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与写作
浅谈文学阅读与创作
浅谈文学阅读与创作一提到文学,大家肯定会想到鲁迅,史铁生之类的文学大家,或是古代王安石、辛弃疾之类的文学家。
其实文学并不遥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它是一门艺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历史发展的载体。
我国的文学发展在改革开放后期有了飞速的进步,双百方针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政策措施把文学推向了一个历史高潮。
近十几年来新兴的网络文学,更涌现了一批较为优秀的网络写手。
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写作形式五花八门,其中不乏滥竽充数之辈,但更多则是优秀的经典之作。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让中国近现代文学得到世界的认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莫言热”的背后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和阅读,把中国文学推到一个新的起点。
执一卷素书,饮一杯清茶,燃一盏青灯,我将与大家一起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漫步,浅谈文学的阅读和创作。
一、文学的定义与形式文学是通过作家的思想活动,把经过选择的生活体验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之中,以表达人对自己生存方式的某种发现和体验,是一种艺术创造,而非机械的复制现实的艺术。
(《辞海》)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叫做文学。
(《现代汉语词典》)不管怎样把文学定义,总之,文学是用精美的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现实客观世界,表现人类情感意志观念形态的艺术。
也可以说,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式和表现情感意志观念形态的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发展的产物。
古代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包括《史记》《左传》之类。
现代是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表达现实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又称为“语言艺术”。
世界四大文学体裁分别是: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
一般的人认为这四大体裁是从近现代划分的,针对的只是现代文学。
其实不然,在古代,就有相对成熟的文学体裁,中国魏晋南北朝就把文学划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比如《古文观止》类散文、《聊斋志异》类小说、《牡丹亭》《西厢记》类戏剧、《诗经》《千家诗》类诗歌,而这些只是换了一种写作手段,把白话文写成文言文,这样更加具有艺术欣赏性。
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离开了哪一方,语文教育都会倾斜也会失去平衡的.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是互渗互补,相得益彰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赏,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写作欲望的阅读,人的潜在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可以说阅读与写作分则两伤,合则共荣.所以,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写作是阅读能力的一个外在的体现。
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指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读写。
”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教师和学生大概都知道阅读的写作,认为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仍然没有什么新意,,但我想,我们应该真正了解和认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与写作,这对语文教学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阅读,只承认主体对文本的被动接受,充其量是充当鉴赏者或批判者,而我觉得,阅读应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创造,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种再创造过程,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作者-文本-读者”的四维结构,而这四维结构的核心就是思维,写作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是作者的一处脑力劳动,是作者的某种思维运动过程,阅读者应是课程和作品的主体和开发者,学习者阅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的情感以及知识积累,对作品的解读在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阅读是一个心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必须结合阅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情感和思维才能够真正地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感、知识,能力等,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情感只能为情感所了解。
谈读书作文(优秀8篇)
谈读书作文(优秀8篇)篇一:谈读书作文篇一书有很多种。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好朋友。
选择一本好书并阅读它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小时候,童年故事是我最好的伙伴。
看完一个故事,脑子里总会想起其中的一个故事。
有时候沉浸在幻想的世界里,觉得无比幸福。
刚开始看名著,尤其是古文,比较难懂,经常请教老师和长辈;慢慢读,细细品味;不仔细阅读分析,什么都抓不住。
读书的时候,不能只看一种书。
你必须像蜜蜂一样摘很多花才能说出秘密。
如果在一个地方被咬了,收入很有限,很干。
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智慧的金钥匙,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们要吸取它的精华,多读书,好好读书,这样才能帮助自己。
篇二:谈读书作文篇二水,灵动纯澈,有着一望无际蔚蓝的恬静;山,深厚高远,却也有漫山遍野浅绿的生机;书,神秘深邃,蕴含着先贤睿智的哲思,有着令人心旷神怡的气质。
读书实为人生之乐。
读书赏景,乐在书中。
且翻开古卷,江南春的盛景会呈现眼前:千里莺啼婉转清脆,绿树红花交相掩映,且看那远处依山而建的城郭上有座酒庄,酒旗迎风飘扬,人们在午后的闲暇里对酌共饮,推杯换盏间消磨半日春光。
可转过另一座山头,却与先前的明媚和煦截然相反,一派静默萧然。
有多少亭台楼阁的身影伫立在细如花针、密如牛毛的烟雨中,愈显空灵迷蒙。
我深信,读书可以领略胜景,体会异朝古旧的风雅,乐在读书赏景中。
读书怡情,乐在书中。
砌一壶清茶,点一盏明灯,推开窗棂,月光照进一小格窗洒到纸面上,那隽永的诗句竟被温润了棱角。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若虚凝望着如水的月色,不禁想起心心念念的人,此时也应该在守着这轮明月吧?虽无法相见,他却希望月色能伴身侧、留心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亦有同样的思绪,即使亲人远在天边,共赏一轮明月,足矣。
古人的思乡思亲令我心绪难平,从而更加珍视亲情。
我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乐在读书怡情中。
读书励志,乐在书中。
静夜安谧,轻启书卷。
匡衡正在一孔微弱的灯下夜读,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正聚精会神的温习功课,车胤囊萤映雪,孔夫子纬编三绝。
叶圣陶先生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
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授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且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是最切要。
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他种学科是不负受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
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认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略谈学习国文》,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至3页●从前教人作文,别的不讲,只教把若干篇文章读得烂熟。
我们且不问其他,这读得烂熟的办法并不能算坏。
读书就是要把一些成例化为习惯。
——《“通”与“不通”》,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402页●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
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
因此,学生阅读程度提高了或是降低了的话也是没有听人提起过。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原是很自然的事情。
然而阅读时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那捉摸的阅读程度。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58页●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作不甚相干的两回事,而且特别着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写作程度似的。
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常常有人要求出版社出版“怎样作文”之类的书,好象有了这类书,依据这类书指导作文,写作教学就好办了。
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
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这样,老师临时指导和批改作文既可以少辛苦些,学生又可以多得到些实益。
浅谈读书积累在高中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读书积累在高中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读书积累在高中作文写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高中学生作文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读书积累则是提升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基础。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浅谈读书积累在高中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读书积累可以丰富思想内涵。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各类书籍,高中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观念。
这些积累在写作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思路,使作文更具深度和内涵。
在散文写作中,读过大量的散文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各种启发和感悟,在表达感情和情感的时候更加细腻和准确。
而在议论文写作中,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社会问题,从而更加有力地展开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读书积累可以拓展词汇量。
作文写作需要丰富的词汇储备,只有有足够的词汇量,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而阅读是最有效的词汇扩展方法之一,通过不断地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词汇,并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和学习,逐渐掌握它们的用法和搭配。
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词汇量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准确和精彩。
读书积累可以提高写作的思维逻辑能力。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需要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和合理的逻辑框架。
而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模式,使我们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和组织文章结构。
读书积累在高中作文写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内涵,拓展我们的词汇量,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高中学生在写作之前应该多读书,通过积累各类书籍的知识和思想,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能力。
只有不断地阅读积累,才能在高中作文写作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我谈读书作文12篇
我谈读书作文12篇我谈读书作文12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谈读书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谈读书作文1书籍,是人精神上的食粮;是人品格中的栋梁;所以,我们要善于读书。
读书,要智慧地取舍。
著名作家冰心就会智慧的取舍文章的内容。
她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某些文艺作品,尤其是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会使她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一个人生命有限,即使皓首,也难穷经。
因此,读书也需要去智慧地悉心挑选那些于自己帮助最大价值最高的宝书,用最少的时间,换取最大的收益。
读书,要生动地重复。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广为流传:她读书,便会读熟、读透、读好,反复吟诵,意味也便在其中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月亮又如何是圆的?于无疑处有意设问,几番吟咏,又觉这两句确实写得好。
再找不出语句替换了。
读书也是一样,我们要反复回味读过的篇章,会让人收到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的惊喜与神奇。
所以读书,需要我们反复的诵读。
读书,要耐心地坚持。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坚持读书,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偷”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其中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是,匡衡始终耐心坚持下去,量的积累发生了质的变化。
最终,匡衡成为名震天下的学者。
可见,耐心孕育着思想的绿茵,坚持醅酿着感情的醇香。
它使人在默默地劳作中歆享丰收的喜悦,让人在静静地守望中品味岁月的醇厚。
耐心地读书使人生富足,使生命坚强,使生命伟岸。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阅读与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的论断更是得到语文界的公认。
阅读为写作做出典范和创作的模本,有助于积淀语言材料,开阔写作视野,拓宽写作的手法;写作也成为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升华的结果,也是学习并使用技能、模仿并创新的试验田。
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抓好基础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写作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本人就尝试扩大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从“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技能,让读与写紧密结合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破常规阅读途径的枷锁,指导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方法开展多样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下面,介绍几种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以作探讨:1.“好书大家读,美文共欣赏”的推介活动作家介绍、作品背景、作品内容、名家点评、精彩语段摘评、我之所见、总结报告。
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栏目,学生每两周完成一个栏目的内容。
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还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
2.开展“设计读书剪报,记录我的体会”主题活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与整理,这正如胃肠消化一样,把学到的东西经过揣摩、比较和思考一系列手脚并用的练习(历练)起到内化作用,把所学的知识经过融化,沉淀在自己知与行的图式中,从而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与行为习惯。
”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随笔或笔记式的深度开发与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发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本学期我们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
利用每天早读课形成固定的每日活动内容,如“新闻速报”“早间30分”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等讲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让学生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阅读作文之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阅读和作文的关系【篇一:阅读跟写作的关系】阅读跟写作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信息的输入过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出过程”。
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
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
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
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
”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
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
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
关于谈读书作文5篇
谈读书作文关于谈读书作文5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读书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读书作文篇1像是站在行色匆匆的火车站头,有的只是一种茫然。
漫无目的地向前走,这个情景似乎很熟悉。
哦。
我想起了莉赛尔。
她也是坐着火车去那对德国夫妇家的。
她也是在那种情况下,获得的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在她的不容易不平凡的一生中,这将是14本为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
她带给我最平凡的感动,书,原来能让人如此倾心;书,原来能让人如此如痴如醉。
我开始回想起我的书生活。
我的第一本书记得是《格林童话》。
令我记忆最深的是《白雪公主》。
原来世界存在着这么多的偶然,生命是这么的脆弱,人的嫉妒心是这么的可怕。
总是喜欢经常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品味,即使熬成黑眼圈也甘愿,心里还是乐滋滋的。
每当读完,脑子中一直浮现着丑陋的皇后,纯真善良的七个小矮人,也总是憧憬着白雪和王子的爱情。
是童话,这把钥匙,帮我打开了书籍的大门。
大一点后,我懂得去书中读他人。
我看过《老人与海》。
那个充满活力的,不言败的小老头儿,即使没有任何收获,却也不放弃希望,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的心像是天天被阳光所包围,一直是那么乐观。
这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什么都不能摧毁,什么都无法抵挡。
我的心紧紧的被小老头儿的命运所牵引着,试图去敲开他的心门,走进他的.世界。
再大一点,我懂得去书中读自己。
我品味过《羊脂球》。
我觉得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么几个乘客,他们不是个体,而是整个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人性的冷漠,人性的自私,人性的贪婪,人性的黯淡,在那短短的几行字间暴露无遗。
古人的大同思想看来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读到此,我的心中有着深深的痛,也总是会去拷问自己是否是同样的人,人性的阴暗每个人都有的,但真的不能改变了吗?现在,我会去寻找与自己能产生摩擦和火花的作家作品来读,希望在书中,在那充满奥妙的文学世界中寻找到更多自己的东西……谈读书作文篇2小时候读书,学校教什么,我读什么。
浅谈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浅谈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浅谈阅读与习作教学的心得体会1一个人是怎样学会写作的呢?毫无疑问,写作能力只能是在阅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之密切,前人已有定论,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心揣摩,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久而久之,自然会摸出一些门道。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分三个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给出了“写话”、“习作”两个提法。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指要》(赤峰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里,关于“习作”做了如下说明:结合阅读教学适当渗透感知一些习作常识。
“例如,这些习作常识不要专题讲给学生听,而要结合典型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有所注意,为自由习作进行写法暗示、渗透。
”因此,小学中高年级,要结合阅读课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常用的写作知识,可以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少走弯路,提高实践效果。
到了高年级,“适当进行‘增量、保质、加速’的训练。
”“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必须按上述要求去做,多读、多说、多背、多写,加强指导。
”读了以上的指要,感觉不论是对课程标准的说明,还是做出的规定,提出的要求。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恐怕还是要打折扣。
看看这些年我们小语的习作教学实际就会知道。
现在就本人最赞同的观点谈点个人的见解。
课程标准对习作只是做了数量、质量、成文速度上的一些规定,并没有说明怎样达到这些要求。
所以,我特别赞同“指要”中的一些建议,特别是“结合阅读教学适当渗透一些写习作常识,”“多读、多说、多背、多写。
”可谓深得习作指导的精髓。
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在多读、多背的基础上,多说、多写。
学生才会说,才会写。
否则,不论他的生活经验积累得多么丰富,也不会说、不会写,最起码不会说得好、写得好。
就像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也道不出。
读《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颇有体会:抓住典型材料认真研读,推荐的课外阅读作品必须精选:《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欲学诗,幸亏她遇见了一个写诗和指导别人写诗的高手──林黛玉,使她很快就写出了不错的诗歌,这真是她的造化。
谈读书作文7篇
谈读书作文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谈读书作文7篇谈读书作文7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浅谈“广泛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浅谈“广泛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红楼梦》里有个“香菱学诗”的故事。
黛玉在教香菱作诗时曾对她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仔细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次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炀、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由此看来黛玉平时也很注重阅读。
可见,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多读好文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所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语言。
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
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写作的“薄发”或“多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话充分地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
那些能文善言的学生无不得益于日常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那些文坛宿将无不是广涉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典章轶事。
可见,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精彩的写作。
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写各种体裁的的特点。
写作课上,老师指导最多的是写作技巧问题。
与其机械地学习一些写作技巧还不如广泛地阅读各种体裁的作品,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它们的写法。
我认为,美国中学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美国大学入学对写作的要求非常高,但很多中学都不设专门的写作课程,而是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种体例的作品,写书评等锻炼写作能力。
又比如去年在网上讨论比较激烈的“美国小学生的作文”,在这里我不想探讨中外教育的差异,就只谈谈他们的作文写作。
小学生的作文布置成写论文“《怎么看人类文化》《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大的题目拿给我们的大学生写都是比较困难的,但美国就敢给小学生写,不能不思考他们的学生必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能纵观历史还要学贯古今。
由此可见,广泛的阅读能帮助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写各种体裁的的特点。
广泛的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谈读书内容和写作方法
古人谈读书内容和写作方法
古人一直重视读书和写作,他们有许多关于读书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经
典言论。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古人的思考和观点。
一、读书内容
1.精读经典
《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贵于精,不在多。
”古人认为,读书
应该精心选择要读的书籍,并且精细地阅读,以便真正理解书中的思
想和精髓。
2.多读典籍
古人还认为,典籍是学习的底层,需要在典籍上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
例如《尚书大传》《论语》《孟子》等,这些经典都是古人精神文化
的瑰宝,读者应该多看多读,不断深入了解这些经典。
3.深入生活
古人认为,读书不光是要读经典,还要深入生活,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遇到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事情,这些事情
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作灵感。
二、写作方法
1.反复修改
古人认为,写作是需要不断修改和推敲的过程。
《左传》中说:“舌
有灵而笔无魂,内竭则委,不纪珍羞则不足以立言。
”也就是说,要考虑文章的感染力和情感深度,需要反复修改和打磨,使文章更加精华。
2.抓住观点
古人认为,写作要抓住一个主要观点,以及几个相关的话题来展开。
如果文章过于杂乱,读起来就会相当吃力,而且无法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作者思考。
3.陈述观点
古人认为,写作需要表达作者的独特观点和思考,同时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在写作中,需要写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思想,并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总之,古人对于读书内容和写作方法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只有不断学习和深入思考,我们才能在创作中越来越优秀。
浅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浅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是平行发展的。
不会读书的学生,肯定不会写作文;相反,如果写几句话都为难的学生,他的书又会读得好到哪里呢?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读与写具有紧密的相关性。
我们可以在读中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在写的过程中领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由此可见,读与写两者关系非常密切。
本文就浅要谈谈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期望能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关键词:阅读;写作;学生笔者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谁也不陌生。
它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
“破”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达到一定的量;二是对阅读的材料要通透。
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满足于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而已,阅读的终极目标就是理解,很少有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从阅读中汲取可用于写作的营养。
其结果是阅读与写作脱节,学生不能从阅读中受益而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为写作可以积累材料和写作经验,而写的作品又必须符合阅读的心理,这样的写作才能有的放矢,使我们的作品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阅读正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
能运用各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才是文章的初步形成,但是要想完成一篇比较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必须来源于阅读,所以阅读和写作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阅读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历来名作家都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而白居易的创作生涯中,阅读也是贯穿始终。
司马迁为写《史记》所阅读的书,可谓汉牛充栋。
其二是并非阅读的多,就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再说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更何况书海无边,所以在阅读中要有所选择、鉴别,多读好书才能令人精神境界净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词汇丰富。
有所谓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但是仅仅读好书进行积累还不够,还需要鉴赏、分析文章、领会写作原理、指导写作实践。
从阅读汲取写作良方,以阅读引领学生成长——浅谈整本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实施
从阅读汲取写作良方,以阅读引领学生成长——浅谈整本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摘要:书籍中丰厚的营养是学生学习写作肥沃的土壤,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是对阅读的延伸,又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
本文从产生浓厚兴趣时,引向读与写的广阔天地,遇到理解困惑时,解开迷惘尝试运用,学习写作以书为源,习得结构扩展思路,通过读书明理导行,解开烦恼引领成长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写作读写结合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叶老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书籍中丰厚的营养是学生学习写作最肥沃的土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是对阅读的延伸,又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产生浓厚兴趣时,引向读与写的广阔天地人教社教材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城南旧事》一书。
课文正是《城南旧事》的序,课文在原著中会有更深的意味、更丰富的内涵。
于是,我将阅读教学引向了课外,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篇章的原著,并进行拓展阅读及写作。
读了《城南旧事》,学生们在写《童年趣事》时,选材思路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做过的错事、恶作剧等,而是从更加丰富的角度理解了“童趣”。
有的是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渴求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有的是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有的是玩耍、寻开心时的欢乐;有的是小时候闹出的种种笑话。
二、遇到理解困惑时,解开迷惘尝试运用随着年级升高,学生们的阅读视野不断扩大。
阅读国外作品,就免不了要透过译者的视角。
学生阅读国外文学作品时,购买的书籍往往不是同一译者翻译的。
在翻译的作品中,自然显现译者的主体性。
在《爱的教育》一书的共读课上,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关注情节外,更着眼于不同译者语言的比较。
先了解译者生活的年代,年代背景决定了译者的语言风格;再了解译者当时翻译此书的受众面,这一点又决定了译者的语言深度。
谈教师的读书与写作
谈教师的读书与写作谈教师的读书与写作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文化人,要多读书,读好书,诵读经典,在经典中和圣贤对话,在经典中咀嚼几千年的精华,在经典中聆听大师的教诲,在经典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书墨,书香,书韵,弥漫于我们的生活,浸润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时,形象自立,品格自高,魅力自生教师必须关注读书,实现自己的文化升值。
特别是阅读一些高层次的书,能使我们真正地拥有智慧人生。
一旦拥有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面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受灵魂的律动。
通过高层次的阅读,当我们拥有了智慧人生,就一定能感受教师职业她独有的幸福。
读书是一种习惯,而习惯形成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我们要在读书中感悟,在反思中提升。
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呢?一、取法乎上诵读汲取生命活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据估计,一个最勤奋的读者,毕其一生所能读完的书也不会超过2000本。
市面上的书百花齐放、不计其数。
我们除去工作、睡眠、进餐和各种活动的时间,已没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要取法乎上,以一当十。
取法乎上,才能得乎其中;以一当十,才能事半功倍,真正发挥读书的作用。
(一)读国粹经典,丰富人格修养王财贵博士说过: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
这本书不读,枉废你是中国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它集中了儒家思想中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目前,中外企业家都在研读《论语》,古今中外都在关注孔子。
读过后,才真正领略到古人的博大精深、人文修养和从容睿智。
_世纪的生存之道要到中国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学习。
老子的《道德经》、中国的四大名著等这些经典国粹都值得我们去读一读。
[_+www.__j__}(二)读教育专著,提升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读一些教育专著,会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
多读多写文自工——谈谈读书与写作
多读多写文自工——谈谈读书与写作在“双减”形式下,农村学生的课业负担,几乎为零。
相反的是,学生闲得很啊!各学科作业要求限时;课外辅导机构原本就没有机会上,现在更理直气壮地不会去上。
虽然课余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农村学生用来读书的时间,连满足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都达不到。
就以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课外阅读资源是很充足的:统一配备的就有《国学经典读本》、《1+x同步阅读教材》等等,还有每学期的两本名著阅读。
另外,学校图书室里有丰富的藏书可以借阅,班级也有图书架供学生课余阅读,更不必说其他的资源了。
即便如此,自主借阅图书的学生微乎其微;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也很少有学生完成。
即便是教材上的文章,要是不给安排课堂时间,也极少有学生阅读。
简言之,当前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就是:有书不读。
不读书,没有大量阅读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哪里来?!先讲两个让人忍俊不禁的案例吧。
去年九月,我刚刚接手了一个八年级。
第一篇课文是经典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当时,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我先对标题做了朗读示范,而后,学生很整齐地接上我的节奏,声音洪亮地读完了标题,我正暗自颔首,学生的郎朗读书声响起:“新华社长——江前线……”我一向在课堂上维持的严肃形象,在我的极力隐忍下竟然也破防了,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并且示意他们停下来。
学生呆萌,不明所以。
我问:“新华社,我们中国的权威通讯社,同学们不知道吗?”学生傻愣愣地望着我,摇着头,眼里却也露出了星星点点的渴望。
我长叹一声,连带着国际知名通讯社也给他们科普了一下。
我从教三十年来,这篇课文不知教过多少遍,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破读“新华社长江前线”的情形。
由此,我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已可见一斑。
而他们,在去年的期末学业质量检测时,在学区24个教学班是排名第六的存在。
这样看来,他们的水平,也可以代表普遍农村学生的现状。
无独有偶。
时隔两天,学习通讯《一着惊海天》时,我按惯例让学生逐段朗读课文,竟然又出现了让我无语望青天的一幕——原文: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学生异口同声读:“请示下——降高度!”这样简单的文字,尚且不能准确断句阅读,遇到长句、难句,可想而知,他们读不懂是肯定的。
谈读书之道作文(精选5篇)
谈读书之道作文谈读书之道作文(精选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读书之道作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从古至今。
多少文人墨客,才华横溢的人成功的桥梁。
也是古往今来,不断被谈论的话题。
同样。
书,丰富着人类的生活。
书就是无限的宝藏。
谈到书,一定就会想到“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九字!这奇异“读好书”意思是要爱读书才能知其中的道理。
这样,无论在为人,处事,学习,生活,工作上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不然怎有得罗曼罗兰的欲与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不然怎有的狄德罗觉得不读书的人生活就会停止?不然怎有的陈寿的一日无数,百事荒废?要知道,我们不仅是为了成绩而读书,而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想当年,伟大的毛主席读书是真的是孜孜不倦,无论做任何事手都离不开属何必,边读边记录,记在书上的感悟甚至多于书上原有的字,正是这种好读书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伟人啊!其二,读好书则说明了书有无数种,我们应取其精华,坚决不读违法,对我们无益的书,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一本有益的书足矣让我们提高自己的修养,也足矣是我们的学习,生活得以充实。
这“读书好”证明了读书使人受益匪浅,高尔基不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吗?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概也源于这“读书好”三字吧!不然又怎有得人们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豁达呢?胡适说过:“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无论是散步还是学习,总有所收获,左宗棠说过:“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无论是良友还是故人,都会有所信息”。
冰心也曾说过:“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情,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无论是抒发情感还是仅仅为了单纯的写出一篇文章,都离不开书。
每每你埋身于众书籍时,不要忘记了,好读书,读好书和读书好。
谈读书作文600字
谈读书作文600字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谈读书作文600字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谈读书作文600字篇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读书与写作
作者:尼玛拉姆
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04期
摘要:读书与写作是不分的紧密关系。
读书是对知识的接纳,写作是倾吐,是运用,厚积而薄发。
关键词:读书;写作;书籍
古往今来,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还个人的发展,都是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书籍是前人及今人知识的结晶。
书籍中有丰富的知识,有自然科学的,有人文科学的,有写作方法的。
书读得多了,学会借鉴别人的经验,就会发现写作的规律,我国具有时代影响的作家茅盾,他在出版小说前,就已背熟了6本长篇小说了。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如下一些现象。
一类学生每次考试(包括单元考试)总成绩不差,但作文得分从未有高分。
这类学生是只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把课文学好了,语文能力就具备了。
而另有一类学生,考试语言基础知识并不十全十美,但作文分数很高。
这类学生是十分重视课外阅读的。
就这两种学生的发展前景看,或从整个人的一生的发展看,后者应优于前者。
因为课本是个范例,在学习的道路上,那只是有限的知识。
学习了课本知识,就要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
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目的所在,而不是仅学习那点书本知识而已。
所以要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十分重要。
读书的范围。
对小学或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阶段,对其中印象很深的东西进行一些探索。
基于这点从提高写作能力着眼,老师就提倡他们以读文学作品为主,根据自身的需要兼读其他东西(如历史的、自然科学的等),对于小学初中学生来说,作文写得最多的是记叙文。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小说,记事散文,凡用记叙为主的方式的文章都是记叙文。
狭义的记叙文只指那些除文学作品之外的记人叙事的文章。
小学生常写的就是这类记叙文。
如赞颂社会新风中涉及的人物记叙,写家乡变化的事件记叙都属于这类。
写这类记叙文要涉及很多表现技巧,特别是篇章结构、性格表现、事件的叙述、景物描写方面,而这些都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学到。
比如,对比法、衬突法,在小说中也常见到。
对事物的叙述在记事散文中也常使用。
性格描写在小说中是主要表现方法。
学到后运用于对一般记叙文中的人物性格描写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小说中离不开环境描写,学了环境描写的方法后,再写社会变化(如家乡变化)之类的文章也有借鉴作用。
阅读诗歌对小学生来说只是作为欣赏。
但那些语言的精练、修辞的运用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他们升入初中后,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欣赏水平后,那些文学爱好者们会跃跃欲试地尝试着诗歌创作。
所以阅读诗歌也大有好处。
至于散文,其特点是一个中心,围绕中心取材十分广泛,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凡能为表现中心服务的材料都可以用。
阅读散文,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阅历浅,范围窄,会促使他们更广泛地去阅读各类知识。
例一,有个学生要写一篇赞美母亲美德的记叙文,材料已收集了不少,但苦于确定不了怎样表现。
他于是去图书馆阅读一些记叙文集,短篇小说等。
每读一篇都与写表现母亲联系起来思考。
比如他从小说里学到了怎样从多方面描写人的性格。
从故事里学到了怎样组织情节,从小说里学到了怎样以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精神面貌等等。
有了这些知识积累之后,当他再次提起笔来写母亲的时候,很快就构思了框架,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记叙文。
例文评析:《母亲的心》:母亲这个名称是伟大的。
有人赞美母亲的勤劳,有人赞美母亲的善良,有人赞美母亲的慈爱,而我却赞美母亲的心。
那颗心是慈爱的,它通过甘甜的奶水流进我的心。
当我上幼儿园了,我也能感觉到母亲的心。
她在超市上班,但每时每刻都想着她的孩子:“他一定在同同学一起快乐地玩吧,一定在围着老师做游戏吧,一定正在吃着老师发放的奶糖吧。
”当我上小学了,我也时时能感觉到母亲的心。
快放晚学了,我愈发感觉到母亲的心离我愈近了。
可不,我一走出校门,一眼就与母亲的眼睛四目相对了。
我坐上母亲的三轮车,慢慢地回家去。
当我期末被评为了三好学生,走上领奖台时,我也感觉到了母亲的心。
那颗心离我不远。
就在会场的家长座里,母亲正注视着我,眼里闪耀着欢喜的泪花。
当我犯错误时,我也能感觉到母亲的心。
有一次,在放学路上,天正热,口渴难忍。
有位同学说,我们去路旁地里拔一根甘蔗吃吧,就一根甘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就去做了这件事。
可是第二天一回家就知道东窗事发了。
我知道母亲要发脾气了。
可是母亲那颗心告诉我,她仍是爱我的。
果然,母亲不但没有发脾气,并轻言细语地对我说:“孩子,渴了想吃甘蔗,我能理解,可那不是我们家的呀。
如果每个学生都随便拔路旁的甘蔗,那甘蔗不就拔光了吗?那户人辛苦劳动却无所获,他怎么生活呀?”我一头扑进了母亲的怀抱,我哭了,我说我懂了。
我完全懂了母亲的心,一颗既不偏袒孩子的错误,也要让孩懂得错的原因,多好的母亲啊!母亲的心是慈爱的心,是关心孩子的心,关心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进步,关心孩子的成长。
评析:这篇作文从审题立意,到谋篇布局,都有很高的技巧。
题目以心为中心词,行文以心为主线,为中心。
以此组织材料,是一篇以母亲高尚的心为中心的叙事兼抒情的散文。
很显然这位学生是阅读了一些散文,受到了结构的启示而写的。
读书与写作还可以从另外的传闻来证明。
宋朝时候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最后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是唐宋八大家之列,并同朝共事,有一天,苏东坡去王安石家做客,王安石对苏东坡说:“你认为你比我强吗?试一试吧。
我家里的书这么多,你可以任意拿出一本,任意念出上一句,我就能背出下一句。
”于是,苏东坡就去书架上专拿积满了灰尘的书,心里想,这些书他肯定是久不光顾的了,看他还记得住。
但当苏东坡念出一句话的上句,王安石马上就背出下句。
真神人也。
这个趣闻听起来虽有些夸张,但说明了一个问题,会写文章的人,书读得很多,而且记得也很多。
这是不会错的。
读书与写作关系紧密,我们不但要提倡学生多读,而且要加以指导、鼓励,力求收到最佳效果。
作者简介:
尼玛拉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省德格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