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名词解释1. 环境问题の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の生存和发展の一切客观存在の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の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の一切问题。
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の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の成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の99.96%。
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の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の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の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の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µmの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µmの颗粒物。
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の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の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の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の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の重要组成部分,指の是以相对稳定の陆地为边界の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の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の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の三角洲与海洋。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の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の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の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の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の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の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12.化学需氧量(COD)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由强氧化剂(重铬酸钾)对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の氧化剂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环境科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
环境科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一、环境科学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定义- 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二、环境变量和环境质量指标2.1 环境变量- 温度- 湿度- 大气压- 降水量2.2 环境质量指标- 水质指标- 大气质量指标- 土壤质量指标- 声环境质量指标三、环境影响评价3.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3.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步骤-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和程序3.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后的监测措施和控制措施四、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4.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2 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内容五、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方法5.1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5.2 环境监测方法和步骤-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分类- 环境监测的基本步骤和程序5.3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数据分析-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种类和使用-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六、环境规划和环境修复6.1 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环境规划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2 环境修复的目的和方法- 环境修复的定义和目的- 环境修复的常用方法和技术以上是关于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的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希望能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环境学概论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1.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 环境的根本特征:整体性和区域性、资源性和价值性、危害作用的时滞性、变动性和稳定性。
3.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限制律、等值性、整体性大于个体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开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一切。
4. 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火山、地震、台风等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5. 20世纪8大著名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公害污染物:烟尘、SO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SO2〕、伦敦烟雾事件〔烟尘、SO2〕、日本水俣病事件〔甲基汞〕、日本骨痛病事件〔镉〕、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日本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
6.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7.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社会化、综合化、政治化。
积累化和高科技化。
第二章全球环境问题1. 什么是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或具有普遍性,并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或者说是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2. 全球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人为性、危害性、移动性、可变性、加速性、隐蔽性。
3.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水资源危机、海洋污染、森林锐减、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城市问题。
4.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危害?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举国搬迁的国家——图瓦卢〕;气候异常,洪涝、干旱、冰冻、火灾频发。
环境科学概论考点 新
环境科学概论考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名解)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二、环境的基本特征1、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环境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环境中的各种变化不是孤立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即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如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平原地区与高山地区等,其环境特性有明显的差异。
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变动性指的是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环境的结构与状态在自然或人类行为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以借助自身的调节功能减轻这些变化的影响。
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变动是绝对,稳定是相对的。
3、环境的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的资源性指环境是一种资源,环境可提供给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环境既然是一种资源,它就应具有相应的价值。
最初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环境中的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对环境的价值性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人类大肆攫取自然资源,并引发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
三、环境问题(名解)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环境问题的四个发展阶段(起止时间+表现特征):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在诞生以后很长的岁月里,只是天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主要是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当时“环境问题”,则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盲目的乱采乱捕、滥用资源而造成的生活资料缺乏。
随后,人类开始发展农业和畜牧业,这在生产发展史上是一次大革命,人类改造环境作用也越来越显示出来,与此同时也发生相应的环境问题,但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地球物理现象B.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C.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A. 经济可持续性B. 社会可持续性C. 文化可持续性D. 环境可持续性答案:C3.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农业活动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4.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重金属污染B. 有机污染物过多C.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D. 微生物污染答案:C5.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B. 海平面上升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人类健康改善答案:D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环境、经济、社会2. 绿色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________影响较小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环境、太阳能、风能、水能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4.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现象,说明了污染物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答案:食物链、生物富集三、简答题1.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湿地消失等也加剧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农业生产受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社会经济系统D.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D2.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问题的特点?A. 全球性B. 长期性C. 局部性D. 复杂性答案:C4.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哪个文件中提出的?A. 《人类环境宣言》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里约宣言》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物质供给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技术服务答案:D二、填空题6.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与______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人类活动;自然环境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______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答案:环境影响8.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是指某些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在______体内积累的现象。
答案:高级消费者9.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______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资源10. 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对______无害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答案:环境和人类健康三、简答题11.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等。
12. 什么是环境伦理学?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的学科。
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引导人们采取负责任的环境行为,以及推动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四、论述题13. 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及环境的组成?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定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认识到,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周围事物。
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进的自然界众多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山地,平原等),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又包括经过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城市,村落,水库,港口,公路,铁路,空港,园林等.它既包括这些物质性的要素,又包括由这些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
2.什么是环境要素及其特征。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亦称为环境基质,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自然环境要素,故环境要素同城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环境问题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发展过程:1、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环境学概论复习重点
环境学概论1.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不进人类与环境之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每年5-11月水俣事件 1953年开始发现富山事件(骨痛病) 1931年发现直至1972年3月四月事件 1970年米糠油事件 1968年3.大气结构①对流层特点:一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垂直方向上有强烈的对流,二是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Ox6.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从污染源排放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在扩散、运输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和其他条件(如阳光、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在污染物之间,以及它们与空气原有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形成新的二次污染源。
这一反应过程称为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
7.光化学反应:大气中存在着吸光物质,可在大气中引起化学反应。
这时。
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NO2产生的。
在白天,太阳先照射到山坡上,是山坡上大气比谷地上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
在高空形成了由山坡吹向山谷的反谷风。
它们同山坡上升气流和谷地下降气流一起形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
在夜间,山坡和山顶比谷地冷却得快,使山坡和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下滑到谷底,形成了山风。
在高空则形成了自山谷向山顶吹的反山风。
它们同山坡下降气流和谷地上升气流一起构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
.海陆风: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带,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
海陆风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
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路低升温比海洋快,在海陆大气之间产生了温度差、气压差,使低空气大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大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反海风。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社会的发展B. 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C. 动植物的分类D. 地球的物理特性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污染物?A. 重金属B. 农药残留C. 塑料垃圾D. 二氧化碳答案:D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正C. 环境保护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4. 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A. 为人类提供食物和原材料B. 调节气候和净化空气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哪个国际公约是关于气候变化的?A. 《生物多样性公约》B. 《京都议定书》C.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D. 《蒙特利尔议定书》答案:B二、填空题6.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
答案: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7.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_______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答案:环境影响8.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_______污染,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
答案:预防9. 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_______的需求面积。
答案:地球生态系统10. 碳足迹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其活动中产生的_______排放量。
答案:温室气体三、简答题11. 简述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生态学则侧重于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两者的联系在于,环境科学在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而生态学为环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四、论述题12. 论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其重要性在于保障人类长远的生活质量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1、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区别答:传统发展模式物质资源推动型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以物为本注重眼前局部利益可持续发展非物质资源推动型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注重长远全局利益2、耗氧物质与COD Mn答:水体污染中的一类有机物,来自生活污水及食品、造纸、印染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碳氢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有机物质,本身无毒性,但再分解时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故称好氧(需氧)有机物。
(2分)包括种类有:①有机合成原料;②有机酸碱;③油脂类;④高分子化合物;⑤表面活性剂;⑥生活污水;(3分)3、COD——化学需氧量。
答:在规定的条件下,水样中的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氧化剂的量。
(3分)单位:mg/L。
(1分)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时,标为COD Mn,是检验水样经常使用的氧化剂。
(1分)4、空气污染指数AQI、API和气溶胶答: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气质量指数)是报告每日空气质量的参数。
描述了空气清洁或者污染的程度,以及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质量指数的重点是评估呼吸几小时或者几天污染空气对健康的影响,你可能呼吸污染的空气后,在几个小时或几天的经验。
环保局计算空气质量指数通过五个主要污染标准:地面臭氧,颗粒物污染(也称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对于这些污染物,环保局已成立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保障公众健康。
地面臭氧和空气中的颗粒的两种污染物构成这个国家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AQI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缩写,是2012年3月国家发布的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污染物监测为6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
AQI将这6项污染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呈现。
[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指标。
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数据,并对应于环境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指数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
环境科学概论(重点)
定义为纬度0°;
赤道以北的称北纬,以南的称南纬; 地表任一点的纬度为该点与地心连线与赤道面的夹角。
地表经纬度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
以太阳直射本地经线定义为地方时12点; 经线相差1°其地方时相差4min; 以0°经线时间为基准,东西各7.5°的区域为0时区,向东西各增
加15°为一个新的时区,分别为东一区、东二区、西一区、西二 区……,该区域内时间以中间经线时间为其区时,相邻时区时间 相差1小时,东边的早,东西十二时区重叠。
1.50亿公里,称一个天文单位。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33′,形成地球上季节的变化。
自转轴与黄道面倾角
地球公转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秋季 冬季
立夏
立秋 立冬
小满
处暑 小雪
芒种
白露 大雪
夏至
秋分 冬至
小暑
寒露 小寒
大署
霜降 大寒
季节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
氨基酸 H2O
地球
H2
CH4
NH3 核苷酸
单糖
米勒模拟原 始大气产生 有机物的实 验装置
1.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1.2.1 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面椭圆性,称为黄道面。 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另一焦点在太阳边缘。 地球公转一周称一回归年,为365.2422个太阳日。 近日点距太阳1.47亿公里,远日点距太阳1.52亿公里,平均距离为
原始地球表层
一些处于熔融状态的物质向上挤入地壳中凝结,或涌
出地面,表现为广泛分布的火山活动 另一方面物质又在向下流动,把上面已固结的地壳撕 裂,并将其部分碎块拽向深处,使它再次熔入地幔物 质之中 与此同时,薄弱的地壳还在陨石的撞击下,形成大量 陨击坑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环境科学的概念与发展
1.环境科学的定义和核心概念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果
二、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3.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措施
4.生态足迹与生态修复
三、环境污染与控制
2.环境污染的影响和评估
3.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成因
4.环境污染的控制措施和技术
四、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
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2.水循环和水质评价指标
3.水污染的种类和排放途径
4.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五、大气环境与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基本特征
3.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监测
4.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技术
六、土壤环境与土壤污染治理
1.土壤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3.土壤污染的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
4.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七、固体废物与固废处理
1.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性
2.固体废物产生与处理现状
3.固废处置的技术和方法
4.固废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八、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1.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2.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3.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策略
4.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九、环境法律法规与政策
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和重要内容
2.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
4.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十、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伦理的含义和原则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目标
3.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战略
4.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
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与被研究对象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它是个相对概念,以某项中心事物作为参照系,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中心事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2.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环境影响。
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3.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当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使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4.环境伦理:当前展开的人--地关系研究旨在使该复合系统得以优化、协调并实现良性循环,而协调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即是环境伦理。
5.环境地学:环境地学是以地球环境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运用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与方法,以“人-地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交叉性学科。
6.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7.环境生态学: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出现和发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其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和改善生物圈特别是生态系统健康并发挥正常的服务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8.生态系统层级理论:是对生态系统这种层次性结构的研究,生态系统层次分明,有利于生态系统本身运动和功能的发挥,即主次有别,协调一致。
9.干扰: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的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的因子超“正常”范围的波动,引起有机体、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的明显变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或发生改变的现象。
(景观角度:指一些强烈改变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事件)。
10.生态恢复:根据生态学原理,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子及生态过程,调整优化系统秩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态学潜力尽快恢复到一定的或原有的水平,甚至到更高水平。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相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统一的状态。
第四章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圈:
概念:在自然地理学上,把由于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叫作大气 圈. 大气圈结构:
均质层分为: 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 非均质层中又分: 暖层(电离层)和散逸层(外层) 大气污染: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 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健康、 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 污染 。
七、能源、资源短缺 八、森林锐减 九、垃圾成灾 十、有毒化学品污染
十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 公众环境意识不高 人口压力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第三章 生态学基础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环境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 传递功能的统一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的特征: 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动中 巨大损失,因此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 个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悬浮物质、溶解物质、胶体物质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 或自身调解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的自净能力:是指水体受到污染后,由于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的作 用,使水体在一定时间内及一定条件下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现象。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汇总-复习重点笔记(考前狂背版)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01章 《环境与环境科学》01节 环境及环境特征一、环境概念1.环境(概念'与一主体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是一相对概念,随中心事物变化而变化。
中心事物与环境存在着对立统一。
人类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生存空间,包括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类型按环境主体分:人类环境自然人工生物环境按空间分:星际环境全球环境区域环境聚落环境{城市乡村院落等}二、环境要素及其特点1.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一般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
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电磁辐射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称环境系统。
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即地球环境系统。
2.特点(1)最小限制律:环境质量受诸要素中处于最劣状态的那个环境要素的控制。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版)考试复习重点(2)等值性:无论任何一个要素,只要它处于最劣状态,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的。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三、环境效应及其特点1.环境效应:指环境受到污染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
包括(1)环境生物效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诸要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化的效果。
(2)环境化学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物质之间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
(3)环境物理效应噪声、沙尘暴、矿区沉陷由于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
2.环境特性——由于人类的干扰和破坏,环境表现的特性(1)整体性:环境保护没有地区的界限(2)有限性①人类活动空间有限②环境稳定性有限环境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变化,最终污染物被清除。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环境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领域,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研究和解决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下面是环境科学概论的复习内容。
一、环境科学概念与发展历程1.环境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环境与生物、人类的相互作用等。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环境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环境研究阶段、环境问题研究阶段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
其中,自然环境研究阶段主要关注环境的组成和性质;环境问题研究阶段则关注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研究阶段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环境问题及其影响1.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2.国内环境问题国内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城市化进程和能源消耗等。
三、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1.环境保护的原则环境保护的原则包括预防原则、综合利用原则、资源节约原则及环境治理原则等。
预防原则强调采取措施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综合利用原则强调合理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资源节约原则倡导合理使用资源;环境治理原则要求持久稳定地改善环境质量。
2.环境治理的方法环境治理的方法包括技术措施、法律制度和经济手段等。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污染防治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法律制度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规划管理制度;经济手段包括环境税收、排污许可证等。
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能够满足未来代际发展需求的发展方式。
其原则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社会公正与公平、文化多样性等。
2.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路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复习要点重点
一、名词解释(共12分)4个概念,每个概念3分二、填空题(共20分)共20个空,每空1分例:环境科学是以——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人类-环境)。
例: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可根据其温度、化学成分和荷电及垂直运动的差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五层。
三、选择题(5题, 共10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例:引发痛痛病的主要污染物是()A、铬B、有机汞C、砷D、镉四、判断题(10题,共10分)例:BOD5通常是BOD总的70%左右。
(T)五、简答题(共18分,3题,每题6分)六、综述题(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问题?(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来源网络)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3、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1)诞生:标志—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2)迅速发展:标志—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3)学科体系趋于成熟-标志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日程》.第二、三章复习要点4、大气圈:结构组成,根据海拔不同的分类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电荷、运动状况等的差异,大气圈由低到高依次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大气圈是地球表面由各种气体、水汽和多种悬浮物及其他杂质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生命活动参与作用的结果。
环境科学概论重点
环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指与某一生命主体相联系,对生命主体的生存与开展产生作用,发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生命主体的存在空间,维持生命主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和物质,对该能量与物质产生的一切因素。
2、生物圈: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而全部生物群落的总集称为生物圈。
3、大气圈: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4、环境地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构造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开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可持续开展:可持续开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开展称为可持续开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到达开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开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开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开展的核心是开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展经济和社会的开展。
开展是可持续开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开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开展才是真正的开展。
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开展和安居乐业。
也就是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可持续开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开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开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6、臭氧层:离地面20-30千米高的大气圈的同温层阻挡紫外线,底部有一个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小圆圈,厚度在正常压力下约8km.7、生态脆弱带: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强且有退化趋势的生态环境过渡带8、人体退化:指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活动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生理过程,人类生理因素下降和XX水平下降的现象,简而言之,是指人的体质下降和XX退化,也称“人体退化病〞,其产生原因是环境污染9、全球变暖:指地球外表的大气、土壤、水体、植被、温度等年际间的缓慢上升的现象,其形成原因是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