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中国名茶总复习
茶文化复习要点全

对茶叶饮、品的认识与感受
①饮茶是生理需要,饮茶对生理的作用。
②品茶是心理需求,品茶对心理产生的作用。
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对自然以及人类对人类思想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社会文化形态的总称。
我国茶传入南亚诸国,一般认为自两宋之时。( )
在茶叶的冲泡中,名优茶首选盖碗冲泡。( )
《茶经》对茶具进行了最明确、最系统、最完整的记录。( )
《茶经》中列出的茶具,按功用不同可分为八大类。( )
从来佳茗似佳人”出自宋?苏东坡。( )
在潮汕地区冲泡乌龙茶的烹茶四宝其实就是火炉、烧水壶、泡茶壶、品茶杯( )。
第2页(共 5 页)
茶叶冲泡程序中,“温润泡”的目的是 。
A.利于香气和滋味的发挥 B.抑制香气的溢出
C.减少内含物的溶出 D.清洗茶叶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 )。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对人类思想行为方式形成的研究;中国茶文化对茶业经济的促进作用,茶业经济持久的发展将更依赖于文化的媒介作用;中国茶文化以更为独立的品格出现,文化的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商品、服务和经济的优势。艺术品茗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具优良传统、民族风情、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四者水乳交融地结合。中国茶文化的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中国茶文化学”与茶学、茶业学一起,将成为与茶有关的三大学科。中国茶文化的推广队伍将进一步扩大,新人将不断涌现,世界爱茶者的加入,饮茶队伍将更蔚为壮观。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极大地提升了全人类的生存质量,新世纪必将发扬光大,产生更大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
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
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
(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
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
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
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
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
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
红茶的红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
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
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
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
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等。
4、白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调,晒干或烘干等,芽壮多毫,制成的成品茶满披白毫,十分素雅,汤色清淡,味鲜酵。
如:银针白毫、白牡丹等。
5、黄茶类:属微发酵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在制茶过程上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闷黄。
茶文化复习题

茶文化复习题一、茶的起源与发展自古以来,茶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中国西周时期,当时茶被用作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品,并在唐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宋代时,茶文化进一步推广,茶具和茶礼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二、不同种类的茶1. 绿茶:绿茶是中国最常见的茶之一,其加工过程相对简单,不经发酵。
绿茶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2. 黄茶:黄茶是一种发酵程度较低的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它被认为是最接近原始茶叶的类型。
3. 白茶:白茶是一种较为精细的茶,它的叶子经过轻微的处理,不经过发酵。
白茶具有较低的咖啡因含量,适合喜欢淡雅口感的人群。
4. 红茶:红茶是经过充分发酵的茶,它的茶叶呈现出红褐色,口感浓郁并带有甜味。
5. 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它的发酵程度较高,茶叶外观扭曲呈现特殊形状。
乌龙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茶客的喜爱。
三、茶与文化传统1. 茶道:茶道是一种将制茶、泡茶和品茶过程进行艺术化的传统茶文化。
它强调泡茶的仪式感和独特的茶具,在日本特别受到推崇。
通过茶道,人们可以体验到茶的价值和审美意义。
2. 文人茶室:文人茶室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形式。
古代文人喜欢在茶室中饮茶、赏花、听音乐和写作,这种文人茶室渐渐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
3. 国际交流:茶不仅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茶叶的传播和茶文化的交流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友谊的纽带。
四、茶与健康。
中国茶道与茶艺知识点总结

中国茶道与茶艺知识点总结茶,是中国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饮品。
在中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中国茶道和茶艺源远流长,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精神内涵的探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中国茶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学习。
一、茶的种类和分类中国茶叶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通常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黑茶和白茶六大类。
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品味方式和冲泡技巧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1. 绿茶绿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茶树原料经过简单加工制成,保存了茶叶本身的原始风味,具有清香、爽口的特点。
常见的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
2. 红茶红茶是通过发酵工艺制成的茶叶,具有浓厚的香气和香甜的口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茶类。
代表性的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等。
3. 乌龙茶乌龙茶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具有独特的清香和醇厚的口感,是中国南方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茶。
台湾的铁观音、福建的大红袍、台湾的东方美人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乌龙茶。
4. 黄茶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茶类,其制作工艺复杂,具有清香和甘甜的特点,代表性的有安溪黄金桂、君山银针等。
5. 黑茶黑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古老茶类,经过发酵和储藏,具有独特的陈香和滋补功效。
如普洱茶、六堡茶等。
6. 白茶白茶是茶叶制作工艺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尤其追求茶叶的原味。
代表性的有福鼎白茶、宁红白毫等。
二、茶道的基本礼仪在中国茶道中,茶艺师不仅要做到茶的冲泡技术纯熟,更需要懂得一些基本的茶道礼仪。
茶道礼仪在中国古代就已经非常注重,它不仅代表了一种仪态优美的高尚品味,更是承载了中国人对茶文化的崇敬与传承。
1. 茶具摆设茶具的摆设是中国茶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茶具的摆放位置和方式要符合礼仪,一般而言,壶在中,杯在周,具体的摆设要视情境和场合而定。
茶 复习资料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茶树叶片的基本特点:主脉明显,叶缘有锯齿,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我国茶叶发展历程: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衰于清末;复兴于建国,繁荣于当代。
山东茶产业发展现状:种茶区域不断扩大,茶园面积稳步增加,茶叶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扩大,茶叶流通业兴旺,茶文化产业兴起山东茶产业特点主要优势:产品有市场;技术有保障;产业有效益;经营有策略存在问题: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科研基础薄弱茶树繁殖:无性繁殖一短穗杆插;有性繁殖一种子直播。
有性繁殖的优点:⑴ 遗传性复杂,适应力强,利于引种和选种;⑵ 主根发达,抗旱、抗寒能力强;⑶ 技术简单,方便、省工,成本低,较经济;⑷茶子便于贮藏和运输,利于推广。
缺点:⑴ 性状杂,生育期不一,不便管理;⑵ 粗细不匀、嫩度不一,不便于加工和名优茶的开发;⑶ 结实率低的茶树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
无性繁殖的优点: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较一致,便于机采,功效高;2.利于名优茶开发;3.繁殖系数大,利于扩建良种茶园;4.能克服不结实良种繁殖上的困难。
缺点:技术和条件要求高,成本高,易引起母株病虫害的传播无性系单一品种发展过量后的负面效应:采摘时间过分集中,病害流行后损失大。
茶树良种类型:有性群体种和无性系品种,高产型、质量型、标准型、特异型。
良种的引种原则:适应性;适制性;茶叶产量、质量。
叶面肥的种类:无机肥、生长调节剂、有机液肥、生物菌肥、叶面营养物。
改单一型为混合型:茶树专用复合肥+有机肥、无机肥一无机一有机茶树专用肥+生物肥一茶园有机生物活性专用肥。
肥料选择的依据:1 ,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喜镂、聚铝、富锦、嫌钙、低氯2.茶树生长发育期3.茶园土壤pH、结构特性、肥力。
4,肥料施用方法。
茶园全年施肥方案:基肥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
追肥以速效氮为主,可溶性磷钾肥为辅。
叶面喷肥以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为主。
越冬芽鳞片初展时第一次追肥,叶面喷肥一直到春茶末进行第二次追肥,叶面喷肥到夏茶末进行第三次追肥,等到一芽一叶初展的时候叶面喷肥最后到秋茶末。
中国茶知识千题解

中国茶知识千题解一、介绍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性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的重要饮食文化之一。
中国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品种,不同的茶叶种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效。
了解中国茶文化,不仅能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从中领略到丰富的茶文化内涵。
二、中国茶发展历史1.茶的起源:传说茶起源于中国,最早的茶叶被发现于中国西部的四川,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2.唐代的熟茶:在唐代,茶叶开始煮制和加工,形成了熟茶的煮制工艺。
3.宋代的茶道: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茶叶开始被广泛饮用,并形成了茶道的文化体系。
三、中国茶的分类中国茶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和茶叶的原料,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等六大类。
不同类别的茶叶在采摘、加工、制作和品饮方法上都有所差异。
1. 绿茶•代表茶叶:龙井、碧螺春、瓜片等•特点:茶叶未发酵,保留了原始的绿叶色泽和清香•泡茶方法:以85℃的温水冲泡,泡出茶汤清澈明亮2. 红茶•代表茶叶: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等•特点:茶叶发酵度较高,颜色红润,滋味醇厚•泡茶方法:以100℃的沸水冲泡,泡出红艳醇厚的茶汤3. 白茶•代表茶叶:白毫银针、寿眉、贡眉等•特点:采摘鲜嫩芽叶,经过凋烘而成,保留了茶叶的纯净自然香气•泡茶方法:以80℃的温水冲泡,泡出淡雅的茶汤4. 黄茶•代表茶叶:君山银针、贵州黄芽、霍山黄毛尖等•特点:茶叶微发酵,具有独特的黄色,汤色橙黄,滋味鲜爽•泡茶方法:以85℃的温水冲泡,泡出色香味俱佳的茶汤5. 乌龙茶•代表茶叶: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等•特点:茶叶的加工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具有鲜爽香甜的特点•泡茶方法:根据不同的品种,可采用不同温度的水冲泡6. 黑茶•代表茶叶:普洱茶、六堡茶、茯砖等•特点:茶叶经过后发酵,汤色红浓,滋味醇厚•泡茶方法:以100℃的沸水冲泡,泡出红茶汤般的浓郁口感四、中国茶的养生功效1.保健养生:茶叶中富含丰富的茶多酚、儿茶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抗氧化、减肥、降血压等功效。
有关茗茶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茗茶的知识点总结茶叶是一种饮用文化,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茶叶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神农时代,据传说中国的第一位农学家神农尝试了世上第一杯茶。
茶叶主要是指由茶树的新鲜叶子加工而成的饮料原料,它是一种独特的饮料,有着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茶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个大类,每一个茶类又有藏香、岩茶、云南大叶种等品种不同的茶叶。
我国茶叶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区。
【茶叶的制作过程】茶叶的加工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
在采摘过程中,要选择新嫩的一芽二叶,这是加工高质量茶叶的关键。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将这些嫩叶进行萎凋,通过氧化、发酵等过程使得叶片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些过程对不同种类的茶叶有不同的要求。
然后通过揉捻,一方面可以搓出茶汁,另一方面可以扭曲叶片形成茶的外形。
发酵过程使得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最后通过烘干或晾晒的方式,把揉捻后的茶叶干燥成为成品茶。
【茶叶的功效与健康作用】茶叶中富含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维生素和酶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有着重要的健康作用。
茶叶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氧化,并且有一定程度的抗癌、抗衰老的功效。
同时茶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也可以提高脑部的活力,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茶叶还可以帮助调节生理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减轻疲劳。
【茶文化的历史与影响】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从《茶经》到茶道,再到喝茶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茶文化既包括茶的采制之道,也包括对于茶的品评、茶具的使用乃至品茶的仪式等。
茶文化的传播,使得中国的茶也传遍到了世界各地,而且还影响着其他国家的茶文化。
在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茶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特点。
茶文化复习思考题

绪论1、为什么说中国是茶的故乡?2、简述历代饮茶方式的演变,分析比较其特点。
3、茶艺与茶道的概念、关系。
4、分析比较茶艺与茶道的区别。
5、茶艺的概念和分类作业布置说明:中国是茶的祖国,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了解我国历代饮茶方法的演变,去发现中国对世界茶文化的影响。
第一单元习茶礼仪1、茶艺师至少应具备的素质?2、茶事服务礼仪的接待程序有哪些?3、如何理解茶艺师在茶事活动中的“三轻”:说话轻、操作轻、走路轻?4、茶事服务中的寓意礼有哪些?5、客来敬茶应注意什么?6、习茶过程中如何掌握好三个度?作业布置说明:茶艺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艺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丰富的茶叶知识、专业的泡茶技巧,还要注重服务形象的塑造。
茶艺的内涵要靠礼仪外在来表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第二单元茶叶知识1、茶叶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茶叶分类?2、简述六大茶类的品质特征3、喝茶有什么好处?4、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不同身体状况如何选购茶叶5、简述如何选购茶?6、简述十大名茶的特征7、为什么春茶质量最好?8、新茶与陈茶的鉴别9、真茶与假茶的鉴别10、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的鉴别11、如何储藏茶叶?12、审评茶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作业布置说明:茶艺师做为茶文化的传播者、茶叶流通的“加速器”,必须具备丰富的茶叶知识和养生知识。
第三单元茶具知识1、简述我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2、各时期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茶具有什么特征?3、简述茶具的分类和特征4、茶具组合选配要根据什么?5、紫砂茶具的如何选购?6、新茶具的如何使用?茶具如何养护?7、如何掌握不同茶类的茶具搭配?8、唐代与宋代茶具的区别。
9、紫砂茶具泡茶有什么特点?10、哪些茶具泡茶不理想?11、说说宋代的五大名窑作业布置说明:“壶为茶之父”、“美食不如美器”,好茶要用好的茶具来展示,不同茶类要与不同的茶具搭配才能够更好地泡出其色、香、味。
不同朝代的饮茶方式不同,使用的茶具不同,要求掌握各时期茶具的特征,以及名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名茶概述一、名词解释:1. 名茶(Famous Tea):是指被消费者公认、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形质兼优、风格独特的商品茶。
2. 茶道:通过“品茶”或“茶艺”活动来品味人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由茶入人生,达到精神和人格的升华,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二、填空题:1. 名茶应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外形独特美观,品质优异;②被社会公认、消费者接受;③有一定的商品数量。
2. 名茶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一定的人文地理条件,名山、名寺出名茶,名种、名树生名茶,名人、名家创名茶,名水、名泉衬名茶,名师、名技评名茶。
很多名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3. 在茶叶分类中,按鲜叶发酵程度分:依制法和内质主要变化系统性以及茶类发展,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基础茶类;近现代按茶叶深加工技术发展形成花茶、速溶茶、茶饮料以及茶膏和茶叶提取物精片等再加工茶类等七大茶类。
4. 中国名茶是众多茶类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琳琅满目、千姿百态。
以绿茶为最多,其次是青茶和白茶,再次为黄茶,黑茶最少。
5. 根据名茶的演化,我国现代名茶分为:历史名茶、恢复历史名茶、创新名茶。
6. 名茶资源主要指:名茶生态、名茶品种、名茶栽制(栽培、采摘、制茶)。
7. 创制名茶,采摘是关键。
按标准采摘是现代名茶加工的基础。
不同品类名茶,其采摘技术、标准不同。
一般高级名茶采摘标准多为细嫩采,如单芽、1芽1叶初展或1芽2叶初展,并要求芽长于叶或芽叶等长,如雀舌、莲心、银针、特级毛峰、特级龙井等。
还有以采嫩叶为对象的,如六安瓜片;以采有一定成熟度嫩梢为对象的开面采,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黑茶和砖茶等特种茶则成熟采。
8. 名茶对茶树品种的要求:(1)早生,(2)内质好,(3)芽叶纤细少毛,淡绿或黄绿色,(4)芽叶多茸毛,持嫩性强,(5)抗寒性强。
9. 茶树叶片按发育和展叶顺序分为:鳞片、鱼叶和真叶,其中鳞片和鱼叶是发育不完全的叶片,到一定新梢生长阶段就会脱落,真叶寿命较长,一般为1年。
10. 茶的历史渊源颇古,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唐代陆羽在最负盛名的《茶经》中就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 由此推断茶的发现距今也有4000多年历史。
11. 茶的艺术涵蕴主要表现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茶诗、茶联、茶画和茶歌上。
12. 茶,虽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开门七件事”之常品,却自有脱俗之处。
生活中,我们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雅心,以茶修禅,以茶祭祀,以茶为媒,以茶礼佛……茶可以说是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13. 中国茶道在唐朝形成与佛教中的禅宗在唐朝的发展密切相关。
儒家思想是茶道主体,它在为茶道注入中庸仁礼思想的同时,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清新、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了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
同时,道家学说讲究对生命的热爱、对永恒的追求,其崇尚朴素、自然、真美的理念为中国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赋予了中国茶道灵魂。
14. 茶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精、行、俭、德;中国茶道到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静、怡、真;日本茶道四谛是指:和——和谐和悦;敬——心佛平等;清——物我合一;寂——本来无一物。
三、简答题:1. 名茶命名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以茶叶品质特点为背景,根据名茶色、香、味、形等品质因素来命名。
如以于茶色泽命名的蒙顶黄芽,以香气命名的天山真香,以滋殊命名的蒙山甘露,以外形命名的六安瓜片、碧螺春。
(2)以茶树品种命名的。
如佛手、凤凰单丛、铁观音、黄金桂、福鼎白毫等。
(3)以名山名湖名水命名的。
如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西湖龙井、洞庭春、汉水银梭等。
(4)以文化为背景命名的。
如瑞草魁、普陀佛茶等。
(5)以吉祥动物命名的。
如太平猴魁、遂昌银猴。
(6)以节令、气象命名的。
如谷雨春、四季春。
2. 中国古代贡茶及其制度与名茶发展关系?贡茶是中国古时专门进贡皇室享用的茶叶,它是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贡茶历史源远流长。
历朝历代的贡品名茶均属历史名茶。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产茶地区生产的品质优异的好茶,尤其是获得文人雅士、名人好评和赞许的,也属于历史名茶。
因此,中国名茶的形成发展与贡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互相依存关系。
贡茶其实质是一种变相的税制,广大茶农百姓深受其害。
但另一方面,贡茶的产生及贡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名茶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历代皇朝对贡茶品质和花色品种的不断追求,迫使历代贡茶不断创新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制茶技术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3. 名茶与茶树品种的关系?名茶的外形与茶树品种的芽叶性状(主要是物理特性)关系密不可分。
名茶内质的物质基础,取决于鲜叶品质。
而左右鲜叶品质成分组成与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茶树品种的遗传性。
生产名茶需要以良种为基础提供优质的芽叶,而良种又必须通过名茶来发挥其优势,同时推广良种要以名茶为先导。
首先要选择品种,根据名茶品质风格的需要,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育出新品种。
同时,新的茶树良种育成,又创制出新名茶。
4. 什么是茶道?如何完整的理解茶道?通过“品茶”或“茶艺”活动来品味人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由茶入人生,达到精神和人格的升华,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关于茶道的论述,不同茶学及文化学专家和茶人都有不同观点,有的高深玄妙,有的通俗浅显,但究竟什么是茶道,至今我国茶学家仍无统一的说法。
也许中国的茶道文化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非要为茶道下一个固定的定义,反而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用心灵感悟茶道的玄妙感受。
其实,对于茶道,每个人都有一番体悟,各种真味,也只有自己知道,茶道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二章中国茶叶分类和鉴评一、名词解释:1. 杀青(炒青):制茶中为防止鲜叶酶促氧化,通过高温短时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的加工程序,杀青的目的是继续蒸发茶鲜叶的水分,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促使香气的产生,锅温是影响杀青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
2. 揉捻:是茶叶加工造型的重要步骤,在揉捻的过程中,叶片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其有效成分在冲泡的时候更容易浸出;同时,揉捻也可使茶叶的形状由松散而变得紧实,有利于保存;还可产生不同的茶叶形状和风味。
3. 渥堆:是黑茶发酵的制作过程,是将初制之后的毛茶(绿茶)堆积起来,使叶内物质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黑茶特有品质的过程。
4. 茶叶感官审评:是根据名茶外形和内质的特征特性对感官的作用,利用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评定名茶的品质。
二、填空题:1. 根据我国茶叶利用与生产规模分五个时期:(1)秦以前茶树栽培起始时期;(2)秦汉茶树栽培的扩大时期;(3)隋唐至清时期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4)近代茶树栽培的衰落时期;(5)以及当代(1949年至今)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2. 我国古代对茶的称呼有:槚、苦荼、茗,或荈。
3. 到明代时期,我国各个地区基本上都形成了主要茶叶产地和代表名茶。
明清时期,在制茶工艺上进行创新,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并发明了青茶制法和红茶制法,促进了多茶类加工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六大茶类制作工艺相继形成,对我国名茶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2004年中国茶叶生产达86.9万吨首次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
5. 我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茶在我国的历史的沿革可归纳为:从药用到食用和饮用,其中,饮茶方式从咀嚼到煮饮再到冲饮;制作方式从蒸青到炒青;茶叶形态从紧压茶到散茶,茶叶种类依次从绿茶发展到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和花茶七大茶系。
6. 茶是以采摘茶树新长出来的芽或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若干工序制作而成的。
茶叶的制作是个精细的过程,受地理、环境、温度、天气等的影响,做出的茶叶品质也会有所不同。
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有一个圆满的制茶过程。
7. 杀青分蒸青和炒青两种,在古代蒸青是主要的方式,而现代炒青制作已经成为主流。
炒青茶的特点是香味较浓,而蒸青茶的特点是色泽翠绿。
8. 茶叶在经过加工最后的工序是干燥,干燥的方式有炒干、烘干、晒干等。
每种茶的干燥方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炒干的特点是茶叶香气高浓;烘干的特点是茶叶芽叶完整;大多数名优茶为了保证外形和内质普遍采用烘炒型干燥方式。
9. 紧压是制作紧压茶经过的程序,主要有称茶、蒸茶、压紧定型和干燥这几个步骤,而每种紧压茶的制作工序义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10. 名茶品饮应注重:水的选择、茶具的选择、冲泡方法(水温)及名茶欣赏。
11. 现今的茶叶审评方法,有感官和理化之分。
目前,国际上对茶叶等级评定最通用的方法仍然是感官鉴评,我国名茶品质的评定也是通过感官审评。
12. 名茶的外形和内质共同构成了名茶的品质。
外形包括:嫩度、形态、净度、色泽、整碎五项因子;内质包括:香气、汤色、滋味、叶底四项因子。
13. 茶叶吸湿吸味性强,很容易吸附空气中水分及异味,若贮存方法稍有不当,就会在短时期内失去风味,而且愈是轻发酵高清香的名贵茶叶,愈是难以保存。
影响茶叶变质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光线。
14. 泡茶技艺核心是:掌握茶水的比例、泡茶水温、浸泡时间和茶汤浓度。
15. 器(茶具)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中国早期的茶具以陶器为主,而当瓷器流行之后,瓷质茶具就逐渐取代了陶质茶具的主体地位,现代茶具还包括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
三、简答题:1. 我国茶叶分类依据和方法很多,目前主要分类方法有哪些?我茶的分类方式有多种,一个较全面、较完整的茶叶分类系统,即层次性、结构性。
层次性:一是初制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结构性: 就是在初制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中,又分为初加工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红茶、青茶(商品名为乌龙茶)及白茶等6类]、再加工茶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茶、果味香茶及茶食品等6类)。
此外,根据制茶过程茶类品质特征形成原理又分:不发酵茶类(绿茶)、轻微发酵茶(黄茶、白茶),半发酵茶(青茶)、完全发酵茶(红茶)和后发酵茶(黑茶,普洱茶等)。
2.茶叶审评程序及名茶审评重点。
①干茶审评看外形:把盘,看干茶的色泽、净度、匀度等。
②开汤审评鉴内质:先称取名茶3克,冲150毫升沸水,泡3~5分钟;然后倒出茶汤,按嗅香气、看汤色、品滋味、看叶底的顺序进行审评,因绿茶汤色易变,故可先看汤色再嗅香气或两项同时进行。
乌龙茶需取5克茶叶,冲110毫升沸水,泡2~4次,每次2~5分钟。
名茶都是色、香、味、形皆优的好茶。
同一茶类的名茶有其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
因此,名茶审评既要评共性,又要辨个性,着重鉴别个性的特点。
3. 如何掌握泡茶水温及规律?一般根据茶叶类别和老嫩程度决定泡茶水温,一般分:低温(70~80℃):用以冲泡龙井、碧螺春、煎茶等带嫩芽的绿茶类与霍山黄芽、君山银针等黄茶类。
中温(80~90℃):用以冲泡白毫乌龙等带嫩芽的乌龙茶、瓜片等采开面叶的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