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的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建筑物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的自然和人为的各种条件。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环境因素两类。

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质、水文、气象和生态环境等。

气候因素是指地区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这些都会影响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室内舒适度。

地质因素是指土壤的类型、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等,对建筑物的地基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因素是指地下水位、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分布和性质,它们会影响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和地下结构的设计。

生态环境因素是指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植被、湿地、野生动物等,它们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人为环境因素包括城市规划、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合理的规划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建筑用地。

交通因素包括道路、桥梁、交通信号等,它们需要与建筑工程进行协调,确保交通系统与建筑物的互通性。

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也是建筑工程必备的环境因素,它们为建筑物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环境因素。

在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建筑行业名词解释

建筑行业名词解释

建筑环境学重点名词解释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赤道和两极温差引起大气由赤道到两极、两极到赤道的活动PMV指标只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感觉,不能代表所有个人的感觉。

PPD是通过概率分析确定某环境条件下人群不满意的百分数即便达到PMV=0,仍然有5%的人不满意。

空气中声速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在建筑环境领域中变化范围很小,近似:340 m/s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声能,单位W。

(2)声强I: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平均声功率,W/m2。

(3)声压p:声波的压强与媒质的静压之差,Pa掩蔽效应1)掩蔽:由于某个声音的存在,使人耳对其他声音的感觉能力降低。

(2)频率相近则掩蔽作用显著(3)对高频掩蔽作用比对低频掩蔽作用大多孔吸声材料微孔很多且相互连通,吸收多,反射少,效果好,如纤维板、毛毡、矿棉微孔靠得很近却不相通,效果不好,如泡沫树脂、多孔橡胶2共振吸声结构1薄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2空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消声器种类(1)阻性消声器:利用吸声材料,中、高频有效(2)抗性消声器:中、低频有效1扩张型2共振型(3复合型消声器:多种形式组合,宽频带消声噪声控制的原则与方法1降低噪声源噪声噪声源的控制、减振2传播途径降低噪声吸声、隔声、消声、隔振3接收点的噪声控制主动加入掩蔽噪声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1保证居住者的健康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保证工艺过程要求声音在室内的增长和衰减1室内吸声量越大,衰减越快(2)房间容积越大,衰减越慢光环境控制的意义1减少视觉疲劳,保证视觉健康和身心健康2提高劳动生产率3降低能耗光通量F(1)物理意义:说明光源发光能力的基本量,能量单位。

(2)定义:辐射体单位时间内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的能量称辐射功率或辐射通量(W)。

光源的辐射通量中被人眼感觉为光的能量(波长380-780nm)称为光通量。

(3)单位:流明发光强度:表示光源光通量的空间密度(2)定义:光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和距离无关)。

建筑环境学重点名词解释

建筑环境学重点名词解释

风:由大气压力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降水量:指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和渗透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以mm为单位。

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优劣的指标参数,它将常规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值简化为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的趋势。

紫外线指数:指在一天的天空中位置最高时,到达地面的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皮肤的可能损伤程度。

季风气候:由于风的季节性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气候类型。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和土壤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采用热泵原理,既可制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建筑水环境:指建筑周围的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

燃烧型气溶胶:主要是燃料燃烧后的烟气,汽车尾气,香烟烟雾等。

矿物型气溶胶:是无机矿物质粉碎过程中产生的。

生物型气溶胶:主要指的是植物性气溶胶和动物性气溶胶。

植物性气溶胶包括植物纤维、花粉及孢子。

动物性气溶胶包括动物皮屑及微生物。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粒径小雨或等于10um的颗粒物,能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又称飘尘。

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指任何能自挥发的液体或固体。

主要来自装饰材料、家用化学品和吸烟。

我国有甲醛、苯、甲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乙酸丁酯、十一烷九种应识别组。

室内空气品质:(IAQ)空气中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而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大于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室内环境品质:(IEQ)室内空气品质、舒适感、噪声、照明、社会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工作区背景灯因素对室内人员生理和心理上单独的和综合的作用。

空气年龄:是指空气进入房间到房间内的某点所经历的时间,它定量描述了送风空气替换房间原有空气的快慢。

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内气温由原来的tw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并扣除了物体本身与环境的有效辐射的当量温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概论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概论

•一.专业由来1998年按国家教委专业目录修订要求。

本科专业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与“城市燃气工程”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适当增加部分室内给排水和电气工程的内容。

扩大了原有专业范围,逐渐形成具有专业范围更宽、就业面更广的新本科专业。

建筑环境:建筑物内的各种人工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等建筑设备:建筑物内各种公共设施: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备建筑给排水设备(给水、排水、热水供应、消防等)建筑电气设备(照明、家用电器、通讯等)燃气供应设备等•通过本专业人员对建筑物室内采暖、通风、空调、给排水、电气、燃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创造一种适合人们生活或生产需要的人工环境。

专业创始于1952年,首批开办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北工学院,1955年,哈工大首届研究生毕业后分赴各地,又在天津大学、太原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湖南大学成立了暖通专业,与前四校一起,通常称之为“老八校”。

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

1977年58多所,2007年148所,现在200多所。

三.本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建筑业和工业生产服务,与能源和环境密切相关。

承担了建筑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专业设计领域:社会发展领域:城市建筑建造制造业领域:建筑设备生产四.我校建环专业发展历史198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6年成立环境工程系2002年成立内蒙古科技大学及能源与环境学院2007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施能力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与暖通空调、通风除尘、采暖供热、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够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和教学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建筑环境学》课件

《建筑环境学》课件
来建筑环境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
提高公众对建筑环境学的认识与参与
要点一
重要性
要点二
措施
建筑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公众对建筑 环境学的认识与参与,有助于推动建筑环境设计的科学化 和民主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建筑环境学 的认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建筑环境设计和评价,发挥 社会监督作用,推动建筑环境设计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详细描述
公共建筑如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布局、 采光、通风等因素,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公共建筑的建筑环境学应用 还需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居住建筑的建筑环境学应用
总结词
居住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环境学应用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展
现代建筑环境学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 、智能化、绿色化,未来将更加注重 生态、健康、智能等方面的研究与应 用。
02
建筑环境学的核心概念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建筑环境与人类健康
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建筑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空气质量、 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这些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 状态都有显著影响。
06
案例研究与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国内外优秀建筑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国内优秀案例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上海中心大厦、 苏州博物馆等。这些案例在建筑环境设计方 面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建筑与 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探索如何通过设计、规划和管理来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学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建筑设计与环境影响:研究建筑设计对人体舒适度、室内空气质量、自然光照、采光和通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建筑物能源效率:研究如何通过建筑材料选择、外墙构造、建筑设备等方面的优化,使建筑物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如何在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考虑可持续性,包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实现长期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4. 城市规划与建筑环境: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提供良好的建筑环境,满足人们的需求,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5. 建筑智能化技术:研究如何应用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来优化建筑环境,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环境学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应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知识,创造健康、舒适、可持续的建筑环境,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房建基础知识

房建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1. 红线:市规划部门批给的基建用地,用红色划出的边界线。

2. 圈梁:沿外墙和部分内横墙布置的钢筋混凝土封闭卧梁。

3. 过梁:门、窗、洞、口上的梁。

4. 建筑: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5. 环境:围绕人类的外部世界。

6. 散水:外墙四周用以迅速排出雨水,保护基础的排水坡。

7. 勒脚:外墙的墙脚。

8. 比例:建筑构件各组成部分大小关系的对比(建筑立面上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尺寸对比关系)。

9. 对比:即变化。

10. 韵律:用某一种形态、符号、色调或构件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11. 功能:建筑的目的与要求。

12. 模数:建筑物构件之间协调增值(或减值)单位。

13. 轴线:指导施工放线,确定建筑构件临界位置的一种特殊符号。

14. 容积率:∑建筑面积/用地面积×100%(<1、>1或=1)。

15. 建筑密度:∑占地面积/用地面积×100%(<1 )。

16.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用地面积(<1)。

17. 标志尺寸:⑴.轴线之间(相邻)的尺寸⑵.轴线到梁中心线之间的尺寸⑶.梁(相邻)之间的尺寸,一般为N·3M。

18. 设计尺寸:预制构件设计时用的尺寸。

19. 基础埋深:基础的埋置深度称为埋深,是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深度。

20. 刚性角:基础的压力分布角。

tgα=b/h;αmax=tg-1(b/h)=2/3;α---压力分布角。

21. 刚性垫层:用低标号混凝土做的垫层。

22. 非刚性垫层:用松散材料做的垫层,如砂垫层。

23. 刚性基础:用刚性材料做的基础。

24.柔性基础:用柔性材料做的基础。

25. 变形缝: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地变化,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

26. 伸缩缝(温度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

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

(一般为20-30mm)。

27. 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

建筑初步:建筑环境

建筑初步:建筑环境

建筑初步: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是指建筑物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建筑物
所在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周边环境、
交通状况等因素。

1. 地理位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是指建筑所在的具体地点,包括国家、城市、街道等。

地理位置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
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

2.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指建筑物所处的气候特征,包括
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等。

不同气候条件下,建筑物
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会有所不同,以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3. 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是指建筑物所在地的土地
用途,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土地利用状况会
对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产生影响,例如商业区需要考虑商
业活动的需求和交通流量等因素。

4. 周边环境:周边环境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条件,包括
周边建筑物、景观、道路等。

周边环境的特点会对建筑物
的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产生影响,例如周边建筑物的高度
和风格会影响建筑物的视觉效果。

5. 交通状况:交通状况是指建筑物周围的交通情况,包括
道路状况、公共交通设施等。

交通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到建
筑物的可达性和使用便利性,例如交通便利的地点更适合
建设商业建筑。

总之,建筑环境是建筑物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产生重要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进行初步规划和设计。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学
建筑、结构、设备三个主要专业在房
屋设计中的作用
1. 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并 实现对建筑的艺术描绘,具有亲和性——功能性、 美观性(建筑专业)
2. 满足建筑承载、免遭因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 自然灾害或认为的侵害——安全性(结构专业)
3. 实现建筑功能所需的室内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要 求——舒适性、工艺性(本专业)
墙厚340-450mm,屋面厚度460mm,利用土坯热 惯性。室外日夜温差24℃,室内不到 6℃。
屋顶表面温度
室外空气温度
室内空气温度
1- 18
1.3.2 不同地区的建筑热环境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
干栏建筑一般处于亚热带, 多雨潮湿,加之树林茂密, 豺狼虎豹野猪经常出没其间
一般为三层。楼板以下为 “地层”,顶棚以上为楼 层,中间层为居住层。就 其功能而言,地层一般为 牲畜圈及杂物间,也有将 厨房及碓房设置在此间的。 楼层主要是贮藏层。
建筑的功能
生物实验室、制药厂、集成电路车间等 纺织厂、航天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等
二者兼而有之
各种有人员的生产场所
手术室、体育赛场、舞台等
1- 7
1.2 建筑环境学的作用与地位
1.2.2 建筑环境学在建筑领域中的作用与地位
绘画·雕刻 造型·艺术
历史 园林 城市规划
房屋建筑设
计过程所需的 学科构成
室内布置
外观
用干雪沏成,厚度500mm的墙体可以 提供较好的保温性能。当室外平均温度 -30℃时可维持室内-5℃以上。 1- 15
1.3 建筑环境发展过程与病态建筑综合症
1.3.1 人类早期的居住方式
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的雪屋
将兽皮衬在雪屋内表面,通过鲸油灯采暖,可使室内温 度达到15℃

暖通方向建筑环境学名词解释

暖通方向建筑环境学名词解释
50.换气次数法求空气渗透量:La=nV,式中n—换气次数,次/h;V—房间容积,m3。
51.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两部分。
52.热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向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13.气象台一般以距平坦地面10m高处所测得的风向和风速作为当地的观察数据。
14.为了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风向和风速,通常用当地的风玫瑰图来表示。
15.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地吹响温度较高的山坡,夜间风又从降低了温度的山坡吹向谷地。
16.海陆风:日间陆地表面的热空气上升,海面的冷空气流向陆地,夜间陆地表面附近的冷空气流向海面。
47.遮阳系数Cn:设置了遮阳设施后的透光外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未设置遮阳设施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之比。
48.遮挡系数Cs:是太阳辐射通过某种玻璃或透光材料的实际太阳得热量与通过厚度为3㎜厚标准玻璃的太阳得热量SSG的比值。
49.如果围护结构内任一断面上的水蒸气分压力大于该断面温度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在此断面就会有水蒸气凝结,如果该断面温度低于零度,还将出现冻结现象。所有这些现象将导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增大,加大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并加速围护结构的损坏。为此,对于维护结构的湿状态也应有所要求。必要时,在围护结构内应设置蒸汽隔层或其他结构措施,以避免围护结构内部出现水蒸气凝结或冻结现象。(小题,了解)
76.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指标: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
77.PMV-PPD指标的推荐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
78.人体由中性环境突变到冷或热的环境时,热感觉的变化有一个滞后。而从冷或热环境突变到中性环境时,人体的热感觉响应较快,而且热感觉出现“超越”的情况,即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存在分离现象

建筑环境学名词解释

建筑环境学名词解释

3.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得热HGwall定义:设除所考察的维护结构内表面以外,其他个室内表面的温度均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室内没有任何其他短波辐射热源发射的热量落在所考察的维护结构内表面上,即Qshw=0时,通过改为户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就被定义为通过非透光维护结构的得热HGwall,其数值就等于该维护结构内表面与空气的对流换热热量与改为护结构内表面对其他内表面的长波辐射换热量之和。

4.冷负荷定义: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定值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5.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定值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6.冷负荷系数法:是房间反应系数法的一种形式。

房间反应系数是一个百分数,他代表某时刻房间的某种的热量在其作用后时刻逐渐变成房间负荷的百分率。

反应系数法是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扰量曲线离散为按时间序列分布的单元扰量,在求解系统对单位单元扰量的响应,即所谓的反应系数。

7.服装热阻:服装热阻Icl指的是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常用单位为m2*k/w和clo,两者的关系是:1clo=0.155m2`*k/w 1clo的定义是在21°C空气湿度,空气流速不超过0.05m/s,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静坐者感到舒适所需要的服装的热阻。

8.服装湿透性: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原因:1)衣物潮湿导致导热系数增加。

2)服装层在原有显热传热基础上又增加部分潜热换热,可以看做是服装原有的热阻下降。

9.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TL而得出的。

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

10.有效温度ET:指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

它的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它的缺陷是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建筑现象学名词解释

建筑现象学名词解释

建筑现象学名词解释
建筑现象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探讨的是建筑的特定现象和状态,比如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还有建筑文化、社会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现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并对它们进行了解释。

首先是建筑实体,即建筑物的物理特征,比如其形状、尺寸、结构、质地等,这是构成建筑物的最基本要素。

其次是建筑功能,即建筑具有的功能,也就是它们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办公、生产等需求,并能够满足社会文化需求。

还有建筑价值,它指的是建筑物的价值观,根据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和评价,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三种。

此外,还有建筑文化。

它不仅指建筑物和建筑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文化意义,而且指建筑物使用和管理所传播的文化和社会规范。

另外还有建筑精神,它指的是建筑物所反映的更深层的、更高层的文化意识,反映其主体内心的内涵,以及其对空间、色彩和纹理等方面的表达和理解。

最后,还有建筑环境,它指的是建筑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为景观形成的环境,它们均对建筑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建筑现象学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实体和功能、价值和文化、精神和环境等多方面,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学科。

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建筑现象学几个重要概念,并对
它们进行了解释,从而为建筑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复习题参考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复习题参考

(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复习题参考名词解释部分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除去水汽和颗粒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其主要成分为氮、氧和氩。

3反硝化: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仍原为氮气的过程。

3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4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5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6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且因此而危害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7折点加氯:折点加氯法是壹种化学除氮的方法,在含氨氮的水中加氯时,8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且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9电渗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使溶质和水分离的物化过程。

10总固体(TS):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

(在壹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11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12生化反应速度:生化反应中单位时间里底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

13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建筑环境学名词解释5

建筑环境学名词解释5
84.空气净化的方法:⑴过滤器过滤;⑵吸附净化法;⑶紫外灯杀菌;⑷臭氧净化方法;⑸光催化净化法;⑹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法;⑺植物净化。
85.过滤器原理:⑴扩散;⑵中途拦截;⑶惯性碰撞;⑷筛子效果;⑸静电捕获。
86.dl=0.3μm,扩散不明显,其它方法还没发挥效果,所以被吸收的效果低。
87.单级过滤器效率:η=(n1-n2)/n1=(1-p)×100%,式中n1、n2分别为过滤器前后的粒子浓度,p=n2/n1称为穿透率。
88.多级过滤器效率:(公式P158)
89.过滤器的阻力随着迎面风速u0或者滤速u的增大而增大,过滤效率随着滤速增大而降低。
90.初阻力:在额定风量下,新过滤器的阻力,一般高效过滤器的初阻力不大于200Pa,而随着过滤面灰尘的增加,阻力也随之增加。
91.过滤器的容尘量:过滤器的阻力达到终阻力(一般为初阻力的两倍)时,其所容纳的尘粒总质量。
82.病态建筑综合症(SBS):是指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只是和某一特定建筑相关的一类症状的总称。其通常症状包括眼睛、鼻子或者咽喉刺激、头痛、疲劳、精力不足、烦躁、皮肤干燥、鼻充血、呼吸困难、鼻子出血和恶心等,这种病症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一旦离开污染的建筑物,病症会明显的减弱或消失。
83.房间新风量公式:Q=m/C2-Cs,式中Q—房间新风量,m—污染物散发量,C2—CO2污染物的控制值,Cs—送风中的CO2浓度。
96.热压:gh(ρw-ρn)。
97.如果只有一个窗孔也仍然会形成自然通风,这时窗孔的上部排风,下部进风。
98.余压: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99.中和面:余压等于零的平面。
100.风压: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的统称。Pf=K?vw2/2?ρw,K—空气动力系数;vw—室外空气速度,m/s;ρw—室外空气密度,kg/m3。K值为正,说明该点的风压为正值;K值为负,说明该点的风压为负值。

建筑环境学名词解释

建筑环境学名词解释

3.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得热HGwall定义:设除所考察的维护结构内表面以外,其他个室内表面的温度均与室内空气温度一致,室内没有任何其他短波辐射热源发射的热量落在所考察的维护结构内表面上,即Qshw=0时,通过改为户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就被定义为通过非透光维护结构的得热HGwall,其数值就等于该维护结构内表面与空气的对流换热热量与改为护结构内表面对其他内表面的长波辐射换热量之和。

4.冷负荷定义: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定值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5.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定值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6.冷负荷系数法:是房间反应系数法的一种形式。

房间反应系数是一个百分数,他代表某时刻房间的某种的热量在其作用后时刻逐渐变成房间负荷的百分率。

反应系数法是将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扰量曲线离散为按时间序列分布的单元扰量,在求解系统对单位单元扰量的响应,即所谓的反应系数。

7.服装热阻:服装热阻Icl指的是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常用单位为m2*k/w和clo,两者的关系是:1clo=0.155m2`*k/w 1clo的定义是在21°C空气湿度,空气流速不超过0.05m/s,相对湿度不超过50%的环境中静坐者感到舒适所需要的服装的热阻。

8.服装湿透性: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原因:1)衣物潮湿导致导热系数增加。

2)服装层在原有显热传热基础上又增加部分潜热换热,可以看做是服装原有的热阻下降。

9.预测平均评价(简写为PMV)是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TL而得出的。

预测不满意百分比(简写为PPD)表示人群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比。

10.有效温度ET:指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

它的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它的缺陷是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建筑环境名词解释

建筑环境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其中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氮的各种氧化物,还包括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温室效应的后果包括:(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2、病态建筑综合症许多人抱怨在室内环境中生活感觉不适,主要表现在:眼睛不适、鼻腔和咽喉不适、流鼻水或鼻塞、胸闷、空气有刺激性、头痛、精神无法集中和过敏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现象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症”。

更有甚者,由于室内环境污染而导致中毒,直至出现癌症这种严重的疾病。

相对于没有空调的建筑物来说,这些症状似乎在设有空调的建筑中发生的几率更大,当受影响的对象离开相关建筑时,这些症状有所减轻或消失。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赤纬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根据赤纬的变化,确定夏至、秋分、春分以及冬至。

2、太阳时角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简称时角。

一般说来: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3、太阳常数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I0=1353 W/㎡。

4、大气环流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由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大气环流。

5、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再将各点连接起来。

建筑环境概论教学课件PPT

建筑环境概论教学课件PPT
h
16
2.2 建筑内环境
2.2.2 建筑光环境 保证人类日常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依靠自然光或灯光将室内 的景象映现在人的眼中。 舒适的室内光环境使人感到舒适和谐,可减少人的视觉疲劳, 提高劳动效率和学习效率,还对人的视力健康和心理有直接内环境
2.2.3 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建筑内外噪声和振动问题与室内音质问题。 良好的声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 工艺过程要求(录音棚、演播室、 高保真音乐厅)。
h
7
2.1 环境概述
2.1.4 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
第一类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 界固有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对人类环境的破坏,如地震、
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对于这类环境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可逐步控制并减小其危害。
第二类环境问题:也称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 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这类环境问题是
明显放大。 h
6
2.1 环境概述
2.1.4 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
广义方面,环境问题是由自
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 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
类生存的发展中一切客观存在 的问题。
狭义方面,环境问题是指由 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
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
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 切问题。
h
14
2.2 建筑内环境
2.2.1 建筑热环境 2、室内空气湿度
湿度:对热平衡、热感和温度有重要作用。相对湿度大于 80%为高气湿;相对湿度小于30%为低气湿;舒适气湿为 40%-70%。 湿度H=湿空气中水气的质量/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 相对湿度用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其中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氮的各种氧化物,还包括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温室效应的后果包括:(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2、病态建筑综合症许多人抱怨在室内环境中生活感觉不适,主要表现在:眼睛不适、鼻腔和咽喉不适、流鼻水或鼻塞、胸闷、空气有刺激性、头痛、精神无法集中和过敏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现象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症”。

更有甚者,由于室内环境污染而导致中毒,直至出现癌症这种严重的疾病。

相对于没有空调的建筑物来说,这些症状似乎在设有空调的建筑中发生的几率更大,当受影响的对象离开相关建筑时,这些症状有所减轻或消失。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赤纬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根据赤纬的变化,确定夏至、秋分、春分以及冬至。

2、太阳时角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简称时角。

一般说来: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3、太阳常数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

I0=1353 W/㎡。

4、大气环流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由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大气环流。

5、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再将各点连接起来。

分为年风向频率图和月风向频率图。

它的优点是特别直观。

6、气温的日较差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的日变化。

日较差取决于地表温度的变化。

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7、热岛现象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 。

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1、得热量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

得热量包括:显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和潜热,它有正负之分,主要来源是:室内外温差传热、太阳辐射进入热量、室内照明、人员、设备散热等。

2、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除去的热量。

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3、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

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4、空气渗透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从而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非人为组织(无组织)的通风。

原因是由于建筑存在各种门、窗和其他类型的开口,室外空气有可能进入房间,从而给房间空气直接带入热量和湿量,并即刻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湿度。

计算负荷时仅考虑渗入空气。

目前常用方法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基础上的估算方法,即: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第四章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1、人体热平衡方程式M-W -C -R -E -S = 0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W/㎡;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W/㎡;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W/㎡;E——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W/㎡;S——人体蓄热率,W/㎡(式中各项均以人体单位表面积的产热和散热表示)2、平均辐射温度一个假设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3、基础代谢率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C之间测定的代谢率。

4、热感觉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

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1)冷热刺激的存在;(2)刺激的延续时间;(3)原有的热状态;(4)皮肤温度;(5)核心温度;(6)环境温度。

5、热舒适(TCV)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

有两种观点:(1)“不冷不热”的中性热感觉;(2)使人高兴,愉快,满意的感觉。

6、预测平均评价PMV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

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

即人体热负荷正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热;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冷。

ISO7730对PMV的推荐值在-0.5~0.5。

7、有效温度ET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

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它的缺陷在于: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8、新有效温度ET ﹡同样着装和活动的人,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于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环境中冷热感相等,则后者所处环境中的空气干球温度就是前者的ET ﹡。

数值上等于:对0.6clo服装、静坐在流速为0.15m/s空气中的人,进行热舒适实验,并采用相对湿度为50%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境中的等效温度而得出的。

改变了有效温度过高的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把皮肤湿润度的概念引进来。

该指标适用于着装轻薄、活动量小、风速低的环境。

9、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中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时,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这个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SET ﹡。

该指标是目前最通用的指标。

该指标在有效温度ET ﹡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

以人体生理反应模型为基础,由人体传热的物理过程分析得出,不同于以往的仅从主观评价由经验推导得出的有效温度指标,故被成为是合理的导出指标。

第五章室内空气品质1、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

含义是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2、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

含义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3、VOC(美国环境署)除了CO、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包括苯类、TDI、醚酯类、甲基乙酸和甲基硅酸等等。

4、暴露水平评价暴露水平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包括(1)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2)临床症状和体症;(3)效应生物标志;(4)相关疾病发生率。

5、可感阈值: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

6、可识别阈值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浓度。

它比可感阈值高2~5倍。

7、感知负荷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单位olf。

被一个标准人引起的感知污染负荷成为1olf。

8、感知空气品质表示在一定的通风量情况下,人对室内污染源的感觉。

单位为pol。

1pol表示在一个空间内,1olf分感观负荷的源,在通风量1L/s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第六章通风及气流组织1、自然通风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排出室内通风换气方式。

2、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可分为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送风三种形式。

3、混合通风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区外以射流的形式送入房间,射入的过程中卷吸一定数量的室内空气,让回流区在人的工作区附近,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区的风速合适、温度比较均匀。

缺点是空气容易污染。

4、置换通风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

优点是工作区的空气品质较高,且节约能源。

5、个性送风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舒适性要求调节送风参数,实现有限区域内的个性化控制。

优点:可以保证人吸入的空气质量而又不必将周围所有空气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通风效率,可以大大减少通风量和能量消耗6、换气效率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7、余热排除效率也称投入能量利用系数,指排放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除以工作区平均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的值。

它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

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一般大于1。

8、空气扩散性能指标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

ADPI值越大,说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大。

在一般情况下,应使ADPI≥80%。

第七章建筑声环境1、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为W。

2、声强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单位W/m2。

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声强为10-12W/m2,上限声强为1W/m2。

人耳的容许声强范围为1万亿倍。

3、分贝分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声压级LP=20lg(P/P0)。

4、A声级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5、等效连续A声级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

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6、统计声级累计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

累计分布声级Lx,是表示测量时间的X%噪声所超过的声级。

通常,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多用L10,L50,L90 。

7、混响时间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8、混响半径在直达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也称临界半径。

9、降噪系数工程上常把250、500、1000、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降噪系数。

10、消声器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