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4.13《辛弃疾词三首》知能优化演练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2012语文优化方案精品练习4.13《辛弃疾词三首》知能优化演练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doc
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写词人北望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像美人头上的玉簪,有的像螺型的发髻,从而想到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原人民,想到大好河山没有收复,心情逐渐沉重。
远处的群山仿佛带着愁和恨一一映入眼帘。
在这里,表象上是写景,实则是借景抒情,情和景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达到难以分割的境界。
远处群山越美,引起的怨恨越深。
本来是因想到人民和国土沦丧而发愁,却偏说山向人献愁供恨,这种移情及物的拟人手法,使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深刻。
2.作者为何自称江南游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3.8《柳永词二首》课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鲁人选修《唐诗宋词》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3。
8《柳永词二首》课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鲁人选修《唐诗宋词》【优化方案】高中语文3。
8《柳永词二首》课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简述开头三句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内容上:从“形胜〞与“繁华〞两个侧面概括了钱塘江自然环境的秀丽与社会的富庶、太平景象。
结构上:总领全篇。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以后,“逐起投鞭渡江之志〞.根据词的内容,请你简要说明完颜亮起意渡江南侵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市繁华;市民殷富;风景优美;生活和乐.4.词的收尾处,用了“好景〞二字,联系全篇及作词的缘由思考,这两个字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匠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呼应开头,使首尾相合;总括全篇,突出题旨。
《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答案
《辛弃疾词三首》学案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习辛弃疾的词作,了解和感悟辛弃疾的爱国词。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鉴赏三首辛词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辛弃疾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学习重点】作者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鉴赏三首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鉴赏辛词的豪放、婉约兼具的风格。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1、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
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还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
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
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
他的词作长于用典。
辛弃疾名句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8.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0.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青玉案·元夕》写作背景简介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
《辛弃疾词二首》精品导 精品学案(含答案解析)
◆16辛弃疾词三首架桥以后东村与西村之间隔着一条小河,由于这里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都得绕很远的道。
这时,有个热心的年青人,用家里的横梁在河上架起一座独木桥,方便了行人。
这很使东、西村的人高兴了一阵子,也称赞了一阵子。
但三天以后赞扬声变成一片埋怨声:“哼,一根木头也算是桥?”“平时走过它还要摇三摇,碰上雨天叫人怎么过?”“要是孩子、老人……”“再譬如说扛一袋、拎一包什么的……”“骑自行车的就更没办法!”“……”微感言:学莫便乎近其人。
——《荀子》赏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
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
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赏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
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天尤人。
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赏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
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一、作者视窗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一生力主抗金。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作品集《稼轩长短句》。
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二、写作背景《青玉案·元夕》:此词写于哪一年虽无定说,但最早也要在乾道、淳熙年间。
大约写于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
此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四五十年,而划江割据局面依然。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4.14《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清角吹寒”中“寒”字有何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寒”字用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人民对战争的痛恨与诅骂由此可知。
3.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姜夔为何要说“冷月无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姜夔借助“通感”手法,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
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5年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题。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把这首诗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十句为一部分:正面描写声音。
后八句为一部分: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2.作者在描写音乐这一无形的事物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化无形为有形,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致力于把比较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感受的视觉形象。
3.仔细品读诗歌的前十句,体会作者写出了怎样的音乐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第1课《劝学》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鲁人版必修1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劝学》实战演练轻松闯关鲁人版必修1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的半步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发动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雕刻解析:选B。
兴:起。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①吾尝跂而望矣②顺风而呼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⑤黑质而白章⑥吾恂恂而起A.①③⑤ B.②④C.④⑤ D.③⑥解析:选C。
④⑤表并列,③表转折,①②⑥表修饰。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多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 .以“朽木”与“金石”作比较,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解析:选C。
关键在于“舍”还是“不舍”,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积累善行养成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的头脑里具备了。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4单元13 辛弃疾词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玉簪.(zān)阑.干(lán)凤箫.(xiāo)妩.媚(wú)B.浊醪.(láo) 庶.几(shū) 援.例(yuán) 遥岑.(cén)C.螺髻.(jì) 堪脍.(huì) 揾.英雄泪(wèn) 鲈.鱼(lú)D.搔.首(sāo) 沉酣.(hān) 阑珊.(shān) 蓦.然(mò)解析:选D。
A项,“妩”应读wǔ。
B项,“庶”应读shù。
C项,“脍”应读ku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宝马雕车秋风潇瑟千里清秋风调雨顺B.老生长谈献愁供恨束之高阁断鸿声里C.笑语盈盈完璧归赵红巾翠袖落日楼头D.蛾儿雪柳竟来相娱交游零落述而不作解析:选C。
A项,潇—萧。
B项,长—常。
D项,竟—竞。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B.阑干拍遍.遍:一遍C.灯火阑珊..阑珊:零落稀D.交游零.落零:稀少解析:选B。
遍:普遍,全。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句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解析:选C。
A.水随/天去;B.树/犹如此;D.不见/吾狂耳。
5.填空。
(1)《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蕴含着相似的情感。
(2)《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
【优化方案】2020高中语文 4.12《李清照词二首》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怎样理解词人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一种惯常在动乱中度日而很难适应短暂安适生活的极度忧患、疑惧心理。
2.“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一句,在遣词造句方面很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点出时令是初春。
“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
“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词人心中便有了“春意知几许”的疑问。
淡淡的春意中掺进了浓浓的隐忧,晚年的心境可见一般。
3.这首词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突出,试结合作品作一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篇采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今昔元宵节的情景,抒发了内心孤寂凄苦之情。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4.15《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鲁人选修《唐诗宋词》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4。
15《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鲁人选修《唐诗宋词》【优化方案】高中语文4。
15《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知能优化演练精品练习鲁人选修《唐诗宋词》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眉妩新月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
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
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1.整首词的线索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词将赏月、观月,因月感怀作为线索,绵绵故国之思,全借咏月写出,托物寄怀,耐人寻味。
2.上片句中的“小〞“冷〞,在句中的妙处如何?请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新月之“小〞,秋空之“冷〞,是词人画龙点睛之笔,它使词人对新月的怜爱之情,具有一种幽渺意蕴。
寓含纤弱个体与冷漠宇宙相对时产生的悲悯虚无之情。
3.“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把新月写成未画好的黛眉,在拟人化的象征意象中概括了新月的形色特征,又由月及人,借嫦娥懒于梳妆写出自己孤独感伤之情。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三首》优化演练 粤教版选修《唐诗
《辛弃疾词三首》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词中是用什么艺术手法塑造这一女子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中的女子形象、性格是通过反衬的手法塑造的,结合描写的景物、人物分析即可。
答案:女子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使用了反衬手法,元宵夜灯火越热闹,越显示出“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们,又进一步反衬、突出了那人的性格。
2.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合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感慨自身遭遇、表达自己卓异品格的词。
“伤心人”是词人自己,“别有怀抱”是说这首词另有深刻含义。
要结合词人的抱负、品格、遭遇等分析。
答案:词中的女子象征词人自己不同流合污、与众不同的高洁人格。
这首词表面写一位不随波逐流的女子,其实是词人高洁操守的表现。
(答“比兴”手法或“以女子自比”皆可)(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习题 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断鸿.(hónɡ)水龙吟.(yín)遥岑.远目(cén) 玉簪.螺髻(zān)B.拍遍.(piàn) 倩.何人(qìnɡ)鲈鱼堪脍.(ɡuì) 季鹰归未.(wèi)C.元嘉.(jiā) 永遇乐.(lè)舞榭.歌台(xiè) 寻常巷陌.(mò)D.仓皇.(huánɡ) 佛狸祠.(cí)神鸦社鼓.(ɡǔ) 尚能饭否.(fǒu)解析:选B。
B.“遍”“脍”读音错,分别读“biàn”“kuài”。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求.田问舍(购买)B.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揾.英雄泪(擦拭,揩拭)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千古风流..人物(杰出的,有才华的)D.元嘉草草..(草率,轻率)休说鲈鱼堪脍.(把鱼、肉切细)解析:选C。
C项,第一个“风流”的意思是“英雄业绩”。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解析:选C。
“雪”是借喻,比方浪花。
4.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语序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选B。
A项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鲁人版-语文-高二-《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
四川省富顺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准确并流利地诵读这两首词,体会词的声律美。
3.尝试背诵《水龙吟》。
【自主学习】一、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词语注音。
遥岑()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揾()舞榭()狼居胥()佛狸祠()()()二、解释下列词语遥岑远目:玉簪螺髻:断鸿:风流:脍:北顾:倩:可堪:揾:烽火扬州路:【课堂探究】一、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诵读几遍,体会其表达效果。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二、小组诵读——班级展示【当堂检测】一、听写下列词语二、背诵《水龙吟》《水龙吟》【学习目标】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
【自主学习】一、背景介绍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二、阅读全词,结合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优化方案】2012高中语文 单元综合检测二精品练习 鲁人版必修5
((说明:本试卷共24小题,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轻飏.(yáng)一稔.(rěn)夭阏.(yù) 睇眄.(miǎn)B.拔擢.(zhuó) 祚.薄(zhà)多舛.(chuǎn) 船棹.(zhào)C.潦.水(liáo) 捧袂.(mèi)棨.戟(qǐ) 奄.奄(yǎn)D.抟.弄(tuán) 逋.慢(bū)遄.飞(chuán) 茕.茕(qiónɡ)解析:选D。
A.“阏”应读è; B.“祚”应读zuò;C.“潦”应读l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遐想孤鹜暇日天高地迥B.盘桓眷然北冥云销雨济C.志怪窈窕荟翠德合一君D.绣闼侥幸扶摇鱼舟唱晚解析:选A。
B项,济—霁;C项,翠—萃;D项,鱼—渔。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中午,被称为钓鱼岛归属铁证的清代文学家沈复自转体作品《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钱泳抄本原件,在北京以1325万元被拍卖。
B.据俄媒透露,《和平使命-2011》俄中联合军演俄方的演习计划已制作完毕,此次演习双方可能会出动陆海空三军精锐部队。
C.陈云林致辞时表示,两会继签署全面“三通”相关协议后,还在金融、司法互助等方面签署协议,今年上半年又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ECFA)D.备受期待的南方科技大学终于公布了招生方案。
主要对象确定为在读的高三理科学生,报名可由学校推荐或自荐,自主招生考试将在寒假期间进行。
解析:选D。
A.“海国记”是一篇文章,应该加书名号;B.句中书名号应该为引号;C.括号及其里面内容应该移到句末句号前面。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姚明今天接受MRI检查结果显示,左脚踝应力性骨折。
鲁人版-语文-高二-4.13《辛弃疾词三首》学案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
3.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
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鞚:“kònɡ”,马笼头。
诗意解读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
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综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
名句识记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考点演示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位身姿优美、性格开朗的浣纱女形象。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醇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
鲁人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13 辛弃疾词三首 学业分层测评 鲁人版《唐诗宋诗选读》
辛弃疾词三首[基础巩固层次(A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援.例(yuán) 遥岑.(cén) 庶.几(shù) B .堪脍.(huì) 揾.泪(wèn) 浊醪.(liáo) C .论.语(lún) 沉酣.(hān) 蓦.然(mò) D .螺髻.(jì) 妩媚.(mèi) 搔.首(sāo) 【解析】 B 项,“脍”应读kuài,“醪”应读láo。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声里(孤雁)江南游子..(作者自指) B.⎩⎪⎨⎪⎧把吴钩..看了(泛指刀剑)倩.何人(请) C.⎩⎪⎨⎪⎧揾.英雄泪(擦拭)玉壶..光转(玉做的壶) D.⎩⎪⎨⎪⎧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交游零落..(稀少) 【解析】 C 项,玉壶:玉雕的灯。
一说指月亮。
【答案】 C3.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 )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A .苏轼、李清照B .辛弃疾、李煜C .苏轼、李煜D .辛弃疾、李清照【解析】 ①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是颂其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下联“美芹”指辛弃疾的《美芹十论》,其中陈述了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②是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之联。
上联描述李清照故居的优美环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交代了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下联突出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的传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学风格,《漱玉词》为李清照之词集,《金石录》则是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著作,“文采有后主遗风”则说明李清照与南唐后主李煜同为婉约派代表词人。
鲁人版-语文-高二4.13《辛弃疾词三首》同步试题 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
第13课辛弃疾词三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毗邻(pí)吮.吸(shǔn)蓦.然(mù)B.机杼.(zhù) 斡.旋(wò) 阑.珊(lán)C.崔嵬.(wéi) 恪.守(kè) 挞.伐(dà)D.罹.难(lí) 髭.须(zī) 挟.制(xiá)解析:A项,“蓦”读“mò”;C项,“挞”读“tà”;D项,“挟”读“xié”。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B.宝马雕车香满路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D.蛾儿雪柳黄金缕解析:A项,用江水比喻“行人泪”;B项,把抽象的“香”比喻为可知可看的具体的事物,隐含比喻,也运用了通感;C项,把满天的烟花比喻为星、雨;D项,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当时女性头上的名贵装饰品,此处代指女性。
前三项都用到了比喻,D项是借代。
答案:D3.下列各项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解析:B项,结合诗句作者的身世经历可知,为喜悦之泪;A、C、D三项均为伤心之泪。
答案:B4.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东风夜放花千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2)凤箫..声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箫的美称(3)笑语盈盈..暗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仪态美好(4)壮岁旌旗拥万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统领人数众多的部队二、阅读提升(一)课内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写词人北望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像美人头上的玉簪,有的像螺型的发髻,从而想到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原人民,想到大好河山没有收复,心情逐渐沉重。
远处的群山仿佛带着愁和恨一一映入眼帘。
在这里,表象上是写景,实则是借景抒情,情和景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达到难以分割的境界。
远处群山越美,引起的怨恨越深。
本来是因想到人民和国土沦丧而发愁,却偏说山向人献愁供恨,这种移情及物的拟人手法,使要表达的感情更加深刻。
2.作者为何自称江南游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
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把辛弃疾看做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作者写喧闹的灯火场景,正是为了反衬“那人”的形象。
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的孤高性格。
对灯火的描写,起到加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4.“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那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那人”是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
她不随波逐流,不图热闹,独立自主,自尊自爱,有自己的追求,卓然于世,独芳自赏。
二、语言运用5.(2011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要点回答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什么”。
不超过25字。
4月23日,“2011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其中,“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热议的话题。
多位大学校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顶尖大学在吸纳拥有国际学术背景人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制度和成功经验等方面缺乏全球化视野;许多人安于现状,在科研方面全方位地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意识不够,仅满足于在国内获奖或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
他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校营造出宽松的发展环境;全社会对于大学发展应抱有平和的心态,少一些急功近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逐句分析,把握重点句及重点词,然后进行归纳整合。
要注意不要超过题目中所规定的字数。
文段从两个角度来谈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缺少的东西,一是中国顶尖大学的现状,二是政府和社会所持的态度。
把握住这两点,就好归纳了。
答案:全球化视野追求卓越的意识宽松环境平和心态6.下面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状况比较研究调查表,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学生的学习状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中、韩两国家长更关心孩子成绩,多于日、美;对孩子学习成绩没有要求的,日本家长最多,高于美、韩,中国最低。
中国学生认为自己有低落、烦躁等负面情绪和考试、学业压力的比例最高,其他三国较低。
(2)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高,导致中国学生考试、学业压力大,负面情绪多。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A.玉簪.(zān)阑.干(lán)凤箫.(xiāo)妩.媚(wú)B.浊醪.(láo) 庶.几(shū) 援.例(yuán) 遥岑.(cén)C.螺髻.(jì) 堪脍.(huì) 揾.英雄泪(wèn) 鲈.鱼(lú)D.搔.首(sāo) 沉酣.(hān) 阑珊.(shān) 蓦.然(mò)解析:选D。
A项,“妩”应读wǔ。
B项,“庶”应读shù。
C项,“脍”应读ku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宝马雕车凤萧声动千里清秋阑干拍遍B.灯火阑姗献愁供恨蓦然回首断鸿声里C.笑语盈盈玉簪螺髻红巾翠袖落日楼头D.蛾儿雪柳竟来相娱交游零落鲈鱼堪脍解析:选C。
A项,萧—箫。
B项,姗—珊。
D项,竟—竞。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岑:小而高的山B.阑干拍遍.遍:一遍C.灯火阑珊..阑珊:零落稀少D.交游零.落零:稀少解析:选B。
遍:普遍,全。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正确的一句是()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解析:选C。
A.水随/天去;B.树/犹如此;D.不见/吾狂耳。
5.名句名篇默写。
(1)《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蕴含着相似的情感。
(2))《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
(3)《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词中化用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之意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人感慨知音稀少的诗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3)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4)知我者二三子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8题。
贺新郎辛弃疾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
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6.“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全词的警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做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拟人手法。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作者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7.本词多处用典,请找出几处,并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词的开头“甚矣吾衰矣”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