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本德育特色活动体系的实践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特色创设的实践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特色创设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创设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德育工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特色创设的实践路径和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德育特色创设策略,为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提供实践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德育工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教育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作用,成为了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初中班主任德育特色创设的实践研究,可以有效地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优化德育工作策略,提升教育质量。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初中班主任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引导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德育特色创设路径。
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和分析德育工作的关键问题,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本研究旨在促进初中班主任德育特色创设的实践探索,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德育特色概述德育特色概述是指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和特色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特色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
德育特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德育课题申报书: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运用研究
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运用研究学科分类:德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与运用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地位。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完善的个性、塑造学生积极的思想,使得学生能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原则的人。
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内涵其及丰富且具有独特教育功能的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主客观因素,德育课程的开发处于偏面或被动局面,许多学校一直以来都有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考试分数、轻视学生成人的思想,没有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因此表现封闭、单一形式。
随着社会的前进、教育的发展,德育工作再现生机,特别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出台,为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怎样开发德育课程?研究者透过与时俱争视野,站在创新实践的角度,提出“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构建与运用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进行此课题研究,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既有利于德育课程的经验探索,又有利德育工作有规范地开展,更对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开展有着理论指导作用和教育实践意义,旨在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课题界定1、校本德育:本课题提出的校本德育是指立足学校教育实际,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开掘社区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
2、课程体系:是指校本德育教材系列、校本德育活动系列。
3、构建与运用:是指开发、整合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与实施校本德育教育数学的过程。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国外研究现状评述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源于宗教教育。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1. 引言德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本文旨在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培养。
2. 目标与意义- 2.1 目标:研究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培养效果。
- 2.2 意义:通过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方法与步骤- 3.1 调研与分析:了解当前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3.2 设计与策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形式。
- 3.3 实施与评估:组织实施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同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以提高效果。
4. 关键要点- 4.1 主题选择: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德育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 4.2 活动形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如讲座、实地考察、社区服务等,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并体验德育教育过程。
- 4.3 教师引导:教师应起到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通过鼓励、引导和示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4.4 合作与分享: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相互理解。
5. 预期效果- 5.1 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通过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加深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 5.2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5.3 品德培养的有效途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其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
学校德育实践研究报告
学校德育实践研究报告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学校德育实践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1. 全面了解学校德育实践的具体做法和成果。
2. 分析当前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提出改进学校德育实践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多所学校进行了深入调研。
四、学校德育实践的现状(一)德育课程设置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德育课程,如思想品德课、政治课等,注重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规范。
(二)德育活动开展学校积极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以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
(三)教师的德育意识教师普遍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
(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品德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学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德育课程实效性有待提高部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德育活动形式化倾向有些活动过于注重形式,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学生的体验和收获有限。
(三)教师德育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德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德育效果。
(四)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关注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五)家校合作不紧密家庭与学校在德育方面的沟通与协作不够,未能形成教育合力。
六、改进学校德育实践的策略(一)优化德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创新德育活动(一)德育课程设置较为完善,涵盖了思想道德、品德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二)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等。
德育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标题:德育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摘要:
本报告针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实施方式进行了研究。
通过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我们发现这些活动对学生的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研究报告总结了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引言
- 德育实践活动的定义和背景
- 研究目的和方法
2. 德育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 道德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
-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 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
3. 德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
- 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
- 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 教师和家长的参与
4. 实施德育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与挑战
-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 资源的有效利用
- 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5. 结论
- 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前景展望
- 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以上对德育实践活动的综合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德育实践活动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应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视,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良好品质和道德素养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德育实践、学生、影响、实施方式、问题。
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二、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丰富德育课程内容: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能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使德育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型德育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将不断学习、探索和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形成学校德育特色: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开发的,能够彰显学校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策略确立课程目标:明确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保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
组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德育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
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资源整合与利用:充分利用学校内外资源,如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反馈与改进:及时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四、结论实践型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报告
《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现状分析近年来,市中小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系统全面的德育体系,开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德育工作是一道“难题”,教育人正积极寻求这道“难题”的“最优解”,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细化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需将德育“落地”,进行细化,使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
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把德育内容细化为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五大方面。
每个年级段的德育内容项目相同,但具体操作时要实现递进。
例如,小学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知道交通规则的主要内容,遵守交通规则;关心自己,关爱生命;遇到坏人和危险,会打报警电话;遵守学校常规,上课遵守纪律,课间休息不追跑,右行礼让,游戏活动守秩序,站队快、静、齐。
初中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对学生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方面的教育;学习一些《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税法》知识,结合《民法通则》及《宪法》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是由宪法和民法、刑法、继承法等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的。
同时拓展法律教育,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各种权利与义务,初步树立起公民的国家观念。
而高中的法纪教育内容细化为: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自觉行使、维护法律赋予的权利,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内容,知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德育内容要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正如城北学校校长徐增宝所说,考虑青少年在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这样针对性、指导性强,有利于学校操作,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
二、丰富德育载体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是落实德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
德育校本化课题研究报告
德育校本化课题研究报告《德育校本化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德育校本化的有效实践方式和策略,提出一套可行的德育校本化改革方案,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德育校本化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模式。
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在学生、家长和教师等不同群体中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于德育校本化的看法和意见。
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和实地观察所得,提出一套德育校本化改革方案。
三、调查结果分析1. 在学生中,有80%的人认为德育校本化是必要的,他们认为德育应该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被孤立开来。
2. 在家长中,有70%的人希望学校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
3. 在教师中,有90%的人认为德育校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他们呼吁增加德育教师的数量和提升德育教师的水平。
四、德育校本化改革方案1. 着力完善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 建立德育校本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制定德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3.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
4. 提升德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德育教育的专业能力。
五、实施效果评估根据实施方案,我们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学生的德育表现和素养提升情况、调查问卷反馈等方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推进方案,以保证德育校本化改革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结论德育校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提出的改革方案将有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加强家校合作和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道德修养,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开题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探讨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并提出有效的推广策略。
本实验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实地观察等手段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预计研究结果将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支持。
1. 引言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事务性德育、片面性德育等。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整体完善的学校德育体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化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探索有效的推广策略,以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
3. 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 文献研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 实地观察:通过对几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实地观察,了解学校德育体系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和研究进展。
(2)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总结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3) 学校德育体系推广策略:基于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学校德育体系推广的策略和路径。
5. 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2) 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
(3) 学校德育体系推广的策略和路径,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6.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通过实验,深化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德育工作特色实践报告
一、前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各地学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本报告以我校为例,总结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实践,旨在为其他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二、我校德育工作特色实践1.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我校德育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语文课上,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数学课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感悟人生。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例如,举办校园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我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以下措施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1)加强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参加德育工作培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方法。
(2)经验交流:定期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分享德育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3)团队协作:鼓励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3. 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我校德育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班会: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3)团队拓展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团队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
德育特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德育特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前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因此,德育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特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希望能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每个学校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因此,对德育特色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内容。
1. 德育特色课题的选择。
在开展德育特色课题研究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课题。
可以结合学校的特色、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德育特色课题,如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
2. 研究目标和意义。
明确德育特色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目标可以包括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3. 研究方法和手段。
在开展德育特色课题研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
4. 实施方案和措施。
根据德育特色课题的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可以包括课程设置调整、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促进德育特色课题的落实和实施。
四、结语。
德育特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各个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结合,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称为“道德与法治+”,这种教育模式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为了进一步探索“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我们在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我们通过定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我们每周组织一次道德与法治教育讲座,邀请相关专家讲解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和作用。
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参与志愿者工作或者参观法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
我们建立了学生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基地,提供实践平台。
我们修建了模拟法庭和心理咨询室,并配备相关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模拟审判、模拟调解等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还积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
我们举办各类培训班,邀请教育专家来讲解教育法律法规和道德教育理论。
通过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水平,从而更好地实施“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
我们注重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法治教育情况,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法治教育活动,例如家校联合走访社区法庭,参与学校的律师辩论赛等,增强家校共同推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合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践探索,“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在我们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了提高,道德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们更加懂得遵守法律法规,更加重视他人的权益,表现出更好的公民道德。
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为指导,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的道德教育质量。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园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并实施“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时,首先要确立共同的价值观。
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通过榜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方法,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志愿者活动,参观纪念馆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社会成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尊重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
可以开设法制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治的重要性。
该课程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教授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消防知识等。
还可以通过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德育小组或德育委员会来推动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顺利进行。
这些组织可以负责制定德育计划,监督和评估德育工作的进展。
他们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等,使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家校合作也是实施“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并积极参与其中。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等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成长情况,共同探讨如何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实施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才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是近年来各地学校推行的一种新型德育模式,它不仅强调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融合,还将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纳入到实施体系中,旨在促进学生全面的德育素养提升。
本文将对该实践探索进行分析。
一、实施背景在当前社会日益复杂多变、价值观多元、人际纷争频繁的情况下,学生德育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抽象、单一,难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探究;而法治教育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但对于学生内心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仍存在瓶颈。
因此,提出“道德与法治+”的实施体系成为了必要之举。
二、具体措施1.科学选材:以德育主题为核心,制定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如《大国风范》,《先进典型》,《志愿公益》等,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2.开展社会实践:通过“阳光社区”,“中华文化街区”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生活和国家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公民素养和责任感。
3.实施德育活动:通过校徽制作、情景剧表演、语文达人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爱校、敬师、团结友爱,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和心理素质。
4.深化教育管理:同时,加强校内德育教育的管理工作,通过教师督导、家校互动、评优评先等方式,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机制化、常态化的德育教育体系。
三、实施效果通过“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可以明显看到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效果。
首先,在道德认知方面,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何为好人好事,进而掌握良好的道德价值观。
其次,在法律意识方面,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及其适用范围,形成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再次,在实践能力方面,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德育活动等真实场景的锤炼,能够更好地掌握社会实践技能,展现公民素质。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是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和机遇,并且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推广性。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报告提要:本文在有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把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学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统筹规划,从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大方面来整体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为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的指导思想本实验力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报告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原则,把小学德育、中学德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学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统筹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这一德育体系,应当是面向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体系,应当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德育体系,应当是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
(一)构建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体系,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三个面向”的发展方向市场经济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双重效应:市场经济自主经营的原则激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生成,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利益群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增强了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
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力尚不发达,法制尚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工作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这种情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应当处理好德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关系,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德育导向的一元化与道德实践的多元性的关系。
(二)构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德育体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德育体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道德文化,它的民族特色源于其母体传统文化的民族特性。
关于构建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
关于构建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实践研究本文从中小学校本德育教育的内容构成部分着手分析,指出课程形态和物质形态的两种德育教育同样重要。
在此基础上,对实际课程中的应用性策略进行细化分析,通过举证,再次详细阐述了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性四重原则。
后文提出了针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相关策略和建议,对于实际课程能够有所帮助。
标签:中小学教育;校本德育;方法与实践引言新课改后,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育,校本教育和德育课程越来越被重视。
就社会而言,对人才的全面素质教育更加注重,过去曾讲的“品学兼优”,在当下社会中,“品”排在了“学”之前,可见校本德育课程的重要。
学校是人才诞生的摇篮,所以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多了起来。
本文针对合理构建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德育课程的内容构成本段文字主要对中小学德育课程系统的主要内容课程做出主要的构成分析,理论始终是实践的基础,本段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是为下文的实际应用做好基础,对于理论方面的分析是必要的,也是与实践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
(一)课程形态德育课有单独的科目,如许多城市从小学教育开始就设立了“校本”课或者“家乡”课等等,其中“思品”课也属于德育课的主要科目,小学的“思品课”与中学的“政治课”还有所不同,小学的“思品”课更注重“思想品德与德智教育”,而中学的“政治课”已经接近“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人的幼年时期及青少年时期的德智教育会影响人一生的正确观念,对人一生中的认知与三观起到决定性作用。
特殊的成长阶段能够对人的意识形态与思维逻辑都造成影响。
当代社会犯罪中,有大部分程度的恶性犯罪是与受教育程度不高有关的,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也要更注重全面素质教育。
(二)物质形态德育课不仅仅指着“思品课”一类的具体课程,其中学校中设立的各种德育设施也属于课程的一部分,例如有些中学设立无人文具取用处,在吉林的某所初中就设立了这样一个不需要人员售货的德育场所,完全凭学生的自觉去维护秩序,既能为学生解决文具问题的燃眉之急,又可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全面考量。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
“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变得越发重要。
作为校园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不仅涵盖了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更要注重其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分别从理论指导、课程设置、活动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指导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在“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中,理论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通过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
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科普,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只有深入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课程设置在“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中,合理的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普及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
还要开设相关的道德课程,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关于法律实践的课程,如模拟法庭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三、活动实践在“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中,活动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法治教育活动、道德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让他们了解法庭的工作流程,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还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他人的需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法治意识,更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四、总结与展望“道德与法治+”校本德育实施体系的实践探索,是当前校园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理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既能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更能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校本德育特色活动体系的实践研究
作者:苏少欢
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呢?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朝亮小学坚持以德育为首,以“微笑工程”为载体,以主题活动为途径,以家校、社会共育为渠道,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关键词:小学;德育特色;德育实践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朝亮小学是一所由几个村居集约办学的农村学校,生源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学生在日常行为、学习习惯、品德修养、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存在群体性差异,这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此,学校开始实施“微笑工程”,设计并印制了“微笑卡”,开展了“我微笑,我阳光”系列活动。
学校还开设“微笑储蓄银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优秀表现,争取成为“微笑大富翁”。
活动实施后,校容洁净美丽,教育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文明礼貌,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由此可见,开展特色活动,构建校本德育特色活动体系,不失为提高德育实效之良策。
以下是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德育特色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确立德育工作目标和策略
(一)统一指导思想
1. 学校确立“我微笑·我阳光”的德育理念,将学校“一切为师生的发展服务”办学宗旨内化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去,明确“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并将其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
2. 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阳光教育为基点,突出时代特征,树理想信念之魂,为学生的幸福和未来奠基。
3. 强调“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激励学生从实际行动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培养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良好品质。
(二)确立培养目标
1. 注重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讲责任、明事理、懂规范、善思考、勤学习、重实践、会合作、有毅力、能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 注重品性养成——培养学生具有“心胸宽广、乐观豁达、进取向上”的品质,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作风,逐步使学生的“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积极向上。
3. 注重素质提升——培养有“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回家讲孝道、社会讲公德”美德的新时代小公民,实现道德意识和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
4. 注重家校沟通——加强学校与家长以及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让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感知孩子的点滴进步。
(三)实施德育形态
近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主体、携手、微笑”的德育实施形态。
“主体”指主动发展、健康向上的学生;“携手”强调的是生生、师生、家校携手;“微笑”指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阳光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实行“朝小银行”德育模式
(一)组织架构
一个龙头——朝小银行;两条主线——德育处、少先队;三大支柱——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家长。
(二)追求创新,完善运作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行“朝小银行”模式,学校一方面建立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制定了科学的“微笑天使”行为的评价标准。
三、“朝小银行”取得的成效
朝小学生人手一本“朝亮小学微笑卡储蓄存折”,“存折”共设16种微笑卡(进校、集队、课堂、交通、礼仪、待客、安全、用餐、午休、放学、作业、勤劳、节约、好学、感恩、校园卫士),彰显了朝小德育特色。
(一)“朝小银行”是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氧化剂
当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认可,就能在“存折”的相应项目处获得签名,代表得到一张微笑卡,并每月进行一次“大富翁”评选,每班前10名为当月的“大富翁”,每人奖励一张明信片。
微笑卡的种类包含学生学习、生活、校内、校外的方方面面,有效地激励了学生规范日常行为。
(二)“朝小银行”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推进剂
学校借重大事件纪念日、读书日、感恩节、母亲节等作为德育教育的实施载体,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散学典礼、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教育活动途径,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如果班
级集队、早操、课堂、午餐、午睡秩序良好,或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表现突出等,将会得到学校奖励的微笑卡,每月统计一次,并作为评“标兵班”的依据,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打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奠定了基础。
(三)“朝小银行”是培养合格小公民的催化剂
学校重视学生的主体发展,依靠少先队,创建了值勤生和学生服务志愿者组织,并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增强文明意识,渐进塑造公民人格,将“朝小银行”落到实处。
1. 组成“微笑天使服务队”
在高年级各班按要求选出值勤生,组成“微笑天使服务队”,协助老师维护学校秩序。
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了诚信与团队精神,激发了创造潜能。
2.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结合“朝小银行大富翁”,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系列一:“循环利用,绿色低碳”。
如,每年中秋节过后,学校都会组织全校学生进行“月饼盒回收”活动,把回收月饼盒得到的款项用来探访社区的孤寡老人,并教育学生要学会循环利用。
系列二:“三月,爱心义卖”。
每年三月,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镇慈善缤纷嘉年华“爱心后备厢”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设义卖摊位,把筹得的善款统一送到镇慈善基金会。
系列三:“走社区,送温暖”。
如,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部分少先队员到社区敬老院开展“人间有爱·夕阳精彩”的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还积极开展“走进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的主题活动。
系列四:“崇德守法,快乐成长”。
如,每学期定期开展法制讲座、禁毒知识讲座等,并组织学生开展禁毒、法制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爱护他人和环境、珍惜时间和生命的社会公民。
系列五:爱与成长——青春期健康教育。
如,每学期邀请区卫生服务站和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对高年级学生开展“爱与成长——青春期健康”讲座,提高他们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认识,避免因身体发育带来的心理困扰,学会自我保护。
系列六:“寻找身边的美”。
如,寒假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寻美行动在春节”摄影活动,切实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
系列七:“同享爱心压岁钱,共筑幸福中国梦”。
每年三月,学校开展“同享爱心压岁钱,共筑幸福中国梦”的压岁钱捐赠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献出一份爱心。
系列八:“我与交通安全”。
如,每年四月,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系列活动,全校普及手势操,学唱《朝小安全歌》,并进行了交通安全手势操的评比。
(四)“朝小银行”是全员德育的润滑剂
学校一直将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建设作为学校与社区共同发展的共振点,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1. 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进行家访、电访等,使学校、社会、家庭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网,学校实施“教书育人,人人参与”的全员德育责任制。
2. 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派出所、禁毒大队、消防大队等单位领导和干警到学校开展法制讲座、禁毒知识讲座、消防知识讲座、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教育学生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公民;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禁毒、法制、消防、交通、环保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触动、教育和感化,自觉做一个遵纪守法、爱护他人和环境、珍惜时间和生命的社会公民。
3. 认真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每年开展一次家长会,分享“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心路历程,并邀请顺德家校联合会的老师给家长上课,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的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家长们深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应如何做父母”等问题。
4. 学校配合社区免费开展寒暑假青少年培训班,有篮球、足球、剪纸、绘画、书法、美术等,深受社区民众的好评。
“朝小银行”的实施,着眼于大教育,践行在小细节,激活了学生心中真、善、美的因子,汇聚为互帮互助、团结向上、积极阳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当代教育新理论丛书:德育新论(新世纪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安国启.建设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5)研讨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