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公民社区模型下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作者:何海兵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374 更新时间:2007-8-24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

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

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

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形式的创新——基于公民参与的视角

城市社区基层民主形式的创新——基于公民参与的视角


公 民参 与城 市社 区治 理 的 实践
实 现 了社 会 主 义 民 主 的 价 值
我 国学 者俞 可平 认 为 , “ 公 民参 与 , 通 常 又 称 为
公 共参 与 、 公众 参 与 。就 是公 民试 图影 响 公 共 政 策
遥远的, 而 是具体 的 、 真实 的 , 就 在 自己 的身 边 。普
Vo 1 . 1 2 No . 6
Nov . 2 01 3
城 市 社 区 基 层 民主 形 式 的创 新
— —
基 于公 民参 与 的视 角
夏 晓 丽
(济 南 大学 马 克 思主义 学 院 , 山东济 南 2 5 0 0 2 2 )
[ 摘 要 ]从 公 民 参 与 的 视 角研 究社 区基 层 民 主 的 实 现 形 式 , 我们发 现各 具特 点的选举 民主 、 自治 民 主 、 协 商 民 主
[ 关 键 词 ]基 层 民主 形 式 ; 选 举 民主 ; 自治 民主 ; 协 商民主 ; 良性 互 动
[ 中图分类 号] D 6 3 8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1 — 6 9 7 3 ( 2 0 1 3 ) 0 6 — 0 0 4 3 — 0 6
任 何 民 主 都 是 民主 本 质 与 民 主 形 式 的 统 一 。 民主 的实现 形 式 就 是 “ 一种社会管理体 制 , 在 该 体 制 中社 会成 员 大 体 上 能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参 与或 可 以 参 与影 响 全 体 成 员 的决 策 ” 。 口 ] 抽 象 的 民 主 必 须 要 有 制度 化 、 规 范 化和 程 序 化 的具 体 实 现形 式 才是 真
实、 具体 的 。民 主是 个 好 东 西 , 但 民主 的 实 现 形 式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对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认识和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我国城市社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城市社区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区作为一个基层的社会自治组织,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城市社区管理在真正的实践环节面临很多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发展的问题如下:一、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偏行政化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它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已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致使社区成员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也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

另一方面,作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的工作方式也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居民没有发言权和选择权,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

因为事实上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所以其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街道的安排,进而也陷入了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

这不但造成基层社区管理的超负荷运转,减低了管理效能,而且有悖于居委会成立的初衷。

居委会行政色彩浓厚,社区自治功能缺失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自治的主要载体,从字面上看,居委会只是具有协助政府的义务,并不具有代理政府部门行使职权的行政管理职能,但是实际上社区承担了大量来自政府的职能工作。

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色彩还体现在经费使用、人事任免上。

一个自主充分的社区,它对自己的事务有充分的市场的日渐成熟,一些社区单位已经不可能长期无条件地提供资源(如体育场、操场、文化中心、文化馆等)。

因为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有成本及消耗,仅仅强调义务与无偿,影响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这又是一大困境。

二、社区管理职能分工模糊三、城市公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够城市社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广度与深度有限。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最基层单位,其治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对于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分析1.城市社区治理体制不完善在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方面,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些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着职责不清、权责不对等问题,导致一些事务无法得到有效的协调和解决。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意愿不足,社区自治意识不强,也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体制不完善的表现。

2.城市社区管理水平不高城市社区管理水平不高是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重要表现。

在一些城市社区中,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足,导致社区内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不高。

一些城市社区存在着管理人才稀缺和治理资源匮乏的问题,也制约了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3.城市社区矛盾纠纷频发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矛盾纠纷频发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城市社区存在着因为资源分配不公、利益冲突等问题而引发的矛盾纠纷,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些城市社区缺乏有效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和平台,也是导致城市社区矛盾纠纷频发的原因之一。

1.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要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可以从城市社区事权、财权和人才配备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健全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

加强城市社区治理法规和制度的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和社区组织的职责和权力范围,构建起协调有序、权责明晰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

3.构建城市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在解决城市社区矛盾纠纷频发的问题上,可以借鉴一些成熟的城市社区矛盾纠纷解决经验,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城市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加强城市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平台的建设,构建起一套高效的、公正的城市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城市社区治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公民参与社区治理。

在过去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政府和管理部门往往是权力的核心,而公民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随着社会对民主、参与和透明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公民参与成为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公民参与不仅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还可以加强社会信任和社区安全感,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实现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

加强公民参与,促进城市社区治理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改革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探讨公民参与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公民参与的形式、影响因素及现有研究进展,以期为城市社区治理的改善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字数:214】1.2 研究意义城市社区治理是指城市居民在社区内的自我管理和公共事务处理过程。

公民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有助于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

研究公民参与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公民参与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当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时,他们会更加关心社区的发展和利益,从而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关系。

公民参与能够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让居民参与到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公众利益的政策。

公民参与有助于增强城市社区的民主管理和透明度。

通过公开的参与机制和程序,居民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到社区决策过程中,提升社区治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研究公民参与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意义,有助于深入探讨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社区民主化的实践路径,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公民参与的形式以及影响公民参与的因素,进一步总结和评估现有研究的进展情况。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文献分析——以中国知网篇名为“城市基层治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文献分析——以中国知网篇名为“城市基层治
社 会 管 理
我 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文献分析

以中国知网 篇名为“ 城市基层治理" 的文献为参考对象
罗 晶
( 黑龙江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6 )
摘要 : 自2 0 世 纪9 O 年代开始, “ 治理” 一词的 出现吸 引了大批 学者的 目光 , 基层治理是 学界研究的热点f * - I , N。而在基层治理 的研究 中关于城市基层 治理较少, 学界对城市发展 的关注还比较 少, 因此 , 本文的关注点就是对我 国城市基层 治理相关文献进行 研究分析 , 找到 能够进一步深入研 究的切入 点。 关键词 : 基层 治理 ; 城 市基层治理 ; 文献综述 ; 统计分析

第二, 理论初 期探索 阶段 。2 0 0 8 年党 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强调 “ 坚定不移加 快形成 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一 体化新格局 ” 为 目标 , 开始大力发展城 乡一体化 。这一 时期 自2 0 0 9 年开始到 2 0 1 2 年为止 , 促使学界关注基层 治理 问题 , 尤其关注 的是城乡统筹方 面 , 学术成果在这 个 阶段保持着每年 3 篇左右 。在这一 阶段研究多集 中于个案分析 , 总结 了实践经验 , 提 出了存在 的问题 困 境及对策 。在这一 阶段更是首次将社会资本理论用于
中图 分 类 号 : D6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0 4 7 5 ( 2 0 1 5 ) 0 8 — 0 0 5 9 — 0 2
随着新 型城镇化发展 进程 的推 进 , 城市 基层治 理 如何发展成为了学界大力关 注的问题 。尽管学界对 于 治理 的研究 已经开展 了十多年 , 但 是截至 目前为止我 国学界对 于城市基层治 理研究本身并没有进行较为专 业 的分析 统计 。本 文通 过对 中国知 网收录的文献进行 篇 名为“ 城市基层 治理 ” 进 行检索 , 以此 2 6 篇文献为参 考 对象 , 对 我 国城市基层 治理 的相 关研究做初 步 的总 结分析 。 我 国城市基层治理 文献研究的整体分析 城市基层治理是我 国基层治理研究 内容 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在基层治理研究文献 的整理 中我们能够 了解 到 , 城市基 层治理 的文献研究仅 占基层治理研 究 成果 的 2 0 %。 …… 城 市社 区基层 治理 问题 的相 关 研究 没有受 到理论 界 的更 多关注 , 处 于研 究 明显 不足 的状态 , 因此城市基层治理可 以作为论文的大方 向, 找 到适合 的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 。 以我 国城市基层 治理 的研究 文献为研 究对象 , 可 卜z 。 0 @Q一 ∞ 以将我 国城市的基层治理相关 研究分为三个 阶段 : 第一 , 启蒙 阶段 。2 0 0 7 年和2 0 0 8 年, 每 年研究 文 献数 量仅有 1 篇, 我 国城 市基层 治理 的研究 处于一 个 启 蒙 阶段 , 学术 成果 的数量特别少 。如 2 0 0 7 年仅有 敬 义嘉和刘 春荣发表 在复旦学报 的《 居委会 直选与城 市 基 层 治理—— 对 2 0 0 6 年上海 市居 委会 直接选举 的分 析》 一文 ; 2 0 0 8 年也仅有齐 卫平和陈鹏所发 表 的《 协 商 民主 : 城 市基层治 理 的有效模 式——基 于上海 H社 区 的个案分 析》 一文 。这两年 的研 究是对城 市基层治 理 的启蒙研究 , 通过列举 分析我们 了解到这 两年 的研究 多集 中于上海 市的地 区实证研究 的分析基础 之上所形 成 的学术成果 。理论研究多来源于实践分析 , 这两年 的 实践分析研究成果对后来的理论研究有奠基 f 生 作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

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单位日益承担起居民日常活动的社会空间。

本文以我国大陆的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公共组织在社区公共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入手,来考察当前公共治理在城市社区的存在的问题; 最后再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三方面入手,就如何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治理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及建议,希望借此为社区建设或者社区公共治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包含:一:本文选题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二:列举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等概念。

三: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选题的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选题的意义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切实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转换,就是要建立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政府和社区组织、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互动的良性治理结构。

而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依赖的转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

为此,我国要建立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各个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机制,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框架。

党和政府必须以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自身创新为先导,以培育和壮大城市社区自治能力、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治理格局为前提条件,最终实现城市社区健全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法语完善的社区自治体系的完美结合。

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全面整合的各种组织和社会协作,以达到有效的管理城市社区的目的。

2、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从理论上来看,城市社区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还没有抽象出一定的理论,本文在梳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对其制约要素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对其理论的完善以及分析,同时“合作均衡型”社区治理实践,在一定程度和理念上融合了“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等社区治理模式的合理的一面。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居民与政府、社区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和共同决策社区事务的过程。

公民参与作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区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公民参与的概念、现状和影响等方面,对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公民参与的概念和类型公民参与是指居民通过各种形式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过程,包括对社区政策、规划和项目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的参与。

公民参与的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居民代表制、公民投票、公众听证、社区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等。

这些形式既可以由政府主导,也可以由社区居民自发组织。

1.公民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对肆意改变社区环境、破坏社区利益的行为持更加积极的态度,要求政府、社区组织等各方更多地倾听和回应居民的声音。

2.政府主导型公民参与仍占主导地位。

目前大部分城市社区在治理中公民参与还以政府主导为主,居民参与的权力和渠道仍不够充分,往往只是履行形式上的义务,缺乏真正的影响力。

政府力量较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相对较高,容易形成政府主导的公民参与模式。

3.公民参与形式多样化。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形式多样化,如居民自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投诉举报热线等。

不同形式的公民参与可以借鉴和互补,提升整体参与水平。

公民参与对城市社区治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影响:1.促进社区发展。

公民参与使社区治理更加民主、公正和透明,居民可以直接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社区发展和改善。

2.提升居民满意度。

通过公民参与,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以充分实现,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护,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满意度。

3.增强社会凝聚力。

公民参与能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凝聚居民之间的共识和共同体意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浅议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浅议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第2 8卷
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美国一般通过 政 策来 影 响社 区 的发 展 , 调 志愿 组 织 在 社 区建 设 强
中 的作 用 。 自 2 o世 纪 6 O年 代 以来 , 三 部 门在 社 第 区建设 中发挥 了越 来 越 重要 的作 用 , 来 越 多 的社 越 区服务 由第三 部 门来 承担 。此 外 , 府 还 通 过 各 种 政 政 策 和法 规 , 积极 引导私 营企业 加入 到社 区建 设 中。
层行政辖区, 指街道辖 区或居委会辖 区。从以上关 于社 区的界定 可 以看 出 , 区治理 包括 : 政 社 区和 社 行
自然社 区这 两个 方 面 。前 者表达 了基 于社 区居住 和 地 域空 间 , 们居 住 上形成 的地缘 网络关 系 , 人 是一 种 传 统 的纽带 ; 而后 者 则 是 基 于社 区中公 共 事 务 和 人 们 趣缘 而结 成 的纽 带 , 社 区居 民基 于对 公 共 事 务 是 共 同的关 注 , 对共 同 活动 的参 与所 形成 的社 会 网络 形 式 J 。作 为社 会 建 设 与 社 会 管 理 为 重 点 的 基 层 社 区多 以行 政社 区为对象 。
关键词 : 区; 社 单位 ; 社区治理
中图 分 类 号 : 05 5 1 3 . )
对一致 , 即地域 、 同关 系和社会 互 动 j 共 。
1 研 究 背 景 和缘 起
自我 国实 行 以 “ 场 经 济 为 主体 、 种 所 有 制 市 多 经 济共 同发展 ” 的市 场经 济 体制 。短 短几 十年 中 国 从 一个 “ 缺经济 ” 短 时代走 向一 个 “ 济 丰裕 ” 代 。 经 时 我 国城 市社 会也 逐 渐进 入 了后 单 位 社 会 。至 此 , 单 位 不再 是连 接 国家 与城 市社 会 的主要 纽带 , 但是 , 经

关于基层治理的的论述精神

关于基层治理的的论述精神

关于基层治理的的论述精神基层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它涉及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本文将从基层治理的背景、论述精神、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基层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基层治理是指以基层政府为主导,以社区居民为主体,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和繁荣。

当前,基层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管理不到位、居民参与不足、社区组织发育不良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论述精神1. 以人民为中心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政府应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社区居民的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2. 法治化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础和保障。

政府应该依法行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社区的法治化进程。

3. 科学化科学化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政府应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推动社区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4. 社会化社会化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向。

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互动,共同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5. 专业化专业化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注重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基层治理人才,提高基层治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基层治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推动基层治理的专业化发展。

三、实践经验1. 社区自治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实践经验之一。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摘要】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探讨。

在首先分析了现状,指出了当前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意义。

接着在分别剖析了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并讨论了政府角色的变化、社区参与程度的提升以及民主决策机制的建立。

最后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并指出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的社会形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变迁、现状分析、问题意义、传统模式、新型模式、政府角色、社区参与、民主决策、发展趋势、建议措施、未来挑战。

1. 引言1.1 现状分析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面临着不断的变革和完善。

当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着权责不清、带头人不力、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扮演主导角色,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较低,决策权和执行力不足,导致社区治理效果不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不断涌现。

这些新型模式包括社区自治、居民自治、社区共建等,强调社区居民参与、自治和共治的理念,推动社区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和专业化发展。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促进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1.2 问题意义。

在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中,问题意义尤为重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不仅关系到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建设完善,更关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传统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亟需创新和改进。

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中的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城市管理中的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城市管理中的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场所,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城市管理的核心是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

一、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基层治理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它是指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参与和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城市管理和公共事务的有效运行。

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层治理是政府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城市管理中,政府需要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而基层治理可以帮助政府与居民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回应居民的诉求。

其次,基层治理可以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能力。

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的方式,可以让居民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增强他们的自治意识和责任感。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效果,还可以培养居民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基层治理可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社会组织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力量,它们可以通过参与基层治理来发挥作用,为城市管理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基层治理也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促进社会组织的壮大和壮大。

二、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内容,它是指通过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社区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区建设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好的社区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公共设施,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其次,社区建设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社区建设可以提供各种社交和娱乐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最后,社区建设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高社区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社区建设也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

当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

当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
当代中国基层治理体系是指在中国国内各级政府机构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体系。

基层治理是指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个体之间建立和谐稳定的相互关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种方式。

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主导: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主要由政府机构主导和协调
实施,政府主要负责基层治理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工作。

2.层级分明:基层治理体系分为多个层级,包括乡镇、社区、
村级等。

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负责不同范围的基层治理工作。

3.多元参与: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注重多元参与,包括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个体等的参与。

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可以参与基层治理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4.问题导向: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注重问题导向,根据实际问
题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和开展舆情监测等手段,了解社会各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5.科技支持: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注重使用科技手段支持治理
工作。

政府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和使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的基层治理体系是一个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问题导向和科技支持的体系,旨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同时,中国的基层治理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提高公民参与度、完善决策机制等问题。

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镜鉴与现代转型

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镜鉴与现代转型

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镜鉴与现代转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的人口不断增加,社区的治理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中国,基层社区治理是最重要的政治事务之一,其涉及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本文将探讨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镜鉴和现代转型,以期提供对中国社区治理发展的深入了解。

历史镜鉴中国的社区治理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城市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社区治理在生产、生活、文化、政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一些古代乡村社区,人们在社区内筹集资金修建水利工程,道路,墓地等设施,还会组织义务劳动,共同维护社区安全和秩序。

这些乡村社区的治理经验奠定了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朝着社会主义制度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层社区治理开始逐渐成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和实践“居民自治、居民自治、规划管理、公共服务”的理论和系统,这个四位一体的理论,为至今的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基本范式。

在新政策的影响下,基层社区治理开始发挥“一村一委员会”、“一街道一居委会”、“一社区一居委会”为代表的社区管理组织的作用,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社区治理体系。

在中国,居民委员会(如街道居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社区治理的主体,负责社区内安全和秩序、环境和垃圾清理、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事务。

居委会由选民间通过普选产生,成为有效实施增加公开透明度的管治制度,使居民能够行使其权力,以此保护自己的权益。

现代转型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的人口持续增加,形成了更复杂的城市治理体系,也出现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和治理难点。

因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的现代转型。

首先,中国政府加强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鼓励社区居民和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创新社区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居委会工作微信群等。

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基层治理,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通过合法途径实现行政、司法、民主、教育、协调等职能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社区建设,是指政府、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努力,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手段,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基层治理为社区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而社区建设则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实践和场所,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了人民生活的基础。

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实践中,基层治理体系应该是民主开放、公正高效的,而不是以权力为中心的。

建立公有市场、促进民众的创业和就业,实施减税、放宽经济管制等措施,都是推进社区经济发展和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

另外,一个成功的基层治理体系,也需要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推动力。

对于社区组织来说,要发挥公民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提升他们的贡献率和社会认同度,以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在社区建设方面,实现全面发展需要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去展开。

为了落实这一任务,应该在推行社区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人口、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特色等因素,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和对社区发展享有共同的权利。

一方面,社区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通过建立行政管理机构等手段,形成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框架。

但是政府也不应该把社区建设完全归于自身的行政责任,并采用过度干预的策略。

另一方面,一定要确保居民自治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以保证社区建设的本地化和特色化。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和社区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而为了发展一个适应于当下需求的基层治理体系和社区组织,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主开放、公正高效,从而保证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持久和稳定。

基层治理中的社区自治与社会稳定

基层治理中的社区自治与社会稳定

基层治理中的社区自治与社会稳定社区自治是指在特定社区范围内,由居民自主组织管理和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一种治理模式。

在基层治理中,社区自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还可以有效解决社区内部矛盾,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社区自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基层组织、居民自我管理的一种形式,它能够更好地反映社区居民的意愿和需求,为基层治理提供民意基础和参与渠道。

在实践中,社区自治通过居民大会、居民委员会等形式,积极组织和动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政治参与度和公民素质,有效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和提升。

其次,社区自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社区自治,可以及时化解社区内部矛盾和纠纷,促进邻里间的和睦相处。

同时,社区自治还能够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搭建起更为紧密的社会联系网络。

在紧急事件或突发状况下,社区自治也能够迅速动员起居民参与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社区自治还能够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

因此,发展社区自治将成为缓解基层困扰、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有力途径。

通过完善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着力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和能力。

总结而言,社区自治在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它既可以有效增强基层民主,提升居民参与度和认同感,又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因此,在未来的基层治理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加强对社区自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激活基层组织、提升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只有在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和社会稳定。

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区居民自治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社区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基层治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层治理是指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与协作,通过有效的组织、参与和监督,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其良好的建设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好的社区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和服务,增进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同时,在社区建设中,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社区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治能力。

二、基层治理对于社区建设的意义基层治理是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在基层治理中,政府需要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社区自治机构、设立社区事务管理人员等方式,帮助居民解决各类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同时,政府也需要听取和倾听居民的声音,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形成共治的局面。

三、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区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人文环境的建设人文环境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可以通过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绿化、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提供文化娱乐设施,增加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社区还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社区活动,增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社区凝聚力。

2. 公共设施的建设公共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社区需要规划并建设完善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确保居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社区还可以建设图书馆、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等公共设施,提供丰富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

3. 社区服务的提升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区可以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便民服务,解决居民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同时,社区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居民的日常生活支持和帮助。

4. 居民自治能力的培养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根本保障。

基层治理规划的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

基层治理规划的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

基层治理规划的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基层治理是指政府与社会基层组织、居民之间通过协商、参与、协同等方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模式。

基层治理规划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社会发展动力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层治理规划的政策实施与效果评估,以期为深化基层治理提供参考。

一、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累的宝贵经验,凝结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

基层治理规划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对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协同共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策实施我国基层治理规划政策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基层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责任。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基层治理规划协调机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分工。

三是完善基层治理规划评估机制,建立定期、动态、综合的评估体系,对基层治理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四是强化基层治理规划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公民对基层治理规划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三、规划内容基层治理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社区建设规划,围绕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规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社区文化建设等内容。

二是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支持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力量的充分发挥。

三是公共安全规划,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提高社会大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是环境保护规划,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城市。

四、政策调整在基层治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政策调整的情况。

政策调整是基层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及时纠正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政策调整时,需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科学分析问题根源,合理调整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探究——业主委员会的视角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探究——业主委员会的视角

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的探究——业主委员会的视角魏水英、毛利奇(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315100; Email:cherryweier@)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城市社区治理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城市社区治理在得到认同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其中,“业主”概念的出现以及“业主维权”运动的升温给旧有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本文就是从业主维权运动引入,发现城市社区治理旧有模式的弊端,提出以“业主委员会”这种较新且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社区自治形式为中心的社区治理模式。

关键词:业主维权;社区治理;业主委员会当前,此起彼伏的业主维权运动,从网上的“钉子户”事件到现实当中的业主与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艰难博弈,都说明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在经历巨大变革。

基层社区治理变革作为观察我国社会成长和政治发展的一个横切面,笔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总量的增加,社会转型带给公共生活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产权界定的转型应以相应的制度安排问题。

从城市住房的角度来看,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深入改革和住宅商品化程度的迅速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成为房屋产权的所有人,相比在以前的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下房屋产权归国家所有,这种变化已经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城市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业主,作为新的产权界定下的房屋归属者,开始出现在城市公共生活当中,而传统的制度安排显然对这一新现象的认识具有滞后性。

作为社会公民的业主,他们的觉悟和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一变革使得现有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的社区治理模式——以“政府”这一社区治理的单一主体为核心,以角色仍然不明的“居民委员会”这一准行政组织为治理执行机构——已然明显不能适应这种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必将带来治理方式的转变。

因此,本文提出,在这种新兴阶层崛起的势头下,应转变旧有的政府主导的治理理念,取而代之以社区“业主”自治为根本理念;改变旧有的“政府为主导、居委会为执行机构”的治理模式,代之以“业主的自我引导、业委会为执行机构”的治理模式,使现代意义的“社区”在业主的自我管理中达到一种真正的“和谐”,而政府在此过程中仅起到一种制度的供给与保障作用,并不过多的干预社区的治理。

当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演进

当代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历史演进

作者: 吴晓霞
出版物刊名: 当代中国史研究
页码: 119-120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基层治理;一条线;城市基层;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居制;重建阶段;改革重点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城市基层治理经历了改革开放前30年、改革开放初期、新时期三个不同时期。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里,国家主要通过两条制度线条对城市基层社会进行治理:一条线是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另一条线是政府—单位—职工,后者是治理的主体方式。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基层的街居制开始进入恢复和重建阶段,在社区建设运动中,居委会成为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调控规范和意志贯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综 合分 析 城 市基层 社 区是 国家 与社会 尤其 是市 民大 众直 接互 动 的一个 主要场所 。一方 面 ,单 位体 制解体 、城市社会 日益 多
中国城 市基 层治理总体 已经逐渐趋 向理性化 。城市社区 建 设导 致 “ 地方形 象联盟 ” 的形 成 ,造成 国家政权 内卷化 。 社 区建设也促进 了市 民的增权和公 民性水平 的提高 ,并 由此 进一步 有利于基 层治理 。城市改 革导致 的 “ 政治机会 结构 ”
变迁,一些市民能够利用社会网络发动 “ 才显抗争”以保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 但社 区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又受到排他性 “ 关 系”盛行及积极 的社 会资本缺失制约 。因此 , 尽管社 区 自主
权有所扩展 ,但很难充分体现普通 市民的利 益。 相 对应 的 ,我们从 以下几个方 面提 出中国城市基层治理 方面 的建议 。首先 ,拓展 城市居委会 的 自治结构 。只有 当居 委会要进行改选 时 ,居委会才不得不广泛 的动员居 民参 与到 基层 自 治 的过程 中来 。因此必须在选举之外拓 展城市居 民参 与社 区公共事务 管理 的渠道 。其次 ,着力发挥社 区单位的作 用 。为 了提 升城 市基 层治理 的层次和水平 ,十分有必要发挥 社 区单位在 经济资源和社会 网络等方 面的优 势 ,完善社 区单 位参与基层治 理的协 商合作机制 , 实 现社 区单 位对所在社 区 的深层次嵌 入和回归。最后 ,开发社 区公共 事务。就推进城 市基层 治理 而论 ,开发社 区公共事务很 可能成为转变城市基 层治理 现状 的枢纽 ,因为一旦社 区充满 了公共 事务 ,城市居 民就不得不 组织起来参与到 同 自 身利 益密切相关的基层治理 过程 中去。 总结而论 , 城市基层治 理水平的 “ 善治”追求必须依靠 国家和社会共 同努力 ,而社会层 面对 城市基层治理 的行 动就 是要发 展城市居 民 自治 ,城市居 民 自治的提升不仅需要整合 社 区内部 的治理 资源 ,更为重要是培育 “ 公 民社 区” 。
青年 与社会
2 0 1 5 年8 月下 第2 4 期总第6 0 6 期
准公 民社区模型下的中国城市基层治理
马 小龙
1 )
( 上 海政 法学院 社会 管理 学院 ,上海
要 】改革开放近4 0 年以来,单位制不断瓦解,在国家的大力主导下,我国城市基本上形成 了以街居制为基础的城
市社会 管理体 制。 同时,社 区体制深入培 育 ,在 国家的推动 下社 区体制也被 引入 城 市基层 治理领域 。在 现代 社 区中,社 会 网 络相 对发达 ,居 民的社 区合 作、公 民性 水平、和 民主化 程度发 生 了很 大的提升 ,但 是还存在局 限 ,我们把 这种社 区称 为 “ 准
公 民社 区” 。
【 关键词 】 城市基层治理;社会网络;准公民社区
党 的十八大 报告 指出 ,要在改善 民生和创新 管理 中加强 社会建设并 从维护最广大人 民根本利益 的高度 ,加强 和创 新 社会 管理 ,同时还 强调要积 极开展基 层 民主协商制度 建设 。 而 国家行政管理 的最底层 ,直接容纳居 民的城市社 区 ,在整 个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以至整个国家治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 作 用。从 “ 准公 民社 区”模 型出发 ,研究探讨 中国城 市基层 治理 ,意义重大 。
问题 的提 出 改 革开放 以来 ,城 市社 区已成为 国家 治理 的基本单位 ,

政 管理体系最底层 的街道 办职权大大增加 。出于政绩 和其他 利 益 ,基层官员往往通过 与上级 、媒体进行 “ 关系实践 ”提 升形象 ,大搞形象工程 ,而敷 衍社会福利 。同时,基层 政府 机构与其他社会力量尤其 是商业组织形成联盟 , 导致普 通居 民的利益诉求面临不利境地 ,社 区治理状况并没有 改善。
三 、 结 论及 建 议

通 过社 区体 制 构建社 会 主义市 场经 济体 制下 的社会 生 活共 同体 已成 一种 国家意志 。例如 , 2 0 0 0 年 ,中共 中央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的 《 民政部关于在全 国推进城 市社 区建设 的意见 》明确 规定 ,“ 社 区是 聚居在一 定地域范 围 内的人们 所 组成 的社 会生 活共同体”; 2 0 0 7年 ,党 的十七大报 告 中重 申 “ 要把城 乡社 区建 设成为管理有序 、服务完善 、文明祥和 的社会生活共 同体 ”; 2 o 1 2年 ,党 的十八大报告 中强调 ,“ 在 城 乡社 区治理 中实行群 众 自我管理 、 自我服务 、 自我教育 、 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 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同 时要增强城 乡社 区服务功能 。但是 ,当前 以社 区建设来构筑 城市社会生 活共 同体 的形势并不乐 观 : 一是 在制度结构和城 市社会结构快 速转型 的今天 ,不可避免 地面临城市社会不断 多元化 和碎 片化 ,同时市场经济导致各 种价 值观念盛行 ,使 城市居 民达成共识 、建立有效 的沟通 和社会信任变得异常 困 难 ; 二 是社 区建设 主要 是 由政府主导 、 自上而下 地在 推进 , 但受服务 型政府建设滞后性 的影 响 , 社 区居民参与 的积极性 并不 高 ,社 区建设遇 到 了 “ 参 与冷漠症 ” ,并 且这种 冷漠症 远 比以前 复杂 , 是 前现代按 照 “ 熟人 社会 规则”对 “ 圈外人 ” 的冷漠 、现代使人失去个性 的制度 性冷漠 以及后现代 只愿 意 享受 而不承担责任 的冷漠 的综 合 ; 三是社会发育滞后 ,介 于 政府 和市 场之 间的第三部 门 “ 先天不 足” ,而且在 政府和市 场 “ 夹 击”下畸形发展 。有效社会 组织的缺乏 ,使得通过社 区体 制在陌生人社会 中构筑社会生活共 同体变得异常艰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