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江阴市2021届高三语文暑期作业开学检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2021届高三语文暑期作业开学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区域内。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乡村、自然环境,是文明诞生以来,人类生存的三类主要空间。比较而言,城市是多样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间,乡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间,自然环境是还没有人去干预或人类不去干预的空间。适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没有同自然空间的和谐,也就没有城市和乡村的存续、发展。这是思考、推进城乡发展,改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根本性前提。推进城乡融合,需要对城市、乡村、自然环境这三类空间的合理关系进行伦理反思与确认。
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理解和推进的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一,用二元思维理解、营建城乡关系。其实,城乡关系不只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更是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关系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乡村不等于传统,城市也不等同于现代。乡村与城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城市与乡村中都有代表人类文明本性与非文明的要素与内容。这样,推进城乡融合就不是简单地把乡村城市化或者把城市田园化的问题,而是具体厘清现有城市与乡村中存在的优势与问题,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理解、推进城乡融合。经济利益至上逻辑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乡关系问题上,简单地以经济利益至上为主导原则,则会导致城乡空间价值的单一化。漠视城乡关系的复杂伦理内容,其结果可能是城市与乡村的双重破坏、城市与乡村的新型对立。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维,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理念。城乡融合是一个综合的空间转换过程。推进城乡融合,首先需要处理好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类空间之间的关系,营建三者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其次需要处理好物理、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在城市与乡村同时营建环境美好、社会和谐、心理健康的发展态势;再次,需要处理好历史、现实、未来空间的关系,注重城乡中的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的保护,注重运用新技术为当代人营建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空间,并注重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推进城乡融合,需要改进运行机制,营建有利于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规范。原来城乡分立式的空间权利结构,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城乡融合的良性推进。一方面,城市土地与乡村土地的空间权利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城市与乡村在诸如交通、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权利以及工作机会、社会流动性等发展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户籍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乡在发展权利方面依然差异明显。差异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其改善也不
会一蹴而就。调整城乡分立性的公共资源投入机制与公共服务配置方式,推进城市权利与乡村权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对可持续地推进城乡融合,具有方向引导及基础保障作用。
(节选自陈忠《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特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空间不具有文明要素,却是文明生成的先决条件,决定着城、乡的存续与发展。
B.城市与乡村都有文明与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乡村的历史更悠久。
C.以经济利益至上逻辑推进城乡融合,使城乡均遭受破坏,造成了二者之间新型对立。
D.推进城乡融合要保护传统建筑等历史空间,也要营建适合当代人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城市、乡村、自然环境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推进城乡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B.文章分两点阐述如何推进城乡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维的伦理,二是改进旧运行机制。
C.文章第二段与三、四两段之间构成了总与分的关系,阐述了推进城乡融合的整体构想。
D.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的空间伦理营建问题,反思了历史与现实,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现有城市与乡村的优势与问题有清晰认识,能营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B.在城乡融合中,为未来发展预留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C.城乡之间形成巨大差异的原因非常复杂,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长期坚持。
D.改进现有运行机制,并营建合理的空间伦理规范,就能够保障城乡融合持续地推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5月27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数据称,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六分之一的年轻人失业。此前有工作的18至29岁年轻人中,大约每6人中就有1人失业。此外,能继续工作的年轻人的工作时间也减少了23%,43%继续工作的年轻人收入减少。
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已经约有2.67亿年轻人未就业或仍在受教育或培训,占到所有年轻人的13.6%,这已经高于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数字。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盖伊·赖德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情况变得更加糟糕。赖德警告称,“对年轻人的冲击将持续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会影响他们一生的轨迹。盲目乐观的年轻人更容易在这场危机中败下阵来。”
(摘编自环球网《国际劳工组织:疫情让全球六分之一年轻人失业》)材料二: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时出现了两个新词——“慢就业”和“待定族”,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马上就业也并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其实,大学生毕业后出去旅游、支教、当志愿者或在家陪伴父母,只要是自主选择,皆无可厚非。但很多
沾沾自喜成为“待定族”的大学生,根本是因为他们从未有过对职业的规划,甚至逃避工作。不难看出,许多所谓的“慢就业”和“待定族”实际上是被动无奈地处于无业状态,而非有底气、有雅意地主动选择。不管是叫“下岗”“待岗”还是“创业人员”,没有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会因为称呼变了,家庭就凭空多出一份收入。没有多少家庭能够承受孩子不工作的现实,也没有哪个问题会因为造出了新奇的概念就得到解决。
(摘编自新华社《“慢就业”“待定族”本质是掩耳盗铃》)材料三:
每一年,顶级公司都会列出一份已经建立联系的高校名单,打算在这些地方发布招聘广告、接收申请、面试学生。名单上的学校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核心(core)学校,包括3-5所顶尖院校,公司的绝大部分新员工都出自这里;第二梯队的目标(target)学校包括5-15所院校,公
司也会接收这些学校学生的申请,但规模要小得多。虽然理论上无论学生所在的学校是否被列入公司的核心校或目标校名单,都可以申请公开招聘的职位,不过,他们投递简历的渠道不同。名单校的学生把简历提交给公司内指定的评审委员会,而非名单校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公司的网站递交申请。这些申请会被“单独放在一起”,即使有人看这些简历,也不会像看名单校学生的简历那样仔细。在许多公司,尤其是业内最有名的那些公司,非名单校学生的简历会被直接丢弃,看都不看一眼,除非申请者得到私人推荐。
把竞争局限在名单校的学生之间被视为缩小申请者范围的有效手段。顶级公司的评审们把这种排他性的做法与提高效率联系起来,描述了只考虑名校生是如何节省时间和成本,而在低标准的候选人中找来找去只为发现一块“璞玉”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个国家最好的孩子可能在鲍灵格林(俄亥俄州的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投资银行家劳拉也承认,“但跑到鲍灵格林去面试20
个孩子就为找到那么一个,就像在大海里捞针,因为你可以直接去哈佛……那儿可能有30个,个
个都满足要求又非常优秀。”
(选自劳伦·A·里维拉《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材料四:
最新一代的自媒体们,非常喜欢玩一种“套路”,就是渲染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怎么过得不如意、怎么过得惨兮兮。从导致咪蒙“炸号”的《一个寒门状元之死》,到之前刷屏的《我以为考上了985,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其核心思路,就是把传统认知中的精英阶层从云端拽下来,以此来
给读者一种“脚踩精英”的全新快感。之前我们渲染焦虑的方法是告诉你这个社会将会抛弃你,你得努力,你得拼命;现在收割流量的方式是告诉你哪些所谓的精英其实也是惨得不行,你不用太努力了,你快乐就好。披着所谓揭露现实的外衣,实际散播着读书无用论和宿命论的精神污染。
确实很多能力比读书重要,但能读好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正视别人的能力,认清差距,自己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汗水去追,这是成为强者的第一步。要有强者该有的心态,高中三年输了,社会战场上打回来就好,沉迷于当年学霸怎么惨的都是弱者心态。不要相信精英学霸们过得不好这种鬼话,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普通人截然不同。更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哪怕这些精英们因为一些错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