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历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代历史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在全球化下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冲击,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阴谋,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何团结国民振兴中华民族?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有不少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尤其让人揪心的是一些青少年,注重个人享乐、花钱如流水、痴迷手机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他们追逐的时尚。
对此,我们历史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民族精神是鼓舞国家前进的号角,是激发民族活力的灵魂。
强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不仅可以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而且可以大大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
2004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与深入进行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与中国历史教育放在首位。
教育部随后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对上述精神加以全面贯彻。
我们实施的新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提出这样的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因此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更要义不容辞,积极承担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使历史课堂教学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阵地。
在全球化下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激荡,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冲击,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的阴谋,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何团结国民振兴中华民族?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就需要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正视文化危机,重铸民族灵魂
正视文化危机,重铸民族灵魂——读《文化与人生》一书引发的关于民族文化的反思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从始而至的脉络,是支撑和运载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
而中国更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渊源的历史文化大国,这本是我们值得骄傲与自豪,并应该继承与流传下去。
可横看当下,我们的民族文化却正在酝酿着一场危机。
正如有人指出,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真正可怕的危机是我们的“文化危机”,从本质上是社会“信仰危机”或民族“文化危机”[1]。
通读了贺麟先生的《文化与人生》一书,更唤起我对中华民族之灵魂与生命——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与认可。
笔者拟从三个方面展开本文的论述。
第一,探析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内涵,继而引出本文的论述重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第二,从内部与外部的双重视角介绍自20世纪初以来我们的民族文化遭受的破坏与挑战,正视我当下面临的“文化危机”;第三,论述在当下全球化之背景下该如何重构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拾中国身份。
一、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内涵(一)文化概念探析最早“文化”的概念是“文治和教化”的意思。
在古汉语中,文化就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发乎情止于礼”的意思。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譬如,著名的人类学家拉克洪在《文化概念:一个重要概念的回顾》一文中指出,所谓一种文化,它指的是某人类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整套的“生存样式”。
中国文化大师余秋雨先生也曾为文化一词坐了定义,他指出,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以及与此相呼应的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笔者认为,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二)民族文化概念探析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下位概念。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品质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包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方面。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中华儿女总是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应对。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处世之道,我们倡导和平共处,反对战争和暴力。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正是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勇敢的精神,我们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自强不息则是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使我们在困境中能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然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华民族精神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一些人盲目追求西方价值观,忽视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内涵。
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竞争和社会变革,也使得一些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忘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此外,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也为一些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渠道,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那么,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呢?首先,加强教育是关键。
学校教育应将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于各个学科和各个阶段,让青少年从小就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价值。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历史故事、文化活动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家庭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行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科技手段。
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制作和传播一系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影视作品、网络节目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魅力。
中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培养
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培养对于他们的身份认同、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培养中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方法:1. 文化传承与教育:加强中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包括语言、历史、传统艺术、文学等方面。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文化体验和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多元文化教育:鼓励中学生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组织多元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不同文化传统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包容性思维和文化交流的能力。
3. 历史教育:通过历史教育,让中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发展。
强调民族英雄、先贤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热爱和追求。
4. 优秀文化作品的欣赏与创作:鼓励中学生欣赏和学习优秀的文化作品,如音乐、舞蹈、戏剧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文艺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5.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组织中学生参与社区或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6. 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加强对中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
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积极的家校合作模式,共同营造培养民族精神的氛围。
7. 榜样引领:塑造中学生身边的优秀民族榜样和成功案例,激励他们学习他人的民族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通过向学生展示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和成就,激发他们发扬民族精神的动力。
通过以上方法和途径,中学生可以积极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增强对本国文化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将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加自信和自尊的姿态面对未来的挑战,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民族危机自救策略
民族危机自救策略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危机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长久的和平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民族危机自救策略。
在本文中,将探讨几种可行的策略,旨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化解民族危机。
一、加强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是建立和巩固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对各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学习,提高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育系统应该加强对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建立和完善民族自治机构民族自治是缓解民族冲突的有效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和完善民族自治机构的建立,为各民族提供广泛的自治权力。
这将有助于平衡各民族的利益,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三、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我们应该鼓励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展文化艺术节、民俗展览等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四、打破民族壁垒,促进经济共同发展经济是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该打破民族壁垒,鼓励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和资源流向落后地区,促进民族间的经济均衡和共同繁荣。
五、加强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力对于化解民族危机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公平法治机制,加强民族冲突的预防和处理,确保各民族的利益得到公正保护。
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构建团结和谐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推动力。
我们应该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国人民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自觉认同。
只有在共同的爱国目标下,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胜各种危机的能力。
结论民族危机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
通过加强民族教育、建立民族自治机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打破民族壁垒、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化解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长久的和平发展。
克服三大危机的古代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克服三大危机的古代民族精神一部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起源形成史,就是一部勇于抗争、战天斗地、知难而进,不断超越的民族史诗。
" 黄帝立国——大禹治水——万里长城”,这是集中反映中华民族抗争精神在那个时代最初生成的三大里程碑。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近一万年前,以农业起源为起点,开始了中华文明起源期,这是一个长达五千年的历史时代;而在近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则是中华文明、民族国家、民族精神的原创期、生成期;公元初始前后的秦皇汉武时代,则是中华文明、民族国家、民族精神的古典定型期。
前面且不论,这后两个时代,我们可称之为“中华文明形成乃至定型”的三千年,简称之为“中华文明形成时代”。
纵观世界历史长河,在文明形成的历史时代,西亚、北非、东南欧、古印度河、中国、中南美洲这六大原创文明,先后普遍面临影响全局、决定命运的三大危机:民族部族内部矛盾引发的战乱危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生态剧变的危机——外敌入侵的民族生存危机。
其他五大原创文明,无一例外地由于未能很好地处理上述三大危机,而发生中断或断裂,而沦为“失落的文明”、“湮灭的文明”。
惟有中华文明,靠着相对独立的生态地理系统,加之形成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先后顺利地战胜三大危机,开创了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多元一体、连续进化的综合创新模式。
第一大危机,需要追根溯源到中华文明形成的原创时代,即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
形成过程中的原始的中华民族,炎帝、黄帝、蚩尤等诸多氏族部族之间,战乱烽起,民不聊生,而黄帝既是中国原始国家的首创者,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首倡者,他带领中华民族顺利地闯过了第一次大危机。
在世界六大原创文明中,只有司马迁《史记》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史,留下了一部比较完整的通史。
《史记》开篇《五帝本纪第一》,独具慧眼,记下了这段珍贵史实:“轩辕之时,神农氏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九一八事变中的民族精神与思想教育
九一八事变中的民族精神与思想教育民族精神在每一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一次重要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九一八事变中的民族精神,并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进行思想教育,以建立更加强大的国家。
一、民族精神的觉醒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是指日本军队侵入中国东北的事件。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政治腐败和经济动荡使得国家变得软弱无力。
然而,面对侵略者的入侵,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觉醒了。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斗争不断升级。
国内一致抵制日本货物,学生组织示威游行,工人罢工,各个阶层的人士纷纷加入到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列中。
这个时期,被侵略的中国人民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抵抗武装,成立了抗日义勇军,表明了中国人民拒绝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略的决心。
二、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级组织积极开展宣传运动,以唤起民众对抗侵略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媒体、报纸、广播等途径,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坚定抵抗的信念,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使命。
同时,在学校教育中也加强了民族精神的培养。
学校尤其注重历史教育,讲授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向学生们展示英雄事迹和奋斗精神。
通过这些教育,学生们懂得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保卫祖国的行动中。
此外,九一八事变中的文化活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纷纷举办抗日文化节、巡回演出、书法展览等活动,以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和抵抗力。
这些活动不仅传递了民族主义的价值观,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激励。
三、九一八事变的启示九一八事变发生近百年,然而它所带来的启示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九一八事变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
只有当一个国家团结在一起,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责任,并发扬民族精神时,才能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其次,九一八事变告诉我们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思想教育,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唤起民众的共同理念和追求,让他们立志于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家。
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力量
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力量九一八事变,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
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并探讨其对民族精神的力量。
首先,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侵略的认识更加深刻,引发了民族精神的觉醒。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广大的中国民众积极响应抵抗日本侵略的呼声,纷纷加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宣传教育活动展开,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学校、报刊以及其他宣传媒体开始广泛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自信。
这些教育活动有效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弘扬了民族精神。
其次,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的思想界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推动了思想教育的深入开展。
面对侵略者的入侵,中国的思想家、教育家们纷纷开始思考如何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和集体意识。
他们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以及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思想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鼓励人们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
思想界的积极行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上的思想教育工作,加深了人们对民族精神的认识。
此外,九一八事变也引发了文艺界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弘扬民族精神。
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民族抗战的作品,歌颂了中国人民的英勇而又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的情感和深入的思考,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不仅激励了人们抗击侵略者的斗志,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民族团结和信仰的理解。
这些文艺作品不仅传递了一种民族情怀,更成为了后来教育活动的重要参考。
最后,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也体现在了对历史的反思和思考上。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无疑让中国人重新审视了国家的历史,并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端和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以期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民族危机自救之策
民族危机自救之策民族危机自救之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民族危机不断发生,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各国民族应当积极寻找自救之策,以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利益。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社会融合和权益保护等方面,探讨民族危机自救之策。
一、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民族危机面前,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
其次,学校应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此外,民间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应当积极承担起推动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人们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激发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社会融合民族危机往往与社会融合不足密切相关。
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族群应加强交流和融合。
首先,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各个民族的平等权益。
其次,加强教育系统中的多元文化教育,提高各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能力。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桥梁作用,促进各个群体的融入和互助,缓解民族矛盾和冲突。
只有通过社会的融合,才能实现民族的和谐共处。
三、权益保护在民族危机中,保障各族群的权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起健全的权益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各个民族的合法权益。
首先,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各族群的生活水平。
其次,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各族群的法律权益,防止歧视和排斥现象的发生。
此外,需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矛盾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各族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国际合作民族危机往往不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国际关系的复杂问题。
各国民族应该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民族危机。
首先,加强各国之间的民族交流和互鉴,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寻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其次,国际社会应加大援助力度,支持发展中的民族地区,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发展和稳定。
民族精神重塑之始
民族精神重塑之始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丰富的历史和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和社会变革的推动,民族精神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摩擦。
因此,我们需要从新的起点开始重塑民族精神,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
一、挖掘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民族精神重塑的重要依据。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重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
这不仅包括大量的历史文献研究,还需要将历史故事、人物英雄等转化为生动的教育资源,供后代广泛学习和传承。
同时,应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其活化利用,使其成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力量。
二、崇尚家国情怀,培育公民意识民族精神的重塑需要建立在每一个公民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崇尚家国情怀,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来加强,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注重培养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三、推动文化创新,注重自主发展民族精神的重塑也需要与时俱进,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我们应该鼓励各个领域的文化创作和创新,培养新一代的文化创造者和传播者,让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同时,要注重自主发展,加强对国外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创造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世界接轨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形式,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独特的魅力。
四、加强国家认同,凝聚民族力量民族精神的重塑需要加强国家认同,凝聚起全体民族的力量。
我们应该推动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要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教育和引导,倡导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消除种族和地域的偏见,实现不同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五、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民族自信民族精神的重塑也包括拓展国际视野,提升民族自信。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的文化成果,增强对其他文明的理解和尊重。
民族危机自我拯救
民族危机自我拯救在当今社会,各种民族危机层出不穷,这些危机不仅威胁着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也使得人们对于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面对民族危机,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外部力量,而需要采取自我拯救的方式,以实现民族的发展和和谐。
首先,民族危机自我拯救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认同感。
一个民族需要有共同的文化和历史认同,以增强内部凝聚力。
因此,我们应当传承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并加强对民族历史的研究和宣传。
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民族危机自我拯救还需要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来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下一代。
教育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注重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综合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意识。
同时,应该加强文化和民族教育,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以实现文化的多元共存。
此外,在民族危机自我拯救的过程中,互联网和传媒的作用不可忽视。
互联网和传媒是连接全球各地的平台,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传递正能量,宣传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
我们需要借助互联网和传媒的力量,积极传播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最后,政府在民族危机自我拯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该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民族事务的管理和保护,为民族的自我拯救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推动各项民族工作的开展,加大对民族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投入,为民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面对民族危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采取自我拯救的方式。
增强自身认同感、改革教育体制、利用互联网和传媒、政府的积极作用等都是实现民族发展和团结的途径。
只有每个民族都能够从自我拯救中获益,才能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和谐。
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自我拯救,摆脱民族危机的困扰,实现民族的自强和发展。
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中的思想教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即日本侵占东北的开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思想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和传承了中国人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本文将从思想教育的视角,探讨九一八事变中民族精神的形成与传承。
一、困境与兴起:思想教育的启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陷入深重的困境之中。
日本入侵的残暴行径让人民痛苦不堪,国土被瓜分,国家尊严受到摧残。
在这样的情势下,思想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唤醒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军事实力上都与日本有着巨大的差距。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教育人们的契机,引发了对民族自强的思考和探索。
二、自强运动与思想教育的融合九一八事变后,自强运动迅速兴起。
这种运动激励着人们追求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思想教育在自强运动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撑者的角色。
它通过教育和宣传,向大众传递正面的民族观念和自强精神。
许多学校开设了自强课程,使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尊、自信和奋斗的意识。
思想教育帮助人们明确实现自强自立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团结起来的动力。
三、精神力量的传承九一八事变让整个民族陷入了深重的危机之中,但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思想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将这种精神力量传承给后代。
首先,思想教育强调自尊和自信,教育人们相信自己和民族的力量。
这种自尊和自信的观念是传承给后人的重要财富,激励着他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坚毅。
其次,思想教育在传承中注重培养平等和团结意识。
团结才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凝聚起来,共同抵抗侵略者,才能够不断前进。
最后,思想教育还强调奋斗的重要性。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明白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困境,实现民族的复兴。
这种奋斗精神一直传承至今,激励着新一代的中国人。
结语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深重的创伤,但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文化抵抗如何守护民族精神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文化抵抗如何守护民族精神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之一。
在这场意味深长的战争背后,人民通过文化抵抗守护了民族精神。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文化抵抗,展示人民在困境中如何保持民族精神的坚韧与力量。
一. 战争的爆发与文化抵抗的需要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是日本侵略者利用满洲地区发动的一系列行动的开始。
面对强大的日军入侵,中国人民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此时,文化抵抗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提醒着人们自身的价值与信仰,更是保护国家与民族尊严的一种形式。
二. 文化抵抗的形式与表现1.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深切意识到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和大学通过教育,向年轻人传授了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热爱。
同时,文艺创作也成为了文化抵抗的一种形式。
通过文学、艺术和电影等媒介,人们得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凝聚起抵抗的力量。
2. 历史文化的传承在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开始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
通过研究和宣传历史事件,人们了解到过去曾经发生的侵略行为,并从中汲取坚韧和勇气。
历史文化成为了人们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了抵抗侵略的一种工具。
3. 传统习俗的保护在日本侵略的威胁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习俗的重要性。
无论是传统的宗教仪式还是民俗活动,都成为了人们守护民族精神的一种方式。
通过传统习俗的保护,人民保持了民族认同感和团结力量。
三. 文化抵抗的意义与影响1. 民族精神的坚守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文化抵抗力量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于自身民族精神的坚守。
即便面临强大的侵略者,人们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这种坚守不仅保护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也为后来的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国际社会的认可九一八事变背后的文化抵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西方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纷纷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佩之情。
这种认可激励了中国人民坚持抵抗,同时也在国际社会中宣传了中国民族精神。
民族自救文化软实力提升
民族自救文化软实力提升在当今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提升民族自救文化的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民族自救文化的内涵,以及提升该文化的软实力的途径和策略。
一、民族自救文化的内涵民族自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面临外部压力、危机和挑战时,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进行自我救援和自我发展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具有自主性、创新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旨在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抗压能力,推动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民族自救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集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反映民族的特有文化和历史传统。
民族精神是民族自救文化的灵魂,它激发和引领着民族群体的行动。
二、提升民族自救文化的软实力途径1. 加强教育引导。
教育是提升民族自救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加强民族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认同感,激发民众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 建设文化品牌。
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符号的传播,加强对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民族历史、英雄事迹和先贤故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对科技成果的保护和运用,为民族自救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提升民族自救文化软实力的策略1. 多元融合。
积极引入外来文化和思想,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
2. 打破传统观念束缚。
摒弃保守陈旧的观念和思维模式,鼓励创新和实践,开拓新的发展道路。
3. 加强组织与合作。
推动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积极参与,形成共同推动民族自救文化的合力。
4. 积极借力外部资源。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外国文化的积极元素,拓宽民族文化的国际视野。
四、结语提升民族自救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行动。
爱国主题教育塑造高中生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题教育塑造高中生的民族精神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年轻一代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对爱国主题教育的引导与培养。
作为中国未来的接班人,高中生的民族精神素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爱国主题教育,塑造高中生的民族精神。
首先,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是塑造高中生民族精神的基础。
高中生作为社会的缩影,缺乏深入的历史文化知识,无法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国家有清晰的认知。
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历史课程的教学力度,注重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认同感。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伟大的文化传统,进而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其次,提高国民素质是塑造高中生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
高中生作为社会的脊梁,他们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为了进一步增强高中生的民族精神,需要引导他们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和变化,亲身体验到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重要性。
再次,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活动是塑造高中生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题教育活动能够直观地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纪念活动,如祭奠先烈、开展爱国知识竞赛等,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前辈的奋斗精神。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服务,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祖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
最后,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塑造高中生民族精神中不容忽视。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塑造其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环节。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培养孩子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有关祖国的纪录片、讨论国家发展问题等方式,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和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爱国主题教育对于高中生的民族精神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6年5期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唐书明(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㊀贵州㊀贵阳㊀550025)摘㊀要:民族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的民族意识㊁民族情感㊁民族伦理价值观念等ꎮ在近现代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中ꎬ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ꎬ首先通过入侵列强与民族的二元对立认知ꎬ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ꎬ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塑造民族成员同仇敌忾等民族情感与保家卫国等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ꎬ为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精神支柱ꎮ关键词:民族危机ꎻ文化教育ꎻ民族精神中图分类号:G40-0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16)05-0118-04DOI:10.15958/j.cnki.jywhlt.2016.05.026㊀㊀当代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埃里克 霍布斯鲍姆曾经感慨到: 若想一窥近两世纪以降的地球历史ꎬ则非从 民族 (nation)以及衍生自民族的种种概念入手不可ꎮ [1]1在由民族衍生的诸多概念中ꎬ民族精神这个语言概念名称被人们广为运用ꎮ同样ꎬ文化教育是塑造人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ꎬ也被一些学者广泛提及ꎮ但文化教育究竟怎样塑造民族精神?对此目前国内外学界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ꎮ近现代人类历史中ꎬ世界列强推行了广泛的对外侵略扩张ꎬ诸多民族由此遭受了深重的民族危机ꎮ本文主要选择民族危机中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的内在过程进行初步探究ꎮ一㊁起点探究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的内在过程ꎬ首先需要探究民族精神这个语言概念名称的运用过程与相关内涵ꎮ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经典文献中ꎬ就称以黑格尔为典型的一些近代德国哲学家 以经营绝对精神为生 ꎮ[2]142近代德国一些哲学家经营的 绝对精神 ꎬ民族精神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ꎮ例如ꎬ近代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就特别注重民族精神ꎬ费希特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ꎬ被后世一些学者称为 民族主义的«圣经» ꎬ其主要内容就是强调民族精神对德意志民族的重要性ꎬ费希特及其«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ꎬ也被 视为新的德意志民族性的 精神发起者 之一 和 德意志精神 最宝贵成果之一 ꎮ[3]449-450费希特注重的民族精神ꎬ不仅对德意志民族非常重要ꎬ这扩及到其他民族ꎬ同样如此ꎮ费希特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ꎬ还高度强调了依靠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性ꎮ纵览«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十多讲的标题ꎬ一半的内容是论述其倡导的新教育ꎬ另一半的内容则是论述德811 收稿日期:2016-09-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西部项目 欧洲民族史观认知民族之间战争历史的方法变化研究 ꎬ项目号15XSS002ꎮ作者简介:唐书明(1973-)ꎬ男ꎬ贵州湄潭人ꎬ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ꎮ主要研究方向:文化史与地方史ꎮ. All Rights Reserved.唐书明: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意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ꎬ两者合二为一ꎬ则是文化教育对于塑造德意志的民族精神非常重要ꎮ对此费希特也具体指出: 能够拯救德意志独立性ꎬ绝对仅仅是教育ꎬ而不是其他可能拥有的手段ꎮ [4]388费希特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倡导的新教育ꎬ即是能够塑造民族精神的文化教育ꎮ和费希特一样ꎬ黑格尔也特别注重民族精神ꎬ在«历史哲学»那篇冗长的导论中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ꎬ是黑格尔反复论述的重要内容ꎮ其中黑格尔就强调: 一个民族的精神乃是一种决定的精神 ꎮ[5]48但黑格尔注重精神ꎬ尤其注重绝对精神中的自我意识ꎮ对此黑格尔具体论述到: 精神 的这种依靠自己的存在ꎬ就是自我意识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ꎮ意识中有两件事情必须分别清楚:第一ꎬ我知道ꎻ第二我知道什么ꎮ [5]16这具体到民族精神ꎬ则是意识到自身民族存在的民族自我意识觉醒非常重要ꎬ民族意识的关键ꎬ是人们应该知道自己所属的民族ꎮ黑格尔也强调: 在精神方面ꎬ最高的成就便是自知ꎮ [5]66具体到民族意识ꎬ尽管人们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ꎬ在后世深受民族主义思想影响的人们看来ꎬ这非常简单ꎬ但放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进程来看ꎬ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ꎮ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线性历史叙述ꎬ也是首先叙述古代东方ꎬ再叙述西方的希腊罗马ꎬ最后揭示出到了近现代的西方日耳曼世界ꎬ民族意识终于觉醒ꎮ«历史哲学»的收官结论ꎬ也是强调: 一直到现在ꎬ意识已经出现了ꎮ [5]426民族意识觉醒ꎬ黑格尔也将其比喻为盲人睁开了眼睛ꎮ黑格尔的论述尽管隐晦抽象ꎬ可是这反映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中ꎬ民族意识觉醒ꎬ确实是近现代诸多民族经历了的蔚为壮观的世界历史浪潮ꎮ按照黑格尔注重精神中自我意识的思路ꎬ民族精神尽管内涵丰富ꎬ但人们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民族意识ꎬ则是民族精神诸多内涵的关键起点ꎮ同时ꎬ按照黑格尔注重精神中自我意识的思路ꎬ费希特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ꎬ强调文化教育需要塑造民族精神ꎬ也还表现为文化教育需要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ꎮ那么文化教育究竟怎样唤醒民族意识?对此ꎬ尽管黑格尔强调绝对精神中的自我意识非常重要ꎬ可是却不注重生长出精神与意识的客观历史环境ꎬ只能 就精神论精神㊁就意识论意识 ꎮ马克思恩格斯则看准了其问题的关键ꎬ指出其最终结果ꎬ只不过是 消融在 自我意识 中或会化为 怪影 ㊁ 幽灵 ㊁ 怪想 等 ꎮ[2]172深入认识文化教育唤醒民族意识ꎬ还得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注重客观历史的唯物史观ꎮ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中ꎬ世界列强曾经推行了广泛的对外侵略扩张ꎬ诸多民族由此遭受了深重的民族危机ꎬ这才是激发近现代人类历史中蔚为壮观的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客观历史根源ꎮ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ꎬ激发民族意识觉醒ꎬ则是通过一种自我与他者两两相对的二元认知模式形成的ꎮ自我意识的形成ꎬ需要自我与他者两两相对的二元相对认知ꎮ黑格尔曾经在其«精神现象学»中ꎬ通过主奴之间两两相对的主奴理论ꎬ阐释了主奴之间自我意识的形成ꎬ在于主奴之间两两相对的二元对立认知原理ꎬ但黑格尔并没有将其具体扩展到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ꎮ具体到民族意识ꎬ同样存在着一个自我与他者两两相对的二元相对认知原理ꎬ民族危机中入侵的列强作为他者ꎬ激发了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ꎮ对此ꎬ中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在论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中ꎬ则做出了非常清晰的阐释ꎮ费孝通先生指出: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ꎬ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ꎬ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ꎮ[6]172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ꎬ 你来我去㊁你去我来㊁你中有我㊁我中有你 ꎬ由此融合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ꎮ可是近现代以来ꎬ中华民族遭受了列强入侵的巨大民族危机ꎬ近现代入侵的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的二元相对ꎬ激发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ꎮ既然如此ꎬ在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中ꎬ依靠文化教育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ꎬ也得需要文化教育广泛地启迪民族成员ꎬ认清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的客观历史境遇ꎮ这不仅在中华民族近现代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难时期ꎬ有着广泛的具体表911.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文化论坛㊀2016年㊀第5期JiaoYuWenHuaLunTan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现ꎬ这扩展到近现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整个世界历史浪潮ꎬ也是如此ꎮ例如费希特发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ꎬ其是通过相应的文化教育活动ꎬ唤醒德意志的民族意识与激发德意志民族精神ꎬ但追根溯源ꎬ拿破仑大军入侵为德意志民族带来的民族危机ꎬ才是重要的客观历史根源ꎮ二、扩展人们通过认知客观世界ꎬ不仅会在主观人心中形成各种意识ꎬ还会以各种意识为起点ꎬ形成主观人心中相应的情感世界与伦理价值观念ꎮ近现代人类历史中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ꎬ不仅会通过一种二元对立认知的方式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ꎬ还会以觉醒的民族意识为起点ꎬ进一步塑造出主观人心中相应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ꎮ就民族情感来说ꎬ人非草木ꎬ孰能无情ꎬ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属的民族ꎬ民族会由此发展成为人们内心世界中重要的情感寄托对象ꎬ人们既会为民族的发展成就而自豪ꎬ也会为民族遭受的危难而忧伤ꎬ人们所在的民族共同体ꎬ总是会牵动着人们的喜㊁怒㊁哀㊁乐㊁愁等各种内心情感活动ꎮ人心世界中除了各种情感之外ꎬ也还存在着各种伦理价值观念ꎮ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属的民族ꎬ也会发展出民族气节与民族大义等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ꎬ其支撑着人们为民族积极奉献和承担责任ꎬ民族也成为了人们重要的人生价值奉献对象ꎮ人们以觉醒的民族意识为起点ꎬ扩展出来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ꎬ构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ꎮ其中费希特与黑格尔在解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ꎬ对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ꎬ也进行了诸多阐释ꎮ例如费希特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就论述到: 对自己民族的爱ꎬ首先是尊重㊁信赖和喜爱自己的民族ꎬ对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ꎬ其次是为自己的民族活动㊁效力和献身ꎮ [4]372可以看出ꎬ费希特所说的 对自己民族的爱ꎬ尊重㊁信赖和喜爱自己的民族ꎬ对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 ꎬ主要针对的是人们的民族情感ꎻ费希特所说的 为自己的民族活动㊁效力和献身ꎬ 则是针对人们的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ꎮ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分析民族精神ꎬ针对民族情感ꎬ主要表现为特别注重人类主观世界中的热情ꎮ黑格强调: 假如没有热情ꎬ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ꎮ [5]21至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ꎬ与之极为类似的ꎬ则是人心中广泛存在着为所在家庭积极奉献和承担责任的家庭伦理价值观念ꎮ黑格尔论述民族伦理价值观念的方法ꎬ也是从 家庭的道德 着手ꎬ再扩及到民族的伦理道德ꎮ对此黑格尔具体论述到: 家族已经进展到了种族或者民族的地位ꎬ所以其中的团结已经不再是爱和信仰的单纯组合ꎬ而已经成为一种服务的联系ꎮ我们首先要研究 家庭 的道德ꎮ [5]39在论述了人们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从家庭到民族的扩展过程后ꎬ黑格尔也强调了民族精神是从 家庭精神 演变而来ꎬ对此就指出: 家庭精神 家神 形成了一个实体存在ꎬ无异于国家内的 民族精神 ꎮ[5]39既然人们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ꎬ构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ꎬ因此文化教育塑造人们的民族精神ꎬ还得依靠文化教育ꎬ塑造人们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ꎮ文化教育塑造人们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ꎬ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方式ꎮ诸如费希特与黑格尔这样的哲学家ꎬ运用的是哲学的方法及其文化教育方式ꎮ除此之外ꎬ文学中的民族文学㊁历史学中的民族历史㊁以及地理学中的人文地理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ꎬ也通过其各自学科的文化教育方法ꎬ广泛地塑造着人们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ꎮ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方式ꎬ民族意识㊁民族情感㊁民族伦理价值观念等ꎬ逐步由民族的知识分子扩展到无数民族成员的主观内心之中ꎮ具体到近现代遭受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中ꎬ依靠诸多的文化教育方式塑造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ꎬ也有其具体表现ꎮ所谓 危巢之下㊁安有完卵ꎬ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中ꎬ无数的民族成员的客观现实命运ꎬ则是患难与共ꎮ民族危机中依靠诸多的文化教育方式ꎬ塑造出来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伦理价值观ꎬ首先根源于民族成员意识到民族是一个 同呼吸㊁共患难 的命运共同体ꎮ以此为前提ꎬ民族危机中人们的民族情感ꎬ既广泛表现为对深重民族危机的忧虑与悲愤ꎬ也广泛表现为对入侵外敌同021. All Rights Reserved.唐书明: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塑造民族精神 区域教育文化纵横仇敌忾㊁视死如归的慷慨与悲壮ꎻ民族危机中人们的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ꎬ其中的民族气节与民族大义ꎬ既广泛表现为民族成员对民族的忠贞不渝ꎬ也还广泛表现为对入侵外敌的英勇不屈ꎬ并汇聚成为民族精神中的浩然正气与大义凛然ꎮ三㊁作用可以看出ꎬ诸如费希特与黑格尔等近代德国哲学家注重的民族精神ꎬ具体表现为人们主观的民族意识㊁民族情感以及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ꎮ近现代人类历史中的民族意识觉醒㊁民族情感高涨㊁民族伦理价值观念渐入人心ꎬ尽管蔚为壮观ꎬ但也是 梅花香自苦寒来 ꎬ其是从遭受外敌入侵的深重的民族危机中磨砺出来ꎮ民族危机中的文化教育ꎬ尽管百般艰辛ꎬ却是磨砺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ꎮ诸如费希特与黑格尔等近代德国哲学家注重民族精神ꎬ则是看到了民族精神蕴含着的巨大精神能量ꎮ其中费希特在«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就强调: 争得胜利的既不是臂膀的强壮ꎬ也不是武器的精良ꎬ而是心灵的力量ꎮ [4]80黑格尔则宣称: 现实的国家在它的一切特殊事务中 它的战争㊁制度等等中ꎬ都被这个 民族精神 所鼓舞ꎮ [5]49近现代人类历史中列强推行广泛的对外侵略扩张ꎬ但物极必反ꎬ其又激发了被侵略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㊁民族情感高涨㊁以及广泛的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ꎬ并成为了反抗外敌入侵㊁谋求民族解放的巨大精神能量ꎮ正是民族危机中磨砺出来的民族精神ꎬ激发了无数民族成员 地无分南北㊁年无分老幼 ꎬ积极投身于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运动ꎬ并成为了民族危机中民族救亡图存的精神支柱ꎮ民族精神发挥的巨大精神能量ꎬ也具体表现为无数民族成员团结与凝聚的能量ꎮ其中黑格尔在阐释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就论述到: 在世界历史的行程中ꎬ一个特殊的民族精神应该当做一个 个人 ꎮ [5]49尽管人各有心ꎬ心各有见ꎬ但通过文化教育广泛塑造的民族精神ꎬ则是民族成员在意识㊁情感㊁价值观念等领域的万众一心ꎮ所谓 人心齐㊁泰山移 ꎬ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ꎬ催生了民族危机中民族成员反抗外敌入侵的无数英勇事迹ꎬ其共同的人心所向ꎬ则是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ꎮ黑格尔在阐释民族精神的过程中ꎬ还特别强调: 过去一切并没有消失ꎬ因为 观念 永远是现在的ꎬ 精神 是不朽的ꎮ [5]73遭受外敌入侵的深重民族危机中磨砺出来的民族精神ꎬ在谋求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中ꎬ具体表现为反抗外敌入侵的无数英勇事迹ꎬ在谋求民族富强的民族复兴中ꎬ也具体表现为民族成员在各行各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奉献ꎬ民族精神仍然是民族复兴的巨大精神能量ꎮ所谓 多难兴邦 ꎬ民族复兴仍然需要人们凝聚民族意识ꎬ也需要人们对民族的深厚情感ꎬ还需要人们广泛的努力创造㊁积极奉献的民族伦理价值观念ꎮ文化教育则是薪火相传ꎬ延续不断地塑造与传承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ꎮ参考文献:[1]㊀埃里克 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M].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ꎬ2000.[2]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2.[3]㊀里亚 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M].王春华等译.上海:三联书店ꎬ2010. [4]㊀费希特选集第五卷[M].梁志学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06.[5]㊀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ꎬ2009.[6]㊀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ꎬ2006.(责任编辑㊀蒲应秋)121. All Rights Reserved.。
塑造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塑造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民族传统教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凝聚着民族文化水平、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夺目的明珠。
它所蕴涵的文化内质是在少数民族的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是通过人类在后天学习时取得的经验、技能和知识。
民族传统教育始终离不开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感情,体现出各族人民群众建立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这种教育观中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和自豪。
人们在参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不但传承和发展着伟大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该文化形态又能深深地渗透到民族心理、民族意识之中,对其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
(一)民族精神培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打牢全民动员的社会响应基础民族精神培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因为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受着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条件的制约,也受到民族历史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
它的生长演化需要国家的教育引导以及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民族精神培育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承担得起的,需要在国家的主导下,结合国防教育等形式,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育,综合治理,形成国家、军队、学校、社会、家庭五位一体的民族精神培育体系。
尼尔•弗格森说:“如果缺乏将经济成果转化为军事硬件的政治机制,或者公众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则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只是潜在的权力,并不完全等于拥有权力。
”他认为“权力”要实现,即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有良好的政治制度,另一个就是要有一个能使全国人民“关心公共事务”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民族精神。
从以色列民族精培育和战争动员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道理在战争动员领域也同样适用,即要实现快速高效的动员,不光要制定有完善灵活的动员机制,还必须用民族精神统领全国人民思想,使大家都来“关心”战争动员----这一对现代战争进程及至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共事务”。
政史结合话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政史结合话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每当讲到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我心中就会涌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和自豪!如何让这些90后的青少年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情结,我认为政史结合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是一部鲜活的教材,从史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无疑会极具说服力,也最令学生们信服,而且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是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理解这一内容,可以和中国古代史结合。
明朝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这两个史实就体现了团结统一,当然还有岳飞、辛弃疾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史料,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及后来开通的丝绸之路、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史实都体现了爱好和平,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等体现了勤劳勇敢,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著《史记》等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教师可对这些史实做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人物的功绩是什么?他们所作的历史事件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概括出这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另外,还可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中国古代史中体现民族精神的其他史料。
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教材上对民族精神的这一重要性没有展开来讲,如果结合中国近代史来讲解,那么同学们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奋斗史。
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面前没有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上、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靠的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布斯鲍姆 曾经感慨 到: “ 若 想一窥近两世纪 以降
的地球 历史 , 则非从 ‘ 民族 ’ ( n a t i o n ) 以及 衍 生 自民 族 的种 种 概念人 手不 可 。 ” [ 1 ] 1 在 由 民族 衍 生 的诸 多
德国一些哲学家经营的“ 绝对精神” 。 民族精神则是
其 中 的重要 内容 。
泛的对外侵略扩张 . 诸多民族 由此遭受 了深重 的民
族 危 机 。本 文 主 要 选 择 民 族 危 机 中文 化 教 育 塑 造
族性的‘ 精神发起者 ’ 之一” 和“ 德意志精神” 最宝贵
成果 之 一 ” 。 3 卯 费 希特 注重 的 民族 精神 , 不 仅 对 德 意志 民 族 非 常 重 要 , 这 扩 及 到 其 他 民族 。 同 样
仅 仅是 教 育 , 而不 是 其他 可 能拥 有 的 手段 。 ” [ 4 ] 3 。 费
那 么文化 教 育 究竟 怎样 唤 醒 民族 意识 ?对 此 , 尽 管黑格 尔 强调绝 对 精 神 中 的 自我 意识 非 常 重要 , 可是 却不 注重 生 长 出精 神 与 意识 的 客观 历 史 环境 ,
如此。
民族精神的内在过程进行初步探究。
一
、
起 点
费希特在《 对德意志民族 的演讲》 中, 还 高度强 调了依靠文化教育塑造 民族精神 的重要性 。纵览 《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十多讲 的标题 , 一半 的内容
是 论述 其倡 导 的新 教 育 , 另 一 半 的 内容 则 是 论 述 德
例如 , 近代德 国哲学家费希特就特别注重 民族 精神 , 费希特的《 对德意志 民族 的演讲》 , 被后 世一 些学者称为“ 民族主义的《 圣经》 ” , 其主要内容就是
强 调 民族精 神对 德 意 志 民族 的重 要 性 , 费 希 特 及 其 《 对 德意 志 民族 的演 讲 》, 也被 “ 视 为 新 的 德 意 志 民
探究 文化 教育 塑造 民族 精 神 的 内在 过 程 , 首 先 需要 探究 民族 精 神 这 个 语 言 概 念 名 称 的 运 用 过 程
与相关 内涵。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 3 0
基金项 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 0 1 5年 西部 项 目“ 欧洲 民族史观认知 民族之 间战争历史 的方法 变化研 究” , 项 目号 1 5 X S S 0 0 2 。 作者简介 : 唐 书明( 1 9 7 3 一 ) , 男, 贵州湄潭人 , 贵州大学历史与 民族文化 学院 副教授 。主要研 究方 向: 文化史与地方史。
教 育文 化论坛
2 0 1 6 年 5期
民 族 危 机 中 的 文 化 教 育 塑 造 民 族 精 神
唐 书 明
( 贵州大学 历史 与民族文化学院 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
要: 民族精神具体表现 为人们 的 民族意识、 民族情 感、 民族伦理价值 观念等 。在 近现代遭 受列强入侵 的民族危
概念 中, 民族精神这个语 言概念名称被人们广为运
用 。同样 , 文化 教 育 是 塑造 人 们 民族 精 神 的 重要 方 式, 也被 一些 学者 广 泛 提 及 。但 文 化 教 育 究 竟 怎样 塑造 民族 精 神 ?对 此 目前 国 内外 学 界 缺 乏 深 入 细
致 的研究 。近现代 人 类 历 史 中 , 世 界 列 强 推 行 了广
机 中, 文化教 育塑造 民族精神 , 首先通过入侵 列强与民族的二元对立认知 , 唤醒人 们的 民族意识 . 以此为起 点进一 步 塑造民族成 员同仇敌忾等 民族情感 与保 家卫 国等 民族伦理价值观念 . 为救亡 图存的 民族解放运动提供精神 支柱。
关键 词 : 民族 危 机 : 文化教育 ; 民族 精 神 中图分类号 : G 4 0 — 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7 6 1 5 ( 2 0 1 6 ) O 5 一 叭1 8 — 0 4
性, 是黑 格尔 反 复论 述 的重 要 内容 。其 中黑格 尔 就
史 观 。在 近现 代人 类 历 史 中 , 世 界 列 强 曾经 推 行 了 广泛 的对外 侵 略扩 张 , 诸 多 民族 由此遭 受 了深 重 的
只 能“ 就精 神论 精 神 、 就 意 识论 意识 ” 。马克 思 恩 格
希 特在 《 对德 意志 民族 的演 讲 》 中倡 导 的新 教 育 , 即 是 能够 塑造 民族精 神 的文化 教育 。 和 费希 特 一 样 , 黑 格 尔 也 特 别 注 重 民族 精 神 ,
斯则 看准 了其 问题 的关 键 。 指 出其 最 终 结 果 , 只 不
・
1 1 8・
唐 书明 : 民族危 机 中的文 化教育 塑造 民族精 神
意 志 民族精 神 的 重要 性 , 两者 合二为一 , 则 是 文 化 教 育对 于 塑 造 德 意 志 的 民族 精 神 非 常重 要 。对 此 费 希特 也具 体指 出 : “ 能 够 拯救 德 意 志 独立 性 , 绝 对
过是 “ 消 融在 ‘ 自我 意 识 ’ 中或 会 化 为 陉影 ’ 、 ‘ 幽
灵’ 、 “ 怪想” 等” 。 _ 2 J 1 深 入 认 识 文 化 教 育 唤 醒 民 族
意识 . 还得 遵循 马 克思 恩格 斯 注历史哲学》 那篇冗长 的导论 中, 民族精神的重要
D OI : 1 0 . 1 5 9 5 8 / j . c n k i . j y w h h . 2 0 1 6 . 0 5 . 0 2 6
当代 英 国著 名 马 克 思 主 义 历 史 学 家 埃 里 克 ・
态》 这部 经 典 文 献 中 , 就 称 以黑 格 尔 为 典 型 的 一 些 近代 德 国哲 学家 “ 以经 营 绝对 精 神 为生 ” 。 『 2 ] 1 鸵 近 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