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_位置_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4《位置》(第4课时)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使用“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能够根据具体的指令进行位置移动操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基本方位词的含义。
2.学会根据指令移动位置。
难点1.区分“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使用。
2.运用方位词进行定位。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示意图和练习题。
2.小道具:如方向指示器。
3.教具:如卡片、小人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方向指示器,让学生观察指针的指向,并询问指针指向的方向是什么。
引导学生复习上、下、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 导入新知1.出示一张示意图,并让学生根据指令将小人物移动到不同的位置。
如“请把小人物往右边移动两格”。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小人物现在的位置在哪里?是在上、下、左还是右?”3.继续练习,深化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
3. 拓展1.让学生自由发挥,设置情境,让他们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组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完成位置移动。
4. 总结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方位词的记忆。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家庭作业:在家中找到一些物体,用方位词描述它们的位置。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基本方位词的掌握,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模板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模板在详细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精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一起看看学校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欢迎查阅!学校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1教学要求:1、在详细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精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进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育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悉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预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看:小伴侣们观看自己宽敞、美丽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伴侣等)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认位置)二、争论沟通,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看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举一名同学说一说)告知同学图中四个小伴侣的姓名。
2、争论沟通。
(1) 组内争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 组汇报。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的前面。
(3) 争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分组争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争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指出:两物体之间有肯定的位置关系,假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假如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嬉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认位置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位置9篇认位置 1教学内容:国标版第一册数学第9页、第10页教材简析:在学生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学生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以及相对性,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谈话: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我说,大家一起做。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
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那边是前,哪边是后?(学生对于上下、前后已经有所认识,教学中首先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学习左右作好铺垫)二、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右手)举起你的另一只手,你知道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2)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我们的手有左右之分,耳朵、眼睛、脚也有左右之分,你能指一指你的左眼吗?右眼?摸一摸你的左耳、右耳。
(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跺跺左脚、右脚)2、出示情境图,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1)谈话:我们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刚和小芳(手指图)是同桌,你能说说小刚在小芳的哪面,小芳在小刚的哪面?(2)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刚和小芳的位置关系。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 人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2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位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3.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动物卡片、小旗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动物的位置。
(3)教师总结: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需要参照一个物体来确定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小旗子,引导学生观察小旗子的位置。
(2)学生尝试用前后、左右描述小旗子的位置。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4)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家里的物品,用前后、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并与家长交流。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前后、左右位置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位置》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辨别、描述、比较位置关系:上下、左右、前后、中间、内外等。
2.能在简单地图中辨别不同方向和位置。
3.能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方向感。
二、教学内容1.上下、左右、前后的辨别与描述。
2.中间、内外关系的理解。
3.位置关系的比较。
4.简单地图的阅读。
三、教学重点1.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的辨别和描述。
2.中间、内外等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1.位置关系的比较。
2.简单地图的阅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认知游戏让学生认识空间中不同的位置关系,比如:“站在老师右边的同学举手”,“站在黑板前的同学踩左脚”,“站在门口的同学向后倒退一米”,以此帮助学生对位置关系进行认识和理解。
2. 新课讲解通过教师操作实物,让学生分别辨别、描述、比较不同的位置关系,如:“请看我拿着苹果,如果我将苹果举过头顶,则苹果是在上方,我是在下方”、“这个椅子放在我左边,那个椅子放在我右边”、“这个同学坐在黑板前方,那个同学坐在黑板后方”等。
3. 教师自主设计小组活动将整个班级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通过游戏比如“猜方向”、“追逐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想象力。
4. 巩固练习请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题。
六、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
2.小组活动。
3.课堂练习。
七、教学资源1.实物物品。
2.课件。
3.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1.上下、左右、前后、中间、内外等位置关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不同位置关系的比较。
九、教学评估1.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表现进行观察评估。
2.通过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十、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示范、小组活动和课堂练习等,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参与课堂,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和学生互动,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以及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1、位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与位置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前后、左右、上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科书、白板、彩色粘土、小动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课堂布置整洁,有助于学生专注。
3.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关教学内容和例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小动物模型或教具让学生观察动物的位置,并谈论动物的前后、左右、上下。
•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事物。
2.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讨各种位置概念,如离开学校门有多远、离黑板的距离等。
•让学生在纸上绘制简单位置图,并标注符号。
3. 讲解(15分钟)•结合实际场景和教具,向学生详细解释前后、左右、上下的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书桌在床的左边”。
4. 练习(20分钟)•让学生在课桌上放置物品,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互相核对。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掌握的知识。
•结合学生练习情况,总结并强调重点。
五、课堂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混淆的情况,需要多加训练。
•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场景,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科书相关练习。
2.在家中观察不同物品的位置,并描述出来。
3.自行制作一个玩具场景,描述其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位置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9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1(一)谈话引入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导入,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1、找座位游戏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2、介绍方法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板书课题:位置【设计意图:把单纯的表述学生自己原来的位置,升级到让学生在教室所有位置中找出指定的位置,在学生动起来的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掌握并运用本堂课的知识点。
】3、介绍新位置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多说一些)4、点名游戏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第6组第3个站起来!第2组第1个拍拍手!……在哪里?第3组第4个是谁?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小组汇报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 教案
教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位置《上、下、前、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能正确辨别和表达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感知。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辨别和表达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教学素材,如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提问:“你们能告诉我,你们的位置在哪里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可以用‘上、下、前、后’来形容。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个物体,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
教师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哪个物体在上面,哪个物体在下面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面的物体在下面物体的上方,下面的物体在下面物体的下方。
”3. 重复以上步骤,展示“前、后”的位置关系。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活动。
2. 每组学生用提供的素材(图片、模型等)进行实践,辨别和表达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要求学生用“上、下、前、后”来形容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反馈和纠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的概念,知道了如何用这些词语来形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位置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教材第1~9页)一、本单元内容分析:(一)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的分析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就是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的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位置”这一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感的特点,它是学生认识生活空间的一个起点。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学前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常识性的方位知识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
(二)编排特点本单元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区分方位,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区分方位。
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物体间的这种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在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例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三)地位和作用这单元内容是以后继续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材重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是体会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特别是左右的相对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小学一年级认位置的数学教案:掌握数字在二维平面上的坐标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数字在二维平面上的坐标位置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坐标系并掌握其规则;
2. 学习数字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3. 通过操练加深对坐标系和数字位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坐标系和其规则;
2. 认识数字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 认识数字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2. 在坐标系中准确地标出数字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
1. 上课前准备拥有足够的白纸和彩色笔。
2. 教师需要了解坐标系的基础知识。
五、教学内容
1.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在白纸上画出坐标系,包括X轴和Y轴;
2. 学生用笔标出坐标系中的正数点(例如2,3等)以及零点;
3. 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表格上有若干数字,要求学生看表格,将数字标在对应的坐标系中;
4.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在坐标系中标出数字;
5.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标记数字位置。
六、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授课,结合示例练习;
2. 分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帮助。
七、教学评估
1. 当堂检查:结合练习情况,看学生是否已掌握坐标系和数字位置的基本知识。
2. 检查作业:布置相应的练习题目,并在第二节课时进行统一检查。
八、教学反思
坐标系是数学中一道基础性问题,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先让学生认识坐标系和其规则,让他们学习数字在坐标系中的位置,通过练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在一年级结束时能够对这些知识掌握牢固。
同时,教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巩固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更多。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地理位置词语,如上、下、左、右。
2.掌握地理位置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3.用所学的地理位置词语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4.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孩子对空间概念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地理位置词语。
2.运用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1.细致区分地理位置词语的不同用法。
2.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如多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地图、玩具人物、实物道具。
2.学生准备: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位置词语,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5.2 学习(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理位置词语的运用。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5.3 操练(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游戏和排队的方式,让学生练习使用地理位置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每组学生进行相互辨认位置、相互描述位置的活动。
5.4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地理位置词语。
六、课堂作业在作业本上完成指定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地理位置词语,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左右上下的概念上仍需要进一步强化,下节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并做好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3《位置》(左、右)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3《位置》(左、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左右”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左”、“右”这两个方位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趣味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空间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左”、“右”的概念,加深对方位词的理解,培养学生左右位置的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生正确使用“左”、“右”这两个方位词,并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和图表,用于展示和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一些具有左右位置关系的实物,如书本、文具盒等。
3.教学工具:纸牌、贴纸等,用于课堂互动。
4.教师准备:教师需要事先熟悉教案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地图,问学生地图上哪个方向是东,哪个方向是西,引导学生复习方向词“东西南北”。
2. 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左右”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左右的位置关系。
3. 游戏互动(15分钟)教师设计左右位置关系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左右”概念的理解,如盲人摸象、找东西等。
4. 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物体的左右位置,巩固学习成果。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左右位置的应用,如左手右手的区分,左鞋右鞋的穿法等。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左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并在作业本上练习画出左右位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左右”的概念展开,通过活动和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未来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场景展开教学,加强学生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1《位置》(上、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地点的概念。
2.能够学习和使用常见的方位词语。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描述物体和人物所在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1.地点的概念及方位词语的学习。
2.使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和人物所在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在多物体的情境中使用方位词语描述位置。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复杂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图片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物体的位置,引出地点和方位的概念。
2.讨论地点和方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第二节:学习方位词语
1.介绍基本的方位词语,比如“左、右、前、后、上、下”等。
2.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位词语的含义。
第三节: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位置
1.设计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用学过的方位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确认对方描述的位置是否准确。
第四节:综合练习
1.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场景,要求他们用方位词语描述出物体的位置。
2.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元素,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六、教学总结
1.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方位词语在描述位置时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位词语描述周围的事物位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提高对位置概念和方位词语的理解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位置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位置的认识教案位置的认识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位置的认识被列为其中一个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和家长们耐心、细致地教导孩子们。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介绍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位置的认识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步骤。
一、教学目标1.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2.能在各种情境下正确识别物体的相对位置;3.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二、教学内容1.认识图形的方向;2.学习图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过程1.导入让孩子们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询问他们物体的位置关系,如“你身边的桌子在你的哪个方向?左边还是右边?”2.授课(1)认识图形的方向:让孩子们观察图形的方向,如箭头、圆等,引导他们用“上、下、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学习图形的相对位置:让孩子们观察两个以上的图形,引导他们用“上下左右”等词语描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3.练习(1)观察图形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模仿老师角色演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完成相关练习册习题。
4.拓展引导孩子们观察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如“树在地面下面,天空上面”。
五、教学反思教学位置的认识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和孩子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引导孩子们观察物体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帮助孩子们认识和记忆位置概念。
2.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演示角色模仿”、“实物操纵”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孩子的思考习惯,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们的错误。
4.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并鼓励孩子们积极探索新知识。
位置的认识教学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们应该共同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位置的认识技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找座位、排队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空间位置关系的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空间位置关系:上下、前后、左右。
2. 实际问题:找座位、排队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具:展示上下、前后、左右关系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分组: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吗?”引发学生对空间位置关系的思考。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师总结并板书“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3)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判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实践应用(1)教师创设找座位、排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巩固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知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1.2《位置》(前、后)教案1一、教学目标1.认识位置词“前”、“后”。
2.能够用“前”、“后”来描述物体在其他物体之前或之后的位置关系。
3.能够通过图形展示和口头描述来表达自己对于“前”、“后”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前”、“后”的概念。
2.能够正确使用“前”、“后”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有关“前”、“后”位置示意图的课件。
2.小白板和笔用于互动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包含多个物体的图片,并问学生不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讲解“前”、“后”的概念。
•请学生举例说明“前”、“后”的具体场景,并梳理总结。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展示不同场景下的“前”、“后”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和展示,加深对“前”、“后”概念的理解。
4. 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教室内外找到物体,描述它们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在班级内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观察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5. 总结复习•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巩固“前”、“后”的概念。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前”、“后”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以上教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帮助,请随时联系我。
感谢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与顺序的前后、上下
2、完成第4题。
(1)、教师请小组进行玩数学游戏。
(2)、教师指其中的一名小朋友说:“我前面有X个小朋友,后面有X个小朋友。”
(3)、再指其他的小朋友照样子说,可以多叫几名小朋友。
(4)、让学生在组内自己说。
教学小结:
1、上下前后的位置学生认识的很好。
2、相对位置认识的不够好。
你能看着他们说两句话吗?(扎辫子的女孩在带蝴蝶结的女孩的前面,带蝴蝶结的女孩在扎辫子的女孩的后面。)
谁在黑板的上面?谁在国旗的下面?
请学生说上两句话跟旁边的小朋友。
(3)、看着图画,你还能够再说一说吗?
鼓励小朋友大胆积极的发言。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进行表扬。
2、数学游戏:找一找。
教师问,学生答,答对了表扬,答错了坐下,后面的小朋友接着回答。
年级
一年级
科目
数学
主备教师
课题
前后、上下
课时
1
建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的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问:说说你前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题。
(1)、媒体出示图片。
(2)、师问: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你还能够照样子说几句话吗?
(3)、对于敢于大胆发言的小朋友要进行表扬。
(4)、出示电冰箱图。
(5)、师示范:苹果的上面是鸡蛋,下面是面包和牛奶。你还能照样子说几句话吗?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位置
年级:一年级
主题:位置
教学目标:
1. 理解方位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2. 能够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3. 能够在图中标注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1. 方位词的认识和运用。
2. 描述物体的位置。
3. 在图中标注物体的位置。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方位词的图片,并让学生猜测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方位词。
2. 讲解方位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10分钟):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理解方位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并强调方位词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3. 练习描述物体的位置(15分钟):
让学生自由选择物体,通过描述该物体的位置,运用方位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例如:书
在桌子的下面。
4. 在图中标注物体的位置(15分钟):
给学生发放一些简单的图画,让学生在图中标注物体的位置,并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5. 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在教室或学校中寻找指定位置的物体。
2. 让学生画一幅图,描述其中物体的位置,并用方位词标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次练习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以加深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数学一年级下《位置:上下 》说课稿(三篇)
一、位置:上下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第一课时:上下。
教材简析: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
本节内容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有关“位置”内容的起始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及描述事物的方法,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物体“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说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上下”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体验和理解。
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及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将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能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一、创设情境与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统一。
本节课根据低年龄学生的特点,创设“闯关夺宝”的游戏大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好玩。
创设的每一个关卡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小情境中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如:“打开智慧门”通过让学生猜测通向宝藏的大门,引导学生体会在说清物体位置时参照物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观察南京长江大桥图,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三种交通工具“上下”的位置关系,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 1 课时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这是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给小朋友们介绍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这些问题,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初步感知上下的基本含义。
学生分析
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已经知道上下、左右的关系,也能很快的理解和接受位置关系,并能做一些简单的练习,相信再在老师的指导下,不难理解位置关系。
设计理念
在新知部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进一步感知上下的基本含义,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最后又通过数学游戏,动手摆、画自己喜欢的画等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多项技能。
三维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辩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单元位置上、下
3.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的知识? 学生一起讨论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举例说上下。
2、练习一。
第一章 位置 上下 上面: 下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
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很好。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