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申报项目汇总表

合集下载

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2007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附件 2:
2007 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入学 编号 学校名称 成果名称 年份 2007001 2007002 2007003 2007004 2007005 2007006 2007007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科研论文《基于 F-W 暗物质模型的暗物质探测仪的设计思路》 科研论文《锌、镉氨基多膦酸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两篇 科研论文《拓宽青少年法制教育途径》 调查报告《北京奥运图书市场调查》 科研论文《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协调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系列论文《突破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瓶颈的策略》《老干妈的困惑》 、 科研论文《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艾滋病女性化的原因》 科研论文《人工神经网络用于连钱草中总黄铜和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预 2007008 武汉大学 测 》 科研论文《椎动脉、颈交感干和颈长肌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颈椎手术中的 2007009 武汉大学 意义》 2003 何精选、王艳炜、程雄飞 贰等 2003 徐见容、吴云霏 贰等 2005 2003 2004 2004 2004 2003 2004 陈紫微 陈硕平、郭艳、陈巧兰 王堃 肖超、鲍爽、陈媛媛、魏寅、胡长青 刘智连、韩锡博 张三保 周琼媛 成果完成人 等级 壹等 壹等 壹等 贰等 贰等 贰等 贰等 获奖
薇 2007023 2007024 2007025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科研论文《用小波分析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奇异值检测与剔除的研究 》 科技作品《无处不在的信息——基于 WAPGIS 的信息综合系统》 科研论文《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几点应用》 科研论文《结合随机技术和爬山算法的遗传预测算法及其在数据预测领 2007026 武汉大学 域的应用》 2007027 2007028 2007029 2007030 2007031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科研论文《以合理水价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科研论文《关于洞庭湖地区防洪减灾的思考》 科研论文《区域合作:一种反有害国际税收竞争的策略》 科研论文《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华中数控”的实证分析》 科研论文《确定性复杂网络拓扑性质研究》 2004 2004 2003 2003 2003 王雪 董磊华、李文哲 陈遥根、陈平路 徐玲 陈牧 史晏君、王伟、成耀军、李健、张江 2007032 华中科技大学 科技制作《自适应充电器》 2003 松 2007033 2007034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系列科研论文《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薄膜磁滞回线的计算机模拟》等 3 篇 设计《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机电大楼》 2003 2003 王昊、廖聪维、吴保磊 黎文骏、汪旻、王珊 壹等 壹等 壹等 叁等 叁等 壹等 壹等 壹等 2004 张雨、乔伟、罗喜军、谢明、张彪 叁等 2003 2004 2006 李洁园 纪磊、丁广浩、刘晓晖、胡倩 林世君 叁等 叁等 叁等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大学英语“CBI”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大学英语“CBI”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 文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大学英语“CBI”教学模式实证研究完成单位:(1)武汉理工大学(2)(3)成果主要完成人:谭颖、王爱军、马文丽、毛颖、汪铭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谭颖教授武汉理工大学420负责项目设计与实施;主持省级精品课程;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撰写国家规划教材、CBI系列教材等王爱军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520 项目实施;组建课程团队;撰写教材、讲义及论文;指导学生获奖;主持教研科研课题马文丽教授武汉理工大学400 组织调研;主持制定分级教学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主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毛颖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84 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开设CBI系列课程、编写课程讲义汪铭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384 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开设CBI系列课程、编写课程讲义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课题实施以来,以CBI教学理念为指导,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1、教学理念创新: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David Ausubel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内容为依托,融互动教学与个性化协作、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于一体;促进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自主有效学习,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而实现意义的建构过程;2、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创新:针对学生层次差异定制分级目标,创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实行分级教学,协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3、教学实践创新:实践教学目标明确,积极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①充分拓展教学内容:编写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申报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编撰教材及教辅,提供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鲜活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②立体打造课程教学体系:确立四大模块,开设系列拓展课程、文化讲坛或讲座;③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依托省级精品课程与省级实验教学中心,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组织教学。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毛三艳+高职经管类专业“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毛三艳+高职经管类专业“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昌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经济学申报等次:三等奖成果名称:高职经管类专业“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武昌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毛三艳 王然 李元杰 王伶俐 黄颖 朱婧 曾芸芸 吴瑶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毛三艳副教授 武昌职业学院 360 主持人王然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李元杰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王伶俐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200 主研人员 黄颖 副教授(校内评聘)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 朱婧 助教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曾芸芸 助教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 吴瑶 讲师 武昌职业学院 648 主研人员一、成果主要创新(400字以内)(1)创新了课程体系开发模式范式,在德国双元制“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了“3355”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即3个阶段、3类课堂、5种转换、5大结合。

(2)创新了“任务驱动,情景模拟”为基础的“做学教说”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三层四段”的实践教学模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赛教互通”教学模式。

(3)创新了考核考评方法,即由学校、企业、行业考评为基础,多方联合、多方评价的课程考评模式。

(4)本成果提出的人培模式对教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界定了教师必须具备的七种能力即七种角色。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该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岗、学、赛、教”互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把“以岗定学、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技能大赛要求相融合。

培养目标:能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连锁、物流等行1业从事服务、作业、管理第一线相关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拟获奖项目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拟获奖项目
华中师范大学
038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杨九民、王继新、赵呈领、李文昊、黄磊
华中师范大学
039
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刘建清、李克武、叶飞、谢燕、胡中波
华中师范大学
040
高师生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中学生生物创新实践的研究
杨旭、崔鸿、艾燕、袁均林、丁书茂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7
我国投资学科建设研究
张中华、谢进城、韩旺红、王瑶琪、王立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8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赵琛徽、卢亮、毛志山、周润仙、郑耀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9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钟涨宝、万江红、萧洪恩、张翠娥、向佳玲
华中农业大学
060
邹玲、肖俊武、张小华、王东剑、贺章擎
湖北工业大学
080
化工类专业“三实一创”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吴元欣、潘志权、王存文、向建敏、丁一刚
武汉工程大学
08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叶芃、汪洪、舒先林、何景春、张文学
武汉工程大学
082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张珩、杨艺虹、刘永琼、王存文、万春杰
095
基于ISO9000的高职院校“四方三层”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马必学、刘晓欢、戴冬秀、吴昌友、徐忠山、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096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谢苏、韩鹏、缪小玲、孙嫘、钟毓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097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发布时间:2017-11-13 作者(文号):来源:高教处浏览数:10352次根据《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6〕34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近期,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对各校推荐申报的教学成果进行评审,提出拟获奖项目、人选以及奖励等级的建议。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规定,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时间:2017年11月13日至2017年12月12日。

公示期间,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写明成果名称和异议内容。

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7-********;通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号,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邮政编码:430071。

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1月13日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001-武汉大学-16-许贤泽-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仪器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001-武汉大学-16-许贤泽-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仪器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1)依托科研项目和科研资源,完成了系统化的仪器类专业课教学案例。

设计一套完整的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创新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MOOC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等。

(2)设立基于学科竞赛的子课程体系,引入前沿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机器人大赛为载体建立课程体系,依托专业学科背景,紧跟仪器科学技术。

通过机器人比赛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融入平时的课堂和实验教学。

收集整理一线科研成果制作教学案例,涵盖本专业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所用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仪器科学的兴趣,实现每个学生参加一个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目标。

(4)开发仪器科学的教学实验仪器,将成熟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推向市场。

理论方法交给实践来检验,技术产品交给市场来完成。

—- 1 -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针对工科教学的问题重点开展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仪器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主要表现在: 传统的工科教学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少量验证性实验为辅; 工科教育片面强调工程技术的专业教育,却忽视了科学教育的不足。

课题组提出新的培养模式以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主干课程为对象,用“科学引领工程、工程引入课堂”的教学理念研究和组织系列教学工作,注重“理工融合”,结合科研项目成果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出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MOOC上线课程4门,使教师真正投入到人才培养中来。

在六年的教学实践中,该专业本科生学习热情高涨,每年读研率在60%以上,出国深造率20%左右,就业率100%。

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光电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比例在20%以上。

通过成果的应用,最近几年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热情高涨,每年获得学生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20多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拟授奖项目的公示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拟授奖项目的公示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13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19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4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9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5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6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5项)。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对湖北省某中学关于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实践进行申报,以期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如下: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要点和细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思敏捷性和创新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方式,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方法本项目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教学方法如下:1. 合作学习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

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3. 创新性教学法。

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 情感教育法。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培养,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四、评价体系本项目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充分考察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要评价方式如下:1. 日常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进步。

2. 课外作业评价。

通过家庭作业、课外阅读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情况。

001-武汉大学-05-项焱-创新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001-武汉大学-05-项焱-创新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成果科类:法学申报等次:一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一)在志愿服务中培育法治理念本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教学环节提供了真实教学情境体验,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法治的过程中提升了法治理念。

(二)师生共进、教研共赢的二元发展模式教师在全方位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深化和拓展自身的理论研究,又将科研成果更新为教学内容,学生自己发现法律问题并在教师督导下解决问题,并将学习内容转化为科研成果,实现了教与学双方共同进步和在科研上的共赢。

(三)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超群三维并重的培养目标案例实训帮助学生整合碎片化的知识,法援案件全流程办理和实地调研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本领,微信公众号运营和法律援助服务培育了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学校、学院、中心和社会协作的资源共享机制学校提供办公场所,学院提供全方位支持,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流程办理案件机会,法律职业人等社会力量参与教学,形成了四位一体教学保障机制。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目前我国高等法科教育面临的重大机遇,也对高校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培养能够胜任“法治中国建设”的卓越法律人才,是法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2014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制定的五年“法学学科规划”指出,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应用型”为两翼,“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英复合型法律人才”。

本教学成果以“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为指导方针,在师生共同开展法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

“创新参与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超群三维并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四方面。

001-武汉大学-08-徐新-“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001-武汉大学-08-徐新-“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班: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从“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追求创新、发展个性”培养理念出发,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冒尖、鼓励个性化发展。

2、构建了以实践为主线,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教学平台,强调从实践问题出发,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和知识领域壁垒,全面推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3、打造了拓展行业视角和工程素质的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采用校内与校外(企业)相结合、计划内教学与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4、以学科竞赛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为载体,以学术导师制为抓手,形成师生深度互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紧密围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武汉大学发展定位,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了以实践为主线,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教学平台我们认为创新意识的启蒙来源于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案例引出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从问题出发的自主学习和项目实践,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打造了拓展行业视角和工程素质的立体化工程实践平台实验课程打破课程壁垒,与灵活的暑期工程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完成工程素质初级培养;深化校企合作,从校内实训、企业课程最终到企业研发岗位实习,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拓展行业视角。

3、形成了师生深度互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学术导师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和业余科研活动时得到明确的指导,并协助把科研成果反哺到教学和工程实践活动。

4、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运行、管理和保障制度,凝聚了一支包括“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企业千人”在内的跨学科,校企联合的教学团队。

5、取得了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成果主持教育部、湖北省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8项,出版教材3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

001-武汉大学-17-刘安志-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历史学拔尖人才

001-武汉大学-17-刘安志-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历史学拔尖人才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成果类别:历史学申报等次:一等奖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 国际化视野的办学新理念通过引进外籍专职与中长期授课教师,派出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对话的历史学拔尖人才。

2. 融合学科优势与特色的课程体系“知识群”、“研究群”课程与具有学科优势与特色的创新实践课程共同构成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实践教学,创新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

3. 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由创新创业类课程、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学年论文制、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本科生学术论文专项出版基金、定点专业实习、田野调查等环节组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

4. 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举办“历史文化节”,推行“学长制”,为学生搭建多元综合实践平台,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国内高校产生良好影响和示范效应。

5.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围绕课程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新体系,培养历史学拔尖人才,成效显著。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本成果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1999年至2010年武汉大学历史学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基础上,围绕历史学拔尖人才培养这一主要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借鉴世界一流高校办学经验和教育模式,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与地位,在课程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一是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

高度重视历史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引进外籍专职教师开设多门全英文专业课程、聘请外国专家进行中长期授课;为学生搭建各种出国交流学习的平台,将“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对话的历史学拔尖人才。

二是优化课程体系。

设计并构建由学科平台课与专业主干课组成的“知识群”课程,深化专业知识、反映学科前沿和学校特色的“研究群”课程和若干融合学科优势与特色的创新创业类课程组成的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 字以内)
1.主要成果 (1)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国土资源部重点 实验室建设序列中首家人文社科类部级重点实验室,承担了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现 已形成“一书、两刊、一网站”的学术品牌,有效支撑了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法律诊所定位于自然 资源与环境保护特色“法律诊所”。 (2)系统化、层次化和特色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作用突出。针对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实践基 地和实验室教学平台,设计相应实践教学环节并统筹纳入了教学计划。 (3)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效果明显。法学专业形成了法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团队、法律诊所教 学团队和国土资源法律理论与实务教学团队。这三个实践教学团队的研究成果资源环境特色鲜明, 指导大学生获得 “创新创业”计划 1 项;带领学生参与全国模拟环境法庭大赛 4 次,获优秀奖 2 次;举办法律文书大赛 1 次;组织法治专题讲座 6 场、普法宣传 6 次;开展服务社区活动多项。 (4)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司法考试平均通过率近 40%,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 20-30 个百分点;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础科研训练计划”立项 4 项、校级大学生科技论 文报告会获奖 4 项、学校调研课题奖 4 项;获得省级、校级辩论赛奖项共计 12 项等。 (5)实践教学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围绕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资源环境 特色的凝练开展的实践教学研究成果丰富,出版著作 1 部、教材 5 部,完成教学研究项目 13 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17 篇。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相应方法 (1)提升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改革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一是通过教师教学研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改变 讲座式授课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师生共同创造新知。二是通过鼓励教师挂职 锻炼、兼职律师等积累办案经验,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改革考试方式 要求在法学本科专业四年制各学期学习期间,不间断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课程,采取 考试、考查、读书报告、随堂考等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层次递进地完成实践教学内容。 (3)凝练实践教学资源环境特色——修订培养计划 以教学计划修订为契机,优化课程设置,夯实法学理论基础,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突出课程体 系的特色。加强资源环境特色的模拟法庭、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和实验室教学,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处 理资源环境领域法律实务的能力。 (4)打造法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建设法学本科实践中心 从系统化、层次化和特色化的维度,在一体化协调构建的指导思想下,整合模拟法庭教学、社 会实践基地教学、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教学和法律诊所教学,建设“法学本科实践 教学中心”。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四位一体式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探索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四位一体式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探索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 成果科类:工学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四位一体式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陈小桥、倪彬彬、周立青、黄根春、何楚、谢银波、杨文、杨光义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陈小桥 教授级高工 武汉大学 180 总体规划、设计与实施倪彬彬 教授 武汉大学 108 专业课程、指导学生科研 周立青 高级实验师 武汉大学 216 实验课程、学科竞赛指导 黄根春 副教授 武汉大学 180 理论课、学科竞赛指导何楚 教授 武汉大学 72 专业课程、创新实践指导 谢银波 实验师 武汉大学 216 实验课程、嵌入式竞赛指导 杨文 教授 武汉大学 72 专业课程、指导学生科研 杨光义 实验师 武汉大学 144 实验课程、实验室开放管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研究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课程、自主式学习、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四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特性与共性,以及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研反哺教学等关联因素,构建了适合学生自身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四位一体式大学生创新实践体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证明效果显著,2.采取跨专业、跨学科“点、线、面”即“班级、专业、学院”的实践模式,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综合知识运用、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较好解决了因实践环节薄弱影响教育质量结症,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新机制。

3.结合当前电子技术迅猛发展趋势,深入研究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理科、工科相互渗透及相互融合以及“新工科发展趋势”等有关问题,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研究了培养大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联因素及创新机制,探索了综合型大学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1.提出以构建“融合式实践创新课程群”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思路,新建《电工电子实训》、《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等5门实践类课程,按照教育部关于理工科专业实验环节不少于教学总量25%的要求,将原先的35门实践类课程优化、整合为22门,选课人数增加18%。

001-武汉大学-30-丁煌-社会发展需求导向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001-武汉大学-30-丁煌-社会发展需求导向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在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建设过程中,既注重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又大量开设专业实践与理论发展前沿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课程。

不仅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逐渐形成以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公共政策分析等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并重的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而且根据政府管理实践和行政学科发展需要强化现代科研方法与技能训练。

不仅注重传统课堂教育,更鼓励与引导教师紧密结合课程体系特点,针对性地运用案例教学、实验室教学、角色模拟、社会实践、网站互动等新型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教学。

不仅注重依托政府公共部门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教学,而且针对国际化需求,通过引进海外师资,开设全英文或双语课程,加强国际交流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尽管武汉大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自1986年在国内首家创办以来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示范性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新要求,本专业自2004年始专门成立教改团队,在学校立项资助下,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以强化专业理论素养为主体和提高应用能力与拓宽国际视野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培养目标,立足于理论教学、实践培养、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相互融合,以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为关键,以创新教学手段为突破口,有效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为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承担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研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进而从基础课程、优势核心课程和操作技能应用性课程等方面使得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紧扣“一体两翼”的培养目标,编撰了一系列本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并有多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通过引进海外名校博士及外籍老师把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与国际同步的原版教材和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谨向您申报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特撰写此材料以详细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突出成果。

通过此申报,我希望能够分享我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为教育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教学背景及目标我担任湖北省某高中语文教师长达十年之久。

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

以此为指导,我积极探索了一套灵活且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二、教学方法与实施1. 创设互动学习环境通过建立积极活跃的互动学习环境,我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小组活动、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

例如,我会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互相交流,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针对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辅导在课堂中,我注重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导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进行学习,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

3. 融入现代科技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积极融入现代科技手段。

我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展示,并组织学生使用电子教辅材料进行学习,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息获取能力。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资料查询。

三、教学成果通过以上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措施,我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互动学习环境的创设,我观察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他们更加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喜欢与同学们合作、讨论,并展示出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此外,学生的出勤率也明显提高,他们更加期待每天的语文课堂。

2. 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辅导和关注学生差异,我发现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他们在阅读和理解课文时更加熟练,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结构和逻辑关系。

在写作方面,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来进行清晰、准确的写作。

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看教学研究项目的培育

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看教学研究项目的培育
经过近10年的实践,成功构建了强化学生社区医学观念,将职业素质教育 临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强化两贯穿”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主要工作
明确教学目标 —— 培养“三强”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
制定实施方案 —— 构建“一强化两贯穿”教学新模式
规范评估方式 —— 客观评估临床教学效果
主要工作
更新教育理念
从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看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教 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1.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特征更加明显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培养过 程的多元化、培养方式的多途径
2.探索专业教育理念创新,重视专业内涵建设
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主的获奖成果其共性之处在于积极探索专业教 育理念创新,其导向性在于培养模式创新,其示范性在于坚持课程体系 创新。许多高校将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 科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模式等环节,构建全方位的创 新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过程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成果
教学成果特别是优秀教学成果至少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三,教学成果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切实取得明显效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强调必须经过2年以上的实践检验(特、一等奖不低于4 年)。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 目标产生明显效果。效果的明显程度决定着教学成果水平的高低
(1)项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2)项目实施的途径
(3)项目实施的保证
(4)预期效果
第二,教学成果必须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辐射作 用,而且确实在一定的范围内广泛应用了该项目形成的成果。成果能否 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主要标志是:在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问题过程中进 行的理论概括,形成了高水平的论文、论著和教材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罗炜+面向职业岗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软件建模”的建设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罗炜+面向职业岗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软件建模”的建设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成果科类: 08 工学申报等次:二等奖成果名称:面向职业岗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软件建模”的建设与实践 完成单位:(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成果主要完成人:罗炜、刘洁、谢日星、徐加、杨国勋、库波、李文蕙、苏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罗炜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432 组织规划,课程主讲,资源建设刘洁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课程主讲,专业建设,资源建设谢日星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432 资源开发,教学改革,实训保障徐加讲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16 教务管理,外联交流,网络维护杨国勋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课程主讲,专业建设,案例设计库波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课程主讲,案例设计,教学改革李文蕙讲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案例设计,教学实施,材料编写苏智副教授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504 案例设计,媒体制作,信息收集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 真实项目,真实过程,职业岗位体验式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中融入产品经理、项目组长、程序员、测试员、软件咨询服务等多种职业岗位体验。

以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将开发过程与贯穿项目结合;将工作流程与分解任务结合;将知识要点与经典案例结合;将职业素质与课程考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结合。

课程以其独有的综合性、系统性将高职分散的专业课程融会贯通进行运用。

2. 资源系统,类型丰富,使用灵活。

网上开放资源分为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块。

整体目录上体现出基础资源的系统性,同时将小案例运用于各个教学单元,配合教学视频,使得各单元又具有较好的独立性,方便学习者随时进行线上学习。

拓展资源类型丰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角度展现。

3. 资源共享,服务师生,辐射面广。

通过“爱课程”网开放课程,将我校建设的优秀课程资源对兄弟院校及广大社会学习者共享,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也使软件建模思想得以推广及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数据处理系列课程的改革与设计
邱卫宁
王新洲、陶本藻、姚宜斌、孙海燕
20
测绘学院
三峡基地测绘工程实习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花向红
邹进贵、汪志明、许才军、梅文胜
21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数字图像处理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
贾永红
关泽群、刘继琳、崔卫红、潘鹏
22
电子信息学院
创建开放式实验平台与培养三创人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
生命科学学院
《分子生物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张翼
郭德银、朱应
13
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改革
宋健
戴冀斌、田宗文、吴巍、唐燕
14
口腔医学院
非医学专业学生开展口腔健康课程的实践
台保军
彭彬、李成章、李祖兵、黄薇
15
动力与机械学院
基于Web的本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巫世晶
李元瑛、邹玲、李汉宁、汪毅能
16
4
基础医学院
构建基础医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息学院
电子信息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柯亨玉
田茂、隋竹翠、邓德祥、徐新
一等奖12项
序号
院(系)
项目名称
申报人
主要合作者
备注
1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理论力学》课程创新建设
熊铁华
韩立朝、梁枢果、朱永华、孙习方
陈小桥
隋竹翠、王少雄、张望先、
谢银波
12
计算机学院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吴产乐
许先斌、蔡朝晖、宁闽南、贺莲
二等奖22项
序号
院(系)
项目名称
申报人
主要合作者
备注
1
文学院
多学科视野中的《文学概论》课程改革
张荣翼
李建中、冯黎明、唐铁惠、高文强
2
文学院
古典诗词欣赏能力与创作能力同步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
王兆鹏
谭新红
3
文学院
中国现代话剧教学汇演的研究与实践
8
数学与统计学院
《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改革
蔡东汉
9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教学实践---《深圳市龙岗区地图集》的设计与研制
马晨燕
祝国瑞、詹长根、阮晴
10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胡承正
刘惠军、周详、龚茂枝、揭泉林
11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研究与实践
曹瑰华
席美云、蔡凌霜、王福来、程功臻
2
哲学学院
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赵林
苏德超
3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投资学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卢汉林
4
法学院
互动教学---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法
李傲
5
WTO学院
应用法语(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银新力
余敏友、宋小春
6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图代数课程建设
胡鹏
游涟、吴艳兰、刘沛兰、王海军
7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理论力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
王波
8
生命科学学院
深化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黄诗笺
谢志雄、方呈祥、邓凤姣、汪小凡
9
动力与机械学院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研究
汪小澄
张世荣、陈正、张红梅、袁立宏
10
城市设计学院
《土建工程制图》教材及计算机辅助备课系统
张竞
丁宇明
11
测绘学院
工程测量学课程创新体系的研究
尹晖
张正禄、梅文胜、李英冰、叶志伟
陈国恩
张园、李樵
4
历史学院
《社交礼仪》教学研究与实践
李荣建
李帅男、宋和平、方爱平
5
经济与管理学院
立足中国经济实践,强化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训练,探索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新模式
严清华
曾国安、文建东、张平、张秀生
6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组织学创建
周宁
黄晓梅
7
体育部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孔军
易勤、胡剑波、胡晓华、郑策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于Web和VRML技术的土木工程结构系列课程CAI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张玉峰
何英明、李大庆、杨翔
17
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水电类生产实习配套音像资料的研究与制作
周宜红
伍鹤皋、胡志根、王均星、刘全
18
水利水电学院
水工结构专业毕业设计案例教学网络课件
陈敏林
陈胜宏、李桂荣、汪卫明、徐明毅
19
测绘学院
附件一2006年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特等奖5项
序号
院(系)
项目名称
申报人
主要合作者
备注
1
历史学院
新世纪世界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向荣
潘迎春、严双伍
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综合性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运行模式
佘双好
袁银传、戴正清、张乾元、程凌
3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彰评
姜中兴、杨楚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