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上下、前后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第一篇: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感知位置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

(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学生交流。

(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

)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3.左、右。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西师大版我今天要教的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的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词,并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学习,理解并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同时也能以图形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理解并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重点则是让孩子们能够以图形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学,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卡片、小玩具等,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通过一些实际操作,让孩子们感受方位词的含义,如让孩子们找找自己的左边、右边等。

然后,我会通过例题讲解,让孩子们理解如何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箭头来表示物体的位置,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并尝试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尝试进行一些拓展延伸,如让孩子们在家里找找物品的位置,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三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个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词。

这是孩子们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也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空间观念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让孩子们反复练习,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方位词。

第二个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以图形的方式表示物体的位置。

这需要孩子们能够将实际生活中的空间位置转化为平面图形,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孩子们逐步掌握用图形表示位置的方法。

第三个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2.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使用地图查找位置信息;3.掌握方向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1.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2.方向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教学环节热身活动1.学生自我介绍,并说出自己家的距离学校大概有多远。

2.小组竞赛:学生分小组,在教室内布置多个物品,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到所有的物品并归位。

时间结束后,布置物品的小组宣布正确答案,并评选出最快完成的小组。

导入新知1.让学生看看班级地图,帮助学生找出学校和家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标注。

2.运用地图,在班级内进行方向寻物游戏。

教师在班级内放置游戏道具,让学生根据地图和方向词来找出道具的位置并标注在地图上。

新知呈现物体的方位关系1.老师展示一张平面图,介绍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如左侧靠近、右侧靠近、正上方、正下方等,并让学生模仿展示。

2.教师出示实物并让学生根据位置关系用词描述它的位置。

方向词的用法1.教师让学生模仿并理解以下方向词的用法:上、下、左、右、前、后,并在实操中熟悉方向词的用法。

2.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做方向练习。

拓展与实验1.拓展:教师布置学生根据家庭地址,在百度地图中查找家周边的地标,并在地图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和周边的地标。

2.实验:设计一个实验,在教室中用三根竹竿和一根绳子,制作一架简单的投影仪。

让学生使用投影仪,体验到图片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倒影和正反位置的变化。

思维拓展与检测1.画出平面图并使用上、下、左、右等方向词,描述出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查看地图,找出班级和学生家的位置,使用方向词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你觉得使用百度地图比使用纸质地图更方便吗?使用百度地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家庭作业1.运用方向词描述你家门前的物体位置关系,如地上有一束花、门口左侧是一盆罗汉松等。

2.在纸上画一张平面图,并利用上、下、左、右等方向词描述图中物物品的位置关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上和下》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上和下》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上和下》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上下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上下的位置关系2. 上下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上下的位置关系2. 上下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难点1. 上下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物模型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新课内容1. 利用课件展示上下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

2.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3. 通过游戏,让学生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新课内容1. 利用课件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上下位置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七、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生活中上下的位置关系,并记录下来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上下的位置关系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同时,我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概念•十字路口口诀:“前后左右,上下前后,左右前后,上下左右”•用具体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空间概念二、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地描述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概念,正确运用口诀理解和描述空间关系2.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准备1.教师:PPT、教案、卡片、图片等2.学生:教材、练习册、学习用品等四、教学流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PPT、出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概念。

例如,出示一个球,让学生说出球的上下、前后、左右关系。

2.讲授(20分钟)1.教师让学生跟读口诀:“前后左右,上下前后,左右前后,上下左右”,并解释口诀的含义。

2.让学生看一看教材上的图片,观察其中的物体如何使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再与口诀对照。

3.让学生通过看图、卡片等方式,定位其中的物体并说出它们之间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3.操练(20分钟)1.小组活动:让学生组成小组,从教室里找出不同物体,并使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师生互动:教师呈现多种物品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猜测物品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

4.拓展(10分钟)1.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小游戏,锻炼学生总结它们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创造性思考。

例如,教师让学生按照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来摆放几个玩具,让学生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玩具归位。

2.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描述图片、设计小游戏等的综合评价;2.针对孩子个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以最大化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教师则是一个发现孩子学习困难并及时帮助他们的辅助性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位置》活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概念,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

2. 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位置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概念。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位置。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摆放教具、描述位置等。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巩固提高(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位置关系,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

(2)布置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位置关系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位置 第二课时 认识前和后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位置 第二课时 认识前和后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位置第二课时认识前和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前后的概念,能够辨别前后的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前后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辨别前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前后的空间观念。

2. 引导学生将前后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体的前后位置,激发学生对前后概念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出示教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教具的前后位置。

(2)讲解前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出示实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前后位置,巩固前后概念。

3. 实践操作(1)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实践辨别前后位置。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巩固前后概念。

4. 巩固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前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前后概念及其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说出它们的前后位置。

2. 请学生用前后概念描述一下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后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后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前后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前后”概念的能力。

以下是针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操作的设计与实施1. 分组活动的目的和实施步骤分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加深对“前后”概念的理解。

实施步骤如下:(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位置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找座位、排队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空间位置关系的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空间位置关系:上下、前后、左右。

2. 实际问题:找座位、排队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具:展示上下、前后、左右关系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分组: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吗?”引发学生对空间位置关系的思考。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教师总结并板书“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3)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判断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实践应用(1)教师创设找座位、排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巩固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知识。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基本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2. 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和模仿动作,理解方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正确使用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2. 能够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
袋子、卡片、小球、纸张、黑板、白板笔、教具、手工制作的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Step1:导入(通过观察、描述和模仿动作引入主题)
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图片中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教师
鼓励学生观察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并鼓励他们用简短的话语描述物
体的位置关系。

如:红色球在桌子上、蓝色球在椅子下等。

2. 教师让学生模仿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并用简短话语描述模仿
的动作。

如:举起左手、向前迈一步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常用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Step2:理解方位词(以实物进行示范和讲解)
1. 教师带来一个袋子,袋子里放有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片,每个卡片上标有不同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教师随
机取出一个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相应的方向。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前台进行展示。

2. 教师用白板笔在白板上画一个简单的房子,房子里有窗户、
门等,然后教师拿出几个小球,将小球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学生
用方位词描述小球的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二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二教学要求: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认位置)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的什么位置?(2)组汇报。

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的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在——的上面——在——的下面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教案《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单元教学目标1、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辨别同一场所自己和他人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经历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辨认物体相对位置上、下、前、后、左、右,它是学生学习辨认方位的开始,为后续学习辨认东、南、西、北、测量等做准备,对于上下、前后、左右的辨认和描述,学生对于上下的辨认积累的经验最多,所以教材先安排认识上下,对于上下的描述基于垂直地面,教材创设了观察竖立的动物图片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上下。

由于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上下时,先定出参照物,再以此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材还采用改变参照物的方式,来描述同一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切实体会上下的相对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前后的认识,教材是通过上学图来呈现有关内容的。

教材首先选定参照物,进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体会前后的含义。

相对于左右的认识是比较难的,为了更好帮助学生认识左右,教材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学生举左手、举右手、指左眼、指右眼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左右。

(三)学生主要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仔细观察,理解位置的含义。

能够正确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应付应急处理事情的能力。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位置》教案这篇文章共1807字。

相关文章《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1、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一等奖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

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

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复体验,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养成;养成了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性;形成了什《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一等奖《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充分发挥奇特的想象,无情的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深刻鞭挞了反动统治者们的愚蠢、卑鄙、虚伪。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西师大版

位置(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西师大版

教案:位置(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位置”的概念。

2. 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1. 理解“位置”的概念。

2. 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教学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4.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 教师出示一张教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4. 教师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物体的位置吗?”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位置”的概念。

2.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并能够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认识前和后(三)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认识前和后(三)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认识前和后(三)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上课之前。

老师先送大家一句名言:学习数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提问、多研究。

老师希望这节课你们能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从中发现和解答数学问题。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

师:今天大家坐得可真整齐,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吗?(学生纷纷举手,向听课老师自我介绍。

)师:能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和你相邻的同学吗?(教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学生进行介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介绍时都用到了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字?是什么字呢?生:是前、后两个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前后的知识。

板书:前后二、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并加深理解。

(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前后的游戏。

)师:为了进一步理解前后位置的概念,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老师请3位同学到前面来,按顺序排好,面向南。

)大家看,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师:向后转。

现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师:这是为什么呢?生:1、因为发生了变化。

2、因为脸朝的方向不一样了。

3、因为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物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对的方向或者和谁比,面对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三、综合运用,强化巩固。

活动一:排队买票1、课前淘淘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今天动物园举行一场动物运动会,他要去现场做采访报道。

你们想跟着淘淘一起去看看吗?2、到了动物园门口,淘淘首先在做什么?3、淘淘排到哪儿,他前面有几个人,他后面有几个人?4、你在你们组里排第几个,前后都有几个人?谁在你的前面,谁在你的后面?活动二:百米赛跑同学们,紧张的百米赛跑就要开始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用“上、下、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位置的相对性:上、下、左、右2. 方向和距离的描述3. 位置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位置的相对性,能够用“上、下、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位置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位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 位置的相对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学会用“上、下、左、右”等词汇描述物体的位置。

(2) 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位置的应用: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位置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价学生对位置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位置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活动教案教学设计西师大版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针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位置》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方位词的学习与理解; - 使用地图、棋盘等工具进行方向的判断; - 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认知能力。

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理解8个方位词的含义;•能够使用地图、棋盘等工具进行方向的判断;•能够根据所学的方位词进行简单的位置描述;•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认知能力。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物品的位置,并带领学生理解方位词的定义和含义;•老师呈现充气球、手表等物品,向学生提问其位置,并通过强调方位词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使用方法;•老师播放《小燕子》这首歌曲,并让学生伸出手来对歌曲中提到的方位词做出相应的手势。

3.2 学习新知•老师向学生呈现地图并介绍地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地图时使用方位词描述地图上的位置;•老师让学生手持指南针感受方向,并让学生使用指南针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老师使用棋盘游戏进行课堂互动,并培养学生在游戏中使用方位词进行位置描述。

3.3 巩固练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赛跑”,并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方位词进行方向描述;•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在一个城市里迷路了,你会怎么做?”并帮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地图及方位词进行方向判断和导航;•老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寻找家中的物品,并使用方位词进行位置描述。

4. 教学评价4.1 形成性评价•课堂互动评价:记录学生使用方位词进行位置描述的正确率和准确度;•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检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4.2 总结性评价•针对学生在课堂、作业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

5. 总结本方案主要交给学生方位词的认识和使用方法,通过使用地图、棋盘等工具进行位置判断,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认知能力。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在他们的思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位置 第二课时 认识前和后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位置 第二课时 认识前和后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位置第二课时认识前和后知识点概述在本课时中,学生将学习如下内容:•认识前和后的概念•初步使用前、后的方法描述不同的相对位置•训练观察事物的前后关系的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前和后的概念,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前后关系。

2.通过学习前后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描述和观察能力,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需要学习如下内容:1.认识前和后的概念2.使用前、后来描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3.训练观察事物的前后关系的能力教学难点1.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后的概念;2.因为前后还涉及到在不同时间点发生的关系,难点可能在于如何叙述事件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1.课件2.黑板、白板笔、橡皮教学过程1. 导入新内容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描述图中事物的前后位置来引导学生思考前后的概念。

前后位置示例前后位置示例2. 认识前和后通过实际物体或者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描述不同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

3. 初步使用前和后来描述相对位置老师可以通过演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让学生初步掌握描述相对位置的用词和语言,例如“在……的前面”、“在……的后面”、“在……的左边”、“在……的右边”等等。

4. 训练观察前后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场景或实物,训练他们观察事物前后的关系和描述前后关系的能力。

5. 总结本节课内容让学生总结本次课中所学习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评估1.让学生描述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人之间的前后关系,并画出图像阐述他的描述。

2.让学生描述他们身边的物品之间的前后位置。

作业布置1.回家后,观察自己房间中不同的物品之间的前后关系。

2.画出自己和家人、朋友等之间的图示,描述他们之间的前后关系。

参考资料无。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 位置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 位置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 位置︳西师大版
一、教材内容
1. 理解“前面”“后面”“中间”的含义
通过自己的实践,小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前面”“后面”的概念,接下来老师可以针对位置的常见用语,进行进一步的教学。

2. 左右对称
通过观察图形或物品,引导学生理解左右对称的概念。

可以通过折纸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左右对称的理解。

3. 距离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距离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通过附近的环境及相关示例进行解释,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

二、教学方法
1. 观察法
通过观察物品、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空间与位置的概念,学生可以在课上通过抓、拿、推等操作,培养其对空间位置的认知能力。

2. 互动法
老师可以采用互动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纵班内物品,体验空间位置、距离等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物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物品或考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操作实践
通过设计一些交互性的练习活动,让学生自己操作并做出应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 归纳总结
在引导学生完成操作和练习后,进行总结讨论、提炼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目标。

四、课后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老师推荐学生通过小型练习来巩固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
1.在左右对称的图形中,通过画线找出中心轴线。

2.通过游戏来体会前后左右的概念,在游戏中加深自己的对位置的理解。

五、小结
本节课通过物品的观察和实践操纵等手广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前面、后面、中间等概念、左右对称以及距离的概念,为下一步前进打好基础。

一年级数学下册2《位置》认识前和后教案1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2《位置》认识前和后教案1西师大版

认识前和后(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会辨认前、后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前、后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会辨认前、后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单元主题图教师:请小朋友们来看这样一幅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3页单元主题图.教师:熟悉这样的情景吗?对了,这是一条热闹的大街,小朋友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呢?学生说自己看到的一些情景,教师抓住学生的一些回答进行追问,有意地引进这节课的一些学习内容。

比如学生说看到了街上有汽车,教师马上追问:“你知道哪辆汽车在哪辆汽车的前面?哪辆汽车在哪辆汽车的后面吗?”学生说看到了图上的牌子后,教师追问:“牌子上写了些什么字?你认识吗?你知道东大街在哪个方向,北门港又在哪个方向吗?”用这样一些追问,让学生关注图中的一些方位.教师:刚才老师问同学们这些问题,都是有关方向与位置的问题。

其实,图中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还很多,大家看最前面的两个小朋友,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学生:他们在用指南针测方向)还有右边两个工人叔叔在做什么呢?(学生:他们在用经纬仪测定物体的位置)当然这些仪器和一些高深的知识小朋友们还不懂,这节课我们就从小朋友最熟悉的方向开始学习,这节课我们认识前、后。

(板书课题)[点评:在主题图的教学中,用追问的方式,把学生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来。

教学中对学生熟悉的一些内容进行追问,如上、下、前、后这些知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尽管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认识,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回答这些问题。

对于单元主题图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比如指南针和经纬仪,就采用教师介绍的方式。

这样采用追问和介绍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主题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的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动力性的准备.]二、教学例1教师:小朋友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有关前后的知识,有些小朋友已经会用前后来给同学们介绍小朋友的位置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认识前和后(二)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2《位置》认识前和后(二)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

认识前和后(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景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同学们要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3.初步培养小朋友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孩子们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今天老师就首先带领大家来到热闹的操场上,你们看,有位老师和孩子们玩得正起劲了!多媒体课件出示师生玩游戏的图片。

(教师做母鸡,一学生做老鹰,其他学生做小鸡)教师: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排列的队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队形成“一”字形。

教师追问: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怎样站成这个“一”字队形的呢?学生1:老师是面对着当老鹰的同学站的。

学生2:教师是背对着小鸡们站着的。

学生3:当老鹰的同学是面对所有的同学和老师站着的。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面对和背对,这正体现了有关方向与位置的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小朋友最熟悉的方向开始学习——认识前后。

(板书课题)二、教学例1教师:小朋友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有关前后的知识,例如你们做操的队形(课件出示本班做操队形图)有些孩子已经会用前后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了,谁来说说谁站在你的前面?谁站在你的后面?学生:(回忆做操的队形)李林站在我的前面,张明站在我的后面。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呢?学生:自己眼睛看到的方向,也就是面对的方向就是前方,自己后脑勺对着的方向,也就是背对的方向就是后面。

教师:对了,在判断前后时,要以自己作为标准来判断,孩子们再想想你前面只看到有李林一个人吗?学生:我的前面不只一个人,还有一些同学也在我的前面。

教师补充说明: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前面是正前方,侧着看到就不是正前方了,这个方向是什么方向呢?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探讨。

教师追问:你又在李林的哪一面呢?张明的哪一面呢?学生:我站在李林的后面,我站在张明的前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初步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 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 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 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