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
❖ 职业兴趣测试
理想职业、兴趣活动、擅长活动、喜欢职围,这种职业氛围是由具有类似 人格特质的人所创造出来的特定环境,具有特定的价值观念、 态度倾向和行为模式。 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就可以预测自己 的职业选择、工作变换、职业成就和教育及社会行为。个人的 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取决于个人人格类型和 职业环境之间的适配度。
A:艺术型能力
❖ 1、能演奏乐器 ❖ 2、能参加二部或四部合唱 ❖ 3、独唱或独奏 ❖ 4、扮演剧中角色 ❖ 5、能创作简单的乐曲 ❖ 6、会跳舞 ❖ 7、能绘画、素描或书法 ❖ 8、能雕刻、剪纸或泥塑 ❖ 9、能设计板报、服装或家具 ❖ 10、能写一手好文章
你所擅长的活动
I:研究型能力
S:社会型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
❖ 六种兴趣类型
③艺术型(A)的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爱想象, 感情丰富,不顺从,有创造性,能反省。艺术型的人缺乏办事员 的能力,适于作室内装饰专家、摄影师、作家、音乐教师、演员、 记者、作曲家、诗人、编剧、雕刻家、漫画家等。 ④社会型(S)的人:喜欢社会交往,常出席社交场所,关心社会 问题,愿为别人服务,对教育活动感兴趣。这类人往往缺乏机械 能力。社会型的人适于作导游、福利机构工作者、社会学者、咨 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学校教师、精神卫生工作者、公共保健护 士。
四、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 ❖ 评估自我
兴趣:知道自己的兴趣 个性: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气质类型 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知道自己想从职业中获得哪些需 要满足 职业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倾向及能力高低
四、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 ❖ 正确进行职业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的自我认知,减少大学阶段择业的心理困扰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就是准确的认识与评估自己,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建立稳定的自我概念,依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等个性特质,尽最大努力,培养积极适应的态度,发展自己的特长;客观地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增强个人的竞争力和执行力;对自己的个性特质和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因素能泰然处之,接纳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通过社会的善意接纳,获得爱与成就,达到自我潜能的充分开发和自我实现;对自己的能力与弱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不排斥对自己不良的评价,不对别人的评价产生抵触、防卫的心理,也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否定自己,产生焦虑与不安的情绪,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
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
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
明确自己的优势。
衡量自己的差距。
以此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择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的预见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寝室调整小张在大二时住进了混合寝室,寝室里有2名毕业班学生,经常在寝室谈论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女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境,商讨如何应付用人单位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无理要求甚至性骚扰等,常常看到她们兴冲冲地去面试又沮丧而归,渐渐地,小张开始关注身边许多女生就业的情况,似乎得到的都是负面的信息,她焦虑、紧张得难以入睡,精神变得恍惚,食欲下降,听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内心的焦虑加剧,在许多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归因中,她认为所有的原因都在于自己的性别,她为自己是女生而感到深深的懊恼,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改善自己的状况却总是无效,于是,求助于心理咨询,在咨询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认知与评估,深入地分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针对自身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具有操作性的规划与实施方法,并开始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每一个子目标,小张逐渐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症结,理解了就业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贯穿人生的过程,需要关注,但更需要规划,并在规划的制定与具体的行动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方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案第七章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调适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状态。
2 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 了解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本章4节,共需10课时。
建议课时安排: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3课时,集中辅导1课时。
(三)教学重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状态(四)教学难点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的方法(五)教学提纲第一节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状态一、大学生就业不良情绪的心理表现(一)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二)就业心理矛盾多(三)人格发展不健全二、大学生就业不良社会心理的表现(一)焦虑(二)急躁(三)消极(四)抑郁三、大学生在就业中常见的矛盾心态(一)大学生择业中的矛盾心理1 有远大的理想,但往往不能正视现实2 注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3 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我的能力4 渴望竞争,但缺乏竞争的勇气(二)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1 求职择业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之中的艰难选择2 大学生自身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的时期3 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第二节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1 遗传素质2 母孕期及分娩因素3 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4 其他生物学因素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人内在因素(一)生理因素的影响(二)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三)认知因素的影响(四)情绪因素的影响(五)人格因素的影响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环境因素(一)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2 家庭教育的忽视3 家庭情感不和或不稳定(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社会环境的多元性2 社会环境的竞争性3 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娱乐、交往方式已悄然发生改变(三)学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 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问题2 校园里的贫困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3 学习、生活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四)心理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影响(二)社会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三)大众传媒与社会风气第三节大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克服惰性,提高行动力(一)承认辛苦的代价,看重愉快的结果(二)提高对辛苦的承受能力(三)从小事做起(四)大事化小(五)不要计划太多,马上动手做(六)不要害怕浪费时间二、增强抗挫折的能力三、培养自信第四节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一、心理调适及自我心理调适概述(一)心理调适及自我心理调适的含义(二)心理调适在择业中的作用1 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目标的合理确定2 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的正确实施3 有利于大学生择业目标的顺利实现4 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变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一)针对依赖他人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二)针对盲目攀比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三)针对缺乏自信的心理的调适方法(四)针对孤傲自大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五)针对犹豫不决的心理的调适方法(六)针对不善沟通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七)针对要求苛刻的心理的调适方法(八)针对焦虑烦躁的心理的调适方法(九)针对嫉妒心理的调适方法。
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
•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
症性障碍。
•
二、社交恐怖症
•
社交恐怖也是一种强迫观念,患病率较高。患者对与人接触感到苦恼。
•
三、抑郁症
•
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哀或沮丧体验。当抑郁心境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一组有特征性的
症状,持续一定时间,且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时,就要考虑为抑郁症。
•
九、否定作用
•
否定作用是不承认引起紧张焦虑的事件是真的,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
•
十、升华作用
•
所谓升华作用,是指人们把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愿望,以某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
获得满足,这在文艺创作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第八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 调适与咨询
•
第一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与自我治疗
•
一、焦虑症
•
毕业生在择业时要把是否有利于个人成长作为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注意防止和克服
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
其一,是图虚荣的思想;
•
其二,图享受的思想;
•
其三,是图安逸的思想。
•
4. 树立“打工也是一种就业”的就业观念
•
5. 树立“多渠道就业”的就业观念
•
三、调整择业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
1. 科学地把握择业期望值
务上依赖他人。
•
第二,自卑心理的束缚。
•
4. 临阵怯场症
• 第三节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防治与调适
•
一、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
1.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
2.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探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寻找工作、择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步骤,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两者在大学教育中的融合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需要建立全面的大学生发展体系。
大学生的发展包括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心理健康的促进等多个方面。
建立全面的大学生发展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专业技能的学习可以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基础,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并坚定信念,心理健康的促进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需要加强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专业课程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整合上,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也能了解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在管理学课程中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在心理学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需要提供多元化的辅导与指导服务。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过程中,需要得到老师、辅导员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也可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学校还可以邀请各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以及在职场中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辅导之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导入:无论是已经进入社会谋职还是仍在学的在校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却很少人知道如何择业。
什么职业最适合自己,如何使自己进入某门行业才容易发展事业上的成就,这些最基础的认知,似乎没有像成功学那般的令人疯狂万人竞逐。
时兴创业热潮的时候,一些没有商业才能的人也纷纷投入去开办公司,大学生毕业时,也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知名企业,然后才考虑专业及个人所长。
这种一窝蜂逐流的职业选择方式,欠缺对自身特点和环境的认识,往往造成了职业生涯的进退两难局面,遑论事业上的成功。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更应早规划,早定向。
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第一节:适应大学生活1. 大学生活的特点学习的自主性;生活的独立性;人际交往的广泛性;管理的制度性和自律性。
2. 环境改变与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与适应;学习状况的变化与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与适应。
3. 大学生不适应现象的表现环境地位的改变导致自我评价失衡;人际适应不良导致孤独压抑;自理能力不足导致想家厌学;学习动力不足导致成绩不佳;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导致失望迷茫。
4. 大学生顺利实现转变的基本要求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提高生活的自立能力;摸索大学学习方法;学习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升华理想,确定新的奋斗目标。
第二节:规划大学生活1. 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设计职业: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劳动岗位。
生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事业奋斗的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计划,对生涯实现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职业生涯设计的实质:个人依据自身素质对自己未来发展做出主动的、自觉的设计和规划,并根据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2.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简单地说,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职业生涯设计=知己+知彼+抉择+设定目标+行动+调整知己:要知道自己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自己的身体条件以及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
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 一
大学生论文大学生择业与求职中的心理健康一、2006年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1、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2、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加大,就业服务急待加强。
4、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5、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6、产能过剩、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就业风险增加。
二、择业中的心理问题(一)择业的心理矛盾1、有远大的理想,但不能正视现实2、想做一番事业,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3、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加强了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择业观,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期望或选择职业的标准,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的发展可能性、职业的声望、职业的报酬和求职应付出的代价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表现,也是大学生处理择业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指导思想。
大学生群体的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关系,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月收人呈正相关关系,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1]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择业观方面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并分析这种择业观的嬗变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由此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1.从择业方式来看,呈现从“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并开始出现“自主创业”的嬗变特点我国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嬗变过程。
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实行的基本上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分配无须自己多操心。
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第二、大学生自身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突出 的阶段
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统一的主要表现是: 性格乐观开朗;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比 较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并有效地支配自 己的行为;同时有积极的价值取向;人格 结构中无明显的冲突与分裂的现象。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从社会关系的侧面反映一个
人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和谐主要表现在: 乐于与人交往,在心理上能够接纳大多数 人,积极主动广交朋友;在与人交往中能 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不依赖别人,也 不驾驭别人,不卑不亢,言行举止与自己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符;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正直诚实、乐于助人、与人相处和 谐愉快,使人有安全感。
长沙理工大学 就业指导教研室
大学生求职择业,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 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 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 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成顺利 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 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材。
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人的 自身发展、人的活动效率及人对各种 环境变化的适应。
7、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 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毕业前的大学生,由于心 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挫折体验多, 加之一部分大学生性格上 本来就不十分健全, 因此容易导致某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 血压不正常、消化紊乱、背痛、肌肉酸痛、口干、 心慌、尿频、饮食障碍或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 若不及时排除,则会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心理 健康。
困扰大学生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
困扰大学生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矛盾心理以及心理误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宣泄,则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择业的心理障碍。
这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困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乃至择业。
一般地说,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
一、焦虑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情绪状态。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
优秀学生焦虑的问题是能否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单位;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焦虑没有单位选中自己怎么办;来自边远地区的同学为不想回本地区而焦虑;恋人们为不能继续在一起而焦虑;女同学为用人单位“只要男性”而焦虑;还有一些大学生优柔寡断,竟因不知自己毕业后向何处去而焦虑。
大学生的上述焦虑状态一般并不会对未来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会使学生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从而产生奋发有为的精神。
但是,如果焦虑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就有可能向病态发展,表现出情绪紧张、心情紊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身心疲倦、头昏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状。
这种焦虑,使大学生毕业时精神上负担沉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学习上得过且过、穷于应付、反应迟钝;生活中意志消沉、长吁短叹、食不安味,卧不安席。
有些学生在屡遭挫折之后,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
此时,焦虑不但干扰了大学生的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娱乐,还成为择业的绊脚石。
二、自负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
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应得到优待,于是在择业过程中,总是抱有洋洋自得、自负自傲的心理。
面试时,夸夸其谈,海阔天空,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用人单位难以接受。
在自负心理的支配下,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弱点,表现出非常强的优越感,往往不切实际地追求高工资、高名利的单位,而对一般的工作单位百般挑剔,甚至提出过高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与心理健康
转变就业观念
要顺利就业就必须首先根据自己 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 自
己的就业期望值。
树立正确的职业 价值观,减低择业焦虑
毕业生不能只 考虑工作的经济收 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 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
响与作用。
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 提高择业效能感
毕业生不能只 考虑工作的经济收 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 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
13
大学生就业与心理健康
案例导入
这些年来,随着休闲 概念越来越 深入人心,以及大学生生活观念 及生活方式的日益显著的变化, 休闲活动与心理 健康的关系也理 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般问题
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般问题
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
趣、价值观、人格等成分。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般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基本特点
知彼
2
知彼即探索工作世界。大学生对外围环境缺少认识。生活中,我们
有不少大学生,他们对 家庭的希望、社会的需求、组织的需求、国
家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情况没有较多的了解, 这些也是制约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征”
问题行为
3
毕业前一些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因某些主体需要不能满足而 受到强度较大的挫 折,加之平日缺乏应有的品德与个性修养,可
能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
第二节 大学生的就业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征”
抑郁消沉
4
毕业前的大学生由于心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挫折体验 多,加之一部分大学 生人格本来就不够健全,容易导致某些躯体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依靠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
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态,以健康的身心求职择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见心理现象的描述,分析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且从学校、社会、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调试。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矛盾心理以及心理误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宣泄,则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择业的心理障碍。
这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困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乃至择业。
一般地说,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1)急功近利。
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
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
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
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 毕业后的目标:工作申请,成功就业。 主要的内容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 结。 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 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 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 参加面试等。
四、 职业评估与反馈
• 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 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 现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对规划进行调 整与完善。 • 由此可以看出,整个规划流程中正确的自 我评价是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环节,这 一环做不好或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职 业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问题。
• 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在充分且正确 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 自我评估。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 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 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我在干什么
学业 毕业 择业
就业
创业 家业 职业
作业
基业
我
事业
个人生涯规划的金字塔
抑郁2
• 7、表现为平淡或抑郁的感觉。 • 8、旷工率高于可接受的标准。 • 9、承认使用药品和/或酒精去应对抑郁的感 觉。 • 10、缺少活力,抱怨疲倦和/或拖拉。 • 11、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离群或孤独。 • 12、由于缺少专心而忽略安全常规和对细 节的注意。
下面列出了15道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问答: 从不 (1)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的权利不够大, 以至于无法完成某些任务? 1 (2)你是否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感到不清楚? 1 (3)你是否经常不知道有哪些适合于你的提升及晋职的机会? 1 (4)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的工作量过大,在一个工作日中不可能完成? 1 (5)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无法满足周围人对你所作出的相互矛盾的要求? 1 (6)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不完全称职? 1 (7)你是否经常不知道上司对你的看法是怎样的,他/她怎样评价你的 表现? 1 (8)你是否经常感觉得不到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信息? 1 (9)你是否经常担心作出某些决定会影响一些你认识的人的生活? 1 (10)你是否经常感觉自己不被同事们喜欢和接受? 1 (11)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对直属上级所作出的、涉及自身的 决定和行动施加影响。 1 (12)你是否经常不知道和你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对你的期望是什么? 1 (13)你是否经常认为你所承担的工作的数量会妨碍它们的圆满完成? 1 (14)你是否经常觉得工作中不得不做的事情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1 (15)你是否经常觉得工作打扰了你的家庭生活? 1 偶尔 2 2 2 2 2 2 有时 3 3 3 3 3 3 经常 总是 4 5 4 5 4 5 4 5 4 5 4 5
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导
本讲介绍毕业生踏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帮助毕业生树立求职信心,找到自己的优 势竞争力;了解用人单位的核心需要;确 立合适的就业期望值;主动出击,敢于竞 争;愿意尝试,善用资源;准备承受拒绝, 坦然面对曲折。调整好求职心态,走出心 理误区。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择业的心理准备与心理调试
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障碍
2、幻想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小r是一个来自西北的毕业生,他在班上人缘挺好, 但成绩方面比较糟糕,在求职方面更是没有什么能拿 得出手的。在参加了几次招聘会,又回家打探了一番 后,他就整天处在一种观望的态度中。他觉得反正还 有这么多同学,比我优秀的同学都还没有找到工作, 我怕什么啊。急,也应该轮到他们先着急啊。他觉得 “车到山前必有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说不定哪一天就有单位找上门来了,还是一个好单位, 气死那些沉不住气的家伙。
择业的几种常见心理障碍
求职时不能没有自信,但是自信过了头, 就成了自负。自负的人不能客观看待自己的优 势,夸大了自己的优势,因此当心目中的高目 标不能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失望、挫折的心 理。 克服盲目自信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 我,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 ①社会比较 ②自我静思 ③心理测验。
明确自己的求职定位和需求
1.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考虑 2.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判断 3.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1 .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考虑
有句富有哲理的话这样说:……请注意你的 习惯,习惯影响你的性格;请注意你的性格,性 格影响命运。 一般说来,外向型的人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工 作更适合自己的性格,而内向型的人选择比较稳 定的工作更合适。 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去选择谈判 代表,让一个活泼好动的人选择办公室工作。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及解决方法在现代社会,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迷茫和矛盾之中,因此对所选择的职业产生深度疑虑。
本文将探讨导致大学生职业选择焦虑的心理因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心理因素1.社会期望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社会和同伴的巨大期望。
家庭希望他们能够选择一份稳定且高收入的工作,社会期望他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而同伴则会关注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这种集体期望会使大学生感到沉重压力,产生职业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2.自我认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对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建立非常重要。
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技能和目标抱有模糊的认知时,就会导致职业选择焦虑。
3.信息过载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种渠道的大量职业选择信息,很难准确地了解每个职业的具体要求和前景。
信息过载使他们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是值得信任的,导致不确定性和焦虑。
二、解决方法1.自我调适大学生应花时间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技能,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渐找到自己的职业偏好。
此外,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培训等活动,增强自我认知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减轻职业选择焦虑。
2.理性思考大学生应树立理性思维,不要过分追求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而是注重自身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与此同时,他们可以积极寻找职业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包括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及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要求等,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职业选择。
3.寻求支持网络大学生可以与身边的亲友、同学和专业人士交流,寻求他人的建议和支持。
这些人可以在职业选择上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减轻职业焦虑。
4.适应不确定性大学生需要认识到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调整和尝试。
了解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正常的,大学生应该学会适应这种不确定性,并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心理健康升学择业情绪
心理健康升学择业情绪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提出,影响一个人情绪的重要因素有三个,首先是环境,其次是生理状态,最后是他人的评价。
对于处在青春后期阶段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当他们面对纷繁的社会现状和众多的竞争对手时,必然产生复杂的心理情绪,笔者着重介绍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焦虑心理、心理学家认为,焦虑分为问题性焦虑和障碍性焦虑,一般而言,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的大学毕业生主要包括性格“内向型”和性格“偏执型”两类。
心理焦虑人群通常表现为心理纠结,他们每天沉浸在苦闷、恐怖、矛盾、焦虑、紧张之中,过于担心未来前途,害怕择业失利,长期处于焦虑、焦躁不安且心理失衡的状态下,最后可能出现情绪恍惚等生理症状,严重的会转化为障碍性焦虑。
郁闷心理、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郁闷心理,因其缺乏对未来职业的理性思考和对现实形势的正确判断,长期处在消沉与郁闷中,不敢到社会中主动“推销”自己,甚至害怕竞争,害怕就业失败。
由此,情绪不良的心理状态折射出消极、等待与观望心理。
资料显示,在问及“您求职前的就业态度”这个问题时,8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积极应对”,2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消极观望”。
郁闷心理长期积压与发展,这种心结得不到及时排解或找不到释放的出口和缓解压力的正确方式,会出现紧张、心理纠结,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能发展为抑郁症。
挫折心理、心理承受力比较脆弱的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同时伴有依赖、自卑、狭隘、怯懦等不良心理。
这些看似单纯的心理问题,其实是综合心理素质不高、竞争实力不强的外在表现。
这类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往往经受不住暂时困难的考验,旦择业受挫,一方面表现出心灰意冷的情绪,对未来失望,灰心丧气,情绪低落、消沉,心情苦闷,另一方面表现为行为孤独,语言封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焦虑与郁闷中徘徊度日。
功利心理、大学毕业生择业功利心理的主要特征如下:一是择业期望值定位偏高,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功利色彩较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大学生非常重视第一次就业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认为如果选个好单位前途就会一片光明,选个差单位前途就会一片黑暗。这种“一选定终身”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大学生择业。
(5)追求职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大学生们在择业时将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摆在了仅次于“能发挥个人特长且经济效益好”之后。国家实行公务员制度,国家机关工作福利待遇有较大的保障,而且有较高的地位。不少毕业生认为在国家机关工作不但有地位、有面子、有房子、有保障,而且有机会晋升和施展自己的才智。过分追求职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
因此,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在择业时,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选准与自己职业能力倾向相当的职业,有利于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兴趣对择业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产生兴趣,在工作中就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工作中就容易出成就。反之,则会影响积极性的发挥,有可能一事无成。实践证明,兴趣出智慧、出能力。因此,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适当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选择不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这样不仅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会贻误终生。
对大学生而言,求职择业,是他们人生的必经之路,是他们人生真正的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是每一个有进取心的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但是,选择职业是人生道路上面临的一次重要抉择,将会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肃的课题、复杂的矛盾和深深的困惑。面对选择与被选择,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就显得非常重要。
(2)过分注重经济效益
收入、待遇已成为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这个单位可以提供丰厚的待遇,许多毕业生不管单位是否需要他所学的专业,争先投递简历。如果被录用了就欣喜若狂,并不认真去考虑工作以后能否发挥作用,是否有发展的机会。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势必造成就业的盲目性。
(3)怕受挫折
在择业阶段,大学生经受的考验和磨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社会环境,一个不同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到的社会,那里既有热情的欢迎,也有冷漠的拒绝。由于他们年轻,经历的磨难少,缺乏把握自我、调整自我的能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烦躁苦闷,尤其是在遇到不公正的情况下,不能冷静理智地对待现实,这种怕受挫折心理,使其在择业中缺乏耐心和韧性,从而影响顺利就业。
二、影响择业心理的主要因素
选择职业是人生一件大事。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择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能力对择业的影响
不同的职业要求人有不同的能力。能力与择业的关系十分重要,是择业的重要依据,是求职者开启职业大门的钥匙。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黄炎培先生说:“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眼光看起来,要是相当,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当,不晓得埋没了多少人才;就个人论起来,相当,不晓得有多少快乐,不相当,不晓得有多少怨苦。”
兴趣爱好在职业选择中,也并不总是起着正向的驱动作用,有时它也是一种耗散力,给大学生带来职业选择的困惑,如有的同学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没有形成自我特色,在择业时就没有竞争优势;有的同学兴趣面太窄,以至于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还有的同学因种种客观因素,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不一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职业选择的困难。所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兴趣有一客观的分析,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志向,调整自己的兴趣爱好,适应社会的需要,争取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使自己的才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择业心理的概念及其对择业的影响
1、择业心理的概念
所谓择业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与职业选择有关的事物的一种认知、情感、态度等。
2、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及其对择业的影响
(1)择业期望值过高
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大学生择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在择业时“贪大、攀高、求好”,大多数毕业生一心向往大城市、大机关、涉外单位,追求高薪与好的福利待遇。那些中小城市、偏远地区和农村,虽然急需大学生,但毕业生普遍不愿意去。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只能造成择业的困难。
3、性格对择业的影响
人的性格是影响其择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求职中,性格是构成相识和吸引的重要因素,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极为密切,既彼此制约,又相互促进。性格中的意志特征与职业的选择有密切的关系,缺乏坚强意志的人常常不能顺利地选择职业,今后也难以胜任工作,往往一事无成或成就平平。由于意志薄弱,一遇挫折、困难就产生动摇、退缩,因而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缺乏坚韧性的人无法从事要求耐力很强的工作,如科研人员、外科医生等,而缺乏自制、任性、怯懦的人也不适宜去做管理和社会工作。
第一节择业心理与成功就业
职业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决定于社会分工并要求工作者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劳动岗位。人是社会的人,人首先要生存,要生存就离不开职业。职业需求是人的生存需求实现的基本形式之一。选择职业,是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前奏,是完成人生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一次重大转折,是大学生施展才华、叩开职业大门的过程。为顺利完成这次转折,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充分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
————————————————————————————————作者:
——日期:
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txt我的人生有A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第六章大学生择业与心理健康
一般说来,开朗、活泼、热情、温和的性格,比较适合从事外贸、涉外、文体、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其他同人交往的职业;多疑、好问、倔强的性格,比较适合从事科研、治学方面的工作;深沉、严谨、认真的性格,比较适合做人事、行政、党务工作;勇敢、沉着、果断与坚定是新型企业家和管理者不可缺少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