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智能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能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能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地+贷款)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咨询师:高建目录专家答疑:一、可研报告定义: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研究
智 能 交互
要想真正实现智能电网的供电智能化, 就必须准确了解不 同用户的用电特点和用电量, 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计量系统准 确测量用户的用电规律。 目前国内的电力测量通常使用的电表 无法实现电力供应方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互动, 智能电网应采用 先进的智能电表和与其配备的通信系统, 高效地实现对电力系 统的远程监控和与用户良好的沟通交流 。 3.4
当出现人为攻击 、 自然灾害损害及其他外界损伤的情况 时, 智能电网可以迅速地做出反应, 有效地抵御外部攻击对电 网造成的损伤, 保证电力系统持续正常的运行, 维护供电设备 安全, 实现人身安全防御, 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 1.3
系 统 运行 优 质 高效
智能电网需要标准、 集成、 开放的通信系统, 从而实现对电力 系统的实时控制、 监测和分析, 有效地预测识别故障问题, 及时作 出补救措施。其通信系统可通过采用集成通信技术和开放式通信 网架来实现, 具有集成、 高速、 双向、 兼容的特质, 可以动态地响应 实时信息与功率交互, 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装置、 控制中心、 保护 系统和需求响应系统提供一个安全的 “即插即用” 的网络平台[ 3]。 3.3
标 准 、 集成 的 通 信系 统
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自愈功能,可以保证在尽量少的人工 干预下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 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 隐患, 从而快速隔离电力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元件, 使其恢复正常 [ 1] 保障电网能够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 运行, 避免了用电中断 , 1.2
具 有 可靠 的 防 御功 能
先 进 的计 量 体 系

智能电网采用高速通信网络, 能够对工作的电力设备进行 实时在线监控, 确保电力设备设施持续高效地运行, 同时智能 电网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能源供应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 提 高供电设备设施的工作效率 。 其可以根据各地区用户需求特 点, 供应适宜的优质电能, 有效地缓解紧张的市场电力需求, 节 约电力成本。 1.4 兼 容 性能 好 传统的电网采取远端集中发电方式, 导致电网的兼容性很 差。 而智能电网改变了这种情况, 它不仅可实现集中发电, 也可 实现分散发电并相互兼容, 使得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和储能 系统能顺利以 “即插即用” 的形式接入系统, 扩大了系统调节运 行的可选范围, 促进了电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 1.5

能电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能电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能电网评价体系研究综述摘要:智能电网作为现代电网发展的最新方向,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为了引导、促进智能电网健康快速发展,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智能电网评价体系展开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字:智能电网,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1引言智能电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各国结合自身国情和电网发展所处阶段,开展智能电网建设。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体系要能够全方位反映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的建设情况,做到电网公司各级领导、各级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及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对智能电网建设情况有所了解,明确自身责任,指明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方向,让全员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智能电网建设之中,保障智能电网高速、高效、高质的建设发展。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全面评价智能电网建设成效,指导电网智能化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智能电网发展规划情况世界各国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的终极目标基本是一致的,但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迥异,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差异明显,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从不同角度探索智能电网实施重点和相应的政策力度。

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是从现有网架基础上,在特定环节重点投入。

美国在2011年对智能电网发展战略进行适时调整,优先发展电动汽车和电网现代化改造,降低了清洁电力和生物质能源的资金扶持力度,强调利用成熟度较高、商业化前景明朗的技术,提升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对清洁能源发展及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作用,美国的智能电网越发重视电网安全性、配电网的优化工作和电动汽车的战略作用。

欧盟与其他国家相比显得更为长远与稳定,都是围绕着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进行,重点在消纳使用欧洲丰富多样化的可再生资源。

日本在地震与福岛核危机后,智能电网战略核心转移到建设与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推广开发相适应的电网,提出建设“太阳能发电时代的输电网”,解决国土面积狭小、能源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

韩国将智能电网研究与建设重点放在智能绿色城市建设上,注重智能电网的绿色效应,利用其IT业的优势,发展电力IT,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

2024年供电公司工程建设部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供电公司工程建设部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供电公司工程建设部工作总结2024年是供电公司工程建设部稳步发展、蓬勃向前的一年。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2024年工程建设部工作总结:一、部门工作回顾1.项目管理方面(1)全面贯彻执行公司的各项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2)优化了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提高了项目进度控制能力;(3)做好了项目变更管理工作,及时应对变更需求,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4)加强了与其他部门和外部单位的协作,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益。

2.工程质量管理方面(1)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施工,保证了工程质量的可靠性;(2)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工作;(3)加强了工程质量的追溯和评价,不断提高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水平。

3.安全生产管理方面(1)全面贯彻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2)做好了施工现场的安全保障措施,有效防范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3)加强了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了员工的安全行为素质。

4.成本控制和资源管理方面(1)合理制定项目的成本预算,严格执行成本控制措施,降低了项目的成本;(2)科学管理公司的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资源浪费;(3)加强了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管理,降低了材料和人工成本。

二、工作亮点和成果1.项目管理方面(1)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建设项目,保证了供电设施的正常运行;(2)成功推进了关键项目的施工计划和进度控制,确保了项目按时完工;(3)提升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工程质量管理方面(1)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全面提升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2)严把质量关,杜绝了施工质量问题,提高了供电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3)打造了一批质量模范工程,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微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直流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系统架构,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直流微电网以其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在分布式能源接入、能源互联网构建以及智能电网发展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对直流微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直流微电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明确了研究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重点围绕直流微电网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能量管理、保护技术、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运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拓扑结构方面,介绍了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在控制策略方面,探讨了集中式控制、分布式控制及混合控制等策略的优缺点;在能量管理方面,分析了能量调度、储能系统优化配置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保护技术方面,研究了直流微电网故障特性及保护策略;在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运行方面,提出了提高直流微电网稳定性和运行效率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本文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本文还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直流微电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及前景。

希望本文能为直流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直流微电网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直流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力供应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直流微电网以其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成为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关于直流微电网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直流微电网的拓扑结构设计是直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直流微电网拓扑结构有放射式、环式、网状等。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拓扑结构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多种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拓扑结构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旨在提高直流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经济性以及运行灵活性。

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

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

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

智能电网以其自动化、智能化、先进化等特点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但在实践中,智能电网的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

为了更好地管理智能电网安全风险,防范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的定义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电网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评估,识别电网中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因素,分析电网可能遭受的各种安全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从而确定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保障电网的安全。

二、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1、安全风险评估周期智能电网的运行周期相对较短,安全风险评估也需要较短的周期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防范。

2、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安全风险评估需要专业有经验的评估人员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根据智能电网的特点,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技术检测等多种方法对电网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并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安全风险评估项目安全风险评估项目需要全面涵盖智能电网的各个方面,包括网络设备、信息安全、数据传输等多个项目。

三、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智能电网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安全智能电网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是保障智能电网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对网络设备(如网络服务器、防火墙等)的运行状态检测、网络监控和防范网络攻击等。

2、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智能电网安全的核心,主要包括对智能电网的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数据传输加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评估。

3、数据传输智能电网的数据传输涉及到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对数据传输的安全功能进行评估,包括数据传输的加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方面。

4、装备设备智能电网的装备设备也需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安全。

智能电网论文总结

智能电网论文总结

智能电网论文总结一.智能电网定义欧盟智能电网特别工作组描述的智能电网是:可以智能化地集成所有接于其中的用户-—电力生产者(producer)、消费者(consumer)和产消合一者(prosumer)—-的行为和行动,保证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美国能源部在其研究报告中将智能电网描述为:智能电网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此处的电力系统涵盖大规模发电到输配电网再到电力消费者,包括正在快速发展的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其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描述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涵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

二.智能电网特征1)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系统功率/负荷发生较快的变化、造成较大功率不平衡时,通过调整发电或电力消费保持可靠供电的能力。

2)可观测性和可控性。

智能电网连接着众多的不可控源和灵活源,必须对这些灵活源进行有效的观测和控制,才能实时跟踪不可控源的变化,保证电力和负荷的平衡;同时,间歇式能源、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并网,加剧了电网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输电走廊的获取难度加大,为了提高电网的利用率,电网更多地运行在临界稳定运行状态,加大了电网的安全稳定风险.为了保持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可观测性和可控性。

3)互操作性. 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可观测性和可控性,离不开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自动化技术,需要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作为支撑。

互操作性是指保证 2 个或更多网络、系统、设备、应用或元件之间相互通信以及在不需要过多人工介入即可有效、安全、协调运行的能力。

双清论坛学术综述20110922

双清论坛学术综述20110922
4)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低碳效益评估模型与方法。
通过本方面的研究,大幅度提高电网接纳波动性新能源的能力,充分发挥储能装置在调节电网平衡能力、维持电网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灵活接入、电动汽车有序充电。
2
2
电网是电源多元化、电网多层次、负荷多类型的复杂系统,波动性新能源电源比重将逐步提高,负荷特性也越来越复杂,电网规模越来越大,这对电力系统保护、控制与调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新形势下电网的保护、控制与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上述战略需求,迫切需要研究如下内容:
(一)电力系统综合计算技术,包括:
(二)
1)灵活、快速的潮流计算方法;
2)
3)在线负荷建模技术;
4)
5)含分布式新能源电源的负荷建模技术;
6)
7)电力系统分布式集中建模机制与参数辨识方法;
8)
9)电力系统数、模仿真技术。
10)
(三)广域电网快速高精度高可靠性保护理论与技术,包括:
目前,国内在风电稳定与控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浙江大学将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技术应用于发电机控制,探讨了并网型交流励磁风力发电系统功率解耦控制策略和并网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机组开展了相应的动模研究。东北电力大学是开展风电研究最早的高校之一,在联网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风电场无功静态调节能力及无功控制策略方面,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重庆大学对笼型异步发电机的暂态稳定机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风电机组的轴系模型,对风电系统的暂态稳定判据作了改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了双馈风电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从物理意义上分析了暂态稳定特性,并通过仿真计算对大型风电并网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工程实用化方面,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北京清能华福公司合作开展双馈电机变流器研发,已有一定的业绩积累。沈阳工业大学在双馈电机研制方面历经多年,为风电设备国产化做出了贡献。天津大学以实际大电网为对象,在风电机组稳定计算模型、含风电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快速仿真以及风电电源与网络协调规划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计算工具的研发。

智能电网建设项目计划书

智能电网建设项目计划书

智能电网建设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电网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以及电网的智能化管理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智能电网的建设成为了当今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电网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与传统电网相结合的新型电网,它具有高效、可靠、灵活、互动等特点,能够实现电力的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二、项目目标本智能电网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安全、可靠、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电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并适应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减少停电时间和电能波动,确保用户的正常用电。

2、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和有效消纳,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

3、优化电网的运行管理,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增强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自动化调度,提高电网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

5、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力选择和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项目范围本项目的建设范围涵盖了电网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智能发电系统:建设智能化的发电厂,实现机组的优化运行和控制,提高发电效率和环保性能。

2、智能输电网络:加强输电线路的监测和维护,采用先进的输电技术,提高输电能力和可靠性。

3、智能变电站:对现有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保护,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4、智能配电系统:构建智能化的配电网络,实现配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提高配电效率和电能质量。

5、智能用电系统:推广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引导用户合理用电。

四、项目实施计划1、项目启动阶段(第 1-3 个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电力工程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

电力工程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

电力工程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摘要:风险控制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工作,需要针对具体的风险控制内容,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法,全面降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水平。

文章首先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解决措施,提出几点具体的风险控制方法。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解决措施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下,电力工程项目逐渐增多,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也有所提升。

为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提前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因此,有必要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进行详细研究。

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内容1.1质量风险控制。

电力工程建设关系重大,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发展有直接影响。

随着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升,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做好相关质量管理工作,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

电力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风险具体包括材料质量风险、施工技术质量风险等。

需要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施工过程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实现对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

此外,质量风险问题也容易引发施工安全问题,需要确保质量风险控制的全面覆盖。

1.2安全风险控制。

电力工程施工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未按照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或现场安全措施布置不当,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特别是在高空作业、大型机械作业、通电试车等施工环节,安全风险较高。

需要针对这些风险问题,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提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等方面的工作。

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监督,提前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也会影响工程的正常进行,进而引发工期风险。

1.3工期风险控制。

电力工程施工主要在露天环境下进行,而且沿线跨度较大,容易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工期计划无法顺利实现。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评估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评估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评估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吸收了计算机科学、智能控制、光电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全站信息数字化及信息共享标准化等重要特征。

不仅如此智能变电站还发展出了包括设备状态可视化在内的诸多高级应用功能,在提升自动化及供电可靠性水平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二次系统的内涵,提高了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

本文就对智能变电站二系统的可靠性及风险评估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风险评估1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介绍1.1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大体上是分层分布式结构,分为三层两网:站控层、过程层和设备层,过程层网络和站控层网络。

其中,过程层网络是过程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桥梁,而站控层网络则沟通了间隔层设备和站控层设备。

根据IEC61850的标准,过程层网络采用SMV采样值报文、GOOSE报文,这两种报文基本包含了二次系统所需的各种信息。

一次设备状态,如电流、电压等的采集由SMV采样值报文完成,而后期的上送开关量以及下发分合闸控制命令则由GOOSE报文完成,两种报文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了过程层网络的数据传输。

1.2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和设备智能变电站的智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一次设备智能化;②高级应用的实现。

其中,一次设备智能化除了使用电子互感器代替传统互感器,同时使用智能断路器,实现变电站系统中高压电路与电压电路的隔离。

而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中应用智能组件以及智能终端,则有效的实现了过程层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减少了电缆的使用。

1.2.1关键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标准是IEC61850标准,智能变电站的无障碍通信就是基于这一标准建立的。

在未来,这一标准在变电站的应用将不仅局限于变电站内部,还会向着变电站间、变电站以及调度中心间等扩展。

这一标准里面所包含的核心技术有三点,分别为按照功能划分节点,用逻辑设备抽象物理设备;定义抽象的通信服务接口,使得通信功能区别于通信技术;利用变电站实现文件的配置,最终实现设备的自我陈述。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探究 刘晓军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探究 刘晓军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探究刘晓军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建设智能电网的速度加快了,电力工程项目也不断地增加,从而使项目管理也更加复杂。

为了使建设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得以保证,施工中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控制风险手段必须要加强,对于项目施工中的风险问题必须提前发现,并且运用有效措施尽快解决。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控制;措施前言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方面的风险问题都存在,必须要将控制风险内容了解和掌握,并运用有效控制风险的方法,从而使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平有效地提高[1]。

无论是构建和应用风险预警模型,还是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都是项目风险管理改善的重要措施。

一、项目管理和控制风险(一)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就是就是安排和监管项目投资和结束验收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严格控制质量和成本以及工期的过程,为了将质量好和成本低以及工期短有效实现,工程施工中,需要贯穿项目管理在各个环节中,落实项目管理到实处。

(二)控制风险风险控制就是运用各种资料和资源,制定预测和解决影响因素的措施,全面地考虑项目中的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资金因素等,有效地控制质量和成本以及工期,从而使项目能够顺利地进行,项目利益能够实现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2]。

二、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具体内容(一)控制质量风险建设电力工程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要求供电质量也提高了,建设电力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尽量将满意服务提供给用户。

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风险主要有施工技术质量风险和材料质量风险等,严格控制施工材料风险措施必须要制定,无论是采购材料和材料进场,还是工程施工中等每个环节,都要具有监督管理方法,有效控制质量风险[3]。

另外,质量风险也会导致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控制质量风险必须要达到全面覆盖。

(二)控制工期风险电力工程主要在露天环境下施工,沿线的跨度也很大,自然环境对其影响很大,致使很难顺利地实现工期。

电网投资项目后评价模型研究

电网投资项目后评价模型研究

电网投资项目后评价模型研究作者:雷川丽刘博苏黎杨硕张圣黎秋阳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4年第03期摘要:项目后评价作为加强项目事后监管的重要抓手,既能对过往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偏差与原因,也可為往后的项目投资提供必要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在进行大量文献研究及工作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及指标体系组建的原则,针对现有体系进行了指标的组合、优化,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使得三级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能得到客观反映,从而保证了评价的精度。

关键词:投资;评价;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着电网建设的持续投资,电网建设成效显著。

然而随着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电力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对于电网投资的效率、效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电网投资监管日益趋严,面临更大压力。

因此,在适应形势变化,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能力,精益管理水平,推动电网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电网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关于后评价研究已有了初步成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后评价理论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后评价内容由最先单一的财务评价逐步扩充至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及社会评价,另其评估范围也逐渐覆盖投资项目的整个过程。

随着内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投资决策要求的提高,后评价作为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在推动电网投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

本文以湖南电力Y公司项目后评价研究为例,建立了电网投资建设后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Y公司项目的投资决策、建设运营、实际效益、作用及影响进行系统性、客观性的评价,通过分析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对比,总结经验教训,并为其他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电网项目后评价步骤电网项目后评价是审视电网发展全过程、查找电网发展短板、聚焦效率效益提升、把握电网发展方向的科学分析方法,是校核电网现状水平、指导电网规划以及优化电网企业运营的重要依据。

“智能电网”研究综述

“智能电网”研究综述

“智能电网”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智能电网作为一种创新的电力系统架构,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智能电网集成了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和传感技术,通过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智能电网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阐述了智能电网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对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梳理,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控制、能源管理、用户需求响应等领域的应用实践,并探讨了智能电网在新能源接入、电力市场交易、分布式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本文展望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智能电网基本概念智能电网,亦称为“电网0”,是电力系统的一种现代化形态,它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

智能电网的核心理念在于构建一个能够感知、适应并响应各种内外变化的电力网络,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确保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

智能电网的核心要素包括:高级量测体系(AMI),它能够实现电力使用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测和分析;高级配电运行(ADO),通过优化运行策略和调度方式,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高级输电运行(ATO),借助先进的通信和控制技术,实现对输电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决策;以及先进的能源管理(AEM),通过对各种能源资源的优化管理和调度,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电网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审_笔记

电网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审_笔记

《电网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审》阅读札记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编写背景与意义 (3)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性 (4)二、电网基建项目概述 (5)2.1 电网基建项目的定义 (6)2.2 电网基建项目的分类 (7)2.3 电网基建项目的特点 (7)三、电网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9)3.1 编制原则与方法 (10)3.1.1 客观公正性原则 (12)3.1.2 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13)3.1.3 综合性与前瞻性原则 (14)3.2 报告的主要内容 (15)3.2.1 市场分析 (16)3.2.2 技术方案 (18)3.2.3 财务评价 (19)3.2.4 风险评估 (21)3.3 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2)四、电网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 (23)4.1 评审目的与意义 (24)4.2 评审流程与组织 (25)4.3 评审重点与方法 (27)4.3.1 项目必要性 (29)4.3.2 技术可行性 (30)4.3.3 经济合理性 (31)4.3.4 社会效益分析 (32)4.4 评审后的反馈与应用 (34)五、结论与建议 (35)5.1 结论总结 (36)5.2 建议与改进措施 (37)一、内容综述本报告主要围绕电网基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展开,详细阐述了项目的编制和评审过程。

我了解到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电网基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涉及到项目的整体规划、技术实施、经济效益评估等多个方面。

项目背景分析:报告首先介绍了电网基建项目的背景,包括国家能源政策、区域电网发展现状以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等。

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项目的宏观环境和必要性至关重要。

项目规划与设计:接着,报告详细阐述了项目的规划与设计过程,包括电网结构、设备选型、技术路线等。

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项目的技术实施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投资估算、收益预测、财务分析等。

这部分内容对于判断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投资回报具有关键作用。

智能电网通信节点的风险评估算法研究

智能电网通信节点的风险评估算法研究

智能电网通信节点的风险评估算法研究冯伟东;焦尧毅;鲁云;孙勇;曾聪;向辉;王婕;刘灿【摘要】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智能电网进行拓扑建模,计算基本参数,设计算法评估节点风险并分析,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针对智能电网的业务特点提出了通信节点结合业务承载特性的节点互信息重要度的评价方法,并参考节点重要度的分布值来表征电力通信网的重要度分布特征.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与传统的基于节点的度数法、介数法相比,能更加全面地评价智能电网通信节点的风险值.【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年(卷),期】2018(048)005【总页数】5页(P362-366)【关键词】智能电网;风险评估;互信息;介数【作者】冯伟东;焦尧毅;鲁云;孙勇;曾聪;向辉;王婕;刘灿【作者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湖北武汉430077;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湖北武汉430077;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京100876;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宜昌供电公司, 湖北宜昌443000;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荆门供电公司, 湖北荆门448001;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湖北武汉430077;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湖北武汉43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30 引言智能电网是将先进的传感器量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以及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能够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智能电网的进程不断加快。

智能电网的建设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部署。

电力通信专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通信支撑,可实现所有电力系统环节的全覆盖,实现与用户的信息交互,在智能电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同时,智能电网中电力通信专网是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及安全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一、引言
电力系统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了,尽管其电压等级与规模与当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但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是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

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环节,电网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其发展模式也因此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和欧盟等国从应对新世纪能源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相继提出发展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1]。

一般来言,智能电网是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把发、输、配、用各个环节互联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新型网络;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2]。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设完成“坚强智能电网”,在此期间可能要涉及数万亿的投资。

如此巨大规模的建设投资,一方面可以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建成之后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深远[3]。

但大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于项目启动、计划制定、具体实施到项目收尾的各个阶
段。

它们可能造成对项目目标产生冲击,导致项目成本增加,时间延长,计划和实施失控,甚至项目中止的后果,加之发展智能电网的技术含量高,工程项目需求多变,技术更新和项目环境变化快速等情况,做好项目风险管理对于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

这些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正成为电网企业在实施“智能电网战略”中最为核心的基础内容。

因此,对于智能电网建设项目进行风险分析、防范与评价能够使得电网企业“智能电网战略”实施的各项决策科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从而能够减少决策风险,为“智能电网战略”顺利实施和可靠实现提供坚实的风险防范基础。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可以智能电网建设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这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智能电网建设项目的费用支出,从而增加了收入。

对水智能电网建设项目进行风险防范和评估,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合理地配置社会、经济和管理资源。

因此它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程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稳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利于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社会经济环境。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上个世纪初即开始研究风险管理,当时英、美、德等国已注意到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致力于分析企业风险、探讨如何维持财务稳健、维护企业运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研究[5]。

最早的风
险管理系统性研究开始于一战以后的德国。

马歇尔(1921)在《企业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书中提出风险负担管理(administration of risk-bearing)的观点[6]。

随着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风险管理正式列入了项目管理的行列,构成了项目风险管理[7][8][9]。

梅尔和赫奇斯(1974)在《风险管理:概念和应用》(risk management:concept and applications)认为风险管理的目标与经营的目的是一致的,它包括2个方面:一是生存、效益和发展;二是摆脱困境和履行社会责任[10]。

巴格利尼(1976)在《国际企业的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i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指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企业财务稳定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因各种风险的损害所支出的总费用[11]。

随后,随着风险管理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rims)和美国风险与保险协会(aris)等风险管理组织成立为标志,风险管理研究和应用开始进入空前发展的阶段。

基于项目的管理模式日益在各行业领域崭露头角,带动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组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12],各种工具方法如情景分析法、统计分析技术、决策树法、蒙特卡罗仿真法随即引入[13][14],对后来者研究大有益处。

1983年,rims (risk & insurance management society)年会讨论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标志着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86年,欧洲十一国共同成立了欧洲风险研究会;同年10月,
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运动已经成为全球性运动。

1985年rerry和hayes基于建设项目的主要风险源分析了风险因素[15]。

cooper和chapmen在1987年按照风险的特性将风险分为技术风险与非技术风险。

1996年wirbaetal将tahetal和cooper与chapman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按照 hrbs (hierarchicalrisk breakdown structure)方法对风险进行分类[16]。

1999年tah和carr 在hrbs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用于风险的定性分析[17]。

三、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财务型风险评价方法向综合型风险评价方法的转变。

但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起步较晚,还未能有针对性的建立一套适合的风险评价体现,有效科学的发觉和评价风险。

因此,将风险识别、评价与智能电网建设项目的特点相互整合,构建一套适合我国智能电网建设项目风险风险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13-14.
[2]何学民.“智能电网”的最新动向和最新思路[j].电器工业,2009,07:12-15.
[3]连旭磊.智能电网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
大学,2011.
[4]王坤.智能电网项目建设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刘谊,男,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任亚琴,女,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