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2课 对外开

合集下载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的成绩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以及制度优越性等方面的理解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试题附答案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试题附参考答案选择题: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2.1977~1978年,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导致“徘徊”的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历史功绩是①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②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③提出了拨乱反正、平反昭雪的决定④为实现建国后党的伟大转折奠定思想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4.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

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5.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①百家争鸣②新文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7.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这三次巨变指的是()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⑤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法律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及意义?(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其表现有哪些?)你知道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那一天我们一般举行哪些活动?答:(1)成就: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2)意义:这些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3)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12月4日,那一天政法部门会在街头设点接受市民有关法律问题的咨询,媒体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等。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请你回答出有关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而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是什么?并说出这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答:(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八大:1956年,内容: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的主题,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从邓小平理论的提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三个方面展开,全面展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经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经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认识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宝贵经验,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 十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 副本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 十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 副本

学习内容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总第10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4月12 日备课人:郑琰授课人:上课时间:月日学习目标1.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形成过程2.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学习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学习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学习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修改栏)一.目标展示(一)导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

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追寻着伟大领袖邓小平的足迹,共同探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出示学习目标二.导学导练目标导学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目标导学二: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一)中共十六大1.简述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基本情况。

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怎样的建设目标?在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读课本回答:党章的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中共十七大1.中共十七大的基本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奋斗》的报告。

2.读课本,说说:会议的内容。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推动,促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提示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九课 改革开放 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平反 民主和法制的加强 立法 影响
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文革的影响 政治问题 领导体制 社会问题 平反冤案 群众的要求 纠正思想 问题讨论
课后练习 思想上 彻底否定“两价凡是” 彻底否定“两价凡是”的方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 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上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改革开放 策。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始于1921年 1982年起, 1921 年起 党代会 始于1921年,自1982年起,每五年一次
名 称 中国共产党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 用
选举中央委员会、确定路线、方针、 选举中央委员会、确定路线、方针、政策 等
中央委员会
选举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后补委员 选举中央政治局常委
任期称“ 任期称“届”,每年开一到两次会议,称全会 每年开一到两次会议,
城市改革
时间 重点
重点在国有改革
1985年 1985年。 国有企业 改革所有制
前期
实行政企分开 改革分配制度 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
后期 对小型企业——加快企业改革步伐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 对小型企业
开放
目的是吸收侨资、外资, 目的是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 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课标要求:(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6)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基础知识自主回扣: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召开:时间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 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强立法建设: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1986年,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改革开放1、家庭联产责任制(1)内容:安徽______农民首先实行分田_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后来农村逐步实行______________(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起步_____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扩大: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国有企业改革(1)第一阶段:从___年起,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阶段:从___年起,中共十四大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三、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要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行改革开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共十二大: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5)1992年南方视察: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才是硬道理 .2.地位的确立(1)199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97年______________合作温故: 中考真题体验1.(2009.泉州)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文化大革命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2008.福州)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螯亚洲论坛2008年会开幕式演讲中说,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人教部编版2017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2017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22张PPT)
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
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82年后又先后四次修定更加完善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P23
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为人大、人代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 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 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 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的意志和利益。各级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样便于联 系群众,使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人民政协
社会主义劳动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最 广 泛 的 爱 国 统 一 战 线 组 织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一个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牢记
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的加强
违法者无论是官是民,无论在职位高低,一律绳之以法
目的:
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问
题,为了加快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推 进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深化改革 的重要保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了解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史实。

2.探讨对外开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学习难点:中国加入WTO的必要性。

学法提示:材料阅读、对比分析。

一、导入示标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演变,汉唐宋元明(前期)的开放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朝闭关锁国导致了落后挨打。

建国后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左”的错误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封闭孤立的状态.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建国30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不开放不行”。

二、自学质疑
(一)预习检测: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建立:年,国家正式设立、珠海、和四个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的创办成为和的前沿地区。

二、对外开放区域的扩大
1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我国又开放了、、、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还开辟了、、和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3对外开放新局面:后来,1988年,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开放上海,这里很快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

4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由沿海向沿边、沿江和内陆纵深地区推进。

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的全方位、、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年,我国加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不然的重要标志。

(二)质疑问难:
三、探究交流:
合作探究
探究一
1.《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20世纪80年代的开放,“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请回答:
(1)述材料的两次开放在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各具什么特点?
(2)析两次开放各自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变化产生的影响。

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为深圳经济特区的题词。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用深圳发展的事实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和深圳同时期建立的经济特区还有哪些?
(1)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拨乱反正秉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开创社会主义特色道路。

下列描述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三大改造奠基础
B、一五计划
C、经济特区显活力
D、经济转型新机遇
2、区别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的标准是()
A、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
B、是否只是部分开放
C、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是否是主权完全独立的国家
3、我对外开放30年来形成了多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其中闽南三角区位于()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海南省
D、浙江省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引进外资
B、引进外国企业管理经验
C、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D、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哪四个城市;1988年又把哪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

(2)从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什么?
(3)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
了新的对外开放格局。

请问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五、学习感悟:
根据前所学的各时期、各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并结合中国的对外开放你对此有何感想?请写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我想说:
第12课对外开放
二、自学质疑略
三、探究交流:
探究一:
(1)不相同,前者为被列强侵略被迫开放;后者为主动开放;
前者为半殖民半封建性质,后者为独立自主开放。

(2)前者被迫开放,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后者开放使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探究二:
(1)①深圳原先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后,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广东的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2)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四、训练反馈:
1-4C D B C
5. (1)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新设海南经济特区。

(2)既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

(3)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