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押题专题检测试题3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下学期新高考押题卷(三)语文试题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下学期新高考押题卷(三)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学著作,在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现代词学思想及词学流派的生成和发展上。
从现代派词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王国维是启蒙者,胡适是奠基者,胡云翼、郑振铎等人是开拓者。
现代派词学烙有《人间词话》粉深刻的影响印记。
一《人间词话》崇尚的审美理想境界与传统词学完全相反。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而境界的核心则是“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在外部表现之“真”方面,王国维与传统词学是对立的。
《人间词话》称外部表现之真为“不隔”,“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与之相反的则是“隔”,所谓“隔”就是表达不真切、不直观。
王国维特别反感“隔”,他批评姜夔词“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又批评史达祖、吴文英词“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
现代派词学家深受王国维《人间词话》审美观的影响。
胡适所持的审美标准与王国维高度相似。
胡适强调的审美标准是“不失真”,真切显豁的表达。
郑振铎论词也十分重视“真”,在他看来,作品中有“真情”并不难,难就难在能够将“吐出的情绪而写之于纸上”。
王国维与现代派词学家在审美标准的原则方面是高度一致的。
他们强调审美的直观性、明晰性;颠覆了从南宋以来直至常州词派乃至近代一直占据词学思想核心位置的含蓄蕴藉、要眇委婉的传统理念,并由此构筑了全新的词史观。
二唐宋词史观是词学的重要问题,对词体审美的认识决定了对词史典范风格流派的认识和取舍。
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时期是词史的高峰,南宋之后衰敝不振。
王国维称五代北宋是“极盛时代”,“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王国维评吴文英、张炎这两位在当时备受推崇的南宋词人云:“梦窗砌字,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
【三轮冲刺】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卷一、知识与运用: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悲.伤(bēi) 瞬.息(shùn) 延绵.(mián)B. 涉.足(shè) 怀恋.(liàn) 伫.立(chù)C. 萋萋.(qī) 清晨.(chén) 忧郁.(yù)D. 叹.息(tàn) 选.择(xuǎn) 欺骗.(pi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瀑布宁静遗撼花苞B. 沉浸条幅繁密辉惶C. 盛开最嫩藤萝遮住D. 酒酿沉淀稀落峰围蝶阵3.下列所给词语的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益.处精益.求精B. 席.卷一席.倾诉C. 分.配分.秒必争D. 品行.言行.一致4.下列句中只有一组反义词是A.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B. 柱距采用我国柱廊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
C.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5.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丑小鸭可歌可泣格物致知勤劳智慧B. 燕子来毛骨悚然伤痕累累人迹罕至C. 好极了流落在外极端虚弱完全忘记D. 说出来敬畏生命万里雪飘恪尽职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 敌人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
D.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7.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押题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围。
手机、电脑、电视等设备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中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甚至有的是有害的。
那么,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我们的信息素养呢?(1)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4分)(2)文章中提到“有益的信息、无益的信息、有害的信息”,请分别举例说明这三种信息的特点。
(6分)(3)文章认为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8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请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2分,共4分)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请简要分析孔子关于学习的几个观点。
(6分)(3)结合孔子的话,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
(8分)三、作文(65分)题目:传承与创新要求:1. 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谈谈你对“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2. 文章立意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 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信息爆炸时代,如何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2)有益的信息:如学习资料、科技资讯等,具有正面意义,有助于个人成长;无益的信息:如垃圾邮件、低俗内容等,对个人无益甚至有害;有害的信息:如虚假广告、网络谣言等,可能误导他人,造成不良后果。
(3)提高信息素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的时代,避免被不良信息所困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信息素养是指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够有效筛选、评估、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提高信息素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绝密高考语文押题试卷三
高考押题试卷三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高考押题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氤氲(yīn yūn)沉默寡言B. 谈笑风生(shēng)轰轰烈烈C. 美轮美奂(huàn)眼花缭乱D.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倾国倾城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资源,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一区域实行封闭管理。
B.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C.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是因为他平时认真学习,努力刻苦。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国家,因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生动地描绘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 他喜欢听音乐、看电影、旅游,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熬夜。
D.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奋斗!”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像无数颗钻石撒满了夜空。
B. 这座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让人迷失在其中。
C. 他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D. 他的话如同利剑一般,刺痛了我的心。
5.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感到惋惜。
B. 她的歌声如莺歌燕舞,让人陶醉。
C. 这件事处理得滴水不漏,令人钦佩。
D. 他的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深入人心。
二、阅读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古代诗词中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我国古代诗词中就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从山水风光到田园风光,从四季变化到自然现象,诗人用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2020高考语文押题卷(三)含答案
赢在微点★倾情奉献语文押题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整体上看,网络剧市场的发展不太均衡。
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上。
早期的网络剧为了体现出区别于电视剧的差异化优势,逐渐形成了以搞笑喜剧、青春偶像、悬疑探案、奇幻灵异等“网生”特色鲜明的题材类型为主的生产格局。
这种类型化的创作导向一方面推动了网络剧制作向垂直化、分众化、圈层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创作者的选材视野,使他们深陷几个热门类型创作之中无法自拔。
观察新近上线的网络剧作品,撞车现象比比皆是。
然而,与高涨的产能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低迷的消费。
这批新近上线的作品“悬而不疑”“创而不新”,集体遭受了市场冷遇。
可见,如何走出题材窄巷,是网络剧产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除了创作“同质化”,制作“轻质化”也是网络剧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早期的网络剧成本较小,往往使用原创剧本和新人演员。
这些新鲜血液为网络剧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然而,现在业界普遍将超级IP和流量明星的“加持”视为网络剧的成功诀窍。
制作经费主要被拿来支付IP版权费用和明星片酬,创作拍摄成本被严重压缩,导致一批投资体量巨大、社会关注较高,却艺术质量欠奉的网络剧面世。
这些作品往往令观众满怀期待而来,失望弃剧而去。
可见,无论制作方式和播出平台如何变化,“内容为王”仍是影视行业的基本创作规律。
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市场的自发调整,网络剧市场迎来新的拐点,曾经红极一时的仙侠剧、玄幻剧、罪案剧风头锐减,一些向现实题材、传统文化等经典范式回归的作品开始引起受众的注意。
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网络剧在现实主义创作上的“先天不足”亦凸显了出来。
不少作品空有现实题材的外壳,却缺乏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
创作者不仅没有对社会有所洞察、对现实问题有所回应、对人性有所开掘,反而在迎合“现实”的同时又想要追求“网感”,导致大量“空心剧”“悬浮剧”的出现,这种自我矛盾的创作心态亟待匡正。
2021年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三)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押题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
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
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
“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
“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
“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
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
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
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
《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
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
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
从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
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
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
如汉代规定只有“甲第”——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
唐代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
”当时街上没有“街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
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押题卷(3)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押题卷(3)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
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
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
然而,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因为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
实际上,更常见的并不是他凭想象去描绘一个事件,而是对它进行改编。
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
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
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
在哥廷根曾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其间有一批据说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接受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实验。
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
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
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
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
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13篇高达50%以上。
而且,有24篇纯粹是杜撰了10%的细节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押题卷(三)高考语文
机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押题卷(二)语文本试卷共9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种人类文明资源的共同滋养。
其中,“通而不统”的敦煌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敦煌在千年左右的古丝绸之路文明史上成为多种文明形态接触、交流的大都会,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敦煌文化特殊的表达形态。
敦煌文化更多的是在与其他文明形态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
相比较而言,先秦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类型较为封闭,而敦煌文化是在开放的前沿和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以及波斯文化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不仅具有地域性,而且具有世界性,是一种更具国际比较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敦煌文化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有学者把敦煌文化排除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外,这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文明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
敦煌文化特殊的形成方式使其具有“通而不统”的特点。
敦煌文化既有古今中外思想精华的汇通融合,又有多种文化形态的丰富性并盛,既保持了各种文化类型自身的独立性,又兼容了不同文化类型各自的合理性。
高考语文押题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纷至沓来(tà)恍若隔世(huǎng)B. 莫衷一是(zhōng)负荆请罪(jīng)C. 倾盆大雨(pén)欣欣向荣(xīn)D. 恰如其分(fèn)饱经风霜(shuā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资源相对较少。
B. 这场演出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还得到了广大媒体的高度评价。
C.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D. 他的成绩虽然很好,但总是谦虚地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3.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技确实很高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B. 她对音乐有着独特的理解,总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旋律。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D. 这场比赛的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原来我们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4. 下列各句中,运用比喻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B. 他的眼神犹如一把利剑,直指人心。
C. 那片云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D.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5. 下列各句中,运用拟人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B. 雨滴落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C. 小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D. 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6.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勇敢让人敬佩,真是个“铁汉”。
B. 她的聪明才智令人惊叹,堪称“才女”。
C. 这位领导工作认真负责,堪称“楷模”。
D. 他的话语言简意赅,让人受益匪浅。
7. 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对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B. 他的勇敢让人敬佩,真是个“铁汉”。
C. 花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D. 那片云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8. 下列各句中,表达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的环境非常优美,让人心旷神怡。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山东卷】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山东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的美学命题。
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以扬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
如果我们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文本策略,并从这一角度反思中国山水绘画传统与继承的关系,可以看出唐宋绘画的文本策略是以“无我之境”为主导,元明清绘画的支本策略是以“有我之境”为命脉。
王国维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诗句来解释何为“无我之境”。
这两句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现实主义图画。
所以,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无我之境’的作品多是客观的、全景的、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人物活动和社会事件,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唐宋山水绘画创作的文本策略最大特征是“无我之境”,具体的艺术手法就是“图真”,即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
山水创作多为“以物观物”,力求作品达到主客相融、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
所谓“无我”,并不是没有个人情感而是这种思想情感没有直接外露,主要是通过客观的描绘对象以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家隐藏于山水迹象的背后。
为达“无我之境”,唐宋美学家提出了诸如“外师造化”等命题,山水绘画审美情趣多侧重于客观对象真实生动地再现,艺术家重“自然”,重“造化”,通过真景和笔墨的结合来创造意境。
高考押题试卷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数百万年,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拯救地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等。
同时,全社会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地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乙】然而,环保事业任重道远。
在全球范围内,仍有大量国家面临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环保事业。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各国应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环保知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3. 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4.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
5. 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25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离骚》节选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三、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共15分)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山西省高三下学期省际名校联考三(押题卷)语文
秘密★启用前试题类型:B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诸子处于政局大动荡、社会大冲突的时代.他们对于如何维持人间的和谐十分关切,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智慧之谈。
提到人类的和睦,人们总是会首先想到扎门“和为贵”的名言,无论是个体间的矛盾、族群间的冲突,还是国际间的纠纷,当和解的曙光出现时.总是以“和为责”作为解决纷争的最高原则。
孔门的这句名言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讲的:“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责。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在这里,“和为责”是“礼”的运用,用现在的话讲,主要是以社会规范为制约,无论大小事体都要做得合适恰当(“小大由之”)。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和同的问题,本来就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公共论题,“和“作为认识论的一个概念,最早是由西周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济”),战国时的晏婴用“和”指不同事物相成相济的词义,引申而指“可”与“否”的相互统一,明确提出言论开放的主张。
不过,孔子认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他与晏婴在这个问题上持着不同的看法,将“和”的相成相济的概念纳入到自己的礼制体系中来,认为君子求和,是在一定的原则“礼”之下,而小人的“知和而和”,是为和而和,“不以礼节之”,是君子所不取的(“有所不行”)。
孔子主“仁”而言“和”,但都是在周代礼制的大前提下。
而墨子是周代礼制文化的反对者,他对宗法制度在政治上的弊端有敏锐的观察,指出“亲亲”的政治体制是造成“骨肉之亲,无故而富责"的根源;他反对世袭制,主张“官无常责,民无常贱”。
年新课标高三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三)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试题预览
~18年度押题卷语文03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会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A.西周以前的毛笔实物都已经消失,原因是毛笔易折断易受损,保存起来困难。
B.我国出土的最早的毛笔实物,用兔毛和精竹制作而成,此笔被命名为“楚笔”。
C.秦笔较楚笔有很大改进,笔杆为中空的竹杆,笔头纳入笔腔内,为后世毛笔雏形。
D.毛笔最初不仅样式多样,名称也不一,直到秦一统天下,才有了“笔”的名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早期毛笔式样多种,名称也不一。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载,吴国称之为“不律”,楚国称之为“聿”,燕国叫“弗”,秦国叫“笔”。后来秦一统天下,“笔”的名字便被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汉魏以来书法艺术的发展,对毛笔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朝时,安徽宣州制出的“宣笔”笔料优良,制作精致,受到众多文人学士的称赞和推崇。宋元之际,天下大乱,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宣州笔工为避战乱,四处流亡,另谋生计。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宣笔遂被湖笔所取代。自元代始,山西、湖南、浙江等多地出产名笔,但只有浙江湖州的湖笔能甲天下。
C.“我的阿勒泰,有大雪五亩”非常富有诗意的标题,点明了作者的所在地及所处的环境,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无奈。
D.雪本是浪漫而温柔的,但一旦雪大成灾,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困难,文章中透露出对牧民的担忧。
【三模】高考语文押题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开放机制和大众写作浪潮形成了“召唤结构”——读者即作者,各行从业者、爱好者贡献自身知识和经验,专业实力和工作背景使其具备了把握相关题材的天然优势,相对容易满足读者的知识“干货”诉求与“业内”情感共鸣,但在可读性和艺术性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茅矛把伞盖低下来,遮住突然发热发烫的脸。
颜笑问:“大娘瘫在床上,你也不容易啊。”
“白天,请邻居帮忙照看。我和儿子要赚钱、存钱,然后把她送到省城长沙或者北京去治病。她跟着我苦了一辈子,我要好好地照拂她。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如果像鸳鸯一样,至死都在一起,那也是一种福分。”
他们来到了“天长地久”小石坪,径直走到A架前。
颜笑和茅矛,是午前乘大木船进入鸳鸯谷的。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广州。他们都不到三十岁,曾共读于北京的一所大学,只是专业不同:男工女文;尔后分别供职于北京的一家化工厂和一家报社。持久的恋爱,终于结果,四年前他们旅行结婚专门来到鸳鸯谷,看鸳鸯戏水,购鸳鸯锁并让工匠分别刻上彼此的名字,再两锁相挽套牢在铁索链上,位置是A架的第三条链!然后,彼此各珍藏一把锁的钥匙。
一批网络作家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与生活,以亲历者的“第一视角”书写一线真实面貌,用纯熟精准的行业叙事能力提升了类型文学的“技术含量”。网文品类逐渐细分化,辐射扇面扩至医疗、刑侦、社区工作等相对“小众”题材,传递出饱满的时代信息。
部分作家无法对一些特殊行业进行深入认识,写作使用的多半是公共材料,再经有限想象完成,或干脆闭门书斋、放弃了解“新生活”,将一大块写作领地拱手让人,因此“行业作者”适时填补了这个空白。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三高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押题信息卷语文(三)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文化中蕴合着大量的生态美学思想,发掘这些生态美学思想的丰富意蕴,对当代生态文明社会构建和生态家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极具先见之明,其中“天人合一”是其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儒家的生态自然观念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追求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儒家先贤中特别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荀子,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但是人如果能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就能在不损害自然的情况下为人类自己谋福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
到汉代时,董仲舒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他指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
宋代张载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正蒙·乾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发展完善了“天人合一”思想,他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仁”的学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历代儒家先贤都对其有继承和发展。
董仲舒曾说:“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江苏省最新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三)word版有答案-(高三)
高考语文押题卷(三)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附加题)两部分。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瓦尔登湖》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
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华美的文辞和________的意境,也不是因为它构设了________的故事。
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谲异常的思路,那种________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
A.深刻危言耸听矜持B.深邃危言耸听矜持C.深刻耸人听闻执拗D.深邃耸人听闻执拗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深邃:深;深奥。
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
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芈月传》开播一周多时间仍能维持超高收视率,并创下多项收视纪录,足以说明剧目本身品质不俗。
B.近年来,多位艺人涉毒被捕,其中凡是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公众谅解的,无不是不热衷公益的艺人。
C.互联网兴起后,各种怪诞、恶搞、粗口、泼皮、另类、粗鄙的语言被贴上来自生活的标签广为流传。
D.新政策出台以后,想要“二孩”的家庭不仅有了政策保障,独生子女家庭和广大流动人口也将享有服务红利。
A[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多重否定失当,应删除“无不是不”中的第二个“不”。
C项,搭配不当,“粗口”和“泼皮”不能修饰“语言”。
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提到“想要”之前。
]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20332110】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语文高考押题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每小题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在古老的长城脚下,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农夫。
他世代以耕种为生,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张三不仅勤劳,而且聪明,他总是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1)请概括张三的主要性格特点。
(3分)(2)文章通过描写张三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什么主题?(2分)(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勤劳、聪明、乐观”这些品质对张三的重要性。
(5分)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每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而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B.如或知尔C.摄乎大国之间D.以俟君子(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五六十(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让弟子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首先回答,表明其急切、率直的性格特点。
B.曾皙谈志向时,用了“莫春者”这个词,表明其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性格特点。
C.公西华的志向是做小相,说明其谦虚、有礼貌的性格特点。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三)及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三)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的实践、创造、生产与再实践、再创造、再生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原基础与根本路径。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文明是人的创造,是人的文明,没有人就不可能产生文明,因而人是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根本前提和基本条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基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而产生、传承、发展而来的,因而人或人的需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生、传承、发展、利用的本质原因和根本动力;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活动的主体,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缺乏人这个实践创造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只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生、传承、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在于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创造产物,重要特征是成为人类具有公共性、民族性、共有性、共享性的公共产品与文明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人类的需求需要、创造智慧、情感认同、伦理道德、生产生活,是人类杰出的文明成就、独特的身份象征、珍贵的精神家园和重要的创新源泉。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特别“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性做出贡献”。
其开宗明义地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重要性,揭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人类需要、凸显人类意志、蕴涵人类智慧、体现人类创造、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特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生发展、结构内涵、功能价值、作用贡献等方面考察,可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相信人、尊重人、为了人、依靠人、解放人、服务人、发展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生发展、传承保护根本和终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