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29例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
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观察目的分析鼻内窥镜下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随访6个月。
结果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总有效率为98.3%。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满意,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标签:鼻内窥镜;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造口Clinical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XU?Wenjun??YANG?Ju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nd Otorhinolaryng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Meishan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Meishan 6200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followedg up 6 monthes after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and then analysed the effective rat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for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98.3%. Conclusion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endoscopic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es for chronic dacryocytitis.[Key words] Nasal endoscopy;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orhinostomy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疾病,过去都由眼科医生在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创伤大,面部有瘢痕,而且鼻外切口手术时泪囊与鼻腔黏膜吻合口暴露不清,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对同时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及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不能同期进行手术,也影响手术的成功率。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应用标签:鼻腔泪囊造口术;鼻内窥镜;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主要原因为感染或外伤致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需行手术治疗,传统由眼科医生经鼻外入路手术治疗,虽然解决了泪道阻塞问题,但同时也给患者面部留下了永久性的瘢痕,影响美容。
我科于2003~2005年开展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3~2005年共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9例(22眼),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
合并鼻中隔偏曲12例。
均有长期溢泪病史,压迫病侧泪囊有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物自泪小点溢出,经眼科门诊保守治疗无效,决定实施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1.2 手术方法①体位与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10°~20°,常规鼻面部消毒,铺无菌巾。
手术采用局麻,1%丁卡因20 ml加0.1%肾上腺素2 ml,浸湿棉片后收缩鼻腔黏膜并表面麻醉,用含0.1%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做鼻丘黏膜下浸润麻醉。
②合并鼻中隔偏曲者按鼻科常规做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治术。
③用0°和30°内窥镜,以钩突为后界,以中鼻甲前端附着处为上界,用镰状刀向前向下做一1.5 cm×1.5 cm的圆形黏膜切口至骨表面,分离局部黏膜并将其去除,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显露出二者的结合骨缝。
④应用骨凿去除部分上颌骨额突,分离泪骨前部并将其去除,形成一直径约1.0 cm大小的骨窗,暴露出略呈淡蓝色的泪囊内壁。
⑤用镰状刀去除泪囊内壁,清除骨窗周围的碎骨及黏膜组织,冲洗泪囊,将扩张管经泪小点导入,自鼻内泪囊造口处引出,上端置于泪总管,下端缝合固定于中鼻甲。
1.3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全身应用抗生素2周,口服泼尼松5 d,鼻腔应用减充血剂和含激素的喷雾剂。
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稀释液冲洗泪道,1次/d。
1周后改为每周1~2次,1月后每1~2周冲洗1次。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疗效分析
dcycst aet 3 ys w ohdu droeedsoi dcycs ri s m . ui esr r, h uoa aroytip tns(8ee ) h a negn n ocpc aroyt bn t y D r gt ug y tem csl is i o oo n h e
2 98
C i o ta l n trio rno, etm e 0 , 0 1 N hnJO hhl dOohnl ygl S pe b r 1 V 1 , 0 mo a a 2 l Nhomakorabea・
临床 研 究 ・
鼻 内镜 下泪囊鼻腔造 口术 的疗效分析
王锋 王德辉 【 摘要 】 目的 观察鼻 内镜下泪囊 鼻腔造 口术治疗 慢性 泪囊 炎 的效 果 , 讨影 响手 术疗效 的相关 因素。 探 方法 对3 5例 (8眼 ) 3 慢性 泪囊 炎患 者行鼻 内镜 下泪囊 鼻腔造 口术 , 所有 患者术 中制 作 、 留鼻 腔泪囊 黏膜 保 术后 1 4 3~ 8个 瓣, 不放 置扩张管。术后应用激素 喷鼻 ; 门诊 随访 时 , 内镜 下进行 清创及 泪道 冲洗 。结 果 在
l s w r r s r e n o s io u ai a d pe .T o tp r t ol u n g me t cu e a a ri f p e ep e e v d a d n i c n it b t n w sa o td h e p so ea iefl w— p ma a e n n l d d n s l o t a l n o v o i c —
C re p n i g a t o : o r s o d n uh r WANG D — u .E i:w n d h i ct e . o e h i ma1 a g e u @ i z n c r i n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6例(41眼),在局麻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
随访6~12个月。
结果:本组36例(41眼)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治愈3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7%。
均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
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对慢性泪囊炎治疗有较高的疗效,术中准确定位泪囊在鼻内的解剖部位是鼻内镜下鼻腔内造口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慢性泪囊炎;临床研究鼻内镜在临床上的运用对鼻眼相关学科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理念。
鼻内镜手术已成为慢性泪囊炎治疗的一种新的手术途径[1]。
2010年4月~2011年4月,笔者采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常规方法无效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经常规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6例(41眼)。
其中,男性5例(6眼),女性31例(35眼);年龄31~60岁,平均(42.5±9.7)岁;病程0.5~11.0年,平均(5.6±4.3)年;合并有鼻中隔偏曲7例,鼻窦炎2例,鼻息肉1例,萎缩性鼻炎1例,中鼻甲肥大3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泪溢及内眦肿胀溢脓性分泌物病史,在压迫泪囊区时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外溢。
1.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行泪囊造影及冠状位CT 检查,以明确鼻泪管阻塞部位,并确定泪囊大小以及泪囊、筛窦、鼻腔之间的关系。
全部患者均在局麻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
患者取平卧位,头抬高15°~20°,常规消毒铺巾,鼻腔黏膜用2%地卡因肾上腺素液表面麻醉收缩鼻腔2次,再以2%利多卡因从鼻道前方的中后部作局部浸润麻醉。
用0°和30°内镜,以一枪状镊一边抵在面部泪囊区,另一边抵在鼻腔黏膜与泪囊相对应的位置,用电刀做一横向U型切口。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泪囊炎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结果共收集鼻内镜下DCR治疗并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的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其中伴慢性鼻窦炎2例,鼻中隔偏曲3例,外伤后并发泪囊炎1例,DCR后失败再手术1例。
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治愈率为95%(19/20),好转1例,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鼻内镜下DCR联合术中采用膨胀海绵对造孔进行扩张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安全、有效与微创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膨胀海绵【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method and value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Methods: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t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0 to September 2013 were collected,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 20 patients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undergoing 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foam to expand the stoma,among which,there were 2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nd 3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um deviation,1 post-traumatic patient was complicated by dacryocystitis and 1 operative failure patient accepted dacryocystorhinostomy again.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o 3 years,the curative rate was 95%(19/20),1 patient improved,recurrent patient was not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Conclusion:Endoscopic trans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xpansion foam to expand the stoma was a safe,effectiv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Key words】Dacryocystitis;Nasal endoscopy;Dacryocystorhinostomy;Expansion foam慢性泪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意大利医生Toti于1904年首次采用鼻外径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后,临床医师常常采用此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的临床研究
孙绍萍 ( 山东省栖霞市人 民医院, 山东 栖霞 250 ) 630
[ 要]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摘 的: 先用单纯西医治疗处理组 5 0例和对照组 5 0例, 然后再用 中药熏蒸处理组。结果: 处理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是 8,5 54%和 6 4 经统计学分析, 12%, 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 ) .5 。结论 : 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性皮炎效累最著、 不良反应更小 , 家全。 [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西医结合治疗; 中 疗效分析} 反应 不良
眼占8.7 , 3 83% 有效 眼占69%, .8 总有效率9 .5与对照组比 53 ,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 P< .5 。观察组手术失败2 2眼, 例 例 1
为鼻内造孔瘢痕孪缩再封闭, 例为外伤所致鼻腔结构异常。对照组手术失败 6 6 吻合1阻塞 4 4 1 1 1 例 眼, 3 例 眼, 例 眼为骨孔过
素、 地搴米松眼液 ~ 次/ , 2 周, 23 d 滴 4 每天冲洗泪道, 随
访5 个月 3年。
失败率为 3 ~1% 。泪囊鼻 腔吻合术 是慢性 泪囊炎 较理 想 % 5 的治疗方法之一 , 但由于传统 泪道检查 具有难 以直视 、 手术 操
l3 疗效标准; , 治愈t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
作复杂 、 骨孔 比较 困难 、 造 易出血 、 对泪囊及 鼻黏膜损 伤大 且
溢泪, 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有效: 眼泪道通畅
炎性反应消失, 拔管后无溢泪, 冲洗泪道可见原造 口处有液体 流出, 泪小点有少许厦流现象 , 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 口形成。 无效: 眼泪道末通畅, 炎性反应未消失, 拔管后 自觉溢泪, 液体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分析
统计学 分析 ,计 数资料 采用 检 验 ,计 量资料 采用t 检验 ,用 ± s ) 表
示, P <O . 0 5 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1治疗效果 比较
本次研究 的对象为我 院于2 0 1 2 年1 月1 日至2 0 1 3 年1 2 月3 1 日这段时 间诊治 的总 计6 7 例慢 性泪 囊炎 患者 ,将患 者按 照治疗 方法 不 同随机
1 2 2 ・临 床研 究 ・
S e p t e mb e r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2 6 皿娅
鼻 内镜 下鼻腔 泪囊造 口术 的I 床分析
康 有 志
( 娄底市双峰县中医医院 ,湖南 娄底 4 1 7 7 0 0 )
【 摘 要 】 目的 重 点研 究和探 讨鼻 内镜 下 鼻腔 泪囊遣 口术 治疗 慢性 泪囊 炎的 临床疗 效 与安 全性 。方 法 利 用病例 回顾 性 分析 方 法 ,将在 我 院 于2 0 1 2年 1月 1日至 2 0 1 3 年1 2月 3 1日这段 时间 诊治 的总 计 6 7例 ( 7 O眼)慢 性 泪 囊炎 惠者 的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性 的研 究和 比 较 分析 。 将 惠者按 照 治疗 方法 不 同随机 分 配成 2个组 , 其 中对照 组患 者 为 3 3 例( 3 5眼) 均 采 用传 统鼻 腔 泪囊 吻合术 进行 治疗; 观 察组 患者 为 3 4例 ( 3 5 眼) 均采 用鼻 内镜 下鼻 腔 泪 囊违 口术进 行 治疗 。 然后 将 2组 患者 治疗 结 果进 行 比较 ,分 析探 讨 两组 患者 的 临床 治疗 效果 、平 均住 院 时 间、 平 均住 院 费。结果 观 察 组的 治疗 总 有效 治疗 率 显著 好 于对 照 组, 两组 间比 较存 在 显著 性 的差 异 ( P < O . 0 5 ) ;观 察组 患者 平 均住 院 时 间、平 均住 院 费用均 显著低 于对 照 组患者 ( P < O . 0 5 ) 。结 论 鼻 内镜 下鼻 腔 泪 囊遣 1 2 " 术 治疗 慢性 泪 囊炎 患者 具 有显著 的 临床 治疗 效 果 ,对我 国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
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立强市文化西路107号,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250012摘要本文从泪道系统的解剖、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进行了介绍。
泪囊上界可达中鼻甲前穹隆部上方平均达8mm。
选择手术病例时需排除泪点和泪小管的病变,否则会影响手术成功率。
骨窗要尽量开大,对防止术后泪囊造口的闭锁。
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创面和骨质裸露有助于使刀口尽快愈合。
精细的操作和准确定位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鼻镜泪囊炎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鼻镜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延伸到了越来越多的鼻眼相关疾病的治疗领域。
既往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主要由眼科医生从鼻外途径进行,这样,患者面部会遗留皮肤切口瘢痕,而且,由于从鼻外切口进行手术时,泪囊与鼻腔粘膜的吻合口暴露不清楚,有时造口可能通到了前组筛窦中。
同时,对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由于不能同期进行处理,也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
鼻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简化了手术操作,术后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本文结合国外文献,就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一.鼻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应用解剖泪液主要由位于眼眶外上方隐窝的泪腺分泌。
由深层的粘液层和浅层的油脂层组成的薄薄的泪膜在眼球暴露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
泪液汇聚于睑缘,在此经上下泪点的开口引流进入泪小管。
泪小管起始段的2mm与睑缘垂直,而其远端8mm则与眼睑平行,下行于眦韧带深面最后进入泪囊。
大多数情况下,上下泪小管在进入泪囊前汇聚成泪总管。
泪囊位于卵圆形的泪囊窝,该窝高约15mm,宽约10mm。
上颌骨额突较厚的骨质构成泪前嵴,是泪囊窝的前缘。
与此相反,菲薄的泪骨形成泪后嵴,为泪囊窝的后界。
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于垂直跨越泪囊的纵行骨縫处融合。
泪囊的下端在其进入由上颌骨、泪骨及下鼻甲骨组成的骨性鼻泪管时逐渐变细。
鼻泪管在骨管行程约12mm,然后与位于下鼻甲下方开口于下鼻道的长约5mm的膜性鼻泪管相连。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体会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及体会摘要】目的: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技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然后对鼻内镜下泪囊造孔技术对患者的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对照的形式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实验组中,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技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更加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大大减少的并发症的产生,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内镜;泪囊造孔技术;慢性泪囊炎;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79-02前言慢性泪囊炎是眼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相比较身体其他部位,人们对眼部疾病的关注度比较小,没有注意眼部卫生,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使鼻泪管堵塞,从而在泪囊中积攒残留的泪液,进而引发细菌感染。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案多以外科手术为主,并且手术中的创伤面积大,术后患者不容易恢复,容易引发一些列的并发症,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能够克服传统手术方法的缺陷,治疗效果显著。
本研究旨在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在慢性泪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选择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最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观察,其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选择对象我院选择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
其中,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3~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岁;在实验组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年龄在4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摘要目的:分析观察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的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随访6~18个月,治愈21眼,好转4眼,无效3眼;治愈率75.0%,好转率14.3%,总有效率89.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与传统鼻外径路相比,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患眼长期溢泪、流脓,在泪道冲洗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是其最终选择。
1904年意大利眼科医师Toti首创泪囊鼻腔造口术,并成为近百年来慢性泪囊炎的经典术式,有效率达90%以上[1]。
2005年7月~2011年3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采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7月~2011年3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28眼),男14例15眼,女11例13眼;年龄18~64岁,平均415岁;病程05~17年。
25例患者中曾行泪道激光成形术3例,伴有患侧慢性鼻窦炎3例(其中患侧中鼻甲息肉样变1例),伴鼻中隔偏曲2例,有鼻面部外伤史3例,老年双眼3例。
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并行3%碘油泪囊造影,均显示患侧下泪道阻塞。
3例有鼻面部外伤史行眼眶CT检查可见鼻泪管断裂及不同程度的眶壁骨折、泪囊移位征象。
手术方法[2]:21例采用局麻,4例耐受力差者采用全麻。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对伴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及鼻窦炎等鼻部疾患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先行祛除鼻部疾病。
然后在0°或30°鼻内镜指引下,于患侧中鼻道前方行局部浸润麻醉,以钩突为后界在鼻腔外侧壁相当于泪囊投影处用镰状刀做弧形切口,深达骨面,分离并祛除直径约10~12cm的黏骨膜,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对 2 例 (1 1 2 眼)慢性 泪囊炎患
者 进行 鼻 内窥 镜 下 泪 囊鼻 腔 造 孔 术 。结 果
随访 6个 月 ,2 患 者术 后 症 状 缓 解 ,鼻 腔造 瘘 口通 畅 , 1 阻 0例 例
鼻 内 镜 下 泪囊 鼻 腔 造 口术 是 治 疗鼻 泪管 阻 塞 的有 效 方 法 ,而且 具 有 损 伤 小 、方 法 简 便 、并 发症 少
[ 关键词】鼻 内镜 ;鼻腔泪囊造口术 ;慢性 泪囊炎
[ 图分 类 号】R 7 .3 [ 标 识 码】A [ 章编 号】17- 7 8 ( 0 )0 - 04 0 中 7 72 文献 4 文 6341 2 7 209-1 0
慢性 泪囊炎 是眼 科临 床上常 见病 、 多发 病 , 彻 其
面颊 处 , 后抗 炎对症 处理 。 术
收 稿 日期 : 0 6 0 2 0 -1 .
较 小 ( 05r)其 余病 例 造 瘘 口约 1 1 e , 后 约 .e , a —_ r 术 5a 造 瘘 口均 上皮化 良好 。笔者认 为影 响术后疗效 存在
诸 多 因素 , 在选择 手术适 应证方 面 , 充分评价 鼻腔 要 情况 , 对于 中鼻 甲过 度肥 大 、 腔狭 小 、 中 隔明显 鼻 鼻
检查 , 了解 泪囊情 况 。
12 手术 方法 .
鼻外 径路手术的一种有效 的替 代术式 。其成功率高 ,
术后造 口闭锁 的概率小 , 几乎没有临床并发症0 我 院 1 。 收 治 的 2 例 慢性 泪 囊 炎患 者 当 中 ,7例术 后 冲 洗 1 1 通畅 , 3例需 加压 后冲洗 通畅 , 例 冲洗不通 。 1 总有效 率 9 .%, 5 2 与其 它学 者报 道相近1 2 ] 者在 收治 的病 。笔 例 当中发现 1 冲洗不通 者 ,为患 者 自行 拔除扩 张 例 管 , 后 1 月 才 回院复诊 , 内镜复查 见造瘘 口 且术 个 鼻 闭锁 。3例 加压 后 冲洗 通 畅当 中 2例 为 中鼻 甲息 肉 样变 病例 , 术后矫 形之 中鼻 甲仍 与造瘘 口粘 连 , 经分 离 后冲洗 通 畅 , 例造瘘 口狭 窄 , 1 为术 中造瘘 口开放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
应 用鼻 内镜 经 鼻 腔 进 路 行 鼻 腔 泪囊 造 口术
关键 词 : 鼻内镜; 泪囊炎; 手术 中图分类 号 :R 7. 772 3 文献标 志码 : ’ 文章 编号 : O9 142 1)1 02 2 A 10—89 (000 一O8一o
2 结 果
本组 2 7例 , 愈 2 治 5例 , 9 . ; 效 2例 , 占 26 有 占 74 ; . 无无效 病例 及其他 并发症 发生 。
3 讨 论
治疗 慢性 泪囊炎 溢 泪的有效 方法是 泪囊 鼻腔吻
合 术 , 目的是 在 泪囊 与 鼻 腔之 间 建立 一 条新 通 道 其
本组 2 7例 , 1 男 2例 , 1 女 5例 ; 年龄 2 ~6 3 5岁 ; 病 程最短 4个 月 , 长 6年 ; 最 均为单 眼 。临床表 现为 长 期溢 泪 , 中 1 例 按压 泪囊 区有 黏性 或脓性 分泌 其 9 物 从泪小 点溢 出 ; 断为慢性 泪囊 炎 , 多次泪 道 冲 诊 经
鼻 内镜 下术 后清理 鼻腔 泪囊造 口及 冲洗泪 道 。
1 3 疗效 评价标 准 .
l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 料 .
术后 随访 6个 月 以上 , 察术 后 冲 洗 泪道 是 否 观 有 阻力 , 冲洗液 是否畅通 流入 鼻腔 , 内镜 下观察 泪 鼻 囊造 口是否 形成 。疗 效 标 准 : 治愈 : 溢 泪 , ① 无 泪道 冲洗通 畅 , 内镜 下 可 见 泪 囊 造 口形 成 良好 ; 有 鼻 ② 效 : 有溢 泪 , 内镜 下 未 见 泪囊 造 口形 成 , 冲洗 偶 鼻 但
笔者 2 0 0 3年 3月 一2 0 0 9年 4月 应用 鼻 内镜 经 鼻 腔进路 行 泪囊造 口术治疗 2 例 2 7 7眼长期溢 泪患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型, 间断缝合泪囊和鼻黏膜后瓣 ; ( 6 ) 取 出术前 在鼻腔内放置 的 棉片 , 放 置凡士林条 , 部分拉 进 泪囊 ; ( 7) 缝 合泪囊 和鼻 黏膜 前
慢性泪囊炎好发于 中年 女性 , 给患 者的生 活带来严 重的影
响。传统治疗主要是进行鼻 腔泪囊早 造 口手术治疗 , 因在鼻外
进行手术操作治疗 , 导致 患者 颜面 部容 易发 生疤 痕 , 影响 影 响 患者颜面部的美观 , 降低患者 的满意度 。鼻 内镜下手术 属 于 临床微创手术 , 可在鼻 内进行造 口手术 治疗 , 颜面部 不 留疤 痕 ,
术操作时 间、 临床有效 比例 、 患者满意度均优于传统 手术患者 。 综上所述 , 对于慢性泪囊炎患者应 用鼻 内镜 下泪囊 鼻腔造 口术治疗 , 临床 治疗 效 果较 好 , 无 术 后不 适症 状 , 无 并 发 症发
生,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1 ] 朱金狮 . 鼻内镜下泪囊 鼻腔造 口术治疗 复发性 泪囊 炎的I 临 床应 用
利完成手术治疗 , 均无明显术后不适症状 , 并未见任何并发症 。结论 : 对 于慢 性泪囊 炎患者 应用鼻 内镜下 泪囊鼻腔 造 口术 治疗 , 临 床治
疗 效果较好 , 无术后不适症状 , 无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鼻内镜下 ; 泪囊鼻腔造 口术 ; 临床疗效 ; 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是 由鼻 泪管的阻塞或者狭 窄引起 , 作 为眼科常 见的一种多发病 , 主要合并症是鼻泪管堵 塞或狭 窄… 。传统在 鼻外进行泪囊管鼻腔造 口手术治疗 , 往 往不能彻 底解决 患者泪
报告如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采用 卡方 检验 , 计量 资料以均数 - I - 标准 差表 示 , 采用 t 检验 , 以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探讨
收稿日期:20130916;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614∶42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6040/j.issn.16733770.0.2013.269.html 作者简介:史余勇。Email:49613432@qq.com
5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 2010年 1月 ~2012年 12月 收治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 28例、30眼,其中 男 8例、8眼,女 20例、22眼;21~67岁,中位数年 龄 40岁;病程 1~12年。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溢 泪、按压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黏脓性或黏液性分泌 物从泪小管溢出;泪道冲洗有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其中合并鼻中隔高位偏曲 5例,泡性中鼻甲 4例。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溢泪、溢 脓,局部皮肤红肿、糜烂,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重者 可引起角结膜炎甚至角膜溃疡。外科手术是其最终 选择。随着鼻内镜技术的成熟和鼻眼相关外科学的 发展,鼻内镜下鼻内径路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 泪囊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慢性泪囊炎的外 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该术式较传统术式具有方 便快捷、并发症少、损伤小、微创、避免面部手术瘢痕 等优点,更易于患者接受。我科开展经鼻内镜鼻腔 泪囊造口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史余勇,等.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探讨
53
芽形成,提高了手术成功的机会。另外我们认为,术 中切开泪囊时一定要选用锋利的器械将泪囊全层一 次性切开,这 样 可 减 轻 反 复 切 割、撕 扯 对 泪 囊 的 刺 激,甚至将泪囊从泪囊窝中游离的可能,为此我们使 用 6号针头和眼科剪进行切割,同时可借用泪道探 针对泪囊壁的张力,便于更好的全层切开泪囊壁,取 得了良好效果。 3.4 关于术中填塞及术后处理 术中泪囊造口处 我们使用以一块长约 15mm 涂以四环素可的松眼 膏的楔形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填塞,其余术区给予 纳西绵适当填塞止血。术后第 3天生理盐水鼻腔冲 洗,第 7天在鼻内镜下彻底清理换药,积极围手术期 用药,其目的是让造口成形满意,术后没有过早的清 理鼻腔,而是用生理盐水冲洗,目的是让填塞的纳西 绵便于水解,7d才彻底清理鼻腔填塞物,这样可避 免牵拉膨胀海绵时导致黏膜瓣移位,从而保证手术 的成功率。在随访的过程中对术区的肉芽组织不轻 易清理,只是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让其自行消退, 也是遵循了鼻腔黏膜修复的自然进程。 3.5 术后复发 由于本组样本较少,没有出现无效 病例,但其中有 2例效果欠佳,调阅其资料都提示术 前 CT为小泪囊患者,由此可推断,泪囊的大小对造 口的大小有一定影响。当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术中的精细操作及细节的处理也是决定手术成败的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29例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29例临床分析作者:罗伟卢建鹏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04期【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30眼)施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中借助枪状镊定位泪囊,做12 cm×12 mm大小的骨窗,行尽量大的泪囊内侧壁黏膜瓣,并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块固定黏膜瓣。
结果: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治愈23眼(76.7%),有效4眼(13.3%),无效3眼(10.0%),总有效率90.0%。
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效果好、操作容易、安全性高且不影响美容的方法。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泪囊鼻腔造口术;泪囊炎中图分类号 R76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4-0132-02doi:10.14033/ki.cfmr.2015.04.065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溢泪,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以往经典手术方式为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此术式需切开外鼻皮肤,遗留瘢痕,影响美容,且可能损伤内眦韧带导致泪泵功能障碍影响手术效果。
1989年McDonogh首先开展了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并取得成功,该术式无需外鼻切口,无损伤内眦韧带的弊病,操作容易,效果好,可同时处理影响泪道功能的鼻腔及鼻窦疾病。
此后不断有学者改良手术方法,使该术式成为近年来外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主要术式。
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咽喉科自2009年开展该术式以来,已成功为29例(3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9例,男10例,女19例;左眼15例,右眼13例,双眼1例;年龄31~63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术前均在眼科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多次行泪道冲洗、抗生素滴眼液滴眼等保守治疗无效,考虑泪小管无阻塞,均未手术治疗;到笔者所在科室后行鼻内镜检查,发现伴鼻中隔偏曲2例,均无伴鼻窦炎、鼻息肉疾病,经下泪小点注入泛影葡胺后行X线片或CT扫描检查示泪囊显影。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泪囊鼻腔造口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
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慢性泪囊炎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分别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和鼻内镜下冷刀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1)治疗组和参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照中,治疗组分别是73.15±8.23(min)、5.31±0.94(d),参照组分别是53.10±6.17(min)、8.16±1.21(d),(t=8.182,p=0.000),结果有差异。
(2)治疗组和参照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治疗组分别是95.00%、5.00%,参照组分别是75.00%、30.00%,(x2=17.429,p=0.000),结果有差异。
结论:慢性泪囊炎采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效果优良,较鼻内镜下冷刀泪囊鼻腔造口术造口不易再次堵塞,术后复发率低,该方法可推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造口术;低温等离子;鼻内镜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之一,传统的手术方式为鼻腔泪囊吻合术。
因为解剖因素,手术前需要检查鼻腔情况。
此类患者往往同时合并鼻腔的一些疾病,如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
这样往往需要先手术解决鼻腔疾病一定时间后,才能治疗眼部疾病。
且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手术还存面部切口大而明显,影响美观,术后创口内部渗出、渗血造成再造通道阻塞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外科的发展,经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眼相关疾病成为一种新术式。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不影响美观、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可双眼同时手术、同期可处理鼻腔病变、治愈率高等优点。
由于避免了面部切口,符合患者美容要求,易于被患者接受,尤其是青年女性。
我们在鼻内镜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
25例经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临床分析
25例经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临床分析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患者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3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溢泪,,部分压迫泪囊有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经抗感染及泪道冲洗等保守治疗,仍有溢泪,泪道冲洗完全阻塞,5例曾在眼科行过2~5次激光治疗,1例曾行过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开放术,拔管后溢泪症状无改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泪囊碘油造影以了解泪囊大小、形态、阻塞部位,泪囊造影示:泪囊无畸形,全部患者均在局麻下行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1.2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手术在表麻加局麻下进行:棉片收缩鼻腔黏膜及表面麻醉,再以做鼻丘黏膜下及泪囊区局部浸润麻痹。
在0°鼻内镜直视下,以钩突为后界,以中鼻甲前部附着处为上界,用镰状刀向前向下做一1.5cm×1.5cm的“匚”形黏膜切口,分离黏膜,暴露出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作小骨窗,经泪小点导入探针,进入泪囊定位,在内镜下观察骨窗,找到探针证实泪囊后,用镰状刀切开泪囊,开放泪囊,冲洗泪囊造口。
术后按常规应用抗生素5天,术后24h清除造口分泌物,每日冲洗泪道1次,出院后1~3个月按鼻内镜术后处理原则行鼻内镜下术后清理鼻腔泪囊造口及冲洗泪道。
1.3 术后疗效评估术后随访6个月[1]以上,观察术后冲洗泪道是否有阻力,冲洗液是否畅通流入鼻腔,鼻内镜下观察泪囊造口是否形成。
疗效标准:(1)治愈: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
(2)有效:偶有溢泪,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冲洗泪道可见原造口处有液体流出,泪小点有少许反流现象。
(3)无效:主觉溢泪,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泪道冲洗不通畅,液体从泪小点反流。
2 结果本组25例在随访期间,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鼻内镜下可见泪囊造口形成良好者23例,占92.6%;偶有溢泪,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冲洗泪道可见原造口处有液体流出,有少许反流现象者1例占7.4%。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慢性泪囊炎患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将确诊的21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中不放置扩张管,术后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冲洗泪道并行鼻内镜检查处理创面。
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治愈率76.2%(16/21),好转率14.3%(3/21),手术有效率90.5%(19/21),所有手术均无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疗效较好,术中扩大造口骨窗充分暴露泪囊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定期鼻腔换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IEDCR)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acy.Method:Twenty-on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acryocystitis were given the treatment of IEDCR.Surgical intervention wa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no silicon intubation was adopted.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management included nasal corticosteroid spray,lacrimal duct irrigation and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Result:The cura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3-12 months of follow-u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6.2%(16/21)were cured,14.3%(3/21)improved and the success rate was 90.5%(19/21).No complication was found in the procedure.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EDCR on chronic dacryocystitis is good.The key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ful operation is the wide bony window for the exposure of the sac.Postoperative nasal dressing ma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Key words] Chronic dacryocystitis;Dacryocystorhinostomy;Intranasal endoscope慢性淚道炎症性疾病的关键病理改变是泪道感染和阻塞,在临床上多见的是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保守治疗无效时,外科手术是最终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29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30眼)施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中借助枪状镊定位泪囊,做12 cm×12 mm大小的骨窗,行尽量大的泪囊内侧壁黏膜瓣,并使用可吸收止血纱块固定黏膜瓣。
结果: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治愈23眼(76.7%),有效4眼(13.3%),无效3眼(10.0%),总有效率90.0%。
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效果好、操作容易、安全性高且不影响美容的方法。
标签:内窥镜检查;泪囊鼻腔造口术;泪囊炎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溢泪,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以往经典手术方式为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此术式需切开外鼻皮肤,遗留瘢痕,影响美容,且可能损伤内眦韧带导致泪泵功能障碍影响手术效果。
1989年McDonogh首先开展了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并取得成功,该术式无需外鼻切口,无损伤内眦韧带的弊病,操作容易,效果好,可同时处理影响泪道功能的鼻腔及鼻窦疾病。
此后不断有学者改良手术方法,使该术式成为近年来外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主要术式。
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咽喉科自2009年开展该术式以来,已成功为29例(3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实施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9例,男10例,女19例;左眼15例,右眼13例,双眼1例;年龄31~63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术前均在眼科诊断为慢性泪囊炎,多次行泪道冲洗、抗生素滴眼液滴眼等保守治疗无效,考虑泪小管无阻塞,均未手术治疗;到笔者所在科室后行鼻内镜检查,发现伴鼻中隔偏曲2例,均无伴鼻窦炎、鼻息肉疾病,经下泪小点注入泛影葡胺后行X线片或CT扫描检查示泪囊显影。
1.2 手术方法(1)全身麻醉后,用含1‰肾上腺素原液的棉片收缩鼻腔黏膜1次,于鼻腔外侧壁,以钩突为后界,于中鼻甲附着处前端的前方做蒂在上方的黏骨膜瓣,大小约15 mm×15 mm,将黏骨膜瓣向上翻并妥善保护,暴露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前部骨质。
(2)用咬骨钳经泪颌缝刺入,向前咬除上颌骨额突,再用金刚石磨钻向后磨除泪骨前部,并扩大骨窗达12 mm×12 mm,如无鼻丘气房的存在,此时已暴露了泪囊内侧壁,如有鼻丘气房,则需用电钻继续向外磨除鼻丘气房外侧壁的下部方可暴露泪囊。
(3)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下泪小点开口,经下泪小点导入泪道探针,并向内顶起泪囊内侧壁,用钩刀尽量靠骨窗的前缘切开泪囊内侧壁,并将黏膜瓣向后翻向中鼻道,经下泪小点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囊。
(4)修剪泪囊内侧壁黏膜瓣,使其与钩突黏膜切缘相贴,并用数块修剪过的可吸收止血纱块固定;用剪成尖锥状的膨胀止血棉填塞于泪囊腔以扩张泪囊;修剪合适大小鼻腔外侧壁黏骨膜瓣,并将其覆盖于裸露的上颌骨额突骨质,手术结束。
1.3 术后治疗术后7 d内每天用生理盐水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经下泪小点冲洗泪道,口服抗生素及黏液促排剂,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1周后鼻内镜下取出填塞泪囊的膨胀海绵,并处理可能移位的黏膜瓣,此后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次鼻内镜复查时间;鼻用激素喷鼻腔1个月。
1.4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鼻内镜下检查泪囊造口宽敞,造口周已上皮化,患者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
好转:鼻内镜下检查泪囊造口存在,但狭窄,患者溢泪症状较术前改善,泪道冲洗通畅或加压后通畅。
无效:鼻内镜下检查泪囊造口闭锁,患者溢泪症状较术前无改善,泪道冲洗不通畅或加压后仍不通。
总有效率=治愈北+好转率。
2 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治愈23眼(76.6%),好转4眼(13.3%),无效3眼(10.0%),总有效率90.0%,其中无效的3眼均为小泪囊的病例。
术后无眶周青紫,无鼻腔粘连。
3 讨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自1989年在全世界开展至今已有25年了,术中能否准确定位泪囊、所开骨窗的大小和术后造口是否被瘢痕闭锁是影响手术效果最重要的几个因素[1-2]。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几个问题,成为提高手术有效率的关键。
3.1 泪囊的定位泪囊的定位方法有多种:(1)为用枪状镊定位法,将枪状镊一臂的尖端置于鼻外眼内眦部,在鼻内的另一臂的尖端处即为泪囊内侧壁的中点;(2)张速勤等[3]的研究发现,泪囊大部分(2/3)位于中鼻甲腋上方,小部分(1/3)位于中鼻甲腋下方,据此提出以中鼻甲腋前上2 mm为手术造口中心点,上界为中鼻甲腋前上8 mm,下界为腋前下4 mm;(3)眼内光导纤维法,黄阳等[4]提出以眼内光导纤维作为探针,从下泪小点进入,当光导纤维达到泪囊时,可在鼻腔外侧壁看见的光斑即为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
笔者在本研究中采取前两种方法,均能准确定位泪囊,不需要借眼内光导纤维辅助。
骨窗造口的大小。
李源等[5]认为骨窗尽可能大,至少12 mm×10 mm。
但笔者认为过大的造口必会造成大的创面,导致术后难以完成上皮化,导致造口狭窄或闭锁,因此,只要位置准确,造口大小合适即可,更重要的是术后如何保持造口的通畅,使泪囊炎症早日消退,术腔早日上皮化。
本组病例骨窗造口大小12 mm×12 mm,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3.2 术中黏膜瓣的处理和鼻窦炎手术一样,黏膜缺失过多意味着大范围骨质裸露,将导致严重的去黏膜化反应,无法完成上皮化,代之以瘢痕组织修复,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对黏膜的保留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李源等[5]建议同时做鼻腔外侧壁黏骨膜瓣及泪囊壁黏膜瓣共2个黏膜瓣从而最大限度保留黏膜、提高手术治愈率。
在本研究中亦按周兵建议的方法手术,全部妥善保留了泪囊壁黏膜瓣,11例病例因术中操作问题未能较好地保留鼻腔外侧壁黏骨膜瓣,而这11例病例术后均治愈,因此,笔者认为泪囊壁黏膜瓣对手术成功较鼻腔外侧壁黏骨膜瓣更为重要。
泪囊大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王婷婷等[6]提出以中鼻甲前端附着处起始部分平面的泪囊横径大小分类:5 mm者为大泪囊腔。
泪囊腔大,意味着术中得到的造口面积较大,术后更不容易重新闭锁。
本组病例中无效的两眼均为小泪囊。
时文杰等[7]也认为,泪囊腔大、上颌骨额突和泪骨骨壁薄的病例手术操作比较容易,术后更不容易发生造口闭锁的情况。
3.3 术后的治疗术后治疗的目的是保持造口的通畅和宽敞,直至造口上皮化,这些治疗对于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笔者将其总结为几点:(1)术后1周内,每天用生理盐水行泪道冲洗1~2次,如果对于小泪囊及炎症较重的泪囊,可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或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冲洗;每天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4次/d;(2)术后1周时于鼻内镜下拔除填塞泪囊的膨胀海绵,并清理鼻腔,对移位的黏膜瓣予重新复位,之后根据情况决定下一次的鼻内镜复查时间,总共复查时间至少半年;(3)术后1个月内用鼻用激素喷鼻,2次/d,有利于减少囊泡的形成,减轻水肿,加速创面的上皮化,注意嘱咐患者向外上方喷使较多的药物直达泪囊。
3.4 术中是否需置管周兵等[8]的研究中未行泪小管置管,达到了94.9%~97.1%的有效率,但两文中均未对泪囊的大小进行描述。
文献[9-10]的研究中,对小泪囊者,采用了置管法。
黄阳等[4]的研究中对68例患者中的6例小泪囊和25例伴各种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选择性地行置管,并且于泪囊窝用胃管顶端长约0.5 cm的橡胶头固定并扩张,置管保留3~6个月以上,待造口上皮化后再拔除,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
本组病例中无效的两例均为小泪囊,因此对于小泪囊或伴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术中常规置管可能会提高治愈率。
术中是否需用银夹固定黏膜瓣。
文献[4,10]的研究中采用银夹固定,有效率为90.00%~97.06%。
而文献[8-9]的研究中未采用银夹固定,通过填塞材料来固定黏膜瓣,并注重术后鼻内镜下处理,有效率达91.96%~97.10%。
本组病例中未采取银夹固定,也取得了理想的有效率。
因此,可以认为如果术中能妥善地处理好黏膜瓣,且患者术后能得到规范的鼻内镜下处理及随访,则术中可不使用银夹固定黏膜瓣。
总之,术中准确定位泪囊,充分开放泪囊内侧壁,注重黏膜瓣的处理,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置管及采用银夹固定,术后规范随访处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1]周兵,唐忻,黄谦,等.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5,2(4):204-207.[2]Wormald P J.Powered endoscopic dacryocy storhinostomy[J].Laryngoscope,2002,112(5):69-72.[3]张速勤,贾沛靓,唐海红,等.泪囊鼻内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7):506-509.[4]黄阳,姜鹤群,何晓光,等.经眼光导纤维引导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及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0):931-934.[5] 李源,周兵.实用鼻内镜外科学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73-482.[6]王婷婷,潘业耀,周慧,等.CT泪囊造影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12(3):160-161.[7]时文杰,王学敏,陈志良,等.鼻内镜及影像学定位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12):707-709.[8]周兵,黄谦,韩德民,等.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2):87-91.[9]姚小春,刘小苓.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11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870-2871.[10]张勤修,吕红彬,杨慧,等.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