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锦集之二名人名言中哲理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名言、成语谚语、诗词解析名言66条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2010高考政治哲学选择题

2010高考政治哲学选择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著名词句。

该句极尽豪迈奔放之美,同时又深刻地诠释了“风流人物”的历史归宿。

这告诉我们:A.“风流人物”驾驭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创造了历史B.“风流人物”虽对社会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终被历史遗忘C.“风流人物”虽对整个人类做出重要业绩,但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和客观性D.“风流人物”只不过是人类群体中的个体,其作用有大有小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数风流人物”在毛泽东笔下均“俱往矣”,而新的时代呼唤“今朝”的“风流人物”。

这种历史观体现了:A.“风流人物”均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B.“风流人物”需要与时俱进,承载过去,面向未来C.“风流人物”脱离特定社会条件,便失去其人生价值D.“风流人物”需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3.一个女孩给我打电话说:“你过来吧,我家没人。

”于是我去了,她家的确一个人都没有。

材料中的“我”的错误在于:A.把整体误解为部分 B.把矛盾的普遍性误解为特殊性C.把现象误解为本质 D.把必然性误解了偶然性4、“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告诉我们:A.真理都有其适用的特定范围 B.真理相对于谬误而存在C.认识需要不断深、扩展和推移 D.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5、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的这种时间观说明:A.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B.矛盾这事物及其各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结的 D.矛盾就是一分为二6、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这主要是说:A.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 B.自我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主要标志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D.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7、“人生万物,万物生和!”在大千世界的轮回变幻中无论是生命的哲学还是生存的伦理都互通有无,我国伟大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这种哲学视点在文学意境中的反应分为两类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政治复习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

政治复习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

高考政治复习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 B(3)(4) C(3) 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 B(1)(2)(3) C(2)(3) 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XX高考政治二轮名言警句选择题专题训练(带解析)

XX高考政治二轮名言警句选择题专题训练(带解析)

XX高考政治二轮名言警句选择题专题训练(带解析)XX高考政治二轮名言警句选择题专题训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草野”。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A.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B.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c.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D.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题干引文所体现的内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强调了要从民主方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了要从法制方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故c项符合题意。

A、D项仅从民主方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B项仅从法制方面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都与题意不符。

.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

《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

这表明廉洁文化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

从古至今讲究清正廉洁,表明廉洁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故应选②和④;廉洁文化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故不选①;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故不选③。

.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

“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思想道德建设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

高三政治哲理题专题一、名言哲理选择题集锦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②2、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5、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说明()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6、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这主要说明()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7、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8、“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其中包含的哲理有()①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②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10、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1. 关于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内容的名言警句,诗句,俗语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专题之名言哲理

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专题之名言哲理

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专题之名言哲理一、唐宋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

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该句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意为: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显得浅薄,要真正弄懂所学的知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

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不,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俗语中的哲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俗语中的哲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俗语中的哲理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 )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⑷辩证法思想A、⑴B、⑴⑵C、⑴⑵⑶D、⑴⑵⑶⑷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此回答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 )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是因为( )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

可见( )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C、人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A、⑴⑵⑷B、⑴⑵⑶C、⑵⑶⑷D、⑴⑶⑷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高考政治哲学生活格言成语名言哲理全总结

高考政治哲学生活格言成语名言哲理全总结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2、望梅止渴———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会不同。

4、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5、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属唯心主义。

7、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8、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9、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10、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1、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12、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事物,必然事与愿违。

13、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5、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6、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稳定和相对静止。

18、高瞻远瞩———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1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难处理好。

20、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2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2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1.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3.贤士殉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解读:有和无相伴相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跟随。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该句中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5.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6.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归纳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归纳1.有关哲学的名言警句(10个字一15个字)1、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服务。

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

——爱迪生2、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

——黑格尔3、果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就让你的理性在你自己的思维和经验的深处活动。

——霍布斯4、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5、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

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黑格尔6、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狄德罗7、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8、对具有高度自觉与深邃透彻的心灵的人来说,痛苦与烦恼是他必备的气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9、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

——赫拉克利特10、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

——阿那克西曼德11、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

——高尔基12、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朱自清13、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

——雨果14、生活在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但丁15、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毕达哥拉斯16、哲学家是忠于智慧和健全理智的,因而是坏蛋贼骗子。

社会应该使仇恨教会的人受火刑。

这些恶棍竟提醒人们当心:在尘世,不要两眼朝天被掏走钱袋。

——霍尔巴赫17、问号是打开任何科学大门的钥匙。

——巴尔扎克。

2.高考政治哲学生活格言成语名言哲理全总结1、驹光过隙:指光阴易逝。

2、熬姜呷醋:比喻生活清苦。

3、百代过客:指时间永远流逝。

4、熬枯受淡: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5、安身为乐: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

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

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Ⅰ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D 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 B C D 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抱薪救火沧海桑田唇亡齿寒覆巢无完画饼充饥挥汗如雨A B C D 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B(1)(2)(3)(4) C(1)(3)(4)D(2)(3)(4) 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 BC D 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B 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7、\实事求是\体现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 B C D 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A B CD 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好事多磨—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 B C D 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

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

高中政治名言诗句与哲理选择题汇集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A(1)(2)(4) B(2)(3)(4)C(1)(2)(3) D (1)(2)(3)(4)6、"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8、"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 B(3)(4)(5)C(1)(6)D(2)(3)(4)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 (2)物极必反 (3)刻舟求剑 (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 (6)浅尝辄止 (7)统筹兼顾 (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B(2)(3)(4)C(1)(2)D(3)(4)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17、"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B(2)(4)C(1)(2)(3) D(1)(2)(3)(4)18、"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 B(2)(4) C(1)(2)(3) D(1)(2)(3)(4)19、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 B(1)(2)(3) C(3)(4) D(2)(3)(4)20、"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高三政治教学素材:哲学中的名言名句

高三政治教学素材:哲学中的名言名句

.
专业. 哲学中的名言、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对待知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弄虚作假,表达了唯物主义精神。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必须从实际出发,按客观事
物的本来面目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

4、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说明人们既要承认事物的客观规律,又要发挥热闹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鼓励人们应当有所作为。

5、“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曲那么全,枉那么直,那么盈,敝那么新,少那么得,多那么惑。


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

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高中政治高考哲学常考语句(名言66条+成语谚语62条+诗词解析20条)

高中政治高考哲学常考语句(名言66条+成语谚语62条+诗词解析20条)

高考政治哲学常考语句一、名言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解析】这句话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解析】这句话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解析】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要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5、“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这句话是形而上学否定观,这种观点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割断了事物的联系,使发展中断。

6、“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①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②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③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

7、“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

8、“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对点检测(九)名言警句类选择题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对点检测(九)名言警句类选择题

对点检测(九) 名言警句类选择题1.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类似的是( )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C.“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2.学立于勤,正如《意林》中所说,“如彼登山,乃勤以求高;如彼浮川,乃勤以求远。

”这表明( )①学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实践是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③实现理想要重视量的积累④社会实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成语。

下列对其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矛盾具有特殊性②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来源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④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有人说,“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他计较得少”。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话的合理之处在于( )①只讲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③一个人快乐与否,取决于他自身的主观感受④遵循对立统一规律,能更好地体验人生智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题中蕴含的哲理与下列选项相同的是(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知,前后相随B.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C.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D.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6.古人的治学修身之道中常蕴涵着真诚的教诲和无穷的智慧。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下面几则箴言中与此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C.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D.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不为,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7.“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高二政治哲学教材中的名言

高二政治哲学教材中的名言

细解教材中的名言俗语成语1、“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2、“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4、“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水是万物的始基”。

5、“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掩耳盗铃”“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万物是我们的表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谢”“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7、神创论,宗教、封建迷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理生万物,理在事先”“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客观思想与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8、“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9、“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1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2、“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

”13、恩格斯:“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14、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

20xx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二:名人名言中的哲理(13300字)

20xx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二:名人名言中的哲理(13300字)

20xx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二:名人名言中的哲理(13300字)2021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二:名人名言中的哲理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1)(3)(4)B、(1)(3)C、(3)(4)D、(1)(2)(3)(4)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B实践第一的观点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⑵⑸B、⑴⑶⑷C、⑵⑶⑸D、⑵⑷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

据此回答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表现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A(1)(2)(3)B(2)(3)(4)C(1)(3)D(3)(4)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哲学名言警句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选择题集锦之二:名人名言中的哲理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明之,行也。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1)(3)(4)B、(1)(3)C、(3)(4)D、(1)(2)(3)(4)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B实践第一的观点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A、⑵⑸B、⑴⑶⑷C、⑵⑶⑸D、⑵⑷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其哲学含义是规律()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

据此回答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A(1)(2)(3) B(2)(3)(4) C(1)(3) D(3)(4)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这一观点说明()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正确阐述了()关系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B、金钱和人生价值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D、个人与他人、社会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A、⑵⑶B、⑴⑵C、(1)(4)D、(3)(4)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说明他已经()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4、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体现了()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B、外因对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C、在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等重要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15、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诉我们()A忧患与安乐、逸乐与灾祸是矛盾的 B要反对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 C享乐主义具有危害性,应该反对 D必须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应该先前看16、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从哲学观点看()⑴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⑵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⑶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⑷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是不可知论观点A、⑴⑵⑶⑷B、⑵⑶⑷C、⑴⑵⑷D、⑴⑵⑶17、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18、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说明()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9、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

这说明()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重视量的积累20、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这主要说明()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21、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他的观点()⑴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⑵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⑶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A、⑴⑶B、⑵⑷C、⑴⑵D、⑵⑶22、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这一段话体现哲理()A、物质决定意识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23、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24、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2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其中包含的哲理有()(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1)(3)(4) B(2)(3)(4) C(1)(2)(3)D(1)(2)(4)26、"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 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27、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

"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⑴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⑵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⑶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⑷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A、⑴⑵⑶⑷B、⑴⑵⑶C、⑴⑶⑷D、⑵⑶⑷28、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要体现了下列哲理()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29、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哲学含义是()(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有了先进的认识工具,人们就能认识事物(3)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4)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促进了实践的发展A(1)(3) B(1)(4) C(2)(3) D(1)(2)30、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

这说明()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从现象开始C、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过程,是整个认识的起点31、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段话体现哲理是()(1)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2)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A(1)(2)(3) B(2)(3) (4) C(1)(2)(4) D(1)(3)(4)32.<<易·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由穷到变,由变到通,由通到久B事物矛盾发展到了尽头,就必然发生变化,以解决矛盾,这样,变化后的事物又顺利地向前发展,不断解决矛盾,事物就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而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C事物由穷到变,到通,到久,无限地发展下去 D穷则思变,变则思通,通则思久33.《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

"这表明了()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34、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种观点()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⑶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A、⑴⑵⑶⑷B、⑵⑶⑷C、⑴⑵⑷D、⑴⑶⑷35、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