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越州一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1、题型全面,符合考试要求,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填空题、读图析图题、材料分析题。
2、考查面广,基础性强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广,所学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基础性强,无论是选择题、填空题、读图析图题还是材料解析题都体现了这一点.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4、试题灵活,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二、试卷分析(一)选择题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几个学生得满分40分,35%的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并且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没有认真去理解和记知识,因而导致失分。
(二)非选择题1题考查的是课本中要求记的有关知识进行填空,学生得分大多在5—--8分之间,失分主要原因是不能准确掌握知识,这主要是学生的懒惰造成的.2题考查的是读图填图题,本图是书上的原图,叫学生填写相关的名称,内容完全在书上,但是学生没有认真的去理解和记,因此失分的人也不在少数。
3题考的是材料分析题,本题学生失分最多,原因是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低下,对题目不够理解,稍微用心一点的学生还是比较可以的,本题35分,有的学生也拿到30分以上。
三、教学建议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 考试概述本次历史期末考试是针对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内容进行的,总分xxx分,共有x个题目,考试时间为x分钟。
2. 考试内容本次考试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古代文明-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3. 考题分析本次考试试题类型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主。
3.1 选择题选择题占总分的x%。
题型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选择题主要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关键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名人、重要朝代和事件的基本信息- 重要历史地理位置的标识3.2 简答题简答题占总分的x%。
题型涵盖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描述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和互动作用- 论述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4. 考试评分本次考试评分方式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确定,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选择题:每题x分,错选不扣分- 简答题:根据答案的完整性、清晰度和准确性给予分数(具体评分标准详见评分细则)5. 参考复方法为了更好地备考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建议学生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复:- 复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朝代的理解- 多做历年历史试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目类型- 组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对历史的理解和见解- 制定复计划,分配好时间,合理安排复内容6. 注意事项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解清楚题目的意思- 注意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合理安排时间- 书写工整,表达清晰,避免语法和拼写错误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对学生备考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李维华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结合学生考试成绩情况,现对七(1)、(2)、(3)、(5)班历史期末测试质量分析如下:
一.学生成绩分析
从本次测试情况来看,四个班应考人数118人,实考人数118人,最高分92分,最低分15分,平均分51.12分,及格人数59人,及格率35.3%,优秀率12.8%
二、改进教学的措施:
针对考试的情况以及学生中存在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科任教师的建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持现在好的状况,改变存在的不足:
1、多关心鼓励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2、继续加强材料题的训练落实与能力的培养,增加测试练习。
3、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让优生多帮助差生。
4、老师的教学,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兴趣;
5、加强对学生规范解题的教育。
6、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访工作。
8、加强差生转化工作。
2014年9月2日。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结构、特点及问题分析本次试题题量不大,题型灵活多样,图文并茂,命题注重从三维目标考查学生: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技能方法的考查;基础知识的考查。
本次试题共有两个大题。
第一大题是选择题,总分50分,都在复习题范围,学生答起来较得心应手,相对失分较少,人均失分12分左右。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20题关于明清商业,书本没有;卷面错字太多。
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材料题分两种,识图和文字材料。
图片材料部分由于学生练习过,存在的问题不大,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混淆。
文字材料部分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归纳解决问题,这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大。
由于材料学生没见过,对时事了解的也少,一部分学生基本读不懂题,答得文不对题;还有部分学生能读懂题,但作答时不能正确的运用学科语言,答题不规范;极个别学生能很漂亮的作答。
总之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能力欠缺,缺乏系统的训练。
二、学生的总体成绩从总体看,学生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63%,平均分62.5分,优秀率12%, 最高88分,但也存在一些低分学生,有5名学生只有二三十分三、存在的问题1、卷面字体不规范、不够整洁;2、基础知识不扎实,常识没记住;3、部分学生后面材料题一点没有做;四、今后改进措施根据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以后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1、加强兴趣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缩短差距。
2、知识与能力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举一反三。
4、研究答题技巧与方法,提高答题素养。
2015-6-26。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题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试卷共有两大题型,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10个小题共计10分,第二大题是非选择题,共计40分,题目立意清楚,贯彻课程标准精神,有时代性,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题目表述方面,语言准确简练,阅读量适当,题目指向明确,考查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中。
二、存在问题:
1.就整个七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来说,通过本次考试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是在对材料分析题方面还是欠缺历练,做题时分析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不强,材料中的信息点寻找方法不对。
4.个别小题有难度,学生不知该如何答。
比如材料三(3)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不善于总结造成的。
三、今后教学方法及建议
1、加强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多研究新的历史课程标准。
首先教师的思想要跟得上改革的步伐,才能为学生指一条明确的道路。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3、对书本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历史事实的运用,应适当增加训练,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正确解题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才能去熟练灵活的运用,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精讲,还要进一步的去增加训练,要有规范性的例题。
并能扩散性地去运用。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渗透阅读材料题,开放性题型的训练,要重视引导学生注意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发展的纵向联系,内容的横向联系,前后的因果联系等,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5、决定对成绩差的学生加强辅导,让他们能够有信心在历史这一学科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完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本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3个,46分,非选择题四个,54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
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6%,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4%,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14-15学年度下期7年级历史(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七年级(下)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50分)1-5 CCDDA 6-10 DCBDA 11-15 AADDC 16-20 CCACA 21-25 BBCCB二、图说历史(共13分)26.(1)隋唐时期④⑤;宋元时期③;明清时期①②。
(5分)(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它们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2分)(3)略(任选其中两项,只要作者及作品朝代正确、作品相符均可得分)。
(4分)(4)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是巨大的,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伟大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等。
(答出一点且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2分)三、材料解析(第27题9分,第28题14分,共23分)27.(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五大河流;纵贯南北等。
(2分,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2)根本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分)不同意,(1分)理由: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导致农民大起义。
(2分,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3)为便利南粮北运。
(2分)28.(1)开放的对外政策。
(1分)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
(2分,答出两例即可)(2)壮举: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队规模大,到达的地区远。
(2分)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分)(3)思想: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
(2分)政策:闭关锁国。
(1分)最重要影响: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分)(4)由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
(2分)四、问题探究(共14分)29.(1)科举制。
唐朝完善科举制:①唐太宗时扩大科举考试选拔规模;②武则天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分析
纵观今年初一历史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
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
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人,最高分为93分,最低分为?14分,平均分为53.7分,及格人数为45人,80分以上的有11人,优秀率为35%。
全卷中做得最好的是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分值为60分),绝大部分考生的成绩在35——40分之间,做得较差的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考生得分在5——10分之间。
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书写太糟,乱涂乱画,错别字多。
2、考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答题含糊不清。
3、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答题,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
三、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建议
针对此次评卷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
1、加强书写基本功的训练。
2、多注意引导学生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3、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归纳、辨析判断的能力。
4、要进一步体现以教材为依据,大纲为纲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社会问题,并加强对答题技巧的训练。
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试卷结构本套历史试卷包括四种题型,其中选择题20题,共20分,填空题5题10空,共10分,判断改错题8空,共8分,材料解析题2题,共12分,总分50分。
2、试卷特点就试卷内容来看,本套历史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卷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依据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要点知识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和历史重点要点知识的理解运用;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学生的作答心理,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
通过对本套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本套历史试卷包括四种题型,即:选择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其中选择题占40%,填空题占20%,有利于检测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判断改错题和材料解析题占40%,侧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学生的历史思维综合能力。
(2)本套试卷涉及的知识面广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内容,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历史知识。
3、试卷易错题本次考试,学生在选择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3小题,第8小题,第19小题,填空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2小题,判断改错题平时练习较少,大部分学生失分,材料解析题第2小题失分较多。
二、学生试卷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2、答题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
3、不能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
4、材料解析题是学生历史考试中的弱项,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应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要点的识记与考查。
2、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解题思路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报告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工作已经结束了,现将七年级历史考试成绩分析如下:一、基本情况二、试卷分析1、试题结构本次考试历史试卷全卷共5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三个大题,一是选择题有13小题,共26分,二是填空题共8分,三是材料分析题两大题,其中第一题有3各小题共5分,第二题有4小题共11分。
2、试题特点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非选择题填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试题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内容是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及分值比例来命题的。
(3)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3、学生答题分析(1)、课本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一些史实不能准确有效掌握,基本史实掌握不牢。
选择第1题,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的四段记不清楚导致失分。
选择第5题考查的是“笔谏”,很多学生只记的是颜真卿,忘记了柳公权。
选择第7小题是考的是四大发明在宋代出现的,许多学生记不清楚火药的出现时间,大都选择了火药和指南针,导致出错。
(2)、阅读和答题技巧有待提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仍需锻炼。
很多学生不能概括提取有效信息,提炼观点,准确作答。
对基本史实掌握较差,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准确。
存在问题如下:①不能从多角度,多途径获取信息。
②答题技巧欠佳,回答问题层次不清。
③联系实际运用型题目,语言组织混乱。
如材料分析最后一小题“闭关锁国”对今天的启示。
(3)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学习,考试过程中为了应付,就只做选择题,后面的非选择题胡乱答题。
三、今后教学打算本次考试优秀的学生非常少,为了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不思考乱答题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2)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学生灵活应用能力的考核。
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共分三个部分,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题型多样,跟今年中考试题类型相同。
从题量上看,共设计了33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测出本学期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从难易程度上看,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点30%。
稍难题占20%,题目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了学生的谭咏麟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如探究题中的31-33题。
抓基础突点,同时还就民族的团结、对外交往等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考查,注重了历史的时效性。
试题解题情况在本次阅卷当中,学生在解答试题时,出现了一些失分严重的现象,大致原因有这么几种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题目的理解,如选择题中的第22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A,此题得分率比较低,这是由于学生对乾隆帝和康熙帝两位皇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分辨不清而造成的。
2、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学生在答题时,答案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33题,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
又如31题中的第3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这种制度的评价矛盾吗?为什么”这考的就是学生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就是考查他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许多学生在答题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甚至还有学生是空白。
3、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点,如32题的第3问,学生对“推行这政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理解不清,造成失分现象严重,这道题得分率可能是很低的。
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还得注重以下几个地方: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初一下册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初一下册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初一下册中国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
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
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
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
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
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考试是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学生可以从试卷分析结果中查找复习中的盲点,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范文一我是**五中教师***,2014—2015学年在寺头中学支教,兼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历史课。
初一年级两个班,每班大约30名学生,全年级也就是60多名学生。
这些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淳朴可爱,虽然也处在网络信息时代,但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见识浅,视野窄,比较封闭。
优势是单纯,守纪,便于管理,学习动机也纯。
支教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均衡,使党的阳光遍洒农村孩子心田。
权衡利弊,明白优劣,明确目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可行的措施,照样可以使农村孩子取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发展。
一、试题分析:这份试题是**县2015年七年级升级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卷,共四大题型:单向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
试题涵盖七年级下册全册。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共20题,40分,每题2分。
内容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可以说每个章节都涉及到了,而且还突出了重点、难点和疑点,又紧扣课标,不偏不怪,难易适中,方寸把握得较好,完全可以考察出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可考察出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第二题是解答题,适当地有辅助材料,选择了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政治方面,为加强统治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很有现实的意义。
我们反对君主专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但我们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不排除借鉴历史,加强中央集权,减少离心离德的地方分裂因素。
历史是割不断的,总是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另一个是经济方面。
经济是硬实力,发展经济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线。
一切历史的都是现实的,这样的选题是有现实意义的。
这些题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技能,都是学生必须而且应该掌握的。
第三题是材料解析题,从另外两个角度考察学生:一个是科技文化,一个是对外政策。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情况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情况
一试题评价
本套试题共有选择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
其中选择题共20个,非选择题4个。
总体上难度适中,试题侧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对答题的规范性进行了明确要求,符合初一学生的实际。
二学生答题得失
选择题得分普遍较高,有一批同学考了满分。
非选择题中,失分情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⑴错别字严重,如焚书坑儒的焚、郡县制的郡等。
⑵审题不清,如孔子的治国主张、教育思想,学生回答混乱。
⑶答题技巧缺乏。
如23题第2问,很多同学没有回答出商鞅和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
三今后改进措施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⑴夯实基础,加强对初一学生基本历史素养的培养。
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⑵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
⑶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4)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2014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2014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扣紧教材,有梯度,试题设计新颖,。
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
试题特别重视体现三维目标的考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
二、试卷结构
本套试卷满分100分,共四道大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平均得23分
第二大题:辨析题满分18分平均得12分
第三大题:材料分析题,满分18分平均得9分
第四大题:综合题,满分22分平均得15分
三、成绩分析
全年级参考人数78人,平均58.3分,优生率23.7%,
差生率13.5%,及格率%.最高分95分,最低分12分。
第一题:3、7、13、19小题。
第二题的第2、5小题得分率较低。
四、定性分析
(一)肯定的方面:
1)试卷难易程度难了一点点,但体现了与中考接轨的基本理念。
2)试卷的题型比较好。
(二)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大部分试题的图片有点模糊,导致学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干扰了学生的分析思路。
有一道材料分析题超出教材内容,学生难以发挥。
由为您提供的2014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014
初一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014一、试卷概况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4分)与非选择题(56分)两大类,非选择题又有材料解析题(44分)与问答题(12分)。
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
如秦的统一,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三国鼎立,张骞出使西域,史记,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选择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如:1、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每年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无数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举行公祭典礼活动。
你知道“人文初祖”是;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秦国是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18、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1、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每年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无数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举行公祭典礼活动。
你知道“人文初祖”是;材料题25题:(1)鲁迅先生将《史记》称赞为“无韵之《离骚》”,《离骚》是谁的作品?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与他有关的假节日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历史无疑是将来的考试命题方向。
2014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2014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分析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如第20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如第6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
如第28小题第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
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又如第31小题,要求学生结合谈谈对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如第29小题第3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少学生举的例子不恰当。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为您提供的2014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分析,祝您学习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越州一中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于2015年6月24日结束。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共6页。
选择题30小题共计60分,非选择题四大题共计40分。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考核。
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
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分析: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和主观题(材料分析)构成,其中客观题占60分,主观题占40分。
试题侧重对第二单元的知识点的考察,第一单元知识占16%,、二单元知识占44%,第三单元占34%,七年级上册知识占6%,如27题的1小题“焚书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识。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中华书局版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
2、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张骞的“骞”字有许多同学都写错。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如材料分析题的第2个小题,问这两段材料说的是什么意思?这道题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文字分析题,答案就在材料中,许多同学却回答不出来。
(5)复习不到位。
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没有集中精力去
记忆。
3、难易搭配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45%左右),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选择题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题的31题都属于基础性题,材料分析题31、33需要分析思考,难度提高。
基础性知识题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4、题型更科学,符合新课改要求:本次考试中(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
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
像14小题这种对应列举题直观性题基本没有了。
(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漏题是主要丢分点。
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
如31题“民族政策”和34题“经济重心南移”。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图画的识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书上直观画图知识的认识,点明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27题的第3小问和26小题的第4小题。
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
30、31、32、32四个材料分析题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较差就很难理解题意和做答。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
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