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产生的根源与治理对策

合集下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特权思想指的是一些人在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一种优越感和特殊待遇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想容易导致权力滥用、腐败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员工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特权思想带来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促进公平、公正、透明的工作环境。

二、整改目标1. 消除特权思想,建立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2. 提高组织的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3. 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整改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培训班等形式,向全体员工普及特权思想的危害性和整改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观。

2. 建立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权责边界,规范工作流程。

例如,明确权力运行的程序和权限,建立健全的审批制度,防止特权行为的发生。

同时,建立举报机制和问责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 建立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的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特权思想的整改工作。

该部门应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对特权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同时,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制度,对各部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弘扬公平、公正、透明的价值观。

通过组织内部的宣传活动、员工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减少特权思想的滋生。

同时,加强对优秀员工的表彰和激励,树立榜样,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加强监督和问责建立健全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特权思想的整改工作进行跟踪和评估。

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对于发现的特权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威慑效应。

四、整改效果评估设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定期对特权思想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特权思想的减少程度、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特权思想的整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上级领导的坚决支持。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特权思想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不公平现象,即一些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凭借其特殊身份、地位或资源的优势而享有特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行为和决策。

这种特权思想的存在不仅违背了公平正义的原则,也有悖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为了解决特权思想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整改目标特权思想整改的目标是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整改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公平正义观念。

可以组织专题讲座、举办宣传展览、制作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特权思想的危害和整改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树立平等、公正的价值观。

2. 立法完善针对特权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具体问题,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禁止特权行为,并对特权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法律的执行和监督的有效性。

3. 建立公平评价体系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确保人们的晋升、奖惩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公正性。

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程序,确保评价的公正和透明,避免特权思想在评价过程中的干扰。

4. 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对组织机构和公共机关的管理,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制度,防止特权思想在组织内部的滋生和蔓延。

可以加强对干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他们在工作中不受特权思想的影响。

5. 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务公开工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可以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避免特权思想在政府工作中的滋生。

6. 健全法治环境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治环境的质量和效果。

可以加大对法律教育的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和能力,使法律成为特权思想整改的有力武器。

7. 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特权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严厉打击特权行为,确保特权思想整改的实效。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特权思想是指一些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特殊权益或特殊待遇,这种思想容易导致社会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为了解决特权思想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公开。

二、整改目标1. 消除特权思想,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秩序;2. 增强公众对社会公平性的认知和信任;3.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1)制定和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对特权思想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和惩处;(2)加强对特权思想的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对特权思想的认知。

2.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1)减少政府机构的层级和人员规模,压缩特权思想产生的空间;(2)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决策机制,避免特权思想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3. 加强教育宣传(1)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公平意识和公正观念;(2)开展特权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正确对待特权问题。

4. 加强监督机制(1)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特权思想行为进行监督和严肃处理;(2)加强媒体监督,曝光特权思想行为,形成舆论压力。

5.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特权思想,树立良好的党风形象;(2)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公平意识和公正观念。

6.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1)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特权思想整改工作,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2)建立社会组织与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进特权思想整改工作。

四、整改效果评估1.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特权思想整改工作进行评估;2. 通过舆情监测和调查研究等手段,了解公众对特权思想整改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预期成果1. 特权思想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秩序逐渐形成;2. 公众对社会公平性的认知和信任度提高,社会稳定和谐;3. 政府机构运行更加高效、透明,特权思想得到有效遏制;4.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员干部的公平意识和公正观念得到提升。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期内, 职 务消 费 并 没 有 成 为 广 大 群 众 检 举 领 导 干
部特权现象 的事项 。但从 目前情况看 , 职务 消费 出现 了消费过 度 、 过 滥 现象 , 已逐 渐 演 变成 了个 人 消费 , 甚至成为了职务享受和假公济私的手段 , 引 发 了广大 人 民群众 的广 泛 批评 和强 烈 不满 。最 明 显 的表现 就是 “ 三公 ” 消费 , 公车消费、 公款吃 喝、
重 。孩子 的 家 庭 背 景 , 父 母 的 职业 和 家 庭 的 经 济

特权 思想 、 特权 现象 的主 要表现
特权 现 象 的表 现形 式 多样 , 范 围极 广 , 程 度 不


概括起 来 , 最 突出最 典型 的有 以下几 种 : 是 职务 消费 无度 化 。职务 消 费是 领 导 活 动
处理 等 方 面 , 不 向群 众 公 开 , 不 充 分 听 取 群 众 意 见, 搞 强行 命令 ; 有 的优 亲 厚友 、 吃拿 卡 要 、 以权谋
体制 的情 况 下 , 在 现 实 中逐 步 就 形 成 了 权 力 “ 抱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5—1 0
作者简介: 马 丽( 1 9 8 2一) , 女, 宁夏吴忠人, 中共吴忠市委党校教研室助教 ,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承。 ” 由此 就 出 现 了 “ 我爸是李刚”“ 我 爹 是 某
是财 富分 配 问 题 , 更 关 系 党 和 国 家 的前 途 命 运 。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强 调 : “ 党领 导 人 民制 定 宪法 和 法
律, 党必 须 在 宪 法 和 法 律 范 围 内 活动 。 任何 组 织 或者 个人 不得 有超 越宪 法 和法 律 的特 权 。 ” 遏 制 特 权, 这是 当前 反腐败 的重 要任 务 , 也 是从 严 治 党 的 系统 工程 , 更 是实 现公平 的必 由之 路 。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下面,我从检察机关的实际出发,谈谈对反对特权思想、现象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特权思想、现象的表现形势及其危害特权是指在法律和制度之外规定的权力。

特权现象是指个别公职人员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在政治、经济或其他方面为个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特权现象的存在,极大地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和声誉,不仅降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而且损坏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

大体来说,特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宗旨意识淡薄,价值观扭曲,个人私欲膨胀,考虑问题往往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严禁检察人员违规使用车辆六项规定》,开特权车、霸道车等;三是受利益驱动,越权办案,违法违规扣押、冻结、处理涉案款物,侵犯当事人合法财产权;四是态度冷、横、硬、推,利用检察权吃、拿、卡、要。

特权现象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危害甚大。

一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不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将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伤害群众的感情、损害党的威信。

二是腐蚀社会风气。

特权现象会起到“示范效仿作用”,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积极跟随,迷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败坏了社会道德,污染整个社会风气。

三是干扰社会公平正义。

特权现象会破坏公正合理的秩序,加剧社会的不平衡,大大削弱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造成优势和弱势两极分化,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原则得不到伸张。

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治理对策各级领导干部是行使各种权利的主要群体,为此,治理特权现象必须从领导干部入手,坚持廉政教育为先导、健全制度为重点、强化监督为保证、加大惩处为手段,通过标本兼治,从根本上遏制和清除特权现象。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摘要:特权是指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特权现象是凌驾于人民群众和公共利益之上的异化权力形态。

特权现象的表现有职务消费过渡、公共权力私有化、特权等级与特殊化、“潜规则”泛滥顽固等。

因此,必须完善各种制度,形成惩戒机制、加强干部队伍教育。

使特权现象得到治理。

关键词:特权现象、治理对策。

特权是指利用政治经济上所掌握的资源或权力谋取凌驾于法律之上,游离于制度之外的个人利益,也就是权力的私有和滥用。

特权现象是作为凌驾于人民群众和公共利益之上的异化权力形态。

它是腐败的前奏。

腐败是特权现象的续曲,极大地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声誉,影响党群关系,破坏社会公平,阻碍社会发展。

反腐败必须反特权,这是腐败治理的共同规律,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使命。

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对特权现象进行治理。

一、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特权现象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践踏了国家的法律制度,滋生了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行为,腐蚀了党和政府来之不易的公信力。

特权现象主要表现有:超标准配备公车和公车私用;住豪化酒店,喝高档酒、抽高档烟,吃天价宴席、进高档娱乐场所等高消费;由公家买单化公为私;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房屋买卖,争资招商,人才招聘、国债分配、教育卫生等捞取好处费甚至牟取暴利等公有权利私有化;公款送礼,对子女亲属上学、就业、经商等特殊照顾的特权特殊化。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贿赂;设备采购等重要环节,巧立名目,假借促消费、宣传费、赞助费、劳务费、佣金等名义以“馈赠”、“回扣”等形式的“潜规则”泛滥。

特权现象破坏党群关系,腐蚀社会良好风气,干扰社会公平正义,阻碍制度体制创新,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

二、构建制约机制、健全各项制度编织严丝合缝、无隙可钻的制度是预防和遏制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前提和基础。

严密制度首先要“合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制度和权力同样需要“合身”才会发挥作用,其次法律和制度不仅要建立健全而是应尽量坚固,防止出现明显的漏洞;尤其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引言概述:特权思想是指个体或者群体在社会中享有特殊待遇或者特权的心理倾向。

特权思想的存在会导致不公平和不平等,破坏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为了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特权思想的整改措施。

正文内容:1. 整改措施一:建立公平的制度和规则1.1 制定公正的法律和法规特权思想的存在往往与法律和法规的不完善有关。

为了消除特权思想,需要制定公正、公平的法律和法规,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在同等的条件下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

1.2 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制定好的法律和法规需要得到有效的执行。

加强法律执行力度,对特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特权思想无法得逞。

1.3 建立透明的监督机制透明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特权行为。

建立透明的监督机制,让特权行为无处遁形,从而减少特权思想的滋生。

2. 整改措施二:加强教育和宣传2.1 强调平等和公正的教育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加强平等和公正的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特权思想的危害,从而自觉抵制特权思想。

2.2 宣传成功案例通过宣传成功案例,让人们了解特权思想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增强公平正义的意识。

2.3 增加公平正义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公平正义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从而减少特权思想的存在。

3. 整改措施三:建立公平的分配机制3.1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特权思想的存在与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关。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让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地分享社会的发展成果,减少特权思想的滋生。

3.2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贫困地区是特权思想滋生的温床。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减少特权思想的滋生。

3.3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特权思想的滋生。

4. 整改措施四:培养公民意识和价值观4.1 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公民意识和价值观是消除特权思想的重要途径。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以及反腐工作的几点思考1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以及反腐工作的几点思考1

关于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以及反腐工作的几点思考一、如何治理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眼下在领导干部这一群体中十分普遍的现象,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形形色色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却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和清除,这些表现各异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给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危害不可忽视。

各级领导干部存在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和认识。

首先是体制问题,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蜗行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甚相符,对领导干部缺乏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权利的高度集中造成在某一单位、某一地区,一把手拥有绝对的权威,在党政机关内等级森严,不同级别的官员待遇很不相同,职务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同时人大、媒体、群众等监督媒介形同虚设,例如很多地方的人大主任都是书记兼任,人大又是监督机构,怎么可能自己监督自己呢?不是每位领导干部都有周恩来、朱镕基那样的人格、品行。

许多地方没有私营的报刊,而官方报刊的版面布局中都可能体现着领导意志,媒体如何监督?眼下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多半流于形式,相信没有哪家单位会把本单位的开支如实公开,人民群众又如何得知真相?只能寄托于“偷拍”、“爆料”。

其次是认识问题,几千年封建社会留下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消亡的,“官本位”的思想在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把手中的权利视为别人“高看一眼”的砝码,同时职务的世袭造就了一大批“官二代”,许多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子女在各个方面“争取”到了常人无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不可避免的在其子女心中留下了“我就是高人一等”的印象,特权阶级由此产生。

特权每时每刻都在力求摆脱监督制约,以便毫无限制的行使手中的权力。

因此消除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根本措施在于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约束、监督和惩治机制,加强监督,把对权力的制约落到实处,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反对特权的基本制度,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从政行为,完善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制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另一方面,树立法律的神圣地位,所有权力行使者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整治总结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整治总结

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整治总结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指在某些特定社会、组织、行业中,一些特殊身份或地位的人们享有特权,并以此为借口获得不公平的待遇或权力。

这种现象在当下社会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进行彻底整治。

首先,特权思想的存在是特权现象产生的根源。

特权思想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独享资源和权力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是不公正的利益观念。

在特权思想影响下,一些特权者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和扩大表现出极大的动力,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将其特权合法化。

因此,整治特权思想是消除特权现象的首要任务。

其次,特权现象对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

特权现象不仅破坏了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还违背了社会公共利益。

特权现象使得社会资源无法公平分配,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社会分裂的加深。

此外,特权现象还会引发各种腐败问题,使得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害。

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整治特权现象。

要解决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问题,需要从制度、文化和法律等多个层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公正的分配机制。

通过制度的规定和制约,使得各个群体在分配中享有平等的机会,避免特定群体的特权化现象出现。

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特权思想的批判与解构。

特权思想背后往往存在着一种权力观念和自我中心的价值观,我们需要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推崇公共利益,倡导社会责任感。

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特权思想的影响。

此外,需要加强法律的制约和惩处力度。

对于涉及特权现象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并加大打击力度。

通过法律手段的运用,对特权者形成强大的震慑和威慑力,使其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

最后,还需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

媒体是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对特权现象进行曝光和批评。

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形成广泛的舆论压力,推动特权现象的整治。

总之,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整治是一项重大任务,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探究与思考作者:杜晓坤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这个问题不仅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涉及党和国家能不能永葆生机活力的大问题。

”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一个重大课题,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表现和危害(一)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涵探究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特权。

单独理解特权的内涵应该是很丰富的,古今中外都会有不同的释义。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阐述来理解,特权应该是相对于普通权力而言的,它既包含正当的职权和基于正义的特殊权利(比如军队司法等强制权、给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权等),也包含不正当的法外特权等现象。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

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一是权势性。

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二是特殊性。

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

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三是排他性。

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四是局限性。

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五是传染性。

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言代法,搞“一言堂”、办事潜规则,说情找关系、违规开“绿灯”、乱办事等;二是以权压法,一些执法部门权不畏法,执法犯法、随意执法,一些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是徇私枉法,利用手中的权力谋财、谋事、谋官、谋色,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等。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特权,并非天生,它是制度性产物,通过人为的制造和维系,成为中国几年前以来“不平等”的最佳体现。

它伴随中国走过历朝历代,甚至是到了今日,也在“民主”和“民生”双重口号的夹击中走得十分安稳,它成了中国人生活的痼疾,成了笼罩在国家改革之上的雾瘴,大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击破和穿越。

西方人的民主制度奠定了普通人对于政治权利的觉醒和参政议政的热情,中国百姓在这方面难免显得拘谨和冷淡。

但是对于国家政治存在的体悟,中国人却可以说是最为真切和深刻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其百姓生活的核心话题是围绕“当官者”而作的。

“官”是国家政治与普通人的基本接触点,国家话语的传达和民众诉求的表达都需要通过这个角色来完成。

世界上一些国家,这个角色的关键词是“服务”,但是在中国,这个角色的关键词是“治理”。

“服务”可以说是在无形中规定了官与民之间的一种合同关系,而“治理”则是规定了官与民的上下关系,为上者掌握处置的绝对权利,不管处置适当与否;为下者则必须要承受各种处置,即使处置有违法律和宪政。

这里所说的不适当的、甚至是违法的处置,便是我所认为的“特权”。

我们从一些中国社会的实际例子来看看这些特权性的处置是如何发生和蔓延的:第一种处置:当官者针对某位或者某群民众所采取的不可反抗的措施。

例如当官者可以强拆民众房屋、当官者借公权来打击私仇。

强拆是当前中国社会民怨的焦点之一,从无声的承受到有声的抗议,再到“自焚”、“剖腹”等血腥的宣誓和反抗,民众已经走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不得不用生命向“特权”宣战。

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1、2009年11月13日早晨,在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金华村发生一起恶性“拆迁”事件,女主人唐福珍以死相争未能阻止政府组织的破拆队伍,最后“自焚”于楼顶天台,烧得面目全非。

数人被拘,数人受伤住院,政府部门将其定性为“暴力抗法”,被拆户控诉政府暴力“拆迁”。

11月29日晚,唐福珍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特权思想是指某些人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优越感和特殊待遇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不公平、腐败等问题的产生。

为了解决特权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浅出地解释特权思想的危害,引导人们树立平等、公正的价值观念。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海报、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权思想的危害性,增强他们的自我反思意识。

2. 建立制度规范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明确权力的行使范围和限制,防止特权思想的滋生。

例如,建立公平竞争的选拔机制,确保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强权力监督,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对特权行为进行惩处。

3. 推行透明化管理通过推行透明化管理,减少特权思想的滋生空间。

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加强信息公开工作,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进展和决策的依据,减少特权思想的滋生。

4. 建立权力分立机制权力分立是防止特权思想滋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立权力分立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同时,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确保权力的公正和合法性。

5. 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对特权思想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打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纪律意识。

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严明的纪律执行氛围。

6. 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有效遏制特权思想的滋生。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对特权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建立举报机制,对特权行为进行曝光和查处。

7. 培养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是预防特权思想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加强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宣传,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以特权思想为驱动。

三、效果评估为了评估特权思想整改措施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统计数据分析通过统计特权思想相关案件的数量和处理情况,分析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

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思考玉龙县纪委监察局和德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绝不允许搞特权。

特权思想及其衍生的特权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事业,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背道而驰,必须坚决加以反对、予以克服。

这些论断,是深刻总结人类反腐败斗争史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内涵所谓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特殊身份等而在相关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利或权力。

这些权利或权力,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更多的则是在法律规范之外,并且是建立在对权利或权力分配不公基础之上。

由特权所衍生出的思想,就是特权思想,它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在现实中的反映,是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脱离群众现象的总根源。

如苏联东欧共产党垮台的一个深刻教训,就是特权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导致党严重脱离群众,失去向心力凝聚力。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应该是指党员和领导干部、各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的私利和不正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为。

具体包涵以下几个方面属性:一是权势性。

产生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首先必须拥有权力或势力,因此多发生在权力职位、特殊行业等;二是特殊性。

超越法律政策规定和工作职权,突破规范和规则,搞特殊化。

就是不守纪律、不守规则;三是排他性。

自己可以超越突破、不受限制,别人不允许,坚持双重标准;四是局限性。

特权也有一定适用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己说了算的地域、一亩三分地),或针对一定的对象(对其有影响、起作用的人群)发挥效力;五是传染性。

特权具有示范性和传染性,上行下效,扩散、蔓延速度快,影响性和破坏性较大。

中国共产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经受和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法宝。

调研报告: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调研报告: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调研报告: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调研报告:关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最终会走向腐败。

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位居权力运作的核心部位,发挥关键作用,直接关系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事业的兴衰成败。

因此,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的监督管理,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防止权力滥用产生腐败,是当前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实践难题。

一、当前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具体表现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在基层,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职权行使方面,特权主要表现为:一是分工不分权。

班子分工流于形式,把人财物等实权全部抓在手中,独揽所有事务的“拍板权”。

如极个别单位甚至出现了“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决定普通问题,少数人参加的会议决定重大问题,个别人参加的会议决定核心问题,一对一的口头交代决定特别重要问题”的非正常现象。

二是决策一言堂。

民主集中制原则形同虚设,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往往是先定调后过套。

三是花钱一支笔。

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只要有领导的特批就可以暂时让制度靠边。

如201X年查处的田心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某,利用掌管财务的权力,挪用公款130万元。

四是用人一句话。

选人用人全凭领导一句话,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二)在职务消费方面,特权主要表现为:服务一条龙,大到衣食住行玩,小到油盐酱醋茶,都是公款消费,处处彰显特权;出门有公车代步,吃饭有公务接待,购物有公款消费,每年还要千方百计寻机到各地甚至国外考察学习,铺张浪费成风;领导上任伊始,不谋工作谋待遇,首先购买新车,装修办公室,专用小车越坐越豪华,办公条件越来越超前。

视单位为个人之家,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款高额消费。

总之,领导假公济私的一切费用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公款报销。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

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与治理对策特权是一种与社会法制背道而驰的现象。

虽然在我国没有强制的特权存在,但特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像非法占有、公车私用、强拆等都是特权的表现形式。

特权又是一种权力对大面积的独控行为,严重危害了我国社会的公正、公平规则。

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对特权现象进行整治,还给公民一个平等和谐的法制社会。

从特权在社会存在的形式和如何消除特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建立一个平等的中国社会提出几点可行性方案。

标签:特权;日益严重;独控行为;解决方案前言特权并不是原来社会就存在的,而是种种社会制度改革之后留下的腐败现象。

再加上有些个人主动结群制造特权,并且势力逐渐扩大,特权的影响就从古代一直沿袭至今。

特权和我国倡导的民主社会形成了强烈的对立面,成为中国人民和国家政府最头痛的问题。

同时由于特权在我国很多地区肆意蔓延,要想一举拿下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据统计,我国几乎每年都开展一次全国范围的打击特权制度的工作,同时在每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也都发表强调要打击特权的讲话,但打击效果不甚明显,特权势力只是暂时地隐藏起来,等打击特权的风一过,他们又开始肆意横行。

怎样才能将这种特权现象一点一点抽离我们的社会,让它一天一天远离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一、特权现象的主要表现在我国,有部分领导干部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将人民给予他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共有权利,转化成自己的个人权利去行使。

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但没有被消除,而旦将这一发展视为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有力阶梯。

特权的肆虐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安,人们担心自己给干部管理社会的权力会不会有一天反用到自己身上,而且用途是迫害自己的利益。

特权的表现多种多样,在政治领域、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建筑领域等等都有特权现象的存在,下面我们就主要的几点进行分析。

(一)利用职位权力,公车私用现象泛滥政府资源的设立是为了方便政府人员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人民。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特权思想是指某些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其特殊身份或者地位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优越感和特权意识。

这种思想在组织和社会中存在,会导致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破坏公平竞争和社会和谐。

为了解决特权思想的问题,制定和实施特权思想整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二、整改目标1. 消除特权思想,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

2. 提高组织和社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 建立和谐的组织和社会关系。

三、整改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组织成员对特权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认识到特权思想的危害性和不合理性。

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组织成员普及特权思想的相关知识和案例,引导他们树立平等、公正、公平的价值观。

2. 建立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章,明确组织成员的权力和义务,确保公平竞争的环境。

例如,建立公开、透明的选拔任用机制,规定选拔和晋升的标准和程序,避免特权思想的干扰和影响。

同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的合理行使。

3.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那些遵守公平原则、具有良好行为的组织成员。

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组织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 加强监督和问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特权思想的监督和检查。

对于违反公平原则和利用特权行为的组织成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纪律和法律措施进行惩罚,形成有力的震慑效应。

同时,对于揭露和举报特权思想行为的举报人,要赋予保护和奖励,鼓励更多人积极参预到整改工作中来。

5.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通过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组织氛围。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宏扬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加强组织成员的凝结力和认同感。

四、整改效果评估对于特权思想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应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测。

可以通过组织成员的满意度调查、特权思想行为的统计数据等方式,评估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特权思想是指在组织或者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思想观念,特指一些人认为自己享有特殊权利和地位,对待他人存在偏见和歧视。

这种思想观念不仅会导致组织内部的不和谐和不稳定,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公平、公正和和谐的发展,有必要对特权思想进行整改。

二、整改目标1. 实现组织内部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消除特权思想的存在。

2. 增强组织成员的公民意识,树立平等、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念。

3. 加强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团队的和谐发展。

三、整改措施为了达到上述整改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1. 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1)建立公开透明的招聘和晋升制度,确保选拔和提拔人材的公正性。

(2)制定明确的薪酬制度,确保薪资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对员工的评价公正客观。

2. 加强教育培训(1)开展特权思想教育培训,提高组织成员对特权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组织成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3)开展团队建设培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强化监督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特权思想的监测和评估。

(2)加强对权力行使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3)建立举报机制,鼓励组织成员积极举报特权思想和不公正行为。

4. 增强公民意识(1)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引导组织成员树立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加强组织内部的宣传教育,宏扬平等、尊重和包容的价值观念。

(3)推动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组织成员的社会参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整改效果评估为了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进行以下评估工作:1. 定期开展组织内部的调查问卷,了解组织成员对特权思想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

2. 对组织内部特权思想的发生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3. 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特权思想的整改效果。

五、总结特权思想的存在对组织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整改特权思想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特权思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特权思想是指一些特定群体或者个人在社会、组织或者家庭中享有特殊的权力和优待,导致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为了解决特权思想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将提出特权思想整改措施。

二、整改目标1. 消除特权思想,建立公平的社会秩序。

2. 提高全民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3. 加强组织内部的公正和透明度。

三、整改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特权思想的危害和消除特权思想的重要性。

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特权思想的本质和影响,引导公众树立平等、公正的价值观。

2. 法律法规加强特权思想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特权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措施。

建立举报制度,鼓励公众积极揭发特权行为,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特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严厉的法律惩罚机制。

3. 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的监督机制,确保权力运行的公正和透明。

建立权力清单,明确各级领导的权限和责任。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特权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

4. 人员培训加强特权思想相关培训,提高干部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对特权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干部和员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人际关系观。

5.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在特权思想整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组织赋予奖励和表彰。

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预特权思想整改,形成全社会共同参预的良好氛围。

6. 监督评估建立特权思想整改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整改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专项检查等方式,了解特权思想整改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预期效果1. 特权思想得到有效遏制,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体现。

2. 全民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得到提高,特权思想再也不盛行。

3. 组织内部的公正和透明度得到加强,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和有序。

五、总结特权思想整改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师 ̄ 2 o 1 5 年第 2 期
● 经 济 探 索
略论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产生的 根源与治 理对策
●陈 莹菲
摘 要 :特权 思想和特权现 象是 社会一定历 史发展阶段的 产物 , 并一旦产 生长期存在。在 当代 中国深化 改革、 建设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的 历 史进 程 中 ,特 权 思 想 与特 权 现 象 严 重 侵 蚀 党的 领导 、 危 害 党群 关 系 、 干扰 公 平 正 义 , 因此 , 深挖特权 思想 、 反 对 特权 现 象已成为 中国深化发展 的最强音。文章通过对特权思想 与特权现 象的 内涵 、 产生根 源及危 害进行梳理分析与 阐释 , 进而
提 出相 应 的 解 决 对 策 。
关键 词 : 特权思 想 特权现 象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DG 2 4 . 3 9 2 , F 0 1 4 . 3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5 ) 0 2 — 0 3 9 — 0 3 特权思想 和特 权现象并不是与生俱来 , 也不是永远存在 , 而 是人类社会发展 到一定 历史阶段 的产物 , 一旦产生长期存在 , 并 常常 与“ 私” 相联系而渗透在社会 的多个方面。 如公权私用 , 甚至 些领导 干部将手 中的权力当作“ 发财致 富” 的工具 , 权力寻租 , 严重 侵蚀党 的领 导 、 危 害党群关 系 、 干扰 公平 正义 , 败坏社会 风 气, 为此 , 习近平 总书记 在中共十八届 中央纪委第二 次全会上 提
( 3 ) 权 力 商 品化 。 在 市 场 经 济 不 断 发 展 的今 天 , 拜金主义 、 享 乐 主义和个人 主义等不 良思想严重侵蚀着人们的灵魂 ,权 力 日 益商 品化 。个别 当权者把人 民赋予的权 力作为商品, 用来进行权 钱、 权物 、 权色等寻租与交易 , 从而为 自己和少数人 谋取私利 。 这 通常表现在两个方 面 : 一是用政治权利换取经济利益 , 二是用经 济实力购买政治权利 , 他们视权力为商 品, 把权力当作交换的砝 码 。如一些领导干部用公款 在高档酒 店 、 私人会所消费 ; 有的利 用各 种理 由举办大 型宴会 , 借 机收受贿赂 , 大肆敛财 ; 有 的不 想 承担 责任只 图享受 , 比位 子 , 比房 子 , 比车子 , 吃喝玩乐 , 终 日花 天酒地 ; 有 的将 官位明码标价 , 进行买 卖 , 以权易钱 ; 有的 违法 分子结成利益共 同体 , 在一些项 目如土地开发上大肆收取贿赂 , 为其 大 开 绿 灯 , 使 得 整 个 社 会 都 充 斥 着 一 股浓 浓 的金 钱 昧 。 ( 4 ) 作 风官僚化 。群众路线是党的优 良传统和作风 , 坚持群 众路线 、 理顺 干群关系 、 切实为人 民服务 , 是保持 党的事业永 葆 青春 的根本 。 干部与群众 的关 系本应是公仆关系 , 干部手中的权 力是人 民赋予 的, 应 当“ 权 为民所 用” , 但是 受到腐朽 特权 思想的 影响 , 极少 数干部将 公权纳为 己有 , 将 为百姓谋福的权利变为欺 压百姓的工具 ,正如毛泽东 曾批评 的那样 , “ 我们有 些 干部是老 子天下第 一 , 看 不起人 , 靠资格吃饭 , 做 了官 , 特别是做个 大官 , 就不愿意 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真是一种恶劣的现象。 ” 有 些“ 一把手 ” 为 了显示 自己 的特权 , 不遵 守 民主集 中制原则 和集 体 议事 规 则 , 唯 我独 尊 、 我行我素 , 听 不 进 不 同意 见 ; 有 的 在 涉 及 到群众切 身利益 的事情 , 如 房屋拆迁补偿 、 土地 征收等方 面 , 不 向群 众公 开信息 , 不听取群众 意见 , 强拆强征 , 使得 老百姓怨 声 载道 ; 有 的干部 作风甚是霸道 , 对 待下属 和群众态度 十分蛮横 无 理, 忘 记 自己是 人民的公 仆 , 完全是一 副爱钱如命 的贪官丑恶嘴
设。
出: “ 把权利关 进制度 的笼子里 ” ①, “ 反腐倡廉 建设 , 必须反对 特 权思 想 、 特 权现象 ” ② , 为新 时期 党和人 民反腐倡廉 、 加强制度 建 设 指 明 了科 学 发 展 的方 向 。 特 权 思 想 与 特 权 现 象 的 表现 及 其 危 害 要想探究特权 思想 和特权现象 ,我们首先必须要 明确什 么 是特权 。马克思 、 恩格斯将特权归纳 为 , 由于对权利或权力 的不 公平 持有或分 配 , 个人或 集团凭借 经济 、 政治 、 社会身 份等在 不 同的领域享有 的特殊权力或权利③,特权相较 于普通权利而言 , 是 超 越 法 律 之 外 的公 权 私有 私 用 的 不 正 当 的权 利 。 中 国共 产 党 历来反对 特权 , 1 9 4 1 年毛泽东 同志在 陕甘 宁边 区参 议会 的演说 中强调指 出: “ 共产党是 为民族 、 为人 民谋利益 的政 党 , 它本身决 无私利可 图。它应该受 人民的监督 ,而决不应该违背人 民的意 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 民众之 中 , 而决不应该 站在 民众之上 。” ④ 社会上大量 出现 的特权 思想 及特权现象 ,正是这种不正 当权利 的外 在 表 现 。 1 . 特特指党员和领导 干部 、各 级党政机关获取和实现 除了法 律 和 政 策 规 定 范 围 内 的个 人 利 益 、部 门 利 益 和 工 作 职 权 以外 的 私利和不正 当权力而产生的思想和行 为。 ⑤ 其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

( 2 ) 法制边缘化 。依法治国是我 国的基本方略 。早在建国初 期就制定了宪法 , 宪法是 国家的根本大法 , 并 随着社会 主义 建设 的需要而不断完善和丰富相关法律与法规 ,努力把我 国建设成 为社 会 主 义法 治 国家 。同时 依 照 宪 法 和 法律 规定 , 通 过 各种 途 径 和形式管理国家各项事务 , 保证 国家各 项工作都依法展开 , 因此 法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但是 , 高举 宪法 、 遵守法制 和 依法治国在现实生活中 、 在人们 的观念 中总是 不够稳同 , 人们一 旦遇事 , 首先想到 的是用权而不是用法 , 总认为“ 权” 是大于 “ 法” 的, 以至于造成有些执法部 门也 常常出现有法 不依 , 执法不严 的 特权 现象 。 有时 , 特权 人物 的一句话 , 便 可以从轻从简 , 甚至逍遥 法外 , 制度成了摆设 , 法制被边缘化了。 受特权思想的影响 , 某些 领导 干部认 为一旦 掌握 了权力 , 同时就掌握 了法律 , 自身是法律 的制 定者 , 是不受法律 约束的 , 从而使“ 国法 ” 变成 了“ 家 法” , 国 家机 器 变 成 自家护 卫 ,法 律 的 权 威 丧 失 殆 尽 ,法 律 制 度 形 同虚


个方面 :
( 1 ) 办事关 系化 。中国是一个“ 关系 ” 社会 、 “ 圈子 ” 社会 , 从古 至今 , 关 系文化始 终长盛不衰 , 人 民大众也习惯于将 自身置于某 种“ 圈子 ” 中。“ 朝 中有人好办事” , 正是这种文化的真实写照。在 大部分人看来 , 找关系 已经是办事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在特权 思想 的影 响下 , 现在一些人不 管遇到什 么事 , 总喜欢 找关 系 、 托 熟人 , 总觉得 只有 这样 做 , 才 能踏 实。我们经常在现实生活 中看 到这样的一幕 , 当 司机 交通违规被交警拦住 , 就马上 习惯性掏 出 手机 , 赶 紧找熟人 来疏通关系 , 而不是认 真地反省 自己的错误行 为, 主动接受处罚 。至于上学 、 就业 、 看病等等情况 , 更离不开各 种“ 关 系” 。现如今 , 这 种“ 找关 系” 情况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 铺天 盖地的“ 关 系网” 已将人们 困在这迷局 中无法 自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