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小学数学精编纳税问题教案 (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纳税问题|青岛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纳税问题|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纳税问题|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题是纳税问题。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纳税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纳税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难点是理解税率的概念和如何运用到计算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纳税案例,以及计算器,供学生们实践使用。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引入纳税的概念。
比如,我会提到一个人工资收入为月薪5000元,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需要纳税吗?如果需要,那么该如何计算他需要缴纳的税款呢?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亲自计算一些简单的纳税问题。
比如,如果一个人的月薪是6000元,那么他需要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呢?在学生们练习的过程中,我会逐一解答他们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和累进税率表。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们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的爸爸一个月的工资是8000元,请计算他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答案:根据累进税率表,8000元的工资属于第三档,应缴纳的税款为(80003000) 0.2 555 = 645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纳税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但在实践中,还是有一些学生对于如何应用税率表有一些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调查一下自己家庭或周围人的工资收入,然后计算他们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以此来加深对纳税问题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六年级数学教案《纳税》教学
六年级数学教案《纳税》教学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税款计算(1)出示例5(课本99页)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4)让学生独立完成?4、看课本98页内容。
读一读,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三、练习1、巩固练习:练习三十二第4题。
(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2、依据第5题,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六年级数学教案——《纳税》教学
教案一:纳税的意义及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了解纳税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纳税的基本规定和原则。
3.能够解答相关问题并理解税收与公共事业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纳税的概念和意义。
2.纳税的基本规定和原则。
三、教学难点1.纳税与公共事业之间的关系。
2.纳税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行为,例如买东西、旅游、吃饭等,提问:你们是否知道这些行为中会涉及到纳税呢?2.引入新知识出示“纳税”的概念,并解释:“纳税是指个人或单位依法上交钱或物给国家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纳税呢?纳税的意义是什么?3.学习纳税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纳税的意义:b.体现公民的履责和义务。
c.帮助国家及社会平稳发展。
4.学习纳税的基本规定和原则a.纳税的基本规定: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个人和单位有义务按时、足额、合法地纳税。
b.纳税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便利原则、效益原则、公开原则。
5.综合训练出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是否属于纳税范畴,并解释原因。
例如:张三买了一套房子,他需要纳税吗?为什么?6.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讨论或自主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税收和公共事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7.总结归纳提问:你们经过学习,对纳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纳税的意义和基本原则是什么?请几名学生回答,并与全班讨论后,进行总结归纳。
五、课堂练习1.练习册中相关习题完成。
2.集体讨论解答。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中相关习题。
2.通过观察自己的消费行为,列举会涉及到纳税的场景,并写下个人的感想。
七、反思与展望通过教学,学生对纳税的意义和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对纳税的具体规定和原则理解不够深入。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例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纳税的规定和原则。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纳税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纳税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基本的数学运算、单位换算等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纳税问题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知道纳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纳税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使学生能够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基本知识。
2.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3.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纳税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纳税案例,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相关的纳税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纳税的重要性。
例如:“你知道什么是纳税吗?为什么要纳税?”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纳税案例,使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
例如,展示一个具体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纳税知识,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纳税问题教案1苏教版.docx
纳税问题教学教科书第4页例 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课型新授内容第 1-4 题。
本单元教时数: 11本教时为第 3教时备课日期 2 月 19日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一、谈话引入二、教学例2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段纳税的计算方法。
光盘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了解纳税的意义。
(1)提问:你知道纳税方面的知识吗?( 2)学生各自阅读教材第7页“你知道吗” 。
交流: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3)谈话:关于纳税,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名交流2.引入新课谈话:怎么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解答生活中关于纳税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纳税)1.出示例 2,读题后引导学生交流:( 1 )营业额是什么意思?营业税是什么意思?(2)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引导学生说一说:把哪个量营业税,这里的 5%是什么意看作单位“ 1”,平均分成 100思?份,其中的 5 份是什么?(3)谈话:这里的5%是个百分率,也叫税率。
(板书:税率)在这道题目里,税率表示的是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 5%?2. 问:要算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1)各自思考,尝试列式。
( 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 3)指名汇报:重点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板书: 60×5%= 3(万元)营业额×税率=营业税谈话:在这道算式中,60 和3.各表示什么数量? 5%表示什么?那么营业额、税率与营业税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三、巩固 1. 完成“试一试”提高( 1 )读题后讨论:用5200元买到这辆摩托车吗?为什么?(还要缴纳车辆购置税)(2)解答这道题目,要先算学生解答,指名板演,集体出什么费用?怎么算车辆购评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纳税(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纳税》(一)教学设计三亚市实验小学包王莉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98-99例5及练习二十三的第4、5题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税收的作用,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力目标: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3.情感目标:增强大家的法制意识,使大家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税种。
四、教具准备: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和表格制成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1、学习目标,揭示课题。
2、展试各种图片,了解纳税的意义及重要性:“纳税是每个集体和个人应尽的义务——纳税光荣”。
二、讲授新课1、出示资料,先让学生自己学习。
2、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1)、理解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师:在生活中,你们知道有关纳税方面的哪些知识?学生展示:纳税就是国家根据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税款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谁向谁缴税?②是把所有的收入都交给国家吗?③每个集体和个人纳税的比率都相同吗?师:“一定的比率”就是下面我们讲到的税率。
学生继续展示:缴纳的税款就是应纳税额。
师:应纳税额就是上面所说收入的一部分。
学生继续展示: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
师:“各种收入”包括哪些收入?生:包括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师: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学生可能答不出。
)3、了解四种纳税项目的具体内容。
(学生学习交流。
)4、根据你现有的知识经验,你能说出怎样计算税率吗?(板书:税率=应纳税额÷各税收入×100%。
)师:税率是不同的。
像增值税率有17%、13%、6%,企业所得税为33%,利息税为5%……师:由于税种不同,所以应纳税额计算时所用的税率也就不同。
你们知道有哪些税种吗?5、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纳税方面的知识,想不想知道税率是怎样计算的?出示例5: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小学数学精编纳税问题教案
预设一:妈妈的应纳税额是 1800- 1600 元,税率是 5%。 预设二:爸爸的应纳税额是 2800-1600 元。 预设三:爸爸的应纳税额中有 500 元的税率是 5%, 1200-500 元的税率 是 10%。 预设四:妈妈应缴税(1800-1600) ×5%=10(元) 。 预设五:爸爸应缴税 500×5%+ ( 2500 - 1600 - 500 )×10%= 65 (元) 。
水平 1:教材第 4 页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 2~4 题 水平 2: 1.某公司 2002 年平均每月的销售额是 12 万元,如果按销售额的 15% 缴纳消费税, 该公司全年应缴纳多少消费税? 2.小明的爸爸 2008 年 12 月份的工资是 4200 元,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 定:月收入小于 2000 元不纳税 1600~2100 元 超过 1600 至 2100 的部分按 5%纳税
超过部分不到 500 元的 5% 超 过 部 分 是 500 元10% ---2000 元的 超 过 部 分 是 2001 元15% ---5000 元的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 1800 元, 爸爸月 收入 2500 元, 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 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 收入是 1800 元吗?为什么?全班 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 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 的收入是 2500 元,应纳税额为多 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 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 所得税。
集体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思路和错 误。
预设一: 50×6%=50×0.06=3 (万 元) 预设二: 50×6%=50× 元) 6 =3 (万 100
3.做“试一试” 提问: 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 预设一:先求 5200 元的 10%是多 什么? 少?再加上 5200 元就是买摩托车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共付的钱。 预设二:先求车辆加上购置税共占 5200 元的百分之几。 1.练习二的第 1 题 三、 指名学生读题, 让学生说明算 预设一:18 万表示人数,360 万表 同 步 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示营业额。 练习 18 万和 360 万分别表示什 预设二:360 万元是应纳税额。 么? 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 该怎样求呢? 学生讨论并练习。 2.练习二的第 4 题。 我国 2005 年 10 月公布的个人所得 税征收标准: 个人收入 1600 元以下 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 1600 元, 超过 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纳税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2001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纳税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纳税的含义、纳税在用途和我国主要税收种类。
能力目标: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计算应纳税额,及几种应纳税款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能够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熟练的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1、了解纳税的含义、纳税在用途和我国主要税收种类。
2、能够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熟练的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课题教师(ppt出示)学校的旧照片和新照片,让学生感受学校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从哪来的呢。
学生回答:国家的投入。
教师:国家的钱是从哪来的呢?学生:国家的纳税。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关于纳税问题。
(板书课题)同学们,关于纳税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活动二:自主学习教师:下面我们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学案中《你知道吗》(教材第7页内容)。
学生汇报自学收获:1、了解纳税的含义(ppt出示:理解比率就是税率,及纳税方式)。
师生共同分析:理解比率是一个百分数叫做税率,交纳给国家的部分叫应纳税额。
集体和个人的收入、税率和应纳税额是三个相关联在量。
到具体的题目当中去理解这三个量(ppt出示练习题)说出下面题目中集体和个人的收入、税率和应纳税额。
学生分析回答。
2、了解税收的种类教师:以上题中的集体和个所缴纳的是同一种税收吗?(学生回答)教师:我国的税收种类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既然有那么多的税种,我国一年的税收会有多少呢?(ppt出示2017年和2016年我国的税收数额)说明税收是我国收入的主要来源。
3、了解税收的用途教师:国家把税收用在哪里了呢?(ptt播放国家建设的各种图片及财政支出统计图)教师: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独立分析)教师:国家把税收用于我国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对教育的投入是最多的,小到我们的每一张新桌椅,用的每一册课本,大到坐的每一趟列车,神州火箭的飞天的资金都来自税收,所以说税收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纳税问题教学内容:例7,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六的1至3题。
教学目的:1、了解纳税的意义和相关知识。
2、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理解求应纳税额也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列式计算。
(1)3.6千米的15的是多少千米? 5千克减少25是多少千克? 明确:用乘法计算。
(2)20米的5%是多少米?9.6千克的10%是多少千克?提问,你会计算吗?是怎样计算的?谈话导入:你了解到哪些有关税收的知识呢?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纳税的问题。
(板书课题)二、展开新授。
1、教学例7。
(1)出示题目,读题,问:你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要求十二月份缴纳的营业税就是求什么?(2)学生尝试解答,板演。
(3)讲评:说说你是怎样计算60×5%的?2、教学试一试。
(1)读题,问:你怎样理解“买摩托车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
”要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明确买摩托车的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商店所标的售价,二是需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讲评。
3、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六的第3题。
读题后先告诉学生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并说明对奖金所得和工资所得征收的税率是不同的。
使学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学生口头列式。
2、完成练习十六的第2题。
(1)读懂题意。
(2)尝试解答。
(3)交流讲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五、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纳税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纳税问题》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纳税问题》。
这个单元主要是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税费的定义、税种和税收的重要性等内容。
同时本单元也让学生了解了自己作为一名公民应该遵守哪些纳税法律,积极的缴税应该如何展开等。
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税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以后的经济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税和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了解税种和税费的关系;(3)掌握现代税收体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4)学会基本的税收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税收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形成负责、诚实、公正的纳税理念;(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税收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对国家法制的敬畏和信任。
三、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税和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税种和税费的关系3.现代税收体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4.税收计算方法的基本应用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探究法:在理解税和税收概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2.归纳法:将学生发现的各种情况、问题归纳总结,形成规律和概念;3.研究合作法: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方式研究相关问题解决方案。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纳税来引导学生理解税的概念,进而引出税收的概念;2.概念讲解:讲解税、税种、税费等概念及其概要,让学生对纳税有更为深刻的认识;3.实例分析:给出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4.学生设计和讨论:让学生分组选择自己研究的纳税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问题,形成解决方案,然后与其他组分享;5.总结回顾:做好课堂跟踪和总结,梳理知识点,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纳税,按照国家的纳税要求完成自己的义务。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纳税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教案:纳税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纳税问题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税收的含义、纳税人的义务、税收的种类和计算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理解纳税人的义务,掌握不同种类税收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税收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纳税人的义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笔记本、练习本、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购物时看到商品价格中含有税费,引发学生对税收问题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解释纳税人的义务,讲解不同种类税收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几个税收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税收的含义税收的作用纳税人的义务纳税人的定义纳税人的义务税收的种类和计算方法直接税间接税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税收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解释纳税人的义务是什么?3. 请举例说明直接税和间接税的计算方法。
作业答案:1. 税收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从居民和企业等经济主体收取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税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资源,用于公共支出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2. 纳税人的义务包括依法纳税、诚实申报、按时缴纳税款等。
3. 直接税的计算方法是按照纳税人的所得或财产价值直接计算税款;间接税的计算方法是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税款,通过消费行为间接缴纳税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税收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纳税问题》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纳税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纳税问题作为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知道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纳税的基本知识,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纳税的意义,掌握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中的纳税情境,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实际应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纳税案例,让学生掌握纳税的计算方法。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纳税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的PPT。
2.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纳税案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纳税计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纳税相关的图片,如税徽、税收标志等,引导学生关注纳税这一主题。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纳税吗?为什么要纳税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5分钟)介绍纳税的基本知识,讲解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纳税问题,这是一堂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家税收政策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第107页至第10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纳税的基本概念,包括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还会涉及到一些与纳税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知道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2. 学会计算个人所得税,理解税收政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难点则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税收知识手册、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收的概念。
例如,假设一个家庭每月收入为100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家庭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2. 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税收的含义、种类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税收知识手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税收的相关知识。
3. 例题讲解: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应缴纳的税收。
例如,一个家庭每月收入为100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家庭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假设一个学生每月零花钱为500元,税收政策规定,每月应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那么这个学生每月需要缴纳多少税收?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以及税收政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税收的含义、种类、作用,以及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纳税问题一
交流: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交流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读题后引导学生交流:(1)营业额是什么意思?营业税是什么意思?
(2)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里的5%是什么意思?
(3)谈话:这里的5%是个百分率,也叫税率。(板书:税率)在这道题目里,税率表示的是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5%?
教学
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
难点
分段纳税的计算方法。
教学
准备
光盘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入
1.了解纳税的意义。
(1)提问:你知道纳税方面的知识吗?
(3)谈话:关于纳税,你还想知道什么?
2.引入新课
谈话:怎么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解答生活中关于纳税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纳税)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让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校正。
(2)交流:读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
各自尝试解答后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回顾解题过程,并纠正自己出错的地方。
四、课堂总结
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交流
(1)出示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3)算一算: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算一算:李明的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问:李明爸爸的工资比1600元超出了900元,是将900元直接成税率10%,还是将900元分成500元内和500元外两部分纳税?为什么?需要把900元分成哪两部分?分别与哪个税率相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9、纳税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纳税的重要性,理解纳税的含义,掌握基本的纳税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纳税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纳税作为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学生可能会有困惑和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基本知识,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纳税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纳税问题。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自觉纳税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性2.基本纳税计算方法的掌握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纳税问题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纳税的相关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纳税案例资料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纳税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纳税的含义。
例如,通过一个小朋友和家长一起缴纳水电费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纳税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纳税的相关知识,包括纳税的含义、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方法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实际的纳税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纳税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纳税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完成题目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商店的销售情况,让学生计算该商店应缴纳的税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纳税问题-苏教版一、课程目标1.了解国家税收的意义和作用;2.了解个人纳税的对象、方式以及纳税义务;3.掌握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之间的关系;4.了解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1.个人纳税的意义和作用;2.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个人纳税方式及纳税义务。
四、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研讨式教学法;4.任务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花钱,那你们知道每天花的钱有一部分是要上缴给政府的吗?为什么?2.请同学们说出不同的税种,例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等。
2.展开(35分钟)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7页、P28页、P29页,并回答以下问题:(1)税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个人纳税的对象有哪些?如何纳税?(3)税前收入和税后收入的关系是什么?2.请同学们接着就这三个问题分组讨论。
3.老师根据讨论情况和同学们的实际情况适当增添内容进行讲解。
3.拓展(15分钟)1.请同学们思考,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有什么联系?请以画图和演讲的形式进行展示。
2.老师对同学们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4.巩固(10分钟)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1页的练习,检查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
六、作业请同学完成以下任务:1.收集你家的水电煤气费缴纳单据,填写相应的金额和时间。
2.与家人一同讨论纳税意义和纳税义务,并写出感想。
3.就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制作一张海报,展示出来。
七、板书设计税收的意义和作用个人纳税的对象、方式及纳税义务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的关系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探究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同学们在思考、讨论中掌握了个人纳税的意义和作用以及纳税方式和纳税义务,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后期通过拓展活动和作业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税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税收知识的理解。
经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2-3题。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练习二的第1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18万和360万分别表示什么?那么这儿应缴纳的营业税应该怎样求呢?
学生讨论并练习。
四、拓展提高
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超过部分不到500元的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1.教学例2。
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5%
超过部分是500元---2000元的
10%
超过部分是2001元---5000元的
15%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新课
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
纳税问题
教材第4-5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