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同时,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观察,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要求学生撰写课后心得,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会要求学生撰写课后心得,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此外,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情况,能够运用吸放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演示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放热情况。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思维能力。
2.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教案

《汽化与液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认识液华现象,了解液体的方法,知道液体放热。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沸腾现象,理解沸点的物理意义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小烧杯,塑料盖,温度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水可以变为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为水,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汽化与液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热风干手器使湿手变干(汽化)露水的形成(液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猜想假设各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温度计、水、秒表设计实验: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组装顺序由下至上。

讨论:实验中怎样就能够“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加盖子,可以防止热量散失。

选择初温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

水量适中播放水沸腾视频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分析与评估水上升到一定温度时沸腾且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水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开来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快慢的决定因素、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的定义,还可以根据定义分析的特点.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根据定义总结的特点.二.影响快慢的因素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节省水资源的.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喷灌的应用.对于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三.吸热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方面的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一.一些概念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3.: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二.影响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的快慢.2.加快和减慢的方法.3.的应用三.吸热要吸收热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规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科学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特点;2.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规律。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实验用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际示范物体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

提问学生,你有没有发现当水加热到100°C时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解释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特点。

比较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区别,并强调汽化和液化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第三步:示范实验(15分钟)分组进行示范实验,使用烧杯、水和热源,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发生汽化和液化的变化。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观察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四步:小组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每个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通过加热或降温的方式观察物质的状态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导致物质发生汽化或液化的规律,并将实验数据整理为表格。

第五步:分享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实验结果分享和讨论。

全班一起讨论各组总结的规律是否一致,并引导学生从微观层面解释规律。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归纳总结(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汽化和液化的条件和规律,并将关键点整理成思维导图或表格。

学生可以借助课本、教学课件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参考。

第七步:练习巩固(15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换答案和讨论。

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供一些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拓展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进行讨论。

例如,为什么饮用水冷却后会出现水滴?为什么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水的沸点较低?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其条件和规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掌握气体和液体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4.拓展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

3.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要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你们曾看到过哪些液体蒸发成气体的现象?液化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条件?2. 学习新知(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体是如何转化为液体的?”“液体又是如何转化为气体的?”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液体蒸发成气体和气体冷凝成液体的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和讨论,总结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和规律。

4. 概念解析(15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对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进行系统的概念解析,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蒸发需要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气体冷凝需要克服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

5.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汽化和液化现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蒸发?”“天气湿度高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能够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6.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和归纳,梳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汽化与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验现象。
教学策略:布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为什么会感到冷?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会干得更快?”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现象,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实施差异化教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任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5.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如熔化和凝固,强调汽化和液化也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一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种联系旧知识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明确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解释它们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和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我会用生动的比喻和图示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4.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5、会查沸点表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4、通过交流使学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实验准备】蒸发皿、小瓶液化气、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共分12组)、两块相同的铁片、水、酒精、滴管、小扇子【教学过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

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提示归纳: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沸腾现象腾时的温度快,蒸发越快。

些辅助手段【板书设计】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汽化现象,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使自己及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1、液体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沸点)2、需要吸热物理学中,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是不同的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发生液化的条件:降低气体的温度;压缩气体的体积;两者兼用气体液化时要吸热【教学反思】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并找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保持并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爱上物理课,是我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2、导入:教师提出问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教材,梳理本节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沸腾1.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2.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3.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4.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5.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6.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7.教师提示: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

8.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变化、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了解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能力目标:能够解释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进行探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物理过程。

2.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黑板笔、录像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实验记录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给学生讲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并通过实例解释气态分子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跃迁的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或实验视频进行辅助讲解。

3. 实验探究(40分钟)3.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过程。

3.2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一瓶水平放置于桌面上。

步骤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本上。

步骤三:利用水壶或电热杯将水加热到100℃,保持一段时间。

步骤四:观察并记录加热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步骤五:关闭加热设备,并再次观察和记录加热后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3 实验讲解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蒸气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和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4.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概括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并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这些概念和过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3.熟悉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汽化的概念和特点;2.汽化的过程和条件;3.液化的概念和特点;4.液化的过程和条件;5.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2.掌握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导入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当水烧开后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铁路轨道上有水泡会影响铁轨的使用?”等。

引入课程主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汽化的概念和特点:–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是一种吸热过程,需要热量来提供能量。

2.汽化的过程和条件:–汽化过程: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热运动速度增快,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条件:温度达到物质的沸点,外界给予足够的热量。

3.液化的概念和特点:–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一种放热过程,释放出热量。

4.液化的过程和条件:–液化过程: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热运动速度减慢,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条件:温度低于物质的沸点,气体获得足够的冷量。

步骤三:实验展示(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实验一:汽化实验–实验材料:水、烧杯、热源(酒精灯或炉子);–实验步骤: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加热水直至水沸腾,观察水的汽化过程。

2.实验二:液化实验–实验材料:液态气体(如液化气)、饮水机等;–实验步骤:将液态气体放置在饮水机中冷却,观察气体的液化过程。

步骤四: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任务:1.小组讨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并列举出至少三个例子。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所列举的汽化和液化的应用例子,并进行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深入探讨汽化和液化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举办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烧开水的蒸汽、冰块融化的水滴等,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语言引导:“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现象,如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冰块融化成水滴。这些现象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的物理过程——汽化和液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有趣的现象。”
-利用实验、动画、图表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现象的直观认识。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出汽化和液化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尝试区分蒸发和沸腾。
2.学生互动:请学生分享生活中观察到的汽化和液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分类、过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语言引导:“汽化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液化是指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常见的液化方法有冷凝和压缩。汽化和液化过程中,会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2.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动画、实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过程及其特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蒸发和沸腾有哪些区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7.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观察并记录家中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早晨荷叶上的露珠消失、热水壶中的水沸腾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疑惑。
-难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学会收集、处理数据。
-难点: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炼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蒸发的水迹、热蒸汽冷凝成水滴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沸腾过程,收集数据并分析,探讨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共2课时)第一课时汽化【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知道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3.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4.知道汽化吸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掌握汽化的概念.【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知识点一汽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8,完成以下问题: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合作探究】演示一“神奇”的塑料袋甲乙1.如图甲所示,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答:将会看到塑料袋膨胀变大.酒精从液态变为了气态,使塑料袋膨胀变大.2.如图乙所示,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中,你又看到什么变化?答:会看到塑料袋又变瘪了.酒精从气态变为了液态,使塑料袋变瘪了.3.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在不同的温度下,物体可以在液态和气态间相互转化.知识点二沸腾【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8-60,完成以下问题:1.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液体继续吸热,但它的温度却不变(选填“升高”或“不变”).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合作探究】演示二观察水的沸腾取温度计、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架台、水,按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器材.实验时自水温90℃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2分钟为止,并观察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1.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答:水在沸腾前发出的声音较响,沸腾时声音变小.2.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运动方向、大小变化、最终结果各有何相同或不同?答:相同点: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都产生在容器的底部,向液体表面运动,到水面破裂开.不同点:水在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3.你认为沸腾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观察停止加热后,水是否还能沸腾?答:沸腾吸热,如果不能继续吸热,液体将停止沸腾.演示三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如图所示,使烧瓶中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答:会看到水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水的沸点随水面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演示四认识一些液体的沸点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1.答:78℃.2.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答:不能.3.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答:液态氢的沸点是-253 ℃,故常温下的氢是气态的.【教师点拨】1.为了缩短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实验中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提高水的初温.(2)减小水量.(3)加大酒精灯的火焰.(4)加盖纸盖.2.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验中测得的液体沸点偏离100℃,这主要是由于实验时的大气压不等于标准大气压;此外水质不纯对沸点也有影响.3.液体的沸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大气压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4.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1)液体温度达到沸点.(2)液体能持续吸热.【跟进训练】1.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2.(山东烟台中考)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C )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知识点三蒸发【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0-61,完成以下问题:1.在任何温度下、且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3.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合作探究】演示五1.把蘸有酒精的棉球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周围,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怎样变化?答: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2.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演示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如图甲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涂抹开,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涂抹开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2.如图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加热,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加热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3.如图丙所示,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会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被扇风的酒精先消失,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有关.4.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关于蒸发的现象吗?答:刚从泳池里出来感觉到冷,给发烧的病人额头上擦拭酒精来降低温度,夏天洒水车给地面洒水降温,小狗伸出舌头散热,晒粮食时把粮食摊开晒,夏天吹电风扇时感觉凉快.【教师点拨】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3.沸腾和蒸发都属于汽化,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掌握这两种汽化方式(如下表所示).【跟进训练】某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2.沸腾(1)剧烈的汽化现象.(2)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3.蒸发(1)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2)特点:①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③缓慢的汽化现象.④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致冷性.(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液化【知识与技能】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3.知道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导,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气体液化的特点.知识点一液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1,完成以下问题: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2.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4.液化过程向外放(选填“吸”或“放”)热.【合作探究】演示一生活中的“白气”甲乙1.图甲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答:图甲中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2.图乙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答:图乙中的“白气”是人呼出的热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演示二“消失”的乙醚1.用注射器从乙醚容器中抽取少量乙醚,取下针头,迅速用橡皮帽堵住小孔.慢慢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什么现象?答:液态乙醚消失.2.再向里推活塞,又发现什么现象?答:液态乙醚出现.3.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压缩气体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演示三罐装液化石油气1.石油气液化后可以存放在比较小的罐子里,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使用压缩气体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2.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演示四液化放热1.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严重得多,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大量的热.2.冬天天冷时向手哈气,为什么手会感到暖和?答:哈出的气本身就是热的,而且哈出的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热量.3.蒸馒头时是最上层的笼屉中的馒头先熟还是最下层笼屉中的馒头先熟,为什么?答:蒸笼内的温度是相同的,但当笼内的水蒸气缓慢上升时,遇到温度较低的蒸笼盖会液化,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便会使得最上层的笼屉中的馒头先熟.【教师点拨】1.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但有的气体仅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才能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2.生活中谈及的“白气”为液态,不是气态.因为无色的气体是看不见的.“白气”一般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雨、露、“白气”、镜子或玻璃上的水珠.4.气体液化时要放热.【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当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白色雾气,这就是飞机“拉烟”现象.此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C )A.蒸发B.熔化C.液化D.汽化2.下列关于“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夏天常见到火锅店里的空调器喷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D.水烧开时,看到从壶嘴喷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3.(山东烟台中考)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拓展延伸电冰箱与臭氧层烈日炎炎的夏天,电冰箱冷冻室内却可以保持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使存放的食品、药品保持新鲜,电冰箱怎样得到这样的低温呢?原来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CCl2F2)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的“热”搬到外面,因为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电动压缩机使CCl2F2蒸汽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外面冷凝管中,在这儿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放出的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毛细管进入冷冻室,并迅速汽化吸热,使冷冻室降温,生成的蒸气被抽走带到冷凝器把带出的热放掉.这样氟利昂循环流动保持冰箱低温.所以氟利昂功不可没.氟利昂是一种具有良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物质,对人体没有坏处.由于它极易汽化和液化,所以被长期广泛的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清洗剂等.但几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发现氟利昂对人类赖以抵御紫外线的臭氧层,有着极大的破坏力.臭氧化学式为O3,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它具有氧化性极强这一性质,同时,它还不大稳定.平流层中的这些臭氧,对250 mm~350 mm的紫外线有强烈吸收,而这种波长的光,对人类以及地球表面的动植物有损伤作用.这薄薄的臭氧层,是生物在地球上得以生存繁衍的保护伞.但是,1985年,英国的某一探测局公布自1980年以来在南极春季观察到臭氧层有一空洞这一消息.这一空洞面积非常大,基本上与美国领土面积相当.于每年9月上旬出现,然后迅速减少一半左右,并形成一个“臭氧层空洞”,持续到11月又逐渐恢复.造成这一现象的杀手之一就是氟利昂.氟利昂在大气中发生光离解而产生氯离子,消耗臭氧,加速臭氧的分解.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据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减少10%,紫外线照射量会增加2%,危害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物健康.现在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都在研制代用品,逐步淘汰这种破坏环境的物质.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3.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三、沸腾的概念【学情预设】: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导出沸腾的概念。

提问:“水烧开后会变成水蒸汽,同样是汽化现象,与蒸发有何不同?”【设计意图】:根据生活经验找出新的问题,发现沸腾与蒸发的不同。

四、观察水的沸腾【学情预设】:分析图像,得出结论: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停止对水加热,水停止沸腾.可见,沸腾需要吸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水的沸腾1、在活动前提出三个要求:(1)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2)观察沸腾时水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3)记录数据,并描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

2、观察水沸腾现象(包括温度,声音,水中的气泡等)1、汇报实验数据和现象,绘制水的沸腾图像。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可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的沸腾的特点。

五、沸点知识1、向学生介绍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2、演示“纸锅烧水”的实验,并通过解释纸锅为什么不会被点燃,得出液体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的结论。

3、向学生介绍一些其它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六、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学情预设】:说出相同和区别记忆。

在学生对蒸发和沸腾都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蒸发和沸腾有哪些异同点,并绘制表格。

学生总结归纳完之后,老师给出自己列出的表格,让学生对比,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归纳完整。

蒸 发沸 腾 相 同 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区 别 液体表面发生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发生;缓慢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气流大小 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汽化;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剧烈的汽化;影响沸点高低的因素:液面上气压的大小【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蒸发和沸腾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比,可以防止学生混淆二者的发生条件和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新人教版(new)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新人教版(new)

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食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重点难点】重点:1。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难点: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教学准备】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的定义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二、汽化的两种方式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三、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加压四、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 教案

本节课重点是蒸发和沸腾,对于蒸发现象学生有大量的生活经验,不必在此细讲。

主要使学生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特点,同时在实验中对学生渗透物理实验方法教育。

水的沸腾现象学生几乎每天可见,但大多数学生并未对其进行过仔细观察,在实验中可事先提出要注意观察的现象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的出结论。

本节课,我感觉以下方面是值得肯定:
1、在研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创设“怎样使衣服干的最快”的大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列举的例子贴近日常生活,有助于降低知识的难度,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情感。

我所欠缺的有:
1、提出问题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回答问题时,出现“满堂吼”,从而掩饰了能力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在研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教育。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蒸发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2.了解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与特征,理解沸点的概念。

4.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

5.会画液体沸腾图像。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放热。

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的总结比较,能区别二者的不同。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圆锥瓶、蒸发皿、冰块、热水、温水、注射器、橡皮塞、乙醚。

2.课件: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录像);液化石油气。

3.图片:水蒸气的凝结、露、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第3节汽化和液化(共2课时)
第一课时汽化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知道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
3.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4.知道汽化吸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掌握汽化的概念.
【难点】
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知识点一汽化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8,完成以下问题: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合作探究】
演示一“神奇”的塑料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