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 学(教 案)
劝学教案4篇
enrich your life today,. yesterday is history.tomorrow is myster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劝学教案4篇劝学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__。
2、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
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__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 , 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劝学优秀教案三篇
劝学优秀教案三篇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
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
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
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
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
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
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
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
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
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
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优秀教案《劝学》8篇
优秀教案《劝学》8篇优秀教案《劝学》【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了解文言实词在演变过程中词义引申、扩大、转移、缩小四种现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注重*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好*。
二、介绍荀子明确荀子的生卒年代、历史地位、政治主张和文学成就,重点介绍荀子散文的特点和文学地位,说明*出处。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排比句子,又善于用比喻。
《劝学》一文的这些特点较为明显。
而《劝学》一文最为突出的特点,还是比喻的运用,它多达20个,且形式灵活。
巧妙有力地阐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方法和态度。
这些比喻的含义及内在联系是学习*的重点、难点。
因此只有准确理解比喻的含义,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解题从“劝”字入手,在比较古今词义不同的同时,明确“劝”在此处应是“劝勉”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劝阻”语义不同。
“劝”是手段,“学”是目的,明确*主旨是劝勉人们学习。
四、学习课文1、讲解第一自然段: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⑴是全文的文眼。
⑵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词语:已。
2、讲解第二自然段:⑴请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
《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劝学》教学设计(精选1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本文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
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1、法后王;2、人定胜天;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
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1、诵读的准确。
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2、学生朗读第一段;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5、文理分析:⑴ 本节的观点是什么?⑵ 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⑶ 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⑷ 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2、文理分析:⑴ 本节的论点是什么?⑵ 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 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⑷ 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六、诵读第三节1、主要步骤同上;2、文理分析:⑴ 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⑵ 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⑶ 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⑷ 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⑸ 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
《劝学》优秀教案(精选7篇)
《劝学》优秀教案《劝学》优秀教案(精选7篇)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 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
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标: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设想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现本文的思想性和逻辑性,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证的比喻,不仅可以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而且一些文言词句的重要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课后“练习”、补充练习以及熟读、背诵等反复训练,才能切实掌握。
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劝学》教案9篇
《劝学》教案9篇《劝学》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在学习方面,不少同学存在着疑惑。
没关系,荀子的《劝学》也许可以帮我们解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
(板书)二、作者简介、解题1、关于荀子这个人和《荀子》这本书,我们看一下注释①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
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故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这本书现存32,今天我们要学的《劝学》就是这本书第一篇的节选。
2、题目中“劝学”的“劝”是什么意思?(提问)明确:劝勉、勉励。
《勾践灭吴》中“国人皆劝”中的“劝”也是这个意思。
“劝”的繁体字写作“勸”,这是一个形声字。
凡是“力”作形旁的字大多有勉励的意思,如努、励。
因此,“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
那么,荀子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三、疏通文意1、首先,听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看课文,注意字音、句读及语调。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抑扬顿挫。
3、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正音及强调某些句子的句读。
4、这篇文言文比较浅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看能否读懂__内容,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先圈出来,过会儿提出来集体解答。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如解决不了,老师讲解。
如果学生没提出疑问,那么就提问学生。
(同时板书)6、重点讲解①学不可以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义。
)②于: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用在形容词后的介词“于”都当“比”讲)蓝③指名翻译:木直中(合乎)绳,輮以为轮,其曲(弧度、弯度,形容词作名词)中规。
明确: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他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④虽有槁暴(即使,如《勾践灭吴》中“虽无四方之忧”的“虽”也是此义)⑤不复挺者(直)⑥指名翻译:君子博学而日(名词作状语)参省乎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教案集锦10篇
《劝学》教案集锦10篇《劝学》教案篇1文本解读:《劝学》节选自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的作品《荀子劝学》。
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勉励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文。
__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
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中,运用比喻手法灵活自然,生动鲜明。
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教学设想: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拟以诵读为主要活动,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落实课文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文本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__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学习__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很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蕴味的句子,可惜它是残缺的,大家可尝试将它补充完整。
(投影残句:可以使人免除人生的三大痛苦:贫穷、烦恼与孤独。
如工作、学习、奉献等。
)大家补充的都很有道理。
对于同学们来说呢?关于学习的名言举不胜举,大家可以说说(指名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儒学大师荀子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
它的题目是:《劝学》。
(激发兴趣,启发谈话,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导入新课,使学生生产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美文品读。
1.教师示范朗读,扫清难点字音。
提问学生题目的含义。
明确:《劝学》中的劝是劝勉之意,说明__是一篇论说文,劝学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2.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笔画出找出__的中心论点。
并根据你对荀子的了解思考__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同桌间交流)(板书:性恶论学不可以已)3.背诵第4段,同桌相互检查。
提问:这段主要论证的内容是?明确: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劝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劝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本中的重点实词、掌握几个虚词的用法。
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探讨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
三、情感目标:认识学习对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意义,并在学习过程中践行积累恒心专注的优秀求学品质。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使文中论述的道理深入学生内心并使之身体力行。
【教具、学具准备】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学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教学设想】本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第一篇,所以本文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专题展开。
同时,《劝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句章法是教学设计中所考虑的另一重点。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指引学生乐于亲近文言文为原则,以探究、合作为途径,所以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这篇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教学过程】预习提纲: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预习笔记上。
第一课时导语设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提高修养的途径又是什么呢?答案有一个,就是学习。
其实,学会学习也是一种学习,优秀的学习品质本身就是一种修养。
相信两千多年前荀子所作的《劝学》会对我们学会学习和培养我们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修养有所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
荀子简介:1、学生读注释。
2、教师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国、秦国、楚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中的恶,因此,他特别重视人的学习,重视教育的作用。
课文赏析: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老师发音、重读、断句。
《劝学》教案优秀6篇
《劝学》教案优秀6篇劝学教案篇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阅读分析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2、请学生翻译。
(一人译一句)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完成目标1)(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目标3)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劝学》教案优秀8篇
《劝学》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劝学》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劝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德育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
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教师示范分析第二段,用图示法教会学生方法,然后以三人为一组用此方法解决其他句子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3、探究拓展法。
设计一些探究性思考题目,如:“《劝学》到底劝人们学什么?”“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始终把‘人’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论述。
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等等,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CAI。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背诵1、2、3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
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2、正音,找出通假字;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
劝学教案4篇
劝学教案4篇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揣摩人物形象3、理解__所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1、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刻苦治学,提高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语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
从古至今哪位能人智者不是从学海脱颖而出的?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才能是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获得的,今天我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一篇关于劝学的__:(板书)孙权劝学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以史实为纬,以年月为经,按时代顺序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书名是宋神宗所赐,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的意思,主要是为皇帝提供统治人民的历史经验。
三、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重点强调下列字的读音与写法卿qīng 岂qǐ涉猎shè孰shú3、找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限制语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教学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指读、齐读、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理解课文大意结合文下注释,具体说说__写的一件什么事(翻译)。
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同学可以相互补充(学生解决不了的地方,教师指导进行)。
提示:①通假字:邪同耶,语气词。
②重点词:权谓吕蒙曰(对说)孰若孤(谁、比得上)5、出自__的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四、精读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第一层: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第二层:写鲁肃与蒙议论,结友而别。
2、同学们自导自演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3、文中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快的一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劝学教案(优秀5篇)
劝学教案(优秀5篇)《劝学》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学习刻苦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意思。
(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教法学法设计:1、朗读法。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研讨“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
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伤仲永》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板书题目)(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
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语文《劝学》教学教案【优秀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劝学》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3、了解荀况对于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等的论述;4、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要,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注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和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学习是完善自我,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2学情分析我所教的是两个普通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所以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抓基础,重视朗读教学,重视与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方法的知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文本的生成,在不断的追问中由学生自主生成问题并合作探究予以解决。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教学过程4.1第二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语: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
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那么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什么?最佳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孔子则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荀子又是怎么看待学习的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再一次走进荀子的精神世界。
《劝学》教案7篇
《劝学》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劝学》教案7篇《劝学》教案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荀子《劝学》省级优秀教学设计5篇
荀子《劝学》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并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荀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推动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就是学习。
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呢。
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荀子在他所做的《劝学》中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习要掌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文言知识(幻灯片)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
你们都掌握了吗?你们掌握的怎么样,我考一考就知道了。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场有奖抢答赛。
老师会在幻灯片上显示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一些重点的文言知识,二、整体把握这篇文言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那么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劝的?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如何论证?又怎么劝?第二段,论述了学习的作用,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可见学习既有意义又有作用,咱学不学?怎么学呢?看来同学们都很会学习,荀子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来借鉴一下,看他的学习方法能不能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齐备第三段,思考荀子提出了哪些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
以上荀子所提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你们有没有什么启示?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一定要坚持专一,善于积累。
四、小结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学习态度走进高三,圆大学梦。
竞赛式抢答。
明确:学不可以已。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青取之于蓝。
寒于水”比喻说明学习可以提高自己。
“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说明学习可以改变自己。
“故木受绳则直。
则利”说明外力可以改变事物进一步引出“君子博学。
幼儿园优质课-《劝学》教案四篇
《劝学》教案四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和掌握文言词类和句式现象;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行文方式;3、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难点、重点分析】1、作者以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本文的比喻论证有何特点?【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本文由先秦文学谈百家争鸣;综合上节课所讲《秋水》一文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出儒家代表荀子。
二、荀子简介荀子,名况,赵国人。
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活动;主要思想:1、法后王;2、人定胜天;3、人性恶,重视教育。
其思想主要体现有《荀子》一书,被郭沫若称为先秦散文四大台柱之一。
其文浑厚,逻辑严密。
三、解题劝,即劝勉,鼓励。
四、诵读第一段1、诵读的准确。
先划分节奏,纠正字音;2、学生朗读第一段;3、学生归纳其中的词类现象,文言句式;老师指导;4、指名学生口译第一节;5、文理分析:⑴本节的观点是什么?⑵作者采取什么方法,如何论证观点的?⑶比喻论证,其中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如何理解喻意?这些比喻的角度有何不同?⑷这一节作者从学习的哪个层而来劝学的。
五、诵读第二节1、主要步骤同上(第一节);2、文理分析:⑴本节的论点是什么?⑵此节作者依然采取比喻论证,马上一节不同的是,他采取了一组比喻。
讨论:分析、归纳这些比喻论证中的本、喻体及内涵。
⑶此节的第一句有内容上如何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怎样作用?⑷这一节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六、诵读第三节1、主要步骤同上;2、文理分析:⑴划分层次,概括层意;⑵第一次运用比喻论证,分析其此喻意,这一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证的?⑶第二层除了喻证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骐骥一跃,,驽马十驾,,这一句侧重哪个角度的对比?鍥而舍之,,鍥而不舍,这一句侧重哪个方面的对比?⑷最后一层内容如何理解?⑸这一节侧重从学习的哪个角度来劝学?七、全体学生一齐朗读本文八、《劝学》是节选,结合本文,拓展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劝学》教案劝学(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明确学习要靠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2,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活用、古今异议等现象和固定句式。
3,理解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荀子论述学习的思想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以及比喻论证。
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学生自主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与我们今天要品读的《劝学》都是先秦散文的精品。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散文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史哲不分”。
我们既可以从中看到飞扬的文采也可以读出历史的深邃,更能感受到哲理的玄机。
因此大家注意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从多角度去理解它们,不要仅仅当做一篇文学作品来阅读,要读出其中的内蕴。
[提问]结合预习,那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荀子和他的思想?明确:荀子,名况,字卿。
他与孟子都是孔子学说的正宗传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义学说,荀子则继承了孔子的礼乐学说,孟、荀各执一端以立论。
孟子专就内在之仁,主张性善,荀子就外在之礼,主张性恶;孟子重义轻利,荀子重义不轻利;孟子专法先王,荀子兼法后王;孟子专尚王道,荀子兼尚霸道。
《荀子》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有所批评,在批评各家的同时,又吸取百家学术的精华,融汇贯通,自成一家。
荀子的学说范围很广,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文学等各方面,而且这些学说,都是和他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的。
可以说,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也是儒家在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智者。
二,诵读。
请一个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共三遍。
教师纠正字音和语气。
有yòu槁gǎo砺lì 跂qì 舆yú 蛟jiāo跬kuǐ骐qí 骥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鳝shàn 生xìng臾yú 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顿处理:1、学/不可以已2、輮/使之然也3、故 /木/ 受绳 / 则直,金/ 就砺/ 则利4、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 知明/ 而行无过矣。
5、吾尝/ 终日而思矣,不如/ 须臾之所学也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第1段是总起,要读的掷地有声;后面各段中的设喻和排比要读出气势。
第2段语气稍缓,3、4段渐渐激扬。
注意语调和情感的处理。
三,理解中心、疏通文字。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鼓励”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
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理解了文章的中心,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劝学》中的文言知识,包括实词、虚词、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和一些固定的句型。
[提问]下面请几位同学分别起来疏通一下文意,并且讲一讲自己在阅读时发现了哪一些该注意的文言现象。
1,通假: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2,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使动,使……弯曲)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每日)参省乎己b.上(表行为动作的方向、向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泳)也④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使……快)足也3,句式:(1)判断句:①青,取之于蓝②冰,水为之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状语后置:取之于蓝而寒于水4,古今:参、疾、假、劝、爪牙、可以5,多义:绝、闻、强、假、望。
6,虚词:于、而、者(1)“于”的三种用法:①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②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③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2)“者”的两种用法:①相当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②指代结果,以示将有所解释,如“不复挺者”的“者”。
(3)“而”的四种作用:①并列(“知明而行无过”);②表修饰(“终日而思”);③表转折(“而致千里”);④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难句解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
“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
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
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
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
“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
“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
“为”,做成。
“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
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关系的连词。
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句中“舟揖”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
“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
“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
“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
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句中两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爪牙”在本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它们的本义是爪子、牙齿。
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
“强”读qiáng,坚硬的意思。
“上”、“下”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黄泉”是特殊的单纯双音词。
“用心”不是合成双音词,“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词,译作“由于、因为”、“心”是“心思”的意思。
“一”,作动词,专一的意思。
全句泽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由于心思专一(的缘故)。
四,重读课文。
五,小结: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荀子和他的思想的知识,熟读了课文,掌握了一些文言文中的常见现象,那么在下堂课中,我们将走进荀子思想的深处,去体会他关于学习的思想。
和他论说文的艺术特色。
六,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一,整体阅读。
1,背诵课文。
2,了解论说层次。
[提问]这是一篇议论文,那么作者在什么地方提出了他的中心论点?明确:第一段,“学不可以已。
”[提问]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提问]作为一篇论说文,那么在行文时就要围绕论点展开,《劝学》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各段都讲了什么内容?明确:2段讲学习的意义、3段讲学习的作用、4段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二,讨论分析。
[提问]在第二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明确:“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提问]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明确: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提问]“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明确: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
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提问]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提出了哪一些观点?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学生讨论]结合课后第四题,谈谈荀子关于学习的言论在当世有什么发展与补充和借鉴意义。
再次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国古代关于学习的言论:(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教师再提供一些供赏析)一、立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二、勤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三、惜时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金缕衣》)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文嘉《今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清钱泳《明日歌》)四、方法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韩愈《劝学诗》)五、体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