黄泰岩.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突破与重构.经济纵横,1998,(11)6刘思尚.对我国目前分配制度的几点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2)<BR< p>(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M.O.Lorenz)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2、基尼系数(Gini voefficient)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
3、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
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3)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我同意他的观念。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公平是一个超历史的绝对的概念,公平就是平均分配,就是人人有份。
其实,“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中,不同经济地位的当事人有完全不同的公平观念和标准。
离开生产方式的性质谈论社会公平,离开生产谈论分配,不仅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科学的。
回顾人类历史,在所有对立的生产方式中,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社会公平。
真正的社会公平在于社会成员对生产条件的共同占有和联合劳动,在于消除等价交换、消灭阶级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生产力条件,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才有可能实现。
我们现在所讲的社会公平,都只是一定生产方式中的、历史性的、相对的公平。
在我国现阶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合同劳动的普遍存在是既定的前提,因此,不可能完全实现上述意义的社会公平。
所谓社会公平,主要是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
就分配公平来说,只要是坚持了按劳取酬和按要素分配原则,只要是没有出现贫富过分悬殊的情况,都不能说是不公平。
有人认为,我国贫富差距过大是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造成的;今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也将让位于…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更加注重公平‟”。
持这种看法的人,往往把社会公平单纯看作是公平分配的结果,把社会公平完全寄托于公平分配。
这种看法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错误:第一,把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割裂开来。
其实,分配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的背面和表现,要实现公平的分配,必须以公平的生产关系为前提。
第二,把分配同分配的对象分离开来。
但是,公平分配只能以可供分配的产品为前提,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品的丰富,谈论公平分配只能是空头支票和画饼充饥。
的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提法在字面上好像是讲第一、第二的关系,好像是此长彼消的关系。
但是因此把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颠倒过来,则是不正确的。
必须明确,贫富差距过大不是因为过分注重效率,不是因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而是因为在变革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新旧体制并存和交织,存在漏洞,对社会公平关注不够。
效率和公平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不存在第一、第二的关系,二者都很重要;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物,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同公平发生矛盾的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生产方式,而不是效率。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如果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来理解发展,那么,发展本身就包含着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包含着缩小过大的贫富差距。
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公平就变成普遍的贫穷,就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人类发展的利益始终是一致的,就像动物的生存斗争同种的繁衍是一致的一样。
历史上所有的对立关系,都谈不上真正的公平,但是,只要它们还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同人类发展的利益就是一致的,都是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物质前提的。
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过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条件的改善允许国家加大调节力度。
因此,必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但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市场经济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国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实施的某些倾斜政策;不合理的战略思维和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的某些漏洞;国家和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不力;等等。
以历史的观点看分配关系,贫富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