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街面犯罪的警务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三警融合街面警务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

三警融合街面警务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

三警融合街面警务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近日,一场关乎社会治安的盛会在我国召开,三警融合街面警务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

这是一场具有指导意义的会议,旨在推动我国警务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打造更为高效便民的警务服务,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水平。

会议开场,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当前我国警务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他们一致认为,当前我国警务机制亟待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安全的追求。

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警融合街面警务机制。

这一机制将公安警察、交警和城管等部门有机融合,形成一支多元化、协同作战的综合执行力量。

通过整合警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提升综合应对能力。

在这一机制下,街面警务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一方面,警察执法力量将从单一职责膨胀为多元化执法团队,拥有更广阔的工作领域和更丰富的执法手段。

例如,在处理交通违法时,交警将与公安警察联动,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在维护市容环境时,城管和公安警察将进行密切配合,形成无缝衔接的执行网络。

另一方面,街面警务将更加高效精准。

通过系统化、科技化手段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工作的高效性。

例如,通过智能化监控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极大地提升了犯罪侦查和打击的效果。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警情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预防犯罪行为,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警务服务。

此外,三警融合街面警务机制的改革还将提升警务执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通过优化机制和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所有执法行为都依法进行,实现执法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这将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为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三警融合街面警务机制改革工作推进会为我国的警务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不仅是对过去警务机制的一次全面检视,也是对未来警务改革的一次全面规划。

小议巡警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小议巡警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小议巡警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大局出发,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正确处理打防关系的具体体现,是提高警务效率的典型模式。

巡警作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重要的一支警务力量,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基层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工作中,巡警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现浅论一二。

一、巡警工作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巡警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具有快速处置警情、预防制止现行犯罪的作用,而且具有保持和增强公众的安全感,为公众提供综合服务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巡警在街面巡逻,减少发案具有防控的效果;遇有突发警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具有打击的效果;群众有危难,巡警及时救助具有服务的效果;遇有突发性事件,巡警快速前往处置,起到维持秩序的基础作用。

因此,巡警是警察实现职能的主要勤务模式。

巡警工作的产生和发展,确保了群众在街面能看到警察,也确保了群众在任何时间需要警察时警察能及时出现,推动了公安机关警务模式由静态管理型向主动防控型的根本转变,提高了公安机关在动态社会环境下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和水平。

从当前的治安形势对公安工作的客观要求来看,要进一步加强巡警工作,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面治安控制网络,是公安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也是顺应现代警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巡警工作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把巡警工作作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高效、有序运转。

十余年来,巡警通过巡逻执勤共发现查处各类案件1121起,其中刑事案件11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644名,其中负案在逃犯13名,缴获赃款、物价值人民币201.3万元;处置110报警求助6674起,破获各类现行案件28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92名,调解民事纠纷5145起,纠正各类违章12010起,找回走失寻人23人,救助伤病员452人,为民提供其它救助服务1930人(次),收到社会各界赠送的锦旗、感谢信78面(封)。

警察职务犯罪的生成机制及遏制理论

警察职务犯罪的生成机制及遏制理论

警察职务犯罪的生成机制及遏制理论潘嘉警察职务犯罪,是警察实施的与其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具体包括警察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谋取经济利益,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破坏国家对警察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各种犯罪行为。

就其本质而言,警察职务犯罪是警察职权运作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相比,警察职务犯罪除具有一般职务犯罪特征之外,还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犯罪手段隐蔽性极高的特征。

警察职务犯罪的行为方式多种多样,但它们的相同点都是与警察职务相关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警察在执行职务行为中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行为,它是警察职务犯罪的主要方式。

对此,刑法采取两种立法模式:一种为明定式,即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刑法条文中给以明确规定,如警察所犯的贪污罪、受贿罪、非法拘禁罪等等。

另一种是隐含式,即刑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要实施这些犯罪,警察也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如包庇毒品犯罪分子、为地方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犯罪行为。

二是警察在执行职务行为中,滥用职权(即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程序)实施的犯罪行为,如警察所实施的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等。

三是警察在执行职务行为中,应履行法定义务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义务而构成的犯罪行为。

前者如警察所实施的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等,后者如警察所实施的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等。

①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导致警察职务犯罪的范围宽泛,大致涉及刑法中的29个罪名。

②尽管每一宗警察职务犯罪的发生都有其具体原因、促成条件和环境,但只有认清其犯罪原因的共性才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警察职务犯罪,进一步设计预防对策。

下面我试用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探寻警察职务犯罪这一类犯罪发生的共同原因。

当代美国犯罪学家雷克利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犯罪遏制理论”(containment theory),着重用社会控制的强弱来解释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吸收了关于犯罪原因的心理学观点和社会学观点的优点,推动了对促成个体犯罪的内部人格力量以及塑造个人动机和人格的社会文化力量的分析。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黑恶犯罪的综合治理策略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黑恶犯罪的综合治理策略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黑恶犯罪的综合治理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黑恶犯罪问题愈发严重,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策略,特别是实施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本文将重点探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黑恶犯罪的综合治理策略,以期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经验。

一、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黑恶犯罪的综合治理策略中,加强执法力度是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加大对黑恶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其追逃追赃的力度,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涉枪涉爆犯罪等黑恶犯罪行为。

此外,要建立健全执法人员监督机制,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素质。

二、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在综合治理黑恶犯罪的过程中,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应加强信息的收集、整合和比对,建立健全黄赌毒等违法犯罪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

同时,要加强与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黑恶犯罪。

三、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在打击黑恶犯罪的综合治理策略中,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黑恶犯罪行为的认识和反感程度,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加大对青少年的教育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远离黑恶犯罪。

四、加大法律力度和惩治力度打击黑恶犯罪的综合治理策略中,加大法律力度和惩治力度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方面,要加强对黑恶犯罪行为的立法工作,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法规体系,为打击黑恶犯罪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黑恶犯罪分子的打击和惩治,确保打击执法的公正和有效性。

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打击黑恶犯罪的综合治理策略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建立健全黑恶犯罪分子信用档案和相关数据库,加大对信用不良行为的惩戒力度,形成不良行为的警示作用,从而减少黑恶犯罪的发生。

六、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在综合治理黑恶犯罪的过程中,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不可或缺。

预防犯罪工作七项措施

预防犯罪工作七项措施

预防犯罪工作七项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安全的一大挑战。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和公共秩序,预防犯罪成为了当务之急。

下面将介绍七项有效的预防犯罪措施。

第一项措施是加强社区警务。

社区警务的核心是与居民建立紧密关系,通过加强巡逻和安保工作,提高社区的警力覆盖率,及时发现和制止犯罪行为。

同时,通过开展警民联动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犯罪的良好氛围。

第二项措施是加强视频监控建设。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监控公共场所的安全情况,有效防范各类犯罪行为。

通过合理布置监控设备,提高监控范围和画面清晰度,可以大大提高犯罪预防和侦破的能力。

此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控画面进行实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一步提升监控系统的效果。

第三项措施是加强边境管理。

边境地区是犯罪活动的重要通道,加强边境管理对于预防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大边境巡逻力度,加强边境检查和查缉工作,有效遏制非法越境和走私等犯罪活动。

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形成合力。

第四项措施是加强教育宣传。

教育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犯罪知识宣传和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此外,加强对青少年的犯罪预防教育,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健康的发展机会,避免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第五项措施是加强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对于预防犯罪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对犯罪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前采取有效措施。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加强信息共享和案件协作,提高犯罪打击和侦破的效率。

第六项措施是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加强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管理,是预防犯罪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街面巡逻和治安防范工作,及时制止和处置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跟踪管理,预防再次犯罪。

公安调研报告

公安调研报告

巡逻防控工作是指以巡逻为主要手段,运用各种方法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把打击、防范、管理、控制、建设、服务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将各种防控要素相互集结,从而实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联动的社会治安保障功能。

巡逻防控是一种主动、超前型的打击防范违法犯罪行为的警务战略,其实质是通过主动超前型的警务方式,体现打击犯罪的及时性、预防犯罪的超前性、发现犯罪的主动性。

为切实打好全区社会治安攻坚战,推进“平安北仑”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实现区域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对全区加强巡逻防控工作开展了调研。

一、加强区域巡逻防控工作的意义(一)加强巡逻防控工作是区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专门指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

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安机关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和保障力量,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必须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目前我国正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社会治安环境呈现出愈加复杂的动态特征,这种特征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我区愈发明显。

巡逻防控工作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项基础工作,对有效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当前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加强区域巡逻防控工作迫在眉睫。

(二)加强巡逻防控工作是打击防范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区域社会治安安定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外来人员大量涌入,我区刑事发案高位运行,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突出,街路面案件比重加大,多发性侵财型案件居高不下,其中2011年巡逻大队共巡逻2945次,车辆4260辆,出动警力20620人,设卡316次,盘查嫌疑人1953余人,嫌疑车1436余辆,联勤巡逻95次,安保执勤49次,接处警48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03人,其中“清网行动”中抓获逃犯1名,协助抓获网上逃犯1名,抓获负案在逃嫌疑人1名,收缴管制刀具65把,移交治安处罚76人,刑事处罚26人。

公安局优化巡防警务模式提升社会面稳控能力工作经验做法

公安局优化巡防警务模式提升社会面稳控能力工作经验做法

公安局优化巡防警务模式提升社会面稳控能力工作经验做法今年以来,西津市局针对社会面治安防范和侵财型案件发案特点,坚持“以打开路、以防为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巡防工作新模式,实行巡逻防范规范化、武装震慑常态化、打击犯罪专业化,有效提高防控成效。

据统计,今年以来,巡防覆盖的主城区街面“两抢”案件下降20.75%,侵财案件下降18.59%,防控成效明显。

一、优化实战指导模式,周密部署确保实效。

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召开巡逻防控工作专题会议,针对案件高发时间段、高发区域及打、防、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街面案件警情研判,及时总结发案规律,有力地指导推进巡逻防控工作不断深入。

按照时空化巡防的理念,不断细化完善巡逻方案,把最强的力量投向重点区域,及时打响巡防会战。

同时,根据巡区治安状况,每周至少组织两次围点清查,在城区主干道、公交车站、夜市、公园等人员聚集地开展公开设卡检查,严查可疑人、可疑事、可疑物品,实现巡防效能最大化。

二、优化盘查筛选模式,总结战法提升质效。

在以往执勤防控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深化“执勤四必密”工作战法,即为随身携带蹊跷物品的车辆必查,看见警车后拐弯、变速箱、调头的车辆必查,无证、遮盖牌照的车辆必查,显著存有相似“大光头”等行迹蹊跷人员的必查。

通过上述措施,二要努力做到见疑必查、疑必深密、查必见果,保证在街面警备中努力做到死守之存有道、控之有效率,很大地威慑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三、优化全警参战模式,快速反应凸显成效。

该局始终秉承“精神威武、符合实战”的要求,不断强化提升巡逻的实战作用。

为充分达到震慑犯罪目的,最大限度避免发生类似今年处置“1·20”凶杀案中巡逻队员负伤的情况,巡逻中民警、队员统一着防刺背心并携带相应装备,做好自身安全防范;同时全警参战,严格实行城市时空化、网格化巡逻,增强动态防控覆盖面,有效提高街面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

深入开展实战射击、警械使用、擒拿格斗、控制带离等科目的训练,不断提升街面案件的现场快速处置能力。

探索派出所打防管控工作新机制经验材料

探索派出所打防管控工作新机制经验材料

探索派出所打防管控工作新机制经验材料 探索派出所打防管控工作制经验材料找准职责创新警务模式---探索所打防管控工机制各位领导: 按议安排,我代表X X 派就通过平安示范街X X派出立于20x x 年4月,级派出所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个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找准职责定位,整合资源,开创齐抓共管新局面 (一)以“定”字理路 党的十八大对”深安建设,创面对新要求和新任务,须要(二“合”字齐抓共管 创动启动以后,市委政一是依照法治和法定二是争整合各种资联合考核奖惩。

二、以开路力的打击就 (一);. 了群众安全感。

(二突重点,形成合力立和完善项目化治整作机制 对群众反映强严重影响治安环境的“毒”等突出问三、做区警务,推动“四”,建立群防群治新常态 出所以专职化社区警务撑积极发挥公安机关(一五定一规范”模式确区警务专职化 采取了定一规范”的工作模式是“定点” (二)激活群防群治动“四防”建设一是巡逻队伍,强化责任监做实二是分类考理,完善配套设施三是破解瓶颈难撬动资金投入增强自防意识,提升自力,四范行业管理,做实“一 (一)“严管”与“设置特业民警和协 (二)数量做好“标五、坚持(一);. 案件。

(二)严“控点部位 将XX大剧院医中医院、天立学校农贸市场等3 (三)严“控”重点人员 对辖区重点人员严加及时掌控日常活动)严“控”重点物品 常工作中对枪支弹药、物品、散装汽(五)严”矛盾升级在日常工,在党政主导下做好公建工作中各级各部门予了我成绩代表过作为创建工作的最后,我代表XX所全体。

如何遏制街面犯罪案件

如何遏制街面犯罪案件

街面犯罪案件预防对策
1、加大打击力度。打击是最好的预防,也具有最大的震慑威力。要始终保持对街面犯罪的主动进攻和高压态势,通过强化打击,震慑犯罪,遏制犯罪,最大限度地瓦解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要充分发挥刑侦队伍破案的专业优势,根据街面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实行串并案侦查,突出侦查效果;要多警协作,联合作战,派出所、交巡警等部门,应针对街面犯罪的易发案点、高发时段,组织开展不同时段、不同路段的巡逻、守候,增加街面有警时间、有警密度,保持高压态势,强化街面防控能力,提高现场的处警效率,力争抓获一批现行,破获一批案件;要充分利用网上作战的各种新战术,加快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实时、客观的信息准确指导侦查部门的破案追逃工作,提高破案率,提高攻坚克难能力。
2、加强基础工作。应切实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基础工作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作用。对典当行业、二手手机市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等特种行业,要严密工作措施,落实相应责任,结合被盗被抢车辆、手机等物品的特征,以物找人,从中发现破案线索;要通过深入排查,加强治安检查,对无牌无证的助动车、摩托车等可疑车辆,查明来源,顺藤摸瓜,循线追击,打击犯罪团伙,破获一批盗抢摩托车、助动车案件;要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重点管理和密切注意暂住时间短、无正当职业、无固定收入、不办暂住证的高危人员;要依法加强对网吧、中小旅馆、出租私房、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复杂场所的检查管理,在提高登记率、协查率的同时,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类治安线索。
街面犯罪案件高发原因
1、破案难度大。由于街面犯罪大多是流窜人员所为,作案时间短,逃离现场快,很少留下破案线索,很难及时获取相关证据。即使有些受害人看到过犯罪嫌疑人,但往往只知道其大概的体貌特征,无法确切辨认,也无法提供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加上犯罪嫌疑人周密策划,以假乱真,或使用假身份证,或使用挂着假牌照的交通工具进行作案,混淆视线,掩盖作案痕迹,大大增加了公安机关的破案难度。

街面警务站规章制度牌

街面警务站规章制度牌

街面警务站规章制度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市社会治安稳定,提升街面警务站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街面警务站是公安机关在市区内设立的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处理案件、开展巡逻防控和提供法律咨询等工作。

第三条街面警务站依法履行职责,依据本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条街面警务站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群众,勤勉敬业,提高服务意识,确保工作效果。

第五条街面警务站设立警务室、接待室、办公室等功能区域,具体职责和管理权限由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六条街面警务站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一)接受群众报警,立即处理各类案件,保障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二)加强对辖区内的治安管理,加强巡逻防控,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三)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宣传普法知识,提升市民的法律意识;(四)开展社会矛盾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五)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各类专项治安行动,配合执法工作,加强基层治安力量;(六)定期组织警务队员进行例行培训,提高队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七条街面警务站的工作人员应当做到:(一)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热情接待,耐心倾听,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二)认真处理各类案件,确保及时处置,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群众安全;(三)做好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市民的法治意识,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四)严格遵守纪律,维护公正执法,不得徇私舞弊,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法乱纪;(五)保密工作中的重要信息,不得泄露公安机关的内部信息,不得擅自处理敏感案件。

第三章服务标准第八条街面警务站的服务标准包括:(一)接待群众的时间为每天上午8:00至晚上10:00,提供24小时值班服务;(二)接警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核实情况,迅速出警处置,不得拖延时间;(三)对群众提出的法律咨询问题,应当耐心解答,给予专业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四)在接待群众时,应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不得对群众进行人身侮辱或歧视;(五)对于需要帮助的群众,应当及时转交有关单位,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尽力解决问题。

派出所的治安防控与打击犯罪

派出所的治安防控与打击犯罪

派出所的治安防控与打击犯罪在社会安全的维护中,派出所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负责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

作为地方基层警务机构,派出所的工作涵盖了社区巡逻、案件侦破、群众服务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派出所在治安防控和打击犯罪方面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

一、派出所的治安防控工作1. 社区巡逻与防范措施派出所的警务人员通过定期进行社区巡逻,加强对治安问题的监控和防范。

他们会注意观察社区内的可疑行为,对街面秩序进行维护,并与居民建立紧密的联系,加强社区参与和合作。

另外,派出所还会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采取特殊的安保措施,例如安装摄像头、加强灯光照明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遏制小规模违法犯罪的发生。

2. 治安案件办理与预防派出所在治安案件办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处理包括扒窃、盗窃、家庭纠纷等常见的治安案件。

在这些案件中,派出所负责立案、勘验现场、收集证据以及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和审讯。

此外,派出所的工作也应该着重于案件的预防。

通过宣传教育、安全提示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并为居民提供预防犯罪的建议和指导。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仅仅依靠打击犯罪,这是派出所在治安防控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点。

二、派出所的打击犯罪工作1. 打击经济犯罪派出所作为基层警务机构,负责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欺诈、诈骗、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等。

派出所的警务人员应当具备执法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通过调查和侦破这些案件,并追缴涉案资产。

此外,派出所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分享情报信息,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这种跨部门的协作关系对打击犯罪至关重要。

2. 打击暴力犯罪派出所也需要应对暴力犯罪的威胁。

这些案件包括谋杀、抢劫、绑架等严重违法行为。

在面对这些案件时,派出所的警员需要高度警惕和魄力,准确评估危险程度,并迅速采取行动,确保公共安全并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派出所还需要加强与其他执法机构的配合,例如特警队、刑侦队等。

派出所的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重点难点研究

派出所的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重点难点研究

派出所的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重点难点研究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一直是派出所职责的重要部分。

派出所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派出所面临着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本文将对派出所的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重点难点展开研究,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一、重点问题分析1. 社会面治安状况复杂多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社会面治安问题日益凸显。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治安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给派出所的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警力资源分散,面对种种犯罪行为,就需要派出所针对不同现象、不同区域推出精准的防控措施。

2. 社会面治安预警机制不完善当前,社会面治安预警机制还存在一些不足。

大部分派出所仍然依赖传统的巡逻方式,很难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置。

此外,信息共享不畅、部门间协调不够,也严重制约了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基层力量薄弱派出所作为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着力量不足的情况。

派出所人员数量有限,往往只能满足基本工作需求,难以做到全方位维护社会治安。

由于资源匮乏,派出所无法同时兼顾执法力度和社会服务,进而影响了社会面治安防控工作的推进。

二、难点问题分析1. 有效应对新型犯罪形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形态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

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跨境犯罪等问题成为当前治安工作的难点。

面对这些新兴犯罪,需要加强对技术手段的学习与应用,提升技术侦查能力,并与相关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新型犯罪的挑战。

2. 社会面治安预防工作不到位社会面治安问题的防控不能仅仅依靠打击手段,更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然而,目前派出所的社会面治安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应加强对社会面治安薄弱环节的摸排和分析,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提升社区安全感,减少潜在治安隐患。

3. 社区治理机制不健全社区治理对于社会面治安防控至关重要,但社区治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社区参与度较低,居民对治安问题的监督和参与程度不够高。

扫黑除恶犯罪预防与社会治安的协同机制建设

扫黑除恶犯罪预防与社会治安的协同机制建设

扫黑除恶犯罪预防与社会治安的协同机制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型犯罪形式也层出不穷。

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扫黑除恶行动日益被重视,而犯罪预防和社会治安的协同机制建设,成为了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背景分析扫黑除恶犯罪预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违法犯罪活动不仅对个人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严重的冲击。

因此,建立协同机制,实现犯罪预防与社会治安的互相支持和配合,势在必行。

二、完善执法机构合作机制要构建协同机制,首先需要完善执法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

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等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的案件信息数据库,在办案中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商,以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

三、加强社会各界参与扫黑除恶工作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只有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合力,才能推动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

政府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同时培养和引导更多的志愿者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

四、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协同机制建设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便捷性。

例如,建立社会治安信息化平台,通过视频监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预警和防范犯罪行为。

五、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协同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政府要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的监管和评估,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

同时,要加强舆情监测,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需求,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扫黑除恶犯罪预防与社会治安的协同机制建设也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扫黑除恶工作水平。

七、总结协同机制的建设对于扫黑除恶犯罪预防和社会治安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部门要加强合作,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并借鉴国际经验,共同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向纵深发展。

公安局打击犯罪的有效策略

公安局打击犯罪的有效策略

公安局打击犯罪的有效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犯罪问题也日益严峻。

对于公安局来说,打击犯罪是其首要的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公安局打击犯罪的有效策略,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一、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公安局打击犯罪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公安部门应积极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建立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犯罪防控工作。

例如,在学校中开展防范校园欺凌和打击校园贩毒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中推行防范经济犯罪的培训和指导,以及在社区中加强治安巡逻和宣传工作等。

通过这些合作,公安局可以更好地获取犯罪线索,提高打击犯罪的效果。

二、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监控与侦查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安局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强化监控与侦查能力。

例如,安装监控摄像头、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犯罪案件的侦破率,给犯罪分子形成威慑力。

同时,公安局还可以与其他相关部门共享情报信息,加强信息的交流和整合,进一步提升打击犯罪的效果。

三、加强警务培训和队伍建设警察作为公安局打击犯罪的主力军,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

公安局应加强对警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侦查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公安局可以确保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更好地履行打击犯罪的职责。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公安局打击犯罪的有效策略还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公安部门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犯罪的危害以及预防犯罪的方法。

例如,举办宣传讲座、制作宣传片、发布警示信息等。

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公安局可以引导公众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减少犯罪发生的可能性。

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制公安局打击犯罪的有效策略还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制。

公安局应密切配合司法机构,共同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公安局还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执法机制,确保执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公安工作总结

公安工作总结

公安工作总结公安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本文将对公安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一、维护社会治安1.1 加强巡逻防控:加大警力投入,加强街面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1.2 提高技术装备:引进先进的监控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犯罪侦查和预防能力。

1.3 加强社区警务:建立健全社区警务体系,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

二、打击犯罪活动2.1 加强情报信息采集:建立健全情报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及时破获犯罪线索,打击犯罪份子。

2.2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依法打击盗窃、抢劫、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3 提高侦查水平:加强侦查技术培训,提高侦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侦查水平,确保案件侦破率。

三、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3.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2 严格执法规范: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杜绝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

3.3 加强民生工作: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积极参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加强队伍建设4.1 提高队伍素质:加强警察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4.2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警察激励机制,激励优秀警察,提高队伍的凝结力和战斗力。

4.3 加强队伍管理:建立健全警察队伍管理制度,规范队伍管理行为,提高队伍的执行力和效率。

五、展望未来5.1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警务机构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维护地区和世界安全。

5.2 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公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5.3 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安工作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法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街面犯罪特征原因及预犯对策

街面犯罪特征原因及预犯对策

街面犯罪特征、原因及预犯对策街面犯罪通常是指在城镇街头、巷弄等公共场所实施的犯罪。

这类犯罪主要表现为在街面实施的抢劫、抢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扒窃、故意杀人等犯罪。

街面犯罪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危及群众民生,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为正确认识街面犯罪、打击和预犯街面犯罪,笔者以所在的基层法院为视角,对街面犯罪的特征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据此探查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供商榷。

一、街面犯罪的特征笔者查阅了XX年1月-XX年7月祁东县法院审理的街面犯罪案件情况,发现街面犯罪有如下六个特征:一是街面犯罪占全部犯罪案件的比率较重。

祁东县法院XX年1月至XX年7月31日,共审结各类刑事案846件1180人,其中街面犯罪有154件235人,分别占18.20%、19.92%,比率几乎接近五分之一。

二是街面犯罪以暴力犯罪为主。

经统计,XX年以来祁东县法院审结的154件街面犯罪,涉及的罪名有故意杀人、抢劫、抢夺、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盗窃等六个,其中除抢夺和以扒窃为作案手段的盗窃案件外,其余4类犯罪均系暴力犯罪,且暴力犯罪案件数有138件,占全部街面犯罪的89.61%。

三是街面犯罪中“两抢”和涉恶案件突出。

从祁东法院审结的154件街面犯罪案件来看,以抢劫、抢夺构成的“两抢”案件有81件126人,分别占总件数的52.59%、总人数的53.62%,以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构成的“涉恶”案件有60件95人,分别占总件数、总人数的38.96%、40.43%。

“两抢”和涉恶案件总数占到了街面犯罪案件总数的91.56%。

四是街面犯罪中共同犯罪较多。

共同犯罪案件的社会危害性一般要大于单个人犯罪案件的社会危害性。

由于街面犯罪大多发生在大街小巷等公共场所,其犯罪场地的特殊性决定了单独作案的风险要大于结伙作案的风险,故犯罪分子往往纠集多人甚至十余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

据统计数据反映,祁东县法院审结的154件街面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有115起,占74.68%。

警察对街面“两抢”犯罪嫌疑人的知觉预测问题探索——以南京新街口执勤民警的盘查为例

警察对街面“两抢”犯罪嫌疑人的知觉预测问题探索——以南京新街口执勤民警的盘查为例

警察对街面“两抢”犯罪嫌疑人的知觉预测问题探索——以南京新街口执勤民警的盘查为例沈科;魏毅【摘要】警务实战中的知觉预测,是特定情境中人民警察利用部分外界信息或先行信息预测未来警务事件发展,降低风险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主动式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有效的盘查方法,是一种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警务战术.警察盘查街面“两抢”犯罪嫌疑人时的知觉预测问题具有典型性.南京市新街口是典型商业步行街区,是巡逻民警的执勤的重点区域,可作为调查样本.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商业步行街一类的复杂环境下民警在进行盘查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国警察职业培训教育中,很有必要开设知觉预测的课程,提高民警知觉预测能力,以保障自身安全,更有效地开展盘查工作.【期刊名称】《四川警察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7)001【总页数】6页(P75-80)【关键词】步行街;“两抢”;知觉预测;盘查先期预防【作者】沈科;魏毅【作者单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7.6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刺激信息的整体综合反映,是人体各种感觉协同作用的结果。

预测,则是在掌握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规律、方法对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推测来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是收集数据并进行逻辑分析,预计未来事件的认知加工过程。

知觉预测就是特定情境中人体感知部分外界信息并利用其预测未来事件的信息加工过程。

在高度对抗的警务实战过程中,人民警察只有察觉先机,准确快速行动,才能保证自身的执法安全,才能尽量避免案发后再被动处理的局面。

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主动式的安全防范,强调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力求把违法行为控制在在萌芽状态。

因此,高效、准确的知觉预测能力是人民警察警务实战过程中安全、有效执法的重要保障。

西方国家警察职业教育和日常训练中已经认识到情报信息对于预测犯罪行为,制定战术方案的重要性,但是我国对此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对注意能力干扰以及模拟警情训练时期,对真实执法环境下的知觉预测还处于探索阶段[1]。

街面警务站巡逻措施

街面警务站巡逻措施

街面警务站巡逻措施1. 简介街面警务站巡逻措施是指在城市街头巡逻的一种警务行动,旨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犯罪、提高民众安全感。

通过加强警务站在街面的巡逻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置突发事件,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管,有效防范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并及时反馈情况,保障公共安全。

2. 巡逻范围街面警务站巡逻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定,一般包括以下区域:•商业区:商业区是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也是扒窃、抢劫等违法行为的高发地。

巡逻人员应加强对商业区的巡查,通过巡逻来维持商业秩序、遏制违法行为,并及时发现和处置突发事件。

•居民区:居民区是市民的居住地,巡逻人员要加强对居民区的巡查,增加市民的安全感,通过巡逻来发现和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对小区门卫等工作的监管。

•交通要道:交通要道是连接各个区域的重要通道,也是交通事故多发区域。

巡逻人员应加强对交通要道的巡查,维护交通秩序,预防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并及时处置交通事故。

•学校及周边区域:学校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活动地,巡逻人员要加强对学校及周边区域的巡查,确保学生和师生的安全,预防校园欺凌、校园火灾等事件的发生,并指导学生安全过马路等。

3. 巡逻时间街面警务站巡逻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以确保巡逻的效果。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考虑:•白天巡逻:白天是市区人流量较大的时段,巡逻人员可以在白天加强对街面的巡查,维护社会秩序,预防扒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夜间巡逻:夜间是犯罪事件发生的高发时段,巡逻人员应加强对夜间街面的巡查,特别是对夜间经营的商业街、夜市等区域进行加强巡逻,确保市民的夜间生活安全。

•重大节假日巡逻:重大节假日是人员聚集、犯罪高发的时段,巡逻人员要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加强巡查,提高对商业区、旅游景区、公共交通站点等重要区域的监管力度。

4. 巡逻方式街面警务站巡逻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包括以下方式:•步行巡逻:步行巡逻是最常见的巡逻方式,巡逻人员通过步行巡查街面,可以更加接近市民,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基层公安机关扫黑除恶农村治保组织建设城区防控体系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一)

基层公安机关扫黑除恶农村治保组织建设城区防控体系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一)

基层公安机关扫黑除恶农村治保组织建设城区防控体系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一)基层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扫黑除恶、农村治保组织建设和城区防控体系建设是这些机关所面临的重要工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有许多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扫黑除恶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缺乏针对性虽然扫黑除恶是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很多地方还是缺少针对性。

例如,一些地方只是为了达到扫黑除恶的要求,简单地打了一些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网络诈骗等案件,并未真正深入的去发掘和打击黑恶势力。

2.问题:缺乏信息共享扫黑除恶中信息共享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很多地方仍存在着这方面的不足。

警方与企业、媒体等关键资源方面的沟通不够畅通,很多情况下都是单向的,这导致了扫黑除恶工作的效率低下。

3.对策: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对于扫黑除恶来说,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信息的共享也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建立起一个可以促进警方与企业、媒体等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

这可以有效增强警方的信息来源,同时提高扫黑除恶的效率。

二、农村治保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农村治保组织建设缺乏强制力农村治保组织虽然在很多地方已经有了相应的建设,但是其有效性并不十分明显。

这主要是因为其缺乏强制力,很多农民并不愿意执行其规定。

2.问题:基层农村治保组织的管理能力不足在农村治保组织建设过程中,很多基层治保组织并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安排的,这导致了组织的精神动员难度增加,组织的管理能力大大降低。

3.对策:加强对治保组织的培训,提高组织建设规范度农村治保组织建设需要进行的主要是实质性的组织建设和领导培养。

我们建议在建设治保组织时加强对组织的规范化培训,同时对组织的管理和领导进行培养,这可以有效提升农村治保组织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

三、城区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城区防控体系建设不够前瞻性许多城市防控体系建设并没有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很多防控措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防、物防等方面,没有真正考虑到信息化、智能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XX街道扫黑除恶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

XX街道扫黑除恶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

XX街道扫黑除恶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为防止出现反弹,结合以往治理的工作经验,特制定本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成立XX街道扫黑除恶常态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XX街道党工委书记组长:XX街道办事处主任副组长:XX街道党工委副书记XX街道办事处副主任XXXX派出所所长XXXX派出所所长成员:XX派出所、XX派出所、街道公共安全办、城管执法中队、交警一中队、四中队、社区二、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工作,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黑恶势力违法犯罪问题得到根本遏制,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各社区党组织得到进一步整顿,基层党组织建设环境明显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率明显提升。

三、职责分工城市管理办、公共安全办、城管执法队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加强重点行业监管,落实市场准入、规范管理、重点监管等日常性工作机制,建立涉黑涉恶黑名单制度,消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公共服务办要加快建立健全防范黑恶勢力侵害校园工作机制和相关案件线索及时报告制度。

司法所要加强特殊人群的帮教管控,对有黑恶势力犯罪前科的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要落实监督管理、安置帮教工作;做好失业、辍学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防止其被黑恶势力教唆、利用。

城市管理办要排查收集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闹事、恶意竞标、强买强卖等违法犯罪线索;党政综合办要排查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主要有:打着投资公司、咨询公司、金融借贷平台、典当行等名义,以及“无抵押贷”、“校园贷”、“车贷”、“房贷”、“裸贷”等“套路贷”,专门从事高利放贷,采取虚假诉讼,跟踪滋扰、言语威胁、变相拘禁、殴打伤害等手段逼讨债务的黑恶势力;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的黑恶势力;基层党建办、纪工委要加强基层组织常态化排查,深入发现把持基层、插手基层治理,垄断基层资源的涉黑线索,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

四、工作内容(一)深入开展线索排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遏制街面犯罪的警务机制研究
作者:祝昌鸿俞莲英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6年第27期
摘要街面犯罪是最能影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的一种犯罪形式,是社会危害性严重的一种多发性犯罪。

街面犯罪与空间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公安机关建立了新形势下打击和遏制街面犯罪的新型警务机制,但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警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高效的公安情报信息网等措施构建遏制街面犯罪的警务机制。

关键词街面犯罪;警务机制;警务改革
近年来,公安部部署指挥开展了“利剑行动”、“春雷行动” 和“净网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社会治安呈现良好态势,让人民群众重拾社会安全感,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街面犯罪活动依然猖獗。

据中国法律年鉴记载,2000—2010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持续攀升,由2000年的3637307件增长到2010年的5969892件。

其中,作为街面犯罪的最常见类型,盗窃罪立案数从2000—2010年的年立案数分别为2373696、2924512、2861727、2940598、3212822、3158763、3143863、3268670、3399600、3888579、4228369件;盗窃罪年立案数占当年刑事案件立案数的比例分别为65.26%、65.61%、65.99%、66.92%、68.1%、67.95%、67.56%、67.99%、69.59%、69.69%、70.83%。

1上述犯罪持续增长的现状激起了学界对街面犯罪原因及防控研究的检讨,也引发了各界对现行街面犯罪治理及治安防控策略的反思。

街面犯罪的发案面广,犯罪危害程度多样,流动人口作案比例高,作案人逃离现场快,而群众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犯罪所侵害的对象以妇女和未成年人居多,街面见警率低、街面犯罪破案率低、嫌疑人现场成功抓捕率低,从而使街面犯罪嫌疑人心存侥幸,以身试法。

街面犯罪是最能影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的一种犯罪形式,是社会危害性严重的一种多发性犯罪,不仅严重扰乱公民的正常生活,严重侵害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整个城市形象,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社会治安难点和热点问题。

如何整合现有警务资源建立起能有效遏制街面犯罪的警务机制,有效打击各类街面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各级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街面犯罪的内涵
1.1 街面犯罪的概念
虽然各个学者对“街面犯罪”的定义都有所差别,但对其所具有的几个特点是相对明确的[1-2]:1.街面犯罪的发生地应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

犯罪发生地不仅限于城市的公共道路,而且应该包括像菜市场、广场等人员流动相对频繁的露天,半露天场所。

而像在医院、火车站、剧场等封闭空间内的犯罪,则不宜定性为街面犯罪,因为其虽然是公共场所,但是其人员相对固定,且是在室内,并且往往有围墙、门禁等措施将其与一般公共空间相隔离。

2.受害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有随机性或不特定性。

除打架斗殴外,其他街面犯罪包括盗窃、诈骗、抢劫等,它
们的目标往往是在犯罪分子准备作案后随机确定的。

在此之前,犯罪分子和受害人并不相识,犯罪分子确定某一特定的人进行犯罪往往是由于该特定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的薄弱。

故所以一些事前有预谋,且犯罪分子和受害人相对固定的犯罪,即使其恰好发生在街面也不能称之为街面犯罪。

1.2 街面犯罪的特点
(1)街面犯罪与空间环境因素密切
作为客观事件,犯罪的发生与空间环境、地理位置存在紧密关联;作为人类活动,犯罪往往表现为犯罪人在犯罪出行过程中感知作案环境、寻找犯罪目标的“觅食”或“狩猎”行为。

(2)街面犯罪人员以流动性为主
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公共交通的愈发便利,使得街面犯罪有了可乘之机。

1.3 街面犯罪手段不断翻新
犯罪分子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不断翻新作案手段。

常见的街面犯罪手段主要包括街面抢劫、抢夺、盗窃、诈骗、打架斗殴等,其中街头抢劫包括飞车抢劫、拦路抢劫、出租车抢劫、摩托车(残的、三轮车)抢劫、公厕内抢劫、色情引诱抢劫(“仙人跳”、“放白鸽”)、巷口楼梯口抢劫等;街面抢夺包括驾汽车抢夺、摩托车飞车抢夺、骑自行车抢夺、徒步抢夺、抱脚抢夺、以购物为名抢夺(假装买手机等)、十字路口拉车门抢夺、布条、钢丝阻车轮然后抢夺等;街面盗窃包括盗窃汽车(轿车、货车和面包车)、盗窃摩托车和助动车、盗窃电动自行车、拎包、扒窃、偷手机、盗窃轮胎、破窗撬锁拉门偷盗汽车内物品、空心钉破车胎盗窃等;街头诈骗包括丢物捡物、迷信诈骗、假首饰、假元宝、假手表诈骗、假尼姑假和尚诈骗、假医生假药诈骗、借打手机行骗、假手机诈骗、设赌行骗、白纸变钱行骗、假外币诈骗等。

2 现有遏制街面犯罪的警务机制的不足
虽然各地遏制街面犯罪的新机制、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许多地方公安机关当下遏制街面犯罪的警务机制仍然有着许多不足之处。

(1)警力严重不足,警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2)基层警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装备效能。

(3)公安机关和普通群众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犯罪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3 遏制街面犯罪警务机制的改进方向
3.1 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升民警专业素质是基础
面对情况突发万变的街面犯罪,提高民警的专业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提高相关的专业素质能够使民警正确认清街面犯罪的特点与情况,从而采取专门性的手段去处理相关案件,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提高相关的专业素质能够使民警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沉着冷静面对,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护自身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身战术素养欠缺等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牺牲。

3.2 建立公安情报信息网,加强信息研判是保障
打击街面犯罪,情报先行。

没有一个准确高效的情报保障,必然会使警力投入陷入盲目和被动,无异于加重了警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公安情报工作收集、研判、发布三项工作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3.3 建立立体防控体系,提高警力效能是重点
为了有效打击街面犯罪,根据现阶段公安机警力资源现状和工作特点,应尽快建立派出所,公安分局,市级公安局三级立体巡逻网络和明暗结合的防控体系。

(1)三级立体巡逻网络中,市局“110”指挥中心是开展巡逻防控的指挥主体。

(2)派出所是巡逻防控的基础。

(3)建立专业性的打击街面犯罪的队伍。

3.4 实现警民良性互动,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是关键[3-4]
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才能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减少街面犯罪的发生频率。

一方面,各级公安机关宣传部门应重视和普通群众之间的交流往来,以典型的案例教育群众,以实用的信息帮助群众,将街面犯罪的新方法、新特点,街面犯罪高发的地段和时间段通过多种生动多样的手段传达给人民群众,使群众能够有意识,有方法来抵御随时可能在身边发生的街面犯罪。

各级公安机关应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采取讲座演示,以及新兴网络等受众面广的方式将有益的信息提供给群众,提高人民群众对街面犯罪的认知度。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还应将情报的被动收集化为主动,通过“大走访”等方式获取有用信息,将过去的单一由群众报警而获取犯罪信息变为主动向群众通报。

近年来,上海警方开通了“公安热线”,群众可按不同的部门,直接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与警方沟通,扩大了信息源。

为公安机关准确打防街面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信息。

只有还人民群众以知情权,才能使人民群众提高防范意识与能力,实现公安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和普通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促进公安情报工作的开展,使公安机关在遏制街面犯罪上取得主动权。

总之,街面犯罪作为在城市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类犯罪,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因为其打击难度大,不易于防控的特点也使其在实际公安工作中成为各级公安机关较为头痛的方面。

为真正有效遏制街面犯罪是公安机关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遇到的新挑战,各级公安机关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牢记使命,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更加有效的打击和预防街面犯罪,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单勇,吴飞飞.从罪犯到地点:犯罪空间防控的兴起[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25(5):94-99.
[2] 张未东,杨俊峰,马建文.论珠三角街面犯罪的防范与打击[J].法治论坛,2009,(2):110-120.
[3] 周忠伟,李小强.遏制街面犯罪的警务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21(6):37-41.
[4] 单勇,阮重骏.城市街面犯罪的聚集分布与空间防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制图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13,(6):88-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