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蒲春秀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屈海玲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今
别 黄离
遵 宪
导入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向香港社会人 士发表演讲时,引用了一首诗。“寸寸河 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 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赠梁任父 同年》)这就是中国近代诗人黄遵宪写给 梁启超的一首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 黄遵宪的《今别离》。
知人论世
黄遵宪( 1848年4月27日~1905年 3 月 28 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 教育家。字公度,别号 人境庐主人 ,汉 族,广东省梅州人 ,光绪二年举人,历 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 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 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 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现。 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 ——黄遵宪被公认为晚清 “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论诗主张 “我手写吾口”, 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 辟之境”,倡导“诗界革 命”。其诗长于古体,形式 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其《人境庐诗草》(诗集) 的清新之风,一扫旧体诗的 陈腐暮气;其诗作真实生动 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 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 清“诗史”之誉。
本诗创作背景 : 处于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西文明大
碰撞的时代,文化的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素的 整合。
社会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碰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庞忠明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谢谢大家
再见!
2作为一首表达离别情的诗歌,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对比。古人:乘舟(木船)乘车(马车)离别
今人: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
在今昔对比中,表现近代人的离别之苦和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古人离别
时缠绵依依不舍,今人离别时果断不容缠绵)。
2借物抒情:1-2两句借助眼前的“双轮驰”,来表现离开中国时的离别之苦。
杳---“ yǎo ” 柁---“túo” 不?---同“ 否 ”字,音“ fǒu ”。
三学生自读诗歌,分组讨论:
作为一首表达离别情的诗歌,本诗运用了哪 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作为一首表达离别情的诗歌,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 合全诗,简要分析。
1对比 古人:乘舟(木船)乘车(马车)离别 今人:乘坐新式交通工具轮船
四结合P20的注释⑧“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来让学生更准确全面地理解诗歌内容。
这首诗采用古今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新 式交通工具轮船带给人们的离别之苦,表现 了近代人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古人离别时 缠绵依依不舍,今人离别时果断不容缠绵)。
五学生熟读背诵这首诗。 (同桌互背,再齐背)六练习巩固 阅读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在今昔对比中,表现近代人的离别之苦和在离别 观上的新认识(古人离别时缠绵依依不舍,今人 离别时果断不容缠绵)。
2借物抒情: 开头1-2两句借助眼前的“双轮驰”,来表现离开
中国时的离别之苦。
作为一首表达离别情的诗歌,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用典: “绕指柔”,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含蓄地表现轮船的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宋薇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从前慢》,是一种怀旧的情绪,读起来有一种暖意在心中流淌。 是的,它打开的不仅仅是过往的日子,更是一种慢生活的色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是快的,高铁,飞机......上京赶 考的秀才一年走的路,我们一两个小时就抵达了。“一闪”之间,我们 省略了脚步,但也“省略”了旧日子带给我的生命内心深处的“回味” :“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灰暗的镜头里浸透着无尽 的暖意;日子的底色是什么?是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一封手写的 书信,我就是乘坐着这样的日子来爱你,一生只爱你一个人。万两黄金 难买一颗真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对爱情 的表白也许就是这么的任性和单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的朴素 与简单,简单到一个门,只上一把锁: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一把平常而简单的锁,却蕴藏着不平常的哲理: 精美的钥匙配着精美的锁,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就像你在菜园扎上了 篱笆,而不会担心有人越过道德的底线,但绝对不会是有人非要越过城 市里斑马线和红绿灯......是道德与人心之间的某种朴素的暗示,这种 暗示里多了对人性的思考,对处世之道最朴素的阐释。
明不能兼容,诗歌的传统意象已经不能准确表达近代人的 种种感受与思考。黄遵宪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 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将 一些新事物大胆引入诗歌,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发现了 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堪称中国诗的哥伦布! • 《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 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 有之物"。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题旨:快速度产生出
一种神奇的“力”,它导致时空高度压缩,加倍地增生 人的离别体验。
聚散迅疾更添难堪---离情愈浓 来去无情离愁更甚---愁情愈烈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是快的,高铁,飞机......上京赶 考的秀才一年走的路,我们一两个小时就抵达了。“一闪”之间,我们 省略了脚步,但也“省略”了旧日子带给我的生命内心深处的“回味” :“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灰暗的镜头里浸透着无尽 的暖意;日子的底色是什么?是一个人,一辆车,一匹马,一封手写的 书信,我就是乘坐着这样的日子来爱你,一生只爱你一个人。万两黄金 难买一颗真心: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对爱情 的表白也许就是这么的任性和单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这样的朴素 与简单,简单到一个门,只上一把锁: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一把平常而简单的锁,却蕴藏着不平常的哲理: 精美的钥匙配着精美的锁,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就像你在菜园扎上了 篱笆,而不会担心有人越过道德的底线,但绝对不会是有人非要越过城 市里斑马线和红绿灯......是道德与人心之间的某种朴素的暗示,这种 暗示里多了对人性的思考,对处世之道最朴素的阐释。
明不能兼容,诗歌的传统意象已经不能准确表达近代人的 种种感受与思考。黄遵宪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以表 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将 一些新事物大胆引入诗歌,开阔了旧诗的新领地,发现了 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堪称中国诗的哥伦布! • 《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 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 有之物"。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题旨:快速度产生出
一种神奇的“力”,它导致时空高度压缩,加倍地增生 人的离别体验。
聚散迅疾更添难堪---离情愈浓 来去无情离愁更甚---愁情愈烈
人教版_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今别离》-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 今 别 离 》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二、吟赏诗歌 以意逆志
总结
纵观全诗,我们发现诗人巧妙地将 近代出现的新事物,表现近代人在别离 观上的新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他 是中国诗的哥伦布也不为过。
说局限
拓
展
黄遵宪基本上还停留于对异
延 伸
邦风物新知的自然写真与客 观描述,还没有深入人生与 自我的生存状态的境界,来
揭示人的现代意识与情怀。
比较他同时代和现当代的诗
知识点回顾: 以意逆志:以,用;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逆,推测;志,作者 写作诗歌的本意。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三、赏析原因
知人论世
探究讨论:诗作中为什么有这么 多新奇意象?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三、赏析原因 知人论世
人教版版 选修《 中国古 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示 范课件 【精品 课件】
今别离
黄遵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王欢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课堂练习
麦子快熟了 教室外的杨树叶沙沙作响, 你们就要毕业了。 没有人教过我们成长是什么, 时间推着你我前行。 不要怕, 勇敢,忍耐 你终会长成自己希望的模样。 即将到来的六月, 毕业照片上的笑容, 成人礼上洒下的热泪, 我坚信, 青春不会消亡, 它只是躲在某个树荫之下, 打了个盹,
然后一直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课堂小结与作业:
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试着写一首反映我们 当代社会与生活的小诗吗?
其四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 飘然渡沧海,不畏风波危。 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 披帷不见人,想君就枕迟。 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 恐君魂来日,是妾不寐时。 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 举头见明月,明月方入扉。 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 君在海之角,妾在天之涯。 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 眠起不同时,魂梦难相依。 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
1、忧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2、愁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 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 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海水深复深,难以量相思。
思考
你喜欢在传统诗歌中加入现代的因素吗? 生活中什么样的事物可以入诗?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自永军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立足文本、问题探究
(3)随着西方思想精神大量输入中国,《今别离》旧瓶所装之 新酒渐失 “新奇”的魅力。而在日寇进逼下,儿女思愁让位于 国耻创痛,《今别离》不如感事诗有救亡之助,自然淡出时人 的视野。你怎样看待以上现象?
立足文本 、问题探究
(4)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他系统地提出了自己 的诗论纲领,指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 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意思是诗歌创作要为事而作, 反映现实生活和斗争,诗人应在诗歌中抒发对时代社会的深切 感受,表现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性情。结合下面诗歌谈谈你 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知人论世
车 遥 遥 作者:孟郊(唐代))
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 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 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輈。 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问题探究、比较赏析
教材第20页,教材编者评价《今别离》用韵和句意均从孟 郊《车遥遥》而来,饶有新意。请将《今别离》 与孟郊《车 遥遥》、柳永《雨霖铃》比较异同。
题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 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 温家宝总理在香 港礼宾府演讲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锋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1、对比,感叹 离别之迅速。
“万钧柁”
2、用典
“打头风”
3、寓情于景
“石尤”
“轻气球”
四、小结
正如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倡导中所提出的 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 会在变,时代在变,诗歌也要变。对于传统题 材,传统写法在继承的基础上, 要不断创新。 如黄遵宪一样“我手写吾口”,表现“古人未 有之物,未辟之境”。
•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輈.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谢 谢 大 家
• 社会背景:
•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 合间碰撞〔轮船,火车等被引入中国),时 代的变迁导致诗歌的古典意向和现代文 明不兼容,造就了身为时代弄潮儿的诗人 的新风新貌。
三、品鉴
【赏读】
今别离(其一)
标志
意象
情感
技巧
“别离”
“轮”“轮船” “火车”“钟声”
一种离别的匆匆 来去无情,情何以堪
• 柳永(宋代)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
• 《南浦别》白居易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
•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二、整体感知
【意读】
•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这里是指船行得快) •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这里形容船急速,让人望洋兴叹) •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影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找出诗中表现情感的诗句 别肠转如轮 益增中心忧 并力生离愁
思考题:
“益增中心忧”,诗人心中的忧愁为什么会增加?
找出诗歌中描写火车、轮船速度快的诗句
明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 顷刻不少留
送者未及返 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 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
思考题: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 行止犹自由。”诗人为什么写古代的车舟 “载离别”?
诗歌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中 西文明大碰撞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 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碰撞(轮船,火 车等被引入中国),时代的变迁导致诗歌 的古典意象和现代文明不兼容,造就了诗 人的新风新貌。
“今别离”题目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
作者有意用《今别离》做题目,为了用“ 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 体现出诗歌的内容就是描绘现代离别给人 们带来的体验。
课后作业
1、诵读《今别离》(其三、其四), 分析诗歌所写的“古人未有之物”
2、请你尝试写一首《今别离》, 来表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诵读本诗,体会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 上的新意。
2.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黄遵宪诗歌革新的精神,增强学
生写作诗歌的兴趣。
作者简介
黄遵宪
(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 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 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 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 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 箴推行新政。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 主张“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 未辟之境”,为近代“诗界革命”之旗手。 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称为 “史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 著有《日本杂事录》《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赖仙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今别离》其四(黄遵宪)
• 汝魂将何之?欲与君追随。飘然渡沧海,不畏风 波危。昨夕入君室,举手搴君帷。披帷不见人, 想君就枕迟。君魂倘寻我,会面亦难期。恐君魂 来日,是妾不寐时。妾睡君或醒,君睡妾岂知。 彼此不相闻,安怪常参差!举头见明月,明月方 入扉。此时想君身,侵晓刚披衣。君在海之角, 妾在天之涯。相去三万里,昼夜相背驰。眠起不 同时,魂梦难相依。地长不能缩,翼短不能飞。 只有恋君心,海枯终不移。海水深复深,难以量 相思。
写离别——离愁别绪
• 今意象:
•
轮——火车、轮船
•
钟声
•
汽艇
迅疾 力度强 离愁 准时 浓烈
•
• 古意象:
• 杨柳、亭阁、酒、兰舟、寒蝉、风笛、挥手、沾 巾
《今别离》其二 (黄遵宪)
•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 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 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 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 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 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 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今别离》其三(黄遵宪)
• 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自君镜奁来, 入妾怀袖中。临行剪中衣,是妾亲手缝。 肥瘦妾自思,今昔得毋同?自别思见君, 情如春酒浓。今日见君面,仍觉心忡忡。 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开箧持赠君, 如与君相逢。妾有钗插鬓,君有襟当胸。 双悬可怜影,汝我长相从。虽则长相从, 别恨终无穷。对面不解语,若隔山万重。 自非梦来往,密意何由通!
“诗史”。他主张“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
物,未辟之境”,成为“诗界革命”的旗手。他喜以新事 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他努力要使我国古 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 新 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基本上实践 了他的理论,取 得了成功,给诗坛开拓了从未有过的广 阔领域,以其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在近代诗坛大放异彩。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林开校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
•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活动二:品诗
• 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 与古人的别离的“慢”比较,这首诗的哪个字集中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为什么?又是怎么体现的?
慢
合作探究:
• 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 旧体新意
杨柳、晓风、残 月
细致雕刻,极致 渲染氛围
轮船、火车
匆匆带过
浓重之愁 不是那么浓烈
我手写我口
•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年轻时 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写出“我之诗”。黄遵宪的诗歌主张 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 “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
今 别 离(其一)
黄遵宪
海南华侨中学观澜湖学校 林开校 2019年6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比鉴赏能力 2.诗人在表现离别愁绪上的新意 3.学习黄遵宪的革新精神
活动一:读诗
• 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雨霖铃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
• 他使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以往认为某事某物不 宜入诗的,如今在他笔下均有了旧诗的新领地,发现了传统诗歌天空的新大陆。
课堂练习:拓展思考.高考考点链接
•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变式提问:XX诗句运用了什么手 法,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 步骤一明手法: 对比手法。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李婷婷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感谢指正
啼鸟起兴 用典造境 啼鸟回应
鹈鴂 鹧鸪 杜鹃
昭君 陈皇后 戴妫 李陵苏武 荆轲
不啼清泪 长啼血
悲伤、凄 凉的氛围
离别恨事 更添悲痛
痛上加痛 离别之痛
情感内涵 亡国之恨
贬谪之怨 乡思之愁 伤春、惜春之绪 离别之苦 乡思之苦 贬谪、离别
春日生机,自然乐趣 春日促耕
反思、感悟
以自然之眼观物,则物仍为物 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
反思·发现·迁移
1、再现独特生命阅读体验:在理解“杜鹃”意象情感内 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首小诗。 2、纵向阅读:比较鉴赏中外诗歌中“杜鹃”形象的情感 内涵。 参考文献:(英国)托马斯·纳什《春》 (英国)勃朗宁夫人《请你再说一遍吧》 (希腊)萨福如《她的自白》 (英国)华兹华斯《致杜鹃》 (英国)莎士比亚《春之歌》 3、横向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很多,比如鹧 鸪、雁、琵琶、明月……,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意象, 收集整理出中外诗文中关于它的丰富情感内涵。
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是如何来渲染他与茂嘉十二 弟离别时悲伤氛围的呢?
暮春时节杜鹃啼
——意象情感内涵多义性探析
棠湖中学 李婷婷
关联阅读 聚合探究: 探析“杜鹃”意象情感内涵
选择的诗歌情感内涵来自关联阅读 聚合探究:探析“杜鹃”意象情感内涵
诗题
《成都》
《琵琶行》 《子规》 《惜春》 《婆罗门引 别杜淑高》 《鹧鸪天》 《踏莎行·郴州旅舍》 《浣溪沙》 《乡村四月》
理解·感受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tí jué),更那堪、鹧鸪声住②, 杜鹃声切③。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④、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⑤。更 长门翠辇辞金阙⑥。看燕燕,送归妾。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班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 全篇为什么集中 突出一个“快” 字?
• 现代火车和轮船 具有古时不可能 有的快速度,因 此会加倍增生人 的离愁别绪。
• 全篇怎么集中突出 了一个“快”字?
• 转、驰、载、动、 速、快等动词的接 连运用,渲染出现 代交通工具的一种 显著优势:超乎寻 常的快速度。
• “目眼睹见飞双驰轮的驰双,轮益,增诗心人中有忧何”感,• “眼见双轮驰,
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
亦不畏石尤。”“去矣一
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
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这也使离别的情愁显得不
那么浓、悲。
•
• 在对离别时的描写 上和古诗词有何不 一样?
• 古人喜欢对离别时 的场面进行精雕细 刻。对于那一短暂 时刻的景、情充分 的表现。而《今别 离》“明知须臾景, 不许稍绸缪。钟声 一及时,顷刻不少 留。”写出的是一 种离别的匆匆。
离情别思就像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顷刻已 绕了千万圈。
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 心忧愁滋长。
古代也有山川,古代也有孤舟。 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
行动举止的“自由”。
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
因此会加倍增生人的离愁别绪。
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 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即使有几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
的尽头。
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比较阅读
从题材上来说,这是一 首什么诗?抒发的是 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今别离其一》精品PPT
•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 这首诗选用轮船和火车 在表现离情别绪时 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 选择的意象与古典 觉。 诗歌有什么不同? • 快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温故知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作品
作者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阮籍
1、早有济世志 2、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
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 争中保全自己
82首《咏怀诗》第一首, 有序诗的作用。诗歌表 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 凉、落寞、忧虑等复杂 的感情。
1、少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
杂诗(其二)
陶渊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读诗译文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fŏu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温故知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作品 作者 知人Βιβλιοθήκη 世怀才不遇?以意逆志
(今其别一离)黄遵宪
(借助注解梳理 重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温故知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温故知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作品
作者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阮籍
1、早有济世志 2、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
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 争中保全自己
82首《咏怀诗》第一首, 有序诗的作用。诗歌表 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 凉、落寞、忧虑等复杂 的感情。
1、少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
杂诗(其二)
陶渊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读诗译文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fŏu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温故知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作品 作者 知人Βιβλιοθήκη 世怀才不遇?以意逆志
(今其别一离)黄遵宪
(借助注解梳理 重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 今别离 其一》 精品课 件
温故知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刘君朝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读
……
透 主
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 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题
箝缗(qiánmín)尾:这里指电报末尾的人名落款。
遽(jù):立即,马上。
课后作业: 运用本节课的方法,完成以下作业: 1、注释⑧中说,黄遵宪的诗作“反 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被 称为‘史诗’”。课后阅读他的《冯将 军歌》、《哀旅顺》体会这一特点。 2、注释⑧中说,《今别离(其 一)》“均从孟郊《车遥遥》诗来”, 请课后阅读孟郊的《车遥遥》,体 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集传统与 现代于一身, 融东方与 西方于一体。
三
阅读黄遵宪的《今别离(其二)》,结合自
、
己的切身体会和黄遵宪的身世思考:1、诗歌
学
借助什么意象抒情?2、诗歌抒了什么情?3、
以 致
女主人公对电报传情满意吗? 今别离(其二)
用 ,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墨迹。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一、以意逆志,读懂主题
•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切身体会 指:①你对字义、词义、句义的 理解;②尤其是你结合自己的主 观感受、生活经验通过反复阅读 所得到的体会),你认为这首诗 抒发了什么情感?
二、知人论世,读深主题
注释⑧中说,黄遵宪“以乐府杂曲歌 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 轮船、电报等新事物 ” “以别离之苦 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新 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近现代 人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结合诗歌 内容和黄遵宪的身世,你认为在本诗 中他有歌咏轮船火车的目的吗?他表 现了近现代人在别离观上的什么新认 识?
黄遵宪简介:
黄遵宪是光绪二年举人,清末外交官员,诗人,思 想家,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他1877年以参赞 身份出使日本,后历任驻美旧金山总领事,英使馆 参赞,新加坡总领事。他还出访过其他许多国家。 《今别离》写于他在英国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时。 黄遵宪在诗歌方面主张“我手写我口”,诗歌要表 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周雅婷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16岁 无忧无虑的少女忧伤的少妇生活 思夫的离愁别绪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后者凄凉哀苦之愁 3、意象相同:雁 4、意境不同:前者“雁字回时”相思有慰藉, 后者“雁过也”现实已将作者无情遗弃。
课后作业
背诵《一剪梅》 复习《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46岁
国破、家亡、夫逝 凄凉悲苦的家国之愁
一剪梅
李清照(宋)
整体感知:
愁 词眼:
主旨句:“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朗读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结:归纳主旨
本诗通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月下残 荷的秋凉之图,叙述了词人孤独生活的情景, 寄情于景感叹自己青春易逝、容颜易老,直 抒胸臆表达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比较鉴赏《一剪梅》和《声声慢》所表达的愁有何异同?
1、愁的程度不同:前者是淡愁、哀愁;后者 是浓愁、悲愁。 2、愁的味道不同:前者闺怨相思之愁
诗歌大意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 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 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 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 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 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 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 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眉间消失, 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后者凄凉哀苦之愁 3、意象相同:雁 4、意境不同:前者“雁字回时”相思有慰藉, 后者“雁过也”现实已将作者无情遗弃。
课后作业
背诵《一剪梅》 复习《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46岁
国破、家亡、夫逝 凄凉悲苦的家国之愁
一剪梅
李清照(宋)
整体感知:
愁 词眼:
主旨句:“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朗读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 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小结:归纳主旨
本诗通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月下残 荷的秋凉之图,叙述了词人孤独生活的情景, 寄情于景感叹自己青春易逝、容颜易老,直 抒胸臆表达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比较鉴赏《一剪梅》和《声声慢》所表达的愁有何异同?
1、愁的程度不同:前者是淡愁、哀愁;后者 是浓愁、悲愁。 2、愁的味道不同:前者闺怨相思之愁
诗歌大意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 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 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 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 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 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 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 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眉间消失, 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覃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雨霖铃
意象及特点 手法及特点 表达效果
轮船的双轮、山川、车 舟(古)、车舟(今)、 钟、柁、打头凤……
(新颖、具有 时代特点)
情景交融、 抒离情 比喻、对比、 用典
…… (古典诗词 中离别的典 型意象,典 型、陈旧)
(细致)
情景交融、 白描、想象 、虚实结合
同中有异
对比深究别时情 表达效果
• (1)这两首作品是否皆以时间为线索?
挥挥手,我独自凝望
有多少追逐都随梦飘散
挥挥手,我也将和你一样
多少次曾回回头你坐在我身旁
不知以后多久才能熟悉这改变
多少次曾谈到毕业怎么办 相顾无言压抑不住的伤感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在吟咏本诗, 熟读后背诵。
当变者,为与时俱进之信念; 不当变者,乃立身处世之初心。
离别的季节
不久以后
……
这一天,要背起行囊
我的笑容夹着忧伤
这一天,要扬帆远航
你的背影带走凝望
这一天,要看着你走
人群中你已消失不见
这一天,即将来临
再也看不见你的回眸
离别的季节 能不能不要再伤感 挥挥手,你奔向远方
……
挥挥手,你奔向匆忙
有多少梦想值得去追逐
轮船的双轮、山川、车舟 (古)、车舟(今)、钟、 柁、打头凤、石尤、烟波、 轻气球
手法: 比喻、对比、情景交融、用典
表达效果: 抒离情
•
对比深究别时情
作品
意象及特点 手法及特点 表达效果
今别离(其一) 轮船的双轮、山川、车 舟(古)、车舟(今)、 钟、柁、打头凤…… (新颖、具有 时代特点)
情景交融、 抒离情 比喻、对比、 用典
意象及特点 手法及特点 表达效果
轮船的双轮、山川、车 舟(古)、车舟(今)、 钟、柁、打头凤……
(新颖、具有 时代特点)
情景交融、 抒离情 比喻、对比、 用典
…… (古典诗词 中离别的典 型意象,典 型、陈旧)
(细致)
情景交融、 白描、想象 、虚实结合
同中有异
对比深究别时情 表达效果
• (1)这两首作品是否皆以时间为线索?
挥挥手,我独自凝望
有多少追逐都随梦飘散
挥挥手,我也将和你一样
多少次曾回回头你坐在我身旁
不知以后多久才能熟悉这改变
多少次曾谈到毕业怎么办 相顾无言压抑不住的伤感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温庭筠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在吟咏本诗, 熟读后背诵。
当变者,为与时俱进之信念; 不当变者,乃立身处世之初心。
离别的季节
不久以后
……
这一天,要背起行囊
我的笑容夹着忧伤
这一天,要扬帆远航
你的背影带走凝望
这一天,要看着你走
人群中你已消失不见
这一天,即将来临
再也看不见你的回眸
离别的季节 能不能不要再伤感 挥挥手,你奔向远方
……
挥挥手,你奔向匆忙
有多少梦想值得去追逐
轮船的双轮、山川、车舟 (古)、车舟(今)、钟、 柁、打头凤、石尤、烟波、 轻气球
手法: 比喻、对比、情景交融、用典
表达效果: 抒离情
•
对比深究别时情
作品
意象及特点 手法及特点 表达效果
今别离(其一) 轮船的双轮、山川、车 舟(古)、车舟(今)、 钟、柁、打头凤…… (新颖、具有 时代特点)
情景交融、 抒离情 比喻、对比、 用典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陈军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① •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 今日舟与车,并力②生离愁。 •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③ •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 虽有万钧柁④,动如绕指柔⑤。 • 岂无打头风⑥?亦不畏石尤⑦。 •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 望影倏⑧不见,烟波杳悠悠⑨。 •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⑩不。 •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今别离
•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
双轮驰,益增心中忧。古亦有山川,古亦
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
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
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
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
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
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
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 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广东省梅 州人,光绪二年举人,驻英参赞、新加坡 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 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 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 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 《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 世界第一人”。
• 从题材上来说, • 是一首离别诗, 这是一首什么诗? 抒发的是一种离
抒发的是一种什 情别绪。
么样的感情?
• 这是一首近代诗歌,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 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
• 古人写离别用“折柳” “阳关”等意象。 而这首诗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 人新奇的感觉。而且,里面有大段的篇 幅赞赏新式交通工具:“虽有万钧柁, 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 尤。”“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 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人教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今别离(其一) 黄遵》陆佳美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
与尔/同销/万~古~愁~~。
其中的“万古愁”的内涵是
什么?
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多数才人
的共同命运,所以说是“万古愁”。
课后作业
传播诗人声音,聆
听作者心声。课后查
迁 移
阅资料,选取自己喜
练 欢的作品尝试朗读,
习 在班级内与大家分享。
人生短暂,及时行乐。 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 诗人自信、乐观、豪迈。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 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 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 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进酒 李白
朗读
理清情感思路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情感变化是
曲折的,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感受作者 的这种情感变化。
整 体
悲 欢 激愤 狂放
把 握
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对青春已逝,年华不在的感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 须一饮/三百杯。
人教版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一等奖课件)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中西文明在冲突与融合间 碰撞(轮船,火车等被引入中国),以“欧风 美雨”铸就了自己的诗篇,造就了身为时代弄 潮儿的诗人的新风新貌。
诗歌风格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学习《今别离其一》时,重点要体会 诗中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④万钧
柁 几万 斤重的 船⑧⑥舵倏打。头: 万风疾钧速迎,,面 形吹忽容来然分的 量风重,或逆 力量风大。
罗裳著春早。
•
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今年
啼莺别处飞。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天涯
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
•
今别离 (其一)
黄遵宪
导入新课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师生学习课文注释)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1890年,处于中西文明大碰撞的 时代,同时也是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文化的 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 传①⑨说别烟古肠波代转有杳商如悠人轮, 眼古车今明钟虽岂送见亦舟日知声无者有双有载舟须一打未万轮山离与臾及头及钧驰川别车景时风返柁,,,,,,⑥,④益古行并不顷?君,增亦止力许刻亦在动有犹②稍不不天如中车自生绸少畏尽绕心舟由离缪留石头指忧。。愁。。尤。柔。。③⑦⑤。。③稍车手宝有绕一情船转早成 吾明绸)的贵缠尤 情 行 以 有 当 妇 因江了刻别的,期两悠风了《诗悠两轮知缪明时,绵疾 恨好不至商作人某 称千上这 动千既绪 双顷蒸侧为须:明刻 却之, 不唐黄中”句船⑤此甚归于旅大阻娶逆②载使灵里机臾(知那不意石万万就轮刻汽的临能人鹤““,驰笃,此远风之石风绕句并景轮道么让。尤空人活形转圈死阻周像一间机双。石,行为。氏、崔楼白烟形去指,船人短人须化力风一叹其悠愁。容动。尤思今,天“女顶:那样已轮轮不和们暂们臾颢》云波容之柔。用:曰行起”远念凡吾下后发之,头许火分、稍,轮离轮飞经船”,合,力, 望去影矣倏一⑧何不速见?,归烟定波留杳滞悠⑩悠不⑨。。片这刻里、迅远形离⑩路短容别疾望时缠之留途,兴间绵情滞阻。让叹不。:塞绸断人。缪的,
诗歌风格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学习《今别离其一》时,重点要体会 诗中新意象、新意境的表现。 诗人在表现离情别绪上的新意。
④万钧
柁 几万 斤重的 船⑧⑥舵倏打。头: 万风疾钧速迎,,面 形吹忽容来然分的 量风重,或逆 力量风大。
罗裳著春早。
•
愁如细雨连烟草,去年离别莺始啼,今年
啼莺别处飞。垂杨复何心,从风飘絮来。天涯
浮云皎月意,不尽绝思还空帷。
•
今别离 (其一)
黄遵宪
导入新课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知人论世
作者介绍 (师生学习课文注释)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1890年,处于中西文明大碰撞的 时代,同时也是诗歌新旧交替的时代,文化的 冲突与兼容加速了诗歌元 传①⑨说别烟古肠波代转有杳商如悠人轮, 眼古车今明钟虽岂送见亦舟日知声无者有双有载舟须一打未万轮山离与臾及头及钧驰川别车景时风返柁,,,,,,⑥,④益古行并不顷?君,增亦止力许刻亦在动有犹②稍不不天如中车自生绸少畏尽绕心舟由离缪留石头指忧。。愁。。尤。柔。。③⑦⑤。。③稍车手宝有绕一情船转早成 吾明绸)的贵缠尤 情 行 以 有 当 妇 因江了刻别的,期两悠风了《诗悠两轮知缪明时,绵疾 恨好不至商作人某 称千上这 动千既绪 双顷蒸侧为须:明刻 却之, 不唐黄中”句船⑤此甚归于旅大阻娶逆②载使灵里机臾(知那不意石万万就轮刻汽的临能人鹤““,驰笃,此远风之石风绕句并景轮道么让。尤空人活形转圈死阻周像一间机双。石,行为。氏、崔楼白烟形去指,船人短人须化力风一叹其悠愁。容动。尤思今,天“女顶:那样已轮轮不和们暂们臾颢》云波容之柔。用:曰行起”远念凡吾下后发之,头许火分、稍,轮离轮飞经船”,合,力, 望去影矣倏一⑧何不速见?,归烟定波留杳滞悠⑩悠不⑨。。片这刻里、迅远形离⑩路短容别疾望时缠之留途,兴间绵情滞阻。让叹不。:塞绸断人。缪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三、体味诗眼,解读 诗歌,把握主旨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此时他已是62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闲居 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 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看诗句 看注释
一、诵读全诗,把 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注意:1、节奏 2、重读 3、情感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 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 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小结:
愤报国无门 愤壮志难酬 愤年华空老 愤收复无望
作者愤”中含“恨”, “愤”中含“悲”, “愤”而生“凉”, “愤”而生“叹”,
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二、译读全诗,初步感 知诗歌内容。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 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 志如山之高。
“书”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切勿轻书生, 上马能击贼。 ——《太息》
平生万里心, 执戈王前驱。 ——《夜读兵书》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那么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 是什么?
四“愤”的根源,全在于南 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 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 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 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 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 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作品回答。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道出了多少心酸与坎坷。
“愤”报国无门 (报国有罪)
所“愤”之二:空自许
这里运用了 一个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 的典故 许为“万里长城”
诗人以檀道济自许,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一 个“空”字,几乎是一生奋斗无成的写照。 这种 “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既是 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愤”年华老去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用意何在?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 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 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 志难酬的愤懑
“愤”收复无望
深入阅读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 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 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诸葛亮: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 付诸实施。
陆游:主张北伐, 恢复中原,但一直受到压 制。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 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主旨小结
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 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 悲怆。
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 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因 何事而“愤”?(找诗中字眼回答)
所“愤”之一:世事艰
联系时代背景,“世事艰”暗示了什么?
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 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 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报国不仅无功,而 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
书愤
陆 游
教学目标
1.理解《书愤》的主旨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
赏方法,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品味诗 歌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读懂诗歌“四看”
看题目 看诗人(知人论世) 看注释:抓典故 看诗句:抓关键词
看题目
解题
书:写 愤: 愤懑,悲愤。
书愤:抒写心中的愤懑、不 满之情。
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 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 骋,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 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 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画面。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愤”壮志难酬
所“愤”之三:鬓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 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 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学案p21
通过阅读陆游人生经历,你认为陆游是一个 怎样的诗人?诗歌主要风格是什么?
他爱国,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 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 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 他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亦能散,一生写诗六 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徒然自许为守边御敌的将 领, 对着镜子照看,只见 衰老鬓发早已花白了。
“书”年事已高、壮 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国时期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 真是名传后世,可是千百年来有谁能跟 坚持北伐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书”敬仰诸葛亮、 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三、体味诗眼,解读 诗歌,把握主旨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此时他已是62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闲居 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 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看诗句 看注释
一、诵读全诗,把 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注意:1、节奏 2、重读 3、情感
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 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 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小结:
愤报国无门 愤壮志难酬 愤年华空老 愤收复无望
作者愤”中含“恨”, “愤”中含“悲”, “愤”而生“凉”, “愤”而生“叹”,
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二、译读全诗,初步感 知诗歌内容。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 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 志如山之高。
“书”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切勿轻书生, 上马能击贼。 ——《太息》
平生万里心, 执戈王前驱。 ——《夜读兵书》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辜负胸中十万兵, 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那么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 是什么?
四“愤”的根源,全在于南 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 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 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 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 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 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作品回答。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道出了多少心酸与坎坷。
“愤”报国无门 (报国有罪)
所“愤”之二:空自许
这里运用了 一个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 的典故 许为“万里长城”
诗人以檀道济自许,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一 个“空”字,几乎是一生奋斗无成的写照。 这种 “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既是 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愤”年华老去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用意何在?
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 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 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 志难酬的愤懑
“愤”收复无望
深入阅读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 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 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诸葛亮:一生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 付诸实施。
陆游:主张北伐, 恢复中原,但一直受到压 制。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 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1、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2、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主旨小结
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 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 悲怆。
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 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因 何事而“愤”?(找诗中字眼回答)
所“愤”之一:世事艰
联系时代背景,“世事艰”暗示了什么?
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 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 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报国不仅无功,而 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
书愤
陆 游
教学目标
1.理解《书愤》的主旨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
赏方法,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品味诗 歌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读懂诗歌“四看”
看题目 看诗人(知人论世) 看注释:抓典故 看诗句:抓关键词
看题目
解题
书:写 愤: 愤懑,悲愤。
书愤:抒写心中的愤懑、不 满之情。
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 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 骋,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 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 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画面。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
“愤”壮志难酬
所“愤”之三:鬓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 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 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学案p21
通过阅读陆游人生经历,你认为陆游是一个 怎样的诗人?诗歌主要风格是什么?
他爱国,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 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 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 他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亦能散,一生写诗六 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徒然自许为守边御敌的将 领, 对着镜子照看,只见 衰老鬓发早已花白了。
“书”年事已高、壮 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国时期诸葛亮写了一篇《出师表》, 真是名传后世,可是千百年来有谁能跟 坚持北伐的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书”敬仰诸葛亮、 渴望建功立业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