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减排效应及污染治理投入的影响
碳排放减少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评估
碳排放减少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评估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碳排放减少政策成为许多国家积极推行的重要措施。
碳排放减少旨在减少工业和能源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并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然而,这些政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将评估碳排放减少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首先,在评估政策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时,需要关注工业部门的自身特点和脆弱性。
不同工业领域的碳排放程度和减排潜力存在差异。
例如,重工业行业(如钢铁、水泥等)的碳排放往往较高,减排潜力相对较大,而轻工业行业(如纺织品、食品等)的碳排放较低,减排潜力相对较小。
因此,在制定碳排放减少政策时,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减排潜力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以确保工业部门的稳定发展。
其次,碳排放减少政策可能对工业发展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严格的碳排放减少政策意味着企业需要采取额外的减排措施,例如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更清洁的能源等,这将带来额外的成本负担。
企业可能需要投资于技术改进、设备升级和培训员工等方面,以满足政策要求。
这些成本增加可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政府在制定碳排放减少政策时应该平衡减排目标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持等手段,减轻企业的负担。
第三,碳排放减少政策可能对创新与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
为了满足减排要求,企业需要寻找更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技术,这将推动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创新。
例如,企业可以引入新型清洁能源设备、改进生产工艺并探索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等。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碳排放,还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技术研发基金、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措施,促进企业在减排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从而推动工业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第四,碳排放减少政策可能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工业发展。
随着碳排放减少政策的实施,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低碳产品和企业的需求可能增加。
新发展阶段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新发展阶段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
中国政府也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新发展阶段,工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就此进行探讨。
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性1. 应对气候变化: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 推动经济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三、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1. 能源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 技术创新:推动工业技术创新,开发高效、清洁、低碳的工业技术和产品。
3. 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4. 政策引导: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四、案例分析本报告将选取若干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和经验。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和政策引导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2. 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企业应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和参与度。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工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创造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工业化带来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平衡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引人深思的话题。
一、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杂质和污染物质通过工业排放口进入大气中,污染了大气层。
同时,工业废水、工业废渣、有害的化学品等也会污染水源和土壤。
工业发展除了造成环境的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污染之外,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
例如,在建设工业园区和城市工业区时,需要大量开垦土地,这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而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也是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之一。
二、环境调控的措施面对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环境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来进行环境调控。
政府方面,应该建立一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加大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加大工业节能减排方面的推广和宣传力度。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经济手段,如对污染企业进行罚款,对非污染企业进行奖励等,通过经济激励达到环保的目标。
企业方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环境保护体系,采用无污染生产技术,开展环境治理与修复工作,积极开展工业废物回收、废水处理等环保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社会方面,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组织的建设,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为环境保护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工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兼容的。
工业园区应该建立环保意识牢固的企业,引入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也需要引进环保产业,通过环保产业的发展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环保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环境样板区和环保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在这些地区进行投资和建设。
工业污染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业污染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分析工业污染对社会和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健康和环境角度来分析工业污染的影响,并探讨减轻工业污染的措施。
一、经济影响:1.1 工业污染导致生态破坏。
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弃物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了污染,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不仅使农业和渔业生产受到影响,还使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产业无法顺利发展。
1.2 工业污染加剧了资源浪费。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使用量巨大。
随着工业污染的增加,大量资源被浪费,对资源供应造成压力。
1.3 工业污染导致环境治理成本增加。
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需要进行治理和处理,例如废气净化,废水处理等。
这些治理成本不仅需要企业承担,还需要由政府和社会承受,给国家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额外负担。
二、健康影响:2.1 工业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具有致癌物质和致畸物质的性质。
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2.2 工业污染影响儿童健康。
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儿童对环境污染更加敏感。
长期暴露在工业污染环境下的儿童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智力发育迟缓等健康问题。
2.3 工业污染导致医疗支出增加。
由于工业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增加,人们需要增加医疗支出进行治疗。
这对个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三、环境影响:3.1 工业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
工业污染对水体、土壤和大气中的生物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威胁,使得一些动植物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这对生态平衡和生物链的完整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3.2 工业污染导致气候变化加剧。
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3.3 工业污染污染自然资源。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直接排放到水体和土壤中,导致水质和土壤质量下降,限制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土地的可耕种性。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申晨;李胜兰;黄亮雄【摘要】本文运用包含非合意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了1997-2013年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工业环境效率值以期考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而探索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方式对工业环境效率的作用效应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环境效率水平整体偏低,时间上呈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空间上呈“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命令-控制型规制手段、基于经济激励方式下“利用市场”、“建立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与区域工业环境效率分别呈“U”型、正向促进和不显著的关系;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两种渠道促进区域工业环境效率优化,对生产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影响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特性,且不同规制工具的影响机制渠道存在差异性.【期刊名称】《南开经济研究》【年(卷),期】2018(000)005【总页数】20页(P95-114)【关键词】环境规制;工业环境效率;结构效应;技术效应【作者】申晨;李胜兰;黄亮雄【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10018;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510275;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大国。
在国际环境外交和国内环保诉求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政府开始深刻反思长期以来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对外承担环境责任,对内力促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导向型的发展政策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用环境规制强化加快工业绿色转型的步伐已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工业的绿色转型既要在供给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又需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损害度(吴军,2009),其本质为优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称环境效率)。
现行的规制工具中,何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工业企业绿色转型?不同的规制手段通过何种机制“黑箱”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如何优化规制工具组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据此,以工业环境效率考察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融合度,基于此探讨我国当前的主要两类环境工具的影响效应以及内在机制是当前学界值得深究的问题。
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有哪些积极影响
节能减排对环境保护有哪些积极影响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节能减排作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策略,对环境保护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涵盖了从改善空气质量到减缓气候变化,从保护生态平衡到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
首先,节能减排能够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大气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许多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如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增加,还会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
通过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例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工业废气的治理等,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让我们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
以减少煤炭的使用为例,煤炭燃烧是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果能够用更清洁的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来替代一部分煤炭,那么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将会大幅减少,空气质量自然会得到提升。
其次,节能减排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能源的生产和消耗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通过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的总量,以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在交通领域,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出行方式,能够减少燃油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工业领域,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够在保持生产水平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些努力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降低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再者,节能减排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能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煤炭开采可能导致土地塌陷、水资源污染和破坏;石油开采可能引发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转型已成为各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其工业绿色转型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全球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现状、挑战与策略,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传统工业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主要政策和实践,包括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同时,本文也指出了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技术瓶颈、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为了推动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深入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绿色技术和产品,提高工业的绿色化水平。
完善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税收等手段引导企业绿色生产。
再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和问题,也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未来,随着全球绿色转型的加速推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研究和实践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国家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工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工业在绿色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政府在政策层面为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环保法规、政策和标准,中国政府推动工业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绿色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国工业在绿色转型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些传统工业领域,如钢铁、化工、造纸等,通过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污染物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2024年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动因、路径与效果分析》范文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动因、路径与效果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制造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绿色转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旨在分析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动因、路径及效果,以期为相关企业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动因1. 政策驱动: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环保政策,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2. 市场驱动: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需进行绿色转型。
3. 技术推动:随着科技的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技术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4. 资源压力:传统制造业对资源的消耗巨大,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绿色转型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路径1. 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如使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2. 技术创新:研发绿色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3. 产业升级: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升级,如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
4. 循环经济:实施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建立循环经济体系。
5. 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涵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四、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效果分析1. 环境效益:通过绿色转型,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2. 经济效应:绿色转型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增长,同时绿色消费市场的扩大为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3. 社会效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业企业为例,分析其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具体措施、成效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绿色转型的实践效果及可复制性。
五、挑战与对策尽管制造业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压力、市场接受度等挑战。
中国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中国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随着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排放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空气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负面影响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国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1. 大气污染物的增加:中国工业排放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和废渣,其中废气排放是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
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它们的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程度加剧。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
2. 健康问题的加剧:工业排放物中的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存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加剧。
特别是在工业密集区和城市地区,人们长期暴露在工业排放物中,患病风险更高。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工业排放中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导致地球气温上升,进而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等现象。
这些变化会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二、解决方案1. 强化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限制,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
同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2. 推动清洁生产:鼓励工业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环保设备和工艺,减少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
3. 提倡节能减排:通过推行能源节约政策和技术手段,减少工业生产中的能源消耗,从根本上减少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发展清洁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4.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结语:中国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然而,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空气、水资源、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探讨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
一、空气污染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燃煤、燃油和燃气排放的废气,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它们进入大气后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工业活动也产生大量的粉尘和颗粒物,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升高,形成雾霾天气。
二、水资源污染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和化学物质等,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会造成水质污染。
受污染的水资源对农田灌溉、饮用水供应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部分有机物和化学物质难以降解,长期积累在水体中还可能造成生态危害。
三、土地退化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的需求,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土地资源的浪费。
工业活动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土壤污染,使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
四、生物多样性减少大规模的工业化活动导致了森林砍伐、开垦,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因为栖息地的减少、环境的破坏而面临灭绝威胁。
同时,工业排放物对大气和水体环境的污染也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工业化的价值。
然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工业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个人要从自身做起,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鼓励绿色消费和节约型生活方式。
二、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使用。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以降低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三、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
中国工业化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
中国工业化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也越来越突出。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如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及产生大量垃圾等,这些都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工业化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1. 工业化进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近年来,大气污染一直是全国各地关注的重点。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废气排放量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工业企业的固体废弃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例如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明显增加。
解决方案:国家应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排放。
同时,政府应该更严格地执行环境保护法规,追责违法企业,让企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逐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2. 工业化进程对水环境的污染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而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也不断恶化。
工业企业大量排放废水,造成水质污染,高浓度的污染物含量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解决方案: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确保企业的排放达标。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环境保护,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3. 工业化进程对土壤污染的影响中国目前已经发生了许多地方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
经过调查发现,其中不少是与工业化进程有关。
工业企业的排放不仅对空气和水质造成污染,也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此外,还有部分工业企业随意倾倒废物,导致污染物渗入土壤。
解决方案: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工业企业环境监控体系,加强对工业废弃物的规范管理。
企业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并加强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向社会宣传企业环保成果。
4. 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许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开发和建筑等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大量采矿、开发和建筑工程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危害。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问题分析与减排对策建议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问题分析与减排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碳排放量巨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减排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中国制造业碳排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然后,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资料,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制造业碳排放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接下来,文章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减排对策建议,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方面。
文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为中国制造业的碳减排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现状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业的碳排放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碳排放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导致能源消费量大幅增加,进而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据统计,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占中国总碳排放量的比例超过30%,其中,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高碳排放行业是主要的碳排放源。
在制造业内部,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如钢铁、电力等,其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
而一些技术含量较高、能源消耗较少的行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其碳排放强度则相对较低。
这种行业间的碳排放强度差异,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业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制造业的碳排放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决定了其碳排放强度。
减碳措施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减碳措施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在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减少碳排放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策略。
减碳措施的实施不仅关乎环境的可持续性,也对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影响既包括短期的调整和挑战,也蕴含着长期的机遇和转型。
从短期来看,减碳措施可能会给一些传统的高碳产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例如,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行业可能会面临需求下降、市场份额缩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一些依赖高能耗、高排放生产方式的制造业企业,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满足更严格的碳排放要求,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短期内,这些企业的利润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从而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失业。
然而,从长期视角审视,减碳措施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首先,减碳推动了能源领域的创新和变革。
随着对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需求不断增长,相关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投资涌入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生产,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从能源设备制造到能源存储和传输,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减碳促使制造业向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
为了降低碳排放,企业不得不采用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这推动了制造业的升级和创新。
例如,汽车行业加速了电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了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尾气排放。
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了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再者,减碳也催生了新兴的服务业态。
碳交易市场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通过减排获得经济收益的渠道,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专业的碳交易服务机构。
此外,围绕节能减排的咨询、评估、监测等服务业也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减碳措施还促进了国际贸易格局的调整。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碳排放标准,对于高碳产品的进口设置了更严格的限制。
绿色经济转型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绿色经济转型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在当今时代,全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绿色经济转型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绿色经济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变革。
首先,绿色经济转型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传统的经济模式往往依赖于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这些能源的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而绿色经济转型则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些清洁能源的利用不仅降低了对有限化石能源的依赖,还显著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以太阳能为例,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开始安装太阳能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从而减少了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降低了碳足迹。
风能发电场也在不断扩大规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清洁电力。
其次,绿色经济转型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传统经济中,资源往往被一次性使用,然后被废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而在绿色经济模式下,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成为了重要环节。
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废旧物品能够被有效地分类、加工和再利用,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所带来的土地占用和空气污染。
同时,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生产方式,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小化浪费。
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采用了精益生产方法,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和次品的产生。
再者,绿色经济转型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绿色经济的浪潮下逐渐失去竞争力,而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农业等新兴绿色产业则蓬勃发展。
这些绿色产业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带动了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人才投身其中。
生态农业则强调绿色种植和养殖方式,生产出无污染、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我国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研究课题
我国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一、研究背景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也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化工产业需要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环保意识,优化生产过程,推动节能减排。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
二、现状分析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化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
2019年,我国化工行业总产值达到15.7万亿元。
2.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2018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9.3%,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为2.6%;水质达标率为93%,但仍有少数地区水质严重超标。
3. 能源消耗高、排放量大我国化工行业能源消耗量较高,同时也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2019年,我国化工行业能源消耗总量为2.5亿吨标准煤,CO2排放量为1.4亿吨。
三、发展战略1. 推动绿色化生产绿色化生产是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废弃物减量化处理等目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2.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是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保障。
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3. 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能源消耗总量下降、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等目标,推进节能减排。
4. 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政策支持为了促进我国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例如,《关于推进绿色制造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政府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持。
中国的环境问题工业化带来的代价
中国的环境问题工业化带来的代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化虽然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本文将探讨工业化对中国环境所带来的代价,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方面。
1. 空气污染工业化产生的废气、工业排放物和汽车尾气等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大量燃煤和燃油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引发了酸雨和雾霾等严重问题。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还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质量。
2. 水污染工业化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水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农业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会通过农田排水进入水体,引发水质问题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3. 土壤污染工业化带来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固体废物和农药残留,导致了土壤污染问题。
这些污染物积累在土壤中,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品质,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长期的破坏。
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农民的生计和食品安全带来了威胁。
4. 生态系统破坏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影响,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海造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
同时,工业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的枯竭和不可持续利用。
5. 全球环境影响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不仅对本国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对全球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总结:工业化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以及生态系统破坏是工业化带来的主要代价。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绿色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持续改善。
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工业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人类从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资源的过度消耗、工业污染和气候变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
一、资源的过度消耗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要也越来越大,不仅需要大量的能源、水资源,还需要原材料、矿产等资源。
然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资源的过度消耗已经成为威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首先,能源的过度消耗是工业化进程对环境产生影响最为显著的表现。
能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到地球生态平衡。
此外,大量能源的消耗也会导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不足,推动了国际间的角逐争夺,加剧了能源的国际化竞争。
其次,大量的水资源也在工业化进程中被严重浪费。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这些水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被污染,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减少。
尤其是在工业污水直排的情况下,水资源的污染更加严重,使得使用水资源的环境风险更大。
二、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工业化进程对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影响。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到空气、水域和土壤中,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首先,空气污染是由工业化进程带来的主要问题之一。
工厂排放的废气包括二氧化硫、氧化亚氮和颗粒物等,它们会在大气中形成有害物质,进而导致雾霾天气、酸雨等破坏环境的现象。
此外,工厂排放的臭氧等有害气体也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其次,工业污染对水资源的污染也是引人关注的问题。
工业生产所使用的水大量排放到水域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包括工业废水、有机溶液、有害金属等,会对水域中的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甚至使得水域的生态平衡产生动荡。
对于人类的健康而言,长期饮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源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三、气候变化工业化进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略。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
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摘要: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球的环境也以每年递增之势快速恶化,人类面临着维护生态环境的巨大挑战,以下是我对地球工业发展下环境的现状及治理所作出的一些分析。
关键词:工业发展; 环境;治理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dustry,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he earth’s environment and incr easing every year the trend of rapid deterioration,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ge challenges, the following is I to the earth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to some analysis.Keyword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management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生产力迅速发展,伴随着工业发展而来的是一系列令人吃惊的事实:全世界每年消耗掉的矿物燃料,本世纪初不足15亿吨,到70年代已增至80亿吨!人类每年在实验室种制造出成千上万种新化学品,并投入生产、使用。
有毒物质年产量达400万吨,他们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积累和转化;南极大陆冰原覆盖,荒无人烟,但从生活在那里的企鹅体内也检测出滴滴涕;在北极附近的格陵兰的冰盖层中,近几十年铅和贡的含量不断上升,可以说污染已无所不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了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工业革命和环境问题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生态环境的破坏,时间大约从人类出现开始直到工业革命。
自主减排措施
自主减排措施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主减排措施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采取的重要行动。
通过实施自主减排,不仅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而且对于促进经济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措施1.能源结构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是自主减排的重要措施。
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工业减排:工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强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3.交通运输减排:交通运输业是另一主要碳排放源。
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公共交通出行、优化交通布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
4.建筑节能:建筑领域碳排放占比较高。
推广节能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能效标准、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建筑碳排放。
5.森林碳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碳汇能力,通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达到减排效果。
三、实施路径1.制定减排目标: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自主减排目标。
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2.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自主减排行动。
同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3.科技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节能减排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4.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经验,提高自主减排水平。
5.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习惯。
全球视野下的碳达峰碳中和及对我国的启示
全球视野下的碳达峰碳中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绿色发展是全球共识从国际来看,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发韧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不仅带来西方国家财富的迅速积累,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灾难,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公害事件频发。
上世纪60年代,英德法等国开始绿色与环保运动。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蕾切尔•卡逊女士发表《寂静的春天》,深入描述了农药对于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引起美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随后各国纷纷立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工业革命的另外一个负面影响是,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排放的温室气体正在成为人类发展的另外一个威胁。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成为推动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随着排放量不断累积,海平面上升,热浪、野火及低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不断增加。
如果不采取行动,世界的平均表面温度将继续上升,本世纪可能上升超过3摄氏度。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16年1月1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正式生效。
在今后十五年内,随着这些新目标普及所有国家,各国将调动所有力量实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战胜不平等和遏制气候变化等目标。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在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
所有国家同意努力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2摄氏度以下,考虑到全球变暖的严重风险,尽量限制在1.5摄氏度。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在全球排放的份额不断增加,基于自下而上的自主贡献模式逐步取代原有的自上而下的减排模式,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基础上,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各个国家分别提出各自的减排方案,以满足巴黎协定中要求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全球目标。
从目前各国的减排路径来看,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密切的关系。
一是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置条件,只有在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碳中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ONOMIC REVIEW
总第 194 期
中国 工业 绿色转 型的 减排效应 及 污染治理投入 的 影响
王 勇 刘厚莲
*
摘要: 减少污染排放是中 国工 业绿色 转 型的 关键 和 基 本 目 的, 本文 分 别 从工 业结构和行业内两个层面考察中国工 业绿色 转 型的 基 本态 势。应用 Sun ( 1998 ) 的 完全分解方法, 将工业废气和 废水 的 排放 分解为 规 模效应、 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 结果表明: 行业内的绿色转型是减少污染排放的主要 推 动 力量, 而 工 业 结构 转 型的 贡献较小, 但是工业结构绿色 转 型对 于 减 少 废气 排放 的 作 用 相 对 更 加 明 显。 本文 进一步通过构建面板 VAR 模型, 检验 了工 业污染 源治 理 投 资、 清洁生 产 投 资 以 及 “三同时” 投 资 三 种模 式 对 中 国工 业绿色 转 型的 冲击 作 用, 发 现清洁生 产 投 资 和 “三同时” 投资更有助于行业内的绿色 转 型, 而三 种 污染 治 理 模 式 对工 业 结构 转 型 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度 污染 行 业 产 值份 额的 变 动上, 重 污染 行 业 尤 其 是工 业 废气排放的治理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 减排; 污染治理; 面板 VAR
转移来减少污染排放并不现实。因此, 对于中国来说, 污染排放的减 少 主要 体现 在 行 业 内 的 污染排放强度降低和工业结构 逐 渐 向 低 污染 行 业 倾斜 两 个 层 面, 即 实现 行 业 内 和工 业 结 构 的绿 色 转 型 , 这是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主要内容。当工业结构 保持 不变 时, 降低行 业 污染 排 放强度能够减少整体的污染排放量, 但是如果工业结构中重污染 行 业 的 比 重 同时 上 升, 就有 可能抵消行业污染排放强度降低的减排效果, 甚至带来整体污染排放的增加。 ① 除了 收 入水平提 升 引致 的 内 在 减 排 动 力 之 外, 污染治 理 是推动工 业 绿 色 转 型 和减 少 污染排放的重要力量。一方面, 污染治 理设 施的 投 入, 不 管 是 末 端治 理 还是 清 洁 生 产 过 程, 都会明显降低污染的排放强度; 另 一方面, 污染治 理 政策会 淘汰 高 污染 行 业 的 落 后 产 能, 关 “腾笼换鸟” 停并转高污染企业和抑制这些企业的进入, 起到了 的作用。为了减少污染 排 放, 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污染治 理 政策。 但 总体来 说, 仍然 是 以环境 投 资 为 主, 主要 包括: 企业 “三同时政策” 、工 业 污染 源 的 限 期 治 理 以 及 环境影响 评 价等等。 那么, 污染治理的 这些工 业污染治理措施能否有效地减少污染? 其关键在于当前的工业 污染治 理 能 否 促进 中国 工 业 的绿 色 转 型 , 即降低行业污染排放强度和推动工业结构清洁 化。 基 于 这种 逻辑, 本 文 主要 回 答以下问题: ( 1 ) 从污染排放的角度来讲, 中国当前的工业绿色转型呈现怎样的态势, 行业内 和工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分别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2 ) 当前的污染治理是否有助于工业绿 色 转 型的实现和污染排放的减少? 对于 这 些问题 的 阐 释, 有 助 于 从 污染 排 放的 视 角 厘 清 中国 工 业绿色转型的基本特征, 积极发挥污染治理在工业绿色转型和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18
2015 年第 4 期
的缺失, 并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率 已 经 处于 较 低 的 水平, 所以 本 文分 别 以 1998 - 2012 年 各 行业单位产值的废水和废气排放强度均值大小来判断各行业的污染程度。 表 1 中污染最轻的行业排在第一位, 污染最重的行业 排 在最 后染行业、 将排名 在 13 - 24 的 行 业 确 定 为 中 污染 行 业, 剩 下 的 确 定 为 重 污染 行业, 分别考察这三类行业平均产值份额的变化①。 表1 分别以废水和废气排放为标准衡量的不同行业污染强度排名
“U ” 型 关 系, 即环境库茨涅兹曲 线, 但 是 很多 研究 ① 这里指的是污染排放与人均收入水平所呈现 的 倒 “U” 如蔡昉等( 2008 ) 都证明了中国目前大多数省市依然位于倒 型曲线的左边, 单纯的人均收入提升 并 不 足 以迎来库兹涅茨转折, 此时环境治理是减少污染排放的必要手段。
注: 表中排名由小到大表示该种污染物的行业污染程度由轻变重。
由图 1 可以看出, 不管是以废气排放还是以废水排放为划 分 标 准, 轻污染 行 业 的 产 值 比 重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以废水排放划分 为 例, 每 个 轻污染 行 业 的 平 均 产 值 份 额 从 1998 年的 3. 03% 上升到 2012 年的 4. 06% , 整个轻污染行业的产值比重由 36. 4% 上升到 48. 7% 。 、 中 重污染行业加总结果呈现出与轻污染行业明显相反的变动趋势, 平均的产值份额从 1998 年的 5. 30% 下 降到 2012 年的 4. 27% 。 其中, 中 污染 行 业 和 重 污染 行 业 的 比 重分 别 从 1998 年的 2. 64% 和 2. 63% 下降到 2012 年的 2. 08% 和 2. 20% 。以废气排放为划分标准的三类行 业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 并且这种变化在 2003 年 之 前 表 现 得 更加 明 显, 说 明 2003 年 以 前中国工业结构的绿色转型速度相对较快, 而 2003 年之后工业结构的转型速度趋缓。
二、 中国工业的绿色转型趋势与基本特征
“九 为了系统反映工业绿色转换趋势, 我们应用工业行业 1998 - 2012 年的样本数据, 跨越了 ” 、 “ ” 、 “ “ 五 十五 十一五” 和 十二五” 四个五年规划, 能够代表中国工业转型的基本历程。各行业和 《 , 《中国统计 年 鉴 》 地区的污染排放数据来源于 中国环境年鉴》 经济指标来源于 和《中国 工 业 经 。需要说明的是, 2002 年和 2010 年前后采用的是不同的行业分类标准, 我们参 济统计年鉴》 照傅京燕和李丽莎( 2010 ) 的 方 法将 1998 - 2000 年的 行 业 分类 与 2002 年 版 的 分类 进 行 对 接。将 2010 年后的汽车制造业和铁路、 船舶、 航 空 航 天 及 其 他 运 输 设 备 制 造 业 合并 为 2002 年版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基于数据的完整性, 剔除 了 2002 年 版 行 业 分类 标 准 中 的 其 他 采矿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 资源 和 废 旧 材料 回 收 加工 业, 最终 确 定 36 个 工 业 行 业。 本文选用行业产值比重和污染排放强度的变化来分别衡量工业结构和行业内的绿色转型, 各 1998 。 工业行业产值均使用各行业的出厂品价格指数平减为 年的价格水平 ( 一) 工业结构绿色转型趋势与基本特征 工业结构绿色转型意味着工业 结 构 逐 渐 偏离 高 污染 行 业, 即 高 污染 行 业 在 工 业 结 构中 的比重下降。要判断中国工业结 构 是 否 呈 现出这 样 的 变 动 特 征, 首 先需 要 明 确 的是 各 行 业 的污染排放强度。由于不同行业 的 污染 物 排 放 类 型 存 在 很 大 的 差别, 本 文分 别 以 不 同的 污 染物为标准来判断各行业的污染程度。如果根据不同污染物判断 的 行 业 结 构 转 变 均 呈 现 清 洁化趋势, 就能够证明工业结构 整 体 呈 现出 绿 色 转 型 趋 势。 由 于 废 物 排 放的 数 据 存 在 较 多
① 行业内的绿色转型则对应于 Martin 等( 1997 ) 所阐述的末端治理和行业内替代升级两种方式: 前者是
指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通过安装污染减排设施减少污染排放; 后 者 是指通过不 断改 进 生 产 流程, 以 实际生 产 技术的绿色升级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17
王
勇
刘厚莲: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减排效应及污染治理投入的影响
* 王勇,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邮 政 编码: 300071 , 电子 信 箱: braveking524 @ sina. com; 刘厚莲, 南 开 大学经
济学院, 邮政编码: 300071 , 电子信箱: liuhoulian1@ 126. com。 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当然, 文责自负。
一、 引言
工业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 重 要 力 量, 但 是工 业 化 也 对 环境 和 生 态系 统 造 成 了 巨 大 的破坏。根据陈诗一( 2009 ) 的测算, 改革开放期 间, 占 全 国 40. 1% 的工 业 GDP 消 耗 了 全 国 67. 9% 的能 源, 排 放出 全 国 83. 1% 的 二 氧 化 碳。 面对 日 益 增 强 的 资源 和 环境 约束, 工业绿 色转型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 必 然要 求。 从 本 质 上 讲, 工业的绿色转型是 促进能源集约利用, 减少污染排放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过 程。 其中, 减 少 污染 排 放是 中 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和基本目的。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减少工业污染排放的方法主要有以 下 几 种: 一 是 通过 行 业 内 的 绿 色 转 型 ①, 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来减少总量的污染 排 放; 二 是 通过 劳 动 分 工的 方 式 向发 展 中国 家大规模转移污染密集型行业来减少本国污染排放; 三是通过 工 业 结 构 的 清 洁 化调 整, 降低 高污染行业的比重来减少整体的 污染 排 放。 对于发 展 中国家 而 言, 通过高 污染 行 业 的 海 外
如 Greenstone( 2002 ) 将废水 或 废气 排放 量 占 整 个工 业 行 业 废水 ① 对于污染行业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 或废气排放量百分比超过 7% 的行业确定为重污染行业。这种总量的 方法 无 法 反映 污染 密集特征, 所以使 用更多的是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 如 Walker( 2011 ) 、 李玲 和 陶锋 ( 2012 ) , 但 是对 轻、 中、 重 污染 行 业 的划 分 依然不一致。简单一分为三的方法主 要 是 为 了 行 业 产 值份 额的 比 较, 同时划 分 结果 与 已 有研究 也 基 本一 致, 不同的划分方法并没有影响这三类行业的总体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